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孟良崮战役为什么会被大书特书?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教材上只是简单介绍了孟良崮战役的基本史实,而没有详细介绍战争进程。但如果你详细了解一下历史的话,会发现孟良崮战役不仅是粟裕大将的封神一战,同样也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打得最漂亮、最勇猛也最出人意料的一场战役。其用兵之险、谋略之奇、下手之狠,可以说是粟裕指挥风格的集中展现。

孟良崮战役的大致过程,用一句“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在孟良崮战役前,虽然中共的部队与国民党已经有过大规模的交战,但整体的态势仍然是敌强我弱。在这个前提下,各大部队的主要作战风格,仍然是通过运动战调动敌人,然后看准敌人的破绽或瞄准孤立之敌将其歼灭。

孟良崮战役的历史背景,是国民党方面通过情报分析,已经大致确定了华野总部的位置,想通过对华野的集中打击对华野予以歼灭。对此,我们可以看一下孟良崮地区的大致地形图。

由于沂蒙山区的山地较多,因此大部队转战比较依赖公路交通线。在地图上,红线所标的即孟良崮地区的主要公路,国民党部队的兵力部署即围绕此展开。严格来讲,这个排兵布阵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一来,国民党部队的规模本来就大,且机动力不足,较为依赖公路;二来,此次国民党出动的11师、74师、83师以及7军,均是其精锐部队,战斗力较高,无论哪只部队遭到围攻都不至于迅速溃败;第三,各部队之间可以相互照应,抵御华野的攻击。

而在这个布局上,74师可以说是最安全的队伍之一。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74师的实力最强,二是其74师位于队伍的中间,前后都有照应,三是74师的左右两侧均是山地,并不利于大部队穿插包围。

按照华野的作战习惯,正常情况下11师或7军会成为首要作战目标,因为他们处于头和尾,最容易被分割包围。其次,65师这样战斗力相对较弱的部队,也可以进行打击。而打74师,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一旦开始攻击,周围的部队必然进行救援。在过去,八路军、解放军进行围点打援的时候,一般所围的部队战斗力都一般,这样不至于让包围圈里的部队快速突围。而这次,被围的是整编74师,这是一个在抗日时期就屡立奇功的部队,整个部队人强马壮、武器充足,一旦围不住接下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华野一开始的作战意图也是打第7军。但粟裕从后来收集到的情报中,分析出了国民党方面的作战意图,即以74军为中军主力,其他部队从两翼进攻来与华野主力决战的计划。于是,粟裕随即调整了作战计划,决心与74军硬碰硬,吃掉这个最强的中心。

别说把今天的你我放到华野的指挥位置上,就是当时的解放军将领,敢下这个决心的也寥寥无几。而华野,偏偏就敢下这个决心。

当然,华野也不全然是冒险。尽管整编74师的确实力很强,但在当时的战场环境下也有一些弱点。第一,整编74师与其他部队的间隙较大,有穿插包围的可能;第二,张灵甫个人比较骄横,与其他部队将领多有不合,其他部队的救援可能不积极;第三,整编74师虽然兵强马壮,但孟良崮地区多以山地为主,并不利于重武器的展开,整编74师的优势被削弱了一部分。

但即便如此,有3万多人整编74师也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在粟裕的调遣下,华野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到达了包围、阻援等任务的位置。与此同时,一只奇兵也开始出动,这支部队就是王必成率领的华野六纵。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华野六纵是直接从74师背后的大山里直插74师的后背,一举断掉了74师的退路,由此对74师的合围正式完成。

能调遣十几万大军在敌人的阵线之间进行穿插分割,并且包围的还是敌人最精锐的部队,这样的指挥能力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而对于此时的华野来说,最危险的地方是,在华野包围了74师的同时,外围部队也开始了对74师的救援。这等于说,华野包围了74师,但国民党部队也包围了华野。如果华野不能歼灭74师,那这对于华野来说就是一场结结实实的败仗。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华野吃掉了74师,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但回顾整个孟良崮战役的过程,孟良崮战役的价值不在于说消灭了多少国民党军队,而在于以什么方式消灭了国民党部队。孟良崮这种猛虎掏心式的打法,突出的就是“猛”和“险”,这既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需要对战役进行“微操”的能力。在后来中央发布的军事家名录中,对粟裕的介绍中有一句“尤擅指挥大兵团作战”,这在其他将领的介绍中是没有的。由此也足见粟裕的稀缺。

74师的覆灭,让国民党上下大为惊恐,自此之后国民党每次战役中出动的兵力规模再度升级。而对于华野来说,74师覆灭之后,国民党部队抱团更加紧密,歼敌机会越来越少,由此也导致华野后来大半年的作战连连失利。直到后来中央调整部署,华野和中野开始协同的时候,情况才慢慢好转。


