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张。
前排左起:
谭政,罗瑞卿,罗荣桓,陈毅,彭真,林彪,朱德,董必武,刘少奇,毛泽东,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徐海东,肖劲光
中排左起:
杨成武,王树声,周士第,李聚奎,甘泗淇,黄永胜,刘亚楼,陈锡联,张爱萍,傅钟,杨至成,陈士渠,周纯全,张宗逊,粟裕,肖华,李志民,陈伯钧,郭天民,许光达,朱良才。
后排左起:
肖向荣,贺炳炎,董其武,黄火青,王新亭,陈明仁,陶峙岳,杨勇,傅秋涛,刘震,王尚荣,王建安,苏振华,陈奇涵,李达,宋时轮,王宏坤,彭绍辉,杨得志。
https://www.zhihu.com/video/1266066940189577216
杨得志上将镇楼
李志民上将乐队指挥(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红一方面军长征、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北岳区反“扫荡”、大清河北战役、平绥路战役、保南战役、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察绥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宁夏战役等战役战斗)
熊伯涛少将诗朗诵(1926年入党,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一师作战科科长,第一团团长,红三军第八师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唯一开国女将,李贞少将(1926年走出婆家参加革命,1927年入党,同年参加游击队,任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
当他们唱起“我们站在太行山上”的时候,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特别是那些太行山根据地战斗出来的将军们,他们唱这首歌,实至名归。
当然最后一首歌,想必是让对岸魂飞魄散了。
《“红星”是怎样升起的》石川祯浩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7年3月10日的武汉汉口,照片上方题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开会日纪念”的文字。照片上的人物都是当时武汉国民政府的高级干部,照片中央是宋庆龄,两边分别是孙科和宋子文。
而这张照片第二排右起第三位,用圆圈标出的,就是当时34岁的教员同志。而这张合影之所以著名,也是因为这是当时外国长期知晓的唯一一张教员照片。
因为当时武汉国民政府与苏联的关系尚未破裂,所以这张照片也得以传到苏联。之后随着国共彻底分家,双方兵戎相见,教员先是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之后上井冈山,又转战赣南闽西。接连几年,教员都转战在穷山僻壤里。当时的通讯条件也不发达,虽然朱毛共匪之名十分响亮,但其个人信息却很少流出,也并不准确。比如,共产国际发行的《国际新闻通》杂志在1930年3月还刊载了一篇悼念教员病逝的文章,该报道开篇这样写道:
据中国消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
这个乌龙显然十分离谱,但在那个信息交流不畅的年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随着30年代中国苏区和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TG也成为当时全世界苏埃革命的重要一员,到30年代中期成了东方各国共产党中唯一拥有实际上执政党经验的党,拥有绝无仅有的农村工作经验以及军政骨干的党。正如长征途中从苏联到达陕北的特派员张浩传达的那样:
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于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并认为中国党在共产国际队伍中,除联共外是属于第一位。中国革命已成为世界革命伟大因素,中国红军在世界上有很高地位,中央红军的万里长征是胜利了。
因此,作为党和红军的重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教员也成了国际共运需要着重宣传的一位重要人物,那么当然也需要有肖像照片。到了 1934年,或许是驻莫斯科的中共代表团中有人偶然发现其中有毛泽东,于是编辑中国革命宣传册的代表团成员王明等人,就把照片中的教员头像部分部分单独剪裁下来收入宣传册,经过加工,成为苏联以及其他国家左冀刊物唯一的肖像使用。
而教员的形象再次为世人所知,就要等到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进入陕北根据地之后了。
190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二国际代表大会,图为这次参会代表的合影,他们都是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接下来我会为你们一一介绍这些伟大的左翼运动先驱们。
以下介绍皆按照照片标识的序号进行
1、亨利·凡·科尔(Henri Van Kol,1852——1925)荷兰人,荷兰社会民主党创始人,曾经参加过第一国际,之后为第二国际内的保守派,因为对殖民主义棱模两可的态度而广受诟病,因为这个问题之后在1907年的斯图加特大会上他与坚决反对殖民主义的卡尔·考茨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作为曾经在荷属东印度工作的人,科尔虽然反对残酷的殖民剥削但是却认为欧洲列强对亚非拉的扩张是有益的,在大会上他极力阻挠反殖民议案的通过。1925年死于车祸。
