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啥西方列强最后全不行了?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桥水基金的达利奥提出一个观点,供参考


每一个帝国都会经历以下阶段

帝国没有永恒,如图所示,帝国有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一个弧形线。

第一阶段,新世界秩序开始,新的领导层巩固权力,它会导致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建立完善资源分配系统以及政府官僚系统。如果做得好,导致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和平和繁荣,导致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支出和债务过剩,财富和政治鸿沟过大,导致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财务状况糟糕,冲突激烈导致第六阶段

第六阶段,内战和革命。

重回第一阶段

整体以波浪推进,以达利奥的眼光看,以绝对实力,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的



如果以相对实力,则中国的历史是这样的



帝国一共三个阶段:上升,顶峰,下降。每一个阶段是导致下一个阶段发生的原因,其中在上升阶段:

足够强大和有能力的领导提供成功的基本要素,包括:

良好的教育

坚强的品格,文明和强烈的职业道德,反应在:

腐败低和对规则的尊重。

人们能够团结一致的共同工作。

导致

一个很好的资源分配系统。而该系统则导致

该国会接受最好的全球思维,这又会导致他们

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由于有了更大的竞争力,带来的收益高于支出,则导致他们又导致:

强劲的收入增长,而强劲的收入增长是他们可以:

增加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教育以及研发,使得他们拥有:

更高的生产率。当他们达到更高的生产率水平的时候,他们可以更有能力进行研发新技术的时候他们会获得:

新技术。而新技术在商业和军事上都有很高的价值,当这个国家通过这些变得更有竞争力后,他们会获得:

在世界贸易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由于在世界上拥有更大的份额,他们必须:

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保护他们的贸易线,影响其他国家,通过在经济上的优势,他们就可以发展世界上领先的:

金融中心,例如荷兰帝国的阿姆斯特丹,英帝国时期的伦敦,现在是纽约,下一个可能是上海,由于金融的崛起,会导致他们拥有

强大的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作为贸易和资本流通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其货币自然而然会成为全球交换媒介以及首选的财富储备,因此该国的货币会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但是注意了,每一个“好的”上升阶段的事情,都暗含了下一个下降的种子:

由于繁荣导致人们收入增加,导致人力成本昂贵,竞争力下降。

成功的国家会被新兴的国家所模仿,会获得比原先国家更大的成功,新兴帝国会通过复制成熟帝国的模式,变得比成熟帝国更成功。

富裕了几代人后,年轻一代往往没有那么努力,随着时间流逝,繁荣社会的人们会想要更多的休闲时间以及更多的奢侈品,国家会变的虚弱和过度扩张,这会导致其脆弱。

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国家,会借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其陷入更多的债务,虽然短期内增强了其帝国的消费能力,但是长远的看,其财政却被削弱了,借贷和支出常常被用来国内过度消费以及维持帝国所需要的战争开销,这种借贷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被自我强化,当最富的国家开始向穷国借债的时候,这就是财富转移的早期的迹象。

帝国扩张到这个地步,已经变得不经济,无法自我支持和自我防卫,维系帝国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帝国的收入,无利可图进一步削弱了这个国家的财政实力。

而当到达顶峰的时候,帝国开始反转:

当债务变得非常庞大,当中央银行失去债务刺激和经济增长的能力,当经济衰退时,这会导致债务和经济问题,并导致更多的印钞,最终使货币贬值。

当财富和价值观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压力很大的时候,贫富差距就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先是扩大,然后加剧,加剧本身会导致政治极端主义的增加,例如极端左派-----强烈主张重新分配财富,以及极端右派----民粹主义。

而一旦富人认为他们的钱变得不安全,他们就会转移自己的资产,他们会把资产转移到他们认为更安全的地方,更安全的资产和更安全的货币,这种情况会导致帝国强化自我的掏空,反过来导致情况加剧,而加剧的局势会导致更多的富人转移资产。

