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我身上,就是一对独生子女的夫妻,要养两对父母亲+三个小孩,有时候可能顺带搭把手赡养双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什么概念?
2个人赡(抚)养和照顾2+4+3(+8)口人,
房车、教育、医疗等压在身上,
上升通道变窄,还要承受着996和延迟退休,
如果熬到了退休,身体还算健康,还得带9个孙子孙女...
这酸爽,恐怕“躺平”一族会更多吧。
1、奖励生育不如惩罚不生、少生。
几乎全世界各国的生育鼓励政策,不论欧美的还是东亚的,都没有唤起生育欲望。
欧美国家人口能够不负增长是因为引起了大量移民。但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社会问题。
日韩不引用移民,但出现了人口萎缩。
任凭本国优越的、轻松的生活环境,优厚的生育奖励政策,白人的生育率也是萎靡不振。
2、低收入生得多、高收入生得少,是放之全球普遍存在规律。
在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之后, 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发展,适当容忍社会出现较大的收入差距,恐怕是必由之路。
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1/5的世界,我国一定程度上出现较于欧美国家更大的收入差距,客观上是可以接受的。
3、目前我国各地仍然存在较大的生育欲望差异,北上广、沿海地区、东北生育欲望低,中部生育欲望尚可,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生育欲望仍然可观。
从地域上看,也符合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经济收入高、教育水平更高的基本国情。
4、农村生育率高,城市生育率低,这也是普遍规律。
在城镇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有必要控制城镇化比率,从宏观有利于保持生育率。
总之,经济超好、女性教育程度越高、社会福利越好,这些都是生育率杀手。
充分发挥我国14亿人的巨大的容量、巨大的多样性的优势,从整体上控制生育率是有可能实现的。
-绝不能走欧美日大发社会福利、导致失败人口政策的老路。
-绝不能走欧美引进移民造成社会永久动荡的老路。
忘了最早是谁说的了,大意是:
因为实在发展不了新用户了,所以只有想方设法榨取老用户的最后一点价值……
我们分析一个问题,一定要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什么意思?就是说不想生其实是一个想象,或者说一个结果,我们现在想要的呢是改变这个结果,所以要倒回去看他的逻辑链条和影响因素,能改变其中的哪些方面,哪些方面改变不了。
这个话题下面的很多高赞回答都在讨论“想不想生”的问题,很多都很有见地,比如房价、教育、996等原因,我就在此基础上,再做一点补充的路径分析,而不是原因分析。
比如说房价带来的生育条件影响,这个基本无法改变,生育涉及到婚姻和教育,必然涉及到房产,房产归属于国家金融稳定和地方发展,这一条基本没有操作的空间。那再比如具备操作空间的是?比如彩礼?
但是,请等一下,我们使用这种方法分析问题,有效,但是不够彻底。这种属于枚举法,除了房价,我们还要看教育,看财政补贴,看入学政策,看学位及学区安排,看当地习俗,看男女比例,看就业歧视的压力等等,其实一条一条看下来,就算知道往哪里改,也不知道要投入多少成本和资源,什么时候见效。
如果我们换一个办法,我们从最抽象的角度来看,就会想到一句话,是我们每一个人义务教育都会背都学过的,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多数语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了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在这里,这句话我们做一个降维应用,可以说目前的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生活在这里居民的观念上层建筑。毕竟生育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也不好定义,但至少包含了宗教、道德、文化属性等等,大家对于生育的态度属于上层建筑无疑。
那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把所有的房价啊教育啊等等,通通打包成一个黑盒,那就是经济基础,然后最后的结果,1.3的生育率这就是上层建筑的体现,然后这个生育率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比如总消费市场持续下降等等。这个过程大家听得明白吧,那问题在哪呢,问题就在于:
很多人说改变措施、改变房价、教育啊,补贴啊,其实这都是在改变经济基础,但是经济基础传导到上层建筑,是需要时间的。什么意思,这个就是一句俗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算我们改变了一系列的生育条件,问题在于,人的生育年限是有限的,适龄生育期不会太久,你从经济基础上开始调控,到人的思想发生变化,再到做出生育决定达到调控效果,我们就当政策有效、有针对性,那这种传导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
计划生育到现在马上40年,其中三十年是没有二孩政策,可以说这种国策的周期和持续性都是十年十年起的,至少是两个五年计划的水平,才能看到一些变化。毕竟国家转向是缓慢而稳定的,不是骑自行车,随便就拐弯了,这是辆高铁,转弯半径就得几公里长。
再说的直白一点,就算转过来,那也和中间这一代人没啥关系了。这就是我的观点,这个政策导向,包括可能产生的结果,都和80 90 甚至部分00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改变需要时间,而生孩子这件事情,大多数人根本等不起。
四个字:自求多福。
以上是最浅显或者说简陋的分析,如果我们再分析的细致一点,可以发现,政策有效性和力度,是改变经济基础的因素,这个决定了经济基础改变所需要的时间,再次决定下一步传导到上层建筑的效率,加上这些变量,再考虑到以往各种政策的有效性,自古以来都是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并不看好实际有效性的措施可以短时间内落地。
第二点,也不是说有了福利措施,转向就必然发生。再举个例子,经济基础传递到上层建筑的这种传导性,也要考虑量变质变的情形,对于现在不少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都不想要,而不是两个三个我到底要几个,所以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或者说边际效应最强的地方,还不是二胎三胎,而是一胎问题。2019还是2018二胎比例占到新生儿一半,这不能说是二胎政策卓有成效,这是存量释放完毕,同时这说明你的一胎生育明显存在几大问题........一胎少,这不才显得二胎多么?
这里的关键点就在于,不生,是质变,生几个,这是量变。质和量需要的政策力度、需要的经济基础改变,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我们人类一辈子都带着一些“思想钢印”,谁都不例外。心理学上往往把这个叫做童年影响、原生家庭影响等等,计划生育所带来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时代钢印。后面给出再多的资源倾斜,可能也还是有部分人永久的丧失生育欲望,思想结扎。再倒退一步,生育总要有个对象吧,现在不说生小孩,愿意找对象谈恋爱的比例,都在下降,当然这个又是上层建筑的细分了,细分下去就没个头了。
这里就不展开了,年轻人的思想钢印就是躺平,因为干啥都累,上班累,买房累,谈恋爱累,活着累。为啥不敢死呢,因为这届年轻人有担当啊,不死,但也就这样活着了。他们从十几岁上学搞衡水搞补习班,到现在二十几岁搞996搞福报,先不说小孩,四个老人妥妥的要照顾,再生两个小孩,这是完美2v6,也就只有Among us有这种分配对局了。
不说了,欢迎探讨,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这代人,别想了。
祖国的未来一定会很好,只是我不一定坚持的到了。
先看几个老物件:
这是苏联时期的“妇女”勋章,左边的是一级勋章,银质,生6个孩子能得到;右边的是二级勋章,铜制,生5个孩子能得到。
同理,三款“荣誉母亲”勋章,生9/8/7个孩子可以得到:
“英雄母亲”勋章,生10个及以上孩子可以得到:
众所周知,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人口方面大概损失了4000多万[1]。所以为了恢复人口,苏联拼了命的鼓励生育。在苏联,“妇女”勋章顶米顶面,顶钱顶房。所以妇女才拼命大胆的生。
我自己做了个比较粗糙的统计表:
不到两千万妇女,生了一个多亿……
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拿物质和荣誉鼓励生育,是有效的呢?是,也不是。
实际上,苏联人口长期维持一点几的低增长率:一方面,的确有不到两千万的妇女拼命生,但另一方面,剩下的更多的妇女不愿意生。原因是苏联人城市化率较高,群众教育水平也非常高。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所谓问题就来了。国家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换人口增长吗?