2、曼埃努尔·乌加特(Manuel Ugarte,1875——1951)阿根廷人,作家,泛拉美主义者,一生都在为拉美的团结而奔走,是一个反美西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者,一战爆发后放弃社会主义立场转向中立,之后与庇隆政权合作,担任驻墨西哥大使。
3、安东·内梅克(Antonín Němec,1858——1926)捷克人,报纸编辑,捷克社会民主党人,积极推动捷克的民族独立和争取奥匈帝国内捷克人的权利,1907年进入帝国议会。奥匈帝国解体后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合并,1924年成为社会民主党名誉主席。曾经协助过布尔什维克布拉格代表大会的召开。
4、爱德华·瓦扬(Edouard Vaillant,1840——1915)法国人,巴黎公社的参与者,第一国际中的布朗基派,立场介于茹尔·盖得的革命派和让·饶勒斯的改良派之间,之后参与创建工人国际法国支部(SFIO),原本为国际主义者,在饶勒斯遇刺,大战爆发后成为护国主义者,反对和平。
5、弗兰蒂泽克·邵库普(Frantisek Soukup,1871——1940)捷克人,律师,记者,早年为波西米亚青年党人,后加入捷克社会民主党,1907年担任帝国议会议员,要求捷克的自治权利。邵库普创立了工人学校宣传无神论,并通过律师身份积极为无产阶级争取合法权益。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他担任司法部长,之后又当选为国会参议员,社会民主党副主席。慕尼黑会议和维也纳仲裁后,处于对西欧社会民主党的失望,他退出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1940年死于盖世太保的监狱中。
6、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1871——1919年)
这位大家太熟悉了就不多写了
7、维克多·阿德勒(Victor Adler ,1852——1918年)奥地利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创始人,支持奥地利参加大战,护国派沙文主义者。早年支持德意志民族主义,后由于不支持反犹而皈依马克思主义。曾经因为在自办报纸撰文要求改善工厂工人生活而被政府取缔,之后又因为与倍倍尔,老李卜克内西等人结交而被捕。在废除奥地利的《反社会党人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张奥匈帝国改组为大奥地利合众国,国家民主化和议会斗争。大战尾声时主张德奥合并,在战争结束前心力衰竭去世。
8、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教皇”,他是恩格斯去世后第二国际的理论领袖,影响力巨大,主张中间路线,反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同时也反对卢森堡的革命主义。大战爆发时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党(SPD)中投了反对票,并反对胡戈·哈泽和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战争政策。战时加入独立社会民主党(USPD),因为反对过激的革命之后遭到列宁的谴责,被斥责为叛徒。1932年纳粹夺权后逃出德国前往维也纳,1938年德奥合并后逃亡荷兰并在那里去世。
9、马克西米利安·瓦雷基(Maksymilian Walecki,1877——1937)波兰人,波兰社会党左派,1918年后担任波兰共产党领导人,之后在共产国际总部工作,1937年大清洗中死于KKVD枪下。
10、埃米尔·王德威尔德(Emile Vandervelde,1866——1938)比利时人,法学家,共济会成员,1886年加入比利时工党,在比利时社会主义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初,他与利奥波德二世对抗,积极推动比利时的民主化进程,扩大了公民投票权。1900——1918年担任第二国际主席,大战时持沙文主义立场加入比利时政府,坚持对德作战。战后担任比利时外交部长,1925年促成《洛伽诺公约》。西班牙内战期间主张国际主义干涉,但是遭到本国社会主义者反对。1938年去世。
11、让·龙格(Jean Longuet,1876——1938)法国人,律师,报社编辑,珍妮·马克思之子,卡尔·马克思的外孙,是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重要成员。大战时持国际主义立场,但是没有谴责护国主义。战后参加维也纳国际,支持反帝同盟。在1930年社会主义国际的大会上他支持犹太复国主义。1938年因为车祸去世。
12、恩里科·费里(Enrico Ferri,1856——1929)意大利人,犯罪学家,意大利社会党人。1911年支持意大利入侵奥斯曼帝国。大战时坚持中立,但是依然坚持左翼立场。1922年墨索里尼夺权后成为法西斯主义者,在他去世前墨索里尼任命了他为参议员。
13、阿米尔卡·西普里亚尼(Amilcare Cipriani,1844——1918)意大利人,无政府主义者,意大利著名爱国人士,15岁参军,加里波第红衫军老兵。之后在伦敦,他与马志尼结识,但是因为理念分歧而分道扬镳。巴黎公社爆发后他前往参战,失败后被俘,被判处死刑,后改为流放大溪地。特赦后又因为屡次参加无政府主义运动而被捕。大战时与克鲁泡特金一同支持护国主义,要求履行同盟义务。
