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在唐朝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盛世? 第1页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与唐朝盛世比,宋朝在盛世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生活更加充满趣味。

与唐朝盛世比,元朝疆域更广。

与唐朝盛世比,明朝盛世得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底层百姓有着更稳定的生活。

与唐朝盛世比,清朝盛世也并没有差在哪里。

与唐朝盛世比,本朝文治武功似乎也没多差,至少没有唐朝那么多边患。

到底这个问题是怎么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再也没有唐以前那样被打烂得那么彻底过了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最大的盛世公认是安史之前的玄宗朝(毕竟贞观时还属于隋末大乱恢复期,经济人口比不得开元天宝)。从经济实力,军事地位,政治社会稳定性这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综合看,后来的永乐,乾隆两朝高于安史之前的玄宗朝。

安史之前的玄宗盛世最令人信服的是经济。然而军事和政治社会稳定性其实太不好看。搞不定吐蕃,大败于南诏,打不过阿拉伯,玄宗缺乏安全感以至于大杀儿子,最后还有超级bug---安史之乱。

永乐乾隆两朝同样经济国力强盛。此外政治社会稳定交班顺利。军事上屡屡扩张几乎无败绩,在东亚是绝对老大。地盘上不输于唐朝,永乐海陆双雄,乾隆地盘最大。他们的盛世含金量在唐之上。

还有人觉得唐朝盛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她的制度自信开放包容。可是唐的开放包容难道不是如今绝大多数国人根本无法接受的吗?中国人能接受大量外国人来做高官?中国人一方面有点幸灾乐祸地看着美国的族群矛盾和欧洲的移民冲突拒不接受中国引进较多移民,一方面羡慕唐的开放包容,莫不是精神分裂?最后唐的盛世毁于番将之手教训不够深么?相比之下,大清一国n制多元一帝的体系搞定东北外东北内蒙外蒙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台湾,这难道不是更大尺度上更深层面上的成功的多民族多文明体系?

或许还有推崇唐朝文化发达的因素。不过再发达其正面影响也比不上明初的拨乱反正之功,不是么?再说了,大唐有诗有文,大明有小说有百科全书,也算各有千秋,不好说唐明显盖过明吧。

总之我认为明清盛世成就超过唐,甚至万历朝也盖过开元(不展开讨论了)。


user avatar   zhou-lin-99-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一点都不复杂:

气候变化造成的。

中国历史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充满了各种偶然因素,一个英雄或者一个奸佞似乎都可能完全改变历史的走向。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就会感到: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极其渺小。

先不废话,上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认真看看,有啥感想?

大唐盛世咋来的,一目了然。

就两个字:

暖和。

气温高低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分别有什么影响:

别看平均温度只有几度的变化,如果在几十年里平均温度高两度,就能让农耕民族打的游牧民族满地找牙。

原因很简单,平均温度高,必然带来无霜期长,对中原而言,就意味适宜农作物生产的时间延长,农作物产量上升。

吃饱了肚子的农民,战斗力是很强的,尤其是纪律性,组织性好,也就是听话。

再加上读书识字,经过一定军事教育的军官团队,实力碾压目不识丁的游牧民族。

而暖和也意味着游牧民族不缺吃喝,战斗意愿极大下降。

游牧民族的特点就是散,基本上以部落为单位,逐水草而迁徙。

因此如果没有大的外界压力,游牧民族是很难聚合成统一的强力国家的,一般情况下就是松散的部落联盟。

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游牧民族在能吃饱的情况下,当然没什么意愿南下打架,因为根本组织不起来。

反之,平均气温低两度,游牧民族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冬季无草期会极大延长,不得不入冬前大量屠宰牛羊,否则牛羊会在冬天饿死。

这就极大的降低了他们畜牧群的规模,换句话说:

要挨饿。

同样情况下,农耕民族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在暖和了比较长的时期后,突然降温。

承平日久,中原地区就会出现大量土地兼并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贫富悬殊的情况。

农作物生产量高的时候,大批贫民凑合着还能过,不至于饿死,于是人口会急剧增长。

一旦气候变冷,农作物产量下降,很快就会出现饥荒,社会动荡。

游牧民族没吃的了,就会聚集起来南下劫掠。

同时,由于饥荒,中原王朝也会非常衰弱,于是强弱倒置,改成游牧民族吊打农耕民族了。

看看图就能非常明显的发现,五胡乱华,北宋灭亡,南宋灭亡,明朝灭亡都和气温降低完全吻合。

而唐朝呢,中前期正好处于一个很长的“暖和”状态下,所以盛唐吊打游牧民族不是因为少数几个伟人名将,而是由于气候暖和,国力强,输的起,大不了过俩年再来过就是。

仗打多了,名将自然就锻炼出来了。

气温变化对我们中国历史的影响极大,历史上有三个比较长的“气温高”的时期,几乎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第一个时期是仰韶文化兴起和发展的时期,直到商朝末年。周灭商很可能不是什么纣王无道,而是纣王没有预料到低温期的突然降临,依然倾举国之力对外大举扩张,引起民愤,结果被周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也是汉族文明初创和扩大的关键时期,正是得益于漫长的“暖和”期,农耕文化为主的汉族文化才得以极大的发展。

第二个时期是秦汉时期。

在暖和的气候的呵护下,汉族建立了完整的国家体系和稳定的社会体系,在组织度和文明发展程度上远远超过四方的各种“蛮夷”,开始了对周边民族的融合。

第三个时期就是隋唐时期。

唐代隋是有一定偶然性的,但这个时期,不论谁统治中原,吊打北方游牧民族都是必然的。

这三个时期,塑造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本面。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其中某一个时期,中华文明是不是还会有今日的辉煌。

吐蕃的兴起也和气温高有很大关系,不适合承载大量人口的青藏高原,在长期的暖和气候下,也能够逐渐强大起来。但随着气候转冷,吐蕃的辉煌也就是“昙花一现”。

最悲催的是咱大明朝,一个小冰河期,直接要了老朱家的命。

过百一更:

我是中国人,热爱中华文明。

但我坚决反对“中国特殊论”。

一些“伟人”“英雄”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逆天改命”,但要真正改变历史,一定是基于经济基础,基于国力。

唐朝的强盛是建立在国力强大的经济基础上的,绝不是几个明君或几个名将,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

吐蕃、突厥战斗力再强,给他们配更多的“名将”,最后的胜利者还只会是大唐。

为什么?

一力降十会。

大唐的国力决定了,输了没关系,两年后再打就是。

而历史上,大唐确实输过,而且输过好多次。

而突厥和吐蕃呢?

必须一直赢,只要输一次,那就是灭顶之灾。

您说说,这种情况下,突厥和吐蕃就是天降奇才(也确实有几位英雄)又有什么用?

魔兽下副本,打到丝血,灭了BOSS,爽!

一转眼,您这还没回血呢,BOSS满血复活了……

这还怎么玩?

好歹魔兽里的BOSS不会从副本跑出来趁你残血要你命,可大唐会跑出来打啊!

所以,明君叫李世民还是窦建德,张三李四,其实无所谓,最后被干翻的肯定是突厥和吐蕃。

明君,名将只是加速了这个必然的过程。

知乎有个引战的大IP:明朝灭亡。

很多人认为大明机会很多,自己愚蠢且满清开挂才获得胜利。

实际上呢?

