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安地铁拟禁止使用移动充电物品,这条规定有何依据?实施可能性大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暂行办法就有,现在只不过照搬了出来。

看清楚:是禁止使用移动充电设备

不是:禁止携带。

也就是带随便带,只要不在车上充就可以了,下车了也可以随便充,车上还有可能看一下,车站里根本没人管。。所以不用纠结什么手机没电出不了站。

至于如何实施,也就是巡查一下,哪有空一个一个管啊。


user avatar   qing-cong-nian-shao-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来看看原文:

如果我的眼睛没有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禁止使用移动充电物品吧?

禁止使用,但没说禁止携带。

而且这是地铁的规定,如果是长途汽车的规定确实会比较麻烦,如果不让使用充电宝,那手机没电了根本没辙,长途汽车动辄在里面待几个小时,没电了不能充电确实比较麻烦。

可这是地铁啊,人们一般不会在地铁长时间待,对充电宝的需求也不大,既然只是禁止使用而不是禁止携带,那到底有什么安全隐患是使用充电宝时会触发,携带充电宝不会触发呢?

抱歉,我还真没想到世界上有这种安全隐患。

如果担心充电宝爆炸,那为啥只禁止使用不禁止携带呢?

想必地铁的相关领导很可能也知道,禁止携带充电宝根本不现实,大家坐地铁上班、游玩,充电宝是免不了的,这东西根本就禁不了。

所以就只规定“禁止使用”,典型的“我看不到就没有”?掩耳盗铃?

可笑的令人喷饭。

而且我正好对手机比较了解,有些手机的电池已经和普通的充电宝容量一样了,都是5000mah,所以你这也没规定多少容量的充电宝可使用,多少容量的不可使用啊,难不成5000mah的充电宝不能用,5000mah的手机能用?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user avatar   cxp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好久之前无意间记录下的,如果是评论里提到的董玉飞,那这位父亲的年龄我记错了,印象中这位父亲黑黑瘦瘦不大高。

我的本意是,不希望看到对事件中的个体进行攻击,从当初看报道时到现在回忆,我的心情依然是难以描述,不是愤恨。


至今还记得那年感动中国里的一位基层干部,这位父亲没几天就自杀了,对,以基层党员干部的身份满载荣誉,没几天就以父亲丈夫儿子的身份默默自杀了。

汶川的一个乡镇干部,在地震时从家里成功跑出来,让老婆照看一下老母亲,自己去学校看一下儿子,家、单位和儿子学校离得都很近,一条直线上,路过儿子的学校,看学校没全塌,鬼使神差的,对,他对记者的描述是鬼使神差的想先去单位,心里在跟儿子说“儿子你挺一下,挺一下,爸爸马上就回来”,等他参加完单位救援,经历第二轮余震后,反应过来往回跑,儿子学校全塌了。

就因为这个父亲的身份:党员、基层干部,当时还是央视王牌节目面对面的采访,无限扩大,表彰成一个基层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轮回播放。

可节目中这个父亲已经被挖的体无完肤,记者一直追问这个细节:路过儿子的学校,为什么没进去。或许这个点是记者以及那整个群体引以为豪的功勋章,可这位父亲每一句话都在明显的责怪自己:鬼使神差、要是先去、要是听老婆的话。。。要有多无奈就有多无奈,能想象一个五十多岁一脸沧桑的父亲,一个家中独子,被记者逼着回忆自己面对“民族大义”时,只能自言自语一样重复嘟囔一句“要是当时”,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他俩眼空洞地在记者牵引下回忆儿子很高、很开朗,早上出门还跟他比身高高,成绩很好,经常开玩笑,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对奶奶撒娇。。。。。显然,节目出来的效果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可是,对一个父亲、丈夫、儿子而言,这份“于灾难面前不顾儿子安危、来不及看儿子一眼、毅然决然冲入群众坍塌现场的基层党员”的荣誉,能否支撑他那个大家庭?还被评了当时“感动中国”。

他老婆看了那集报道,责怪他如果。。。

他老母亲责怪他,如果。。。

他自己也责怪自己,如果。。。

最后,在报纸的一个小角落里,报道出他自杀了。

(有些影像细节记不清了,这个父亲面对采访时不断的自言自语)


user avatar   hou-zhi-hua-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好久之前无意间记录下的,如果是评论里提到的董玉飞,那这位父亲的年龄我记错了,印象中这位父亲黑黑瘦瘦不大高。

我的本意是,不希望看到对事件中的个体进行攻击,从当初看报道时到现在回忆,我的心情依然是难以描述,不是愤恨。


至今还记得那年感动中国里的一位基层干部,这位父亲没几天就自杀了,对,以基层党员干部的身份满载荣誉,没几天就以父亲丈夫儿子的身份默默自杀了。

汶川的一个乡镇干部,在地震时从家里成功跑出来,让老婆照看一下老母亲,自己去学校看一下儿子,家、单位和儿子学校离得都很近,一条直线上,路过儿子的学校,看学校没全塌,鬼使神差的,对,他对记者的描述是鬼使神差的想先去单位,心里在跟儿子说“儿子你挺一下,挺一下,爸爸马上就回来”,等他参加完单位救援,经历第二轮余震后,反应过来往回跑,儿子学校全塌了。

