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是否有「近乎完人」的名人? 第1页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威尔士亲王。


当初英王征服威尔士,威尔士贵族看打不过了,就想法子膈应一下英王,他们说你可以统治威尔士,但必须选一个完人来保证公平。

第一:此人要皇亲国戚,血统好。

第二:此人不许说英文和威尔士语以不至于偏向某一方。

第三: 此人不许有案底,没有过过错。


英王一听,阴我是不,行。然后把他怀孕的皇后找来了,生下王子,你看,这个血统,刚下的纯着呢。你翻译下他的婴语是哪国的。案底你随便找。

所以以后英国王储都是威尔士亲王了。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二李。

李世民跟李靖这对君臣组合堪称完美。

这两个人的君臣组合做到了。

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碎叶城揽月,狼居胥赏雪。


李靖的一生,战功赫赫而不显,主要是善战者而无赫赫之功的原因,李靖桃李满天下,后辈弟子名将无数。

李靖的巅峰之战是灭东突厥,他亲自率领3000铁骑,一路追袭。打得颉利可汗是一路逃窜。三年前颉利可汗还是牛逼轰轰的逼着大唐签订了城下之盟。三年前他还能武装打劫大唐。并且兵峰直指长安。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就在李靖三千铁骑的追击之下,3个月灭国。

颉利可汗被活捉,然后在长安练习跳民族舞,并且与李世民共舞过。


李靖有这等战绩,跟李世民这种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一代明君圣主有很大关系。

李世民有胸襟魄力,使得李世民、李靖君臣相得、共为华夏开拓盛世华章。


正是有了李靖这样的大唐战神李世民可以非常牛气的说:“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李世民还可以说:“然则行军用兵,皆亿兆所见,岂虚言哉!及端拱岩廊,定策帷扆,身处九重之内,谋决万里之外。北殄匈奴种落,有若摧枯;西灭吐谷浑、高昌,易於拾芥。包绝漠而为苑,跨流沙而为池。黄帝不服之人,唐尧不臣之域,并皆委质奉贡,归风顺轨,崇威启化之道,此亦天下所共闻也。

上面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不管你是什么突厥突厥、匈奴,土谷浑、高昌,高句丽,谁有不臣之心,谁不听话,灭国,活抓,练习跳舞!


而李世民、李靖这样的组合VS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有着显著的不同

李二凤代表的大唐对外的是武力与文化上的碾压。这种碾压并不排斥胡人的优秀文化。

成吉思汗是武力上碾压基督教、伊斯兰教、华夏三大文明。但是最终由于蒙古文化上的落后,他本身被三种文化所同化。


推荐上面一书第四篇,知乎现象级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李二凤穿越成康王。


user avatar   feng-gu-79-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总理啊

人长的帅,文武兼备


曾师从韩慕侠,外交家,军事家,政治家

在外交过程中,对别国外交家不卑不亢,夫妻一生恩爱

去世以后,数百万的人民群众自发前来送行,在中国也许只有周总理能做到。

近乎完美


user avatar   jia-liang-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宣帝,刘病已,刘询。


中宗之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之时,亦以遭遇匈奴宾服,四夷和亲也。”“然文帝之节俭约身,以率先天下,忍容言者,含咽臣子之短,此亦通人难及,似出于孝宣皇帝者也。如其聪明远识,不忘数十年事,制持万机,天资治理之材,恐文帝亦且不及孝宣皇帝。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斗鸡走狗登皇极,览德毛从何许来。汉室欲开新室业,王阳分合守蒿莱。渭桥夹道上瑶卮,甲馆画堂开祸基。甘露三年造新室,不斗飞燕入宫时。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


user avatar   fang-hen-shao-94-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岳飞,完美,哪怕汉奸文人再怎么黑,也只能闭着眼睛黑她情商不高而已。

岳飞起点之低,大名人中,仅次于朱元璋,估计不如刘邦,完全农民子弟,没任何牛逼的亲戚(很多历史名人起点很高),父亲是无名之辈,母亲抚养大,靠着一点武艺从士兵做到统帅(生活中没关系能升组长,科长都算优秀),光这一条,已经是励志典范,人中龙凤。

岳飞的能力,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天才,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岳飞的难度,有时候你要看对手的实力,女真人在崛起的最巅峰,宋朝在最烂的时候,是不是和明朝末年很像?要知道南宋初年地盘人口可比明朝小多了,而且明朝起码有骑兵的,岳飞基本就是靠步兵打巅峰期的女真野战军团,还有各种坑爹的队友和到处跑路流亡的小朝廷,却得不到他们任何的帮助,难度堪比逆天,再对比明朝,有完整的政府和正规军,压倒性的体量(金国领土和宋朝不相上下,人口差距也比明后金小的多),有天量军费支持(被吹捧的明朝救星孙承宗每年糜废几百万白银,占了朝廷巨大的预算),其结果基本被同类的女真人各种吊打,从没能主动应战还能取得很大的战绩。岳飞的军队基本靠自己组织和训练,根本无法指望小朝廷,光这点很多名将就已经不能望其项背了(有些人不信邪,可以去街上拉一个500人队伍去),所以,他有超强的个人能力。

