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2年全国的房价会经历沉重打击?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zhu-p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说知乎答题需要图文并茂,所以就先放一张我的照片,开开胃,文章有点长,语言零碎。本篇内容将以房地产入手,尽量解释清楚资本主义和现代金融的玩法,希望你能看完

首先说结论,目前2021年,处于本轮康波周期的滞涨期。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会进入衰退期,而房价全面下跌仅仅是衰退的开始,未来的前景远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为残酷

很多人并不相信经济周期,以为人定胜天,但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会周期性的发生经济危机欧文费雪康德拉季耶夫凯恩斯等等一众经济学祖师爷都有类似的看法。其中原因是虽然技术在进步,但千百年来人性并没有变化,贪婪和恐惧促使我们创造繁荣,也给我们带来萧条

事实上周期一直客观存在,是逃不掉的规律,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学习研究它。

第1,当前房价这么高,处于什么阶段?一轮大牛市的末期!炒过股的朋友应该知道,当一轮牛市的末期到来,会出现垃圾股闪崩,但是核心龙头股依然上涨这种局面。

这背后的原因是,牛市末期,买入的力量开始减弱,用句通俗话说就是接盘侠快要不够了,已经无法继续支撑全面牛市了。这时候庄家就会缩小炒作范围,引导所剩不多的接盘侠去炒作核心龙头股。这就是的行情末期的表现。

当最后的买入力量耗尽,全面下跌就开始了

很多朋友肯定要说,不对,房价长期看人口。目前人口往大城市跑,所以小城市跌,大城市还会继续涨。那么当年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人口也疯狂往大城市跑啊,妨碍他们崩盘了么?

甚至崩盘之后人口还在继续往东京大阪跑,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停止。房价是资本主义现象,不能简单用人口来解释。


第2,房价这么高,目的是什么?究竟图个啥?你们肯定要说,还能图啥,专门剥削穷人呗。我要说,主要目的还真不是这个,这个算是副作用

这里就要说到资本主义了,资本主义这套玩法优点很多,但是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必然会发生产能过剩(由于人性的贪婪),而产能过剩是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

在资本主义初期,产能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而且破坏力巨大。举个例子,18世纪的时候,由于英国人大力推广织布机的应用,造成布匹的产能过剩。

而手工纺织在当时的印度属于支柱产业,布匹产能过剩之后,印度的产品大规模滞销,滞销之后,量价齐跌,从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情况有多严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毛骨悚然的话:“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

织布机毫无疑问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而一项有利于全人类的发明竟然酿成了如此惨烈的悲剧,问题的症结还是出在资本主义的缺陷上。那么有没有办法来缓解产能过剩或者延缓经济危机呢?有,那就是印钱


第3房地产就是印钞机。随着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深入研究,发现产能过剩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大家都没钱。当大家都有了钱之后,谁又不愿意消费呢?

在理想状态下,大家有了钱,既有消费意愿,又有消费能力,产能过剩也就大大缓解了。

那好,我们就赶紧印钱。但是印钱能随心所欲的胡乱印吗?不能,因为这么干几乎恶性通胀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最终统治者也大概率会丢掉政权

那么应该怎么印?答案是通过信贷来派生货币。具体方法可以这么理解:银行有台印钞机,但是不能凭空印钱,谁来贷款就印给谁。银行还有台碎纸机,当大家把贷款还给银行,银行就拿去碎纸机销毁,这一来一回就 印了钱等于没印钱

比如我去买房,贷款100万,这100万是未来的钱,银行也没有这100万,他们就开动印钞机给我印了新鲜的100万(发行货币)。当我慢慢的归还了这100万,银行再把它拿去销毁(回收货币)。

假如我从头至尾都没有去贷这100万的款,那这100万就不能印,也就是这笔钱就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当我贷了这笔款,这笔钱就在这个世界存在了一段时间,直到我归还完之后,这笔钱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4请问这么做的好处在哪里?举个例子,假如某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每天能生产1000件商品。但是这里的人都很穷,每天最多消费200件,还有800件消化不掉,这就明显的产能过剩了,离经济危机也不远了。

为了防止到时候村民的尸骨把村里的土地漂白了这种惨剧上演。村里的某位长老发现某种石头特别受大家欢迎,他就开办了一家银行,同时不动声色的鼓励大家贷款去炒石头。大家出于贪婪和恐惧,疯狂的借贷买入石头。

在这个借贷的过程中,无数多的钱(未来的钱)来到了这个山村,一时间山村繁荣了起来,人人都有了钱,也欠了债(虽然有些人拥有的更多钱,有些人背了更多的债)。

总之不管怎样,山村有了钱,消费掉那1000件商品不在话下,经济危机也就解除了。甚至由于大家疯狂的借贷,这1000件商品完全不够满足需求,发生了产能不足

这时候有条件的人就去投资实业生产商品,一段时间后,山村每天能生产的商品远远超过了1000件,甚至还能大量出口给别的乡村(产业规模)。商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花样也越来越多(产业升级)。


第5房子有价值吗?从刚才那个例子就能看出,村民炒作的那种石头实际上价值很小,为了鼓励大家去炒,他们强行的把石头吹捧的有无限的价值。

甚至可以这么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反而不能拿来炒作。我们不妨试想,假如当初长老并没有鼓励大家去炒石头,而是默认大家去炒大米呢(毕竟再刚的需求都刚不过吃饭的需求)?很显然,一定是大规模的饿死人。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石头毫无价值,但是炒作石头这种行为,不但拯救了山村,还让山村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道路。长老利用了每个村民的贪婪(总之你们都很贪婪,刻在骨子里的那种,何不利用一下呢?),发展了实体产业,更新了村子的基础设施,让村子变得更宜居更美好。

最后,曾今落后挨打,积贫积弱的山村竟然实现了传说中的伟大复兴,一跃成为了世界强村。村民也过上了比以前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甚至包括那些没有能力购买石头的人,也在这场石头的盛宴中间接受益

你可能要说,我没觉得我哪点受益了啊?那我告诉你,如果没有这场盛宴,你很有可能就把村里的某块土地漂白了。

另外再说收入,80年代的时候公务员的工资大概50元一个月,现在3000元总有吧。这难道是公务员的劳动效率提升了60倍?你的收入来自于别人的支出,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家收入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别人的信贷。


第6,但是,最近几年,长老一直在说石头是拿来揣在兜里的,不是拿来炒的。还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来限制炒作,这又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长老清楚得很,石头背后的信贷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印钞或者说放水是有极限的

比如像我这样的女屌丝,去银行贷款,张口就要1个亿,银行立马就要报警(数额极限)。

或者我说我少贷一点,但是下辈子来慢慢还,银行马上就要联系精神病院(时间极限)。

假如我已经买过石头了,贷款还没有结清,收入又不稳定,还想贷款再买一块。银行一看,你这大概率要爆炸呀,不贷(能力极限)!

