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是钟南山院士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提到,原“密切接触”的概念已经不适用于新的变异病毒。[1]
这里所说的“新的变异病毒”指的是什么?大家应该也是知道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的德尔塔变异株(B.1.617.2)。
7月20日,自南京禄口机场出现本土新冠确诊患者以来,经由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出、常德“穿紫河”游船、淮安旅行团等多条主要传播链,疫情逐渐蔓延到江苏、辽宁、湖南、广东、安徽、北京、重庆、宁夏、湖北、四川、山东、海南、内蒙古、澳门等10余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30余市。[2]
需要注意的是,引起这次疫情传播的,正是年初导致印度疫情爆发的德尔塔变异株。[3]与此同时,德尔塔还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已经成为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地的主要流行株,造成感染人数不断攀升。[4]
抱虎枕蛟,兵已在颈!
因为德尔塔的出现,这场人类与疫情的战争已经发生了改变。
德尔塔快速且隐蔽的传播性,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这也成为了疫情再次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尔塔到底有多“狡猾且恶毒”?我们先来看看7月底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研究判断:
席卷全美的德尔塔变异毒株目前至少在全球132个国家/地区蔓延,它比普通感冒病毒、1918年大流感、天花、埃博拉病毒、MERS和非典(SARS)更具有传染性。且其传染性堪比水痘,传播窗口要比其他任何版本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要长。哪怕接种过疫苗,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5]
再看国内数据。今年5月21日开始,广州持续了一个月的新一轮疫情,直到6月23日才结束。而这,也是中国与德尔塔变异株的第一次交手。
当时,这波疫情在广东省的广州、佛山等4个城市,共计感染了167人。在那波疫情结束两个月之后,当时感染者的统计数据也出来了[6]:
①德尔塔变异株的平均潜伏期为4.4天,而2020年武汉当时报告的新冠病毒潜伏期为5.2天;
②一个病例传染的预期人数叫做R0值,德尔塔变异株为3.2,武汉当时报告的为2.2;
③64.7%的传播发生在症状出现前。
与此同时,广东疾控的研究显示,在感染德尔塔变异株后,病毒短时间内会在感染者的肺部和咽喉部复制,病毒载量水平更是增高了1260倍![7]
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德尔塔做到了十分快速且隐蔽地传播,“威力”不容小觑。
德尔塔来势汹汹,我们现在接种的疫苗还有用吗?想必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先看一组研究,7月上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表的联合声明,声明就指出,基于现有证据显示完成疫苗接种的个人能够获得对(包含德尔塔引起的)重症和死亡的有效保护,另外几乎所有新冠住院和死亡病例均未接种疫苗,故而鼓励未接种疫苗的个人尽快接种疫苗。[8]
再看国内数据,就在钟南山院士公布了广州疫情感染者的第一手资料后,也初步显示疫苗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
广州疫情感染者的初步统计显示,疫苗对重症的保护效果为100%,而对中度、轻度和无症状的保护效果也分别达到了76.9%、67.2%和63.2%。[9]
虽然数据看起来还是很乐观的,但本轮南京禄口机场开始的疫情中,被感染者有不少都是机场工作人员。虽然官方还没有公布他们的疫苗接种情况,但作为高危人群,想必大多数都是接种过疫苗的。
也就是说,还是出现了“突破性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也开始怀疑疫苗的有效性。其实,这种质疑肯定会存在,但大可不必。因为就目前而言,接种疫苗是相对有效、快捷、安全的方式。
不过,因为德尔塔的出现,人们在接种疫苗时,面对各种疫苗的选择还是犯了难。综合来说,现有的所有能够接种到的疫苗都是最佳选择!不过下面我还是想说一下各类疫苗间的区别,方便大家更好理解。
灭活疫苗:这是目前最传统的疫苗制备方法。直白点说,就是向体内注射经过人工灭活的病原微生物或抗原。人体在注射后会识别,并且针对这个抗原产生抗体。既然有了抗体,再遇到病毒入侵时,机体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刺激从而产生抗体。此时,自然就能抵抗病毒了。[10]
腺病毒载体疫苗:这个原理就比较简单了,就是注射携带病毒的S蛋白基因,并以此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不过不用担心,这个腺病毒是无害的![11]
mRNA疫苗:mRNA疫苗原理就是将抗原的核酸信息传递给人体,然后机体内的细胞就会根据传递的“肖像”产生和其信息一致的抗原,并模拟病毒感染。这个时候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对应的免疫反应。因为有了之前编辑好的“肖像”,我们机体内的细胞在这个时候就成了纯天然的“药物制造厂”,并生产出抗体针对内生抗原进行免疫防御。[12]
图片来源: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December 10, 2020 Meeting Presentation - Vaccine Candidate Against COVID-19.