14、彼得·耶勒斯·特勒斯特拉(Pieter Jelles Troelstra,1860——1930)荷兰律师、记者、政治家、弗里斯兰语诗人,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和争取普选权的运动,他建立了荷兰社会民主工党,后一度成为当时荷兰第二大党。1913年在国会中推动了对失业保险的立法,1917年推动修改宪法,加入了男性普选权的内容,后又推动女性普选权,1919年实现养老保险立法。他的党采用了政策上半革命,策略上走议会制道路的方式。1918年11月试图发动荷兰社会主义革命反对奥兰治王朝,但在倒阁时受挫,党内地位急剧下降。之后荷兰社会民主工党一直被排斥外议会之外,直到1939年才得以重新进入。
15、亨利·海德门(Henry Hyndman,1842——1921)英国人,英国最早的社会主义者之一,1881年创立英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民主联盟,但是没有得到马克思的认同。之后在他的《英国是全体英国人民的英国》中因为没有提到马恩二人但是引用了他们的成果而让二人不满。之后与威廉·莫里斯决裂,逐渐右转。1902年布尔战争时发表反犹言论,将帝国主义战争归咎于犹太资本。1911年自建英国社会党,后在大战中支持护国主义。他对于革命非常畏惧,而党内左派最后夺取了党内大权,后社会党组建为英国共产党。
16、欧内斯特·贝尔福特·巴克斯(Ernest Belfort Bax,1854——1926)英国人,律师,哲学家,历史学家,男权活动家,反女权主义者。1881年加入民主联盟,之后的文章得到了马恩的是赏识,后因为不满海德门的机会主义而与威廉·莫里斯,艾琳娜·马克思等人组建社会主义者同盟。在考茨基和伯恩施坦的论战中他支持了考茨基的主张,大战爆发后反对民族主义,但是不再参与政治活动。
17、奥拉夫·克林根(Olav Kringen,1867——1951)挪威人,报纸编辑,《国际歌》和《共产党宣言》挪威语的翻译者。1921年反对共产国际对社会党开出的二十一条,后加入挪威社会民主工党,之后淡出政治场合。
18、片山潜(Sen Katayama,1859——1933)日本人,日本社会主义先驱,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就不多说了。
19、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Georgii Valentinovich Plekhanov,1856——1918)俄国人,老民粹派,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阿珹我本人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导师,具体太有名了也不再多说。
20、亚历山大·玛丽·德斯鲁索(Alexandre Marie Bracke-Desrousseaux,1861——1955)法国人,教师,政治家,社会主义活动家。二次大战时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而被盖世太保抓入布痕瓦尔德,后被释放。
21、(Peter Knudsen,1848——1910)
还没找到他的资料,悲
22、莫里斯·希尔奎特(Morris Hillquit,1869——1933)俄裔美国移民,美国社会党创始人,本为工厂家之子,家道中落后前往美国谋生,在一家工厂中做工,之后在纽约的犹太人圈子中接触到了社会主义。1887年加入美国社会主义工党,在这期间他在报纸上撰文抨击无政府主义,宣传社会主义以吸引更多的无产阶级加入。1899年他带领自己的派别从丹尼尔·德莱昂的党中退出,1901年与维克多·伯格的美国社会民主党合并组建美利坚社会党。大战爆发后持国际主义立场与党内右派斗争。因为不是美国人所以他无法作为党内候选人参加大选。1916年与威尔逊会面商讨和平问题,提出要求中立国调停双方的战争。1933年死于肺结核。
23、Achille Cambier
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24、达达拜·瑙罗吉(Dadabhai Naoroji,1825——1917)印度人,教育家、政治家、国大党奠基人之一。1825年出身于一个拜火教家庭。1852年创立孟买协会,办《真理之声》杂志。1855年移居伦敦,后建立伦敦印度协会,宣扬改良运动。1901年出版的《印度的贫困和非英国式统治》,引发了世界对英国掠夺印度财富的关注。1892年至1895年当英国下议院议员,是担任该职位的首位亚洲人。瑙罗吉主持1906年国大党年会,宣布了印度自治的主张。
25、爱德华·安塞勒(Edward Anseele,1856——1938)比利时人,比利时工党创始人。
我来了,全是彩图无水印,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收藏。
他们是一个集体,他们的历史不过是中国GCD和其所领导的军队的历史的一部分;
他们的能力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可以安稳的度过余生。
可他们却选择了一条艰难且布满荆棘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他们放弃了优渥的物质条件;
在这条路上,无数志同道合的同志相继倒下,他们还是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1936年到1945年,他们深深扎根在和沿海城市比有着天壤之别的延安,物质生活不富裕,他们不觉得“口体之奉不若人”。
他们衣衫褴褛,穿着补丁打补丁的衣裤。
他们不是坐而论道、叉腰品评的名士,他们不是叽叽喳喳的哗众取宠之人。
他们是无双的国士,是沉默的前行者!
