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做了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南美人不恨他们? 第1页

  

user avatar   count_pala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字,恨过。

  在墨西哥电影《你妈妈也一样》的开头,编剧兼导演阿方索.卡隆表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细节:

  在男主角出生的时候,父母准备给他起名叫埃尔南(Hernán,与征服者科尔特斯同名),但是他的父亲当时恰好考上了公务员,为了“政治正确”,男主被重命名为特诺奇(Tenoch),一个阿兹特克名字。男主父亲的仕途顺风顺水,在革命制度党内飞黄腾达,最后官至国务秘书。

  这个故事点出了一个事实:在20世纪,直到今天,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主义一直保留着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排斥。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这种排斥只是象征性的。

  那么,拉美人有没有真的非常鄙夷和排斥过自己的殖民宗主国呢?

  答案是有的。在19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拉美各国民族主义的主要排异对象。

  在19世纪,受自由主义熏陶的拉美精英普遍鄙视西班牙和葡萄牙,认为它们是昏庸落后的国家,给拉美留下了大量的黑暗中世纪遗产。

  在哥伦比亚学者何塞.古尔沃眼中,西班牙帝国如同古代的罗马帝国,它的衰亡会带来民族国家的真正解放。

  在阿根廷学者及政治家多明戈.萨米恩托眼中,西班牙一无是处,阿根廷应该以法国和美国为蓝本重塑自己的政治和文化。

  到了智利精英那里,他们干脆不承认自己是西班牙人的后裔,硬说自己是哥特人和阿劳坎人的子孙。这套派头和独立初期的美国人很像,当时有美国人自称诺曼人后代,还把印第安女神和哥伦比亚女神一起画到国家象征里,就是为了和英国殖民者割席。

  民族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现实诉求,而不是历史主张。对于民族主义来说,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它从历史上截取自己需要的片段,甚至“血统”都可以随时发明。

  然而19世纪末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对拉美思想界来说堪称地震——美西战争(1898年)调转了拉美民族主义的矛头和方向。

  在这场战争中,拉美精英经历了这样一种心理变化:

  我是罗宾。

  我看见蝙蝠侠暴打小丑。

  我应该高兴才对。

  可我高兴不起来。

  原来我不是罗宾。

  小丑竟是我自己。

  在西班牙战败之后,面对美国的入侵,拉美各国惊觉,自己属于那个被打败的旧世界,而不是美国人代表的新世界。

  1898年是西班牙思想界的反思之年,也是拉美思想界的转折之年。20世纪拉美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反美主义,反美的论据之一就是强调自身的欧洲传统和文化底蕴,这就意味着,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同情和推崇,压过了鄙夷和仇恨。

  站在这个转折点上的一位大人物,是古巴国父何塞.马蒂

  马蒂出身于西班牙移民家庭,却成了古巴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古巴民族主义的象征。

  马蒂的活动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是马蒂在论著中不止一次批评美国,还提醒拉美各国警惕美国人。

  1895年,马蒂在战斗中牺牲,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独立,但他的思想勾勒出了拉美民族主义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我是西班牙人的儿子,但这不妨碍我憎恨西班牙人。

  我曾经憎恨西班牙人,但是我更讨厌美国人。为了对抗美国人,我宁愿捡起西班牙人的遗产。

  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一位知识分子,亚美利哥.卢戈,比古巴的马蒂更加典型。

  在1898年前,卢戈发表言论,贬低西班牙传统,宣扬文化改造,就差呼吁全民学英语了。

  1898年后,卢戈开始坚决捍卫西班牙传统,将其称为多米尼加民族文化的核心,批评美国物欲横流,没有灵魂。

  在19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受到的评价的基本只有严厉批评(葡萄牙比西班牙程度轻些),因为它们是民族主义者的对立面。

  20世纪初,反美主义在拉美日益流行,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受到同情和推崇。因为美国成了民族主义者的新对立面,而西葡两国被拉到了同一战线。

