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马奇诺防线有多牛逼? 第1页

  

user avatar   shen-rui-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奇诺防线很厉害。但没那个好命。德军正面打会损失很大。搞不好正面刚,会一直打不下来陷入僵局。

因为马奇诺防线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为英法联军提供预警和准备时间(至少三周)。

马奇诺防线本身被攻克与否作用不大,但只要英法联军准备妥当之后发动反攻,正面刚的德军部队必然寸步难行。


马奇诺防线规划与设计目标:

  • 避免敌军的突然袭击,并发出警报
  • 为法国军队的动员争取时间(两三个星期)
  • 节省人力
  • 保护阿尔萨斯和洛林(1918年回归法国)和其工业基地
  • 应对突然袭击时,作为反攻的基地
  • 同样防御由瑞士和比利时方向进攻的敌人
  • 延缓敌人的进攻,等待主力部队的增援
  • 显示非进攻而和平的军事态势,并在德国入侵比利时的情况下,迫使英国帮助法国
  • 阻挡德国先期进攻后,推动比利时参战(比利时在马奇诺防线德国一边)

——来自百度百科。

从法国战役的战果来看,除了其中的一两点之外,防线的作用一个也没顶上。

虽然它是一战思想的产物,但在1940年5月之前,马奇诺防线对德国来说是不可正面刚的。

5月10日法国战役开始时,德军的装甲主力依然是一号和二号坦克(德军仅投入523辆一号坦克、955辆二号坦克、349辆三号坦克、278辆四号坦克、106辆LT-35坦克及228辆LT-38坦克)

而身为专门对付敌军装甲力量、兼顾支援步兵的三号、四号坦克,在当时居然不能有效击穿对面法军的B1坦克和只有一挺机枪的英军玛蒂尔达1型步兵坦克。


这不能怪克虏伯的炮不好,只能说波兰战役后德军还没来得及享受到缴获的军工资源的好处。

而马奇诺防线的永备工事密度,每公里战线上就达到了13-15座(因地形差异、火力射界设计上有疏密之分)。堡垒与堡垒间的防御阵地还做到了坦克陷阱、反坦克壕沟、机枪暗堡、铁丝网、地雷区构成的层叠工事体系。每一处阵地之间都有地下隧道连接。


以一战的思维,来攻击如图这样的堡垒群,除了要花费超长的时间之外,损耗在这个堡垒群上的军队人数恐怕也是不能接受的。


而在堡垒体系的地下,就是这样的东西。


想象在你率军攻击堡垒和防线薄弱点的同时,你的坦克因为身形太小,无法有效越过壕沟,中型坦克没法在堡垒身上敲出个洞。同时对面的榴弹炮加农炮不停地对你射击,不知道哪儿射来的机枪收割着你的冲锋队。

同时藏在防线背面的高射炮时不时对你的斯图卡捅捅菊花。你在这边焦头烂额中,而法军在地面以下你看不到的地方,就可以完成兵力调度、弹药补给、向巴黎告警、伤病员医疗、必要设备生产等环节。

你打不下来撤军了,法军缩进地下就泡酒吧电影院。

你重整部队再发命令吧,人家喝完酒抽根烟坐电梯上来又重演一次。

这还打个蛋?


面对马奇诺防线工事顶部300毫米的混凝土结构,德国憋了两发大建。造出了下面两个玩意儿。

600毫米口径Karl卡尔重型臼炮,弹药车是四号坦克底盘改装的专门弹药车。攻顶可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1941年8月为止此炮一共生产了六门,每门都有自己的别名。


元首的大屌——800毫米“多拉”古斯塔夫列车炮。此炮在苏德战争中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和镇压华沙起义中发挥了作用。要想给它上弹,还要一辆轻型坦克把炮弹推进膛才行。


但是后来这两个大建都没用在马奇诺,因为德国人一琢磨,发现马奇诺防线有个大缺点。

它不够长,而且它还不能像炮台一样随便动。


你说要是有个地图编辑器一样的玩意儿,你德国从哪儿打过来,我就把防线移到那边去,那德国人就真的只能打个蛋或者在东线寻找突破口了。但这个不行,马奇诺防线的主体分布在法国东北部地区。且没有贯穿整个法国边境。

由于比利时对法国修筑防线的长期抗议。法比边境没有成体系的工事建筑。属于薄弱地带。

干啥大事儿就怕有个猪队友你说是吧。


于是“黄色计划”和“红色计划”立即拍马上桌。

布劳希奇和哈尔德笑称:我就从荷兰比利时刚,从北边儿打过去,我就不跟你法国人闹。

曼施坦因觉得不妥:你们从右翼绕远路,这风险太大了。这不还是跟敌人的防线正面刚么?再说英法联军一旦得到消息调集军队对我们进行堵截那怎么办?

