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吴亦凡事件之后,「小鲜肉流量经济」将受到怎样的震荡?是否还会存在?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震一下,然后继续繁荣。


首先是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可以说除了演技,小鲜肉在多个方面吊打老戏骨,最后形成了投资回报率的碾压。

最直观的就是对粉丝的动员。

很多老戏骨基本没有“动员粉丝”的概念,没有官方粉丝机构,有也不存在什么强制力。对粉丝的号召力基本靠作品的积累。

小鲜肉有比较“科学”的饭圈打法:

粉头组长部长等架构;

经纪公司向这些饭圈组织开放该艺人的独家信息,帮他们拉高优先权;

他们帮忙加工素材、刷数据、控制舆论,吸引更多真路人转粉;

在刷榜刷直播间代言接戏等生意里,这些组织负责制造效果(刷单、刷直播间人数、刷评论),自然也能拿到一部分利润。

注意:这里说的粉圈组织绝不只是那几个号,这内部有媒体有bd有电商有财务。数据女工的工头们只是最直观的那些。


其实这就是一种传销机制。

老戏骨和粉丝的关系,总体是点对点的逻辑:老戏骨提供内容,你用钱(买电影票)或者注意力(看广告)来交换;

小鲜肉和粉丝的关系,是小鲜肉——饭圈组织——普通粉丝的层级关系。饭圈组织等于小鲜肉的代理,他们不是来消费小鲜肉的内容的,而是来转卖的。

转卖给普通人、广告主、投资人。

因此饭圈组织根本不在意小鲜肉的内容质量,再差也能二次加工,通过刷数据和控评来扭曲能看到的评价。

消费者是会对产品吐槽,但代理商怎么可能骂自己手上的货?


中间多了这一层利益共同体,使得粉圈实际上对老戏骨才是降维打击。

浅层的是控评做数据;

深一点的是额外的素材加工与宣发团队;

再深一点的是增加商业价值。数据,动员消费,施压平台和品牌,主动接触新型媒介载体。

小鲜肉有一组私军,老戏骨没有。


再往大了说。和这种饭圈机构共同进化的娱乐公司,实际上已经能够灵活地将整个运营周期和艺人给资本化。

说白了,养一个小鲜肉需要花多少,又能赚多少,大概是有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拍剧拍片投资和广告代言,收益打个包放到股市里割韭菜是更快捷的操作。

小鲜肉其实是这群人的一个符号。

而老戏骨本质上还是高级职业工人,最传统的拿钱出活。

两边在团队体量、业务范围、资本进入和变现路径、舆论动员能力上有天壤之别。

老戏骨没有被小鲜肉彻底淘汰,已经要烧高香。


最后,还有个市场供给问题。

从十年前的限娱令开始,国内娱乐市场也有个恶性循环:

广电觉得太娱乐化了,要管。电视台的娱乐时长要控制,电视剧的题材要控制,影视作品的总量要控制,艺人的特征要控制;

总之就是倒逼出精品。

灾难在于:一控制供给,资本更不能犯错,只能继续支持已经成功的那些;

而消费者也只能看他们,为他们买单;

消费者的被迫买单,在纸面上似乎又佐证了这些艺人的“成功”。

大众和小众是市场的常态。但我国比较畸形的行政干预,使得大众极大,小众没有。

这等于变相在为小鲜肉模式保驾护航。


我的郁闷倒不是“人民群众不为老戏骨买单”。

梁启超的段子:自古读书人就是这么少。有大众传媒以来,艳星和花边报道就是主流。

不信你去翻抗战期间的报纸。这边一版沦陷战败,那边一版鸳鸯蝴蝶。

真正代差是在传播结构和变现模式上。小鲜肉模式更适应资本,有更高的回报率(相当于第一推动力)。

因此尽管受教育和收入水平都在往上走,小鲜肉模式反而更加繁荣。以作品而非人设和动员打动消费者的,大概只会更式微。

在审丑疲劳到一个阶段前,我们恐怕不得不品尝这时代的特色。


user avatar   love-sala-94-77-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饭圈在资本的带动下逐渐邪教化。

一开始,国家觉得饭圈比传统宗教更可控,能引导人们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某明星给粉丝写信,给学生鼓励,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很正能量。

但是,过去7-8年,国家基本没有管过饭圈。以腾讯为首的资本进场,饭圈逐渐变成了邪教,集资打榜c粉.....国家自然要下场管管。

什么是饭圈邪教化?

