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上语文课的时候,应该学过《史记》的体裁吧?语文书里是怎么说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是这样的吧?
这五种体裁中,其中的“八书”就是八篇论文,司马迁通过这八篇论文,对礼制、历法、天文、水利、封禅等制度、科技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这些问题,基本上不可能通过历史事件来进行描述,所以这种专题论文式的论述就极其重要了。
《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司马迁是发明人,他给这种专题论文起了个名字叫“书”。
《汉书》是第二部纪传体史书,作者班固沿袭了司马迁的做法,也在书中写了十篇专题论文,对西汉时期的礼制、天文、历法、地理、水利、祭祀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不过班固写的时候,把这种论文的名字由“书”改成了“志”。
以后的历史学家在编纂史书的时候,都采用了班固的说法,就是“志”了,通过“志”——也就是专题论文——对当时的一些制度性的问题进行描述。
江淹说的“修史之难,无出于志”,就是说编写史书,最难的地方就是写“志”了。为什么呢?马端临说了:“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也就是说,“志”这东西是要对制度进行论述,如果不是对典章制度熟悉到极点,是写不出来的。相对而言,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事情,这个很容易了解,但要了解古代的典章制度,那就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