布劳希奇:那你的想法是什么,说说看。

曼施坦因:我要是你,我就从卢森堡直插阿登高原,从敌人最想不到的地方直接突入过去。既然是赌骰子,就不能怂对面出老千。

哈尔德:我没傻到把军队两翼暴露给敌人包饺子的境界。曼施坦因同志,你这是在拿第三帝国军队的前途冒险,你被撤职了。

元首:我倒是觉得小冯的想法不错。挺合我胃口的,我们就这么干吧。

于是法国战局变成了这样。魏刚防线也只是顶了个鸟用。

英法联军主力与费多尔·冯·博克的B集团军在北方对线;

马奇诺防线在威廉·李特尔·冯·李布的C集团军佯攻下摸不着头脑,南方的法军对是否回援马奇诺犹豫不决。

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则从中路突破阿登,绕开马奇诺和北边的英法部队。偷塔成功。

现在是逆风局,是否GG?




但是从德军的战略选择来看,他们对马奇诺防线是非常重视的,甚至采取了措施,主力避开了防线坚固的东北方向。且到最后马奇诺都没有被整体攻克,仅仅只是失去了自己的作用,且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发挥过作用。


这就是马奇诺防线牛逼的地方了:不一定防住你,但我钉在那里,你就不得不绕开咱。






时隔很久,收到评论区 @从此只看不说话 同志的提醒,在搜狐新闻网页上找到了对方“几乎”原封不动抄袭本答案的一篇文章。感谢这位同志的提醒,同时我本人向搜狐网以及搜狐名下“史海陈说微信公众号”申明:本答案如若转载需严守规范,请征得我本人同意,否则我本人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我个人被侵害权益的权利。


user avatar   zhang-xing-yuan-9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关正文,可跳过的互喷环节:

近日有某杠精认为马奇诺防线是不堪一击的,德军并未绕过马奇诺防线,而是随手一击打穿。因为阿登地区的防线就是马奇诺防线的一部分,此处被打穿证明马奇诺防线不堪一击,元首可以随意选择在任何地方击穿。而阿登地区只是丘陵,德国机械化部队如履平地(说部队行军和我们开车不一样,尽管我去过n次还是不能以眼见为实的权力。键盘党真是连Google earth都不愿意查啊。可能只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对他们来说才算山地。),所以根本不算被逼走险棋,只是人家就愿意从那边走罢了,和马奇诺防线毫无关系。


戾气爆表,强行解释后辱骂拉黑。我随手举报一下,不小心触碰到了人家玻璃心呢。对这种打鸡血的键盘喷子我是向来喜欢做成标本的。





那么针对这种小众奇葩的历史观点,只需用便于小学生查阅理解的百度百科来看看一些事实。我们来看看阿登地区有没有马奇诺防线吧:

那么阿登地区的防线是什么玩意儿?:

马奇诺防线究竟有没有完成战略目标?:







-----------------------------------------------------------

看你们说了这么多,是不是都没去过?

哇哈哈哈,我是去过的。当年发掘出这个大多数法国人都不知道的冷门景点我也是费了功夫的。欧洲二战旅游资源还是异常丰富的,遍地都是,就是低调了点。

Fort de Schoenenbourg。这是现在对公众开放的马奇诺防线要塞中最为完整和大的一个。

该要塞是北阿尔萨斯防线段中最大的一个,处于防线中心,是防御线的中坚,恐吓力量。

底下平面图。一共8个地面堡垒(bloc),6个在前线堡垒点,后方地面入口是一个堡垒,军营机房区有一个堡垒。可以看到,作战区和其他后勤区域分开,距离好几公里,敌军攻下作战区,也很难找到后方区域,守军可以安然撤退,或者在里面住几个月~

地面作战bloc飞机上看上去是这样的,貌不惊人,异常低调。战争时期是不会有如此漂亮的草坪的,更难发现。

而十来公里外的主入口掩映在森林中,同样,战争时期很难找到。


voilà,得益于优异的情报能力和Google能力,找到了森林中的入口。每年只有几个月开放。每天按点到门口等,导游过来收了钱就带大家开始参观。每天只有一波,十来人。就是这么冷门的景点。。。

