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95 后女生设计出 24 克「火柴盒汉服」, 哪些原因促使汉服破圈走向大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很好。

就这么一个短短的几十秒的视频,把我对汉服圈的吐槽基本上都凑齐了。

本人作为部分汉服“爱好者”钦定的“汉服黑”以及否定传统文化的“公知”,在之前说过很多次,我之所以对汉服圈冷嘲热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上流行的汉服本身不过是一个跟JK、洛丽塔等一样由商业逻辑与流行文化共同塑造的带有一定传统文化元素的仿装。而对于某些所谓穿汉服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人,在我看来,这也不过是给自己披一张看得过去的皮而已——中国的文化传承何其深湛,要是靠着穿几件衣服,就能把文化传承开,那这文化实在也太不值钱了。

回到这个视频上,我能看到的主要槽点至少有三个:

第一,马王堆出土的那个叫“素纱襌衣”,不是“素纱禅衣”。

这个视频里的“设计师”在介绍自己的衣服的时候,很骄傲地说自己是在致敬素纱“禅”衣,同时视频的字幕上配的也是“素纱禅衣”。然而实际上马王堆出土的那个东西叫素纱襌衣。什么叫襌衣?就是“单衣”的意思,拆开字来看就是一个衣字旁,一个單字,这个字可以说一看就明白。

当然,如果是普通的消费者,不认识“襌“字我觉得毫无问题,毕竟并非每个人都对历史感兴趣。然而,作为一个汉服的”服装设计师“,还带着旗号说要致敬的人,结果却连素纱襌衣的名字都读不对,这是不是有点搞笑?

第二,这位“设计师”说自己设计汉服时时多么多么严格,形制上不能出错,但看一看她设计的东西,跟原版的素纱襌衣,真的是一个东西么?

我这种只能说略懂传统服饰的人,也能看出她设计的这玩意,跟马王堆的素纱襌衣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在中国的汉朝时期,社会对于穿衣服的要求还是要“裹”起来的,你看素纱襌衣的样子也知道穿上去之后要在身体一侧把带子系上。关于素纱襌衣的用途,学术界一般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防风沙、泥土以及剐蹭,避免里面的衣服被弄脏或弄破,其二则是当时的一种流行穿法。但无论那种情况,衣服都必须系上。这个设计师设计的这玩意儿要是真穿到汉朝去,搞不好是要被打的。

第三,宣传上弄虚作假,只有汉服之形而无汉服之实。

这个设计师津津乐道的是自己的衣服有多轻,即便是长款的衣服也只有49克。然而,素纱襌衣出土之后,国家曾交由科研机构进行复制,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后,最终复原出的素纱襌衣质量也还有49.5g。2018年的时候,浙江的丝绸厂商万事利用一种新的织法,将素纱襌衣的质量降到了45.5g——但这已经不能说是“复制”,而是一种创新了。

说这些例子的意思,是想说素纱单衣的面料成本有多高。这个设计师的店铺里,将她设计的这个衣服的面料标注为“丝绸”,但从素纱襌衣用料来看,素纱襌衣的重量是49克,面积是2.62㎡,也就是说素纱襌衣用的是大约4.34姆米的面料。(姆米是丝绸行业的计量单位之一,用以表明面料的平均重量,计算方式是每平方米的重量除以4.3)。

但是现在常见的丝绸面料都在10姆米以上,而上面说的那些复原素纱单衣的面料价格绝对不是这个100多块钱的衣服用得起的。至于说“香云纱”,先不说能不能达到4姆米的规格,即便是普通的香云纱,面料也要近百块钱一平米,按照一般服装的定价方式来说,如果真的用了香云纱,成品的价格至少也得三四百元起才不亏本。

而这个“设计师”的汉服标价是198元。在这个价格下,如果里面还能有真丝的成分,那就只可能是雪纺面料。但这种雪纺面料,稍微这么裁剪一下就能卖出这个价格的话,那我只能说“传统文化”的附加值真特么的高。

总之,能把这么一个玩意儿说成是向素纱襌衣直径,我只能说“设计师”勇气可嘉。

当然,我估计我说完这些,肯定会有人说我这是吹毛求疵,我这是打压传统文化。先不说我自己从本科到博士十多年的时间里,有多长时间都是在跟传统文化打交道,咱们就说传统文化这事——既然你要传播所谓的“传统文化”,总得知道“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吧?我们上课、看书、查文献、写论文搞了十几年,也只敢说对中国文化初窥门径,到了某些人这里,花个几十块钱把衣服往身上一穿,就叫“弘扬传统文化”了,这种传统文化也过于没用了吧?

