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中地位最高的是法国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俄罗斯文学,拉美文学,还是其它? 第1页

  

user avatar   yi-xi-63-68-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来看看这个时期各地区的顶尖文学家,以及他们所开创的流派,通过此方式来探寻他们的影响力。

嘿嘿,开搞!

先说结论:共同作用而非独领风骚

一、法国文学

20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文学主要由现代主义文学家领军:

1.意识流

比如马塞尔·普鲁斯特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鼻祖,这种小说形式随后扩展到英美,成为国际性的重要文学流派。其作品《追忆似水年华》的结构“相当复杂”,小说绝大部分篇幅以第一人称叙述,唯独《斯万之恋》以第三人称叙述。

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手法表现为回忆。《追忆似水年华》全部是由回忆组成的。但是,回忆或普鲁斯特所说的模糊回忆,是一个总的表现形式;这种回忆同以往文学中的倒叙手法已不可同日而语。

补充:意识流小说家写的是“复调心理”,细分起来,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颠倒、细微的情绪感受等。——郑克鲁《法国文学史》

法国作家爱德华·杜雅丹(Édouard Dujardin)的小说《月桂树被砍倒了》(Les lauriers sont coupés)也给乔伊斯创作意识流小说以直接启示,可以看作一部准意识流小说。

在之后法国也有很多作家借用意识流形式来进行加工创作,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丁·杜伽尔便擅长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的思想发展和性格特点。

2.超现实主义

一战对人们思维的影响首先表现为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出现。

代表人物有安德烈·布勒东、路易·阿拉贡、保尔·艾吕雅、菲利普·苏波、邦雅曼·佩雷、罗贝尔·德斯诺斯、罗歇·维特拉克、雷蒙·格诺、雅克·普雷维尔、米歇尔·莱里斯、朱利安·格拉克等。

其中布勒东还是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家,他发表过三篇《超现实主义宣言》,此外还写过不少阐述超现实主义的文章,并提出了超现实主义的理论主张。

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如下的基础之上:相信至今某些被忽视的思维联想形式的高度真实,相信梦幻万能和无利害关系的思想活动。它倾向于摧毁其他一切心理技巧,并取而代之,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安德烈·布勒东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作品《娜嘉》将梦幻、潜意识、自动写作法糅合在一起,成为典型的超现实主义小说。

保尔·艾吕雅运用意象的堆积来写诗,路易·阿拉贡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者中最好斗的、最富有挑战性的、最爱恶作剧的、最爱挑衅的”,但其诗歌作品不如其散文作品来的优秀。

3.存在主义

萨特把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化和通俗化,产生更大影响。

同样为存在主义大师,加缪萨特在哲学上虽有相同见解,但在文学上表现的思想却各有侧重点。

补充:存在主义文学将哲理与文学结合起来,对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进行了通俗化阐述。

存在主义强调关注人生境遇,往往将故事放在极端化的环境中,考验人物的意志,让他们做出选择。

  • 萨特的创作是对“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他人即地狱”等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形象的解说,以表现人物的荒诞感。
  • 加缪则较多地表现世界荒诞的观点,同时提倡反抗命运,与命运和恶势力做坚忍的斗争。他笔下的“荒诞人”与他人隔膜,和传统格格不入,具有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意识。
  • 波伏瓦也阐释了自由选择、责任、人与人的关系、生与死等存在主义所关注的问题。

存在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法国,后传至国外。

4.荒诞派戏剧

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于1950年5月11日在巴黎的“梦游人”剧院上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于1953年1月5日在巴黎巴比伦剧院上演,引起轰动,这两部有代表性的剧本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贝克特的剧作偏重于反映人们处境的紧迫感和精神危机。在他笔下,这个世界是空荡荡的,阴郁的,甚至置人于死地:维妮眼看沉没到地底之下;沙漠中的人木然不动,无法获得近在身旁的水。人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却无法得到,“结局就在开始之中,然而人们继续做下去”,或者只能回忆过去的美好日子,将眼前不多的时间当作好日子来过。

补充:荒诞派戏剧着重表现了世界的荒诞性、人与人关系的荒诞性

以上这些流派都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创了大量新兴流派。

5.音乐小说

罗曼·罗兰对长篇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音乐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典型的音乐小说,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具有交响乐一样的宏伟气魄、结构和色彩。