近处是一块炮塔的装甲,这个厚度很任性,在当时是无视任何穿甲弹的。远处是一个升降机枪塔,反向守卫入口。

这是战争时期的入口堡垒。可以看到机枪口周围的墙上刷了一些回字形图案,是为了冒充机枪孔,在远距离上迷惑敌军。现在这些图案也还是有保留。

这个机枪孔其实也是炮孔,枪炮两用,按需一键切换。图中是装载了47mm Mle34炮,2000m射程,20发每分。机枪则是推到了右边。你cad这么好,一定看得懂的对不对。

这个是47mm炮,吊在导轨上,可以迅速推入炮孔。

现在炮孔上安装的是Rebeil 7.5mm机枪,200发/分,射程200m。换炮时可以像窗户一样推到一边。


进去以后是这个样子的,压抑的隧道。然后还有这类防御机枪眼。专干异形。

还有这种赖皮装备:投手榴弹的孔。





走啊走啊走啊走。

这些是有轨电车,用来运输人员物资。原谅我的震惊,当年我家乡还没地铁。。。


接下来首先参观兵营后勤机房区域,因为离入口近。

这个kub是什么牌子?


这些是当年的商品包装贴花。

大灶,也是电的。


出菜口,上面是今日menu~


营房。不要以为底下阴冷潮湿,其实有通风和暖气。

这个是暖气,没错,也是电的。

巴黎晚报。今日凌晨,荷比卢陷落。兄弟们你们安全了。无敌是多么寂寞。


usine,小工厂,修理设备的。










发电机房。整座要塞是全电驱动的,因为地下不能使用内燃机,只能集中使用柴油机发电。

面对这种武装到牙齿又臭又硬的要塞,你要怎么办?灌毒气啊~人家也想到了,这里有一房间的空气净化器,三防完备。而且要在方圆十几哩的密林中找到要塞的通风口也基本不可能,毕竟连炮塔都如此低调。


这是军官的房间。战争时期,列强们也都是很艰苦的。

地下空间也不充裕,吃饭是在过道里。

法国人最大的国民特点就是,能苦中作乐,杀头前也能保持幽默感。

作战指挥部分由一系列房间组成,也是在后方,靠电话指挥前方堡垒。



墙上是各个堡垒的360度视界图。

柜子不知道是什么,电话交换机?

这些是一对一联系前方观察员的人,汇聚敌情,修正炮火。

这些是火炮射击诸元。炮兵是不是算术都超班的?

要塞周边地形图,和射程图。一个点状要塞,可以防守一片20km的正面。

各堡垒射界图。可以看到,马奇诺防线上的要塞并不是和大众想象的一般,如长城一样一条线排列,且火炮只朝一个方向。而是由小范围聚集,互相掩护的堡垒群组成要塞,再由要塞在大尺度上线装排列组成防线。这些要塞全都是360度射界。要塞内部各个堡垒方向和位置也是精心设计。什么绕到背后,偷偷接近,跑到炮塔旁边往里塞炸弹,都是不可能的。

来到作战堡垒区域。那个走啊。。。我说那个电车能不能修好了开一开??

首先注意到,弹药全是导轨吊装运输的。到处都是导轨。


有重型机械的机房也都有导轨。整个地下如同一个工厂。

75mm炮弹。




各种口径的火炮。这些炮塔都是直接或间接由电驱动。操作人员是在地下的。

这是要塞最大的火炮,75mm Mle32。升级式炮塔,电驱动,人在地下操作。20发/分,30发爆发射速。

龟壳炮塔空间有限,炮管短。但是也有9500m射程。

从地下看上去,有种战舰主炮塔的意思。


升级液压装置。

驱动,瞄具,送蛋装蛋,回送蛋壳,一体化设计。

作为前线阻拦的要塞,最大火炮只有75mm。和那些攻城炮和舰炮比,75mm炮弹看上去口径不大,但是能有效封锁地面部队。而且你拔不掉他,他永远在那。防线后方会有大口径火炮工事。

法国陷落后,马奇诺防线依然坚挺,刀枪不入。图中罗列了40年德国人用来攻击此要塞的武器,最大的是420mm攻城炮(big bertha),都无功而返。左下图是月球陨石坑中的bloc6。即便用来攻击的火炮再厉害,也很难直接命中乌龟壳。不能直接命中,直接命中也就是装甲上一个坑。况且乌龟壳只是露出地面的冰山一角,下面全是水泥和钢的结构,击毁一个炮塔不会对地下造成太大损伤,还有其他那么多炮塔。想派兵去安炸弹,搞个技术流爆破什么的,这么多堡垒互相掩护,敌军也无法近身。真是完美的设定。