当然,我也不是说汉服不能穿,而是某些人明明就是一肚子生意,却偏偏要披着文化的皮来诈骗。这让我想起了很多传统的刀剑爱好者,对现在的所谓龙泉剑等一项嗤之以鼻。因为大多数龙泉刀剑厂卖的几十块钱、一两百一把的所谓的传统刀剑,其实就是根开刃的钢条加了个边角料攒出来的刀柄刀鞘而已。稍微上点台面、能称得上“文化”的刀剑,价格至少都是几千几万起。至于收藏古兵器,那就更是耗钱了。

有人会说,照你这么说,岂不是必须是有钱人才能学习刀剑文化了?

那当然不是。如果你并没有购买或者收藏刀剑的财力,去博物馆看看展览,去图书馆借一些刀剑、战争等方面的图书,或者直接去看相关的学术论文,也都是学习传统兵器文化的很好的方式。但如果你书也不读,论文也不看,到淘宝花个几十块钱随便买把“宝剑”配上一两百块钱买的所谓全套汉服,来给自己拍个cosplay还不如的“剑胆琴心 温润如玉”的古装照,若只是图个开心倒也是无所谓,但要是你拿着这些东西来说自己在“传播传统文化”,我就两个字:恶心。

就像我认识的某个古兵器爱好者说的一样,你拿把几十块钱的剑出来说这是中国兵器文化的代表,这不是在传播文化,而是在给中国兵器文化丢脸。

当然,对于那些对中国服饰文化感兴趣好付出心力研究的人来说,大多数人肯定不认为这种破玩意儿有资格称为“汉服”,然而这种人也并不是这些汉服商家的目标用户。

最后的最后,再次重复一个以前的观点,汉服既没有“出圈”跟传统文化复兴也没有多大关系,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汉服只是带着汉服旗号的流行服饰,并且汉服的目标用户群主要是女性(现在男女汉服的销量差不多是在1:9左右)。对于真正想传播服饰文化的人,我无疑是全力支持的,但对于那些打着传统文化旗号肆意折腾的商家以及那些穿个衣服就觉得自己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开嘲讽。


user avatar   kave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着挺好奇,去tb搜了下,名字叫汉服,实际上只有一件上襦。

那没什么奇怪的了,夏天的防晒外披都能装进那个盒子,这种面料也不是什么太特殊的东西。但是人家真的会搞噱头啊,这点不得不佩服。


user avatar   foxc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愿称之为——来自辛追的智商反噬!

之前在知乎问题《现代有哪些不如古代的技术?》下面我就说过,不要把素纱襌衣吹嘘成空前绝后的技术,它的伟大仅仅是在那个年代里完成这件衣服的伟大,而不是别的。

但是有的人就是不听,硬是要吹!
不仅把素纱襌衣吹到了现代人搞不出来,还要把别人希望他们多学习少大惊小怪的声音理解为不爱国,好吗,这不就来反噬了吗?

造成素纱襌衣轻薄的原因主要有几个——
1、款式是单衣,没有衬里;
2、织物种类是平纹纱,本身就是较为稀疏的织物类型;
3、蚕丝较细,细于现代的家蚕丝

轻而薄的素纱织物,突出地反映了西汉初期缫纺蚕缝技术的发展情况。素纱的纬丝拈度,每米一般为2500-3000回,接近于目前电机拈丝每米3500回之数。而354-4号褐色纱,354-8号藕色纱和329-6号素纱单衣所用丝纤维,经测定换算,其单丝条份为10.2-11.3旦。——《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从上面这段1973年考古报告里的文字,素纱襌衣涉及的拈丝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了,但并没有超过当时的极其水平。

有的人说,那素纱襌衣也还是最轻的古代服饰!

emmm……讲真,是不是最轻不好说,毕竟没人在比较这个,自然也就没人统计这方面的数据。更何况,古人陪葬服饰主要是出于他们当时的丧葬习俗,而不是为了2021年的人类搞吉尼斯纪录!