由于财富变少了,那么帝国内的分配博弈就变成零和博弈乃至于负和博弈,内部冲突越来越大,双方民粹主义互相争斗,都希望控制局势来维持秩序,在混乱时期,更集中,更专制的决策实际上比更民主的决策更可取。

而此时外部情况也变得糟糕,当其他国家获得足够的经济,地缘政治和军事实力的时候,他们就会挑战现有的主导力量,这样敌对大国之间就存在潜在的冲突。

当帝国在海外维系帝国的成本大于为帝国带来的收入的时候,从经济上就削弱了这个帝国,而这时候其他国家正在崛起,原来的霸主感到必须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因为挑战者在经济和军事上对于霸主非常具有威胁性,而维系帝国需要更多的军费开支。但是此时由于国内的经济状况导致原来的霸主很难在国内征税,同时为了争取帝国内部支持,还要在内部进行开销。

挑战者在看到原霸主国内发生这些情况后,挑战者就有了更大的挑战欲望,那么原霸主就被迫在战争以及撤退上做出艰难的选择。

而此时如果又发生外部冲击,例如瘟疫,干旱,洪水的时候,又会导致原帝国螺旋式下降。

以达利欧的框架来看,美国已经走到了“印钞和信用扩张”这个阶段,下一步是“革命与战争”。

达利奥解释过每一阶段产生的原理,因为比较长,我也不复述了,就从美国来看。

美国现在在第五阶段,印钞和信用扩张,财务状况糟糕,这点我无需再说明吧。

债务是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比如说养老金和医疗保健,财政问题发生后,先倒霉的是私营部门,然后冲击的公共部门,政府绝对不会允许公共部门被冲击,因此一定会竭力控制,政府失去购买力肯定会崩溃掉。

当政府发生财政问题,有两个解法:第一,提高税收和消减开支,第二,印钞。

纵观美国但凡遇到财政问题,都会选择第二,为什么呢?

选择第一是有前提条件的,是需要这个国家的人民有巨大的牺牲精神,能够忍受长经济不景气带来的问题。当那里暴雷的时候知道拆雷,且能忍受拆雷带来的痛苦,这需要该国有相当强的凝聚力。

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社会撕裂,那么选择第一种几乎必然导致内战和革命。选择第二是无奈的。

我们都知道美国联邦政府负债很高,我们所说的“美国负债28万亿”指的是联邦债务,实际上美国地方债务可能先行起爆。

这是因为,对于联邦政府来说,他有权印钞,可以购买自己的债务,但是地方可就没有了,那些州,市,县都必须自己承担债务,美国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最高的州和城市往往是负债最多、贫富差距最大的州和城市,例如纽约市、芝加哥、旧金山、康涅狄格州、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纽约州和新泽西州。

政府消减开支,穷人受不了。

对富人征税,富人会跑路。

而如果这时候国家还出现分裂,则左翼和右翼会用尽一切方法打倒对方,对对方进行妖魔化。

具体表现为:左翼和右翼都会控制媒体和控制警察系统,控制法律系统。

接下来一部就是:私人保安系统的繁荣。

接下来抗议活动会越来越暴力。

革命不一定会有战争,但是必然会产生内部极大的动荡。


从达利奥的框架中,导致转折的其实是人,以下是我个人理解。

帝国的繁荣必然导致帝国内部人民的骄奢淫逸,统治者的进退失据,这是人性导致的,无论是中华帝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如此,历史书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无法从说教来进行修正,历朝历代都有所谓的《宝训》《圣训》《实录》之类的东西,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后世统治者压根不把这些当回事。

帝国公民变的更骄奢淫逸更慵懒了----竞争力下降-----生产转移到国外,借更多债-----帝国财政出现问题-----帝国内部分配问题加剧-----负和博弈资源更少----政治极化,极端左派和右派同时出现。

左派,主张加强分配,于是桑德斯和AOC诞生了。

右派,主张加强掠夺,于是特朗普诞生了。

这种情况和当年魏玛德国几乎一模一样,魏玛德国时期,德共的运动轰轰烈烈,而同时纳粹的运动同样轰轰烈烈,德共希望实现公平分配,而纳粹则希望掠夺他国来改善本国的情况。

桑德斯主张加强分配的主张,会导致什么?会改善美国本国的情况吗?

