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鲁迅笔下的吃人的社会改变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一国两制”。

当旧中国的婴儿吃着母乳或自制的米糊时,新中国的婴儿享受着进口奶粉和辅食。

当旧中国的幼儿在尘土飞扬的黄土地上玩泥巴堆沙子时,新中国的幼儿在整洁的幼儿园里接受启蒙教育。

当旧中国的小学生在摇摇欲坠的危房里学会他们人生中第一个汉字时,新中国的小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熟练地朗读着《丑小鸭的故事》。

当旧中国的初中生为读中专和高中而犯难时,新中国的初中生正盼望着父母为自己买下一个重点中学的位置。

当旧中国的高中生在军事化管理的超级中学的铁窗前驻足时,新中国的高中生正享受着被牛剑游学项目占据的假期。

当旧中国的大学新生在为高昂的学费奔走时,新中国的大学新生在为得到一款最新的iphone而和父母置气。

⋯⋯

然后突然有一天,新中国的大学生说这个社会真黑暗,我所见的历史看似全部写满了仁义道德,实则写得是“吃人”二字。

说得好啊!可说不吃人就够了吗?说不吃人就每个人都有饭吃了吗?

为什么人口贩卖屡禁不止?为什么吸毒贩毒愈演愈烈?为什么色情业猖獗?

因为不这样做就有人活不下去。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让这个社会不再吃人,那么我们就要真正地完成统一大业,让旧中国真正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点没有改变?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

就拿最近火热的贩卖人口事件举例说吧,

是的,那时候和现在都有人口拐卖。但是那时候可以几乎明目张胆的卖,现在是地下偷偷的违法交易,贩卖人口者一旦被抓要被严惩——当然,即便如此,包括我个人在内的众多民众依然认为惩罚还不够。一个拐卖女子成为乡村女教师事件,可以引来全社会的批判和质疑;而在鲁迅时代,作为大牌士绅的鲁四爷听闻祥林嫂被婆婆明绑着拐卖也不过嘀咕一句“可恶”。

这种变化难道题主感到不够?

我想题主确实觉得不够,题主认为这么多年过去了,贩卖人口这种罪恶丑陋的现象应该根本杜绝才对,只要存在,就说明吃人的社会没有改变,至于这种情况少了多少轻了多少无所谓,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区别而已。

但我想说的是:题主这样的想法才是最可怕的,才是社会发展最大的阻碍,甚至超过了那些保守者。

因为所谓社会螺旋式发展是有其道理的。还拿贩卖人口说,只要有市场有利润就有人铤而走险。怎样尽可能减少甚至杜绝这种现象?就直接方法而言是加强法制建设,立法更合理执法更坚决到位,从而在法律上保护好妇女儿童利益;从根本方法而言是促进经济发展,做好扶贫搬迁,人们都有钱了住地交通便利了,能顺利娶到女人何必花钱犯法去买人?但是,无论是直接方法还是根本方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都是要经过长期甚至几代人努力,一步步改变完善的。

那么这个发展最可怕的是什么?是没有耐心,是总想着一个运动就解决一切!一个粗暴的运动,打断的是科学的进程,运动风暴过后,再走二遍。中国几十年来吃的这方面亏不少了,都想要一个革命风暴来一劳永逸,不愿俯首甘为孺子牛长期改革,头脑的发热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弓路。

现在告诉题主,怎样才能改变?就是踏踏实实的做好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教育发展、政治文明发展等等,每一种发展都是多代人的积累才能达到的。所以,改变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今天的时代比鲁迅时代好,下一代比我们一代好,最终就会越来越好。这是漫长又艰难的道路,但是是唯一的道路。如果一门心思找一个一步登天的改变道路,那说好听叫走火入魔,说实在点叫白日做梦。

———————————————7.30下午补充————————————————

几位高票答案都提到宗族文化等,都多少将问题归咎于对传统糟粕革命不足或党建工作不够。我觉得这才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还以这个大家都聚焦的贩卖人口来说。