明末的现实是这样的:

第一、小冰河期,农作物产量爆减。

第二、经过两百年繁衍,人口达到1.5亿(数字有争议,低的8000万,高的两亿,取中值。)

第三、土地兼并严重,封建社会的中产阶级:

自耕农极度萎缩。

贫富悬殊。

第四、美洲高产作物还没有大规模引进。

综合四个字:

国力衰败。

至于后面的事,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没有大顺,还有张献忠,老回回、八大王,没有满清还有蒙古人,反正大明是没戏了。

那么满清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杀人。

明末中国大约有一亿五人口,清初就剩下大约4000万。

人少了,粮食够吃了,天下太平……

同样的事在中国发生过很多次,每一次的解决方案都类似,过程也类似:

天灾引发饥荒,饥荒引发战乱,战乱大量减少人口,缓和土地兼并,新的循环开始。

就是人类版的“狼和羊的故事”

死循环,在封建社会根本无解。

只有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极大提高,才使得我们能够打破这个“死循环”。

历史或许是有趣、且又充满戏剧性的,但同时,它的内核却是血淋淋的悲剧。

再次更新:

果然“自以为是,想当然”是学习的最大敌人啊。

评论区有朋友提出“非洲也暖和,怎么没发展”的问题。

我犯了“经验主义”的毛病,认为是非洲“雨热同期”造成的。

经一位知友指出:

非洲没有雨热同期,不能用印度的情况去套。

我认真学习了一下,确实是,诚恳接受批评,是我错了。

更正一下:

在非洲中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稍远离赤道的两侧,则是热带草原气候。

受各种因素影响,非洲大部分地区,旱季雨季分明,降水不平均,呈现出旱季干热,雨季湿冷(相对而言的冷,对中国北方来说还挺暖和的……)的气候特点。

至于这种气候条件下,为什么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则还请各位知友指教。

好久没更新了,补一点儿:

评论区好多人认为我说“暖和了游牧民族南下劫掠动力减小”不对,应该是更有动力南下。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几个理由的。

第一、气候暖和,降水增加,游牧民族的牲畜群就会扩大,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去照顾。

第二、抢劫和放牧,从危险性上来讲,还是不一样的。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更是如此,抢劫被KO的风险极大。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游牧民族不会铤而走险。

第三、“内卷”,气候暖和时,草原上大家都忙着放牧,只要肯干活,吃穿不是大问题。可天气变冷,吃喝不够了,草原上就会先开始自己混战,在战斗中抱团,最后实力强大了才会南下。

最后、暖和的时候南下抢劫,中国北方农民会奋起反抗,保卫家园。而寒冷气候下,南下,一样快饿死的北方农民大概率会跟着游牧民族一起造反,劫掠。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社会制度科技树走到了邪典道路上去了。


匡胤建立屑宋开發出了一套最恐怖最无耻的管理体制。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认一切外敌当爹,集中力量全力压制人民群众,压制住了就开始放血敲骨吸髓”。

气候决定论无法解释中国历史,因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也未能入主中原;明初北伐也可以把元朝推平了。中国地盘足够大,即便是大规模的气候变化只要没有到气候灾难级别,在一个缓慢的时间内(百年为单位)变化,依靠古代中国庞大的国土和物力不会因此而衰败。


宋制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体制。对外,逢人必跪,花钱买和平;对武将变态般的迫害,军队没有战斗力无所谓,只要能打赢尚不成气候的农民军就可以;放纵士大夫和大地主贪污、兼并土地,换取他们对皇室的绝对支持;在社会上广设冗员,放纵地方上的贪腐和寻租,达到“利出一孔”的效果;有了前面几个条件,集中精力盘剥民众,民众生活痛苦但因为“利出一孔”人身依附或寻租于贪官污吏降低了造反欲望,如同叫花子和地痞一样的军队吸纳了大量闲散人员讓农民军一开始就处于绝对的人数劣迹,对外敌认爹讓朝廷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农民军。

这形成了正反馈:

盘剥民众赚大钱——养外敌、士大夫大地主,削弱武将,拿军队当作监狱囚禁青壮年——农民反抗必然遇上无後顾之忧的官军、朝堂之上统一思想的官僚和缺乏青壮年兵员的窘境——冗员继续吸纳就业,放纵民间寻租、黑社会代替正常社会秩序——利出一孔:先把你逼上绝路,再给你指条道,你就容易上钩了。