哥哥的专辑销量低/豆瓣评分低

正常人:我觉得这歌不好听/难听,所以销量低,评分低。

正常的饭圈:你觉得难听,但我觉得好听,尊重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制作各种各样的安利视频,把心态放得很低,饭圈在“求”路人听哥哥的歌。

邪教化的饭圈:说难听的都是没文化的,或者是黑粉/对家/蹭流量。哥哥只剩下我们了,我们不支持他,谁支持他。一人买10份,不买不是真粉。

这就是邪教化!!!

粉丝在资本(职业粉丝)的鼓动下,一杯奶茶钱20块,但每一个月20块,一年下来就是240块。10万粉丝那就是2400万。

看起来也不算多,但这基本是纯利润。互联网时代,数字专辑不过是一个数字。青春有你那些练习生的打投,top10的练习生,基本在1000万级别。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能批评明星的音乐/电视剧/电影?!

你说这电视剧难听,一堆从来没有听过的数据砸你的评论区,一堆从来没有听过的人/奖项罗列出来。

连说这歌难听,这电视剧的权利,都被邪教化的饭圈剥夺了。

粉丝会说:“你不喜欢看,你觉得难看,那你不看就可以,为什么要来吐槽说难看?”

大姐,是谁天天买热搜,水军在豆瓣上刷分?

我在新浪看到某电视剧的热搜,一查豆瓣评分不低,觉得这剧可能不错,去看了,浪费我半个小时,还有我的VIP会员,我的时间很宝贵的。

你在商业上属于不正当竞争了。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受到打击的是小鲜肉狂热粉产业。

这只是小鲜肉流量粉产业的一小部分。流量经济可以说是最基础的经济模式,和资本要挣钱是一个基础层的。任何可预料变化都无法动摇。

而喜欢小鲜肉是人类历史自有文明记录以来就存在的现象,也不会改变。

所以鲜肉流量经济会很稳的存在,这本身也不是什么问题。

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照章纳税,二是对明星行为的约束管理体系,三是流量们要有充分的竞争机制。


user avatar   zhou-xing-xiao-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就震那么一下,肯定继续存在。

因为吴亦凡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

本质上讲小鲜肉是工业品。绯闻、宣发、控评、公关、水军、做数据、买热搜。。。这都是一套生产线行为,甚至连鼻子、眼睛、下巴都能精细工业定制,成品绝对足够精良,当然一般都没有灵魂。

但是工业品可重复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品质可控、利润可算,风险可承受。低品质也是品质,面对低品质的法律风险,也能够经过核算评估,找出最佳应对。吴亦凡已经无法给资本带来其制造风险以外的收益,那资本就不再去和监管对抗,果断放弃,毕竟对着干风险太高、收益太小。

但这就凸显了工业品的另一个优势,巨大的可替代性,没有吴亦凡,下一代纯情如处男,帅气如潘安的割割很快就能制造出来。要是娱乐公司创造利润靠的不是吴亦凡,而是周杰伦,那周杰伦出事,公司立马就黄了,这对资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像罗大佑、周杰伦这种属于手工制品,或崔健、万青这种基本属于纯手工制品,虽然他们是天才,但依然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产物,因为各方面太不稳定,无法稳定预期收益,无法搞会计估算,那在足够的时间长度上,就无法获得稳定投资,甚至可能出现“掌柜拿住东家”的风险,到时候谁是资本家,谁是打工人都难说。

周杰伦是厉害、是卖座,但一捧出来人家就自己单干了,自己当资本家去了,那不是捧了个寂寞。像罗大佑这种,心情不好,歌也不写,演唱会也不唱,利润极端不稳定。遇到崔健这种纯手工制品,没事儿还想和资本家对着干一家伙。。。 那资本捧他,不是纯找没趣儿么。

所以小鲜肉经济必然会继续存在,只是需要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比如“爱国公众号”或“打工人之友”之类(我胡诌的),更被时代接受的方式存在。区区一个产品报废了,不等于整条生产线就落后了,只是需要“工程师”调整一下产品参数,工业化生产的总体收益还是大,但本质上还是继续制造一批批没有灵魂的“车间铸铁傀儡”。


user avatar   sunlight1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亦凡事件将促进运营团队的专业化,流量经济将以更完善的机制,继续渗透国民生活。

所有一线公关、经济、律所、广告商、节目制作,等等利益方以后都应该在每年的七月三十一日,坐在一个会议室,把PPT和大白板拉出来,好好再走一遍吴亦凡事件的始末。

盘好时间线,各方动作和决策,以及其效应,并且沙盘推演假如在某个节点,做不一样的选择,会不会改变进程和结果,基于模型都应该建好,就像军事学院复盘历史上的战争和战役一样。 甚至应该常备几个500人左右的样本粉丝组、网民组、政府职能组,实时做调研“如果你的偶像在被发现xxx之后,他发表了如下声明,你是否会继续舆论支持他”。