再论打仗的战术,从从军开始,无论打谁,对手强弱如何,从无失败,这个记录惊人。

岳飞的其他才华,比如文学,他的诗词极好,可豪放可婉约,实际上,他小时候没有受到很高的教育(只有一些朴素的爱国言传身教),在科举社会,他没任何儒家的功名。一般说,只有贫寒子弟才没办法读书,没办法参加科举而被迫冒着生命危险从军,而且宋朝军人地位和待遇都极差。就是这样,他的词完全不输其他饱学之人,实际上岳飞是南宋一位极其重要的词人,这点,古代还没有名将能及他一半(曹操不是名将,是王)。

岳飞的书法水平也很高,起码是一位书法家的水准了,无论是诗词,书法他都是很晚接触,没有基础,完全靠自学和才华,戎马之余,就能取得很大成就。

岳飞的品德,忠勇仁义礼智信廉耻,全部满分。在当时,他就是大臣楷模,同僚很少没有不佩服她的,即使关系一般的,也未有攻击他的品德的人。要知道其他名将多少有些私德的瑕疵,比如吴玠爱美女,有得爱豪宅,岳飞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爱钱不怕死不要豪宅美女,一心为国为民,对百姓和下属仁爱无双,打仗时和士兵同生共死,一直身先士卒勇猛向前。他的军队是出名的纪律严明,百姓拥护,而且会得到各地人民和义军自发的支持,依靠群众,这也是他百战不殆的重要原因,而且他的家人们也大多殉国或者被政客害死,满门忠烈,历史罕有。即使是女真人,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和操守对金国是个噩梦,所以才不惜代价害死岳飞。

岳飞去世后,他的敌人长期掌权,但他的历史记录里仍然没留下瑕疵,如果不是近乎完美,秦桧们肯定会大肆宣扬,就像现在,哪怕宋朝秦桧找不到黑点,当代秦桧还是要黑他情商不高,他们可能认为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委曲求全,逃避现实,同流合污就是高智商高情商。

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英雄的存在是个悲剧,英雄的伟岸身躯得不到重视,反而是周围那些嗡嗡作响的苍蝇们,倒是气焰嚣张,不停的叫嚣。英雄得不到尊重不是英雄错了,这是一个遍布狗熊的时代,英雄注定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狗熊以为英雄也像自己一样天天蝇营狗苟,像哈巴狗一样,用龌蹉的狗熊思维去揣度英雄的伟大行为,在狗熊看来,英雄不可理喻,他那猥琐的身躯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假的。


user avatar   shen-lin-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章惇,章相公也。堪称怂宋第一大丈夫。

文可宰执天下,主持新政。

武可平梅山,收复失地。

当着司马光的面逐句批驳,把旧党说得脸面大丢。

从一而终,言行一致。爱惜名器,能力卓越。堪称承天一柱,判断山河。

下面是各路人马对他的评价。

王安石:①有机略,胜王韶。 [66] ②章子厚才极高。 [67]

时人:承天一柱,判断山河。 [68]

魏泰:骨气清粹,真神仙中人。 [69]

蔡绦:章丞相惇性豪迈,颇傲物。 [71]

赵煦:①章惇器博而用远,宝茂而声宏。 [72] ②内有论道经邦之实,外有开疆复宇之休,无壅爰及叩关之请,坐臻偃革之期畴成効于一时。 [73] ③器博以大,志刚而明,才之所施,则酬酢万变而无穷,学之所造,则贯通百家而不惑,蚤席华问,寖登近班,自结圣神之知,荐登丞弼之地,佑我昭考,格于丕平,肆予缵服之初,身任受遗之托,定策社稷,底宁邦家,方政令出于帘幄,权柄归于廊庙,善政良法,多所纷更,正色危言,不惮强御,十年去国,一德保躬,虽风波并起乎畏途,而金石不渝于素履。 [74]

邵雍:天下聪明过人唯程颐,其次则章惇。 [75]

苏轼: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 [76]

赵顼:卿以旧辅,填抚北陲缅,怀俊能入议,几政令训迪,有位服于官,成倡予猷为良,在近弼宜副延瞩,亟觐阙庭。 [77]

岳珂:①公才伟矣,而用之者背驰,使英迈之姿与翰墨俱郁,悲夫!欲後之世因其迹而识其人犹不可勿录也。 [78] ②张无尽尝谓公奇男子,梦中剧谈若或见之矧予於,手迹之遗,犹足以觌,百年之风姿,仕系於时才高用,违览者未尝不三叹息于斯。[79]

邵伯温:内翰、忠宣、子厚虽贤否不同,皆聪明晓吏治,兼知南北风俗,其所论甚公,各不私于所主。 [80]

孙觌:雄俊魁磊,豪杰伟异之人出,于是宰相郇公、申公、枢密秦公仍世为将相,高牙巨毂,尊显三朝。 [81]

韦骧:惟相公济时硕德,命世巨贤,熙载犹稷契之功,致主以唐尧之道学,探圣微而充之以正勋,着王室而守之以谦钧。[82]

李纲:方子厚当轴,士大夫喜诋诃其失,然自今观之,爱惜名器,坚守法度,诸子虽擢第,仕不过筦库州县,岂不贤哉?语曰:善人,我与子厚亦云。 [83]