这个道理放在我们个人身上是这样,放在企业,甚至政府也是这样,信贷扩张是有极限的。信贷扩张的过程称之为顺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在加杠杆,石头的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

当能加的杠杆已经加无可加,逆周期就到来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痛苦的去杠杆的过程,而这个去杠杆是被动的,并不是主动的,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在这个过程中,石头之类的资产的价格也就崩塌了

顺周期和逆周期的临界点被称之为明斯基时刻,之后就是金融危机。由于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部门的债务周期并不完全同步,所以目前世界已经不太可能发生1929年那样残酷的经济危机了,更多的是金融危机

具体到房地产,它的目标受众是居民部门,所以它的极限理论上就是居民负债率的极限。那么具体极限是多少?

达里奥的观点认为,居民负债率百分之70左右注意是左右),而我们目前(2021年)的数值大概是百分之62,而在2010年这个数值还不到百分之25。所以房价什么时候全面下跌,你们自己算吧。


第7目前这么多调控是为什么?基于刚才所说的,经历完一轮完整的信贷扩张和收缩,就形成了一轮经济周期。按照美林时钟,经济周期分为复苏,繁荣,滞涨,衰退四个阶段。只要搞市场经济这套模式,以上的每个阶段就无法避免,尤其衰退这个阶段是令人非常痛苦的

有没有办法来改善注意是改善,不是改变)呢?有,用社会主义的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这就是长老的独门秘籍(欧美国家也不是完全不会)

我们都知道,一轮牛市越到末期越疯狂。假如某个城市,房价涨到4万是极限,这个过程花了20年。其中从最开始涨到2万的时候花了16年,从2万涨到4万只花了4年。最后冲顶的阶段也是涨幅最大的阶段。

长老的做法就是用行政手段来强行压制冲顶,把本来应该走出的尖顶强行抹成平顶,这种行为称之为削峰。当极限到来,房价开始崩溃,这个时候再用行政手段来救市,这种行为称之为填谷

总之,削峰填谷好处多多,一个是延长了繁荣的时间,一个是让村民在石头下跌之后相对不那么惨,一个是降低了银行的风险,避免升级成经济危机(也就是传说中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这也就是长老能力的极限了,你非要叫他改变经济周期把萧条硬生生变成繁荣,他也力有不逮。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还没有任何办法能完全避免经济衰退

而经济衰退虽然惨烈且残酷,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正面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出清了过剩的产能,消灭了落后的结构,并且打开了阶级流动的通道

当经济体在衰退一段时间之后,又将迎来复苏,下一轮崭新的经济周期也就到来了。

至于很多自媒体说的什么,房价压制了实体经济,所以房价下跌,实体经济就会迎来大发展等等观点,纯粹是不懂经济学的鬼扯这么说来当初搞房地产是不是走错了道路?

毫不夸张的说,房地产行业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居功至伟。现代金融行业的唯一目的是为脆弱的实体经济服务,最后还要牺牲自己。

我们选择了改革开放,选择了市场经济,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并没有走错道路!


第8,当下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度过衰退期,以及如何在衰退期完成布局,成为下一个周期的受益者。我刚刚说了,经济衰退会打开阶级流通的通道。西方国家自从工业革命之后,虽然经历过战争,分裂等等,但是社会基本还保持稳定,社会活力也并没有消退。这是因为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周期被动的完成了阶级流动。

比如把所有人分成10个阶级,假如你想要从第10一步登天到1或者2,我劝你别想。但是从第9变成第8或者第7,还是有可能的。我的知识分享应该能对你有一些帮助,其实对于我们这些绝大数普通人来说,社会阶级哪怕上升一点点,也是人生的一场幸事,不是吗?

我在 油管 做视频,刚刚起步,名字就叫 镜子的镜观其变。我并不会在知乎写太多文章,所以我以后的内容更多会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觉得我的文章但凡有一点点道理,就麻烦各位大佬点个赞吧,小女子谢谢大家啦!

由于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不可能几期视频就讲完,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妨每部视频都看看,说不定会改变你的人生。

希望大家能关注我的频道,即便你不认同我的观点,我也希望能和你交流探讨。

最后再来一张我的照片,爱你们!

最后声明一下,我刚刚举的所有例子,包括长老,石头,印钞机,山村,村民等等都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并不严谨,敬请谅解。


user avatar   yue-ru-bei-zho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长期去看,房地产绝对是大利空,但短期去看,找不到任何下降的理由。房地产现在的首要罪状,是加深了贫富分化,使广大年轻人绝望,从而选择躺平,生育率暴跌,威胁民族未来,可以当前的房地产水平,就算下降一半,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反而会引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危机,也就是说,短期内房地产价格下降看不到好处,危害却很大,因此不可能下降。

而且现在也没人希望房价下降,有房一族不希望,没房一族也巴不得一百万一平米彻底崩了更好,地方靠土地财政,中央有庞大的财政开支,因此房价下降出了对少数想上车的人有利,不符合绝大多数人都利益,所以它就没有下降的基础。


user avatar   wu-pei-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真正影响房地产的只有三条。

一是税改,财政收入从中下层人民的衣食住行扒皮,改为从上流社会的资产割肉。

二是以乡村振兴为主导的金融债务市场重构。

三是新增人口断崖。


我之前说过,房地产的本质是分配与二次分配失衡导致的经济危机与政府财务危机。

为了拖住危机不爆发,政府开始借地方债搞投资,同时地方官员能最简单的增加政绩升官。

目前账面上地方债有26万亿

又为了拖住地方债不爆炸,只能玩命搞房地产,让打工人从银行贷款买地方债。

房地产是债务转嫁的工具,房子本身只是债务的凭证而已。


所以要解决房地产问题,上谋就是二次土地革命,搞税改,让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变成富人。

既能增加财政收入,又能减少从穷人身上抽血,振兴消费市场和萎靡的实体经济。

最本质的危机化解了,用来转嫁危机的房地产当然也迎刃而解了。


第二为什么是乡村振兴?