这个要塞一直坚持了近一年弹尽粮绝才出来投降。从头到尾只死过一个人,是出来搬弹药时炸死的。。。

最大的那个是428mm炮弹。

bloc 3的76mm双联炮塔结构图。灰色全是水泥,真的是bloc,很暴力。。。炮塔和机枪塔互相搭配,苍蝇老虎都防。

地面上的样子。当你走近一个炮塔,周围会有好几个炮塔和机枪塔瞄准你,你最好装死。

外面升降的样子。你来炸我,我降下去。你部队经过,我升起来放炮。20~30发/分钟,基本两三秒一射,双联,6个bloc,近十公里射程,你攻击部队可以钢铁洪流冲过去,你后勤总是还要维持的吧。的确很恶心。

好像是迫击炮塔。

迫击炮塔是低于地面的。远处看都看不到。




其他各式各样的炮塔。



完毕。

------------------------------------------------------------

和我们能看到的从英美国家来的历史观点不同,法国的角度看,马奇诺防线是成功的。

法国在一战损失惨重,为了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人口不足兵员远少于德国,英国又靠不住的情况下,通过战前长期建设,积累防御公事,弥补战时兵员不足,是绝对正确的,合算的。这些投入放到戴高乐说的机动装甲部队上,恐怕也建设不出和德国能匹敌的力量,因为根本就缺人。如果没有马奇诺防线封锁住边境,恐怕战争会更早发生。

有人说投入这么多资金,不如用来建设部队。你没搞清楚问题所在,法国缺的不是钱,是人。

还有人说防线白建了,人家绕过去了,根本没起到作用。你要搞清楚,这种防线的作用就是让敌军望而生畏只能绕过去。没发生战斗,就是起到了作用。如果敌军真的进攻了防线,说明你建的豆腐渣人家觉得可以一战,才是失败。如同核武,核武没地方用才说明核武真的很屌,有用。

争爆发后马奇诺防线的确很好的完成了战略任务,逼德军在阿登和比利时边境决战。少量的人守住了大部分边境。只是英法地面部队太菜,然后英国又马上背着法国人跑路。。。题外话,法国人说他们投降德国,有一半原因是恨英国一直以来的虚伪和背叛~老子就是做纳粹狗也不会被你玩了~


user avatar   shen-guo-hua-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内容选自Osprey出版的世界要塞系列:

1. 工程量

“马奇诺防线由法国政府牵头,共修筑了100km的隧道,进行了1200万立方米的土工作业,消耗混凝土150万立方米,钢材15万吨,并修筑了配套的公路铁路450km”

2. 防御工事

这里的蓝色小点叫“Gros ouvrage”, 大型工事。与之相对的是白色小点所示的“Petit ouvrage”,小型工事。工事与工事之间有大量的地堡(称为“interval casement”),地堡间距在几百米到一千米,可以想见工事的密集程度。

如同很多答案中所说的,即使是马奇诺防线中最小的工事单位——地堡(interval casement),也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一个孤零零的地上建筑,而是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

其中S代表储藏室,EM代表士兵休息室诸如此类。比较有意思的是,W代表井,可能是担心德军的断水,考虑得很细致。

那么工事的强度如何呢,见下表:

防御强度由1到4越来越强,分别代表储藏室、普通碉堡、小型工事、大型工事的防御标准。以小型工事为例(3),能承受的最大口径重炮是300mm(这个口径非常惊人),即使在地板上也有超过一米的混凝土保护(保护什么呢?土拨鼠吗?)

3. 实战

众所周知,德军在二战中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攻占了法国。但事实上,德军也进攻过马奇诺防线。但是,即使是在:

1)德军势如破竹,法军军心涣散;

2)德军从马奇诺防线相对薄弱的后侧攻击;

3)德军调用了一战中保留的最后一门420mm “Big Bertha”

也没有一个大型工事失陷,只有几个小型工事被攻克。

4. 战后

马奇诺防线在战后一直维护到60年代,之后由于装备老化等原因不再作为防御设施。马奇诺防线上的若干个工事在70年代末向公众开放。

放上分享链接:

pan.baidu.com/s/1dDykWh

user avatar   liu-xin-yu-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整理答案以及相关资料中,视回复情况更新。

马奇诺本身已经被说的足够多了,这里来谈谈题主的补充问题。下面分几个角度去阐述一下马奇诺防线和它所代表的防御学说思想的来龙去脉。

1.法国二战人口危机和移民

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世界人口突飞猛进的一个时期,然而在俄德英美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同时,法国人口的增长率却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关于这个现象的原因有诸多争论仍未得到最后结果,剑桥世界近代史则直言不讳“ 这种超前一百年发生的现象根本没有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法国的人口出生率从1880年就开始下降,不过下降的趋势比起后来其他国家的情况要缓慢一些,这意味着法国在1914-1918年的战争中征募的士兵来自比德国和英国士兵小一些的家庭。

