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灭明以后,为什么崇明岛还叫崇明岛?这岂不是“崇尚前朝”? 第1页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崇明”之名的由来及建置沿革,我查了一下现存的明清各朝《崇明县志》,基本大同小异,只在“崇明镇”是在唐中宗神龙初置还是五代杨吴时置有争议,证据都不是太确切。只能确定“崇明”一名在唐至五代间已经出现了,远早于明清,其最初语义和“崇尚明朝”也毫无关系。

综合一下各种志书的说法,大概是这样:

唐初,长江江口渐渐堆积出了东、西两处沙洲,其后沙洲渐大,不断有百姓在此开垦田地,民居日渐稠密。根据其地理特点,大约在唐或五代杨吴时,官府于西沙洲立镇时取了“崇明”这个名字。

有些志书提到了此地有“高广”之类的特点,所以“崇”应该是“高”的意思,“明”可能是指这个地方视野好,有海阔天空的感觉。那么“崇明”就是说这块地方高出水面、宽阔平坦、视野开阔。

到了宋代,这里人口、田地更多,宋朝一些皇室贵族还曾在此设立农场庄园。元代始于此设崇明州。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其后县治因潮汐屡有迁徙、重建,但崇明县的建置一直延续了下来。

其实照满清超级敏感的尿性,堪称史上第一在意“华夷之辨”的朝代,各种文字狱,改地名的操作层出不穷,尤其是明朝各边卫所地名存在大量的“虏”、“胡”等字,入清后要么直接撤销建置,要么批量改名,譬如“杀胡口”——“杀虎口”、“平虏所”——“平罗县”、“靖虏卫”——“靖远县”等等。

而对“番”、“夷”等字还好,可能不认为是指自己,比如“镇番卫”——“镇番县”,“镇夷所”——“镇夷营”等。

至于郑成功于福建所置之“思明州”,在清军占领后被直接取消了建置,复归同安县。

其实广西太平土府也下辖一个思明土州,元时属思明路。清雍正年间给改成了“宁明州”,意味很明显。

所以,甭管“崇明”之名原本何意,在清代能躲过一劫,也算是漏网之鱼了。


《万历新修崇明县志》(万历三十二年刻本):

崇明令曰:崇地积沙成壤,屹立海隅,万流所辏,涛波冲决,虽其疆域分野自昔已然,而古今建置代有沿革。方之他邑,葢独异矣。故基址广袤,水陆相距畧,依县治综缉以为后之守土者览焉。故作舆地志。
沿革:
.....唐虞三代迄秦汉来,海中固多神洲,别境而崇不一见,崇葢起于唐武德中也。其时海门之南黑蜃成云之处,腾涌二洲,名东西二沙,渐积阜而利渔樵者,土著焉嗣,是芟夷垦辟乂而为田,民居稠宻,廼立崇明镇于西洲,以通有无,属通州海门县,崇明之名自此始。
......元至元十二年,以崇镇之民日就繁庶綂而教之,不容逭也,省檄横州知州薛文虎招俫安抚,虎至,旋请于朝,以为州,十四年从其请,隶附扬州......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八年,以崇去扬远甚,遂附近改隶苏州,其南复为海若所侵。弘治十年丁巳,建太仓州,即以崇明属之。

《民国崇明县志》:

自唐武德初,江口积涨东西二沙,日久高广,渔樵者依之,渐有田庐,神龙中置崇明镇于西沙。
光绪志驳之:以唐称广陵未称扬州府,且周始置通州,宋乃置海门县,唐皆无之。
《乾隆府厅州县志》云:“唐为海中沙洲,五代时杨吴置崇明镇,属通州。”然杨吴时尚无通州。
又顾祖禹《方舆纪要》引五代时杨溥改顾俊沙为崇明镇。今考新旧五代史无此语。总之,东西二沙实始于唐,崇明立镇则或唐或吴,事远年湮,未由订正矣。

个人公众号:【明天明史明实录】

翻译、解读《明实录》,长期连载更新!

以及研究以明朝历史为主的各类文史问题,分享个人所收藏的各种电子资源。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相关话题

  如果清朝不是由满族人统治,而是由汉人统治,中国是否会持续输入西方科技,社会发展不显著落伍于西方? 
  能屡次击败大清的英国,入侵阿富汗为什么还会失败? 
  假如我穿越到十七世纪成为一名明朝军户,能跟随督师平闯镇清建立功业吗? 
  同为被叩开国门,为什么鸦片战争后满清依旧死气沉沉,相反13年后黑船事件,日本立刻涌现大量优秀青年? 
  为何满清能统治人数几百倍于己的汉人二百多年? 
  为什么郑芝龙把持隆武朝大权还要降清? 
  若明朝没有灭亡而是一直延续到今天,清朝没有入关,我们中国的现在会是哪样一种景象? 
  清朝时康熙皇帝眼界非常开阔并且还经常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为什么当时清朝没有走向开放强大,反而闭关锁国? 
  看《南明史》快被气死了怎么办? 
  洋枪洋炮化的清军也不是外国侵略军的对手吗? 

前一个讨论
努尔哈赤是不是民族英雄?
下一个讨论
古代会出现生母受封而嫡母不受封的情况吗?





© 2024-11-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