同样的,即便没有比素纱襌衣更轻的文物,也不能说明什么。古人制作服饰,也是出于他们的需求,而不是为了2021年的人类搞造物节多个标题。

能看懂吗?

素纱襌衣牛的不是轻,而是在那个时代那个条件下实现它轻的技术!

但从很多人的理解,这个汉服商家搞得“火柴盒汉服”,还有这个问题下很多人表示推崇这种做法的出发点,都是错的!是本末倒置!


完全已经毫无技术壁垒的东西,为什么套上素纱襌衣就能火了?
这才是值得思考的!

是我们对古代技术,因为无知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神化想象?
还是我们对现代技术,因为熟悉而有了视而不见的求知盲区?

不管哪一种,都仿佛是来自辛追的智商嘲笑!


哦,对了题主问的哪些原因促使汉服破圈?
那我告诉你们——

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腾飞!是现代国家带来的阶层突破!


凭什么你能有一大堆衣服存在柜子里?因为服装产业现在供大于求了,你不用旧三年破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地穿衣服了!
凭什么你现在能像古代贵妇那样穿锦缎披刺绣?因为这些工艺产物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稀有而昂贵了,想买就买!
凭什么你现在可以在景区里一会儿学皇帝祭天一会儿学大儒祭孔?因为现在大家已经不在乎真命天子圣贤血脉了,只会把这些当表演而不会当谋逆!
……


我也想象不出什么人会追捧这个商品,毕竟——

商家连自己是什么面料都写不清楚

面料有真丝和香芸皱

这是一个可以写入小学语文期末考试的病句,大约就是“下午点心有水果和杨枝苷露”的程度,并列关系和错别字。“和”字前后连接的不是同类事物,“香芸皱”更是一个明显的错别字。
面料常规名词里只有“绉”,没有“皱”。当然,面料市场上可能会存在着很多错别字,毕竟要考虑商贩的使用习惯和文化水平,但95后的孩子国家应该给了到位的教育,不应该犯这种错误。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由于面料没有规范的称呼,很多商家就会故意取一些很刁钻的名字,以营造出高大上的效果。
而且,汉服产业的技术含量不高,面料成本占了很大一头,奇怪的名字也可以阻碍买家搜索,防止成本被窥探。

这家的商品公示也是不合规的

正规的商家商品,需要将成分标识出来,是不是真的真丝、比例多少,就要堂堂正正写出来

估计有人要说,商品还没正式售卖。
这东西难不成还临时还要改吗?提前写上去难不成会损失啥吗?还是这里头还有什么商业机密防止窥探吗?

蹭文物热点却不知道文物叫什么

这个就真的离谱了,你要蹭文物的热点,好歹叫对人家名字吧!

而且,媒体自己也不审核吗?你们的字幕自己是写对的,到了采访部分就由着设计师错?还是媒体自己被设计师一堆话术给唬住了,以为她的“禅衣”是有什么不为媒体所知的根据的?

我可以肯定,这位汉服商家连马王堆一号墓的考古报告也没看过,如果她看过就会发现,一号墓的报告里写的是“单衣”,而不是“襌衣”。

就这……还有一堆答主给商家洗,人家是其心可勉。勉个啥?就算不尊重现代技术,也好歹尊重考古报告,两个都不尊重,就尊重了营销话术?

该商品的其实逼素纱襌衣重很多!

很多人估计很诧异吧,毕竟营销吹的现代版素纱襌衣,怎么都要赶超古代版的吧。
实际上,商家做出来的比素纱襌衣重!

