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直靠审美强撑的拍照水平,怎样才能提升? 第1页

  

user avatar   500pxshe-ying-she-q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吼呦,有点东西啊,但说个人风格?可能还是有些早。

这是一篇乍一看水平非常高的案例,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一篇会说评不了太厉害,但真的是这样吗?并不见得,仍然会有问题,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小的细节把控不到位。

当你入门之后,你所做的事就不再仅仅是练习题了

上面这句话,是送给所有会有相机,但迟迟卡在瓶颈期上不去了,实际上就是遇到了这个问题,没有目标了,不知道怎么再提升了。这是一个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后面也提到一次我和老师对话,对于摄影到底该怎样学。


并不完美,仍然有问题

先来说说问题吧,这些作品仍然有一些细节内容把控不到位,他会影响到整体照片的观感,我们结合照片一一来说,对于照片来说并不仅仅是构图和相机参数,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问题点01:万物皆可黑白

这是一个提到过很多次的问题,也是对于新人来说比较头疼的一个点:我什么时候要用黑白呢?

它是一种色彩,是一种表现形式,但请记住他不是「纪实摄影」的专属,并不仅仅是在这个领域才允许用,或者说纪实就必须要用黑白才能够拍,同样我们可以用到各个领域,我们结合图片来说说:

整个画面由两个红圈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左下角伸向画面的手,另外一部分就是画面当中的鱼了;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画面以黑白为基调,那么对于这个黑白灰三色渐变的明度空间里,我们能够察觉到,或者说从图中判断重点的方法是什么呢?

「反差」

什么意思?也就是我们要去到黑里找白,白里找黑,从而找到一个大环境中的重点;这是对于黑白照片的一个用法,但就现有的照片内容来看,人物手臂,鱼,以及网框都是处于一个中灰色的地带,在这样的维度下我们来看到这张照片?请在第一眼后告诉我重点是谁?

可能给不到,因为明确不了,画面当中很乱,我们看不出来。那么如果是彩色呢?鱼的颜色,衣服的颜色,手套的颜色……框的颜色,虽然颜色很杂但可以明显的区分出来,这是黑白所给不了的

这是一张我拍摄广场的照片,照片当中的明度反差足够我给到照片中的这个人物一个点题的作用,不会用到彩色或者某一种颜色才能够突出,这就是黑白的应用。而对于很多一部分照片,他需要色彩才能够支撑下来,比如:

我做了一个去饱和的处理,可以看到夕阳洒下的效果瞬间没了,照片当中的夕阳光影好像是脏的一块地面污垢,原有的夕阳西下的效果瞬间没了,你说它是纪实作品吗?是,但他需要黑白吗?不需要,黑白会适得其反。

我们要明晰对于黑白的使用,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没见过,因为它看上去高级而已。


这张图画面还可以,但看不懂。

利用左边这根长棍作为一个画面的引导线让我们能够去看到画面当中的这个小男孩儿, 与此同时小男孩儿较黑的肤色中可以非常明显的去看到他的眼睛(上面所提到的黑里找白),画面效果很ok。

但对于这张照片来说,它的黑白用法是对的,人物后面的明场景与场景的黑形成非常明显的对比效果,但问题并不是在黑白上:而是元素构成。


问题点02:元素构成

这一问题也是难坏了大多数摄影新人,我们去拍一张图,所拍回来的内容会有很多的元素组成部分,那么这些元素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怎么拍是正确的?哪些是无用元素?今天也给到一个方法:「讲个故事」

这个方法对于我们实际拍摄中会有很大的帮助,像是把拍回来的照片做一个命题作文,再次查看作品,我们可以分析到画面当中的无用元素,以及干扰内容,话不多说,我们上图:

画了三个圈,我们先不管,先用到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个方法「讲个故事」

这是一幅 一个大眼睛小男孩在卸货台上用手扶持长棍专注帮忙的瞬间

这就是我们单纯的从这张图中拆解出来讲一个故事的方法,那么我们结合这个故事再次回到画面当中,这三个圈是不是就派上用场了?我们先来看右边这两个:

一个人的腿, 以及一个人的一条裤子,左边的两条腿明显没什么用,与整个画面没什么关联是个路人,而右边的人也没用同时它的黑色也让小男孩头部右侧的轮廓模糊了,黑色区域被扩大了,我们对于人物表现上会减分。

落下一个最左侧的圈?怎么是画面以外的内容??是不是卡了没加载出来

并不是,而是没拍到。

前面我提到了一句话: 这张图画面还可以,但看不懂。 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段子,而是我们画面当中的内容缺失。这张图到底是在做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疑惑, 我们单纯的从画面当中去看到一个模板,一个人的脚在上面,应该是一个高处的卸货台,那么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小男孩儿在做什么?没交代清楚,我们可以去把视角挪一下,带上面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后面背景虚化中我们有个?箱子?或者其他的什么关联元素,去找一下,把它收近画面当中,不一定是画面的左侧,它的上下左右都可以,为了能够让故事更完整,读者能够明确「这拍的是啥」,就现有的人物特写来看,真·看不懂。

然后是这两张,不知道你在拍的过程中是否有想过抛开你的被摄主体之后,画面表现力是如何的?明确的说,不会去拍,肯定不拍。为什么?

坐着休息的老奶奶和灭火器是什么关系?和旁边的高气罐是什么关系?暖瓶还挺生活化,但这两个大红和小红会让场景变得迷之尴尬。

僧人的出现会让人联想到寺庙,红墙,绿树,但对于这个场景的故事性表达来说呢?最阔祸首还是刚才的大红和小红,而且这次还是「整整齐齐的小红一家人」??干脆我们把目光放在灭火器上,它同样可以是一个特别的构成画面出现。

这是之前拍过的一个灭火器照片,是不是也可以很ok?对于上面那个场景主人公以及环境来说,这个元素真的出现在它不该出现的位置上了,会很突兀,会很奇怪。

一个打扫完庭院的老人坐在门旁,倒出刚烧开的热水,静静享受滋润的午后时光

这就是讲一个故事的方法,但绝对不会是:一个老人守着灭火器…………,这个故事线就变得很奇怪了,读者看到也会一脸懵。

低情商回复:这拍的啥玩意啊?还不如我手机拍的风景
高情商回复: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手法,我们还不太能理解作者对于照片的内容把控

问题点03:不要为了拍而拍

扫街作品,是有个人就行吗?七大姑八大姨随便抓过来一个咔嚓按一张就是好作品了吗?真的那么简单吗?

这是利用大光比形成的剪影效果,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头部,以及两只手臂;但这张图想说明什么呢?

剪影啊,特别漂亮的剪影啊

这并不是这张作品好看的理由,画面确实用到了在拍照中看似很高级的用法,利用这样的方法突出人物的轮廓线条,但这个线条真的不那么好看,可以说我们不太好从画面当中明确拍的是什么。

这也是一张人物剪影的照片,但照片当中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动作都能够清晰的交代给我们:他在冲浪,这实际上是画面当中兴趣点的一个捕捉。

我们要去判断画面当中该用剪影吗?上面那张图不该用,我们看不清人物在哪,我们看不清照片想表达什么,我们看不明白拍的是什么。

剪影虽好,但仅仅靠轮廓怎样表达清楚你的画面?想想这个问题

这张图也是同样的问题,兴趣点是谁?是这个人物?还是这个扇子?他为什么要出现在这个场景里?虽然有很好的前景以及环境,但这个大哥的「可观点」是什么?帅气?好看?还是?