mRNA疫苗比较新,虽然是新疫苗,但并不是说mRNA疫苗不靠谱。作为第三代疫苗技术,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都在使用,而且也是全球接种人数最多的。
虽然说接种人数最多,但作为新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确实还是需要深究。尤其是变异毒株德尔塔肆虐的今天,mRNA疫苗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有必要将其作为加强针等,都是值得探讨的。
其实,有多项来自真实世界权威研究都显示,mRNA疫苗对德尔塔的保护率仍然超过80%。今年3月,mRNA疫苗在英格兰的研究数据显示,两针后疫苗对德尔塔的保护率约为88%。[13]
更近一点时间,7月21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在线发表的英国研究,采用了检测阴性的设计方法。意思就是将有症状新冠病例与有症状但检测阴性病例(非新冠病例)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疫苗有效率真实世界研究中常见且规范的方法。[14]
这次研究共检测出德尔塔变异毒株4272例,而完成2剂mRNA疫苗后,保护率达到了88%。采用了同样的检测阴性设计方法,苏格兰的研究则显示,有效率为83%。[15]
虽然保护率看起来可观,但相比而言副作用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拿目前已经获得美国FDA完全批准的mRNA疫苗来说,在注射后确实呈现了一定的副作用,诸如虚弱、头痛、肌肉酸痛和腹泻等,不过很少有报告严重副作用的案例。[16]
另据美国CDC官网,副作用确实可能会影响人的日常活动,但“几天后副作用就会消失”。[17]
在德尔塔肆虐的今天,不少人开始思考是否有必要注射加强针。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WHO从全球疫苗供应的角度呼吁各国暂停接种加强针注射,但不少国家已经开始了对特殊人群的加强针接种。以色列卫生部7月12日宣布,将为该国六类人群提供第三剂新冠疫苗接种,包括免疫水平低下者、癌症患者、骨髓移植患者、器官移植患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宣布了加强针接种计划的国家还包括法国、英国、匈牙利、韩国、印尼、泰国、阿联酋、土耳其等等。[18]
今年5月,医学研究预发表网站MedRxiv上的一篇论文显示,一对夫妇在接种灭活疫苗7个月后,再次接种了mRNA疫苗,结果显示特异性抗体和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都有“明显提升”。但是,这篇论文目前还没通过评议。[19]
虽然是否有必要将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注射,目前并没有达成共识,但7月25日,福奇(Dr. Fauci)在接受CNN采访时提到了:
“当需要加强接种时,移植患者、癌症化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可能是最先使用第三剂加强mRNA疫苗的人群。”[20]
而在现阶段,打疫苗、戴口罩、出现发热主动去发热门诊、消除恐惧,依然是我们能够做到,且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参考资料: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G2I02CS05149RPN.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4AJVLG051492LM.html
[3] http://news.sina.com.cn/c/2021-08-15/doc-ikqcfncc2892359.shtml
[4] https://www.chinanews.com/gj/2021/08-24/9549902.shtml
[5] C.D.C. Internal Report Calls Delta Variant as Contagious as Chickenpox,The New York Times
[6]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an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Delta Variant B.1.617.2 –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May – June 2021 July 2021 China CDC Weekly 3(27):584-586.