不仅如此,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法国平民收到的伤害要远远大于她的邻国,做一个表来看一战对法国的影响。

从1936年开始到1940年,武装部队每年吸收入伍(也就是吸收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人)的年轻人从平均每年24万人剧降至每年才不过12万人,致使法国不得不在1935年把服兵役的期限从一年延长到两年,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加强法国的军队,而是为了要保持其兵力。 在1939年以前,法国从未认真考虑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对无论是婴儿或壮年人的高死亡率问题抨击得也不够。

在移民入境方面,也没有一贯的政策,法国1939年的人口略多于1911年法国和阿尔萨斯-洛林人口的总和,这是由于有大量的移民流入法国。

1938年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有很多外国人取得了法国国籍。可以看到,大量外国人的流入也不过是弥补了1914至1918年期间的损失。

然而大量的外国人流入又引发了一个问题。在1934年萧条时期,为了所谓关心更多的法国人就业,确实曾经作出努力,要把那些在法国定居多年并已经在法国成家的矿工赶回本国去,从人道主义引起了诸多的抗议。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旨在同化移民或防止移民形成严密的群众组织(例如靠近边界的意大利人)的政策,这又容易激起排外情绪。此种情绪不无其合理因素,因为只要法国对这种倾向提不出对策,法国南部的大片土地确有沦为其邻国的殖民地的危险。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法国南部没有变成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是却变成了另外一批人的殖民地。)

意大利的领事对意大利的移民便行使了相当于法国当局所行使的控制权,意大利出生的妇女被劝使回到她们的本国去分娩,以免法国认为这些孩子是法国人,然而这些孩子的上学费用却要在法国的税收项下拨付。一旦发生战争,法国的农民要上前线而意人利或西班牙的农业工人却会留在农场上,此种想法又为法国和平主义思潮提供了另一个主题。


2.防御论与军队改革

I.人口的影响以及政治对军事改革的阻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的几个月中.法国的伤亡最重,所受的打击最大,当时在运用攻势理论方面所犯的错误也最明显。贝当不仅是一位和攻势理论关系最少的法国将军,而且以坚定的人道主义制止了1917年的兵变,并且平息了士兵的怨恨。

在一战前夕法国每一个男子服兵役的期限有着延长至三年的趋势,防御论所得到的另一支持就来自法国人想扭转这一趋势的可以理解的愿望。这种支持是很自然的,尤其是因为在服兵役期限正要减成一年的1929年,那时国家处在最繁荣时期,而全国人力的使用却已接近极限。因此,既要在战斗中保全人的生命,又要缩短每个公民服兵役的期限,这两种联在一起的愿望得到了一位年逾古稀而又具有保守和防御本能的老军人的支持,这便使本属有关进攻性战略而设想的马奇诺防线变成了既非赢得战争的手段也没有此种计划的借口。大家都相信在这条防线后面的法国是安全的,所以,为什么要对德国进行干预呢?为什么要到欧洲另一端去寻求盟国呢?为什么要在军队中整整服役一年呢?在1932年让·普雷沃已经告诚他的《战后法国史》的读者:

“信任甲胄”可能再次给法国带来在克雷西和阿让库尔曾带来过的灾难。

减少征募现役军人的数目使职业军人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这种情况本来预期可以促进以夏尔·戴高乐上校为其杰出代表的那种军事理论的,他的理论赞成建立一支高度机械化和装甲的打击力量。(你们没看错,戴高乐和古德里安都算师承富勒,提出过机械化战争的想法)但是有些因素阻挠了这种想法。在左翼政党中,占领阵地的依然是饶勒斯的瑞士式民兵思想(人民战争系列)。戴高乐的理论似乎为建立一个政治上强有力的军事阶层提供了新的机会。在工人阶级中,仍有极其强烈的反军国主义存在着。现役军人没有投票权。

II.经济危机对军事改革的阻扰

希特勒在德国执政的头几年中,历届法国政府一直设法用通货紧缩和精简节约的办法来解决经济危机。需要改革军备的军事理论是不容易被正在设法削减开支以平衡预算的政府所接受的。因此在法国政府于1934年4月17日声明停止裁军谈判,并宣称法国今后将依靠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确保其安全后,却将其军备拨款从六亿法郎削减到四亿法郎。在继贝当之后担任陆军部长的莫兰将军任内,1935年拨款增至八亿法郎,最后又为1935年和1936年补充拨款十八亿八千五百万法郎。