在74师覆灭后,毛泽东曾说,歼灭74师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我。能让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意外的一场战役,在历史教材上强调一下,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user avatar   peng-yu-f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小看这三万人,真正的精锐部队,三万人就很厉害了!用得好了,比普通的几十万人都强。

要知道,打仗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新兵和老兵完全不能比,而一支经过战争锤炼而且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绝不是一般的部队能比的。

这种部队在大型会战中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为例,一条几十万人驻守的防线,只要一个点被敌军突破就有可能招致全线崩溃,甚至全军覆没的下场。而制造这种突破口的,就是担任攻击箭头的精锐部队。

老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把几十万大军组成的“刀”,只要有这三万人的“好钢”做刀刃,就能够无往不利。而只要这个“好钢”被打掉了,这把刀也就跟一根普通的棍子没区别了。

孟良崮战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掰掉了国军最锋利的刀刃,转而装在了解放军的刀上!事实上,解放军能够成建制的歼灭国民党军的大兵团,就是从孟良崮战役以后才开始的。

这个意义之重大,往往被网民们低估。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孟良崮战役之前国军的心态是共军虽然行动迅速神出鬼没,但正规军的战斗力不行且人少,只要抓住共军主力打正规战是可以战胜的。整体上的心态是想办法寻找共军主力求战。

孟良崮战役,就是用共军用行动告诉国军,共军主力来了国军也打不过,而且还被歼灭了最精锐的一支军队。

从此以后国军整个指挥系统内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军队的锐气丧失很多。


user avatar   zhu-ke-fu-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歼灭国军五大主力的头牌在1947年就跟奇迹一样,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经此一役重点进攻就被粉碎得差不多了。

五大主力里,新1军、新6军在东北跟林彪对线,关内重点进攻山东的国军被分成了三个比48年那种正规编制还大的兵团,张灵甫74军、邱清泉5军、胡琏18军各率领一支(统一番号)。

在国民党的内斗尿性支配下,部队两极分化得厉害,二三流部队跟解放军各纵队对线,可以说迟早被挤出防区或被歼灭。只有五大主力是能独当一面的,人多装备好,打过硬仗的老兵比例高,进攻则横冲直撞打头阵,又是上头有人,被围必须救,除了张灵甫翻车,其他时候一个团也有中心开花的骄狂。他们也是少有的可以造血的部队,老带新比全新组建部队的战斗力恢复快,是国民党扩军的优先对象。

华北平原附近也利于他们往来行军和火力展开。1947重点进攻的另一头,胡宗南也倍受 委座恩宠,兵多将广,虽然开战时兵力是彭总的十倍,但陕北山沟根本没法齐头并进,彭总几次歼灭战打掉其主力几个旅后,胡大团长就要转攻为守了。而要在华北平原附近抓住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并在援军到达前一举吃掉则是十分困难的。

这时华野、中野经受高强度战争的锤炼还不多,国军兵力调配再得力一些的话,可以说在中原是用3支野战军打解放军2支野战军,何况重点进攻山东是国军3个兵团45万人全压到华野27万人的面前,华野集中兵力打爆一支可以,同时来俩够呛,三支压力有多大?

在这样密集的拉网平推下,74军稍微前出一点,就被华野插进了缝隙掐住,华野主力阻击邻近的25军和100军(整83师)是能做到的,5军、18军(整11师)和桂系主力7军稍远各被牵制但不会太久,这时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抓住机会赶紧给你干死我就不会死。74军爬上山东特有的岱崮地貌石头山,不好挖防御工事,也没水喝,战斗力大打折扣,初步建立专业炮兵的华野也能反过来轰炸山上裸奔的74军,6纵还悄无声息躲在敌阵后方,一个闪现过来捅了74军的腚眼,夺了后勤基地堵死退路。且不说战后意义多么重大,光是两军堂堂之阵的对线规模和稍纵即逝的精彩程度,就足以位列古今名战役之林

再从后面的战局看消灭74军的影响。山东国军被消灭3万,还是有40多万,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但还是那句话,国军二三流部队跟解放军各纵队对线迟早被挤出防区或被消灭,重点还是能不能把5军和18军再消灭或牵走。

5月山东在打孟良崮战役,同时中野在发动豫北攻势,之后不久就南下鲁西南再大别山一波推。河南如此兵粮重地,却守备空虚,华野也分兵出击,邱清泉5军的注意力不能完全放在进攻鲁中,还是盘踞鲁西南和豫东为主。