赵佶:章惇弼亮三世,劝劳百为,上以赞乎天工,下以定乎国是,庙堂鲠议操守一心,帷幄深筹,决胜千里,当昔受遗之际,绥定我家逮居述,事之时,克笃先烈,兹继犹于津涣方,宏济于囏难。 [84]

王巩:章子厚为苏子瞻辩此心惟有蛰龙知诗意云龙者非独人君,人臣皆可以言龙也,此语足以为苏子辩诬,远小人之谤,释人君之惑。此事犹可见章子厚亦非仅行险心狠之小人,与苏子尚有故交在也。 [85]

李新:相公质文全粹,声实保和,道观昭旷之原化,执惨舒之柄大熙,庶绩以为百工师,时显诸仁,所谓万世利臻,符瑞之众至懋功德以兼隆式,丁亚岁之辰,宜受王明之福。 [86]

刘弇:自有生民以来,天下未尝无宰相居焉者,几何人成就之者,几何时计其大,不计其细,问其人,不问其取,充位而已,一日得志,泽朝下而暮渗漉,变天闳之民,为期颐耊艾,至不旋踵宰相,事业大率如此,皐夔稷契之称,美于典谟也,自是开辟中,一时稀阔盛事。 [88]

常安民:以大臣为绍述之说,实假其名以报复私怨,一时朋附之流从而和之,遂至已甚。故凡劝陛下绍述者,皆欲讬先帝以行奸谋,他事难惑圣睿,若闻先帝则易为感动,故欲快私雠陷良善者,须假此以移陛下心意。至引王凤乱汉,林甫乱唐,以比惇擅作威福。 [89]

留正:章惇、蔡卞、张商英之徒,既谪贬范纯仁以下三十馀人,又追贬司马光、吕公著一十馀人,窜吕大防、刘挚、梁焘,皆已致之死地而欲尽杀元祐诸贤。既废孟后,且又欲追废宣仁,章惇之罪,可胜诛哉。 [90]

龚夬:昔日丁谓当国,号为恣睢,然不过陷一寇准而已,及至于惇,而故老、元辅、侍从、台省之臣,凡天下之所谓贤者,一日之间,布满岭海,自有宋以来,未之闻也。当是时,惇之威势震于海内,此陛下所亲见。盖其立造不根之语,文致悖逆之罪,是以人人危惧,莫能自保,俾其朽骨衔冤于地下,子孙禁锢于炎荒,忠臣义士,愤闷而不敢言,海内之人,得以归怨先帝,其罪如此。 [91]

崔鶠:光忠信直谅,闻于华夷,虽古名臣,未能远过,而谓之奸,是欺天下也。至如惇狙诈凶险,天下士大夫呼曰惇贼。贵极宰相,人所具瞻,以名呼之,又指为贼,岂非以其孤负主恩,玩窃国柄,忠臣痛愤,义士不服,故贼而名之,指其实而号之以贼邪。京师语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孙,谓惇与御史中丞安惇也。小人譬之蝮蝎,其凶忍害人,根乎天性,随遇必发。天下无事,不过贼陷忠良,破碎善类。至缓急危疑之际,必有反覆卖国、跋扈不臣之心。

陈瓘:章惇独掌政柄,首尾七年,随其喜怒,恣作威福,助尊私史,则至於薄神宗,矜伐己功,则至於累宣仁。乐於用兵,大开边隙,陕西之民怨矣,而进筑不已,内府之财竭矣,而辇运不休,忘祖宗积累之艰,轻朝廷根本之地,谓人之怨怒为当尔,谓天之谴戒为流俗。杀张天悦之徒以箝众口,广邹浩之狱以绝言路,天下震骇,人多自危。赖宗庙之灵,不廷不虞之变幸未发尔。哲宗一於委任,何负於惇,惇负哲宗,乃至於此。虽阴谋密计发於蔡卞,而力行果断,惇实主之。用春秋诛恶之法,则罪卞可也,任扶危持颠之责,则非惇而谁。 [92]

丰稷等:①昔在相位,变乱名实,颠倒是非,拔擢群小,布列中外,阴邪惨酷,更相唱和,流毒四方,感动天变。伏遇大明继照,群阴廓开,俊杰勷征,奸回窜伏。②章惇当国七年,窃持威柄,祸及天下,勇於害贤,敢於杀人,临大变,订大事,包藏阴谋,发为异议。陛下尚优容之乎,祖宗怒惇久矣,今付陛下震之,上帝怒惇久矣,今命陛下诛之,陛下何惮而不果邪。 [93]