然而直等到勃鲁姆政府上台后提出了以花费挽救经济萧条的主张,1936年9月7日才拨出一百四十亿法郎,此后又增加到三百一十亿法郎。但除了起步必然缓慢外,这些贷款的使用在初期又受到劳工冲突和严格执行四十小时工作周的牵制(四十小时工作周就需要铁道增加职工七万人)。当保罗·雷诺于1938年11月接管财政经济事务以后,才给重整军备以推动力。但即便有了那些拨款,军队的财政还是处于如此拮据的困境,以致必须节约其他基本开支,所以在1938年9月慕尼黑危机时应征入伍的士兵发现连军靴都没有,许多人只得穿着普通便鞋去参加他们的部队,此种经历对下一年的士气起了很不幸的影响。

III.参谋部

最后,有待解决的军事理论的改革需要有使用三军的整体协调思想,换言之,就是要有一个国防总参谋部。虽然早自1932年起就创设了国防部长这样一个头街,从1938年年初起甘末林已取得了国防总参谋长的头衔,但国防组织从未实际存在过。这对空军特别不幸,它在整个二十年代一直在衰退,虽然最后在1929年取得了与其他两个军种平等的地位,并成立了独立的空军部,但除了英勇的传统外,它从来不曾有过自己的理论或传统。在1939年3月以前的五年中,在各个部长任内,先后有过三个完全不同的计划。另一方面,海军却也许是法国所曾有过的最强大的海军,不过使用这样一支海军,它的基地必须要有充分的保卫,或法国的抵抗中心必须转移到海外去,但情况又并非如此。

1939年3月维也纳之后,法国舆论充其量只是作了防御战的打算。它由于害怕遭受使法国失去战斗力的伤亡而苦恼着。它由于一些人越来越怀疑法国军队的能力,另一些人又从贝当和魏刚所宣扬的法国军队无与伦比的说法中得到安慰,因而陷入分裂。它对马奇诺防线寄予幻想,以为这条防线从瑞士一直延伸到海边,可是实际上已完工的部分只是到比利时国境和法国边界接壤处为止。正当不可避免的战争阴霾笼罩天空时,贝当却在一篇长长的序文中向公众推荐肖维诺将军的《入侵还有可能吗?》一书,该书声称马奇诺防线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选择。

军队的理论是以1936年8月12日刊行的《大部队战术运用操典》一书为依据的,节选其中一段话:

负责编写本操典的委员会并不低估(自1921年以来)在战斗和运输手段领域取得的进展的重要性,然而委员会认为,这个属于技术性质的进展并没有多大地改变它的前驱者在战术领域所确定的主要规则。因此它认识到,在胜利之后不久由刚刚担任过最高领导职务的杰出将领所客观地确立的理论体系应该继续成为我国大部队战术运用的根本法则。

贝当:

这段自满的文字封杀了军事改革理论的可能性,同时大概也泄漏了同样程度的沮丧的忧虑心情。法国军队的指挥官知道,他们最早必须到1940年夏天才能得到所需要的坦克,得到飞机大概还要迟一些,要有经过训练而能使用这些军备的军队,那就更要推迟一些时间了。他们知道法国的防御工事尚未完成,军队尚未得到在德国一旦侵犯荷兰和比利时的中立时便能按计划迅速进军低地国家所必需的装备。

3.法国的外交政策

法国的外交政策使她失去了欧洲大陆上的所有盟友,而英国和法国间的貌合神离使得法国不得不采取防御政策, 无需德国人从旁说明,法国人自己也会想到,英国是要等到法国剩下最后一个人时才作战。

为防范德国的报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问题是,在它的西翼,如果得不到美国作为后盾,至少也要取得英国的支持,在东翼则要得到大陆上的一个或几个盟国的支持,至于那些德国要争取它们行动起来威胁法国的南翼并切断它同海外领地的交通线的国家,法国至少也要争取这些国家严守中立。在二十年和平开始初期,法国人中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尽管有相当大的分歧,但在总体上看来,还不至于显得不可调和。

不过那时在法国人观点上的另一种分歧也变得逐渐明显了,即和平主义者和其他人之间的分歧。一方面,右翼和左翼的和平主义者都梦想有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式的法国,不卷入国外的纠纷,永远保持中立;另一方面,有些人则认识到,法国的富裕是虚伪的,而法国所羡慕的那些中立国家的幸福,正是因为法国和英国尚未退出国际政治舞台而才获得的,事实上事后北欧在德国的马蹄下不堪一击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法国不接受历史传统上应负的责任,法国的传统政治思想全都无从实现,法国的物质利益也得不到保护。除了全国大部分人在看法上有此种分歧外,共产党人还持有第三种观点,在他们看来,圣城是在莫斯科,不是在巴黎。