这两年有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货币化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改变人民币的“锚”。

把一个地区的自然、生态资源整合成资产,以政府信用背书,让它像股票一样在市场上流通。

这样能从市场上吸纳资金,进一步开发乡村资源。

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场增加了大量“商品”,央行可以以此为基础增发货币。

同时如果有那么一点可能增加乡村农民的收入,也能振兴消费市场,走出生产过剩危机。

现在乡村振兴只是刚刚起步,但是消化房地产泡沫的“中谋”。


“下谋”就是人口断崖。

具体可以看鹤岗。

维持房地产高涨的基础,是跟房地产绑定的教育医疗就业等等城市公共资源。

农民想让孩子去县城上好一点的学校,就必须买那里一万一平的房子。所以才有源源不断的接盘侠撑住房地产的一角。

但一旦新增人口锐减,城市的公共资源都会迅速过剩,会对这些资源绑定的城市就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房地产只是关乎金融,城市就业则直接威胁政权稳定。

为了维持城市就业不得不用更廉价的形式开放公共资源,房地产也就没救了。

那时候房地产和经济危机、债务危机三重硬着陆,天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所以现在既得利益者都在害怕“躺平”。

因为躺平就是缩减消费,甚至为此不结婚不生娃。

看似是年轻人的个人选择,实则是对既得利益者造成的社会高压下的一次联合反抗。

缩减消费+不生娃,本身就是在加剧经济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崩塌,是以加速“下谋”的形式强逼“上谋”出台。

乡村振兴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问题,但危机已经刻不容缓甚至还在被躺平人加速。

现在的解决方式只有二次土地革命,强行把先富吞下去的社会财富抽出来。

2022不太好说,但也绝对不会太久,因为低欲望时代的到来完全不可控,土地革命不抓紧搞,那就只能带着国家一起躺平。


想让国家长盛不衰,只能和人民走在一起,绝不能跟人民走向对立。


user avatar   Yefe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下苦高房价久矣,特别是90-95年出生的朋友,面临婚育的压力,多少也有些积蓄,买房吧,怕接飞刀;不买吧,又越看越焦虑。

大家都想知道,接下来经济要往哪走,“看得见的手”也正面临着政策选择。但决策者通常不会告诉你他真正的决策方向,因为他想要的,永远是可控,他所释放的信号,通常叫前瞻性引导——扭转和降低公众对某一发展方向的预期

所以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既要求你免于群体思维的裹挟,又要求你不被政策舆论所诱导,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地“任凭风起浪,稳坐钓鱼台”。

日本是躺平、佛系、低欲望、低生育等名词的鼻祖,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事情,大致都能在过去的日本社会找到原型,比如高房价、供应链转移、毛衣战、本币国际化等。

问题是,日本决策者为什么要刺破泡沫?如果是主动刺破,动机是什么?如果不是主动刺破,又是怎样的内外因素,使得泡沫不得不破?

日本当年的技术官僚,难道不知道房价泡沫一旦刺破,就会发生金融危机?他们难道就没有和地产、金融财阀互相勾结、利益绑定?

日本是经历过大萧条的,肯定知道泡沫破裂的危害。上世纪90年代,日本查出大量大藏省高官骄奢淫逸的黑料,直接导致了大藏省被肢解。既然知道后果严重,部分高官也有利益绑定,为什么还要刺破泡沫呢?

所以搞清楚日本决策当局当初为什么选择刺破泡沫,对了解我们正在经历什么,和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很有借鉴意义。

但若指望“历史重演”,又不免刻舟求剑。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前车之鉴”、“以史为镜”云云,说的是我们要看到历史中的“韵脚”。

我国的现状,不光和85-91年的日本很像,内忧是高房价、低生育,外患是毛衣战和输入性通胀。事实上,连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都很像:

1)举国体制,建立起出口导向型经济;

2)友好的国际环境,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

3)人口红利形成了比较优势,再加吃苦耐劳的国民精神。

网上说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崛起之路,都是一个模子刻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实业立国,科技兴邦”的道理永远不会过时,然而工业化末期,产能过剩导致资本过剩,过剩的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追逐资产,制造泡沫,抢夺存量财富。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有:

1)出口受阻,实体经济遭受打击;

2) 利率下调,货币泛滥;

3)石油危机过去之后的低通胀环境;

4)人们的从众心理。

NHK的纪录片《战后70年『日本肖像』系列片》中,有个老头叫渡边,他原本是开停车场收费的,在泡沫时期通过贷款买房 ➠ 抵押贷款 ➠ 再买房 ➠ 再抵押再买房…… 的循环模式,空手套白狼般地积累起天量财富。

片中,他意味深长地说:“那真是个好时代啊,好时代。”

泡沫时代是不是真的好呢?

有人说,当然是真的好,不然日本人怀念个什么劲呢?

信息茧房,说的是,一个事儿你经常听到某一方面的描述,时间长了,你就会认为那就是事情的全貌。

实际上,泡沫经济的一面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而另一面则是脱实向虚、实体萧条,工薪层收入下降,生活成本上升。

当时,日本打工人的工作时间是全世界最长的,连欧美的竞争对手都看不下去了,说:“他们日本人太勤劳了,这对我们企业是不公平的。”

这口气是不是也挺熟?