从达利奥的模型中,我们可以得知:帝国本身的问题不简单的是帝国内部的分配问题,而是“帝国公民”的问题,而一旦进行重新分配,势必导致资产的大规模外流,尤其是富人,从而导致帝国的财政情况更加脆弱,依然是一个负和博弈的情况。

那么特朗普的掠夺主张,可以成立吗?

掠夺他国财富,可以改善本国情况,但是掠夺本身是有成本的,需要大规模的使用武力或者其他手段,而手段的本身是有成本的,这道理就如同大英帝国一样。

从掠夺本身的成本巨大,也是在布尔战争之后,大英帝国停止扩张,逐渐把殖民地甩出去,让其独立,不是因为大英帝国心好,而是因为大英帝国已经无力负担越来越庞大的战争成本。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甚至连维持原殖民地的成本都负担不起了,这是二战后殖民地独立的核心原因。

不但是英国,法国也同样,在殖民地纷纷独立后,法国还维系着殖民时代最后一点参与-----西非法郎,西非法郎过去是与法国法郎挂钩,法国废除法郎改用欧元后,西非法郎又和欧元挂钩。

2020年5月20日,法国宣布西非法郎终结,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就不用再将一半的外汇储备交给法国国库作抵押,法国政府官员将退出西非共同货币机构的管理层,可以预言,未来法国在非洲的参与度会越来越低。

不赚钱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维系呢?

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人在历史上还走对路了,由于帝国繁荣的本身会导致帝国公民竞争力的衰落,美国传统上是一个移民国家,大量的移民缓解了美国竞争力的问题。

问题在于:移民竞争力比当地居民强,移民的收入,生活条件就必然比当地居民高,就必然引发当地居民的反抗。

比如说美国铁锈区的白人工人。

在这些铁锈去的白人工人的努力下,“特朗普总统”就诞生了,于是特朗普顺理成章的推出了要建墙,把墨西哥人赶出去,要终结全球贸易,要退群,要加关税,要这个要那个,于是要“美国再伟大”。

美国能“再伟大”吗?

威斯康辛州的富士康工厂开建,国家补贴了40亿美元,为什么铁锈区的工人不来上班呢?

因为铁锈区的工人不仅仅是“想要一份工作”,而是想要一份“工作时间短,福利好,且工资高”的工作。

《美国工厂》里面的福耀玻璃公司,一开始雇佣了美国工人,后来美国工人和管理层冲突,福耀玻璃后来实行自动化生产线,把工人都给解雇了。

表象上看,这是一个“工人权利”问题,但是实际上,即便是继续把福利加码加高,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人性贪婪,人性喜欢懒惰,人性就是喜欢不劳而获。

你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理想就是什么都不干,混吃混喝等死,香车美女我都要。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差不多,人性本就如此。

所以为什么一个帝国不可能长期维系下去,“富不过三代”,它本来就不该维系下去,它就不该富过三代。

而更有活力,更有进取精神的挑战者出现的时候,衰老的帝国不免惊慌失措,不免这样指责那样指责,不免祭出所有可以保住自己位置的武器。

挑战者会导致国际秩序的重新排列,过去表面平静的国际继续最终会被搅动,过去表面上看“忠诚的盟友”,开始另寻他路。

是否有证据?我举个例子

这是英国政府官方统计,在GCSE考试中(普通中等教育证书),亚裔(英国亚裔指的是南亚裔,印度巴基斯坦之类的国家)51.9%,华裔76.3%,黑人37.8%,非洲黑人42.9%,白人42.4%,英国白人42.5%。

