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蒸酥酪。
本仓鼠生长于帝都,少年时在西城区羊毛胡同长大,现如今那里已经是国家大剧院的后墙边儿。
自六岁起,街坊邻里争那一亩三分地的分配钱儿(政府要修国家大剧院,给胡同四合院住户补偿金的),打东打西,争得鸡飞狗跳。本仓鼠刚上小学,不懂事,家里奶奶不想让孩子掺和到这种讹管事儿钱的乱子里,就拉着仓鼠爪儿,去胡同外头走上一走,快到附近海子边边儿了,就会遇上一个老大叔(年龄不老,但长期风吹日晒显得老),摆一张方桌,俩条凳,旁边小手推车里一个大桶,别的就记不清了ヽ(・ω・´メ)
老大叔见了奶奶,就说大娘又带孙子来吃老酥酪啦?奶奶偶尔心情不错还会纠正:什么酥酪,也就一碗牛奶的事儿,还是老酸奶最适合咱老北京儿!
奶奶其实不是老北京儿,建国前后脚那阵儿,跟着爷爷从大上海来北平,俩人用在大上海多年辛劳的积蓄——三根小黄鱼,置办了胡同里的大杂院儿,两进两出带影壁,后墙有香椿树还有防空洞,等爷爷工作稳定了,国营单位宿舍死活不去住,领导那边儿只好接了水管子到家里,数九寒冬的都不用破冰。不过论及吃的,还是吃不出好,无论爷爷还是隔壁老街坊正红旗的佐领老头儿(WG时被批了,但老头儿活到了改开第二年)。
而论及吃,只有当年来自江南十里八乡一口尝得出汤圆跟元宵到底有哪儿不同的奶奶懂行。从仓鼠家鼠爸记事儿起,奶奶就弄这弄那,还知道胡同巷子里外谁家弄的东西最有滋味。至于海子边儿上的老大叔,听说是个前清御膳房里流落出来的点心厨子后代,镶蓝旗的,传到他这辈儿,连个老饭馆厨子都没混上——那会儿要会捏面点小兔子儿的,老大叔的能耐却仅限于老酸奶,或者他说的“酥酪”(。・ω・。)
当年打着哈哈,老大叔请奶奶跟本仓鼠坐下,接着从大桶里托出两副碗和勺,都是前清民窑烧的,粗而不贱,又拿了大木勺子,到桶中间儿的酸奶桶一舀,盛了俩勺倒俩碗里,再戴了当时吃回民手把羊肉的简易手套,从大桶里抓了两把葡萄干、樱桃蜜饯、橄榄蜜饯、杏干之类果脯,还混杂一些核桃啊、瓜子仁儿啊之类,撒吧撒吧到俩碗上(〃'▽'〃)
本仓鼠当年记得,也是挺奇怪的,这碗“酸奶”是冰凉的,不知老大叔用了什么技术让它保持冰凉消暑的口感。舀上一勺儿,甜、香、酸、醇、厚、辛六味杂陈,随即奶香和少许米酒香升腾起来,冲淡了杂味儿。
口感很像双皮奶,但又不是双皮奶那般“浓”,而是像杏仁豆腐,但是呢,杏仁豆腐比这“酸奶”要紧实,这“酸奶”含嘴里,慢慢扩散渗入喉中,松爽滑泠儿,回味深长。
那时也略略懂了些掌故儿,就问老大叔这不像一般的酸奶啊,天客隆超市里的都是插吸管儿嘬的,冰柜里的老酸奶倒是拿勺子㧟(音kuai),但那玩意儿像果冻儿,怎么都不像您这摊子上的什么酸奶酪呢(〃´-ω・)
老大叔哈哈笑:这叫酥酪,前清儿是上至皇上皇后娘娘,下至老百姓儿都好这口的点心;你拿三碗牛奶配一碗醪糟,再加两勺子冰糖,先放冰糖跟牛奶里,小火儿煮他到水滚了,倒出来,拿纱布透(过滤)一下,完了先放一会儿;然后倒醪糟,也得垫着纱布,把米酒汁儿倒牛奶里,搅和搅和,上锅蒸他个两炷香工夫(约20-30分钟),到时候火一灭,赶紧放阴凉儿了,等到差不多了,拿筷子一杵一坑,得,盛了上市卖喽,最后上桌前再加上把果子(果脯)。
过后儿了老大叔又补了句:小子,等你到读书年龄了,去看看《石头记》,那里边儿的糖蒸酥酪就这玩意儿,你奶奶叫老酸奶的。
老大叔说着说着竟有几分落寞。
但那会儿仓鼠就知道好吃,连说会记着,转过天来就抛脑后了;直到小学三年级鼠妈为让本仓鼠有点儿古典涵养,买了四大名著,这才把本仓鼠脑海深处的记忆给弄醒喽(*/ω\*)
看着喝了枫露茶(逢怒茶)又抢吃豆腐皮儿包子的宝玉奶妈抢过酥酪碗说就吃他一碗牛奶又怎么了,堵着气把糖蒸酥酪吃尽了,真不知这馋嘴大娘过一会儿会不会晕,那里头又是鲜奶又是浓缩米酒的还有冰糖水,三下一合连现代适应了西洋烈酒的人都带个微醺哟(`・ω・´)
想想也是,从宫里传出来的糖蒸酥酪,那做法和做工肯定不比老大叔的差,材料可是上贡皇上的,等级跟那儿摆着呢,想想就眼馋肚饱的,虽然都吃了老大叔家传从宫里流落出来的技术活了。
然鹅想再吃一碗老大叔的糖蒸酥酪已是再不能够。七岁时各方谈妥了,仓鼠家分的那部分钱儿够在帝都大内卷区核心所在的高层商品房付个首付,没两年儿,那儿居然成了学区房,可不是身价倍增嘛( ̄. ̄)
于是乎搬走了,八岁那年生日,大杂院儿被推平了。
海子那边儿整条街断了一半儿,更没了老大叔的日常出货地儿。街道办事处说老大叔别天天出去卖酸奶了,领低保足够养活自个儿(老大叔这代就一过继的侄儿,还不乐意学他手艺);老大叔就不听,接着出去……某个早上,海子都封冻了,凿冰钓鱼的从附近过,发现老大叔坐小车边儿上,看起来是等客上门的时候,“走”了……没任何病症,“到时候儿了”。
那以后,本仓鼠也故地重游过,也吃了现代摊子上的手工糖蒸酥酪,还是一样的好吃,也仅此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