李清臣:章惇为相,朝廷属以政事为之,不置次辅,而惇不念体国,其所以开导上听者,莫非忮忍杀伐之事以己之平日仇怨,或讬谤讪宗庙,或称谋危上躬,窜逐南方,投之死地。故贬人及骨肉死者不得归葬,存者悉为囚徒。又因编类章疏,看详诉理,受祸者一千馀家。自古奸臣,少惇比者,今既罢去,尚以特进守藩,天下人心郁抑不快,盍加诛殛,以慰民望。


user avatar   qiao-ying-lo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于谦。我知道已经有人说了,不过我总觉得还差点意思,不吐不快。
本一介文人,受任于国之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与那些一个个平时尸位素餐,国难当头却只求自保南迁的所谓名士相比简直辉同日月。
土木堡之变,国家精锐尽失,北京城内皆老弱病残的弱卒,皇帝也在敌人手中要挟为人质。满朝文武,人心惶惶,没有人认为北京城内剩下的这些残兵弱卒,能够抵得住势如破竹的也先战马的铁蹄,甚至还提议干脆南迁者,这基本上算是就要把半壁江山拱手相让。
疾风中便可识出劲草。于谦站了出来,他深明大义。社稷为重,君为轻,但国不可无主,他便扶持代宗为帝,瓦剌于是失去了要挟大明最有力的一个筹码。国土又岂能拱手相让?他便披挂上阵,以身作则亲守德胜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最后北京当然是守下了。而后遣兵守关,边境乃安。也先再无隙可乘,后将英宗释回。这,便是于少保做的此生最为伟大的事情。
通读华夏五千年历史,甚至放眼世界,我们后人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点功绩或许真的算不上什么。历史之中,从不缺英雄。更不缺出将入相,封土列疆的豪杰。但英雄是英雄矣,生而为人,总难完全。于谦,有人说了,他也不“完”,为人太过刚直,过刚则易折,最后也正因为此,受人诬告而不得善终。
但是在我看来,真的,无论是为人臣子,为一方父母,乃至作为中国人,他真的已经几乎做到了无可挑剔了。无论从才干,文才,魄力,口才,还是做人的道德,风骨来说,这些品质都集于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真的,纵观历史,数尽风流人物,也难有几位堪与之相比。于忠肃公,国士无双。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以诗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最后到抄家的时候,家无余财,只有皇帝所赐给蟒袍、剑器。他的人格魅力使政敌亦为之恸哭。
《明史》赞曰: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小学就学到的诗句了。当时嫌他太过于通俗易懂,不能拿来装逼,无甚意思。而今咀嚼,轻叹而后,常常扪心而问。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最后,说德云社的,说三大爱好的。我平时也很喜欢逗乐,也喜欢他们的相声。但是这个回答无关娱乐。你不置可否也好,不屑一顾也罢,你完全可以一笑而过,看你感兴趣的东西。但是请有最起码的尊重。

不要把无礼当做幽默。
唉,竟写出这么多,为君奏一曲,独听弦断声吧。


user avatar   wilbert.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范仲淹

不正面说了,还是讲两个小故事

朱元璋在位,有个叫范文从的御史违旨,要砍头,朱元璋看到他的名字和籍贯,就多嘴一句:是范仲淹的后人?他说是范仲淹第十二代孙,蓝后太祖手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免死五次

苏人范文从,仲淹之嫡派也。洪武间拜御史,忤旨,下狱论死。太祖视狱案,见姓名籍贯,遽呼问曰:‘汝非范文正后人乎?’对曰:‘臣仲淹十二世孙也。’太祖默然,即命左右取帛五方来,御笔大书‘先天下之忧而后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句,赐之。谕:免汝五死!


范仲淹的裔孙范希荣,曾和别的商人一起做生意。途中遇到了强盗,在问答中,范希荣说,我是范仲淹的后代。强盗听后,叹息道:“好人的子孙。”遂一物不取。


一个人活到连强盗、半文盲都钦佩的程度,也算是没谁了


user avatar   feng-feng-60-5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

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

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传。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后,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占领北京,攻陷南京,兵临浙江。全国各地掀起了抗击清军的浪潮,明朝宗室的几个藩王也先后成立了3个南明政权。16丨45年初夏,当清军占领杭州时,浙东地区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一个26岁的读书人张煌言,从此开始了长达19年的抗清斗争。

  张煌言,字玄著,浙江鄞县人。少年时曾随父亲游历过北方,亲身体会到国亡家破的可怕,因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浙东抗清义军初起之时,张煌言以舟山为根据地,联络四明山区的义军,多次进攻清军占领的县城。不久,由于遭到清军重兵围攻,舟山失陷。张煌言随后来到台州,组织新的义军队伍,乘船北上,攻克崇明,然后溯长江直抵镇江金山和南京的燕子矶,并于归途夺回舟山。

  1659年5月,张煌言率所部义军与郑成功的部队会合,从海路突入长江。清军在江上设置3道防线:一是将木排钉立一起,上铺泥土,架设大炮,称为木浮营;二是在金山与焦山之间用粗大的铁锁链横拦江面,称为滚江龙;三是在江岸建筑炮台,架设了数百门大炮。张煌言率部担任主攻,先是派出浙东渔民出身的士兵,潜水凿断滚江龙,然后驾乘战船,冒着炮火,夺取木浮营。江岸炮台的清军在义军的猛烈攻击下,闻风溃败,郑张联军一举攻克大运河与长江交流处的瓜洲城。

  为扩大战果,联络长江中上游的抗清力量,郑成功和张煌言兵分两路。郑成功率部拿下镇江后,兵围南京;张煌言则率一队水军上溯到芜湖,并以芜湖为据点,分兵四出。旬日之间,兵不血刃,光复4府、3州、24县30余座城池。湘、赣、鲁、豫等省的仁人志士纷纷前来投效。一时之间军威大振,江淮半壁河山为之震动。