就因为这个父亲的身份:党员、基层干部,当时还是央视王牌节目面对面的采访,无限扩大,表彰成一个基层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轮回播放。

可节目中这个父亲已经被挖的体无完肤,记者一直追问这个细节:路过儿子的学校,为什么没进去。或许这个点是记者以及那整个群体引以为豪的功勋章,可这位父亲每一句话都在明显的责怪自己:鬼使神差、要是先去、要是听老婆的话。。。要有多无奈就有多无奈,能想象一个五十多岁一脸沧桑的父亲,一个家中独子,被记者逼着回忆自己面对“民族大义”时,只能自言自语一样重复嘟囔一句“要是当时”,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他俩眼空洞地在记者牵引下回忆儿子很高、很开朗,早上出门还跟他比身高高,成绩很好,经常开玩笑,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对奶奶撒娇。。。。。显然,节目出来的效果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可是,对一个父亲、丈夫、儿子而言,这份“于灾难面前不顾儿子安危、来不及看儿子一眼、毅然决然冲入群众坍塌现场的基层党员”的荣誉,能否支撑他那个大家庭?还被评了当时“感动中国”。

他老婆看了那集报道,责怪他如果。。。

他老母亲责怪他,如果。。。

他自己也责怪自己,如果。。。

最后,在报纸的一个小角落里,报道出他自杀了。

(有些影像细节记不清了,这个父亲面对采访时不断的自言自语)


user avatar   jian-yan-50-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好久之前无意间记录下的,如果是评论里提到的董玉飞,那这位父亲的年龄我记错了,印象中这位父亲黑黑瘦瘦不大高。

我的本意是,不希望看到对事件中的个体进行攻击,从当初看报道时到现在回忆,我的心情依然是难以描述,不是愤恨。


至今还记得那年感动中国里的一位基层干部,这位父亲没几天就自杀了,对,以基层党员干部的身份满载荣誉,没几天就以父亲丈夫儿子的身份默默自杀了。

汶川的一个乡镇干部,在地震时从家里成功跑出来,让老婆照看一下老母亲,自己去学校看一下儿子,家、单位和儿子学校离得都很近,一条直线上,路过儿子的学校,看学校没全塌,鬼使神差的,对,他对记者的描述是鬼使神差的想先去单位,心里在跟儿子说“儿子你挺一下,挺一下,爸爸马上就回来”,等他参加完单位救援,经历第二轮余震后,反应过来往回跑,儿子学校全塌了。

就因为这个父亲的身份:党员、基层干部,当时还是央视王牌节目面对面的采访,无限扩大,表彰成一个基层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轮回播放。

可节目中这个父亲已经被挖的体无完肤,记者一直追问这个细节:路过儿子的学校,为什么没进去。或许这个点是记者以及那整个群体引以为豪的功勋章,可这位父亲每一句话都在明显的责怪自己:鬼使神差、要是先去、要是听老婆的话。。。要有多无奈就有多无奈,能想象一个五十多岁一脸沧桑的父亲,一个家中独子,被记者逼着回忆自己面对“民族大义”时,只能自言自语一样重复嘟囔一句“要是当时”,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他俩眼空洞地在记者牵引下回忆儿子很高、很开朗,早上出门还跟他比身高高,成绩很好,经常开玩笑,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对奶奶撒娇。。。。。显然,节目出来的效果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可是,对一个父亲、丈夫、儿子而言,这份“于灾难面前不顾儿子安危、来不及看儿子一眼、毅然决然冲入群众坍塌现场的基层党员”的荣誉,能否支撑他那个大家庭?还被评了当时“感动中国”。

他老婆看了那集报道,责怪他如果。。。

他老母亲责怪他,如果。。。

他自己也责怪自己,如果。。。

最后,在报纸的一个小角落里,报道出他自杀了。

(有些影像细节记不清了,这个父亲面对采访时不断的自言自语)




  

相关话题

  大城市疏解人口能缓解拥堵吗? 
  为什么西安侧重于宣传唐朝文化而非汉朝文化? 
  同传统的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独有的优势是什么? 
  为什么在知乎一边倒的批评西安? 
  王永康为何调离西安,西安将何去何从? 
  不考虑视野因素,火车是推着好还是拉着好? 
  湖北经济在中西部处于什么地位? 
  西安高新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因延误急危患者救治被停业整顿 3 个月,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西安家暴事件知情人:妻子也打了丈夫,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特斯拉回应 Model3 行驶途中再次失控加速:「偶发事件,是段下坡路」? 

前一个讨论
上了研究生感觉没有用,还不如直接工作,这种想法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在读博士发了61篇SCI?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