商家做了长款和短款,很显然,49克重的那个就是长款了。
但是,素纱襌衣有两件,48克和49克,都是长款哦,而且是长袖!
也就是说,论衣服的面积,商家的商品就已经比素纱襌衣重了,我也不知道这几千年在商家这里都消失在哪儿了?

以下是其中一件的数据——

329-6 直裾式素纱襌衣
汉代普通平纹素机 织造
桑蚕丝 素纱原料
2.6平方米 襌衣用料
49克 总重量(其中镶边重量8.8克)
15.4克 每平米重量
11.2旦 原料纤度(对照参考现代乔其纱约14旦)

而且,素纱襌衣比它明面上的数据更轻,因为它用的领子和袖口是另外用了比较厚重的绒圈锦,所以上面的数据也专门列出来了。

但汉服商家的这款,不好意思,你都是用同样的薄料子做的,你这料子怎么算都很重啊!
超轻的面料服饰,对于现代人本来就没有障碍,你还挑了个这么重的,好意思么?现代料子不仅超轻,还能实现功能。 随随便便就可以某宝找到更轻更好、实现更多功能的服饰。


所以,

这一波就是来自辛追的嘲笑!

满屏营销术,一把韭菜叶!




我这人向来睚眦必报,既然已经有汉服圈的人来评论区挑衅,那我索性挑挑某些汉服答主的错误。

别惹我,忘了我来知乎的原因就是汉服圈莫名在知乎挂我么?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三件单衣,其中两件素纱襌衣,一件曲裾式的重48克(编号329-5),一件直裾式的重49克(编号329-6),我们经常看到、提到是后者,不等于素纱襌衣等于直裾深衣。

1,素纱襌衣有曲裾式
2,单衣不等于深衣,何为深衣是另一个很大的学者们有争议的话题。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件是白绢单衣,马王堆的绢和纱都是平纹织物,马王堆汉墓的报告里有提到,因为无法区分出文献里的各种平纹织物,所以只能按照是否能看出孔隙分成纱和绢两种。

我是真心搞不清楚,汉服圈是真的不看考古报告的吗?
每个人冲上来都是言辞凿凿,然后每个人都是错漏百出。

我也不知道这么“最”字句是怎么定义的……反正,违反广告法就是了。
还有,这位答主都知道丢了一件,为啥不知道被偷的那件是曲裾式呢?你们这个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我是真的看不懂啊!


user avatar   ling-yin-aya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服爱好者不请自来。

没想到,自己的小圈子在近两年竟然如此破圈,引来了这么多 的争议。

更没想到今年的淘宝造物节竟然也能看见汉服的身影。


突然想感叹一下。

这么快又到了淘宝造物节了。我记得前两年特别喜欢翻造物节的新鲜玩意儿,想着这些个东西有哪个适合送给当时的男朋友。

一晃眼,这么久过去了,我也很少关注这些新奇的玩意儿了。毕竟,就算关注了也没人可以送了QAQ

没想到今天竟然以这种方式又开始关注淘宝造物节。

就,悲伤辣么大。



我算是比较早的一批汉服爱好者了,小学的时候,就定做过一套双绕曲裾——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一种年代感扑面而来。双绕曲裾也算是汉服坑里面最著名的“时代的眼泪”了。

当时我还小心翼翼的,生怕别人知道我是小学生,报年龄总会故意多报几岁出来。要知道,那时候圈内还是很不喜欢低龄的。

那时候,给我汉服启蒙的其实是电视剧《汉武大帝》。

当时汉代背景的电视剧盛行,在制造了一批“臆造”,“影楼”的同时,也成了许多人的汉服启蒙。

不然,当年的曲裾为什么这么火!广袖甚至到现在都很火!

