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安各大新区陆续崛起,客观评价一下哪个区域最有发展潜力?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ke-55-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几何时,西安人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触碰到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

在回廊幽深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拜占庭的金币跟波斯丝绢的相邻,古罗马风格高足杯跟拜占庭式的香囊比肩,似乎都在无声诉说着西安历史上作为亚洲最大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的意气风华。

虽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逐渐被黄沙掩盖,西安也从中国对外交往的中心城市逐渐沦落成一个封闭自守的内陆城市,但西安人心中那个“盛世长安”的梦想却始终没有消散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人就没有停止过让“大西安”重新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努力。在2017年出台的《加快大西安国际化进程决定》中,西安市政府更是明确提出了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三步走战略:2020年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大西安都市圈基本形成;2035年建成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重心城市;2050年全面建成引领“一带一路”、欧亚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西安这座内陆城市再次架起一座与世界连通的桥梁,让西安能够重新站在全球大视野上来看西安的发展,利用全球产业发展的平台打造产业高端价值链。

从近代以来,这种“与世界连通”的权力似乎只有那些沿海港口城市才能享有,就像上海的繁华来源于上海港的开放,天津的兴盛源于天津港的发达,作为内陆城市的西安似乎只有眼热的份。但2008年横空出世的西安国际港务区无疑给了西安这样一个能够与世界连通的窗口。作为西安主城区里最年轻的一个开发区,国际港务区周边泾河、渭河、浐河、灞河四水聚港,在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汉唐盛世连通欧亚,东西交融的物流集散中心,现在则被西安人创造性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地处内陆的海陆联运聚集地和结合点。

一方面,由国际港务区发出的中欧班列运输车数已突破5万车,线路达到15条,结合公铁联运所形成的完善现代物流网络几乎已经重现了往日“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另一方面,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利用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地理优势,积极推进和友好港口口岸的合作,先后与宁波港、凭祥港、上海港、青岛港和天津港建立合作,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全面加入和参与到全球经济贸易大循环当中,创造性的以一个内陆城市的身份同时通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一带一路”开放新路径的大枢纽、大通道、大平台。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这样优厚的交通枢纽地位,港务区这个整个西部地区稀有的全球化开放窗口自然得到了众多龙头企业的青睐,不仅大宗商品进出口、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活跃,先后投产运营瑞图手机、思赢英格、中晶伟业等40余家加工贸易企业,其国际化的发展定位与诉求也吸引了西安综合保税区、华南城、西安公路港、中国移动、京东西北运营中心、阿里巴巴、国美电器等众多知名企业也随之不断进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国际港务区入驻企业超过200家,总投资约300亿元,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带动就业近万人。

在品尝过便利化深度拥抱全球经济的滋味之后,国际港务区“与世界共赢”的野心变得更加“不可抑制”,而像全运会这样的体育盛会无疑是对外开放交流绝佳的窗口跟纽带。从2017年开始,港务区开始围绕着全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着力打造西安国际港务区乃至西安城市的文旅新地标。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体育中心,港务区围绕着奥体中心“一场两馆”打造了体育健康产业、丝路商务产业、休闲商业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人居产业五大产业集群,通过“陆港·文旅+体育”这个行业新IP积极对接筹办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和大型音乐会、艺术节等活动,全面激活这座城市的激情和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和大型活动的汇集,让西安这座千年古城变得更加时尚、更加国际化。

围绕着“全运会经济”,国际港务区进一步完善了道路交通,通往园区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与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陕沪高速、包茂高速等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地铁3号线和地铁14号线呈“十字形”串联区域主要板块,地铁10号线跨灞河到水流路折弯北行,三线连接多条地铁线换乘,便捷到达西安主城各区域,高铁北站和机场。