我的思想表达到人物身上,他们的互相吸引和冲突组成了一曲交响乐。在心灵的天地中有着节奏和旋律,这就是我的思想致力于达到的图景。——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的艺术风格是朴素中隐含着绮丽,流畅中蕴含着精粹。《约翰·克利斯朵夫》就像作者所说的,是“篇幅浩大的散文诗”。

6.新小说

早在1939年,萨罗特已发表《向性》,同年贝克特用英文发表《穆尔菲》,已预示了“新小说”的出现。“新小说”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声势。

“新小说”作家一致认为,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小说的时代已经过去,甚至以普鲁斯特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作家的时代也过去了。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新的情况,以往的描写方法已经过时。

新小说代表作家萨罗特从一开始创作,就刻意求新,她说:“我一直相信,小说就像福楼拜所说的那样,总是应该带来新形式和新内容。而且我一直相信,只有当你感受到别的作家还没有感受到或表达过的东西时,才能动笔。


二、拉美文学

1.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四十至五十年代在拉丁美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它的特点是把现实放到一种魔幻的环境和气氛中客观地、详细地加以描写。

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创作《危地马拉传说》(1930),这些传说直接或间接地采用了印第安人的著名神话故事《波波尔·乌》的题材和技巧,笼罩着浓重的魔幻色彩,同时也成为了拉美短篇小说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阿斯图里亚斯已经指出“印第安叙事文学包括两个方面:梦幻和现实。”阿斯图里亚斯的探索为之后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提供借鉴,逐渐采用古代印第安神话传说来影射现实。

  •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1955)被誉为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有人甚至读出了《神曲》的味道。该书下的科马拉作为墨西哥革命后的农村代表,人性的暴力、社会的分裂在这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鲁尔福用文字无奈地勾勒出了这座死寂之城。书中嵌入了太多墨西哥当地的、根植于古西班牙语的话语模式。

非常有趣的是这本书中讲述故事的都是鬼魂,通过对话、回忆等方式来展现这个过去的世界,所以有人称鲁尔福创造了一部”现代墨西哥的神话“。

  •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967)》所展现的是一个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史,书中出现大量魔幻色彩:比如死人复活、鬼魂与活人的对话、会飞的地毯等等,类似于神话的描写手法,来反映出拉丁美洲贫穷、落后的现实。

小说最为人赞叹之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如何将这些宏大的、传奇的、寓言式的或神话般的故事与点滴流逝的时间、布恩迪亚一家琐碎细微的日常,以及马孔多日常的生活相融合。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叙事者的口吻,叙事者似乎就站在人群中,他与他们一样相信超自然神明的存在。

  • 卡洛斯·富恩特斯《我们的土地》中的胡安娜,被描绘成一个荒诞不经之人,残臂缺腿,总是坐在一辆小推车上,虽然是已经身为祖母,但年轻得仿佛像是母亲。当时费利佩二世——胡安娜便是她祖母,将胡安娜封闭在墙壁当中,但她居然一直活了下来。人、鬼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了,这也是魔幻主义文学的特色。
  • 何塞·多诺索《淫秽的夜鸟》(1970)用怪诞的笔触描述了智利的资产阶级,其时多诺索的风格已初见端倪。

2.文学爆炸时期

拉美文学主要谈的是其“文学爆炸”时期:

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家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名为“文学爆炸”的风暴,改变了这一切:得益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的成熟运用,拉丁美洲的小说创作终于追赶上了诗歌创作。——《现代拉丁美洲文学史》

这一时期有非常多的领军人物,而他们的文学创作带领着拉美文学走向巅峰。

包括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1899—1986)、卡彭铁尔、胡安·卡洛斯·奥内蒂(乌拉圭,1909—1994)、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巴拉圭,1917—2005)等人。

  • 奥内蒂的作品有一种宿命感和毁灭感。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多个不可靠的叙述者,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个故事。他还虚构了一座自给自足的圣玛丽亚小城,其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 罗亚·巴斯托斯的作品更具实验性。在《我,至高无上者》中,罗亚·巴斯托斯遵循阿斯图里亚斯的独裁小说和萨米恩托《法昆多》的写作范式,聚焦于巴拉圭独裁者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1814—1840年在任)。
  • 博尔赫斯是极端主义的奠基人之一,而极端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的激进运动之一。其作品中的元素总是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图书馆、迷宫、镜子、百科全书、其他书籍。博尔赫斯的主题也可谓标新立异:无限、游戏、系统、书一般的宇宙、克制的自谦和具有个人辨识度的智慧或才思。

