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司马睿的母亲叫夏侯光姬,有预言说“铜马掉海里之后,(会有人)在建邺创业。”夏侯光姬小名铜环,她死后,司马睿建立东晋。
【元夏侯太妃,名光姬,······元帝嗣立,称王太妃。永嘉元年,薨于江左,葬琅邪国。初有谶云"铜马入海建邺期,"太妃小字铜环,而元帝中兴于江左焉。】
二
起初,有名为《玄石图》的书预言“牛继马后”,所以晋宣帝司马懿很忌惮姓牛的人,制作了分隔成两个空间,只有一个口的酒壶来装酒,一半有毒,一半没毒,司马懿喝了没毒的部分,给魏国大将牛金喝了有毒的部分,毒死了牛金。后来司马睿的母亲和家中小吏牛某私通,生下了司马睿,这都是符合预言的。
【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三
司马睿出生有如耶稣降世,神光护体,疑似在马厩中出生,被放到草堆上,垫他的草便变得和刚刚割下来新草一样了,司马睿又有如佛祖再生,额头生有白豪,眼睛有神。
【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及长,白豪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
四
司马睿刚渡江南下时,对骠骑将军顾荣说:“寄居在别人的国土上,心里常常感到惭愧。”顾荣回答:“臣听说王者以天下为家,所以殷商迁居耿、亳,没有一定的居处,周武王克商,将九鼎迁到洛邑,请陛下不要在意迁都的事了。”
【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五
司马睿登基后宠爱郑氏,于是想废长立幼,立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大臣们都不同意,只有刁协谄媚司马睿同意奉诏。于是司马睿使调虎离山之计,召大臣周顗、王导前来,让使者请两人在东厢房休息,想趁机让刁协绕过两人去宣召,周顗没有察觉,走下台阶要去,王导直接走到司马睿的床前质问:“陛下不见我们是想要干什么?”司马睿无言以对,只好把藏在怀里的圣旨撕碎丢掉。太子之位确定后,周顗惭愧的说:“我常常自认为比王导厉害,现在知道了我不如他。”
【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周、王诸公,并苦争恳切。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丞相披拨传诏,迳至御床前曰:“不审陛下何以见臣。”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我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六
司马睿大宴群臣,酒酣时问:“今日聚集了众多名臣,和尧舜时期比怎么样?”周顗厉声说:“你虽然是皇帝,哪比得上尧舜圣世!”司马睿大怒,将周顗关押,声称要处死他,过了几天,放了出来,众人前去慰问,周顗说:“我就知道我死不了!”
【帝宴群公于西堂,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而起,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及出,诸公就省,顗曰:"近日之罪,固知不至于死。"】
七
司马睿在正式的大会上请王导和自己一起坐,王导表示:“我也不是谦虚,还是另请高明吧。”,司马睿仍然不肯放弃,王导说:“红太阳怎么能和万物有一样的光辉呢?如果那样,让臣子瞻仰谁?”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八
司马睿儿子出生,群臣道贺,司马睿赏赐礼物,殷羡谢道:“皇子诞生,普天同庆,我没什么功劳,也得到了厚礼。”司马睿道:“我儿子出生怎么会让你有功劳?”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
九
司马睿第一次见贺循,问吴国旧事:“吴国末代君主孙皓用锯子锯下了一个姓贺的人的头,那姓贺的叫什么名字?”贺循未回答,司马睿想起来了说:“是贺邵。”贺循哭着说:“臣的父亲遭遇无道昏君,给臣巨大伤痛,所以无法回答。”司马睿惭愧的三天不见人。
【元皇初见贺司空,言及吴时事,问:“孙皓烧锯截一贺头,是谁?”司空未得言,元皇自忆曰:“是贺劭。”司空流涕曰:“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元皇愧惭,三日不出。】
十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大将军王敦起兵“清君侧”声称要诛杀司马睿的宠臣刘隗,实际上是要阻止司马睿恢复皇权的野心。司马睿一顿操作誓死抵抗,召戴若思、刘隗带兵还卫京师,加王导(王敦的堂兄弟)、周顗、王邃、周筵等人职位讨伐王敦,亲自披甲检阅军队,然并卵,四月,王敦大军前锋抵达石头城,石头城守将周札开门投降,王敦大军进据石头城,戴若思、刘隗帅众攻石头,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奉司马睿命令三道出战,王师大败,王敦大军占领建邺,刘隗北逃,司马睿众臣被杀者众(王敦的堂兄弟王导除外)。司马睿派人向王敦求饶道:“您如果还有心晋室,就到此为止,罢兵当无事发生,如果您要篡位,我这皇帝不当也罢,我也不是谦虚,这皇帝另请高明吧!”王敦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武昌郡公,邑万户,从兄王导司空加尚书令,二王一内一外控制东晋朝政。同年闰十一月,司马睿忧愤而死。
【永昌元年正月乙卯,大赦,改元。戊辰,大将军王敦举兵于武昌,以诛刘隗为名,龙骧将军沈充帅众应之。三月,徵征西将军戴若思、镇北将军刘隗还卫京都。以司空王导为前锋大都督,以戴若思为骠骑将军,丹阳诸郡皆加军号。加仆射周顗尚书左仆射,领军王邃尚书右仆射。以太子右卫率周筵行冠军将军,统兵三千讨沈充。甲午,封皇子昱为琅邪王。刘隗军于金城,右将军周札守石头,帝亲被甲徇六师于郊外。遣平南将军陶侃领江州,安南将军甘卓领荆州,各帅所统以蹑敦后。四月,敦前锋攻石头,周札开城门应之,奋威将军侯礼死之。敦据石头,戴若思、刘隗帅众攻之,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战,六军败绩。尚书令刁协奔于江乘,为贼所害。镇北将军刘隗奔于石勒。帝遣使谓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腾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辛未,大赦。敦乃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武昌郡公,邑万户。丙子,骠骑将军、秣陵侯戴若思,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武城侯周顗为敦所害。敦将沈充陷吴国,魏乂陷湘州,吴国内史张茂,湘州刺史、谯王承并遇害。五月壬申,敦以太保、西阳王羕为太宰,加司空王导尚书令。······闰月己丑,帝崩于内殿,时年四十七,葬建平陵,庙号中宗。】
十一
秘本世语云:【晋元帝会见各部可汗 ,曰:生者有得其所,善。蒙古大汗对曰:太后何时薨?帝大怒,逐出殿,追杀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