若说现在的中国工人,是全世界最能吃苦耐劳的,恐怕不会有人反对。

泡沫时期,日本工薪层吃苦耐劳却赚不到钱,先富们通过炒房,不光大发横财,还推高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

但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参与到炒房这个大富翁游戏中,都去炒房,没人搞生产,先富们吃啥?

炒房的游戏规则就是“先富割后富”——接盘者不仅面临极高的成本,还将扛下巨大的风险。

所以先富们炒房赚钱,年轻人就注定只能望房兴叹。

那个时代互联网没有普及,能在媒体上抛头露面被人们看到的,无疑是“既得利益者”,但并不表示不存在“沉默的大多数”。

泡沫时代是不是好时代,要回答这个问题,得看话筒在谁手里,时代把红利发给一些人,注定要以另一些人的牺牲为代价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在书中写道:

如果不劳而获的人越来越多,就说明社会正在走向错误的方向。8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就属于这种情况。运用理财技术就可以不付出劳动而获得收益,或者依靠空手套白狼地开发高尔夫球场,就可以累积起庞大的资产,甚至倒买倒卖美术作品也能获得巨额利润。

日本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日本人的勤劳苦干,当“勤劳致富”被人嘲笑的时候,经济发展就脱离了常识,原因很简单,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并没有增加,一些人一夜暴富,就意味着更多人跌入贫困之中。

从哪里可以看出泡沫时代,对日本年轻人来说不是一个好时代呢?

生育率!

因为生存环境,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最主要因素。

1985—1990年的泡沫时期,是日本房价狂飙突进的5年,而日本的年轻人,却用实际行动让日本扑街了。

日本新生人口的减少贯穿了日本整个城镇化提速和房产泡沫化过程,泡沫破裂之后,日本新生人口降低的斜率明显放缓。

物极必反,曾经吃苦耐劳的日本人躺平了,变成了“平成废宅”;曾经纸醉金迷的日本人低欲望了,变成了佛系鼻祖……

高房价消灭了年轻人的欲望,也消灭了日本的社会活力。

有人说,泡沫破裂,会造成系统性金融危机,是高层绝不能容忍的。

实际上,泡沫一旦起来,危机就已经铸成!

泡沫破裂的方式有且仅有两种:一个是;一个是

反应在经济决策的两难选择上,就是选长痛or短痛。

拖,即通过行政手段,控制房产交易,逆周期调控,缓慢“去杠杆”(去泡沫),软着陆。

戳,指紧缩货币➱刺破泡沫,硬着陆。坏处是容易背负骂名,好处是早死早投胎,可以快速进入下一轮周期。

有个叫Richard Werner的货币经济学家,写了本叫《日元王子》的书(B站有纪录片)。

Richard在书中阐述了一个非常阴谋论的观点,即日本央行不光亲手刺破了泡沫,甚至连泡沫本身,都是他们故意制造出来的。

你肯定想说,这不是神经病吗,但他却有一套很能说服人的逻辑。

首先,日本央行的大佬们(日元王子)有迫切的改革欲望,他们认为日本的“1940年体制”已经变成了日本进步的阻碍。

这个1940体制,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搞起来的举国体制,用我们熟悉的话讲,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西方学者把这套叫“国家资本主义”。

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漫长的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破产,新自由主义成为统治世界的潮流思想,“大政府”那套,越来越不受待见。

80年代中后期,奉行集权主义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阵营,频频发生危机,“自由市场”在思想界已经拔到“人类历史的终结”,成了无可辩驳的政治正确。

我国在1988年也邀请了新自由主义的扛旗人物——弗里德曼,来指导“物价市场化”,结果搞出了恶劣的通胀,直接促成了随后那年的xx危机。

所以,日本精英阶层中,分化出了一些人,追求将“举国体制”改革为“自由市场”。

另外,央行和政府的矛盾也是千篇一律,政府关注眼前,希望央行维持宽松,好刺激就业争取民众支持。

比如特朗普在任的时候,天天对美联储骂骂咧咧,认为松得还不够。

央行则考虑得更长远,希望能独立决策、维护币值。

也就是说,日本央行希望脱离大藏省的控制。

日本的大藏省统管了财政、金融和税收,相当于财政部+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一系列和国家印钱、花钱、收钱、监管相关的部门的集合体,是当时日本政府最牛逼的部门。

然而不论是日本首相,还是大藏省首脑,都想要掌握“货币供给与定息权”,从而拒绝让央行独立。

日本央行精英所追求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是权力结构改革,阻力必定巨大,他们深知这一点,认为需要制造一场危机,让愤怒的国民,来推动改革。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哪一场变革,不是在危机中发生的。 ——《日元王子》

央行控制流动性的方式通常有两个,一个是控制用钱的成本,即利率,另一个是控制货币量,比如我们常常参考的M2。

因为日本央行受到大藏省的控制,定息和国债购买,都由大藏省说了算,但日本央行可以利用“窗口指导”,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简单说,就是日本央行,能够指挥各商业银行贷出多少钱,贷给谁。

在NHK的纪录片里,泡沫时期,银行工作人员竟然要到处求人办贷款,就是因为有央行的任务指标需要完成。

日本央行利用窗口指导,释放了大量货币,造成了泡沫的产生。

但为什么说这是阴谋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历史人物——三重野康。他在1989年末上任日银总裁之后,在短短8个月内,加了3次息,直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被人称为——“那个戳破泡沫的男人”。

三重野康自诩为“通货的看门人”,直接批评大藏省的宽松政策,态度鹰派:

工薪族努力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房的社会是不正常的,必须紧缩金融,抑制地价上涨。

日本银行协会会长、住友银行行长森川敏雄回忆道:“在当时,抑制房价是无懈可击的大义名份。”

所以大到主流媒体,小到街头巷议,民间舆论都对三重野康的“为民请命”大加赞赏。

表面上,三重野康是不畏强权,勇戳泡沫的“民意代表”。

实际上,泡沫兴起的那段时间,他是央行副总裁,并且架空了总裁澄田智。

也就是说,正是三重野康本人,释放了大量货币,推高了泡沫。(PS:这段描述写在了澄田智的维基百科主页上)

