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躺平,我们单位有个91年的小伙子,在躺平这事上,他是我的偶像,在此我尊称他为“躺王”。
躺王最近有几个英雄事迹,被单位的同事们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谈。
某天下午四点半
躺王:“我先回家接孩子去了”
科长:“好的”。
躺王走后,科长非常欣慰地说:
“他这次提前走终于和我打招呼了!”
我们五点下班,他科长是单位公认的女强人和工作狂。
前天上午,新上任的主任给躺王打电话:“小*,文明城市创建,我们党支部准备派你去和社区结对帮扶,你。。。。。”
躺王:“文明城市创建不是**科室的事情吗,和我没关系呀,这事不要叫我。”
新主任挂完电话,风中凌乱了。
说到这儿,大家会不会以为躺王家里背景强大,不不不,躺王老家在千里之外的人口大省,前几年考公来到现在的单位。
听说他刚来时并不是现在这样,不知道后来经历了什么。
我们单位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少,大家都把他当小孩看待,对他的行为容忍度很高。他这样大家都不敢给他安排活,他正好乐得清闲。
说实话我很佩服他,做了我想做但不敢做的事,不惧权威,谁都不放在眼里,帅气!
看评论区部分人有意见,但我必须声明。
我们单位一百多号人,就一个这样的人,其他同事都兢兢业业。
我们加班是没有工资的,但大家毫无怨言,疫情台风时期都冲在前面,2020年疫情大家在家过年时,我们全体值班。
故事里的科长,是让我敬佩的前辈,天天加班,因为太忙,她中午已经习惯性不吃饭。
大家还是理性看待体制内工作的人吧,别以偏概全了。
其实真正有资格躺平的年轻人真的不多。
我出生在南京,也算个大城市。家庭属于城市中游,衣食无忧,也别想大富大贵。我这样的出身知乎上肯定平平无奇,但不客气地说,在中国,有我这样家庭条件的年轻人绝对不是多数。
我在西北上大学,同学很多是小城市或者农村来的。那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我高中曾经以为的普通家庭从整个中国的视角看根本不能算平均水平。我去了宁夏西吉的一个同学家里,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你能想象2014年左右中国还有家庭连看电视都要精打细算电费几何吗?反正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种情况是完全没有经历过的。
但是就我这样的条件,我也不敢说能毫无顾虑地躺平。虽然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即使我不工作也能衣食无忧,但如果后面有了孩子,如果有疾病,如果有任何需要持续高消费的事情我都会力不从心,换句话说,抗风险能力的不足让我无法心安理得地躺平,即使找了个轻松的工作,一个月稳定5.6千,我也不敢说我就能放下顾虑,因为你真的不知道明天你会面对什么。
现在回过头想想我宁夏的同学。他肯定也想躺平,谁不想轻松呢?但我都面临了这样的情况,他只会比我顾虑更多。而中国这样的年轻人有多少?没数据,但我想大家可以代入自己的生活看看,我想不会少的。
所以,虽然现在年轻人都在讨论躺平,但真正有能力说到做到的真的不多,或者说,有能力的他们已经这么做了,正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基本都是暂时没有能力这么做的。
这里并不是想嘲讽年轻人讨论躺平没用。恰恰相反,我认为我们需要发出我们的声音,这样的讨论是有利于政府政策调整的,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年轻人都想躺平社会还怎么发展?这种观点说白了它的逻辑出发点是站在国家整体角度上的,换句话说,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第一,要想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牺牲奋斗。这个逻辑没有错,但要注意的是,它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这个抽象的整体获益。而我更关心每一个实在的,鲜活的个体有没有在整个社会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实际上我认为这两者有冲突但并不矛盾。冲突在于,作为社会中坚的年轻人越轻松,他们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少,而要想让中国这个整体获益,价值总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我为什么说它不矛盾呢?因为政策、政治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平衡,这是政府该做的事,并且不是非此即彼的,再具体点就是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顾此失彼。而作为年轻人,为自己的切实利益依法、理性发声是我们的权力,也是义务。我们需要这样的声音让决策者听到这个社会到底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这就是年轻人广泛讨论躺平的意义所在。