都没有,那么为什么要拍?仅仅是因为这个环境和空间感好看吗?这不是你定格的理由,这个大哥在这个场景中的感觉,就好像一个老大爷穿jk的感觉一样,会给人很奇怪的效果。


现阶段我们会去尝试说:剪影效果,虚化效果,长焦压缩效果,以及广角效果等等东西的拍摄,那么对于这些拍摄而已,真的是拍到就够了吗?并不是,这些仅仅是构图练习,相机体验而已,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去拆解我们的画面,尽可能多的去把我们实际拍摄中的作品可观性提高。

作品如何更有看头?

构图以及色彩是加分项,但不是及格项,我们对于一个画面来说该如何去尽可能多的表达故事,让读者能够更深层的去走进画面才是扫街作品的成功之处。


如何走出入门期?

这是我在大一的时候去问到老师的问题,我已经会拍了,且自认为很ok了,我下一步该如何提高呢?

然而老师看到这些照片后,所给到我的一句话也就点醒了我对照片的重新解读:

就这啊?哪跟哪啊刚?你这和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有什么区别?太普通了吧?给我个相机我也行,你能不能拍到别人拍不出来的, 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你能不能深入去研究一下这个专题,都拍城市风光,城市夜景,真的只能这么拍吗。去想想吧,摄影没那么简单。

很简单的一句话,好像是把我打入到低谷里去了,现在我把这句话移交给你,你也要记住这句话,他会对你的摄影起到很大的帮助,怎么帮助?在刚刚接触摄影初期,我对于照片拍摄上就是傻瓜似的按快门,确实是如果有了参数谁去都行,不是只有我才能拍了。

而这之后,我慢慢去研究这句话,得出来一个结论:「做限制,多维限制」


做限制,多维限制

咋限制啊?这玩意能怎么限制住自己,拍来拍去不都是那些??然而并不是,城市夜景不仅仅是只能大场景,我去找一些特别的内容:

不把目光房放在楼顶的建筑群了,不用广角镜头了,而是我去把目光放在城市深处的一些小场景,我去拍摄《城市微光》以小场景为主要的拍摄点,把城市深处一些我们可能不会去注意到的一些特别点记录下来,这些也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在秩序中也可以很特别很好看。

这就可以说是我们对于一个题材的更新,或者开发再利用,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智能拍大广角的风景照,同样也可以在这样特别的小景中出片,去看到一些比较特别的小场景。

但仅仅是从一个题材,往一个专题上引导吗?

并不是,同样我们要对照片做分析,一直去挑照片的问题,上面提到了三个问题,但不仅仅是这三个,我们对于一个画面而言,它的构成从思路到前期拍摄,到后期处理…………都会有非常多的维度可以去限制自己,举个例子来说:

今天我只用35mm拍,今天的构图中都要去避开杂乱的元素,今天的画面当中要以小孩子为中心,今天要去拍级公路路上沿途的清洁工…………

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去给自己思路什么都去拍,而是更多的我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个题材,或者一个元素上,可能今天我们定格主题拍红色?定格主题拍构成?都会得到很好的内容。

以现阶段我拍的色彩专题举例子:我拍了特别多各种各样的城市色彩,乍一看很好看,但如果说我们给作品做一定的限制:

以干净程度为一个参考维度
以照片故事性为一个参考维度
以照片的色调构成为一个参考维度

当你去把这些限制条件加到你的实际拍摄中去了,它的难度会直线上升,不像原来那么容易去找到可以拍摄的点了;我们给到自己一个明确的钻研点,把照片当中的最优的解进行搭配组合,最终明确的是把照片当中的优点排列组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我们作品的质量。

实际当中这是一个把上面我所提问的或者说找问题的这个环节交给你自己;换句话说就是没事找事,做到吹毛求疵的这一步,无数次的给自己说照片不行,去找到问题,并解决,提升会很快,也会增加你对于场景以及元素的敏感力。


多维学习方法

这也是对新人说,也是对你说的,也是多所有人说的:多看图多去看好照片。

这是我总会去提到的一个栏目:编辑推荐,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去做,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增加这一内容的阅读呢?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某个人,会得到怎样的作品