《日元王子》一书认为,三重野康的“为名请命”,属于贼喊捉贼。

经济泡沫很容易滋生官商勾结的腐败,随着大藏省高官腐败案频发,威信一落千丈,最终于2001年被拆分,但日本央行似乎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独立地位。

这里面更复杂的细节就不展开了,也没啥参考价值,日银和大藏省的权力斗争肯定有,同样的故事各国都发生过,比如80年代的美国,保罗沃尔克为了应对滞胀危机,力排众议开启加息,不光为美国赢得了一段长达20年的增长期,还争取了美联储的独立,至今都被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

但硬要说是日本央行一手策划了这个局,我觉得就有点拿《三国演义》当正史看的嫌疑了。

人类有个毛病,总喜欢听神神叨叨的故事,再精密的理论,也不如精彩的故事流传得广,人们更愿意相信某件事情的发生,是大人物下的“一盘大棋”。

但历史就是充满了偶然性,不能看到个结果,就一阵脑补说:“哦,他这棋原来是这样下的”。

泡沫爆了,就说是故意戳的,没爆就说在故意拖着。

其实吧,所有的泡沫,都是在失控状态下破的

若是故意戳破,就意味着决策者知道有泡沫,然而野口悠纪雄在《日本战后经济史》中,吐槽说:“1990年之前,日本根本没有几个人提起过泡沫。”

此外,当时日本央行加息的步伐是很缓慢的,要是阴谋论的说法成立,他们完全可以在泡沫最高的时候,直接把加息幅度拉满,没必要等到欧美都加息一年半了,才慢吞吞地紧缩。

PS:上图中,日本央行在75年代、80年代为应对石油危机造成的通胀,都加过息,对比着看,90年代的加息显然是常规操作,而且从幅度和频率看,反倒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最重要的是,外部环境是不可控的,当时海湾战争开打,新一轮的能源危机构成了强烈的通胀预期,由不得他们从容布局。

实际上,所有的决策者都想拖下去,软着陆,08年次贷危机,美财政和美联储也是左支右绌,拖了很久,现在就更夸张了,明明通胀已经淹到脖子了,他们仍旧苟着流动性,小心呵护美股。

关键的问题在于泡沫很脆弱,都想拖,但不一定能拖得住,再就是拖下去代价是什么,能不能承受?

“用药过猛”的说法,显然是事后诸葛,1991年的时候,日本股市虽然已经跌了,但楼市才刚刚松动,媒体们还叫嚷着货币政策应该再收紧一些。

其实日银当时所面临的局面,可谓内忧外患,根本容不得他们从容做局。

三重野康担任央行总裁那会儿,央行的第一工作目标还是“维持物价稳定”。但是房子不算在CPI里,所以即使房价涨上天,但在日元升值、油价走低的情况下,日本的CPI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1988年日本CPI指数只有0.6%,所以央行根本就没有理由加息去抑制房价。

然而1989~1990年,国际局势云波诡谲,日本的CPI一下就涨到了2.5%,1990年底的时候,海湾战争已经酝酿出来了,油价飙升,CPI突破3%,央行再不加息,就说不过去了。

最致命的问题是欧美已经率先加息

1989年12月,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加到了7%,而日本仍停留在3.75%的低位。这么大的利差,再加上日本那么高的房价,很容易引起资本外流,不加息肯定不行!

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一国可以孤立地做决策。

霸主国美国的货币政策,相对来说要主动得多,所以由此又引出了第二款阴谋论,即《广场协议》是美国为遏制日本崛起的阴谋。

这个说法也没啥道理,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签订《广场协议》是符合日本利益的,更何况泡沫是日本人自己作死搞出来的,德国当时签的条件和日本比差不多,怎么就没搞出泡沫呢?

房价泡沫能否“拖”得住,光有强硬的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要看经济决策的现实条件,是否允许你拖。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比日本那会儿还要复杂,内部是高泡沫、高贫富分化、低增长,从通胀和就业情况看,又高度拟合了滞胀的经济形态。

外部环境按达里奥的说法,和二战前的情形很像,按温铁军的说法,正处在一场“新冷战”之中。

“二战前”和“新冷战”,讲的是长周期中的“大叙事”,咱们普通人除了饭后和楼下保安聊天时,能扯到那么远,其他时候都不会往那想。

现实地说,我国楼市泡沫,近忧是“美元周期”,远虑是“人口危机”。

资产泡沫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价格脱离基本面,只和流动性高度相关。

这些年,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社科理论建设并没有多少创新。

比如我们现在碰到的许多问题,仍在150年前,马克思的预言射程之内,所谓“大政府”刺激经济的手段,也不过是从凯恩斯主义进化到了MMT。

MMT就是“现代货币体系”,没啥神秘的,就是指印钱不要锚,靠政府信用撑着。

现在的美元就是这么印的,表面上美债是美元的锚,但翻个边,美元又在给美债兜底。

怎么理解呢,比如恒大商票就是打骨折,你也不敢收,但是美债你肯定愿意收,因为你知道一定可以脱手,反正美联储能接得住。

都说宇宙最大的泡沫是中房和美股,美股靠美元的流动性撑着,中房靠人民币的流动性撑着,某种程度上,中房也是靠美元流动性撑着的,因为我国央行资产的大头是外汇,而外汇中的大头是美元。

美元宽松,全球宽松;美元紧缩,全球紧缩。

所以炒股的最近都看着美联储的动作,他们态度稍微鹰一点,市场立刻就给反应。

这就引出两个问题:

1)在美元周期中,我国的流动性调控,有多少主动性?

2)中房是不是真的比美股能拖?

讲道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通常只在经济增长迅猛的时候,才有一定的主动性。

高增长,境外资本流入,这时候你可以选择紧缩国内货币,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关键技术领域,也可以搞宽松,让泛滥货币冲击投机市场,日本当年就是选择了后者,才翻的车。

现在你这低增长,再加上国外加息,人家的资金成本上涨,他就要开溜,不光他开溜,境内的资本也要避险开溜,这时候你就没有主动性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管不住。

人们面临选择时,绝大部分会选择好走的而非正确的,然后后悔。其实国家也一样,供应链转移,出口下降,最应该做的什么呢?

