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设没有西方入侵,清亡后会不会恢复汉服? 第1页

  

user avatar   wensong-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不不!事实与题主的假设恰恰相反,在清末汉服一直都存在的,古装……不对,汉服恰恰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民国时期消亡的。来看看下面一些清末比较著名的穿汉服的代表人物。

⒈牛兆濂

清末民初关中大儒牛兆濂,字梦周,号蓝川。就是电视剧《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

蓝川先生虽然古装……呃……汉服穿的很正统,但是人家是清朝遗民。蓝川先生在1935年编纂《续修蓝田县志》的时候,对于清代皇帝仍以君臣相称。他在凡例中说“濂生于清时,君臣名分早定。故名称一仍其旧,所以立名教之大坊也”。他甚至在抗战期间给抗日名将许权中写了一封信,劝许到满洲国把溥仪接回北平,重登皇位,许或可封个大臣。把许权中弄得哭笑不得。

⒉沈家本

清末十大臣之一——司法大臣沈家本,中国法学、近代刑法、法律现代化之父。清帝逊位后沈家本也随即辞官,民国建立后,沈家本引疾不出,拒绝担任国民政府司法总长。不久后留下《梦中作》一诗后郁郁而终:“可怜破碎旧山河,对此茫茫百感多。漫说沐猴为项羽,竞夸功狗是萧何。相如白璧能完否?范上黄金铸几何?处仲壮心还未已,铁如意击唾壶歌。”

⒊夏震武

夏震武,清末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世称 灵峰先生。他这个人比较有意思,虽然是清朝进士,也担任过不少官职,但他却不剃发,整天束发挽髻、穿古装……呃……汉服,甚至他的女儿和儿子也是穿古装出嫁和结婚的!

他在1909年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浙江教育总会会长的时候,因为看不惯当时也在师范学堂担任教员的鲁迅等人穿西装的行为,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史称“木瓜之役”。

清朝灭亡后,夏振武以清朝遗佬自居,束发古装……呃……汉服回乡聚徒讲学,创办灵峰精舍,提倡尊孔读经,当时在知识分子中具有一定影响。全国除西藏、新藉、青海省外,都有慕名而来的,甚至朝鲜、越南、日本也有学生来此求学,国内外先后来求学的近千人。

夏振武收徒不论其出身、年龄、学历都可入门求学,唯以“束发古装”作为入学条件之一。他还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祭者均端委搢笏,佩绅深衣,戴博士帽,正统汉服打扮^_^

⒋陈焕章

陈焕章,清末民初思想家,康有为弟子,孔教徒,为民初最大满清复辟组织孔教会领袖!

⒌郑之材

⒍某不知名高级太监

由此可见,在清末和民初的时候,穿古装……呃……汉服的人还是一直存在的,不存在复兴的问题,虽然这些穿汉服的人多是满清遗老……但是满清遗老算什么?只要是穿汉服,那都是汉服复兴老前辈,前面答案里不就有人贴了陈焕章的照片吗?还有夏震武,人家明明自称清朝遗佬,百度百科硬是给改成“华夏遗佬”,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汗服同袍们,要自信啊!

反倒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民国领袖们,建立民国后不但不知道去扶持古装……那个汉服,反倒自己整天穿着长袍马褂,还把这些鞑服立为国家礼服,甚至孙文、常凯申去世的时候都是穿着长袍马褂下葬的,历史的吊诡,真的让人难以相信!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里有一个逻辑问题。服饰靠自身,会不会像向前发展演化。

因为题目说的是恢复,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清朝灭亡以后,会不会穿回和明朝一样的衣服。那显然是不会的。你只要看看宋朝有没有恢复到唐朝的衣服,明朝有没有恢复成宋朝的衣服,不就行了吗,这都是统一的汉族政权中间被少数民族参与的各种战乱所打断,后面又重新恢复成汉族统一政权的情况。但无一例外服饰都没有恢复到之前的那种状态。服饰保留了一些汉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同时也结合了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的一些特点,最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逻辑问题,因为你要定义什么是汉服。