1936年到1945年的贫瘠之地延安,容纳了日后无数的开国元勋。
一、
1944年的延安,难得一见的五帅同框的珍贵照片,他们每一位都是战功赫赫、功勋卓著。
从左至右分别是彭老总、朱老总、叶帅、聂帅、陈老总。
二、
1942年,主席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们集体合影。
贫困的延安,成了许多爱国人士的向往之地,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不同的城市。
三、
1942年,主席在延安的高级技术干部会上的讲话。主席讲话一贯是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而他本人也很平易近人。
四、
能撑起半边天的妇女们,彭总的妻子浦安修同志,周公的妻子邓颖超大姐,老总的妻子康克清大姐。
这里插一下,剔除浦安修。邓大姐和康大姐加上主席的夫人贺子珍大姐、洛甫的夫人刘英大姐都是长征中同甘共苦过来的,患难见真情。
其中,主席的夫人贺子珍大姐在长征途中为掩护伤员,头、背、肺部被炸入弹片,且终生没有取出。
而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大姐跟随朱老总带领红军三过草地,历尽艰辛,无怨无悔,在朱老总被张国焘扣押作人质时不离不弃,支持朱老总同分裂红军的张国焘作斗争。
她们四位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
五、
自“遵义会议”主席崛起之后,苏维埃的四巨头。
六、
“我最喜欢听得,就是人家叫我毛先生。”
七、
1944年7月毛主席与朱老总、刘少奇、聂荣臻以及林总在延安纪念七七事变大会上的珍贵照片。
八、
1944年冬天的延安,照片自右至左依次是:马海德、博古、朱老总、主席、任弼时、李富春、张闻天、聂荣臻。
九、
1944年毛主席与朱瑞在延安的合影。很不幸的是,四年后的1948年10月1日,朱瑞在辽沈战役攻克义县战斗中牺牲,年仅43岁,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十、
朱老总、贺老总、徐帅在延安机场。
十一、
1944年,主席和朱老总(左一)、陈毅(左三)、聂荣臻(左五)、李富春(左六)、王震(左二)在延安的合影。
十三、
11月1日主席和朱老总等领导在延安一起检阅南下部队。
1944年八路军第120师359旅4000余人组成南下支队,挺进豫、鄂、粤敌后,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十四、
1944年11月1日,毛主席和朱老总在王震的陪同下,在延安东关机场检阅即将南下的部队。战士们都穿着崭新的灰色棉军装,挂着新的子弹袋,背着新被子和新毛毯,歪把子机枪和三八式步枪。
十五、
1944年6月,主席、朱老总、周公等人在延安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参观团中的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延安,他们看到了一个和重庆完全不同的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六、
1944年,美军观察组共18人分两批抵达延安,这个观察组是考察我军英勇抗战的行动和物资匮乏的情况,并协调营救美军飞行员的军事小组。
十七、
1938年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的合影。
左起:康生、毛主席、王稼祥、朱老总、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秦邦宪 (博古) 、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十八、
朱老总和罗瑞卿(左一)等人合影。
十九、
从右到左依次是:肖劲光、杨尚昆、罗瑞卿、关向应、萧克、罗荣桓、谢觉哉、贺龙、徐海东、王震。
二十、
1945年8月,主席与赫尔利、张治中在延安。赫尔利和张治中到延安的目的是邀请主席赴重庆谈判的。
二十一、
1946年1月27日,周公由重庆坐飞机飞返延安。图为主席、刘少奇、朱老总、彭老总等前往机场迎接。
二十二、
彭总和浦安修同志。
二十三、
主席和林总。
二十四、
图为1936年,中央红军完成了长征,而朱老总带着剩下的红军队伍(红二和红四)北上到达延安与主席的合影。
二十五、
主席和李讷在延安。
二十七、
1939年4月24日的延安,主席到抗大参加大会,他快到抗大校务部门前时,有两个小八路从山坡上跑下来,兴冲冲地来到主席跟前,向主席问好。主席亲切的与他们交流,并教他们写字。
二十八、
1943年11月,曾任三八六旅旅长的陈赓离开太岳区来到延安学习,与莫文骅、陈郁合影。
二十九、
下面是单独照片。
一、
主席休闲时打会儿乒乓球。
二、
主席在延安。
三、
主席笑的好开心。
四、
1938年8月1日主席在延安抗大第四期学员毕业典礼与纪念南昌起义十一周年大会上讲话。
五、
1938年冬天主席在延安与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交谈。
李公朴先生曾四上华北抗战前线、二访延安,完成了四五十万字抗战文字。
六、
主席在延安。
七、
1944年的周公。
八、
1944年的朱老总。
九、
彭老总。
十、
陈毅元帅。
十一、
1944年的聂帅。
十二、
1938年的聂帅。
十三、
1938年的周公。
十四、
徐海东大将。
十五、
1938年的萧克。
十六、
1938年的罗瑞卿。
前几天看完了《延安颂》,里面生动的展示了主席他们这代人在延安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主席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召开文艺座谈会、开展整风运动、去抗日大学上课讲矛盾论和实践论,主席和贺大姐微妙的关系等等。
最后用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写的参加了长征无怨无悔、目光坚毅、军纪严明的小战士们来结尾。