[7] Baisheng Li, Aiping Deng, Kuibiao Li, et al. Viral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a large, well-traced outbreak caused by the SARS-CoV-2 Delta variant. medRxiv, 2021.
[8] https://edition.cnn.com/2021/07/08/health/pfizer-waning-immunity-bn/index.html
[9] https://wallstreetcn.com/livenews/2019331
[10] 陈科达, 李超男, 史丹蓉,等.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年14卷1期, 13-20页, ISTIC CA, 2021.
[11] 杨朝国, 刘继芬, 蒋宏. COVID-19疫苗免疫应答及保护效力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21, 37(5):6.
[12] 葛华, 蒋丽勇, 刘术,等. COVID-19mRNA疫苗关键技术与产品进展分析[J]. 军事医学, 2020, v.44;No.275(04):28-32.
[13]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5.22.21257658v1
[14] Bernal JL,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Jul 21. doi: 10.1056/NEJMoa2108891.
[15] Sheikh A, et al. Lancet. 2021;397(10293):2461–2.
[16] https://www.scimall.org.cn/article/detail?id=4948959
[17] https://chinese.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expect/after.html
[18] https://new.qq.com/omn/20210805/20210805A0AHLV00.html
[19]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7.23.21261026v1
[20] http://edition.cnn.com/TRANSCRIPTS/2107/25/sotu.01.html
现在开始,老老实实把德尔塔毒株以及以后的什么AY.2这种大哥当成神级对手来防范。
现在研究,R0是5-8,已经比天花厉害了。能破疫苗的版本,传播速度会很吓人。
以国外防疫的拉垮,靠疫苗支撑起来的防线很可能被击垮,出现第三次大流行。
到时候,进来一个病例就是AY.2或者什么更强的版本,疫苗挡不住。一个人传染一大批。
中国本土基本消灭了新冠病毒,能进来的无非人员和物品,人员比物品危险,因为物品上病毒存活时间有限,可以各种消毒,而人是一个活得病毒制造机。
所以,对入境检疫应该比现在大幅度收紧。
病毒这么强
意味着,飞机进来一个,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整个航班会感染一大批。一个人阳性,全飞机人上飞机前的核酸都白做了。
这些人下了飞机,在机场呼吸出来的空气都是高病毒载量,口罩过滤掉之后,依然有感染其他人的可能。
以前病毒要密切接触者,现在在一个建筑内都可能被感染。机场也是建筑。下飞机海外乘客如果带毒。空气和气溶胶会传播到什么地方去?其他航班,共用机场区域的乘客是否安全?
入境管理,应该根据德尔塔毒株的特点,来隔离入境乘客。
乘客入境进入的区域,应该有足够高的生物防护级别。
空气应该与其他区域隔离开。
应该在机场建设临时的隔离检疫站,在封闭区域为入境乘客办理手续,这个区域的空气、污水应该单独处理。
入境乘客不得进入机场建筑物内,为入境乘客办理手续的人员也应该与其他机场工作人员分开。
乘客办完手续后,封闭车辆拉到专用隔离的酒店
深圳已经在建临时的隔离酒店了,要保证在酒店内,各个乘客不会互相传染,乘客不会和服务员互相感染。
隔离期限不一定延长多久,但是多次核酸是必要的。
离开隔离酒店后,居家隔离+多次核酸,有超长潜伏期的及时预警。
另外,现在入境人员隔离结束后,通过高铁、飞机转乘相当不安全。
以前的病毒版本,高铁同车厢,飞机前后三排基本就可以解决,现在的病毒版本,万一漏一个超长潜伏期,高铁频繁上下车,就传染上千公里,几十个城市了。
所以,对入境后隔离结束的,应该有一个处理办法。本地的好说,居家隔离就好。
外地的怎么办?
