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张小龙称做 PC 版微信是一种破坏:用户不再相信对方能立即收到消息,因为对方可能不在电脑旁? 第2页

        

user avatar   gnad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大概不知道(也许是知道但强行装不知道):

无论是Google Hangouts还是Facebook Messenger,都是允许你3个手机、5个平板、8个网页、10个电脑同时在线;

然后在你登录的那个客户端直接推送,其他不在线的客户端接受消息但不推送不提示;

最后,每个人一个账号,所有客户端全同步完全一致的体验(完全、一致、的体验,是指你在手机App上能做的事情,能在网页里、全平台桌面端、Chromebook做到完完全全、一致、的体验),所有聊天记录全平台全账号同步保存(全平台、全同步、全保存)。

——这是一个人对聊天工具的最最基本需求。

张小龙不做,要么是他没能力做,要么是他强行不做(为了省事/省钱)。


user avatar   valys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么多人骂微信和张小龙就舒服了,这APP反人类的地方真的太多了。。就其品质就是个三流软件,真的是三十年脑淤血都设计不出这么多反人类的功能。我只能说张小龙这人太奇葩脑回路跟一般人不一样。列举几个十分让我血压飙升的垃圾点。

1.极其简陋反人类且难用的群功能,如果群没有收藏,一直没人说话你就找不到。清空间都不能清。。

2.清理空间没什么卵用,就算你删光所有聊天记录,都还有一堆删不掉的空间。而且删聊天记录粒度只能到具体一个好友或群,不能具体到聊天文件(QQ可以清理具体的聊天视频或图片)

3.各种限制太多,比如传文件上限太小,朋友圈视频长度15秒。。你踏马服务器这么精贵?隔壁QQ咋没你这么多事?

4.聊天记录不能云存储。掉了手机,聊天记录直接从头再来。。而人家QQ十多年前就能云存储聊天记录了。

无论哪个方面都被QQ按在地上摩擦。最离谱的是,这垃圾APP被无数人喷了这么久,居然几乎没什么改进。你看人家QQ产品经理多勤快,UI都换了无数次,基本上每年都有新功能加入。这微信。。真的是又懒又臭又垃圾。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其实完全就是伪命题。除非大家是对着手机上班的。

不然我有什么义务一直面对着手机呢?

即便真的如他所说,我整天对着手机,把信息发到手机上就认为能收到,这也明显是有问题的。

关注信息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信息量适度并且有效。如果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那么最终用户就只能选择什么信息推送都不看了。

那么,什么是造成微信大量垃圾信息的原因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微信群:微信群这东西真的是非常有问题的设计。它跟qq群的一个区别在于它能够几乎无代价的随意的大量创建。而且事后也很难找到。于是乎,某些人会养成习惯有事没事开个群,哪怕同样人的群曾经开过很多次,他也不会解散之,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再开一个群。一个组十个人,他每想说几句话就开个十人群,过几天再想说话就又开个十人群,过几天又开个十人群。。。对开群完全没有权限限制,一个人能开几十上百个群。这种数量疯涨的微信群是微信信息沦为垃圾化的罪魁祸首。因为每个群的信息独立线索,所以无法将群信息记录到某个人的名下。而过多的群又不方便删除。我真的是恨死设计微信群的产品经理了。像qq那种半年一年才能攒一个开群权限的设计,就有效避免了群泛滥,qq群最终比微信群好太多。

其次当然就是各种公众号推送,而且你会发现很多公众号是莫名其妙的被加上的。不知道微信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来自某个渠道的推送90%都是垃圾,那么剩下的10%真的有人看吗?反正我是不看的。

手机推送已经严重到根本没法看的地步,所以至少就我来看,放到手机上才是根本不会收。而pc至少是能看的。


不能因为「这么说话符合他本人的利益」来洗这句话这么说没问题,因为,错的就是错的。尤其是当某些错误非蠢即坏的情况下,某些人一定要说这不是蠢,那是什么就不言自明了。


user avatar   alfredda-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听说张小龙喜欢用手机,很少用电脑,所以脑子一根筋?有可能吧。

张小龙最初觉得做微信PC版会是一种破坏。

但现实告诉他,不做PC版,会是一种失败。

在破坏与失败面前,他选择了尊重(顺从?)消费者的意愿。

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最初的构想经过逐步实现后才发现,某些功能与现实需求并不吻合,然后逐步调整。

做学术研究不是这样的吗?写文章不是这样的吗?创业不是这样的吗?

