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复旦女生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 第1页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念书的时候,图书馆人很少。现在那个图书馆已经是学校历史博物馆了。

图书馆外面很多好玩的,亭子,花丛,院子。图书馆没有洗手间,因此要绕道去教学楼上洗手间。因此去一次图书馆,就要进出好多次。

那时候没有门禁,没有占座的。大大的桌子,代书板,杂志、书放满桌子。

我那时候做了一项训练。纽约客上找篇文章,一周翻译一遍。这件工作持续了一个学期吧。那时候基辛比较有名,纽约客有他的介绍,心满意足的读。

十年后,就看到长长的队伍在图书馆外排着。

20年后,在美国的大学图书馆,我才找到20年前,那种安逸、适闲、平和。那时候才意识到,原来美国至少落后中国20年啊!越想越不对,呆了又近十年,慌忙跑路到中国。

打卡的人生才是不卡的人生。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像极了小时候被抱着去校图书馆找亲妈喂奶的我。

但是不像一个以博士生身份天天沉迷故纸堆的我。

这打卡次数像是1980年的大学才会出现的情况。


user avatar   phosphates-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名博士生,一年别说去1424次图书馆了,哪怕我只去142次图书馆,估计导师就要找我谈话问我怎么又不在实验室工作了。

实际上我整个本科+博士期间,去过图书馆的次数总和加起来肯定不超过50次吧,但是也不影响我学习到很多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我成为了当年北大唯一获得了物理辅修学位的学生,而且还是课程繁重的化学主修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我在和频光谱显微镜领域做到世界行业顶尖,甚至也不影响我读过了不少关于科学史的内容。我每次去图书馆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半小时,都是提前查好了书直接去借阅的。

多去图书馆,有取得成绩的;不去图书馆,也有取得成绩的。重要的是热爱学习并取得成绩,而不是去多少次图书馆。


user avatar   neopeking1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用,尤其是图书馆不一定有你想要的东西。


user avatar   wang-zuo-z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这?

我大学的时候认识个朋友,他觉得宿舍楼里的厕所特别脏,特别是早晨,大家都在释放存货,味道可想而知。而旁边一路之隔的实验楼厕所就很干净,所以他每天都去实验楼打卡。

然后呢?他就成了我们学校实验做得最好的人了吗?

顺便说说我自己,我大学四年期间图书馆总共去了不到五十次,其中得有三十次是进去复印/上厕所。另有十次是去图书馆里的办公室办事。自己真正去图书馆看书能有六七回吧。图书馆的借书记录都是帮他人代借的(妈的因为别人还书迟,我还欠了好几十块,后来才发现)。

为啥呢?因为,我在寝室看PDF。偶尔PDF找不到的,去图书馆翻翻,如果有用,就孔夫子搞一本旧的,没用,检索一下拉倒。

至于在图书馆上自习那更是不可能的,学校里到处都是自习室(我说的自习室指的是暂时不上课的空教室,不是专门的自习楼),背着包去就是了,非去图书馆干什么?再说在寝室就能写的东西为何非去自习室写?


还是那句话,拿什么“去几次图书馆”来证明一个人是不是学霸的,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但这种东西最适合媒体拿去搞事情,毕竟他们只能看见虚的,看不见实的东西。而这种虚的东西最能够勾起一部分完全不懂学习规律的人的共鸣。特别是在当下,成绩和证书成为了一种人生资本和获得利益的“敲门砖”的时候,这套东西就更多地吸引一些不懂学习规律的人参合进来。

这些不懂学习规律的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用一种“刻奇”(Kitsch)的方法自我感动。我把这种“自我感动”的学习行为叫做“以示学习”,其表现包括但不限于——

·起大早排大队在图书馆里占个座,然后一年到头去不上几次,去了也是在里面一坐几小时,一会刷刷手机一会看看光景。

·看见成绩靠前的同学在学习,自己也装模作样拿着东西去,看见人家在刷题,自己也买一样的练习册。总之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也要跟着干。这样就仿佛自己很努力了。

·买一本很好看的笔记本,然后用各种颜色的笔“精致”地抄一本“笔记”或者,但实际上无非是老师PPT或者板书的简单复刻。或者在教材和笔记上用各种颜色的荧光笔东画一道西画一道,然后这块用红笔画个圈,那块用黑笔写个※号。但最后不知道自己画的到底有什么意义。