  一言以蔽之,不是西葡没挨过骂,而是美国跳出来挡了刀。

  当然,对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排斥毕竟是拉美民族主义的根基和底色,因此一直存在。本文开头提及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意识形态便是一例,在其它土著主义盛行的国家,例如玻利维亚、秘鲁、危地马拉等,反对西班牙殖民一直是官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2019年,在玻利维亚因外交摩擦驱逐墨西哥和西班牙大使时,就宣称“我们不再是任何国家的殖民地”。在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反西情绪就温和得多,甚至象征性的排斥都很少保留。无论怎样,各国民族主义的重心都已经落在了反美上,而反美弱化了拉美对欧洲的排斥,还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例子在全世界屡见不鲜。

  伊朗民族主义的底色是反阿拉伯,然而近代以来变成了反英,反俄,反美,反以色列。除了在两伊战争(1980-1988年)期间,反阿拉伯情绪已经很少见诸于伊朗人的言论了。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底色是反土耳其,然而现代以来变成了反英,反法,反美,反以色列。对于绝大多数阿拉伯人来说,奥斯曼帝国曾有多么残暴早就无关紧要了。

  对于柬埔寨人来说,法国殖民者绝非善类,但在一百年的殖民统治之后,柬埔寨民族主义的头号假想敌依然是泰国。毕竟法国人来了又走了,而泰国人一直都在。

  对于印度尼西亚人来说,强征妇女和劳工,掠夺资源的日本法西斯非常可恶,但是比起欧洲殖民者来说也就没那么可恶了。日本的侵略客观上促成了印尼的独立,而印尼也因此成为东南亚最亲日的国家。

  对于现实政治来说,历史只是一个语料库。只要它有需要,就从历史上选取对自己有利的片段,将其裁剪拼接为支持自己的论据。千年睦邻也好,百年宿敌也罢,只要让结论跑在论证前头,它们都可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2010年,拥有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巴尔加斯.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演说中,略萨批评了西班牙对美洲的残酷征服,随后他话锋一转,指出了四个“事实”:

  其一,原住民社会,包括阿兹特克和印加,本身就存在大量暴力和奴役。

  其二,19世纪独立的各个国家对底层民众,特别是印第安人,依然充满压迫。

  其三,从古到今,所有这些社会都存在血脉联系。

  其四,征服虽然残酷,但它至少带来了欧洲的文明。

  接下来,略萨称赞了西班牙。再然后,他说:“我憎恶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

  略萨之所以有这番发言,自然是因为排斥西班牙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拉美仍然广泛存在,但略萨作为意见领袖,他的发言内容本身也可以说明,强调拉美和西葡之间联系的思想同样极具影响力,特别是在反美主义的助推下。

  是爱还是恨,其实不取决于我们曾经对彼此做过什么,而是取决于我们接下来想对彼此做些什么。

  虽然民族主义总爱拿历史背书,但是说到底,民族主义压根就不是个历史问题。


user avatar   allen-8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美洲目前的人口种族分布

【南美洲地区】

哥伦比亚 58%印欧混血, 20%白人, 4%黑人, 14%黑白混血

委内瑞拉 50%印欧混血, 29%白人, 8%黑人, 13%黑白混血

厄瓜多尔 62%印欧混血, 9%白人, 3%黑人, 3%黑白混血, 23%印第安人

秘鲁 36%印欧混血, 19%白人, 46%印第安人

玻利维亚 34%印欧混血, 15%白人, 54%印第安人

巴拉圭 95%印欧混血, 3%白人, 2%印第安人

智利 75%印欧混血, 20%白人, 5%印第安人

阿根廷 3%印欧混血, 95%白人, 2%印第安人

乌拉圭 8%印欧混血, 88%白人, 4%印第安人

巴西 7%黑人, 38%黑白混血, 54%白人, 1%印第安人

法属圭亚那 23%黑人, 43%黑白混血, 12%白人, 14%印度人, 5%印第安人, 3%华人

苏里南 10%黑人, 31%黑白混血, 33%印度人, 4%印第安人, 15%印尼人, 3%华人

圭亚那 32%黑人, 12%黑白混血, 43%印度人, 9%印第安人, 3%华人

在南美洲,印第安人基本上死绝了

没死的被白人换了种,成了印欧人种了

人都没了,拿什么恨?


user avatar   wang-shi-tao-4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殖民时代美洲原住民的内部仇杀,耶稣会与奴隶贩的利益冲突,原住民与黑奴的关系以及葡西法荷之间的恩怨情仇都远比原住民-白人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要来得复杂