还剩胡琏18军,华野7月分兵后打18军是踢到了铁板,但中野主力12万到大别山了,陈赓8万也到豫西鲸吞州县了,桂系主力7军撤出山东回防大别山,凯申不可能坐视放虎归山、全交给鸡贼的桂系白崇禧去指挥围攻,于是胡琏也掉头追中野,确实让分散地方的中野吃了不能躺也不能打的大苦头。

试想如果74军不被消灭,那华野无论怎么分兵牵扯,国军总能派一支主力去追中野,一支主力去追华野出击部队,一支主力对线华野本部,回防的只要带核心机动兵力就能驰骋中原,很舒服地配合当地守军追击分兵建根据地的中野,并不怕像74军那样进解放区被华野在内线集中兵力围殴。而国军大部分二三流部队仍将被第三支主力率领猬集山东,他们战斗力也许不行,祸祸老百姓可有一手的(详见潍县群众给9纵的信),已削弱的华野更难在兵力只有敌人一半的情况下寻觅战机,山东的水依旧要喝干,也不可能只留许世友四个纵队守家让粟裕出击豫皖苏打开局面,更别说把河南东西打对穿和陈赓汇合?

现实中只剩两大主力全都被支走,但粟裕也不能慢悠悠清理杂鱼收复山东,这阶段中野华野两军的核心使命是经营河南新区,中野还顶着巨大压力呢,所以粟裕跳到豫皖苏,获得了一个出乎意料少干扰的攻城略地机会,跟刘邓、陈谢协同闹得声势浩大,国军在中原兵力捉襟见肘,强如5军18军也不能再托大自己独来独往,要调更多配属部队。因卖力而似乎有取代74军地位的黄百韬也被从山东运走回防,范汉杰刚占领华野的大后方胶东半岛,很快就兵力枯竭只有守的份了,然后被许世友捶爆。

到48年中野、华野在河南大开大合,国军整个河南阵线糜烂,就展现出更明显的一东一西对5军和18军的依赖,依托他们组建机动兵团,其他各兵团的人数只有他们一半上下更别说质量。

粟裕对中央派他下江南的决定提出不同意见,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自己手头兵力有了更清楚认识,1、4、6纵队已经成长得不亚于蒋军主力了,是吞噬人力物力支援的战争巨兽,脱离后方下江南的损失,放在中原够立军令状消灭5军了。而当初74军的一万健康俘虏,也被1、4、6纵队吸收了大部分。

直到淮海战役,最大战斗一是5军为核心的陈官庄地区,二是18军为核心的双堆集地区。黄百韬虽然卖力,但毕竟比当初的74军差远了,只是比嗯爬石头山的张马谡幸运,钻进了碾庄的预设工事。东北那边蒋卫杜也都围着廖耀湘1、6主力转,但给你机会你搁那拍《廖酱の秋游写真》啊。

所以在1947年5月一点战略反攻影子都没看见的最危急时刻,就把蒋军五大主力之首给斩落马下,此等赫赫奇功怎么不值得大书特书?这不是过高吹嘘蒋军主力,属实是国民党内军队私有争权夺利的恶果,打仗只能靠这些鹰犬前驱啊,大多数鱼腩部队离了主心骨谁能打,谁敢打,谁愿意打?不被共军普通部队扬了就烧高香了。所以歼灭74军比歼灭十几万国军鱼腩意义都大,在还没有以兵团为单位大开大合作战的1947年是最辉煌的战果之一。

历史给了稍纵即逝的机会,需要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把握,全赖指挥员艺高胆大,前方将士用命,后方群众支持。不是说歼灭74军就能胜利,不歼灭74军就会失败,而是从挺进中原到淮海战役之间这一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可以看出,如果多了一支国军主力左突右冲,中原军民又要付出多少牺牲才能将其歼灭,此等人民的胜利怎么不值得大书特书?否则山东摧残,挺进中原受阻,胜利可能真要推迟了,而放弃关内等待东北的胜利,绝对不是做了半辈子独立自主斗争的伟人希望看到的。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小看歼灭这三万人,更不要觉得没什么意义。这是以蒋匪军最精锐的部队祭旗,吹响战略反攻乃至解放全中国的号角。

可能看习惯后面几年三大战役动不动吃掉一整个兵团,所以觉得吃掉一个军或者师都提不上筷子,觉得没什么可吹的。那么有没有想过,第一个可以让党中央以及各野司像吃饭喝水一样谈论整体歼灭,用坨来形容蒋匪军大建制主力部队的战役,什么时候在哪打的?