贩卖人口的存在本质上不是什么宗族文化问题,就是不具备正常娶上媳妇的地方怎么办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城市里很少有这种购买人口的现象?因为成本和收益太不成比例了。在城市如果你身体健康又愿意踏踏实实劳动,合法娶到妻子的机会是很大的,何必花钱买罪?而且城市的信息敏感性又决定了犯罪被发现概率太大,危险系数高。所以在城市这么铤而走险的人少。先前城市里还有涉黑的色情业贩卖人口,现在连这个都很少了,就因为不值得,还不如工资高一点等着人自愿报名呢。

那些边远农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没有渠道合法渠道老婆。那些地方先天的条件注定守在原地几乎没有致富发展的方法,地方封闭、与世隔绝,怎么努力劳动也难攒下多少钱。这种穷困反过来又导致缺乏出去立足的资本,就算有的人能出去打工,也很难靠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在城市生活,现有的政策又无法在别的农村立足,所以最终还得回到这里过。而穷困的生活与闭塞的交通注定了女人不愿意嫁到这里来,这就是贩卖人口存在的天然土壤。


这个土壤不是靠精神文明建设可能消灭的!什么打碎旧文化,什么灵魂深处革命,什么抓强党建都没用!物质是第一性,这就是残酷的客观现实。


因为,换成是你,精神再高尚,能愿意老老实实一辈子光棍么?

为什么一人犯罪,周围的人不揭发反而帮助,包括村支书、派出所警察这些有点文化懂点法律的人?因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们知道这个环境的根本问题在哪里,他们也知道自己就是这个环境中的一员,因为种种原因更幸运一点所以避免了非得买老婆这种窘境罢了。只要还在这个环境,有一天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孩子都随时可能也落到这步田地。你让他怎么去大义灭亲?难道带着全村单身汉都去自杀?是的,你可以说他们人人该杀,但只要你不是真的做到将他们人人都杀,就还得思考办法,思考不是靠提高觉悟这类仅仅画饼充饥的办法。


这个办法只能是发展经济。

我上文说了,直接方法是加强法制建设,根本方法是发展经济。只有那些村民不那么穷了,只有国家财政更富了,这个问题才可能解决。正如现在普通农村中,贩卖人口的情况很少出现,因为只要交通不闭塞兜里有闲钱,能正正经经娶到老婆,你当农民们就傻到非得犯罪玩玩?如果有那么一天,政府财政可以做到普遍的扶贫搬迁,让那些村民走出闭塞的环境,能够在便利的地方得到政府帮助的住宿环境和生活环境;如果有那么一天,经济发展给他们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只要努力就可以逐渐富裕,就可以像普通农村的农民一样,正常的娶妻生子。你觉得还有多少人非得铤而走险去犯罪?

把经济问题归咎为思想问题是几十年来一个通病,本质上是不愿踏踏实实的积累,总幻想一步登天什么都实现。一步步的发展是艰难的,一场运动是简单的;正如踏踏实实赚钱是辛苦的,买个彩票一次中500万是轻松的一样——但是,那500万真的好中?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xuxiaot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相关话题

  其他国家的人侮辱中国大陆人时,香港人和台湾人会感到愤懑吗? 
  《推背图》是后人强行附注,还是真那么神奇? 
  不想细看近代史,觉得屈辱怎么办? 
  你知道什么因为南北文化差异造成的笑话吗? 
  为什么民国能造巡洋舰却不能造坦克? 
  参团旅行该不该因导游的服务而购买购物店的商品? 
  最近打拳那么严重,为什么正腐没有什么表示呀? 
  中国史书中有哪些夸张到逆天的描述? 
  有哪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结果作死了的事件? 
  有什么美食是只在旅行过程中品味过的,往后再也找不到那个味?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缅甸大赦 6966 名服刑人员,155 名中国伐木工回国?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侯聚森在过去的一年中被人肉骚扰,这种人肉骚扰是否触犯刑律?普通人如何防止他人的人肉骚扰?





© 2024-04-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