对于生活在乌拉圭、巴拉圭与巴西南部的瓜拉尼人来说,西班牙耶稣会无异于是引领他们走向和平生活的天使,而来自葡属巴西圣保罗的猎奴团体“旗军”,对他们来说犹如瘟神

然而另一方面,当荷兰人入侵伯南布哥时,不少葡属巴西的原住民波蒂瓜拉人却与殖民者一道同仇敌忾,成了保卫殖民地重要的陆上力量,如 @路易·罗莎 提到的Felipe Camarão就是一个例子。在战争初期,这些为葡属巴西而战的原住民伙食标准还算不错,在里约热内卢附近集结的几百印第安兵每人每天可以分到鱼肉及一公升的木薯粉,甚至比跨洋而来前往葡属巴西北方的伊比利亚士兵要好。不过到了战争后期,由于祖国葡萄牙同时从西班牙独立,本土的给养供应紧张,同时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肉类进口也被切断,导致与荷属巴西前线作战的后勤供应紧张。

正是在粮食短缺的时候,前述对瓜拉尼人仿佛瘟神一般的圣保罗,开始承担起了后勤补给的大任,向北部殖民地输入包括小麦、木薯粉,牛肉、猪肉、鱼与蔬菜等物资,这时不管对葡属殖民地军队中的白人还是印第安士兵都成了救星

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也是和 @路易·罗莎 有不同意见的地方是,葡属巴西把部分原住民纳入殖民地的军队体系,对原有的印第安社区来说并算不上什么“良政”,实际上还是出于利益考量而对于不同的原住民采取区别对待政策。除了深入亚马逊内陆的原住民部落会成为葡属巴西的奴隶来源外,那些为了葡属巴西而战的土著兵,本质也是来自一种出于半强制性的Decimento制度,虽然在王室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更加“和平”的奴役方式,但强行把印第安社区迁徙到他们所不熟悉的环境,把不同文化的族群聚集在一块,变相上加剧了瘟疫传播和武装冲突的风险,对原住民人口的伤害反而更大


而且,最后的命运与Felipe Camarão截然不同的原住民军官也是存在的。在17世纪早期同样有一位为葡属巴西奋勇作战,东征西讨的波蒂瓜拉人Zora babe,他的忠诚就没有换来对等的回报。当最后他衣锦还乡回到自己的波蒂瓜拉社区时,教会荷殖民地当局却因为忌惮他在原住民部落中的强大号召力,把他流放并且暗杀掉了

当然,对于同样属于被奴役阶层的非洲黑奴来说,原住民却根本不存在什么“阶级情谊”。他们自视为葡萄牙主人忠实的随从,卖力地深入丛林地区四处搜捕把逃跑的黑人奴隶捉拿归案,甚至与殖民地军队一起攻打位于帕尔马雷斯的黑人自治国家,可谓是非常的魔幻了


user avatar   peng-peng-3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人口2428万,台湾人口2360万。

2019年,上海gdp是3.82万亿,台湾是4.21万亿rmb。

再过几年上海gdp超过台湾,就算迈上一个台阶了。

等上海gdp是台湾两倍,那时候台湾估计就已经回归了。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louisroch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user avatar   peng-zhan-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user avatar   realista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




  

相关话题

  为何塔吉克斯坦作为一个山地国家其居民仍被称为「平原塔吉克」? 
  丰臣秀家五大老最差,关原为什么最拼命?而秀秋深得秀吉宠爱却叛变? 
  有什么关于中世纪的欧洲的冷知识? 
  民族和国籍在英语中如何区分?外国人是没有「民族」的概念吗? 
  世界史上有哪些十分强硬的外交使节? 
  若亚历山大没走错路其马其顿方阵能否征服中国? 
  犹太人真的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吗 如何破除 犹太凯乐其计划? 
  甘地的优点,魅力是什么? 
  东罗马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文化相同,这么长的时间了,为什么没有像中国一样,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 
  如果甲午战争结束明治想要强行占有慈禧太后,满清有能力反抗吗? 

前一个讨论
高句丽到底是中国的还是韩国的,跟哪个国家更有渊源?
下一个讨论
如果让你穿越到宝可梦中,并选择专精某一系,你会选择哪一系,为什么?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