这就是孟良崮发生的故事,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未来的预演。

就比如潜伏在孟良崮主战场西南的6纵,找准时机直插整74师后胁占领垛庄切断其后勤路线,配合其他兄弟部队把整74师堵进山里,其他蒋匪军却完全没侦查清楚敌情,还一如往常地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只要能自保才懒得管其他部队呢。

以后在各个战场,类似的事情用各种不同的面貌一次又一次地重现。东北野战军独立二师用缴获的大炮阻断廖耀湘南下营口的去路,华东野战军主力急速南下切断陇海路合围黄伯韬兵团,中原野战军急速东进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隔绝徐州剿总与南京的补给线,华北野战军与东北野战军在北平西北分进合击傅作义的部队……一桩桩一件件,数不过来啊。

用土一点的话说,原本解放军吃蒋匪军这坨大火腿只能用刮痧的方式,在火腿表面切下一小块来小口小口地吃,而在孟良崮,则第一次实现把火腿连骨带肉整个切断,从而可以大口大口地吃。孟良崮作为第一刀可能只切了半公分,但是到随着时间推移,解放军这把大刀切kmt就是三五公分这样越切越多,蒋匪军这坨火腿也就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了些骨头渣跑路台湾。

那么孟良崮这个第一场连骨带肉整个切断的战役,怎么宣传都不算过分。


user avatar   huanyutiand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可作参考

孟良崮战役

七十多年前的1947年5月,在国共内战的山东战场上,上演了一幕在我看来是二十世纪中国战争史上最具传奇性的经典战例——孟良崮战役。

说它最具传奇性,首先在于它震惊当世的出其不意,竟敢拿当时中国最强大的部队——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中的王牌主力——整编第74师开刀。战役一年之后,共军的统帅毛泽东向指挥这场战役的粟裕将军当面坦承:“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第七十四师,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而蒋介石也的确曾经哀叹:“孟良崮的失败,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真是空前的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说它最具传奇性,还在于它猛虎掏心、虎口拔牙的胆略与豪气。在国军强敌环伺的重兵集团中,居然能将最强的七十四师从中硬生生地挖出来并予以干净彻底的歼灭,无怪乎陈毅冠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美誉。

说它最具传奇性,更在于贯穿这场战役始终的杰出的大兵团歼灭战的指挥艺术和神来之笔。强大的战机捕捉能力、机断的战役决心改变、飞兵激渡的神兵天降、围点攻坚与多路阻援的多层次战场驾驭、歼敌人数的精细计算与扫尾全歼。在粟裕将军一生组织指挥的众多经典战例中,孟良崮战役肯定并不是最复杂、最艰巨,更不是最辉煌的,然而它却无疑是最传奇和最精致的。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回顾这场战役,观看那一张张战役经过地图,仍不禁被这场战役的传奇性和指挥艺术所折服。熟悉的人自然熟悉,不熟悉的人百度一下亦可了解,本文只重点写写战役前后的一些大概还有争议的地方。


1、战前“耍龙灯”,是战场“示形”和创造战机的必需举措。

1947年2月莱芜战役结束之后,山东国军虽然开始实施重点进攻计划,但鉴于既往多次分兵并进而被分割歼灭的教训,转向采取“集中兵力,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此时山东国军计有24个整编师60个旅,至于人数一般书籍都称45万人,但我认为肯定不止(曾经估算过要在54万人左右)。其中分别以整编74师、整编11师和第5军三大主力为骨干,组成三个兵团共17个师43个旅执行突击作战任务。而此时的山东共军——华东野战军却只有9个主力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人数27万人。双方强弱对比明显。

面对强大且已有猬集意识的国军,粟裕及华野不难意识到相比过去,有利战机肯定相应减少,由此一方面既要持重待机,另一方面又要以积极的行动来吸引、调动敌军,即在新的形势下利用自身的主动调动来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战机,这才是华野在孟良崮战役前频繁调动、高度机动回旋的根本原因。

但这一点并未被当时以及后世所充分理解。在《粟裕战争回忆录》中,“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的脚板扑扑扑”明显是一种正面描述,实际上一些纵队已经产生抱怨心理,比如猛将许世友就曾说:“你们当官的只晓得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是两条腿。”并摔了电话。后来的很多书籍中也透露出这一阶段华野调动过于频繁,导致部队疲劳而战果一般的意见。

实际上这些意见都没有真正认知到华野高度机动的真正意图是战场不断的“示形”和调动。兵法说:“善示形、无常势”,在当时敌人猬集意识较强而战机相对缺乏的情况下,示形必然成为华野的首选。华野只有通过自身的主动调动才能调动和迷惑敌人,就创造战机来说,这一时期华野的“示形”是能动创造战机的必然举措,甚至于说是一种敌强我弱情况下的无奈。可惜很多人只看到无奈,没看到能动。