也就是非洲黑人以42.9%的成绩,胜于英国白人的42.5%,也胜于白人总体水平的42.4%。

前几年所谓的英国老师来中国取经,结果这几年下来,大家也看到成果了,基本没有。

因为不是教师出了问题,是孩子出了问题。

而孩子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美国应该大力进口其他族裔人口,比如说亚裔。

问题是如果引进亚裔,会直接压制美国本土人口,引发当地人不满。

所以大学才搞平权,按照族裔多少来搞配额。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方列强在地球上的相对实力比起巅峰时已经下降太多了。只要稍微想想20世纪初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局面以及当时的西方整体上具有何等巨大的压倒性统治性地位任何试图否认西方地位大幅度滑落的企图都是荒唐的。就算单个的西方国家拿出来比,不管是英法德还是美国,和巅峰时期地位也显然是相去甚远。

但如果要追问原因的话,得分两个阶段来分析。这里分析的是为何整体上西方国家大不如前。我只罗列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原因是在于列强太多,挨得太近,武德太盛,导致博弈局势高度混沌化,最终酿成反复大厮杀。在这个历史阶段很难把责任放到某一两个西方国家头上,我觉得留恋西方荣光的西方子民其实没有必要太过责怪谁。说实话彼时的领导人要决策要判断真的也是挺难的,即使斯大林,希特勒这样的厉害人物也难免误判。这种情况在人类古代史上也屡次出现过。

大厮杀为西方内部的反体制力量(共产革命)和外部的民族解放运动打开了窗口期,否则即使列宁毛泽东这样的天纵英才恐怕也没有办法破局。

第二阶段是二战结束至今,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是美国在政治思想上太年轻太单纯,很多时候幼稚得可怕。第二是中共从世界大内卷中胜出。

我简单解释一下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的内卷按照历史上的模式一般会内卷出一两个胜利者。实际上从二战刚结束的形势看,确实卷出来了苏联和美国。继续又卷了几十年,最后广义的西方(包括俄罗斯)卷出了美国这个最大胜利者。

然而美国在政治上实在是过于幼稚,两次错失了鲸吞西方世界的机会。一次是在1945年后,一次是在1991年后。究其原因,我想归根到底还是美国人对政治运作特别是政治权力缺乏最基本的正确判断,可以说连村里有点心计的老农都不如。美国不仅德不配位,而且智不配位。

在常态之下,政治权力的第一核心是人事任免权。其他一切权力在常态之下都没有它重要。而美国在二战和冷战结束后,都没有追求将人事任免权扩大到整个西方世界甚至更大的范围内。他做了什么?他增强了自己在意识形态,经济,文化,安全以及情报部门的渗透力影响力,仅此而已。

但长期的实践表明,这些东西合在一起也代替不了人事任免权。人事任免权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是中央集权式的也可以是联邦式自下而上式的。不管用哪一种,只要能够长期稳定地把西方统合在一个体系内进行政经人事任免,包括纵向升迁和横向调动,那其他的意识形态文化等方面也会有逐渐融合的好机会。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民族往往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被锻造出来的,甚至美国美利坚民族本身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这种方式在新大陆被锻造出来的但美国却拒绝采用这种方式锻造出一个西方民族。结果就是西方作为整体其内部一直处于政治高熵状态。而美国对外的不思进取也阻止了本国内部加强政治整合的能力,使得美国内部政治属于中熵状态而无法提升到低熵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持西方列强的强势地位只剩下一条路,就是把剩下的世界都搞成政治高熵状态。自己的事情办不好,只能寄希望于搅乱别人,让别人的事情也办不好。