是倒逼产业升级,加大技术含量,东西贵了不好卖,但你东西更牛逼了,人家不得不买,是不是也行?

但他就不,印钱多容易,是吧?

现在国内有很多人跑去越南投资,因为那边势头好,在重走我国改开老路。

当越南经济增长走低,而国内又开始加息的时候,越南资产就会被抛售,越南货币也会被抛售,因为国际资本拿着越南盾没用,它又不是国际货币。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索罗斯就是踩对了美元周期的节奏,砍瓜切菜般地做空东南亚,一战封神。

按卢麒元的说法,15-18年的美国加息周期中,我国有近3万亿美元的资本流失,贾跃亭就是那时候把债务留在国内,把资产带去美帝的,最近黑石的soho收购案也很受关注,潘石屹7折甩卖,能看出来,他“走”得很急。

也就是说,在美元加息周期中,我国的流动性,是没有多少主动空间的,只能被动跟着美元周期走

高层意识到这点,正逐步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rm币的逐步国际化,如果rm币跟美元一样,能够到处买买买,那跨境资本就没必要在中美利差缩小的时候换回美元,这样美元周期的冲击就会小很多。

又比如基建REITs,公共服务资产证券化了,央行就可以慢慢把公共资产变成rm币的锚。

但美联储2023年就会加息,视通胀情况,可能更早。

而上述两款政策不可能在2年内就完成,特别是rm币的国际化,得先放开流动管制,这在泡沫破裂之前是绝无可能的。

美联储加息会不会挤破我国的泡沫,还要看泡沫够不够脆。

2014-2018年那波美元周期,前期影响股市,后期才影响楼市,当中国内还搞了一波“涨价去库存”,原因是当时的居民杠杆率低,而储蓄率高,所以泡沫程度低。

很多人用房价收入比来判断房价是否有泡沫,维度是不够的。

房价收入比相当如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它可以很高却并不意味着有泡沫,比如高成长性的科技股。

我们什么时候说股市不健康了呢?

就是融资盘太多杠杆率太高的时候,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资金就会从“抱团取暖”而变成“玩跑得快”

也就是说判断房价有没有泡沫,得从房价收入比、成长性、居民杠杆率这三个维度综合来看。

以前人们买房,房价收入比也不低,吵吵房价太高的声音,一直就没停过,但为什么以前的人喊错了呢?

因为以前增长快、杠杆率低。

增长快,大家对未来就抱有好的预期。

2003年时,李雷25岁,月薪3k,他看着隔壁35岁、月薪3w的老王,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就敢在25岁时,勒紧裤腰带去买月供2.5k的房子。

杠杆率低,意味着国家有充分的信用货币创造空间,大白话就是能放的水有很多,就可以制造资产通胀,让早买房的人躺赢。

现在情况不同了,25岁的程序员阿飞,纵使月薪3w,他看着隔壁35岁,正在卷铺盖滚蛋的同事秃杨,心里慌得一逼,请问他敢买月供2.5w的房子吗?

所以现状是:房价收入比高得不行,而消费下降趋势明显,老龄化预期又近在眼前,成长性也没了

达里奥认为,居民杠杆率达到70%,房价就涨到了极限

我国居民杠杆率的统计数据有好几个版本,如下所示:

杠杆率有没有到极限,各人自行判断。

有两点需要提醒注意,一是我国居民的信贷参与率相对发达国家是偏低的,比如很多农民工朋友根本没法从银行借到钱,所以存在大量民间借贷,而这个数据是无法纳入统计的。

此外地方zf债需要合并到zf债务当中,天量的隐性负债也没有被统计进去。

居民杠杆的两头,一头是收入,另一头是债务

收入看消费,债务看房价。

只要消费趋势继续走低,房价不论是横盘还是微涨,都是在走钢丝。

有人说,那提振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内循环不就行了?

内循环有两大障碍,一是贫下中农没有钱,二是城市中产低欲望。

那就先放水拖着,等美股爆在前面行不行呢?

我倒不是觉得美股不会先爆,而是觉得美股就算先爆,也改变不了什么。

首先,美国人把MMT那套玩得炉火纯青,2020年上半年,美股在一月之内跌去30%,巴菲特直呼“没见过”,但美联储无限qe一开,立马又是一副大牛市。

其次,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元加息周期里,美股是上涨的。

最紧要的,是楼市泡沫的危害,远大于股市泡沫,因为楼市泡沫加剧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导致低消费和低生育。

网上流行的说法,是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经济跌入了“失去的30年”,然后整个社会就低欲望了。

这个说法很“不学无术”,但凡认真点去读历史,就知道,日本的年轻人在泡沫破裂之前,就已经躺平了

泡沫破裂之后,好不容易“垂死病中惊坐起”,没几年又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然后彻底挺尸。

有网友私信我,问:“日本女性的处境比中国女性差得多,为什么日本没有人‘打拳’?”

我怀疑提问的网友在钓鱼,因为但凡能问到这个问题,多半是知道答案的,估计就是想看我挨骂。

他所提之“打拳”,并非是主流认知中的“女权运动”或是“平权主义”,而是攻击性话语,即田园、咪蒙之类。

其实日本在80年代也刮了股“田园风”,煽动消费情绪的舆论洗脑大众,说成功女性的标配是拥有“车夫男”、“付账男”和“上贡男”,鼓吹女性想要的任何福利,都应该由男性买单。

在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泡沫晚期,青年们的婚恋关系,被极端物质化了,不仅要求男性配偶拥有千万日元以上的年薪,更是连吃饭和送礼,都有明确的价格标准。


我始终觉得,一旦某种现象演化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就不能从道德指摘入手,这样只会形成对立,毕竟谁都不愿意被骂“普且信”或“热衷不劳而获”。

其实“天价彩礼”是经济泡沫发展到极端情形后,对“生育权”的泡沫化,用马恩的话讲,就是“资产的再生产,挤压了劳动的再生产”

有点绕,所谓资产的再生产,就是资本增殖。

而劳动的再生产,则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力的恢复,也就是下班之后的娱乐、休闲、睡觉,另一个是二代劳动力的生产,即生育。