看来我之前写的那篇文章,格子又要再改一次了。
假设你现在工作一个月,能创造出15000的价值。
双独生子女成年人产生的劳动价值,赡养四个老人+2个孩子。
(备注1小格子=100元,一列2k元)
如果是我们理想的收入翻番的状况下,可能是下面这样的。(假设家庭年产出60W)
但目前实际上,应该是这样的:(假设家庭年产出30W)
如果变成三孩,不好意思,直接破产。
问号那里的钱哪里来???来不了,那就没法生了。
而相对富裕家庭,可以继续生下去。
。。。。。。。。。。。。。
。。。。。。。。。。。。。
。。。。。。。。。。。。。
啊啊啊啊,好难算啊。单身好了
自己赚钱自己花,我才不想当爸妈。
引用我朋友给我发的文和图:
三个孩子,四个老人,五万房价,六天工作,七张嘴巴,八点回家,九零人生,十分辛苦!
这个事情没什么好看的,完全可以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利坚。
如果中国不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处处效仿国外,又搞市场经济,又搞人口红利,结果怎样但凡学过马哲、马经、毛概都会知道,我就不展开说了。
我们来看看大洋彼岸的漂亮国。漂亮国没有计划生育,精英层次的人大都少生优生,后代继续精英;底层人能生的乱生,还有生不起,无论教育还是生活,都是垫底的,那些人甚至可以不必称为人,只是些国家的工具,随时可以抛弃,随时可以射杀。更多的人各有各的疾苦。所以,他们自由了那么多年了,漂亮国的人口依旧徘徊在3亿左右,并未出现我国这样的人口爆炸现象。
我国的未来也是一样的,鼓励三孩,甚至四孩,结局也必然跟漂亮国似的,阶级固化,底层越发贬值,人将非人,整体人口增长趋缓,素质下降,更容易被资本支配,更利于社会资本的富集而不是社会财富增长、人民幸福水平增长。以及说点危险的,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增长没增长,真的就都没点数么?
环境日益艰难,希望每个共产主义的理想主义者勿忘初心,希望能关注孩子们的教育,现在很多地方的教科书已经全盘西化了,保留的很多也越来越简单,缺乏了基础知识,搞所谓的“快乐"教育,实际是在养废中国人罢了。的确,搞有剥削的制度,才有成为人上人的机会;搞没有剥削的制度,就只能人人平等。而且当人上人的,往往可以一直当人上人(即阶级固化),所以掌握了资源和话语权的人会比广大没有资源和话语权的人更喜欢剥削制度,而且,他们会为了获得支持率而愚弄大众,让大家误以为自己有资源和话语权,例如认可你的房产证。真想要生活好、自由些,孩子脑子放清醒些,多看看马哲马经毛选,警惕落入陷阱。
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循环。我有个叔叔,自己和老婆都是有编的,还真准备生三胎了。
1.短暂利好房价,尤其是学区房。本来25年因为新生儿断崖下跌引发的学区房价格崩盘又可以延后一波了……毕竟你们也知道,那些上一批生了二胎,买了学区房的人都是啥职业居多对吧?
2.让某些得以生三胎的群体大后期终尝苦果:65岁退休,儿女们也响应政策,那么他们可以带九个孙子孙女了。
3.加大女性的就业压力和公共事业单位男性的工作压力。这个很明显不是么?
4.拉长时间纬度可以减缓日益增长的基尼系数。随着城市化和房价的进一步提升,曾经一家带四五个孩子的打工家庭已经看不到了。多生的往往是吃皇粮的以及富裕群体。他们多生,他们的第三代实力就不能在起跑线上赢太多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这样的政策才有效:
1、公职人员需在40岁之前生育三胎,不达标的开除公职。身体条件不允许的需正规医院出具证明。
2、给各级政府下达辖区内出生总人数指标,在官员的晋升考核上,实行出生人数指标一票否决制。
3、生育完三胎的家庭可以申领“三胎子女证”,享受购房、子女上学、医疗、景点等公共服务的优惠政策,并每月享受国家的津贴,并享受个税减免。
等等。
达者不再兼济天下 却怪穷者独善其身
生个哪吒吧 三头六臂
一胎更比三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