而提到汉代的服装,素纱襌衣可以说是我们这些汉代汉服爱好者心里的神了。

素纱褝衣

素纱襌衣是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一件文物。

襌,读作“单”,这里,原视频的小姐姐读错了。

素纱指的是秦汉时期非常流行的衣料,它的特点是单色,稀疏,方孔,轻盈的平纹织法,是一种非常轻盈的材质。和我们印象不同的是,这种材质在周代就已经广泛运用了。

襌衣则是指的没有里衬的衣服。《说文解字》是这样说的

襌,衣不重也。从衣,单声。

与很多人的印象不同,素纱襌衣其实是直裾深衣

而我们更为熟知的形制,马王堆曲裾的来源并不是素纱襌衣,而是来自于马王堆出土的另外几件曲裾。

曲裾和直裾

曲裾和直裾的区别,顾名思义,就在上面。

裾,衣袌也。从衣,居声。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而《说文通训定声》则更加详细

裾,衣之前襟也。今苏俗曰大襟。

直裾和曲裾其实并不能完全指代某一种形制,他们只是指衣服的边儿。

而如果非要说形制的话,他们都属于深衣——毕竟汉服目前大体分为通裁类深衣类

素纱襌衣的穿法

其实在学术界也颇有争议。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件衣服到底是穿在里面还是穿在外面的争议。

印象中,学术界还有关于它符合文献中记载的汉代女子出嫁时,在婚礼上所穿的罩衫的形制特点的争议——有些学术大佬认为它是一件婚服。

在《仪礼•士昏礼》中,有这样的记载:

女次,纯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

其中,“纯衣纁袡”四个字,讲的就是服装。

纯字,郑玄注为“丝衣”。虽然也有争论是“纯色”的意思。但是我个人还是偏向于郑玄注

纁,黄而兼赤为纁。《周礼》中有“玄衣纁裳”的记载。

在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曛,指的是落日的余光。而纁,正是落日余光的颜色。有时候不经意之间,就会觉得,原来文言文竟然这么美。

袡,是衣边的意思。

是不是,好像和素纱襌衣有点像。

所以也有些人认为,素纱襌衣是一件婚服。

但不管怎么说,素纱襌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它的价值无法估量。

(一想到弄丢的那件我就高血压要犯了)


汉服与汉元素

让我们回归正题。

就如前面所说,素纱襌衣最为出名的就是它薄如蝉翼,通体重量仅有49克。

而视频中的火柴盒汉服,形制其实并不是深衣,而是对襟衫

我想,设计者选择对襟衫,而不是直裾深衣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对襟衫对于现代来说更加日常化,也更好搭配吧。

现在曲裾爱好者可实在是太少了。

汉服作为一种历史上的服饰,有些设计在现代生活中会觉得不够方便。

于是,现在汉元素,改良汉服也应运而生。昨天去超市日常补充可乐的时候,我甚至看到了好几个穿着齐胸汉元素或者宋制汉元素时装的妹子——无一例外都是裙子只到小腿,然后搭配凉鞋穿。真的超级好看。

由于更符合现代的生活习惯,并且可以和常服无障碍混搭,一些前些年存在感并不是很高的形制在近两年越发流行。就比如说宋制的褙子,还比如说这次火柴盒汉服的对襟衫。

虽然对襟衫看似没什么存在感,但是这种形制可以说是贯穿了几千年历史。

对襟衫

对襟衫,顾名思义,就是两襟对开的上衣。一般它长得很像我们日常穿的外搭,或者防晒衫。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身上,就已经能看到对襟这一形制了。

而目前国内已出土的最早的对襟形制,来自于马山楚墓

是江陵马山楚墓,不是马王堆哦。

只不过马山楚墓出土的是一件对襟衣。

(马山楚墓对于我等秦汉时期的汉服爱好者来说可是太熟悉了。)

后来,晋代女子喜欢穿对襟衫裙,外束腰带。

唐代女子流行的齐胸裙,齐腰裙,都是要搭配对襟衫的。

宋代流行对襟襦裙,还有作为常礼服穿的长褙子。

明代还有披风和比甲。

直到现代,对襟这一样式也经常在国风服装里面出现。

而且小声说,这样的服装真的什么时候都可以搭配。不管是汉服,还是常服,甚至是破产三坑其他的两坑——lolita和jk制服,也都可以无障碍的搭配对襟衫。

你们记得著名Lolita樱茶吗,上半身也是对襟的样式。

而视频中这样轻薄的衣服,又可以塞进火柴盒里,而且火柴盒好像还可以作为挂饰。

不得不说也是很别致的创新了。

虽然火柴盒汉服的实物还没有开售,视频里也看不出具体形制如何材质如何。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设计理念真的是极好的。对于这样的尝试,我想,我们应该宽容一点。