 正当张煌言在长江中游地区节节胜利之时,围攻南京的郑成功由于轻敌疏忽,吃了败仗,匆匆退出长江,回师福建。郑军退走后,清军立即集中兵力对付张煌言。张煌言集中部下将士,溯江再上,计划入鄱阳湖,开辟江西抗清根据地。但因为舰队在黑夜中惊散,只得改变计划,进入大别山区,作持久抗清的打算。清军大队人马尾追而至,将义军包围。张煌言奋

勇闯入敌阵,连刺带挑,杀伤数十名清兵,冲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这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一名亲兵了。

 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张煌言绕道皖南、浙西,奔向浙东根据地。崎岖的山路磨得他脚趾出血,脚跟开裂。途中他又患了疟疾,骨瘦如柴。张煌言抱着病弱之躯,经过2000余里的艰难跋涉,终于回到浙东。

 此时,抗清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郑成功渡海去收丨复台湾,南明永历政权在吴三桂率领的清军的追击下覆灭。为了重整旗鼓,张煌言顾不得身体衰弱,立即着手组织新的义军队伍。清廷浙江提督赵廷臣写信劝降,他严词拒绝。在信的最后,他赋诗明志: “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

 清廷将坚持抗清的张煌言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16丨64年3月,清廷调集重兵围攻张煌言,双方在东海中展开激战。由于众寡悬殊,张煌言所部伤亡甚众,不得不率残部退驻舟山的一个小岛上。在清军的严密围攻下,为了保存力量,张煌言让部下化整为零,自己带领少数人隐居到浙东南田岛西面一个名叫悬岙的小海岛上,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张煌言坚持抗清,让清统治者寝食难安。清政丨府为此发出悬赏通缉令,并收买了张煌言原先的一个部下,趁黑夜从悬岙岛的背后偷偷接近张煌言的住处,等到张煌言发觉时已迟,清军蜂拥上前,将张煌言擒住。

  清军把张煌言押解到宁波。宁波民众得到消息,聚集在城外的大道两旁,希望能够目睹这位坚持抗清永不屈服的英雄。此时的张煌言,神色镇静,态度从容,头戴明朝文人常戴的方巾,身穿深色葛布长衫。将近2丨0年来,在清朝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下,人们在服饰装束上不仅被迫舍弃汉丨人传统的冠戴,男子还要在脑后拖上一条辫子。而今,一位明朝衣冠装束、百折不回的英雄人物傲然挺立,无不令人恍若隔世,潸然泪下。

清廷浙江提督摆开宴席,企图劝降张煌言。张煌言昂首拒绝: “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这天夜里,被关押在牢房中的张煌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19年转战江淮之间,出生入死,披肝沥胆,历尽艰辛,最终不仅未能维持东南一隅的抗清局面,自己竟也沦为阶下之囚。这不断涌上心头的历历往事,让张煌言心潮激

荡。他以在匈奴19年手持节杖而矢志不移的苏武自况,写下一首五言诗:“所贵一寸丹,可逾金石坚。求仁而得仁,抑又何怨焉!”表明一片爱国丹心,比金石还坚定;为国而死,是自己的夙愿,无怨无悔!

十多天后,张煌言又被押解到杭州。几千名宁波父老闻讯,不顾清军的阻拦,赶往码头给张煌言送行。走出城门后,张煌言朝北四拜,表示向故国辞别;然后,朝城门四拜,表示向故乡辞别;最后,向送行的父老拱拱手,感谢他们的盛情。在场的几千名父老见此情景,都失声痛哭起来。  

船只经过钱塘江时,张煌言想起了被元朝军队押送到北方的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自己的一生,与文天祥是何等相似!张煌言触景生情,索来纸笔,写下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义帜纵横二丨十年,岂知闰位在于阗。桐江空系严光钓,震泽难回范蠡船。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传!”另一首是:“国亡家破欲何之?西

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张煌言早已决定将一腔碧血献给国家。虽然国已亡家已破,但西湖边上的两位英雄为自己树立了榜样。一位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另一位就是200多年前保卫京师抗击瓦剌的英雄于谦。想到那些仁人志士、先哲前贤,张煌言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张煌言被押送到杭州后,清廷再次展开诱降,允诺张煌言只要投降,就任用他为兵部尚书。张煌言不为所动,再次坚决拒绝,并仿效屈原的《离骚》,在狱中的墙壁上大书《放歌》一首,以表明自己的气节:“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余之精魂兮变为日星……”

 清统治者见劝降不成,加上害怕途中发生不测,决定在杭州将张煌言处死。16丨64年农历9月初7这天,张煌言被押到了刑场。他遥望凤凰山一带山色,想到自己正好45岁,口占绝命诗一首:“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临刑时,刽子手依惯例让他跪下,张煌言严词拒绝。他昂首挺立,壮烈就义于刀下。

 张煌言死后,尸体被弃于荒郊。张煌言的外甥在他人的帮助下,按张煌言生前“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坟一座无”的愿望,连着岳飞和于谦两座坟墓,将他安葬在杭州南屏山的荔枝峰下。下葬时没有墓碑,有人在一方端砚的背面刻下张煌言的名字,埋入坟中。许多年后,张煌言墓才有了墓碑。 张煌言虽死,但精神永存。在他的墓前,时常有 “包麦饭而祭者”,“寒食酒浆,春风纸蝶,岁时浇奠不绝”。