在古代史范畴,屑宋税负之重是属罕见几乎是古代第一;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也是历代之最;民间存在大量的“权、职、差”分离的冗吏,形成了巨大的寻租空间。残酷的压迫下,农民要反抗,但青壮年早就被征兵征走了;不抑制兼并导致大地主有了足够的经济能量把控地方,人身依附地主的佃户往往比破产自耕农缺乏斗争性,反过来说养肥了的地主都有能力自行剿灭农民起义;而屑宋周边国家也没有那个有国际主义精神能来解救中国人民。


两宋时期,走投无路的中国人民竟然敢出来罕见的举动:溺死自己的孩子,自绝门户。注意,这里溺毙孩子绝不是什么重男轻女杀女婴,而是不分男女全溺死。两宋三令五申也无法阻止民众溺死孩子或自杀,因为在这种被极高赋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欺压又无力反抗的时代,农民已经想不出办法了,只能自杀了。


结果这种对外屈辱当孙子,耗子扛枪窝里横的统治术讓屑宋活了二百多年,这个成绩一点不差。。虽然後续朝代无一继承宋制,但也消弭开疆拓土拓展华夏版图的进取心,也砸碎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格言,经过後来满清入关骚操作进一步确认,讓全中国的“肉食者”学习到了两个黑暗的理论:

“哪有什么民心,杀到他们屈服了就行了。”

“世界剥削阶级是一家,只要跪着认输,剥削阶级内部不会把自己人赶尽杀绝,只要下跪姿势好仍不失代理人之位,加紧剥削待遇照旧。”


第一条被曾国藩实践到了极致,公然宣称清朝的错误就是杀中国人杀得太少,“几十年来应杀未杀者满坑满谷”。结果如何?人家得以善终,还有现代人为其洗地、吹捧。

第二条被慈禧实践到了极致,公然宣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结果如何?自然死亡得以善终。现代人还有一大批人给慈禧翻案,把她描绘成“历史转折进程中苦苦支撑中国不解体的铁娘子”。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纵观历史,其实每个朝代都想弥补自身的不足,他们希望改进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但是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弱点,他们往往就是灭亡于自身的弱点。唐朝也不例外,不要只看见他的强,而忽视了他的弱点。

唐朝继承于隋朝,隋朝建立于南北朝。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是各大民族肆虐的北方,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原文化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汇很多,所以无论是隋朝还是唐朝,其实权力架构都是带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习气的。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都护府制度,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分权制。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幅提升地方的实力,在对抗外患、进行扩张等方面非常给力,但是弱点就是,容易造成肢强干弱。

所以,唐朝表现出来的军事强大,其代价就是,唐朝亡于地方割据。我们看历史书上唐朝存在了289年,时间并不短,这其实是一个幌子,因为历史书上认为李唐中央还在,唐朝就没有灭亡,但是唐朝作为一个大一统朝代,它灭亡的时间应该更早。唐朝后期,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分裂为了好几个政权了。

对比一下唐朝和东汉,东汉的问题大多数是出在中央,而一直到黄巾之乱后,由于中央无力平叛,要求地方自行募兵平叛,这才导致了地方的做大。但是唐朝却是中央地方一起出问题,这就是由于其分权制的权力架构导致的。

前面说了,唐朝的权力架构带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习气,这种习气导致了唐朝的将领权力更大,地方上的实权派权力更大,这和少数民族政权很像。代价就是,牺牲了稳定性和中央集权。所以李世民可以发动玄武门之变——因为他在首都居然拥有一只私军。对比一下,西汉平灭七国之乱的大将军周亚夫仅仅因为购买了500副铠甲用于丧礼就被抓了。

而安史之乱就是源于地方的坐大。其实从国家层面上看,中国这么大,其中任何一个省,只要充分的发挥了实力,其力量都远远超过了周边的那些少数民族。所以只要给地方足够的权力,自然会出现各种“文韬武略”四面开花的结果。但问题在于,权力这东西好放不好收。当权力放出去的短时间内,由于皇帝的威望,由于国家的惯性,中央还能够把控住这权力,所以可以造成短时间内实力大增,但是这却是一杯毒药,只要喝下去了,必定是分尸的结果。