最后,很喜欢罗翔老师的一句话:要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在我的观念中,对身边人的切实帮助的意义远远大于抱着宏大叙事去说教一个抽象的群体。
不知道是不是彭叔的错觉,以前彭叔觉得全国最大的连锁店是那种沙县小吃、七里香馄饨、兰州拉面之类的,但现在彭叔发现怎么都成了房产中介,到处都是房产中介的门店,感觉数量比小吃店都要多了。
你可以在一个小区底子找不到一家小吃店,但是你肯定能在这个小区下面看到一家房产中介店。
这简直就是一个全民房产的时代,到处都是房子,以及买卖房子的人。
讨论归讨论,真躺你试试看。
我孩子出生,想要回家带一段孩子,和孩子快乐成长,让她有一个有陪伴的童年。
理论上我比较有资格躺平了,毕竟我还是颇有一些存想的。
但是不上班的焦虑和压力,那种突然收入停了的恐惧。关键是不管我存了多少钱,之前给家里带来多少收入,只要工作一停,家庭地位瞬间下降,就好像我一直就是家里吃干饭的,啃老啃到今天似的。
一个人能顶住这样内外两重的压力去躺平,要莫大勇气的。
所以讨论多归讨论多,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被迫卷起来。
自卑。
大概是因为我们4000万人口的辽宁省没比过江苏和广东吧
自卑。
大概是因为我们4000万人口的辽宁省没比过江苏和广东吧
自卑。
大概是因为我们4000万人口的辽宁省没比过江苏和广东吧
正史上的刘备,与演义里的刘备,完全是两个人。
正史刘备,若用一个字表达,那就是“枭”;用两个字,“枭鸟”;用四个字,即为“食母恶鸟”。
仅不完全统计:
刘备投了公孙瓒,然后就拐了公孙瓒的兵,去徐州不回来了;
刘备投了陶谦,然后就把陶的丹阳兵搞到了手;
刘备投了吕布,然后就搞了吕布的战马,还在吕布的地盘私自扩军,挖吕布墙角;
刘备投了曹操,然后就带了曹操兵在徐州造反了;
刘备投了袁绍,然后就带了袁绍的兵跑路了;
刘备投了刘表,然后就搞到手了一只较大规模的水军;
刘备投了孙权,然后就把大半个荆州搞到了手;
刘备入了川,然后就把刘璋的兵马钱粮搞到了手,后来又反过手来把刘璋整个吃了。
试问,有刘备的这份辉煌的答卷,在“食母”方面,还!--有!--谁! ……能望其项背?
正常
第一点,你要知道,许多上了年纪的大人和老人,尤其是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他们是不会普通话的,即便是普通话,音调啥的也特别怪,听起来有点怪里怪气的。比如我堂妹,今年17岁,从深圳回山东老家,她从小就在深圳长大,所以她的话是普通话,但是我妈就只会用山东话跟她聊天,所幸山东话跟普通话差距算是比较小的,所以我妹妹可以听懂。
第二点,大多数人都是容易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都容易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并且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用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从人的视角来看,老鼠是在偷东西,但是从老鼠的视角来看,它是为了自己生存而获取食物。所以说,你男朋友家里的亲戚并不一定是排斥你,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不懂潮汕话,外加他们也有可能不懂普通话,所以造成了这种情况。
第三个,有很多问题都是缺乏沟通交流引起的,当你觉得尴尬的时候,你一定要向你男朋友表达你的感受,因为你是客人,尤其是你的这种情况,讲究主随客便。你是因为你男朋友才跟他们一家人产生联系的,所以说你男朋友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跟你男朋友说,如果跟他说了,他依旧不在乎你的感受,或者说他们家人依旧不改变,那就说明他或者他们家人没有把你放眼里,反之,如果他们主动跟你聊天,或者你男朋友帮你翻译,说明他们家里人可能只是一时疏忽,对你还是挺在意的
在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家庭和不和睦,主要看男人,一个好男人是可以有效沟通婆媳矛盾的,帮助婆媳之间化解矛盾,让婆媳更加和睦,所以,结合上面几点来看,你需要做的是跟你男朋友说,看你男朋友的态度和行动,还有你男朋友行动之后他的家人的做法,记住,好的关系,一定要少想多说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