张煌言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这主要体现在他提出的:“占据浙东和舟山为基地,联合郑成功抢夺崇明,逆江而上,拔金陵,以图江南半壁。”的战略进军主张。


  这一战略进军主张,得到了义军领袖们的的普遍认可。李定国击毙“尼堪亲王”后,也打算入江西,顺江东下,在金陵城外与东南义军会师。这两个军事天才的战略构想,在当时称得上是“不谋而合”了。

  其次,张煌言在战术上也颇能用兵,著名战例有“火焚上虞”,“力克新昌”,“智取浒山”,“袭破宁波”。还有“巧计连环”收舟山,“兵入长江”图金陵等。这些经典战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而在“南京溃败”之后,张煌言也及时批评了郑成功用兵不当,致使大好机会付之东流。所有这些战绩和谋划,郑成功远远不及。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明永历九年),张名振与张煌言合兵三入长江,抵燕子矶,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乃会同郑成功部甘辉、陈六御等收复舟山,张名振缟素入城,遍觅母尸,哀动三军。岁末,张名振猝死。死前曾言:“吾于君母恩俱未报,若母尸不获,毋收吾骸。”言毕起坐,击床而逝,死不瞑目,犹凛凛有生气。后葬于普陀勾山南岙村。张名振原本遗嘱由张煌言统领其军,而郑成功却下令由陈六御接掌。次年清军再度占领舟山,陈六御阵亡,在将士的推戴下张煌言成为原鲁监国系统军队的主要领袖,继续同郑成功联合作战。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明永历十二年),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张煌言为兵部左侍郎。同年清军进犯云贵,郑成功、张煌言进军浙江,攻克乐清、宁海等地,在羊山遇台风,损失巨舰百余艘,漂没战士八千余人,被迫撤回厦门。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明永历十三年),张煌言与郑成功一起,为牵制大举向云贵地区进攻的清军,再次率义军入长江作战。先是,义军抵达并占领崇明。张煌言对郑成功建议说:“崇明,江、海门户”,宜先将义军“定营于此”,稍事休整,务使义军“进退有所据”。但郑成功未听从。当时,驻防长江的清军,在瓜洲金、焦二山间横上拦江铁索(俗称“滚江龙”),且在沿江两岸遍置西洋大炮,防守颇为坚固。张煌言却率义军乘十七条船机警巧妙地破坏了江防防线,在后援的郑军配合下,“翦江而渡”,于六月一举攻占瓜洲。

攻克瓜洲后,张煌言又向郑成功建议全力攻取镇江,然郑成功顾虑驻守江宁(南京)的清军将赶往支援。张煌言则主张可先派一支舟师水军,佯攻直捣江宁北门,即观音门,这样“南京清军自不暇出援”。

  同时,他还提议这支水军应溯江而上,前往芜湖一带活动,以防阻江楚方面清军的来援。郑成功采纳了意见,并命他向南京方向进攻。此时,张煌言所率义军将属人数不满一万,渡江之舟不满百艘,仍毅然率军西行。不久,张煌言攻克仪真,并进军六合,沿途受到沿江民众的热烈欢迎,“仪征吏民赍版图迎降五十里外”。


  当得悉郑成功攻克镇江后,张煌言又致信郑成功,言及当“先抚定夹江郡县”后,再从陆路进军,直取南京,但郑成功未采纳他的建议,“竟从水道进”。致使有利战机瞬间丧失,而南京清军得以喘息并获后援而巩固城防。

  六月二十八日,张煌言军直抵南京观音门外江面,停留两日仍不见郑军的到来,只得派遣别的将领率轻舟数十艘的水军,“直(西)上攻芜湖”,他自己则率军驻扎在浦口。待郑成功率“水师”到达后,张煌言又于七月七日赶到芜湖,在此,他“部勒诸军”,将义军兵分四路,分道攻城略地,且在沿途“移檄诸郡县”,张贴文告。许多故明降清的旧官吏,见到文告,纷纷倒戈,“于是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广德及诸属县皆请降”,使义军很快便收复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城池近三十座。义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对民众百姓“秋毫无犯”。张煌言每“经郡县,入谒孔子庙,坐明伦堂,进长吏,考察黜陟,略如巡按行部故事,远近响应”。致使出现“父老争出持牛酒犒师,扶杖炷香,望见衣冠,涕泪交下,以为十五年来所未见”的空前盛况。而“濒江小艇,载果蓏来贸易者如织”,给义军很大支持与鼓舞。可是,这一大好形势,却因郑成功率军攻打南京城的失利,而很快急转直下。

正当张煌言收复徽州时,闻郑成功在南京城下兵败之事,于是“还芜湖收兵,冀联合瓜洲、镇江(义)军为守计”,期待有利时机,再作他图。不久,张煌言又得到郑成功军已放弃瓜洲、镇江等地,而退回海上的消息,致使张煌言所率义军处于进退维谷、腹背受敌的危险处境,很快遭致溃败。