我们看唐朝在军事上很强大,其实这强大一点都不特别。我们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国家分裂成那个样子了,整个中国的总人口大幅下降了,但是三个国家对于周边的蛮族,其实都镇压得很好,这正是因为,其实只要充分发挥出地方上的能量,中国即便是一省之力也大大超过周边蛮夷。但问题是治理国家不能这样算,因为没有人愿意几十年就乱上一次。

现代有些人一看见金刀铁马就兴奋,其实因为你自己没有去炮灰。事实上,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都没有人愿意生活在那种朝不保夕的环境之中。对于我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权力下方地方=几十年大乱一次,而权力集中在中央,虽然也有各种问题,但是总比几十年就死上一轮要好得多。

我们现在总是抨击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觉得被蛮夷欺负了很惨。其实如果你生活在晚唐、汉末、南北朝、十六国时期,日子不见得就比活在金朝统治之下的燕云十六州更惨。汉人杀自己人、欺负自己人的时候,不见得就比野蛮人文明多少。

因此,宋人认为,即便是一个文官再贪污,再昏聩,其能造成的危害,也远远低于一个暴虐的武将。虽然这种思维确实很保守,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宋朝其实是汲取了唐朝灭亡的经验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其关键就在于权力的分配问题——或许可以说是王朝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问题。集权会导致整体效率的大幅下降,但是好处在于稳定。分权的好处是地方实力强大,但是会很快内乱。同样是死,几十年死一次好还是几百年死一次好,这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宋朝选择了后者,元朝选择了前者,明朝和清朝均选择了后者。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文化的,我个人的见解是,唐朝正好赶上了好时候,其实这一文化繁荣期可以上溯到西晋,一直延续到宋朝时期,这么长的时期之中,各个国家的制度差别很大,这必定不是因为唐朝的制度有多么特殊。这个问题可以看看这个回答: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提供一个视角,

汉之前北方的匈奴,鲜卑,等五胡,听说过谁写汉诗,做汉词,有史官给自己写历史吗?

汉之后,五胡并入华夏,而后隋唐一统,听说过北方的突厥人,写汉诗,做汉赋,皇帝用汉文写突厥史吗?

然后到了宋,北方游牧民族帝国整个变了样子

辽国在文化上也仿唐制,开科取士,很多辽国皇帝的汉文化造诣都很高。比如辽圣宗耶律隆绪十岁能诗,一生作诗五百余首;辽兴宗耶律宗真工诗词,善丹青,尝以所画鹅、鹰送於宋朝,据传点缀精妙,宛乎逼真,宋仁宗亦作飞白书以答之,一时传为美谈。

金国

天眷二年,完颜亶仿照中原王朝,开始制定各种礼仪制度,政治上废除勃极烈制度,行辽、宋汉官制度,设立三师、三省,完颜宗磐、完颜宗干和完颜宗翰三人共同总管政府机构,建立了以尚书省为核心的三省制,基本实现了汉化。

元朝皇帝听从汉族大臣建议,恢复和设置了名额有限的科举制度,还设立了“儒户”来保障读书人的基本权益。
尊孔也是元朝统治者考虑的,他们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还设立了主讲程朱理学的太极书院。

当然元朝汉化得不彻底,所以国祚不长,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总之吧,唐以前的汉胡,汉是汉,胡是胡。汉人主要就是农耕文明,胡人基本就是游牧文明。所以胡汉之争可以看作是农耕文明对抗游牧文明,或者说先进对抗落后。

唐之后,汉还是农耕文明,但是胡却迅速汉化,结果导致胡的文明既不是农耕也不完全是游牧,而是融合了游牧和农耕二元的一种新型制度。

辽,金在汉化的过程中,几乎失去了游牧文明的底色。元则在纠结和尝试中内耗而亡。到了清,这种二元帝国如何治理的问题才彻底解决。也即是以汉文明为主体,对游牧地区实行一国两制。