正是这种战役指挥层面的相对高明的示形,让华野还是创造了不少战机。比如4月26日攻克泰安,歼灭72师主力。5月3日,完成对另一国军主力整编11师的包围,只是条件不成熟而放弃围歼。而孟良崮战役最精彩的一笔——华野六纵隐伏于鲁南敌后待命——正是在这一阶段伏下的。而这一阶段,对于粟裕摸索新形势下国军的行动规律更是极为重要,为其下定围歼74师的决心形成过程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只是这一点同样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机断改变战役决心,就近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优势围歼局面

5月10日,华野准备进攻敌攻击右翼的桂系7军和48师,作战命令甚至已经下达。然而11日74师主动进攻华野9纵的举动让对战场形势极为敏感的粟裕察觉到异常,并有意通知情报单位搜集信息。当日晚,粟裕就从密息获得了国军尤其是74师所在的汤恩伯兵团的行动部署。这些年来,国共谍战的影视作品霸屏,我对“共谍”的神奇能力并不否认,但对情报对于战争胜败的作用却有些看法。可能很多人会想当然的以为,有了情报打战就必胜无疑。实际上,即使获得了充足的情报,共军打过的败仗也不少,有的甚至很难堪。情报对于指挥者当然是有利的,有助于其指挥,但同时也可能是把双刃剑。比如淮海战役中,郭汝瑰的情报表明徐州杜聿明集团将走两淮撤离(实际上是郭汝瑰中了杜聿明的反间计),这让坚持杜聿明必不走两淮的判断的粟裕凭空增加很大压力,只能再一次顶住压力机断专行。

是的,根据情报随之而来的机断,才是情报对于指挥员乃至战争的真正价值,它的作用只有通过指挥员的正确判断才能真正发挥。而根据情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及相应的部署,才是指挥员能力的高下判别。

而获取汤恩伯兵团行动部署的粟裕,尽管认为敌军行动尚未完全明朗,但已可判断敌人决定发动全线进攻,即以74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其它两翼和后续强大兵团掩护,对共军实施“中央突破”。此时,情报在不同指挥员手中的区别得以彰显,面对国军的“中央突破”,经过冷静思考的粟裕并没有正常的选择避让,而是反之以让人难以想象的以“中央突破”对“中央突破”,机断改变战役决心,收回打7军和48师的命令,代之以全力围歼74师!

粟裕下定战役决心的过程不必赘述,然而这一次的战场形势严重且时间紧迫,临机改变决心的困难可想而知。但经历过苏中七战七捷尤其是宿北、鲁南、莱芜三战的华野将士,对于粟裕的指挥风格和歼灭战意识已经较为熟悉,所以很快达成共识,上下同心。这一点是华野能够创造孟良崮战役奇迹的综合战力基础。

对于战争,无论战略上是以多对少还是以少对多,局部上肯定都要营造“以多打少”的优势局面,而歼灭战尤其需要如此。之前华野将近两个月的“示形”与调动在此时发挥重要作用,粟裕就近调动华野的1、4、8、9四个纵队从74师的两翼迂回楔入,“猛虎掏心”,将之与两侧的25师和83师隔离开来并对外阻击两师。同时,之前隐伏于鲁南的华野6纵“飞兵激渡”,一日夜长驱奔袭垛庄(张灵甫74师后方基地),彻底完成针对74师的包围圈。此时就可以附上孟良崮战役地图了:

图中心那个巨大的圆圈便是孟良崮战役的主围歼战场,但对于这次战役来说,华野所面临的敌军众多,从大的态势看,华野包围着整编74师,而国军却在更大的范围内包围着华野。

华野“自陷绝地”的态势再一次彰显了粟裕指挥作战的胆略,也激发了他卓越的大兵团歼灭战指挥才能。具体不必多说,重点指出的一点是,粟裕用兵向来是考虑到手上所能用到的所有兵力,并不得不将兵力使用到极限,在以弱对强的时候尤其如此。在1、4、6、8、9在主战场围歼74师兼对外阻援25师和83师的同时,在外围战场粟裕布置了多层次、立体性的阻援战场,比如10纵插入新泰阻击5军,3纵插入蒙阴北方狙击11师,2纵和7纵在左侧阻击7军和48师。而在整个战场的西方、西南,粟裕手中已无主力可用,于是命令各地地方部队大力牵制当面国军,让这些国军不能投入或尽量晚的靠近孟良崮。可以说,能用上的力量、能考虑到的地方,粟裕都想到了,这才是一个看似冒险却实际异常慎重的真正杰出将领。

前些年播出的《大秦帝国之崛起》,让观众见识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的大歼灭战指挥艺术,相信看到孟良崮战役的指挥,你会能感受到异曲同工之妙。而三千年战争史,以大歼灭战扬名的战神,首推白起、成吉思汗和粟裕三人。

1947年5月12日,大概是下午吧,距离孟良崮最远的华野6纵司令员王必成得到了粟裕的命令,令他于14日务必赶至垛庄。这证明就在当天,粟裕已经下定了拿74师和张灵甫开刀的战役决心!

