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读过的最有力量的一段文字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k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告日本人民书

美国要求你们立刻注意我们在这份传单上所说的话。

我们已掌握人类从未有过的破坏力最大的爆炸物。一颗我们新近发明的原子弹的爆炸力实际上等于两千架我们的巨型B29轰炸机执行一次任务时所携带的爆炸力。这个可怕的事实是值得你们思考的。我们庄严地向你们保证,投弹是极其准确的。

我们在你们的本土使用这种炸弹还刚刚开始。如果你们还有什么怀疑,请你们了解一下,广岛只不过挨了一颗原子弹后的情况。

在利用这种炸弹摧毁军方拖延这场毫无用处的战争的一切资源之前,我们要求你们现在就向天皇请愿,结束战争。我们总统已为你们概述了体面的投降的十三条结果。我们敦促你们赶快接受这十三条,开始为建设一个更好的爱好和平的新日本而努力。

你们现在就需要采取步骤,停止军事抵抗。否则,我们将坚决使用这种炸弹以及其他一切优越武器,立刻强行结束战争。

现在就从你们的城市疏散开!


user avatar   ju-tong-ji-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节选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的世界观》

我们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是奇怪!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只是匆匆过客。目的何在,无人清楚,虽然人们有时自认为有所感悟。不用做过深的思考,仅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我们是为其他人而活着的––首先是为了那些人,他们的欢乐与安康与我们自身的幸福息息相关;其次是为了那些素昧平生的人,同情的纽带将他们的命运与我们联系在一起。

我每天都会无数次意识到,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的劳动成果之上,这些人有的尚健在,有的已故去。对于我已经得到和正在得到的一切,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出相应的回报。我渴望过简朴的生活,常常为自己过多地享用他人的劳动成果而深感不安。我不认为社会的阶级划分是合理的,归根结底是靠强制手段维系的。我还相信,简朴而平易的生活,对每个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我认为,在哲学意义上,人类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可言。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制于外在压力,还受限于内在需求。叔本华说过:“人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却不能得偿所愿。”从青年时代起,这句话就让我深受启发。每当自己或他人经历种种磨难时,这句话总能给我带来慰藉,成为无穷无尽的宽容的源泉。幸运的是,这种认识不仅能缓解那种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的责任感,也能防止我们过于严苛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这导致了一种人生观,其中,幽默尤其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探究一个人自身存在或一切创造物存在的意义或目的,对我来说,似乎总是愚蠢的。然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些理想决定了他的奋斗目标和判断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未将安逸和享乐视为终极目标(我把这种伦理准则称为猪群的理想)。一直以来,对真、善、美的追求照亮了我的道路,不断给我勇气,让我欣然面对人生。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友情,如果不专注于探索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不可及的世界的话,生命对我而言就毫无意义。从儿时起,人们所追求的那些庸俗目标——财产、外在的成功以及奢侈的享受,我都不屑一顾。

我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却又明显地缺乏与他人和社会的直接接触,这两者形成了奇怪的反差。我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一方面,它能让人清楚地意识到,这将使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受到限制,但我毫无遗憾。这样的人无疑要失去一些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避免让自己内心的平衡置于这样一些不稳固的基础之上。

在我看来,驱动我们人类向前的东西中,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情感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造就高尚和尊贵,而随大流的人群在思想和感觉上都是迟钝的。

命令之下的英雄主义、无谓的暴行,以及一切自称爱国主义的可憎蠢行,都让我深恶痛绝。战争对我来说,是何等的卑鄙无耻;我宁愿被撕成碎片,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恶的勾当。不过,我还是相信人性是美好的,如果不是因为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假以学校和媒体之手,系统地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理智的话,这种可怕的事情早就应该销声匿迹了。

我们可以体验到的最美好的事物是难以理解的神秘之物。这种基本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摇篮。谁要是不了解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谁要是不再感到惊讶,那他就如同死了一般,他的眼睛早就黯淡无光。正是因为这种掺杂了恐惧的神秘体验,宗教产生了。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东西是我们无法洞察到的,只能以某种最原始的形式才能把握那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一个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怀的人。我无法想象,有这样一个造物主,他会对自己所造之物进行奖惩,并且具有我们自己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我无法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后还能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无论是出于恐惧还是可笑的唯我论,继续怀有此类想法吧。对我而言,能够察觉生命和意识的永恒奧秘,了解现实世界的神奇结构,并且能投入全身心的努力去领悟自然界中所展示出来的理性,哪怕只能得到其中极小的部分,便也心满意足了。


user avatar   meng-hao-ran-ta-li-si-q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Ps:看到这个问题以后 ,本来想了一堆的句子,但是看到了书架上面的《明朝那些事》的最后一章以后,感觉这就是最适合的答案了,以下是最后一章的正文)

其实历史和小说不一样,因为历史的答案,所有人都知道,崇祯同志终究是要死的,而且肯定是吊死,他不会撞墙,不会抹脖子,不会喝敌敌畏,总而言之,我不说,你们都知道。

所以结局应该是固定的,没有支线。

 但是,我的结局,并不是这个。换句话说,我的文章,有两个结局,这只是第一个。

 我读了十五年历史,尊重历史,所以这篇文章从头至尾,不能说无一字无来历,但大多数,都是有出处的。我不敢瞎编。

所以第二个结局,也是真实的,只不过比较奇特,它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最后,我决定把这个比较奇特的结局写出来。