上述现象反应在社会现实中,就是工薪阶层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而生育意愿越来越低

资本主义是一个系统,我们在这个系统上运行“社会”这款游戏,程序指令是“一切为资本增殖服务”。

“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就是资本为实现增殖的需要,而逐渐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它通过pua女青年进而pua男青年,来实现对劳动成果的掠夺。

不论男女都是受害者,舆论被操纵着,将矛盾从阶级对立,转化为性别对立。

美国现在的问题就很典型,核心矛盾是分配问题,政治家们却都在搞“身份政治”,即种族、性别、宗教、新旧移民的对立,具体逻辑见《大国摩擦(二)丨美国的内部问题:“身份”对立与政治极化》。

青年们卷得太累,谈不起恋爱也结不起婚,于是就地躺平,主动减少劳动力的再生产,反应在现实中,就是出工不出力(摸鱼学),和不生育。

年轻人一旦低欲望,消费主义就失效了,无欲则刚嘛,对于没有欲望的人,怎么pua都没用,所以田园性质的主张,自然就没人响应了。

从个体角度看,靠“躺平”肯定赢不了,但躺的人越来越多,“资本主义”这个系统就会崩溃。

往轻了说,是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系统重启

往重了说,就是民粹政治、社会动乱、系统更新

以上,即使房价能够维持横盘,泡沫拖得下去,但代价是95后、00后的低欲望躺平和生育率爆跌,这是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不能承受之重

而人口危机的悲观预期一旦形成,房价泡沫还是绷不住,所以我说高房价的近忧是美元周期,远虑是人口危机。

有人就问了,那什么时候是买房最佳时机呢?

如果你想买在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位置,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是一个完整美元周期的结束,即美联储重新降息并启动QE的时候。

长债务周期的末期,是最不适合买房的,这时候流动性由松转紧,大水一退,就暴露了裸泳的人,不光成本高,趟雷的风险也大,比如现在的恒大,显然已经暴露了债务风险,谁买谁接刀。

另一个信号就是通胀率,炒股的人都知道,通胀无牛市,既然资产价格完全靠流动性撑着,为了治理通胀,货币政策会转向回收流动性,资产价格自然就撑不住了。

这个知识点有些反常识,以前我们说在通胀周期,为了抗通胀,应该弃现金、加杠杆、配资产,科学的说法是,真实利率为负,就应该这么操作。

真实利率为负,意味着资金成本为负,借钱就是赚钱,即所谓的负债经济,应该加杠杆、配资产。按照费雪公式,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通胀率越高,真实利率就越低。

需注意的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通胀率(cpi),不能反应实际的通胀情况,因为它没有计算资产价格。在产能过剩又全球化的时代,生活必须品这种缺乏需求弹性的消费品,是很难涨价的

要不怎么说美联储放了那么多水,却没有发生恶性通胀呢,就是因为z国向他们供应了大量廉价消费品。

低物价的环境,既给了美联储大放水的空间,也保证了美元信用,所以某种程度上,z国制造是美元资产的压舱石,一点都没错。

有人说,现在通胀已经反应到物价上了,再加上资产价格的涨幅,实际通胀率不是更高吗?而名义利率接近0,真实利率简直负得不能更负才对啊?

实际上,当普通人感受到强烈通胀时,已经是一段通胀周期的末期了,泛滥的货币从资产端蔓延到消费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策面会开始回收流动性,同时因为偿债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增多,市场利率反而会上浮,比如恒大商票的利率高达36%,去年泰禾境外债的利率也高达15%。

再加上“风险>机会”的预期,高风险却没有高收益,那么实际资金成本就会由负转正,趋势又变成“现金为王”,长线资金会转向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导致银行降低长期固收利率。

可见,想要在资本市场捞钱,不光反人性,还反常识,大多数人都看到的机会,就不是机会,而是陷阱了。

从日本房价的走势看,基本是怎么涨上去的,就怎么跌下来了,人口持续净流入的超一线城市——东京,也一样没消化掉泡沫。

所以我对“一线城市房价永远涨”的信仰感到特别不理解,东京难道不是一线?难道没有从周边吸血?

之所以会觉得一线城市永远涨,是因为有些人感受到上海深圳等地摇号抢房的盛况太过激烈,经常是几百个人抢一套。

虽然贵,但架不住有钱人多啊;

虽然又贵又难买,但大家仍旧抢着奔一线来啊……

要知道,在东京房价疯涨的1988年,摇号中签的概率只有1/6200。比上海的摇号难度,还要高上几十倍。

你要是穿越回去跟他们讲东京房价有泡沫,他们也一定会拿供求关系告诉你,你是傻比,然后还跟你说日本只有一个,东京也只有一个,核心资源就这么多。

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狂热和毁灭》一书中说:形成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愚蠢的从众心理。

之前访问前日本央行大佬的时候听说的。当年央行有个经济学家,在房价最高的那几年一直公开主张说,房价地价高得不正常,以后一定会崩盘。

但是当时没人信他那套学说,结果到后面他自己也不信了,没忍住在崩盘前夕高价在东京买了房子。

这位经济学家后来当上了日本央行行长,他叫黑田东彦。

总结:

1) 房价有没有泡沫,得从房价收入比、成长性、居民杠杆率这三个维度综合来看。

2)泡沫都是拖到绷不住,然后在失控状态下破裂的,阴谋论和“下大棋”的说法,是讲给装逼犯们听的。

3)我国的楼市,近忧是“美元周期”,远虑是“人口危机”。

4)在美元周期中,rm币的流动性调控,没有充分自主权,而人口危机又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楼市泡沫的危害,远大于股市泡沫。

5)现阶段肯定不应该买房,最好是等这轮美元周期走完,而目前才刚刚开始收紧,风险>机会,涨不涨先不讲,烂不烂尾都不好说。

问题是为什么日本经济泡沫破了,却没有重启增长周期,而美国08年次贷危机之后,很快就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当中,区别在哪?