但这个时候第二个因素就重要了:世界上最能持续低熵的中国共产党出现了。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成功是具有高度奇迹性的。党的百年历史我是做过复盘分析的,我的基本判断是成功的概率极低。所以原本全世界有极大概率被搅成中熵和高熵混合体,大多数人都会很痛苦,但是在这痛苦之中,西方也能靠比烂维持强势状态,然后人类社会走向不确定的未来。可是人类历史上最能持续低熵的中共出现了,极低概率之路竟然走通了。

这下子美国和西方局面就是这样的。一方面他们不能整合好内部,注意这是比解决目前的经济社会困难更高的要求。如果无法有力统合西方世界,锻造出政治上一统的“西方民族”来和“中华民族”竞争,就算西方诸国振作起来重新进入和谐繁荣的状态,也只能做老二。但现在才锻造“西方民族”实在是太晚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靠和平手段把外部别人的事情搞砸。于是就只剩下要么核战从而走向难以预料的未来要么西方失去世界统治地位的局面了。

当然还有人说:失去统治地位不代表就“不行了”。巧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我设想的道路恐怕不是很多认为西方还能行的人所设想的。关于这件事我已经说过很多很多了。

总之,我的结论是:西方做世界的统治者和引领者肯定是不行了,但做幸福的地球栖居者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者还是大有前途的。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方列强也都是帝国,和中华历史上的帝国一样,跳不出帝国周期律。只不过西方崛起与两次工业革命和全球打通中,在兴盛期间抢掠了更多的资本所以下限还很高。

所以新中国要走一条不做帝国的发展道路,不然也一样跳不出去。


user avatar   nian-qu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的欧洲人也是这样想的,为什么“东方列强”们都不行了?

文明的兴衰荣辱都是很正常的。

笼罩了东欧四百年的蒙古枷锁,对中南欧持续了四百年的奥斯曼征服,越来越疲惫,弱小如葡萄牙都可以在波斯帝国和印度王朝的核心领土,对抗他们千倍于己的部队。

那么这些“列强”除去依然富庶的国库,还有什么值得自己畏惧的呢,毕竟他们组织和军械都远远的落后自己,但是还依靠着拥有技术壁垒的高利润商品比如瓷器和丝绸,换取着自己国民不惜代价,甚至丧失人性,压榨一切才能换得的白银。

现在大家不要惊讶于塔利班赶跑了美国,这和阿比西尼亚的非洲人皇帝击败了欧陆列强意大利没有什么区别,要是哪天土耳其或者伊朗重演一次日俄战争,砸碎欧美不可战胜的的荣冠时,那乐子就大了。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像“大英帝国”那种旧殖民帝国逐步瓦解了是事实,但“西方列强最后全不行了”……这话说得有点儿“为时过早”了。

用最简单的标准讲,请问现在是联合国解体了,还是五常之外的国家现在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拥核扩核,在经济文化内政外交上可以完全独立自主了?

事实是联合国没解体,而“随心所欲地拥核扩核,在经济文化内政外交上可以完全独立自主”这两点,即便是对于五常之外的天花板:德国和日本来说,也不算是完全做到了吧?

西方列强相对以往的压倒性优势确实有些退步,但离“全不行了”还差得很远,只是权力中心从欧洲转移到北美了。

“西方列强最后全不行了”,可以理解成“欧洲的衰退”,也可以理解成“资本主义的版本升级”。

资本主义1.0: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已经没了。

资本主义2.0:殖民帝国时代的欧洲列强,英法德奥俄荷西葡,各种“日不落”们,包括想“日不落”但未遂的德意日,以及北美限定豪华版DLC礼包,也已经没了。

资本主义3.0:美式帝国豪华限定版、北欧福利社会版、英法德等西欧限定版、日韩东亚特供版、亚非拉“开明专制”复刻版并存,还在各种修Bug。

资本主义4.0:Coming Soon……

“一代版本一代神”,历史进程既要看国家的努力,也要看客观规律。但就现实来说,除西方列强以外,世界上称得上有先进管理体系和现代工业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只有东亚了,而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只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少数耳熟能详的几个世界大国仍然拥有着碾压性的财富优势、生产力优势和军事优势,而目前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也是属于“西方列强”范畴内的美国。