·喜欢熬到很晚,甚至宿舍关了灯也要去宿舍自习室里挑灯夜战。前面摊着一本书,但往往也没看进去什么,可能翻了五六页就得倒回去再看一遍不然就忘了自己看了啥。或者做了几道题却说不出自己为什么选了这些选项。之后就抓起手机刷一刷,但总得熬到规定的时间才回去。

·特别喜欢听见周围的人夸自己“你看他/她每天晚上每天多努力……”,那一刻超有满足感。

·在重复上面行为却没有成效的时候,自己暗示自己已经很努力很认真了,然后就原谅了自己。也有的并不原谅自己,然后就自怨自艾,或把原因推到其它问题上。

以上各种,请大家自行对号入座。

当然,我不是说复旦这个女生就一定是去了图书馆而没有学习,是上面那种“以示学习”的人。但我看到的是媒体和网络不断放大这个“1424次”的数字,然后吸引一群刻奇者逐臭而来。这才是“舍本逐末”的情形。我甚至觉得这类新闻生产出来的目的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这类新闻是专门给那些教学生不得法的教师和家长,以及高校的学工部门预备用来PUA学生的。但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最后,我还是贴一段我挺喜欢的教育理念:

整个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五分,就有那么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地去学,把那一套看透了,学习也主动了。据说某大学有个学生,平时不记笔记,考试时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毕业论文在全班水平最高。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是全优。……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

为了防止评论区某些不仔细看正文直接开团的人,我在这说一句:

我没有任何针对这个女生的意思,也没有嘲讽任何学生的意思。我只是说,媒体和学校宣扬这种数据,但刷数据不代表一定认真。很多不懂学习规律的人关注了这些数据,感动了自己,但学习效率如何是因人而异的。还有些人用这些数据对学生PUA,只能适得其反。

现在你们一定要说“你发这个文章的目的是酸这个女生”,问我为什么“不鼓励她”,然后就把我批判一番,你们啊……


发完最后一段之后,我发现评论区的风向又变了,开始有人说我是在对“认真学习的人”不尊重了。说我的文章是“高高在上”的,还有说我“高不成低不就”的,说我自己就是“去图书馆不学习”的。

好吧,你们说的都对,如果你们愿意,我也不想挨个反驳。但我对你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持保留态度。所以我在这里为了防止无意义的争论,我需要再给大家概括一次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是吗?

(1)复旦的这位女同学,她去打卡,当然很大可能是在认真学习,我没有针对她的意思。我针对的是媒体对她的宣传方式。

(2)宣传她打卡,可以,但是应当同时宣传她“学到了什么”,“取得了什么结果”,以及她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给后来人以指导。单纯宣传她“天天去打卡”,那是在贩卖焦虑。

(3)社会上最典型的贩卖焦虑就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你可以看他们的话术:比如“别人家孩子天天熬夜到十二点”,“别人家孩子天天早晨五点半就起床学习”,“别人家孩子……”但他们究竟因此取得了什么成果,怎么取得的?这些,宣传者不会去关注。只会给你带来内卷的压力。

(4)而我的文章就是在劝告那些受到这种“内卷”压力影响,却不懂学习规律,只会亦步亦趋,“以示学习”的学生,与其听信这种人贩卖焦虑,最终一事无成,不如另择他路,好好研究下学习方法。有点自己的主见和意识。

(5)这篇文章所针对的就是上面这类人。至于那些本来就学习得法,去图书馆认真努力的人,我全文提过他们半句吗?我说去图书馆学有所成不对了吗?还有那些因为教室没空调,室友打游戏而去图书馆的同学,我更是表示同情了,我完全没反对过为了正常学习而去过图书馆呀?你们是从哪个字里看出我嘲讽这些人了呢?还是说我说的话扎心了?戳中你了?或者我提醒了那些不懂学习规律的同学要走条新路,这种言辞对你的“优势”构成竞争和威胁了?