在生活配套方面,国际港务区开创了“名校+全委托”的全新模式,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铁一中陆港中小学、西港花园学校、西港高级中学以及省级标准化的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西安国际陆港国际幼儿园将提供数以万计的学位,充分满足新区教育需求。此外还有交大一附院国际陆港医院为居住于此的居民健康保驾护航,有全运湖公园、浐灞国际湿地公园、奥体中央公园、新寺遗址公园、陆港足球主题公园、市政公园等八大公园组成港务区的绿色廊道,为新区提供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

而作为重中之重正在重点建设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奥体板块及周边则更是被当做未来集中展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新窗口,数个文化、艺术和商务新地标正在逐步诞生。

目前区域内的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已经建成,未来将成为区域内甚至整个西安市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场所,铸造城市体育IP。与奥体中心共生共融的“长安系”建筑群,长安云(科技展示中心、空中餐厅、规划展示中心)、长安乐(传媒中心、歌剧院、音乐厅、剧院、电影院等)、长安赋(光影文化园)、长安书院,更是构成了西安新时代的文体中心。根据规划,国际港务区内未来还有商业中心长安天街以及博物馆群的长安苑等,满足商务、商业和文旅等消费需求,拉动港务区价值再上新台阶。

由绿地集团投资近千亿倾力打造绿地(西安)全球商品贸易港未来则可能成为新的宜居地标。绿地(西安)全球商品贸易港项目规划里包含了星级酒店、超高层办公、会议中心、大型购物中心以及高端居住区,是国际港务区内首个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其高端居住区绿地·国港新里城位于秦汉大道和港务西路东南角处,西侧紧邻地铁3号线保税区站,东侧紧邻中小学一站式教育规划用地,处于中央居住区最核心位置的城市中央居住区,完全符合新时代国际港务区立志“与城市共同进阶”的气质。如果说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展品们代表着过去的“长安”,那么承载着西安人“梦回大唐”的期望与梦想的绿地·国港新里城则代表着“长安”的未来。

因为“全运经济”的存在,如今港务区是西安所有新区中唯一发展潜力是有明确底线跟可实现预期的。可以预见的是,经过全运会的洗礼,港务区的价值将引来一次迅速提升。

但无论如何,全运会的契机对港务区来说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在西安人的梦想里,总有一天港务区里会出现《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场景,各种肤色瞳孔的人齐聚西安,口中说着汉语,共同促进着西安的盛世繁华。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我说“给我一艘轮船,我能扼住世界贸易的咽喉”。

从2021年3月23日到29日,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苏伊士运河上。一艘名为“长赐号”的万吨巨轮由于强风吹袭而偏离航道,船头楔入了运河的东岸,船尾则楔入西岸。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一堵就是6天,造成超过300艘船只排队等候,对于东西方的消费者而言,运河一关闭,集装箱船和油轮就不能向欧洲运送食品,燃料和制成品,也不能从欧洲向远东出口货物。

苏伊士运河阻塞事件,无疑为遭受疫情影响而备感脆弱的国际航运业又补了一刀。由此可见,从大航海时代建立起来的海权经济体系,虽然规模浩大,但是很容易因为某些意外因素而被卡死。而作为货运咽喉的苏伊士运河阻塞甚至关闭,也不是第一次了。它的每次关闭,都给世界贸易造成一定的变数。

而在另一方面,铁路网的完善以高铁技术的普及,也让陆运的成本不断降低。相比于以港口城市为集散地的海运运输,陆运更适合广大内陆地区。如果苏伊士运河继续阻塞,很多出口势必要选择贯穿中欧的中欧班列,而从时效和成本上来说,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仅为海运的1/3,而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6到1/8。

如果说上海、广州、旧金山、东京、新加坡这些城市因海运而繁荣,那么随着现代陆运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加上铁路与公路网的交织,势必会在内陆地区形成一个集散的中枢。而纵观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甚至是政策的利好,那么就中国而言,西安必然是少有的几个备选项。

要知道作为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全国各地的货物都需要在西安重新编组,然后搭乘中欧班列发往欧洲。同样,从欧洲进口的货物,也是先运到西安在进行集散。而仅在2021年1月份,中欧班列就开行1165列、运送货物10.9万标箱,开行列数和货物发送量同比分别增长66%、73%,连续9个月保持单月开行千列以上。