16年后的1963年,以这一时期华野战史为原型的电影《红日》上映,片中那段连夜行军的镜头,便是6纵奔袭垛庄的真实写照。

而与那股急行军同样迫切的,是华野6纵司令员王必成誓灭74师师长张灵甫的决心!


3、张灵甫的名气、死因与真正对手

近十几年来,张灵甫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突然名声大噪起来,甚至连“瞻仰张灵甫烈士陵园”的新闻都冒了出来,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因为即算是有些国军粉丝要树偶像,张灵甫的地位、能力、声望都远远不够,别说和薛岳、白崇禧、杜聿明、王耀武等人相比,就算是同胡琏、邱清泉、黄百韬等人相比,张灵甫都并不突出。

而即算是74师师长这一职位,在我看来,张灵甫相比另一竞争者李天霞(即孟良崮战役74师边上83师的师长)都难说是更佳人选,他能就职无非是忠诚和听话更讨蒋介石欢心。至于74军或整编74师的真正代表人物,更当属王耀武而非他张灵甫。

大肆宣扬张灵甫,注定是闹剧。

但对于74师的覆灭,张灵甫倒是“与有功焉”。坊间一般将张灵甫带74师上孟良崮比作马谡守街亭。实际情况当然要复杂一些,在华野战役发起不久,张灵甫便发现74师有被华野重兵集团包围的危险,尤其是13日夜里华野的包围圈还没有彻底封死,张灵甫如果果断后撤突围,74师尚有生机,然而这仅有的生机却在和汤恩伯的扯皮以及张灵甫自身的狂傲驱使下而丧失,等到14日张灵甫彻底发现被围想撤回垛庄却已为时已晚。因此上孟良崮,在张灵甫和74师来说已是无奈的下策,倒不是故意致敬马谡。

但此时的张灵甫并不觉得危险,因为他坚信共军压根吃不掉他的74师,而蒋介石闻讯也又惊又喜,正愁找不到共军决战,有此良机正好可以大战一场,竟异想天开的命令被围的74师拖住华野主力,来个“中心开花”!

张灵甫当然希望为党国和校长建此不世功勋,全歼华野。于是一面固守死战,一面等待四面八方的兄弟友军前来解围及聚歼华野。然而即算74师战力当世第一,也架不住华野五大主力纵队的联合围殴,更何况孟良崮的地理劣势尤其是水源缺乏,更让74师的战力大打折扣,这倒是与马谡守街亭的境况大为相似。而兄弟友军,明明近在咫尺,但就是靠不过来。等到16日,连张灵甫自己都已失去希望,更不要提“中心开花”,74师被全歼的命运彻底定格。

临死之前,据说张灵甫留下遗书:“……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对于张灵甫的死因,蒋介石及国军方面人士当然认为他是饮弹自决,然而真相可能要让他们失望。张灵甫并非自杀,而是死于乱枪击毙。而击毙他的,是华野6纵的人。

原因大概也很简单,因为华野6纵最痛恨张灵甫和74师……

这就要说到张灵甫的真正对手了。过往舆论习惯了将张灵甫和陈毅粟裕并列,视同对手,这显然是拔高了张灵甫。客观而论,以张灵甫国军师长(或军长)的地位,如何有资格与共军方面军统帅陈毅粟裕并列?倒是与陈毅粟裕手下的一名猛将可以相提并论,而历史史实证明他们才是真正的对手或死敌,此人便是华野六纵司令员王必成。

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和李云龙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李云龙的原型当有王必成的影子。王必成绰号王老虎,是粟裕手下三虎将“叶王陶”之一,打仗以勇猛著称。

王必成与张灵甫是在两次涟水之战中结下的梁子。一战涟水,王必成占到上风,让张灵甫恨上了“王老虎”并发誓:“下次打涟水,要用1000发炮弹打碎王必成。”而王必成也对74师战力有所了解:“兵败而不山倒,两虎(指王必成自己和陶勇)未擒一狼,姓张的有一套。”

但二战涟水,狼狈的就是王必成了,74师突破涟水城,共军只好选择撤退,王必成是被警卫员和参谋人员强架着撤退的。而涟水失陷,让王必成差点被陈毅撤职查办,因为粟裕的力保才留职检查。王必成当然也恨上了张灵甫:“日后打敌七十四师,绝对不要忘了我王必成的六师!”