第二个结局 徐宏祖出生的时候,是万历十五年。

 在这个特定的年龄出生,真是缘分,但外面的世界,跟徐宏祖并没有多大关系,他的老家在江阴,山清水秀,不用搞政治,也不怕被人砍,比较清净。

 当然,清净归清净,在那年头,要想出人头地,青史留名,只有一条路——考试(似乎今天也是)。

徐宏祖不想考试,不想出人头地,不想青史留名,他只想玩。

 按史籍说,是从小就玩,且玩得比较狠,比较特别,不扔沙包,不滚铁环,只是四处瞎转悠,遇到山就爬,遇到河就下,人极小,胆子极大。

 此外,他极其讨厌考试,长大后,让他去考科举,死都不去。该情节,放在现在,大致相当于抗拒高考。

 这号人,当年跟今天的下场,估计是差不多,被拉回家打一半死不活,绝无幸免。

 然而徐宏祖的父母没有打他,非但没有打他,还告诉他,你要想玩,就玩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行。

 这种看似惊世骇俗的思想,似乎很不合理,但对徐家人而言,很合理。

 对了,应该介绍一下徐宏祖同志的家世,虽然他的父母,并非什么大人物,也没名气,但他有一位祖先,还算是很有名的,当然,不是好名。

 在徐宏祖出生前九十年,徐家的一位先辈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了一位同伴,叫做唐寅,又叫唐伯虎。

 没错,他就是徐经。

 后来的事情,之前讲过,据说是徐经作弊,结果拉上了唐伯虎,大家一起完蛋,进士没考上,连举人都没了,所以徐经同志痛定思痛,对坑害了无数人(主要是他)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教育子孙,要与这个万恶的制度决裂,爱考不考,去他娘的。

对这段百年恩怨,徐宏祖是否了解,不清楚,但他会用,那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徐家虽说没有级别,还有点钱,所以他决定,索性不考了,出去旅游。

刚开始,他旅游的范围,主要是江浙一带,比如紫金山、太湖、普陀山等等。后来愈发勇猛,又去了雁荡山、九华山、黄山、武夷山、庐山等等。

 但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钱。

 旅行家和大侠的区别在于,旅行家是要花钱的,列一下,大致包括以下费用:交通费、住宿费、导游费、餐饮费、门票费,如果地方不地道,还有个挨宰费。

我说过,徐家是有钱的,但只是有点钱,没有很多钱,大约也就是个中产阶级。按今天的标准,一年去旅游一次,也就够了,但徐宏祖的旅行日程是:一年休息一次。

 他除了年底回家照顾父母外,一年到头都在外面,但就这么个搞法,他家竟然还过得去。

 原因很简单,比如交通费,他不坐火车、也不坐汽车(想坐也没),少数骑马,多靠步行(骑马爬山试试)。

住宿费,基本不需要,徐宏祖去的地方,当年大都没有人去,别说三星级,连孙二娘的黑店都没有,树林里、悬崖上,打个地铺,也就睡了。

餐饮费,也没有,我考察过,徐宏祖同志去的地方,也没什么餐馆,每次他出发的时候,都是带着干粮,而且他很扛饿,据说能扛七八天,至于喝水,山里面,那都是矿泉水。

门票费也是不用了,当年谁要能在徐宏祖同志去的地方,设个点收门票,那只能说明,他比徐宏祖还牛,该收。

 挨宰费是没有的,但挨宰是可能的,且比较敞亮,从没有暗地加价坑钱,都是拿刀,明着来抢。要知道,没门票的地方,固然没有奸商,却很可能有强盗。

据本人考证,徐宏祖最大的花销,是导游费用。作为一个旅行家,徐宏祖很清楚,什么都能省,这笔钱是不能省的,否则走到半山腰,给你挖个坑,让你钻个洞,那就休息了。

 就这样,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宏祖,穿着俭朴的衣服,没有随从,没有护卫,带着干粮,独自前往名山大川,风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饿,一年只回一次家,只为攀登。

 从俗世的角度,徐宏祖是个怪人,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按很多人的说法,是毁了。

 我知道,很多人还会说,这种生活荒谬,是不符合常规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问题的。

 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是吃饱了,撑的,人只活一辈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这辈子浑浑噩噩地没活好,厚着脸皮还来指责别人,有多远,就去滚多远。

 徐宏祖旅行的唯一阻力,是他的父母。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只剩他的母亲无人照料。圣人曾经教导我们:父母在,不远游。

所以在出发前,徐宏祖总是很犹豫,然而他的母亲找到他,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男儿志在四方,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