以上。


user avatar   shi-jie-xian-bian-dong-lu-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潘同学在馆301天,这是最多的,显然这位女生来馆天数小于等于三百天。

于是得出平均一天需要来打卡4.8次才能达到这个数据。

这是图书馆,还是公共厕所?


user avatar   gnad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扎克伯格退学在家精虫上脑做了个哈佛“校草排行榜”网站,做成Facebook成功上市,身价千亿;

赵长鹏天天在微信聊天给人发binance的白皮书,5年搞出个1000亿美元的身价当上了华人首富;

复旦医学院奋斗女学霸一年打卡1424次图书馆,毕业后进医院每天24小时加班做7台手术,全年无休假坚持一线岗位救死扶伤,年收入30万人民币;

——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图书馆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项目搬东西呢吧。

我之前帮学校图书馆楼下的仓库搬过教材,半天我少说进出一百趟……给我干半个月我就超过了……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打游戏


user avatar   qinlili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发现Wi-Fi6也搞了两个release,和Wi-Fi 5(即802.11ac)时候的wave 1和wave 2差不多。

对于一般Wi-Fi 6的用户影响不大,Wi-Fi主要的PHY的特性,比如高阶调制之类的在release 1里面已经支持,主要的MAC特性,也就是OFDMA也在release 1里面支持的,包含OFDMA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还有SRP相关的BSS Color,Adaptive-CCA,Dual-NAV之类的,差不多也在release 1里面。所以基本上大家所关注的一些主要特性都在release 1里面有了。

至于release 2里面目前看介绍主要就是两个部分,一个是上行MU-MIMO,这个理论上能够提升不少速率,毕竟支持多用户同时上行接入了。在MU-MIMO的一开始,也就是802.11ac的时代,这个是不支持的。只不过估计落地成本和技术手段限制,所以release 2才放进去。802.11ax协议里面是没有分release 1和release 2的。可能相比MU-MIMO,在Wi-Fi 6里面OFDMA更重要点,而Release 2里面的上行MU-MIMO更多的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如果价格不用添加或者添加很少,那么估计还是受欢迎的,如果价格过高,那么还是看看吧。至于另外一个就是TWT了,TWT技术是从节能手段来做的,其实个人感觉哎,新的802.11ba标准,即wake-up radio的机制可能更适合802.11的节能,而TWT说实在的,有点复杂,而且其节能模式实际上可以理解成基于调度的机制,比如下面一张图可能更好理解些。

Ref:CommScope Ruckus的slide

左边的就是没有启用TWT的,那么所有的节点虽然工作在节能模式下,但是大家还是要互相争抢,这个争抢过程还是要耗能的。右边的就是TWT,其实就是对于每一个节点对象,其节能的时间点进行了调度,一个节点醒了,然后传输,其他节点这个时候还接着睡。其实总体而言,Wi-Fi 6的MAC和传统Wi-Fi 5以前相比,其实就是一个无序到有序控制的过程。下面这张图今天看的,感觉就很直观

Ref:CommScope Ruckus的slide
Ref:CommScope Ruckus的slide

所以实际上TWT看起来还是有效果的,而且属于Wi-Fi 6里面一个主要特性。Release 1版本其实有很多公司都做了,只不过兼容性的问题挺多的,这次release 2的版本不知道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大致就是这些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文盲少了,人们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网友表现出来的思考能力却很弱? 
  起点快30万字未签约,已经改写前面部分但依然未通过。我现在很迷惘,烦请各位大神给点意见,哪里没对呢? 
  深圳赛格大厦振动原因系桅杆风致涡激共振,如何通俗地解释?后续该如何避免? 
  北欧迎来婴儿潮,冰岛 2021 年生育率提高近 9 %,如何解读这一现象?对我国具有哪些参考意义? 
  广州一保安在岗期间发病身亡,社保局因其抢救超 48 小时不认定工伤,如何看待这一结果? 
  住建部称「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你目前的住房条件如何? 
  同是《亲爱的》原型,为什么符建涛鲜有报道,而孙卓却频频上热搜? 
  花呗启动品牌隔离,将成为蚂蚁消金专属消费信贷品牌,与之前有哪些不同?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奥密克戎毒株蔓延南非全境,世卫组织称「奥密克戎全球风险等级非常高」,目前有哪些应对措施? 
  12 月 22 日西安全市小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非生活必需场所停业,当地疫情发展态势如何? 

前一个讨论
什么样的年轻人才能在一线城市留下来?
下一个讨论
放弃了喜欢了七年的人,是什么感觉?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