他是个南方人,在福建苏区参加红军六千英里长征,一路走过来的。外国军事专家都拒绝相信长征是可能的事。但是这里却有这个“老狗”,年方十七,实际上看上去像十四岁。他走了这次长征,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他说,如果红军要再长征二万五千里,他就准备再走二万五千里。
同他一起的一个孩子外号叫“老表”,他也是从差不多那么远的地方江西走过来的。“老表”十六岁。
他们喜欢红军吗?我问他们。他们真的感到有些奇怪地看看我。他们两人显然都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人不喜欢红军的。
“红军教我读书写字,”“老狗”说,“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红军帮助穷人。”
“就这么一些?”
“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都一样,不像在白区里,穷人是地主和国民党的奴隶。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我问他为什么参加。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到一英亩),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他说,红军到他村子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给他们喝热茶,做糖给他们吃。红军剧团演了戏,大家很快活,只有地主逃跑了。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因此他参加穷人的军队时,他们并不难过,反而很高兴。
另一个少年大约十九岁,在湖南当过铁匠学徒,外号叫“铁老虎”。红军到他县里时,他放下风箱、锅盘,不再当学徒了,只穿了一双草鞋、一条裤子就赶紧去参军。为什么?因为他要同那些不让学徒吃饱的师傅打仗,同剥削他的父母的地主打仗。他是为革命打仗,革命要解放穷人。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抢不打,不像白军。他拉起裤腿,给我看一条长长的白色伤疤,那是战斗的纪念。
还有一个少年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但是大多数是陕西和甘肃本地人。有的已从少年先锋队“毕业”,虽然看上去还像孩子,却已当了几年红军了。有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打日本,有两个是为了要逃脱奴役,三个是从国民党军队中逃过来的,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参加红军是“因为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接着我同一个班长谈话,他是个“大”人,二十四岁。他从一九三一年起就参加红军。那一年他父母在江西被南京的轰炸机炸死,他的家也被炸毁了。他从田里回到家里,发现父母都已被炸死,他就马上放下耙子,同妻子告别,参加了共产党。他的一个兄弟是红军游击队队员,一九三五年在江西牺牲。
他们来历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国军队相比,是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后者一般都按省份不同分别编制的。他们的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只不过是时常作为开善意的玩笑的材料。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真的吵架。事实上,我在红区旅行的全部时间中,我没有看到红军战士打过一次架,我认为这在年轻人中间是很突出的。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
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劲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唱起来,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他们有的那点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1962年,中印士兵在边境刺刀对峙。
(左侧为解放军)
珍珠港突袭前一天,日本中岛B5N(“凯特”)鱼雷轰炸机的机组人员在航空母舰甲板上合影。
他们即将给美国人送去一份“欢迎来日本”的邀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万人大合影,由美国政府支持以提高军队士气,通过发售给群众以筹募资金,整张照片其实占地非常广阔,透视产生的视差使得图案的顶部需要大量人员而底部只要十几人。
1934年 某创业团队合影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搞“大包干”的农民合影。
1998年,马云和创业伙伴在长城合影。
爱新觉罗·溥仪和泰戈尔的合影
1903年的巴萨球员合影
李鸿章访问德国时与俾斯麦合影。
甲午战前“致远”舰军官的合影,居中双手交叉站立者为管带邓世昌。
1936年,卓别林来华旅游,路过上海时探望老友梅兰芳。梅兰芳在“梅华诗屋”,备香茗美点,迎接这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大师。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合照。
1924年黄埔军校走廊,孙中山与何应钦、蒋介石、王柏龄(从左到右)的四人合照。
邓丽君和假面骑士V3的雕像合影。
1974年5月,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在中国访问期间提出建议创立“少年班”。到1978年3月9日,第一届中科大“少年班”正式开学,共21位学生.