我们对于实际拍摄中不仅仅是要看自己的作品,同时我们也要去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有些人可能拍的东西日常来讲很一般,但他可能憋着某一个大雷,再某一次拍摄中引爆。获无数次奖,拿到无数次关于自己作品的赞同,不要小看你朋友圈的人和一个人,他们都有反超你的潜力。

当我们拿到这些图片之后,我们要去想,它的作品成功的点是什么,它的作品究竟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效果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图片表面上。

举个例子:

这是一张拍摄校车的画面,利用航拍表现非常好的颜色秩序感,非常喜欢这样别致的颜色效果,以及画面元素感觉,那么我要做的是什么?出去找,出去找。

然后我在拍摄中得到了一个这样的场景,在卫星地图中我看到了黄色以及停车场,我马上联想到了关于上面那张作品的感觉,虽然画面当中车辆位置不同,但对于50%的效果上已经得到了,实际上这就是上面我所提到的「多维学习」从照片中捕捉到重点,让你对场景更佳敏感。

看看这一篇,也提到了同样的问题,去找场景中的特别点,去探索生活汇总我们未曾注意过的地方。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照片当中解读参数,解读他的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处理的思路:

举个例子,我们去从上面的图片合集中找一张:

这是一张侧逆光的照片,我们可以从照片中看到增加氛围感的左侧炫光,与此同时地面的部分虚化效果也给到我们一丝速度感,那么这个感觉从何而来?较低的快门速度,右侧我们可以看到1/60s并不慢啊?但对于100km+的速度来说呢?是不是很慢了,从而让照片当中车辆的速度感提升,相对静止的拍摄方法也让人物能够非常清晰。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给我相机我也行的场景,前提是你能分析明白怎么拍,怎么拍好,他好在哪

今天教一遍下次不说了啊,钢丝棉这个,不是火花四溅的瞬间,不是火花四溅的瞬间,不是火花四溅的瞬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一个光绘相等于车灯拖影的感觉,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拍摄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分析出什么?

这招照片采用广角模式进行拍摄,地面景观显得很近,很广,与此同时画面当中的天空进行压暗以及去饱和处理,从而增加照片的感觉,并不是常规风光的深蓝天空。

这就是从一张照片当中的一个分析,从前期到后期都分析道,从中学习它的优点。


当然了,不仅仅局限于这里,对于一些准备打比赛的同学,这里同样也是看图,看什么图?上面这些吗?不是了,而是:

我们要去看到为什么人家的图能获奖,它获奖的点是什么,我们做到上面看图中的图片拆解,多维的去分析作品的优秀之处。


小结

看标题:一直靠审美强撑的拍照水平,怎样才能提升

你的审美已经到上限了,上面提到了「多去看图」多去看照片当中的优秀的点,从中去提升自己对于美的认知,但这些摄影爱好者,职业摄影师们的作品也会有一天会到达自己的上限,但还早的很;当你有一天能够突破所有的瓶颈了,到一个巅峰了,去看看观念摄影,去看看名家画册,「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话不多说了,更多的事交给你,多拍,多看,多思考。




  

相关话题

  华为手机拍照这么强,为什么不直接做相机? 
  为什么国内摄影圈的画幅论会如此严重呢? 
  如何看待手机最大传感器三星GN2正式发布,并且会在小米11Pro和小米11Ultra首先搭载? 
  作为手机50倍变焦摄像真的有必要吗? 
  有哪些漂亮的女性剧照或电影截图? 
  摄影术的出现对近代绘画有什么影响? 
  你在法国读书/旅行时拍出过什么样的照片? 
  可不可以秀一下你拍过最美的天空? 
  有哪些历史上著名的合影? 
  拍摄影片时如何跟焦? 

前一个讨论
夫妻肺片为什么叫夫妻肺片?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材获得“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