而我想所有的模型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就是预防的成本远远低于救火。

试想你手上有一个印钞机器,只要它不进监狱,一年就是十个亿的现金流,你是不是应该顾两三个养过泰迪的保安把资产好好看管住。

而吴亦凡的运营团队连最低限度的法律风险都没有管控好,不强奸,不迷奸,不灌酒,不碰未成年人,很难吗? 资本理应死死掌控艺人,不能控制的艺人不给资源,从一开始就不要培养。

鲜肉流量经济为什么必然存在,原因很简单,民众打不过资本,艺术干不过流量。

十年磨一剑的好作品,好艺人,没有资本支持,屁声都听不到。而资本在本质上是讨厌真正的好作品和好艺人的。一是因为难找,套现周期太长,二是难以控制。

顶配俊男美女,培养50个,选5个出道套现,是更稳定,风险更低,更符合经济逻辑的选择。

曾经资本不成气候的时候,要满街求着好导演好演员,允许他们参与投资。

后来资本站起来了,为什么非要给民众看好东西呢??? 我又不出产好东西,如果只有好东西能上映那我不是一直处于被动?

于是资本意识到,想要长期不断的有效的快速割韭菜,必须摧毁民众最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对于青少年,舆论导向和话语权,等同于审美趋势。

简单说就是刷屏,不需要有作品,一个好看稍微有特点的练习生拿出来,刷屏,控制舆论导向,你的同学,你喜欢的女同桌,你崇拜的学长学姐,都在看他说他好,你不看也难。

为什么总要做人设,因为资本做了调查,这个外型配合这个人设,100个小孩儿里有70个会喜欢。今天她在节目里偷吃东西,提升了收视率和刺激了网民留言,那以后她就是个喜欢偷吃东西的吃货人设。

资本不再依附好作品好艺人赚钱,他们要流水线制作垃圾节目推高流量艺人完成收割,甚至还可以用巨额资金腐蚀所谓的“好艺人”去上垃圾节目共同提高流量艺人的热度。

杀猪盘就是这么从小学生的娱乐生活中开始建立起来的。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种很天真的想法:资本创造了某种需求,让大家去买单;资本创造了某种观念,让大家去买单;资本炒作了xxx,让大家去买单。


短时间内,小范围内,有没有,有。

长时间尺度,大范围内,不是这个逻辑。



不是资本创造、扶持了小鲜肉;不是资本创造、扶持了垃圾网游;不是资本创造、扶持了各种营销号、标题党。

作为某个公司、某个自然人、某个投资机构,你可以说他们有某某倾向,侧重于某某领域,但是作为资本整体来说,是全赛道押注的

事实的情况,是选择了小鲜肉的资本赚大发了,没有选择小鲜肉的资本赚少了甚至亏死了;

事实的情况,是选择了网游的资本赚大发了,没有选择网游的资本赚少了甚至亏死了;

事实的情况,是选择了营销号、标题党的资本赚大发了,没有选择营销号、标题党的资本赚少了甚至亏死了;

……

这才是真正的逻辑。

活下来的资本,正是大家用脚投票的市场选择。



所以:

1、不是资本选择了小鲜肉流量经济,而是选择了小鲜肉流量经济的资本赚了钱,活了下来。

2、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改明天这种风格不赚钱,另一种风格能赚钱,那么选择另一种风格的资本就能赚钱,就能活下来,而慢慢的资本也会逐渐转移到新的方向上去。



不完全是: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明星和作品;

我觉得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观众为什么样的明星和作品贡献流量和掏钱,就有什么样的明星和作品。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都反对白嫖一样。白嫖看似你赚了,其实相当于你把手中的选票拱手让给了其他掏钱的人,哪怕人家只掏了1块钱。



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手中的流量和钱,共同投票决定了这个娱乐市场长什么样。

一个吴亦凡事件,就能改变手机屏幕前的各位吗?我觉得没那么大的能量。



user avatar   hua-xia-ying-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组织的暴力可以战胜无组织暴力。

有组织的生产力可以战胜无组织的生产力。

有组织的饭圈收费模式可以“战胜”无组织的口碑收费模式。

组织会给人带来参与感、存在感、意义感、成就感,让人激情澎湃,让人不再孤独,让人感觉到自己“被需要”。

这完全契合在人格和自尊形成期里年轻人的需求。

你可能觉得饭圈很可笑,但很多小朋友把这当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一份“事业”。

在这个资本引导的组织里,很多小朋友在年幼过家家之外,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能够实际影响现实的层级制、上下权力、动员协调,也感受其中的神经质般狂热和权力快感