  此际,清两江总督郎廷佐一方面调遣水军切断张煌言义军东退的水路,另一方面又写信向张煌言劝降。张煌言对招降书“拒不应”,同时,为摆脱困境,又率“余兵道繁昌,谋入鄱阳湖”,向江西发展。当义军船队进抵铜陵时,却与湖广来援的大批清军水师遭遇,与之激战而败退。

  最后,张煌言“抚残兵仅数百,退次无为,焚舟登陆”。又从陆路自桐城,取道霍山、英山,到达东溪岭时,适逢清军“追骑至,从者尽散”。张煌言好不容易才突围而出,只得“变服夜行,至高浒埠,有父老识之,匿于家数日,导使出间道,渡江走建德、祁门乱山间”。此时张煌言身染疟疾发作,几不能行,但他仍不顾病痛,奋力疾行。到达休宁后,“得舟下严州”。登岸后,又复行山路,途经浙江的东阳、义乌“至天台达海”。 历尽千难万险,兵败后绕道潜行二千余里,九死一生,终于回到了浙江沿海地区。此后,他“收集旧部”,准备东山再起。郑成功得到张煌言生还的消息后,也将自己的部分兵力拨归他统辖,致使义军稍有壮大。

张煌言将义军屯驻长亭乡,“筑塘扞潮,辟田以赡军”需军饷。同时,张煌言又派遣使者向桂王禀告自己兵败的消息。桂王得悉后,在敕书中表示安抚慰问的同时,又给他“加兵部尚书”的职衔。

张煌言除了军事天分很高之外,还有一点更难能可贵,那就是:他有着坚定的“反清复明”崇高理念,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放歌”那首诗中,内容如下:“沧海扬尘兮日月盲,神州陆沉兮陵谷崩。藐孤军之屹立兮,拯黎民之苍生。余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这寥寥数语,就道出了张煌言对大明破亡和江南沦陷的悲愤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孤傲海上和坚决抗清的顽强精神。真得是:字字铿锵,句句豪迈,引发义军将士的一番番激情。

  正是有了这种坚定的信仰,张煌言能自始至终高举“反清复明”大旗,即便是身陷囹圄,面对清朝的威逼利诱,依然不改初衷,体现了他不屈不挠的英雄本色,从而留下了千古绝唱!

  “苍水公,永垂不朽!”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武人的典范,如苏定方、裴行俭咱就不说了。

继续吹俺的偶像——契苾何力。

唐高宗曾经问调查东征高句丽诸将的情况,监察御史对契苾何力的评价是:“沉毅持重,有统御才,颇、翦之俦。”将其比作廉颇、王翦这样的老将。而对其他将领,只能评价说多能征善战多勇冠三军,只有契苾何力的评价是既有才能还更有品德。

就个人观感来说,李靖、李绩虽然才能超群,但各自在品德上有瑕疵,李靖为取胜无所不用其极,漠视唐俭的生命(唐俭出使突厥时,李靖忽然发动进攻,表示唐俭就是死了也值了)。李绩为保权位,沦为武则天党羽,也一直因为被黑。

苏定方、裴行俭、契苾何力这些,才是真正才德兼备的表率。但苏定方和裴行俭,更多的是恪尽职守清廉奉公,不像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有一种天然的道德表率作用,几乎可以说是佛系(此处佛系为褒义)名将。


段子1:

贞观七年,契苾何力随唐军出征吐谷浑。

唐将薛万钧、薛万彻兄弟身陷重围,士兵死伤大半,两人都中伤堕马步战迎敌,几乎就是命悬一线。契苾何力率数百骑兵将兄弟二人救出。

救出后,契苾何力建议突袭吐谷浑可汗牙帐。薛万钧兄弟因为负伤且不信任契苾何力的能力,都提出反对意见。结果契苾何力自己挑选数千骑兵,一举杀入吐谷浑牙帐,征服了吐谷浑。

战后,薛万钧兄弟和契苾何力争功,薛万钧兄弟将所有功劳都自称是自己的,并无端诋毁契苾何力。气得契苾何力拔剑要杀他们,唐太宗震怒,下令要罢免薛万钧兄弟。结果恢复了理智的契苾何力告诉唐太宗说:“以臣之故而解万均,恐诸蕃闻之,以为陛下厚蕃轻汉,转相诬告,驰竞必多。又夷狄无知,或谓汉臣皆如此辈,固非安宁之术也。”

因为契苾何力是蕃(少数民族)将,如果因为自己导致薛万钧兄弟被解职。那么其他政治觉悟不高的蕃将恐怕就会以讹传讹,说皇帝偏袒蕃人轻视汉人,或者以讹传讹说汉人将领都是薛万钧兄弟这样不讲理的家伙,那么就会引发更大的矛盾。所以这件事,还是就这么算了。

嗯,就这么算了。

结果十二年后。贞观十九年,契苾何力在高句丽身陷重围,腰部中枪命悬一线。薛万钧的弟弟薛万备听说后,立马率军救援,将契苾何力救出。契苾何力则在包扎好伤势,又不顾伤情配合薛万备作战,击败了这股高句丽军队。

薛万钧、薛万彻、薛万备兄弟,并非气量狭小之人。他们之所以在一开始就如此对待契苾何力,主要可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思作祟。结果他们被契苾何力的大度所折服,最终以德报德,成就了一段佳话。

这是契苾何力,感化皇汉的故事。


段子2:

就是在薛万备救出契苾何力,击败高句丽军后。唐军俘虏了刺伤契苾何力的高句丽勇士高突勃。唐太宗派人把高突勃交给契苾何力处置,契苾何力则表示:“犬马犹为主,况于人乎彼为其主致命,冒白刃而刺臣者,是义勇士也。不相识,岂是冤仇?”