人口危机逼近,如果泡沫破灭是历史必然,什么情况下,决策者会放任房价下跌?后果又将如何?

所以2022年房价会不会沉重下跌,短期内,得看美联储加息得够不够狠,够不够快,长期么,就看躺倒的年轻人愿不愿意“垂死病中惊坐起”了。


我是 @叶泊枫


user avatar   guchuanzh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持有成本,

房价就会一直上涨。

2022年?

会有房产税吗?

如果是重庆、上海试点的房产税,实证后发现并没有效果。

所以,房价还是要上涨。


这么说吧,某房地产公司在广州做城中村改造,如果限购,卖出量并不大,如果不限购,基本是秒盘,有钱人的世界,比你、我想象的还要富,而且富得太多,究其原因,就是住房没有持有成本,有钱人可以买几层楼甚至一栋楼,乃至一个小区,来放着吃灰,坐等升值。

更夸张的是,有人居然能买下一个小区装修后来收租,连物业都是自己家的。

有钱人的世界,真的不了解。

住房,没有持有成本。放着吃灰都不用怕,量大还可以协商不交物业费,就是一个0持有成本的资产。

要是装修一下,可以出租,以收租子为生。

广州海珠区某项目,得知某家人在2016年时居然就有96套房,夸张吧,光收租一家人就能过上平平无奇、朴实无华的生活!

贫穷真的会限制想象力。


还好,住房处于限购与不限购之间。

限购:房价维持不变。

不限购:暴涨。


user avatar   cheng-q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房价经历重大打击的可能性基本上为0,后势基本上呈现稳步缓慢增长,也即是增长的速度符合预期,让想买房的不至于太焦虑,但是绝对需要普通家庭踮起脚尖才能买得起,大家如果等房价悬崖式下跌再买房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出现的。

首先说明为何不会再出现暴涨,去年生育率调查结果真的把决策层吓到了,影响年轻人生育率两个重大因素。

普遍结婚晚,甚至不结婚,tm的房子都买不起怎么结婚,在出租房结婚吗?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勇气。所以国家真的敢再让房价飞涨的话是真的不想保生育率了,准备做好断崖式生育下跌,没有任何人敢于赌未来中国人口急剧下降,所以房价不会出现疯涨。

不敢生小孩,不敢多生,孩子教育培训的成本,中产阶级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阶层下跌的极度焦虑。目前这个国家通过指标不治本的取缔校外培新来解决,效果如何我比较悲观。

为何房价不会出现暴跌呢?因为高房价已经绑架太多了,这么多中产把毕生的心血注入到了房子里面,最主要是一旦房价暴跌势必出现土地无法卖出的情况,你让各级地方政府喝西北风去吗?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有可能的,世界上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你一定要问我可能性有多大,那么我觉得可能性略大于停止惠台政策。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本没什么可能。

第一,实际上不是只有一个资本家。有的资本家投入金融投互联网,有的资本家也依然在投地产,这又不矛盾。现在人民币在上升通道当中人民币升值必然国外热钱涌入,热钱涌入,你觉得会干嘛?就是买人民币资产啊,一部分流向股市,必然有一部分流向房市。

第二,富裕家庭倾向于教育消费啥的,不代表人家不买房啊,改善性住房需求知道吗?还有新近富裕家庭知道吗?就是原来不算富裕,现在富裕了的人。大佬既不会全部退出,富裕家庭也不会全部退出。

第三,谁告诉你年轻人都躺平了,你躺平了,有人不躺平,你买不起有人买得起啊。

什么叫退出?退出就是要卖掉。你能卖掉就证明有人买。你这边假设所有人都在纷纷退出这边假设没有人买,那你这个退出退哪去了呢?

房价具体怎么样变化我也不知道,但你这几个理由根本不成立。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刺破房价泡沫,日本有先例的。

经济停滞至今,生育率问题没有解决。

内卷严重,社会老龄化。

在房地产已经绑架银行和大部分中产的情况下,刺破泡沫的后果。大约不会好。

年轻人没房结婚生育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

解决的办法,我以前说过,分离房子的居住、享受、投资属性。

给所有落户结婚的家庭分廉租房,50平方,设施齐全。按照当地社平工资20%收房租。

不买房可以永远住下去,设立学校,教育同权。

用远郊地铁口的地来建设。

产权房自由炒作,同时拆迁。旧房,小房,盖大面积新房。提供廉租房名额。

没钱的带着拆迁款住廉租房。有钱的加钱住大面积新房。

把商品房的规格拉到150平方以上,居住舒适,不限购不限售,提供享受和投资需求。

房地产收入,卖地财政可以继续。

要享受的,努力奋斗买大房子享受。

愿意躺平的,一辈子住50平方,只交社平工资20%的租金。剩下的钱可以买消费品,拉动消费。

两者之间的,可以放弃廉租房资格,市场价格租150平方的大房享受。


user avatar   yongm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本不会,80万亿地方债,450万亿市值,gdp才100万亿,怎可能瞎搞啊,崩了还不是大家都吃苦,银行的钱就是大家的钱,国家的债也是大家的债。




        

相关话题

  调查显示仅 35% 国人每天睡够 8 小时,专家建议晚上 10 点到 11 点睡觉,你的睡眠质量如何? 
  如何评价2021年F1奥地利施蒂利亚州斯皮尔伯格红牛环大奖赛? 
  北大教授劝年轻人别太早买房,建议「政府敦促开发商将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建设出租房屋」,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机智的党妹会因为旅顺宅舞事件被封禁吗? 
  如何看待秦皇岛 17 岁男生因救 3 个姑娘牺牲?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明年经济工作如何布局? 
  如何有效防止炒房客获利逃跑? 
  都说职场有「 35 岁危机」,那么未来实现 35 岁退休的可能性有多少? 
  重庆妈妈不让 6 岁儿子进女厕险丢娃,苦恼「带怕不合适,不带又担心」,你怎么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如何看待某剧组在南京大学拍戏遇冷,学生不围观、不追星?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鲁迅在民国遭到追捕,换成现在,有个像鲁迅一样骂人的人,会被追捕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的刺激计划直接给普通人发钱?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