尤其是博尔赫斯,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丝毫不亚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史上将他的影响称为“博尔赫斯现象”。

当然当时同样活跃于世界文学界的还有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1928—2014)、卡洛斯·富恩特斯(墨西哥,1928—2012)、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秘鲁,1936—)、何塞·多诺索(智利,1924—1996)、何塞·莱萨马·利马(古巴,1910—1976)等人。

他们开创的文学流派不多,主要为极端主义以及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但他们产生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

3.“麦贡多”、“爆裂”

20世纪80年代,年轻一代的拉丁美洲作家决心摆脱魔幻现实主义,从“文学爆炸”小说家所倡导的现代主义美学中走出来。这一“爆炸后”的文学运动自称“麦贡多”。

  • (哥伦比亚)费尔南多·巴列霍(1942—):巴列霍对毒品、同性恋、暴力、语法和宗教都有兴趣,这在他的小说和电影中均有呈现。他本人是一名高调出柜的同性恋者,十分招摇,喜爱动物,尤其是狗。所有这些元素贯穿于他最杰出的小说《刺客们的圣母》(1994)之中,这部作品是他自我虚构的麦德林返乡之旅。小说在展现社会的堕落方面不遗余力,仿佛作者为尼采附体一般。
2003年,巴列霍在加拉加斯荣膺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和巴尔加斯·略萨等文豪并肩。巴列霍的态度和行动,很像一个颓废主义者或“被放逐的诗人”(如波德莱尔、魏尔伦和兰波),他本人也曾对这些作家公开表达过敬仰之情。
  • (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1953—2003):几乎是当今唯一一个可以与“文学爆炸”作家相提并论的拉丁美洲作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却于50岁英年早逝。《荒野侦探》(1998)就是以这群叛逆的年轻诗人为原型创作的,这部作品给他带来了声誉,并使他于1999年荣膺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波拉尼奥非常看不起加西亚·马尔克斯及任何与魔幻现实主义相关的创作)

三、美国文学

自20世纪开始,美国文学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学流派,比如意象派、立体派、漩涡派、达达主义等等。

其中有一批作家做了一些突破性的创新,使得美国文学得到了新的发展:

比如身居海外的格特鲁德·斯泰因最早将意识的流动性和柏格森的时间概念运用到创作中的作家之一。

1.迷惘的一代

除此之外,比较代表的还有“迷惘一代”作家,他们不能接受战后美国社会日益物质化、文化日趋浅薄的现实,故而前往欧洲并长久定居。

他们的代表有菲茨杰拉德、海明威、马尔科姆·考利、约翰·多斯·帕索斯等人。比如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便描绘了“美国梦”的空虚与迷惑性,表现出了一种绝望——“一切战争都打完了和一切对人的信念都动摇了。”

同样,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同样反应了战后美国青年绝望与幻灭的情绪;包括其代表作《永别了,武器》直接表现了战争对人们理想与生活目的的摧毁。

2.哈莱姆文艺复兴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居住在哈莱姆贫民区的黑人作家以大量的作品来反映黑人的生活,从而形成了“哈莱姆文艺复兴”。

其中的休斯是最著名、只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同时代的赫斯顿也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代表。

“哈莱姆文艺复兴”是新一代黑人文学正式登上美国文坛的标志。这批黑人摒弃了美国南方语言而用黑人语言进行创作。

3.自由体诗歌

此自由是针对原本的旧诗严格的艺术形式而言的。其中又分两派:

  • 其一以惠特曼为代表,他们的诗完全记录了诗人创作时澎湃的激情,并不涉及传统的音部,但读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音乐性。
  • 其二以艾略特、庞德为代表,他们特别注重由节奏产生的音乐性。虽然他们是受到了法国自由体诗人的影响,但在他们身上又有了许多新发展。尤其是艾略特,成为20世纪最为人熟知的诗人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门罗、桑德罗、林赛、克兰等人将美国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四、俄国文学