一个办法是外地的多隔离14天,14天后,换个人少的宾馆隔离,相当于居家隔离。28天后,再买票回家。
如果不太远,可以封闭转运。卧铺汽车,吃睡在车上。到了地方,家人或者当地政府安排接送,直接回家隔离。
还真提出现有隔离酒店不一定可靠,可能需要建设专用大型集中隔离设施的想法了。
钟院士谈Delta毒株,其实最具震撼性的是这段话:
“针对Delta毒株,改变了密接者的概念。Delta毒株病毒载量高,感染者呼出来病毒浓度大,传染强度有所增强,所以过去的密接概念已经不适用了。过去是感染者发病前2天的家人、同办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内一同吃饭、开会的人,属于密切接触者。对Delta变异株,在同一个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与感染者发病前4天曾经相处的,都是密接者。因为概念的改变,分级制定了封闭、封控等不同的管控模式。”
随便附上一图。
—— 细思极恐……
1.病毒代际传播间隔短,R0高达6
广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5月31日下午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是广州本轮疫情表现出来的三个特点,这与以往广州所经历的境外输入疫情完全不同,三个特点都加速了病毒代际传播的速度,三者叠加的效应也使得广州本轮疫情加速发展。[1]
张周斌表示,“广州此次所面临的疫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难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坚决、更加果断的措施来应对它。”
张周斌说,“这次本地疫情的平均潜伏期为4天左右,反应传播速率的实时R0在26日达到5之后一直维持高位,直到5月29日达到最大值6.06,昨天(5月30日)第一次下降到4.19。”
疫情8天传了4代[2],而我国通常情况下寻找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次级密切接触者。这就要求我国病毒传两代时间内必须找齐密接和次密接,对流调速度有更高要求。
而原有的新冠肺炎病毒代际间隔为5.7天。[3]
发烧症状的病人多,约80%的病人都发烧;病毒的载量很高,而且降低的速度很慢。
病毒载量高,则传染其他人的概率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表示,共同的特点就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较多,患者病情进展很快,危重病人或者重型病人发病3到4天就转重症。患者的症状比较明显,在其他地方主要症状是发烧的病人不是特别多,有,但是没有这么高。这里80%左右的病人都有发烧,而且很高。病毒的载量很高,而且病毒载量降低的速度很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管向东表示,与从武汉疫情以来以及后面20多次局部聚集性疫情的病人相比,这次进入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比例相对偏高,这一批病人大约是10%到12%的比例。以往有的是2%到3%,有的高一点不过是5%到8%,局部的也有8%到10%。[4]
第二波疫情爆发时,原始毒株已经退潮,所以两个波峰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毒株。
1.广州建设专门的隔离点代替城区酒店很有必要
如果隔离酒店在城区,不排除酒店和周围居民楼发生偶发性的传播。
2.确保国际、国内旅客完全隔离,分散国际航班很有必要
6月24日,在深圳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深圳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陈繁华介绍,国际客运航班方面,深圳机场也做了相应调整,仅保留个别通航城市,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对国际客运进港航班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与国内航班保障不交叉。[5]
部分城市集中接大量国际航班,对当地保障带来极大压力,容易造成防控漏洞,所以应当合理规划航班数量,按城市防控能力接收合理数量的国际航班。
3.在疫情威胁越来越大的时候,应当坚持“应收尽收”,坚决抵制“国门很快就会大开”的声音