——只不过是为资本做嫁衣。

组织还真就是强大的,无论是用在哪一面。


user avatar   awind-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定会继续存在。

对于中国2.7亿的少男少女,“小鲜肉”是他们很多人唯一的精神寄托,除非资本们是傻瓜,放弃这个亿级流量。

在这个残酷的、充满不确定的现实世界里,让每个人都去思想是危险的,奶头乐是必须要有的。

奶头乐理论”是由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来的理论。最早出现于《全球化陷阱(Die Globalisierungsfalle: Der Angriff auf Demokratie und Wohlstand)》一书中。

奶头乐指的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只不过是产品生产和服务中的一个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链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短视频)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毛泽东:“舆论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一定要去占领,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造成舆论,总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做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小鲜肉流量经济最终导致的结果:没有思想,不去努力拼搏,闲鱼,垮掉的一代。


user avatar   qi-ming-4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亦凡进了局子是因为他涉嫌强奸,不是因为他是流量经济,更不是因为他是小鲜肉

这本身是不相干的两个独立事件。

我是个直男,本身绝不是小鲜肉流量经济的拥护者。我对流量经济持反对态度,而对小鲜肉则持中立态度。

但还是觉得我们作为普罗大众最好还是冷静看待一切问题,以避免被舆论利用

这次被抓的是吴亦凡。

但如果是一个警察犯了罪,是否警察这个职业以后就会不复存在了呢?是否警察这个职业就有问题呢?

如果是一个游戏成瘾的人犯了法杀了人,是否也要说明游戏玩家这个群体有问题,不应该存在,然后所有游戏被取缔?所有玩家被送去电击?

如果是一个中国人在外国杀了人,那是否说明中国人都有罪,都是垃圾呢?

如果恨屋及乌,肆意发泄恶意,株连不相干的群体,看似与己无关,其实这些用来攻击别人的逻辑和手段,很可能有一天会以某种似曾相识的方式反噬到自己身上。

就像吴亦凡被人骂牙签,而现在“牙签”逐渐变成了一种很常见的羞辱别人的方式。

吴亦凡是一个个体,也只是他自己,不管他犯法了还是被抓了,不管他出丑了还是没出丑,这就是发生于时间众多事件中的一个而已,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涉嫌强奸而被抓的人,没有任何群体应该为其背锅。

任何领域都如此,包括娱乐圈。有过错的应该被严惩,而没有过错的,不应该因为那些有过错的人而成为同样被制裁被波及的对象

如果偶像文化本身因为吴亦凡事件就被人们冲,那看似是人们在反对偶像文化,殊不知其在构建和加深一种互联网上更奇怪、更脏污的逻辑链本身。这种逻辑链一旦变得约定俗成,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炮弹就落在谁的头上

反对小鲜肉流量经济的人,应该按照自己本来的思路来继续反对,而不是强扯上吴亦凡如何如何。而本来毫不相干的人,还是不要被舆论随便利用,没有任何瓜是纯粹的瓜,任何我们对环境施加的影响最终都会反馈在我们自己身上。

恶意是双刃剑,所以要珍惜好自己宝贵的恶意,用其来针对一些真正惹到你、对你不利的人,不要随意发泄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一切形式的metoo逻辑,都应该严格禁止。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还是一样的。没区别。

范冰冰事件以后这些明星都确实老实交税了?如果真都老实交税那么郑爽事件后怎么又有那么多艺人集中注销公司行为?

我们常说“拔出萝卜带出泥”,如果一件事情仅仅局限一个个体那么这个事件就是独立的,孤立案件而已。

谈论杀鸡儆猴什么的为时尚早,只有一个点的情况下不成威慑,只有一定面的时候才有效力。




     

相关话题

  有哪些漂亮的童星? 
  舒畅为何不红以及如何评价舒畅? 
  如何评价张译这个演员? 
  假定吴亦凡确实犯了强奸罪,作为一个颜值逆天的顶流,是怎样的心理导致了他此类行为? 
  如何评价女演员白冰? 
  小沈阳说因为不喜欢喜头悲尾的小品就放弃了演小品这个说得通吗? 
  你们认为谁可以演《三体》中的章北海? 
  如何看待黄晓明说大家不喜欢看我? 
  你为什么反感丁真? 
  哪些演员的演技被尬吹得很厉害? 

前一个讨论
中国将永远保存全产业链吗?
下一个讨论
雷军写代码水平如何?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