到了孟良崮战役,《粟裕战争回忆录》中明文记载:

“第六纵队同敌第七十四师是死对头;记得当时我们命令该纵留在鲁南隐伏待机时,纵队司令王必成同志很担心打第七十四师时没有他们的任务。我对他说,你放心,打敌七十四师一定少不了你们。”

粟裕这种经历者的说法当然极具说服力,粟裕谋划歼灭74师和张灵甫,又岂能忘了王必成?因此王必成才是张灵甫真正的对手。而在孟良崮战役中,真正封锁张灵甫和74师逃出生天退路的恰恰是六纵,击毙张灵甫的也正是六纵。张灵甫和王必成这对生死冤家,看来也只有生死才能将他们分开。

当然,张灵甫作为一名国军将领,他曾经的抗日贡献是我们要承认和赞许的。只是功劳和名誉太过夸大就不符合历史史实了。


4、战役与战场指挥、内战正义与否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白起在包围赵军后有句经典台词:“三天,三天时间。”意思是秦军必须在最初的三天内挡住赵军的反扑和突围,三天后赵军的士气就会低落。无独有偶,从14号包围到16号全歼74师也是用了三天,这三天时间中, 74师先是固守,进而拼命,最后绝望突围却遭全歼。

但这三天对粟裕来说,却有着远比白起更艰难的地方,因为他的指挥重心不仅仅是围歼74师,还要阻击前来救援74师的几十万国军精锐。如果说包围住74师只是整个战役顺利实施的第一步,那么保障围歼74师的时间便是粟裕最关心的问题,而这三天对他来说并不是时间,而是时间差——他必须保障在彻底歼灭74师所需要的时间内,来援的国军突不进来,否则不仅围歼74师成为虚话,整个战役乃至华野全军都将彻底崩盘。

由此华野在解放战争中独创的战役和战场两级指挥层次出台。陈毅粟裕授命叶飞统一指挥围歼74师的各纵队,而粟裕将重心转移到更重要的各阻援纵队的指挥上。这一华野因为其战役规模宏大而独创的指挥层次模式,后来在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得到发扬,是现代战争理论关于战场层次的优异探索和实践。

应该说孟良崮战役不仅是大仗、恶仗和硬仗,更是一场险仗。不说围歼战场的生死对决,在阻援战场上,虽然李天霞可能最初耍了滑头,但黄百韬、胡琏等人却是真正拼了命的。而黄百韬最后几乎突破孟良崮北边的共军天马山防线,此时共军若不是有一个营恰好路过,而营长又服从大局听从指挥,将这一营兵力顶上去,整个战役几乎翻盘。

因此孟良崮战役堪称内战第一年国共之间的一场决战,虽然其战果规模不能与豫东战役、三大战役等比较,但它的辉煌程度在于歼灭了国军最强悍的部队,不难想象,连74师都会被共军歼灭,整个国军的士气将会遭受何等的打击。而这,同样是孟良崮战役传奇性的表征之一。

至于和平年代很流行的“内战无正义”等说法,我个人觉得是一种政治幼稚的看法。如果可以,我们当然不希望中国人自己人打自己人,更不希望曾经的抗日铁军毁于自己人之手。然而政治和战争,却不会以希望和道德为转移,战争的真正正义应该是“以战止战”。毕竟,率先挑起内战的是国民党方面,而曾经的抗日铁军却遗憾地充当了内战的急先锋。而关于战争的价值尤其是军事指挥艺术,更不会因为是内战而有所失色。不然屈指数起来,三千年历史上有几场不是内战呢?

最后还是以陈毅元帅当年的诗词来纪念孟良崮战役七十周年,并向粟裕大将——这位孟良崮战役的指挥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一名由士兵逐级晋升为大将的总参谋长——的指挥艺术致以崇高敬意。

“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幻宇2017-05-12


user avatar   zhou-xiao-yu-93-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是碎敲牛皮糖,避实击虚,国军作战时会这么说“有本事和我正面刚啊?”“有本事等我哥~74师来,打不死你!”

孟良崮之后,国军:“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打个比方,官渡,袁绍:“我有上将颜良文丑,可斩关羽!”