汉服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如何才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看各种英剧的话,就会发现从西装到现代时装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改良。

而汉服在这方面的取舍,我觉得也是很必须的吧。就比如这两年从明制流行到宋制流行,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明制现存文物多,几乎不存在形制争议,而宋制明显更能适应现代生活——宋制几乎就是长裙或者长裤,配吊带和外衫而已。

服装这种东西,一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如果你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的话,就会知道,古代人对服装看的是多么重要,他们把服装看做是礼仪的一部分。不管是新王朝建立后都要迅速完善的礼服的颜色和形制,还是自古以来汉服对于“右衽”的重视,无一不证明了衣服的文化属性。

目前汉服的流行,我觉得其实是和我们文化的自信心提高是有关系的。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小姑娘们往往会争着比谁的公主裙好看。印象中,我小时候有一件姑姑送的迪士尼的公主裙,每每穿上那件衣服,我都会觉得我是全幼儿园最漂亮的公主。

而现在小朋友们,都会因为自己穿着汉服而自豪。有时候周末和我姐一起出去遛娃,就会看见到处都是穿着汉服的小姑娘蹦蹦跳跳的,那神情,和我小时候穿着迪士尼的裙子一模一样,满脸都是一种“我是最好看的公主”的骄傲感。

就,日常感慨

作为汉服爱好者,目前汉服的流行就已经很让我开心了。

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里,我能有更多的机会穿汉服吧。


user avatar   xi-ci-ke-li-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火柴盒汉服很显然在致敬汉代马王堆素纱禅(dan)衣,这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轻的古代衣物,重量只有“轻若无物”的49克,这个95后女生设计的汉服重量在24g到49克之间,可以说更轻更方便。

我觉得看待一件事情一定要看趋势和主流,汉服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所追捧,这是一个好事,穿上汉服,仙气飘飘,很多人为了匹配上这身衣服,都会去读一读以前的历史,了解汉文化,而且在全球化浪潮之下,很多外国人也对汉文化很感兴趣,火柴盒汉服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对于对内和对外传播汉文化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且看介绍,汉服当中还放有艾草、当归、党参和金银花等清心凝神的功效,在这个炎炎夏日,穿一身轻薄汉服,走在大街上,势必会成为最靓的仔啊!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早以前看过曹县汉服产业的一个分析评估,在那之前说真的,我一直以为汉服核心生产区域是江浙呢……

内个报告里说,其实做汉服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不提原料跟生产,只论开发设计,一件的成本少则5K以上,精工刺绣的旗舰款,得破万。

这可光是设计费用,做出来成衣一旦市场反响不好,全部老板自己买单。

这个领域不像日常家居的衣服,T就是T,无非正常款加肥款修身款几种,换个颜色换个花饰图案就是一件新品。

哪怕商务款和休闲款,无非也就是加个领子和圆领的区别罢了。

与之对比来看,汉服行业的入场券费用,高的很。

然后就是市场份额,具体数字我忘了,大概是几百万不到一千万的用户量级,看似不少,实际上竞争非常激烈。原因在于汉服商家的增速比用户增速高很多。

这也就导致了汉服市场的目标用户群,现在正往多极化发展,从百十块钱一套的,几乎专为玩票拍摄用的廉价品,到几万一套的收藏品,都不缺。

市场分化了,带来的必然是宣传模式八仙过海。

前几天我在危勃看见一热搜,是曹县一汉服老板号称日利润破万稀松平常,五千躺平入手。

我笑了。

这老板是好意,想拿数据证明市场广袤大有可为。实际上,真有动了心的新兵入团的话,这不得卷死他?