哪有能一步到位的,不都是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张小龙若是非要头铁,脑子一根筋,一路倔强下去,那么不用等你喷他,腾讯董事会早就请他走人了。

掌舵一个企业,不仅仅是定义未来的方向,更多是在航行中不断调整航线,避开礁石与风暴。

话说,我管张小龙最初是怎么想的呢。

我又不打算搞一个竞品出来把微信干趴下,我只关心微信好不好用。

没有微信之前,免费向手机发消息,大家用的是飞信。

飞信一出,立刻迅速占领市场。

便宜啊,手机短信1毛钱一条呢。

在那个即时通讯主要靠客户端QQ,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飞信是最省钱省事的手机通讯工具。

然后呢?微信出来了,一个即时语音传输,在当时惊为天人。当时大家的想法是,嚯,这玩意好啊,相当于免费打电话。

这时候你再一看飞信,心里就一个感觉,这什么XX产品。

你现在看到的1分钟语音听起来让人想吐,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但在当时,是潮流的代表。

有人说,大家都在教张小龙怎么做微信,但是只有张小龙做成了。

与其说是张小龙牛逼,不如讲腾讯整个团队在张的带领下,抓住了智能手机的风口,然后飞起来了。

有了问题,那就调整。就好比这个1分钟语音,如果微信团队不再后来搞出来一个语音转文字的功能,我会非常痛苦。因为那些习惯给我发语音的,多是长辈,我又不能拉黑他。

一款产品自然有它的寿命周期,经过这近10年的发展,微信各种毛病也开始暴露出来了。

臃肿,占内存,朋友圈微商,被人随便拉群,视频号……

但是目前来看,还是能满足我的需求的。

因为,我只是简单地把他当成一个即时通讯软件去用啊。

除了文件传输上限20M让我经常骂以外,其他不怎么影响。

……………………

可能张的初心真的只是想做一个小而美的软件,但没奈何,覆盖的用户群体太广了。原本只是想着用他跟朋友与家人沟通,却不知不觉中覆盖了自己的工作。

因为不想让客户、供应商、领导窥视自己的朋友圈?

那你得再买一部手机,一部朋友圈为零,或者只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发发宣传广告。另一部呢,则是满足你私人的社交空间。

这可能是我们现在使用微信最头疼的事情。在微信刚出来的时候,哪里会有什么相亲相爱一家人里面转发各种滑稽的养生公众号这种概念?

是因为公众号的存在才导致了垃圾信息的产生?当然不是,没有视频号公众号,也会有头条号大鱼号。这些你不喜欢的信息会进入你的视野,更多是因为你与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交集,因为用户数量的暴增,覆盖了你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从这一点上看,腾讯不是什么原罪。但是确实做得不够好。

没必要为了骂腾讯而尬吹其他社交软件,如果他们也能覆盖全国12亿的用户,一样会急切地去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退一步说,如果真的有什么能做得比微信更好,以腾讯的实力,想要复制这项功能,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们没有这样做的原因只能是,用户群体太广泛,就好比春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一样。

但你换个角度来看,腾讯微信做得不够好,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大友商留下了机会。

我想,如果有哪些产品能更好地耕耘细分市场,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机会。

当然,会很难。从商业竞争的角度而言,如果不是一种革命式的创新,很难突破微信庞大用户群体的封锁。

很多人说微信的火爆是因为可以摇一摇“约炮”。但你怎么解释它对老年人也有巨大的吸引力呢?

因为,它支持即时语音。不喜欢打字的老人家很多。

摇一摇,附近的人,朋友圈这些对于微信而言,都是锦上添花的功能。他能闯出来的核心就在于支持语音。

而这一点,便是我们说的颠覆式的变化。变化起源于诺基亚的衰败,智能机的崛起。

下一个张小龙会是谁,又有没有谁可以开发出一款可以替代腾讯的产品。

既然微信抓住的是智能手机崛起的风口,是基础科学的进步带来的时代红利。那么你想看到这样的变革,就只能等待这个时代的跨域式进步。

或许是5G?又或许是其他?这个是厂家关心的。而我只关心我的使用体验。

张小龙在最初的设计时,或许有很多的错误。但是,不要觉得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就创立出一个覆盖12亿用户的产品。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者找不到我的原因是,我一天都没看手机了。但是我一天都在电脑旁边,且忘记拿手机登录了。于是我跟别人说,有急事,24小时都可以打我电话。那么我是不是个案呢?疫情逐渐退去,但是全球远程办公很难退潮。再加我国35岁白领下岗潮,未来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过剩以后,远程打工也是趋势。手机不在电脑台上,而在枕边的人,会越来越多。


user avatar   mai-cui-ya-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微信的年代,也没见过几个人工作时段用手机QQ……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微信诞生之初,是什么市场格局?

qq已经在学生、青年群体中盘踞很久;但很多白领不买账qq,坚持只用msn;移动的亲(干)儿子飞信有一席之地,并且和qq联动;小米的米聊,有一定粉丝人群;然而彼时国内广大普通人群其实以上都没有。



微信能够一飞冲天,有以下几个因素:

1、你说产品设计也好,ui也好,名字也好,玄学也好,总之微信鬼使神差的被各路人等接纳,不论是学生、青年、中年、老年、白领、金融人士、it人士、公务员人士、教师、医生……都觉得用微信没有什么别扭之处。傲娇的人不觉得微信low,时髦的人不觉得微信土,稳重的人不觉得微信轻浮,也许这就是张小龙nb之处吧。



2、微信最早,其实并非取代任何一个即时通讯软件,而是取代了短信

短信是要花钱的,别看1毛5分的,量大起来也不少钱呢。比如当年流行的动感地带套餐,月租几十块钱能包100-300条短信,超过就是1毛一条,对于喜欢线上聊天的,发狠起来一个星期上百块短信费豪不夸张。

而用微信,就只需要数据费,不需要支付短信费,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



3、微信方便了信息输入。

其实即便今天,很多人都没法熟练的使用拼音进行输入文字。当年的短信息群体,大多都是学生和年轻人,能够熟练的使用拼音,有的人甚至熟练到可以盲打(物理键盘)。微信很好的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契机,在广大中老年群体中,语音输入信息,方便了信息输入,同时也加速了对短信的取代。



4、微信绕开了运营商

从马后炮的角度,这一招实在太关键了。运营商的内部运行机制,根本支撑不了在高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爆炸年代攻城虐地,等内部各种东西磨清楚搞明白,早就黄花菜都凉了。所以飞信、易信没做起来,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运营商的机制不行。



5、回到题目

其实从社交心理来说,用微信的人,并没有“不再相信对方能立即收到消息”,如果真的有那么着急,那么就直接打电话了,不会等着微信。

微信主观也好,巧合也罢,其实是比较恰到好处的在一个社交心理平衡点。

以前qq时代,为啥要设置隐身?因为很多人都需要社交距离。为什么luma qq和珊瑚虫qq这种第三方能够“照”出隐身的“外挂”被干掉了?

微信既看不到在线状态,也没有类似那种短信发送到达确认之类的,其实是合理的一种状态。



而微信早期不做pc端,我认为也是非常正确的,但理由不是这些,而是——必须把用户锁定在移动端,才能衍生出其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增值服务。

如果微信在pc端,那么能衍生的服务,大概率就是游戏了,但这和qq是冲突的。但是在移动端,才能顺理成章的衍生出比如支付,这一步太关键了。其余还有扫一扫、摇一摇,这些都必须要移动端才能顺理成章,而如果在pc端就无从谈起。



我想用星际1来做个结尾,

星际1这个旷世经典,固然有当初暴雪团队的鬼斧神工,但也少不了很多绝对非设计的巧合配合,最终才成就了星际1。

微信也是一样的,固然有张小龙为代表的团队的各种nb之处,同时也有很多时代因素,很多巧合,很多误打误撞,最终成就了微信的成功。

但这并不代表,微信团队的某些认知就一定是正确的。



user avatar   jz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小龙被PUA的心路历程:

我原来觉得PC端微信是不可接受的,是对纯真微信的一种破坏

后来不得已才搞了网页版

直到现在的PC端

我的内心好痛

我觉得我的微信不纯真了

是因为用户在PUA我

那你别弄网页版呀,PC端也下线了行吗?反正这两天滴滴全家桶也下线了,可以借鉴这个经验。

就只留个移动端微信不就行了,没什么矫情话了吧?

怎么老有一群人高高在上的,里子面子都要,完了还得埋怨用户?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魔怔了。不是靠QQ导流和TX这颗大树不计成本的烧钱。微信什么也不是。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出微信=对方马上会看”本身就是伪命题。

要考虑如下场合:

1.对方正在会议发言,需要和听众互动,不允许看手机。

2.对方戴着厚手套做化学试验,即使电话响了也不大会去掏。

3.对方正在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希望思路被打断。

PC端微信作用比产品经理想象的大得多:

1.微信经常被用来传递微信本身打不开的文件,例如CAD图纸。

2.微信是PC最方便的截图工具。

3.微信被经常用于在手机和PC端传递文件。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台湾地区的系统架构师工资为35k新台币-50k新台币(折合人民币为8.5k-11.5k)? 
  BAT 中,百度渐渐跟不上了吗? 
  如何看待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提醒新员工「学历只是敲门砖」,学历在工作中起什么作用? 
  BAT 中,百度渐渐跟不上了吗? 
  如何看待继晨风机器人后,各机器人宣布关闭? 
  如何看待《穿越火线》地图被抄袭,腾讯获赔4524万元? 
  为什么阿里那个女性受害者不起诉阿里反而寻求阿里的支持和帮助? 
  如何评价腾讯安排的IG的S8夺冠活动? 
  如何看待 Intel 2021 年7 月 26 号公开的工艺路线图? 
  如何看待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 App ? 

前一个讨论
父亲月薪六千,用三万买了华为电脑和手机,平时只刷抖音,劝不动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老公对我学历欺骗,婚后很久才发现学历造假,你会原谅吗?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