在外交政策上的观点发生此种两极分化的演变的理由不但包括年轻人减少导致整个国家思维的保守化,此外法国军事力量的薄弱也使人们感到惊慌,同时还包括外交政策领域内的暧昧不明。当法英美三角同盟流产后,法国在深感失望之余发现英国的战后情绪是不可能结合成欧洲和平组织的,无论是按日内瓦议定书的方针或按大陆联盟的方针,都不可能同英国结成任何形式的联盟。其结果就缔结了折衷的洛迦诺公约,从中得到好处的是德国。

唤起法国舆论注意法国的东方联盟已在削弱的第一个具体事实是1934年1月的德波条约。不过法国已为它自己放弃早先的立场作出了先例.

1.法国在1933年参加了墨索里尼提议的四国公约并签字,这个被称为谅解与合作条约的内容为德国争取了绝大的利益并得到了英国的肯定。

2.随后巴尔图出访小协约国试图形成一个以法国为中心的联盟,他还争取苏联的支持来制衡德国。但巴尔图被谋杀所造成的局势,不但对法国的盟国而且对法国的舆论都带来了最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3.他的继任者是赖伐尔,从理论上讲赖伐尔是在推行其前任的政策,但在事实上,他却在竭尽全力地通过与德国达成谅解而谋求另一条途径从而勾销他的前任的政策。

摇摆不定的外交立场使得直率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失去了价值并在1939年3月随着乔治·博内向他的选民们所作的解释(即法国从未背弃捷克斯洛伐克)而化为泡影了。不论是法国人还是法国的盟国都不再知道法国的立场究竟如何。直到大战实际爆发为止,除勃鲁姆政府外,历届法国政府都以此种暧昧态度为其特征。但在法国人看来,英国的暧昧行动同法国的行动完全一样,英国居然能在1935年6月18日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从而宽恕了三个月前德国公开破坏凡尔赛和约的一切军事条款的行动,而且使法国外交为促使斯特雷扎协定成为现实所作的努力全归无效。因此,法国右翼所得出的信念是,英国要求制裁意大利是硬要在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给法国加上一个敌人。两年以后,法国的左翼又觉得英国坚持不干预西班牙内战,既是强使法国蒙受道义上的耻辱,又是在比利牛斯山给法国安上一个敌人。

1936年德国重新武装了莱茵兰,但由于法国之前批准了法苏互助条约,英国并不准备支持法国进行干预,成为英国拒绝支持法国在欧洲大陆寻求盟国的又一例证。法国失去了由它自己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后机会,相当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在几个星期后即将举行选举,为了赢得选举,国家的未来可以置之不顾,这是所谓民主不真实性暴露的十分彻底的体现。在法国批准了同位于德国东面最强大的国家结盟的条约以后,法国就失去了为任何东欧盟国进行有效干预的能力。1938年慕尼黑条约的签订使得法国连苏联这个大陆上盟友也失去了。法国事实上只剩下了一个盟国,而英国自己也承认,一旦战争爆发,它不可能象1914-1918年的战争那样,在头三个月中当法国伤亡最惨重时就提供那么多的军队。在意大利危机中,英国人看来也不了解,如果制裁引起了战争,英国人可以从容不迫地征调其军队的同时,法国却非动员其全部壮丁不可了。

在1938年9月的阴暗日子里,伦敦人正在公园里挖防空壕,巴黎人则在应征入伍时甚至连军用靴都不够分配。弗朗丹在1936年德国兵团开进莱茵兰时还主张采取行动,这时他却在街头海报上宣称战争是罪恶的愚蠢行为了。二十年的外交,二十年的政治,二十年的一群又一群年龄相仿的青年服兵役,却并未得到在战场上牺牲了一百三十二万法国人生命应换取的果实。从慕尼黑回来心惊胆颤的达拉第驶经拉斐特大街时,居然受到群众的夹道欢呼,这件事并不真正令人惊奇。令人惊奇的倒是当法国获悉德军已占领布拉格的消息后几乎无动于衷,大部分法国人还准备慢慢地、不慌不忙地面对他们的当前问题呢。


user avatar   lan-yun-86-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知道有很多看历史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人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马奇诺的炮台不是威海卫的炮台,任何方向上马奇诺都有足够的防御力。