这种宣传属于营销向的,上边这个汉服宣传则属于炫技向的。

借着夏日时令,把轻薄防暑概念打出来 ,走一波技术革新路线。

要我说,其实现在汉服产业的破圈路线,还是得多往外看才有出路。毕竟这个市场,与其用红海蓝海形容,我更愿意称之为“里海”。

海域小,水位浅,而且对入海的商业船舰造价要求极高,然后就是各路兵马下饺子似的,在这一小片海域里大家臼炮对轰……

如果换一个思路,咱不考虑国仇家恨的前提下,都见过有人拍写真会身着和服,为什么我们的汉服不考虑破圈出口到脚盆南韩等儒家文化圈的邻邦呢?

咱这货,有一说一,可真比他们自己的传统服饰好看。

的确在文化和其它方面,人们心里的沟壑存在,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此,我去雍和宫看见最多的国外旅行团就是日本团,这帮人买纪念品都买疯了。

所以咱们的传统服饰,理论上也有海外市场。

至于手法,无非是产品+宣传双管齐下,先从公众认知入手,从价格给优惠,抄一抄当年国产手机出海的作业,问题能解决一大半。

这事不是做不来,只是需要商家有组织,有共同对外的路线,而不是光盯着自己营业额必须得超过隔壁村老张的汉服厂子。

中国轻工业品出海的路走了几十年,整条供应链早就趋于稳健,品质也被世界大部分地区认可。而产品出口的最终形态,纵观商业史,无不是产品携文化共同售卖的虚实同步。

因此,私以为汉服领域的商业孵化,差不多已经破壳了,如果补上商业格局的课,才能飞起来。


user avatar   yu-ben-gu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走向大众?

我的回答是:“呵呵哒!

首先,我们家,包括我父母家,我老婆父母家,包括我朋友们家里,不管大人小孩,没一个穿所谓:“汉服”的!

不过,在逛商业街的时候,在一些旅游景点倒是还真看到几个穿所谓:“汉服”的小美眉……只不过这数量嘛……和所谓的“大众”差的有点远……

而且,与之相对的还有穿“JK制服”的!“水手服”!“女仆装”的!甚至还有“合服”的……即便是在这群人里,穿所谓:“汉服”的也不占多数!

其实,打出所谓:“汉服”的旗号,挣钱,帮国家解决点就业问题,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偏偏有些人产生了莫名的优越感!还想绑架“大众”,这就有点让人受不了了!

当年著名的小品《如此包装》,我觉得换一换项目,一样是很好的讽刺!

小品里是某公司打着振兴评剧的旗号要拍“评剧TV”

现实中,是有些人打着所谓:“振兴汉服”的旗号行敛财之实!

可笑,可笑啊!

现在还要把这种方式强加给“大众”!

再一次呵呵哒!


不多说啥了!忽悠,接着忽悠,我看戏!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li-li-an-07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就是月亮和六便士的问题,是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最好全都要。

一心看着月亮,却忘了地上的六便士。

是要面包,还是要自由,还是要两者兼得。

旅行,自由,远方,美食,华服,这都是很好很好的。

可是之后?大部分人还是要落到现实生活上面。

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给孩子找学校,需要给自己找工作,需要面对现实问题。

不是说脱口秀不好,但是对比脱口秀演员和我们河南省至少前三的王牌中学的编制,可能还是少了稳定和底气。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的个人看法,对我而言稳定可能胜过自由。我欣赏自由自在的勇气,只是我不敢罢了。

当然如果外面很好,回报又很高,辞职也未尝不可。

我没有这种勇气,只能钦佩她人的自由。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六便士,也没有月亮。

但人生没有如果,为了诗和远方,只能苟且于当下。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以上,人生如负重行远。

相比于自由和散漫,我觉还是工作和编制更靠谱。


user avatar   ling-hu-er-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就是月亮和六便士的问题,是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最好全都要。

一心看着月亮,却忘了地上的六便士。

是要面包,还是要自由,还是要两者兼得。

旅行,自由,远方,美食,华服,这都是很好很好的。

可是之后?大部分人还是要落到现实生活上面。

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给孩子找学校,需要给自己找工作,需要面对现实问题。

不是说脱口秀不好,但是对比脱口秀演员和我们河南省至少前三的王牌中学的编制,可能还是少了稳定和底气。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的个人看法,对我而言稳定可能胜过自由。我欣赏自由自在的勇气,只是我不敢罢了。