而随着丝绸之路的复兴,西安必将承载更多物流桥头堡的功能。

可以说在西安这片热土上,既有历史又有未来。虽然不沿江,不靠海,但是凭借着出色的地理位置以及完善的交通体系,完全有资格作为“国际港”迎来更大的发展。在这方面,西安最大的资本莫过于“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未来的蓝图中,要打造内陆第一港和建设超大型现代商贸物流园区,这里无疑是最大的王牌。

整体建成后,国际港务区凭借其强大的运力和辐射能力,周边便利的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条件,以及综合保税区的产业政策和保税功能优势,不光承接进出口业务,更将西北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无缝衔接起来。而伴随着西安国际港务区建成投产,势必将极大地改善西安、陕西乃至西部的投资环境,降低各个产业的物流成本,并在随后为相关的产业、人才与资金大量涌入,打造先行条件。

事实上,西安之所以能够在五年内快速崛起,跻身“万亿俱乐部”,与国际港务区的存在有极大关联。可以说打造西安都市圈,建设西咸一体化甚至整个西北经济圈,都离不开国际港务区发挥出色的物流作用。

就地段而言,国际港务区恰好位于西安火车站与机场之间的渭灞三角洲,是西安城区未来空间发展中的战略要地。

除了依靠自身物流优势,在内统筹关中、陕南和陕北三个经济区域,在外联通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外,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国际港务区四周丰富的水域也营造出适宜的局部气候。而即将举办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也会为这里带来板块红利,共同助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新城。

可想而知,随着西安“国际港”地位的不断增强以及第十四届全运会的举办,势必将为西安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而伴随着基础物流问题的完美解决,大批产业与人才势必将会涌入这片热土。而一些颇有远见的开发商此时已经开始布局,例如绿地国港新里城项目就针对国际港务区带来的居住需求提前落子。

项目位于国际港务区核心地带三号线保税区站,公交、地铁、机场线路交汇,交通便利至极。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容积率2.5,绿地率则高达35%,除了住宅之外更有商业、幼儿园等配套业态。

项目自建的商业街,也将集美食、健身、超市、休闲娱乐等业态为一身,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整体规划上,项目周边还坐落在大大小小多处公园湿地,浐、灞、泾、渭四水聚港营造出优美的区域环境。

至于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是一应俱全,从三甲医院到老牌名校再到顶级商业中心,纷纷入驻于此,居民的医疗、教育、购物等一系列需求均可就近解决,方便快捷。

不管是对于老西安人还是新西安人,不管是将其作为有利可图的投资还是未来温馨的家园,都不妨关注一下这样的新兴板块。可以预见,随着全运会的举办,奥体中心周边势必会成为房产中的热点板块。

而国际港务区的格局与定位,也决定了全运会的热潮带来的不仅是短时的繁荣,更是西安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有潜力地段的崛起。




  

相关话题

  西安和郑州哪个城市适合生活? 
  为什么西安的泡馍不能开遍大江南北? 
  七普西安人口1295万意味着什么? 
  三十三岁 西安某985硕士毕业 机械工程专业 未婚 是去上海发展还是留西安发展? 
  如何看待国企95后出任西安高新控股公司董事? 
  西安是如何做到天天热搜? 
  如何看待西安3月12日做核酸发放卡通贴纸? 
  西安城管对乞讨者循环播放「我是骗子,我比你们都有钱」,这种操作适合全国推广吗? 
  西安疫情封闭管理期间,你所在的地区菜品供应情况如何?有没有顺利买到蔬菜等日用必需品? 
  女子乌镇旅游入住 1 日后被赶出酒店,当地防疫办回应「最新防疫政策」,在外旅行时遇到疫情问题如何处理? 

前一个讨论
男朋友是学航空航天的,应该和他分手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波音飞机型号命名格式是7x7,空客是3x0?有什么内涵吗?麦道和图波列夫呢?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