。。。

探马:“报,颜良文丑被关羽斩了”

袁绍:“靠~~~”


user avatar   cun-tou-da-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不仅孟良崮,平型关、关家垴无论成败都有很大意义。

首先孟良崮3天干掉一个整编师,还是王牌中的王牌,3万多人,精锐中的精锐,这就告诉国民党整编师单独行动已经不安全了,一不小心3天就被吃掉了,如果不是精锐会更快,眼睛一闭,一睁,一个整编师没了。

这也导致之后国民党一两个师压根不敢单独行动,必须一大堆抱团,能够达成的作战目的就更少了。

同理,平型关大捷是在敌占区打的,一天干掉1000人,也许有人说是运输队,可就算是炊事班送饭的,以后他也不敢在八路军可能出现的地方,1000人就端着饭出来啊。关家垴也一样,虽然没全歼,但也差不多了,之后一个大队在根据地横冲直撞基本就没有了。关家垴没宣传是因为它很有争议,一确实让日军侵犯根据地的时候必须更多人,但也暴露了八路军没办法快速吃掉一个大队的弱点。


这种战役就像游戏中,一开始你遇见敌人还能拿人头,就算对面人多打不过也能从容逃走,后来有一次,你刚出来就被对面一波技能带走了,或者直接黑血卡视野跑了。下次就会小心翼翼,一旦发现对面小地图缺人了,马上就往塔下跑,打钱发育,不存在的,除非这边人多,一起收收兵线,打打野。


user avatar   jackliu-lian-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2 更新

来来来,新的小白鼠又上线了。自9.12起,葡萄牙取消室外口罩令。

葡萄牙、中国全民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是:

葡萄牙:一剂(86.85%)、完全接种率(81.1%)【截止9.13,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一剂(?)、完全接种率(78%)【截止9.22】

所以,从完全接种率上来看,中国已经达到70%的红线,但delta比较凶残,有研究数据表明,针对delta可能需要88%以上的全民接种率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而现在葡萄牙的一剂接种率(86.85%)已经接近于88%了,最多再过28天,葡萄牙的完全接种率也将会接近88%。

新冠肆虐了一年多,葡萄牙从今天起,开始试水群体免疫,真的是拿命在试啊~

葡萄牙会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13 更新

我不在知道大家为什么都喜欢拿以色列来举例证明群体免疫是失败的。以色列的实际完全接种率到现在连70%都没有(63.02%),这个国家连讨论群体免疫的资格都没达到。

就这个接种率,也就无怪乎日增10000+。


9.16 更新

9.16葡萄牙TSF更新葡卫生部会议报告:4/5的住院治疗患者和14/15的ICU患者没有完全接种疫苗。(说明接种疫苗还是有用哒!!!!)

“葡萄牙人民投票,投票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葡萄牙总统 马塞洛

Infarmed 会议:大于5岁的儿童,疫苗的接种(计划)可以推进。 葡萄牙已有 81.5% 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种。

同一天,葡萄牙卫生部在官网称:我们已经在大流行的末期[1]


一些胡思乱想

晚上和同学谈到葡萄牙取消室外强制口罩令这一行为,突然莫名的觉得这个国家很勇是肿么回事。

近一个月,葡萄牙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但是葡萄牙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策,当然比起之前的英国、以色列……葡萄牙的是建立在超高疫苗接种率之上的。假如这一次成功了,全世界应该就会慢慢解封吧。



在《葡萄牙史》的序言部分,作者戴维·伯明翰说:“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长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在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当中,它还是一位先驱者。”

今时今日,留在葡萄牙人民血液里的大航海开辟者的基因,或许并没有消散,还在以某些方式传承着。

参考

  1. ^ https://covid19.min-saude.pt/encontramo-nos-no-fim-de-uma-fase-pandemica/#

user avatar   shao-fe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相关话题

  为什么会是奥地利成为了音乐之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历代开国皇帝没有一个是用儒家思想打下江山的,那么顶级的事功,需要有什么样的思想支撑才能有此类突破? 
  哪些我们认为存在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成吉思汗能轻松打败花剌子模? 
  哪些老话让你觉得蕴含了古人智慧的结晶? 
  中国有必要将所有1/2代坦克替换成96和99式坦克么? 
  如何看待清粉认为康熙稳压明太祖、明成祖、汉光武、元世祖、汉武帝、汉文景二帝?见下图评论。? 
  二战没有国军的正面战场,中国单靠游击战能坚持到二战胜利吗? 
  如何看待刚卸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哪个国家的历史比较有趣,值得深入研究? 

前一个讨论
现在小米平板5出来了,感觉无脑吹matepad的人越来越多了,真的有啥好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娶独生女以后家产翻倍”的说法?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