就是说这个刺伤他的高句丽勇士,也是各为其主,是一个义勇之士,不能杀他。

十六年后,桀骜不驯的高句丽莫离支(宰相)泉男生(盖苏文之子)投降唐朝。在泉男生真正投降契苾何力之前,曾经诈降一次,如果换做别人,只怕再也不会信任泉男生了。而契苾何力却不计前嫌,泉男生这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却被感化,最终成为唐朝一代名将。

在最终征服高句丽时,李绩和契苾何力齐头并进,李绩是稳打稳扎进度缓慢,而契苾何力这一路则不断有高句丽人投降,最终契苾何力率先抵达平壤城下。

这是契苾何力,感化高句丽人的故事。


段子3:

贞观十六年,和契苾何力同属于铁勒人的夷男,已经成为蒙古高原上的新兴强权“薛延陀汗国”的可汗。在夷男的威逼利诱下,契苾何力的弟弟契苾沙门带着契苾何力的母亲一起投靠了夷男,并煽动安置在河西走廊的契苾部落百姓北上投靠薛延陀。

契苾何力的爷爷叫歌楞,曾经是铁勒汗国的可汗。而夷男的爷爷乙失钵曾经是契苾何力爷爷的二把手小可汗。虽然铁勒汗国很快就被西突厥消灭,但并肩战斗的友谊一直存在,所以契苾部族人对薛延陀有特殊的亲近感。

于是契苾何力亲自跑到漠北,要求弟弟和母亲跟着部众跟他回来。由于契苾何力是歌楞的嫡孙,所以他认为作为他爷爷部下孙子的夷男,不会不答应他。

结果,夷男不但要契苾部归附,还要求契苾何力投降他。毕竟,契苾何力的爷爷是铁勒汗国的可汗,而他夷男的爷爷只是小可汗。

契苾何力为了拒绝夷男,割耳断义,表示自己永远是唐人。夷男无奈,只能扣押契苾何力。唐太宗听说此事后,派人答应了夷男和亲的要求,迎回了契苾何力。

这是契苾何力,为了铁勒人的和平和安宁生活,和走上错误路线的世交好友恩断义绝的故事。


段子4:

龙朔元年,唐军出征高句丽。

铁勒人此时已经全面归唐,铁勒最大部落回纥的首领比粟,受仆固、同罗部落首领的蛊惑,叛唐自立。唐高宗派郑仁泰和薛仁贵出征,虽然战胜铁勒,但唐朝此时的敌人是高句丽,不能久拖铁勒战场。

由于契苾何力也是铁勒人,所以唐朝在出征铁勒的各种军事行动中,都没有派遣契苾何力。但这次,契苾何力被征召了,这也可能是契苾何力自己申请的结果。

因为契苾何力并不想看到汉人和铁勒人互相残杀。

契苾何力来之后,一改郑仁泰和薛仁贵的强硬政策,只带了五百人,亲赴回纥牙帐。然后以长者的身份喝令比粟交出所有煽动叛乱的贵族,比粟表示自己是个被蛊惑的大头羊,然后他交出了两百多个煽动造反的部落首领、头人。契苾何力下令将他们处死,然后警告比粟不得再发动战乱。

结果,曾经叛过唐的比粟,最终为了镇压反唐的后突厥叛乱,英勇牺牲,被后突厥的骨咄禄可汗做了首任歼敌石。

这是契苾何力,用人格魅力感化回纥首领的故事。


段子5:

契苾何力死前,曾率军出征吐蕃,结果半路上逝世,这次出征也就到此为止了。

结果,千余年后的吐蕃史书中,却一再提到,也就是比契苾何力早死不到一年的芒松芒赞死后,唐朝五十万大军火烧布达拉宫,无人能敌,佛祖降临才把唐军用“大规模瞬间移动”的法术弄走了,不然吐蕃就被灭了。

当然,这是虚构的……这也证明,就算佛祖看到契苾何力,都舍不得杀,要瞬间移动把他弄走,而不是派遣金刚护法打死。

这是契苾何力,连佛祖都能感化的故事。




        

相关话题

  为什么萧衍作为萧齐宗室,篡权之后,要以“梁”代“齐”? 
  介之推不言禄而被烧死的典故 历史真相是怎样的? 
  “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这句话具体出自《资治通鉴》的哪一卷? 
  如果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正下方发现了更重要的遗址怎么办? 
  英国历史上的各种「王朝」是什么?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是屠城? 
  历史上有哪些「高瞻远瞩」的人物或事件? 
  很多奴隶会极力帮奴隶主说话,为啥? 
  谥号有谥法,那庙号的选字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西班牙在历史上不被看作是一流的强国?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 YouTube 的广告时间比优酷的广告时间短得多?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瓦坎达的战术思想如此落后?





© 2025-0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