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清朝结束以后能不能回到明朝服装,答案一定是不会。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不管当中有什么原因,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穿200年前一模一样的衣服。到清朝灭亡的时候,大家穿带有满族服饰特征的衣服并不是被迫的,这只是大家的一种习惯。这个时候你告诉他可以自由选择服饰,他也不会直接就找回明朝的衣服来穿。就像今天你穿汉服上街拍个照拍个视频可以,你也不会天天穿汉服,有人强制过今天你要穿什么衣服吗?

如果你认同,只要汉族穿的衣服就叫汉服,那答案是会的。会出现一种结合了汉族服装特点同时又融入满清时代服装特点的独特风格的衣服(其实现在的旗袍就是这样,现在意义上的旗袍并不是满清时代女子的衣服,你可以看一下清宫戏里面嫔妃的衣服和束腰的旗袍能是一样的吗?)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

没有列强入侵不代表就会闭关锁国,不受西方服饰影响。就像今天的潮人学习日韩,学习国外嘻哈,学习其他风格,并不是因为别人坚船利炮陈兵国门。今天的人选择现在的这些衣服,因为时代本身已经发展到现在了,这些衣服起源于西方,但这些衣服是当代服装。今天的人选择这些服装,是因为这些服装适应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并不是因为西方,所以学习。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总是有人在汉服问题上认为清朝的统治以及西方列强的入侵,是非自然灭亡。所以非自然灭亡的东西应该回到灭亡之前。这其实是一个认知逻辑的问题。历史向前发展任何的战乱,任何你认为的偶然性,非自然性因素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你不能选择性的认为,历史中你愿意接受的一部分属于历史,你不愿意接受的就是非自然。哪个王朝灭亡的时候不打仗?无非有的时候是宦官专权,有的时候是外戚篡位,有的时候是异族入侵,有的时候是农民起义……那你不能把这些都抛开,只有你接受的才叫自然推进。因为你所看到的一切,那就是历史 。


user avatar   yu-yun-qiu-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gu-lei-can-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ma-ma-jia-lao-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楼里有些人就离谱,强调怀疑司机的合理性同时强调怀疑女生的不合理

记得刚出来的时候大家怎么说的吗?

“司机肯定图谋不轨/动手动脚,女生害怕了才不顾一切跳车逃跑”

所有人都在怀疑司机

但就目前来看,司机被释放,显然是没有证据证明司机有犯罪行为,之前的怀疑被推翻

那现在大家又怀疑女生怎么就不行了?

可以怀疑司机,不能怀疑乘客?

可以怀疑活人,不能怀疑死人?

可以怀疑男人,不能怀疑女人?

另外,题目第二问建议取消掉,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女生跳窗的原因是因为感受到潜在的危险,我们只是怀疑女生感受到潜在的危险,基于推断提出的问题很容易被带节奏




  

相关话题

  漢服同袍如何看待漢服与三坑相提并論? 
  其他民族服饰是否存在像汉服一样的形制问题? 
  汉服是不是凭空造的概念? 
  “汉洋折衷”会成为汉服新风潮吗? 
  汉服复兴带动了新的商机也从而渐渐商业化,那市场化最后是救了汉服还是会毁了汉服 ? 
  只是因为好看才穿汉服,并且拒绝一切形式的“主动”科普,你们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你认为汉服是什么?是不是只有女生才可以穿汉服? 
  为什么会有人完完全全否定汉服呢? 
  汉服,古诗词等古华夏元素的复兴,和西方的文艺复兴,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父母认为穿汉服是历史倒退,该怎么解释? 

前一个讨论
都说「开不烂的丰田」,实际上,丰田车质量真有那么好吗?
下一个讨论
美国有没有可能在2050年左右因为国内矛盾而分裂?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