现实是,西方列强不用动刀动枪,就能靠正常的经贸往来和投资援助控制绝大多数亚非拉美国家,并在事实上以更低的成本维持着旧殖民体系的势力范围。

而简单的几波“文化输出”和“舆论攻势”,几篇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的报道,就可以把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在内的非西方大国搞得很被动,甚至完全降服,这如果也叫“西方列强最后全不行了”,那么请问,“行了”的标准,又是什么样的啊?

就是这种感觉吧。


user avatar   shi-quan-s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网上的愤青们不一定都会参军,但是我知道网上的那些蛆虫一定不会参军,而且会用各种文章来给自己洗白。中国现在有200w现役加上后备役差不多一千万,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是思想觉悟的,他们会为了祖国的一切包括那些咒骂他们的蛆虫而战。加上志愿兵,中国差不多会有一只1800w人左右的部队。如果你想参军就参军,不想参军就用自己的能力为大后方搞生产,总之不要当蛆虫就是了。如果是敌人已经开始入侵本土了,做好两个准备,要么牺牲一切,要么成为国家重建的力量。总之不要当叛徒。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分割线———————

本回答不包括侵略战争,中国也永远不可能打侵略战争。

不想去没打仗人没人逼你去对不对,但是你不去还要在舆论上给你很高的评价,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题主只是想讨论普通人能在战争时做什么。而且要支持国家,安顿家人。绝大部分普通人移不了民,想安顿家人只能帮助国家不把战火烧到家人那里对不对?

至于我说的蛆虫,就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帮助侵略者残害自己同胞的人。

不关评论,想骂我的就骂,多脏都可以,我不会举报的,全当做社会出气筒帮社会做贡献了。虽然我知道有人会说我词穷了,你说是就是吧。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yang-dan-qing-42-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文不会选题?选题掉进大坑?

学姐带你破题!


⭐️ 1、选题的重要性


你有没有听过爱因斯坦的名言: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句话放在论文选题当中,也同样适用




其实论文的选题,就是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千万不要随便BD一个题目拿来就用

不贴合专业的题目,就像不合适的鞋子,磨的还不是你自己的脚?


咱们选好题目再写作,会让你整个大四,都比别人轻松一百倍





⭐️ 2、不要选择没有人研究过的题目


都2021年啦兄弟,你都想到的题目,基本上都被前辈大大们研究得透透的了

一个没有人写过的题目,你想想看是为啥?


通常有两种可能:

  • 第一,这个题目没有研究的价值
  • 第二,这是个无法开展的研究





⭐️ 3、切记!量力而行


说实话...其实很多导师看咱们的论文,就像你看小学生作文

回想一下,你看小时候作文什么感觉?


所以咱们的水平,导师都很清楚,也很明白

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写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题目




论文题目总被pass? 题目究竟要怎么定?

咱们来聊聊“论文选题经常出错的案例分析”~



搞定~ 我是 @思源学姐 这是我在知乎的第1篇回答


在这里!祝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




  

相关话题

  为什么满清落后于西方被胖揍而日本没有落后于西方却成为了强者? 
  法兰克福学派 的理论漏洞、缺陷在哪里? 
  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说法是不是应该废除? 
  罗马史读哪本好? 
  为什么西方没有郡县制传统? 
  为什么外国人更喜欢用 Email 邮件沟通? 
  西方的市民和公民两个概念之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如何看待法国大使馆微博引用雨果的话? 
  为什么罗马帝国晚期会发生戴克里先改革,从元首制更改为皇帝制? 
  外媒对中国的报道比较客观还是有妖魔化的成分? 

前一个讨论
收容所的狗知道自己会被人领养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本次河南水灾中,大部分企业都是捐钱?企业怎样做公益慈善才对社会更有用?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