其实,清帝国对北方蒙古和西方西藏新疆地区的掌控远比汉唐要更强。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汉唐时期,汉胡是先进对落后。随着周边地区汉化得越来越厉害,汉对胡的优势越来越少,而胡由于融合了游牧文明的一些长处反而对汉有了一定的优势。其表现就是纯汉族政权的表现越来越差。

从逻辑上来说,先进的文明必然会向周边扩散,当扩散达到一定程度,先进性就会降低。然后自身如果出现问题,就会被周边文明反客为主。

放到今天来看,英美在过去四百年当之无愧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先进的文明技术都在源源不断的向四周扩散。制度的相对优势越来越少,在制度不出现重大革新的情况下,英美在世界的地位逐渐下滑就如汉帝国在东亚的地位自唐以后不断下降一样。

大家可以想一想,秦汉落实郡县制和儒学治国,唐宋落实科举制度,而后的明其实在制度上相比而言只是修修补补。想一想美国,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制度创新了。如果制度优势不足,领先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粮食产量高,后勤跟得上,可以不断打下去。是为足食。

科技树给力,装备好。组织也给力,将知兵,兵知将,一将能统百万兵。是为足兵。

战线是不断向外推的。。。各种承诺都能兑现。是为民信。


《论语·颜渊》: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备战、备荒、和人民站在一起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没法叫醒装睡的人。总有人看了两篇营销文章就自以为掌握了真理。

看看这回答,一边倒的夸唐贬宋。

同是文人写的历史,非要说宋朝是文人的意淫,唐朝是真实的历史。

唐朝的文人能骑马,宋朝的武将也能写诗啊,无非还是一种已知结果的歧视。

真的不会想想,唐朝能发达到哪?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谁真信了?如果信这个,那明朝远迈汉唐为啥不信?还有一年没几个死刑犯,唐朝有可能比现在的治安还好吗?

灭国无数,呵呵。灭的都是什么国是真不想吗?农民起义,朱温是什么出身心里没数吗?

宋朝是文人意淫的浪漫,唐朝不是武勋贵族想象的桃源吗?一个武将掌握军队财富能打赢别国,就是浪漫,被唐朝内部的军队杀就应该感到光荣,被外面的人杀应该感到耻辱,谁规定的?

我也真不知道,厚汉唐薄宋明究竟有啥好处,就承认中华民族就是前期英雄,然后一路退步?

只会YY着画地图,汉朝,半个亚洲,唐朝,半个地球,然后喷两句挫宋烂明,仿佛自己活在唐朝真的会多么幸福一样。

霍去病去过哪,汉朝地图就敢划到哪。唐军在哪打过仗,就敢把地图划到哪。然后喷明粉不该把西洋划进版图。


user avatar   ting-yu-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这历史怎么学的啊。现在不就是盛世啊!




           

相关话题

  有哪些历史学界争论不休的历史问题? 
  什么叫实际控制领土范围? 
  在清末闯关东以前一直人烟稀少的黑龙江流域为何在唐代会出现繁荣的渤海国? 
  入侵的海上民族菲利士丁的语言属于什么语系?为什么赶走埃及赫梯的西顿、希伯来等迦南城邦长期打不过海民? 
  同样是宦官权倾朝野操纵国家大权,唐朝后期宦官甚至可以杀死皇帝,为什么明朝宦官却威胁不了皇帝的位置?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安纳托利亚的亚美尼亚人是否有办法避免1915-1917的大屠杀? 
  张学良真的那么不堪吗?那为什么课本要为他洗地? 
  历史上哪些人物的事迹让你发自内心地佩服? 
  中国几千年来唯一一次落后于印度在民国时期,这个说法对吗? 
  如何看待台湾网友提到的联军对陆作战? 

前一个讨论
你对「清华简」的真伪有何看法?
下一个讨论
南方人在北方生活,有哪些搞笑的事?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