疫情的影响相当于一场世界大战,在多数国家被迫停工,同时滥发货币,发生严重通胀的时候,只有我国等少数国家能维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全力生产,形成了对世界资本的吸引力。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5.4%,较2019年同期也实现30.3%的增幅。专家表示,吸收外资的强劲表现,表明外资依然看好中国。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蓬勃旺盛的市场需求,将是未来中国吸引外资的长期优势。[6]
在这场战争中,我国已经赢了一多半,放开就是前功尽弃。
既然说到了B.1.617.2的传染性,就搬运一些最近刷推看到的东西吧~
一、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Henk-Jan Westeneng老师整理了全球42个国家的疫情数据。他的结论是:
42国平均下来,B.1.617.2的传染性比B.1.1.7高57% (49-66%) :
57%这个数字,倒是跟PHE的60%比较吻合。
(不过略微出乎意料的是,曾经全球大杀特杀的B.1.1.7甚至排不进前三……)
二、
同样是Henk-Jan Westeneng老师的结论。
一般而言,各变异毒株的传染性高低和出现时间先后相关。
但B.1.617.2这逼它不讲武德……
三、
下面说说免疫逃逸。
轮到剑桥大学Ravindra Gupta老师出场了。
他统计了印度上一轮爆发期间,三所私立医院医护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
如上图,每一个小圆点代表一位中招的医护人员,小圆点的颜色代表了对应的毒株,小圆点旁边的数字代表了病毒载量(cT值越低则病毒载量越高),右边纵轴的色块代表了接种状态。
他的观察结论是:
请注意,上图最夸张的一个感染群是1传21,其中绝大多数病例都已经完全接种。
四、
还有病毒载量高的特点,咱看看具体有多高啊~
继续是Ravindra Gupta老师发挥,他搞了一系列很有意思的体外实验。
其中一个是拿WT、B.1.1.7和B.1.617.2分别去感染培养基和3D打印类器官模型的肺泡2型上皮细胞。
结果如下:
如上图,左边是上呼吸道类器官,右边是培养基,黒柱子是WT,橙色柱子是B.1.1.7,绿柱是B.1.617.2。
上面提到了免疫逃逸,但疫苗还是很有用的。
而且不光是防重症有用,压低感染曲线也有用。
下面是Helix公司的Alexandre Bolze老师整理的美帝数据:
B.1.617.2在高接种率地区(黑色曲线)和低接种率地区(红色曲线)的指数增长率,区别明显……
但是,随着接种率越来越高,B.1.617.2还真不一定是最猛的那个……
继续说上面Alexandre Bolze老师的结论吧,其实他划分高/低接种率的标准,只是28.5%的两针接种率而已,完全不算高。
就算只是这样的接种率,都足以让真正的免疫逃逸系变异毒株原地起飞了:
把上边的图补完,咱可以看到右边另外一种VOC,P.1,开始了超神表演。
而大伙已经知道了,美帝的实际免疫屏障显然高于28.5%,于是P.1居然在不少州都把B.1.617.2压下去了……
但B.1.617.2还有后手。
它在美帝搞出了个二代目,叫做AY.2。
这货比老一辈delta多了个凶险的免疫逃逸突变(K417N)。
然后,大伙儿请品鉴品鉴,加州的最新情况:
如上图,那一缕妖异的红色就是AY.2。
所以现在还讨论啥Delta啊,没意义了,准备迎接下一波冲击吧。
1、正文提到了剑桥大学Ravindra Gupta老师的研究,他们自己的预印本也新鲜出炉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原文:
2、正文提到的AY.2,如果只看近三十天的流行率呢,是这么个造型:
壮哉我大加州,领跑全世界!
更新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前两天Moderna和强生前后脚公布了针对B.1.617.2的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虽然这货免疫逃逸能力比B.1.1.7厉害一截,但远不如P.1和B.1.351(当然这些我们已经知道了):
坏消息则是……Delta这逼又踏马下崽子了。
超生游击队啊这是!
新的二代目叫做AY.3。
长这样:
主要肆虐范围是美帝的密苏里、堪萨斯、阿肯色、密西西比等州。
从极有限的测序结果来看,AY.3有可能走的是继续增强传染性的路线,这点可能跟AY.1/AY.2不大一样……请品鉴: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