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们使用“文明”这一术语简单描述一种城市化的、国家等级的社会。
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最小的国家人口要有1500~10000人。在灵长动物中,群体的规模与脑容量是密切相关的,大脑的扩展使得人具有了更高的社会智能,能够应对彼此密切并存所带来的种种复杂问题,而在这个集体当中,假设他人也具备某些认知是至关重要的。
物种 | 群体中的个体数量 |
---|---|
黑猩猩 | 约60个 |
南方古猿 | 约67个 |
能人 | 约81个 |
匠人 | 约91个 |
随着脑容量的不断发展,群体的规模才会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大型的复杂社会产生。
大脑功能的发展也是产生复杂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大约5万年前,促进人类大脑全面发育的一种偶然突变使智人打破了模块化的思维结构(针对不同领域的智能模块之间彼此孤立),发展出流畅的认知能力。这个过程的后果之一就是出现了更成熟的社会关系。
除了智能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群体规模的扩大,文明的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环境。
距今1.5万年,随着大型猎物的逐渐消失,人类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食物来源。人类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从体型庞大但繁殖周期较长的动物(比如猛犸象),到一些繁殖速度快、数量多的物种(比如鱼、软体动物和野兔)。这导致了食物生产(food production)的出现。食物生产是文明产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否产生文明还取决于种植什么。
通过对比以上两幅图片,我们不难看出政治组织的发展程度与是否种植谷物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主要作物为谷物的地区,政治组织多为国家(state)或大国(large state),而在以其他植物为主要作物和不种植农作物的地区,政治组织的发展程度大多不超过大酋邦(large chiefdom)。
如果一个群体所在的环境正好缺少可驯化的谷物或者不适宜种植谷物,那么该群体也不会发展出文明。
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条件十分苛刻。其中智力的发展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是智力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