其实20世纪以来的俄国文学主要是苏联文学,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其文学作品也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绥拉菲莫维奇、别德内、勃洛克、勃留索夫及叶赛宁等,他们既是革命前就开始写作的老作家,又是苏联文学的第一批开拓者。

1.未来派文学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现代派文坛上曾经存在三个主要流派:象征派、阿克梅派和未来派,至革命后前两者已不复存在,仅未来派还在持续发展。

俄国未来派成立于1911-1913年 ,延续到苏维埃时代的只有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立体未来派。它的成员主要有:赫列勃尼科夫、卡缅斯基、布尔柳克、克鲁乔内赫等。未来派的理论家是勃里克、蒲宁、库什涅尔、阿里特曼等。

未来派的美学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与旧的传统文化决裂,二是追求文学艺术形式的革新。未来派对文学遗产曾经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公开宣称要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等全都从现代生活的轮船上扔出去。——《苏联文学史》

2.意象派文学

意象派是从未来派里分出来的一个小派别。他们反对文学的思想内容,反对文学反映时代,反对文学表现工农生活。意象派宣称崇奉形象,然而他们追求的“形象”,是一种抽象的形象,用他们的话说,“形象就是目的本身,形象就是题材和内容”,亦即形象仅仅是用词的形象性及比喻之类的东西,而与内容无关系。

代表有叶赛宁、马利恩戈弗、舍尔舍涅维奇、伊夫涅夫、库西科夫等几个人。

3.形式主义文学

形式主义学派内部在二十年代初开始分化,至二十年代中期解体,存在的时间大约十年左右。什克洛夫斯基的《词的复活》(1914)是形式主义学派最早的论著。形式主义学派主要对诗语进行研究,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对形式的分析上,视形式为艺术特殊性的基本载体 ,由此构成了形式主义学派的一个最早的文学研究的基本原理:“艺术即手法”,即文艺作品被看作是他们用来组成作品的形式手法的“总和”。

主要代表人物有什克洛夫斯基、艾亨包姆、伯恩施坦、狄尼亚诺夫等人。


总而言之,20世纪的俄国文学较19世纪的俄国文学的发展,是陷入一个迷宫当中,其创作方式受到国家意识形态影响过重而失去了部分的活力。虽不乏有高尔基、叶赛宁等杰出的文学家,但难以再出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存在。



五、英语文学(英国、爱尔兰)

1.戏剧

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在英国出现了大量顶尖的剧作家,比如王尔德、皮尼罗、萧伯纳(爱尔兰)、巴里(苏格兰)、叶芝(爱尔兰)、辛格(爱尔兰)等人。

他们探索着新的戏剧方向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赫赫大名,共同推动了英语文学的发展。这几位摆出来可以说戏剧界都要震几震。

2.劳伦斯的发展

有一位作家自诩为新的文学和新道德自由的传道者在此时脱颖而出——D.H.劳伦斯

劳伦斯认为小说家要高于圣人、科学家、哲学家、诗人,小说家需要面对整个生命,“活着的人”,感觉、体验、学习、综合,这种人成为人类的最高成就——小说——的关注中心。

他的作品《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反映并模仿了自然或心灵的律动和流向。

他最后一部大规模实验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强调性地回到了被战争压碎和阉割了的英格兰。它猛烈抨击了实利主义、唯理主义和道貌岸然,描述了对男性生殖神的崇拜,而且还创作了伴随着交合的富有诗意的礼拜仪式。

劳伦斯的作品充满实验性,推动了英语文学的发展,在世界上也有独特的地位。

3.意识流的新发展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将意识流写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其代表作《尤利西斯》可谓是文学读者必然要挑战的文学巅峰之一,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一方面,它把小说方面的现实主义几乎发展到了一个荒谬的程度,例如,在"伊塔刻"一章中,把布卢姆、斯蒂芬和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东西写成了就像法庭辩论列举的事项(乔伊斯自己称之为"数学的问答法");另一方面,它则试图比以往任何小说观察得更密切,更精确。——《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