图一是第一届中科大“少年班”部分学生的合影,年龄11-13岁,图二是少年班学生谢彦波站在板凳上讲解题目。
19世纪末伐木业蓬勃发展,下面是和巨树一起合影的伐木工人。
《花样年华》剧组在戛纳时,刘嘉玲选择和男女主演一起登上红毯。
那天,梁朝伟左手牵着女主角张曼玉,右手牵着正牌女友刘嘉玲,三人盛装出席,成就了戛纳电影节上的经典一幕。
1987年,NBA球员马努特·波尔与蒂尼·博格斯的合照。波尔(身高231CM)是NBA历史上最高的球员之一,博格斯(身高160CM)是NBA历史上最矮的球员,二者身高相差71CM。
杨绛 《我们仨》
顾长卫、冯小刚和姜文年轻时候的合照。
出演《是,大臣》《是,首相》系列的演员,Paul Eddington和Nigel Hawthorne与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合照。
该照片拍摄于1993年成龙杯慈善赛车会上,前排左起:张敏、成龙、钟丽缇;第二排左起:吴君如、李嘉欣、王祖贤、叶倩文;第三排左起:刘嘉玲、后藤久美子、梅艳芳、张曼玉、吴倩莲、邱淑贞。
1993年,巩俐、张丰毅和张国荣,《霸王别姬》夺得本届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
奥特曼之父圆谷英二在片场严厉批评奥特曼, 身后则站着一脸懵逼的巴尔坦星人!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回复一下评论:
1.评论区有一大半不知道鸿蒙系统是啥,去看一下隔壁技术大佬的解释,很全面,我这里就不重复说明了。
2.谷歌“卡脖子”的问题
其实就一句话:任何手机厂商如果想借助谷歌生态在全球卖手机,必定受谷歌限制。
例1:苹果手机全球销售,但是苹果不借助谷歌生态,苹果不受谷歌限制。
例2:国内没有谷歌生态,不需要借助它来卖手机,国内的类似于8848手机这种厂商不受谷歌限制。
例3:华为、小米、OPPO、vivo等有国外业务的手机厂商,为了借助谷歌生态在海外卖手机,都主动去接受谷歌限制。后来华为被美国制裁,被剥夺了使用谷歌生态的权利,“被迫”不受谷歌限制。
所以,受不受谷歌限制跟你用什么系统没半毛钱关系,只跟你用不用GMS开拓国外市场有关系。
所以,突破谷歌限制也跟你发布什么MIUI系统、鸿蒙系统、XX系统......没有半毛钱关系,只跟你能不能让老外接受没有GMS的手机有关系。
3.小米宣传问题
数据说话:上有题主,下有80%评论都不知道MIUI和Harmony OS2性质上是一样的。我说小米不懂宣传门道都太高看了小米了,这已经不是宣传不到位的问题了,这是彻头彻尾的宣传事故、宣传大溃败!
------------- 以下是6月10日原回答-----------
鸿蒙系统?指的的是哪个鸿蒙系统?
如果是手机上的Harmony OS2,那么小米已经有MIUI了,而且版本比Harmony OS2高。。更何况MIUI是Harmony OS2的前辈,毕竟人家2010年就商用了,比Harmony OS足足早了10年。
如果是华为参与的开源项目openHarmony,小米也有自己的小米vela,应用场景基本一样。。而且小米米家已经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发展前景还不错。
最后多说一句,你不知道不能怪你,是小米太笨不懂宣传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