当然如果外面很好,回报又很高,辞职也未尝不可。

我没有这种勇气,只能钦佩她人的自由。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六便士,也没有月亮。

但人生没有如果,为了诗和远方,只能苟且于当下。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以上,人生如负重行远。

相比于自由和散漫,我觉还是工作和编制更靠谱。


user avatar   leon-86-3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外国人做事不讲关系。屁。这么说的人是大概率是因为没有融入当地社会,没有关系给他走,所以他觉得大家都不走关系而已。外国的关系(至少美国的关系)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985大学走特招进去的可能1%都没有,而国外别说藤校这个级别,就普通一点的都得有介绍信。无处不在的介绍信才是native的生活主流,连打个校内工都得有介绍信。还有所谓的透明天花板,很简单,你没有够分量的介绍人,是突破不了这层天花板的。
  2. 外国人比中国人开放很多。这个可能是电影看多了……你要靠电影了解中国高中生,比如什么致青春之类的,那肯定也认为中国人的青春就是恋爱和打胎呢对不对。。其实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家教靠谱一点的人,并没有比国内更开放。date阶段就乱搞的我是没怎么见过,一般是确定的relationship才会亲热,而且就我谈过的妹子来说,哪怕是进入这个阶段,有的人因为虔诚的家庭信仰,也坚决不进行婚前性行为。我觉得跟那种保守的中国妹子是一样的,只是保守的原因不同而已。
  3. 欧美学生上学很轻松。这个只能说了解太不全面了。上社区大学的那肯定特别轻松,甚至好多高中都上不了的,那更轻松……问题是这属于快乐教育的受害者。真正的精英教育的学生们,那可不比国内轻松。美国的学生嗑药是非常常见的事情,靠嗑药来维持高昂的精神和集中力,真的一点都不轻松。不过说实话我一直没弄懂他们为什么宁愿彻夜party然后嗑药也不愿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恢复精力……老美是真的热爱party。
  4. 国外基建很差。这一点怎么说呢,你可以说他基建很旧,但是不能说他很差……好多人会搬运一些基建很差的地方的视频回国,然后恰饭……但是事实是,绝大部分地方的基建确实不够新,但是并不差,满足使用是绰绰有余的,当然纽约地铁这种咱们另说。真正导致基础生活出问题的是基础产业私有化,比如电力公司会为了保障自己公司的电网安全给居民强行断电,然后这种做法居然还是合理合法的……
  5. 美国人不加班,到点准时走。这个太扯了,我也不知道传这个的人怎么想的。你凭什么说美国的资本家比中国的资本家善良?还讲不讲基本法了……事实上是,美国的工作划分挺明显的,高薪高要求的职业加班情况也挺严重的,什么金融啦,传媒啦,医疗啦,加班都挺严重的。码农我没仔细了解过,不过有一个在fb工作的朋友,反正约他出来还挺难的。然后美国确实也有不少到点准时走的,问题是他们那种工作,你在国内也能看到大把下班准点走的人啊。。。

暂时就想起来这些,剩下的有想起来再说……




     

相关话题

  有哪些好的旅游纪录片推荐? 
  普通人如何结交高官高管? 
  独生子女以后怎么照顾好双方的父母? 
  家庭资产几千万的孩子可以不用功读书吗? 
  一个月无休,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这样卖掉自己余生不多的这点时间值得吗? 
  情侣太早同居会怎么样? 
  哪些人适合读博士? 
  关于2017世界幸福国家排名中国居79位,你怎么看? 
  男孩子什么行为会让女生失去抵抗力? 
  大学在三线城市,周末去一线城市可以弥补眼界差距吗? 

前一个讨论
国外的亲戚说瑞士的山比中国的五岳更好看,该怎么反驳?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家都敢贷款买房而不担心未来还不上?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