如果《为芬尼根守灵》那种扭曲的百科全书似的想象决定性地扭转了现代文学实验,那么《尤利西斯》则继续不断地实现了叙述的生动性,这种实现就像在迪西先生的学校操场上如神一般的呼声“万岁!啊!”那样纵情,并像莫莉·布卢姆断言“是的”那样自信。


4.乌托邦文学

英国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同时,他也使得乌托邦小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获荣光。其长篇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驾驶着一部时间机器进入时空隧道的冒险经历,展示了人类的未来。该作对于未来世界可怕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类命运的高度关怀使之具有了强烈的乌托邦色彩 。

从19世纪末开始 , 乌托邦文学还逐渐发展出各种分支 , 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术语 , 如“反乌托邦 ”“恶托邦 、“批判的乌托邦 ”、“讽刺的乌托邦 ”等等,相继出现了被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的尤金·扎米亚京的《我们》、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和乔治 ·奥威尔的《1984》。

随着赫胥黎和乔治·奥威尔的不断创作,反乌托邦文学逐渐繁荣,影响了世界文学的价值取向。

5.其他

至二战后,后现代主义文学随之发展,出现了如格雷厄姆·格林、塞缪尔·贝克特、约翰·奥斯本、约翰·戈尔丁、安格斯·威尔逊、艾丽丝·默多克、穆里尔·斯帕克等人引领英语文学走向更高的山峰,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着重要地位。


看大家那么热情,我就补充下嘿嘿,以下为补充内容11.15:

六、意大利文学

1.隐秘派诗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蕴育着法西斯主义。人们对生活的一切信念破灭了。诗人们弃绝了无法代表他们“自我”的现实社会,着力捕捉与抒发自我心灵深处细微、奥妙而又神秘的感受,寻觅和挖掘个人的内心世界,这就是隐秘派诗人

代表人物有翁加雷蒂(《被淹没的港口》、《沉舟的欢乐》等),我们可以看其中部分内容:

像秋天的树叶
屹立着

除翁加雷蒂外,还有位在欧洲有着非常高地位的诗人——蒙塔莱,并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诗歌创作跨越了20年代到70年代这段时间,以其超凡脱俗的艺术独创性地表现了半个世纪内处于“生活之恶”重压下的人们内心的感受,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揭示了个人的感情世界,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历程。——沈萼梅《意大利文学》

我们来看其代表作《乌贼骨》中的一段描述:

我们如今可以告诉你的,
只是虚假的自我
以及我内心摒弃的一切

当然还有195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夸西莫多等人都将意大利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影响了世界诗歌界。

2.新现代主义的发展

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震憾了意大利这块沉睡的土地,唤醒了灾难深重的意大利人民,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英雄人物,在文学界引发了持续10年(1943-1953)之久的新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其中的代表有为人们所熟知的伊尼亚齐奥•西洛内(《面包与葡萄酒》)、卡洛•莱维(《基督不到的地方》)、蕾娜塔•维加诺(《安妮丝之死》)、伊泰洛•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潮蛛小怪》等)、阿尔贝托•莫迪亚诺(《冷漠的人们》)。

尤其是卡尔维诺和莫迪亚诺,他们俩人可以说是意大利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杰出代表,非常值得一读。


这里是热爱分享知识的小稀 @翼犀稀 ,如果可以我想成为你的宝藏!

全文参考了部分法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俄国文学史、拉丁美洲文学史、美国文学史、意大利文学史、日本文学史、德国文学史等等,并结合部分原著,希望能安利给大家这些优秀的作者。

并非每个都很详细,如果想要具体了解的话,大家可以留言、我有机会去读一读给大家分析下哈~


user avatar   f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相关话题

  你最喜欢的诗词是哪一句? 
  如何评价黑塞及其作品? 
  怎样描写黑暗,除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描写,还有其他的描写吗? 
  《刺杀小说家》中的赤发鬼代表了什么?片中还有什么隐喻? 
  什么出版社的口碑品质比较高? 
  如何看待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如何评价咪蒙的《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 
  「莫言路遥余秋雨」这句对子怎么对? 
  你见过最鸡汤的鸡汤文是什么? 
  有什么讲祖国的令人热血沸腾的句子? 

前一个讨论
2021年11.11,有哪些真正「实用」的智能居家清洁好物?
下一个讨论
智能锁(指纹锁)有哪些好的品牌?





© 2025-01-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