马奇诺防线不是因为只有单向防御能力导致失败的,它只是不够长。

德军只是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没去碰它,然后马奇诺防线和法国政府一道举白旗了。从没有“德国绕道背后攻克了马奇诺防线”一说

(1)马奇诺防线的一些历史:

1925年,法国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随后修筑了洛林、阿尔萨斯、贝尔福三个筑垒地域。1929年任陆军部长的马奇诺,下令修建一条连续的由大量工事、部队集结设施构成的防线,即马奇诺防线。

很明显,马奇诺防线修筑时,正是世界经济大危机,由于资金不足,这条防线,只包括了法国东北部390公里长的一段,而不是马奇诺本人原先计划的全部。之后马奇诺的继任者法拉第计划扩展防线,延长至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人称“达拉第防线”),但这个工程到1940年5月的时候远未完工。

(2)马奇诺防线是什么样?

“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

5800个工事。有的人以为一个工事就是一个碉堡或者一个战壕。

其实,这才叫做“一个工事”:


一个炮塔,你看到的是这样:

你看不到的还有这样:

另外我要补充一点,照片中的75毫米双联装炮塔是马奇诺防线上最小的火炮,它的作用是辅助作战,布置在开阔地方向,对冲击到较近距离的德军步兵突击队、战斗工兵进行拦阻射击,保护主堡垒和主炮塔的安全。

(3)马奇诺防线还包括大量机动部队

再坚固的堡垒,如果消极防御,最终也会被攻克。按马奇诺本人的构想,马奇诺防线内要驻扎十几个师的机动部队,用于实施战术反击。但因为马奇诺工事的建设消耗了过半法国国防预算,被法国公知舆论骂到狗头喷血,到1940年,马奇诺防线内的机动部队不到10个师,其实马奇诺防线本身到1940年也没有100%完工。

(那时候的法国公知也很有意思,30年代先骂“国家那么穷,你修什么碉堡”,马奇诺防线被迫缩减一些计划规模后又骂“你都有几千个堡垒了,还要烧钱养十几万机动部队干屁”,1940年初舆论文风一转,骂“国防部这十几年都梦游去了?只修了半条工事,达拉第防线呢?”法国投降后是骂“哈哈哈哈,马其诺防线,无用功的代名词”

因为马奇诺防线内有相当规模的野战机动部队,所以,德国在法国战役的时候,特地组建了一个17个师组成的C集团军群,在马奇诺正面佯攻,主要就是牵制防线内的机动部队,不让他们增援到其他战区去。

(4)题外话

我知道有很多东方的事物会被冠以“东方XXX(XXX为西方一个著名的同类事物)”之名,比如东方隆美尔,东方拿破仑,东方剑桥等等。马奇诺也中枪过,比如国军构筑的南京-上海国防线有的人叫“东方马奇诺”,中条山防线也被叫做“东方马其诺”,松山的日军工事也被类比成马奇诺防线。现在,请各位看看上面我贴的图,再对这些“东方什么什么”报以诚挚的嘲笑。

一个世界前5的工业国,连续10年每年花费一半的国防预算修筑成的工事,没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社会还是不要夜郎自大了……


user avatar   si-tang-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这鬼东西其实从后面也不好打……

然而三德子不但绕后,还没怎么打……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修完的防线再牛逼也没用,就好像一个钢铁的房子,钢铁的防盗门,结果窗户不关。

如果马奇诺防线修完了,二战的历史肯定会改写。除非希特勒牛逼到从瑞士这里绕过去。


user avatar   BeerHal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太祖、明太祖、唐太宗这三位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英主,不存在不能相提并论的问题。同样的,汉高隋文光武康熙也可以与这三位还有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相关话题

  清朝在结束对准噶尔汗国战争之后,有没有继续对中亚进行征服? 
  如何评价汉献帝刘协? 
  中国有多少军队? 
  日本明治维新后,毛利、岛津这样的大名家族是怎么消亡的? 
  假如你是孙权,你会如何回忆或感叹自己的一生? 
  阿拉伯帝国为何没有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在正面战场所发挥的作用? 
  如何评价黄帝(姬轩辕)? 
  我可以喜欢希特勒吗?我们讨论的“喜欢”或“厌恶”某个历史政治人物究竟是指什么? 
  为什么火炮战舰的副炮会从炮廓为主演变为炮塔式为主? 

前一个讨论
年薪百万的人都在干什么?
下一个讨论
和男/女朋友一起玩 Minecraft 是怎样的体验?





© 2024-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