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里面的内容可以不做字面意思上的解读,而是用来说明你想要说明的道理“不畏艰辛、在理论上能实现的道路上坚持不懈,有可能得到强大的助力来将其实现”,这不止是“愚公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可以适用。小朋友如果不喜欢课本里的表达方式,可以自行将其改成喜欢的模样。
小朋友将故事里的人物当做真人来共情,觉得子孙的人生不应该被愚公擅自决定,这种独立自主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可以加以引导。例如,问问小朋友“愚公听了子孙的意见之后,允许子孙自己选择要不要加入这个工程,加入的也可以研究别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而不一定要挖山,不加入也没关系,你觉得怎么样呢”。
况且,加入工程的人并未限制在愚公的子孙之中,原作就谈到邻居家的小孩之类被感动的人了。
如果小朋友要认真分析挖山的可行性,显然,后勤需要的人手比上去挖的还多,粮食的生产、工具的制造之类都不能荒废,子孙不可能全部投入挖山工作。原作本来也谈到了长距离运输挖出来的土石,来回一趟要走半年。
以下引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如果大山只是字面上的大山,那么用肩扛手挑的原始办法对其随意破坏在古代容易引起自然灾害、造成人身伤亡,在现代还可能违法犯罪,可以想别的办法去应对。但是,“大山”这个意象可以用来比喻阻挡我们的“看起来非个人所能战胜的”任何事物,那事物可以是不断恶意伤害我们的、无法通过绕过或“躺平”来逃避的。移不移山的选择权未必在人,而可能在山。
如果年轻人真的学好了愚公移山,比起现在这个事实上连缺勤都不怎么敢的躺平(笑),我觉得新闻头条应该是数千万群众将资本家全部挂在路灯上、全国路灯厂开始生产有挂钩的强化型路灯以便承受大腹便便的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