就这样,徐宏祖开始了他伟大的历程。

 他二十岁离家,穿着布衣,没有政府支持,没有朋友帮助,独自一人,游历天下二十余年,他去过的地方,包括湖广、四川、辽东、西北,简单地说,全国十三省,全部走遍。

 他爬过的山,包括泰山、华山、衡山、嵩山、终南山、峨眉山,简单地说,你听过的,他都去过,你没听过的,他也去过。

此外,黄河、长江、洞庭湖、鄱阳湖,金沙江、汉江,几乎所有江河湖泊,全部游历。

 在游历的过程中,他曾三次遭遇强盗,被劫去财物,身负刀伤,还由于走进大山,无法找到出路,数次断粮,几乎饿死。最悬的一次,是在西南。

当时,他前往云贵一带,结果走到半路,突然发现交通中断,住处被当地土著围,过了几天,外面又来了明军,又开始围,围了几天,就开始打,打了几天,就开始乱。徐宏祖好歹是见过世面的,跑得快,总算顺利脱身。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还开始记笔记,每天的经历,他都详细记录下来,鉴于他本人除姓名外,还有个号,叫做霞客,所以后来,他的这本笔记,就被称为《徐霞客游记》。

 崇祯九年(1636),五十岁的徐宏祖决定,再次出游,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游,虽然他自己没有想到。

 正当他考虑出游方向的时候,一个和尚找到了他。

这个和尚的法号,叫做静闻,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诚,非常崇敬鸡足山迦叶寺的菩萨,还曾刺破手指,血写过一本法华经。

 鸡足山在云南。

 当时的云南鸡足山,算是蛮荒之地,啥也不通,要去,只能走着去。

 很明显,静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一个人去,估计到半路就歇了,必须找一个同伴。

 徐宏祖的名气,在当时已经很大了,所以他专门找上门来,要跟他一起走。

对徐宏祖而言,去哪里,倒是个无所谓的事,就答应了他,两个人一起出发了。

 他们的路线是这样的,先从南直隶出发,过湖广,到广西,进入四川,最后到达云贵。

 不用到达云贵,因为到湖广,就出事了。

 走到湖广湘江(今湖南),没法走了,两人坐船准备渡江。

 渡到一半,遇上了强盗。

 对徐宏祖而言,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他已经遇到好几次了,但静闻大师,应该是第一次。此后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反正徐宏祖赶跑了强盗,但静闻在这场风波中受了伤,加上他的体质较弱,刚撑到广西,就圆寂了。

 徐宏祖停了下来,办理静闻的后事。

 由于路上遭遇强盗,此时,徐宏祖的路费已经不足了,如果继续往前走,后果难以预料。

 所以当地人劝他,放弃前进念头,回家。

 徐宏祖跟静闻,是素不相识的,说到底,也就是个伴,各有各的想法,静闻没打算写游记,徐宏祖也没打算去礼佛,实在没有什么交情。而且我还查过,他此前去过鸡足山,这次旅行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他说,我要继续前进,去鸡足山。

当地人问:为什么要去。

 徐宏祖答:我答应了他,要带他去鸡足山。

 可是,他已经去世了。

 我带着他的骨灰去。答应他的事情,我要帮他做到。

 徐宏祖出发了,为了一个逝去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逝去者,他并不熟悉。

 旅程很艰苦,没有路费的徐宏祖背着静闻的骨灰,没有任何资助,他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干粮充饥,为了能够继续前行,他还当掉了自己所能当掉的东西,只是为了一个承诺。

就这样,他按照原定路线,带着静闻,翻阅了广西十万大山,然后进入四川,越过峨眉山,沿着岷江,到达甘孜松潘。

渡过金沙江,渡过澜沧江,经过丽江、经过西双版纳,到达鸡足山。

迦叶寺里,他解开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静闻的骨灰。

 到了。

 我们到了。

他郑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叶寺里,在这里,他兑现了承诺。

 然后,他应该回家了。

 但他没有。

 从某个角度讲,这是上天对他的恩赐,因为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旅途,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他离开鸡足山,又继续前行,行进半年,翻越了昆仑山,又行进半年,进入藏区,游历几个月后,踏上归途。

 回去没多久,就病了。

 喜欢锻炼的人,身体应该比较好,天天锻炼的人(比如运动员),就不一定好,旅游也是如此。

 估计是长年劳累,徐宏祖终究是病倒了,没能再次出行。崇祯十四年(1641),病重逝世,年五十四。

他所留下的笔记,据说总共有两百多万字,可惜没有保留下来,剩余的部分,大约几十万字,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

在这本书里,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况,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

 好的,总结应该出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的故事,他为了研究地理,四处游历,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这样吗?

不是的。

其实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

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

究竟为了什么?

 我很疑惑,很不解,于是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在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经常被记者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爬?

 他总不回答,于是记者总问,终于有一次,他答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再问的答案:因为它(指珠峰),就在那里!

因为它就在那里。

 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

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

 “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说完了。

 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

我相信,很多人会问,你讲了什么?

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重复一遍,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已经讲完了。

所以后面的话,是讲给那些不明白的人,明白的人,就不用继续看了。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现在你不明白,将来你会明白,将来不明白,就再等将来,如果一辈子都不明白,也行。

 而最后讲述的这件东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来。

但这件东西,我想了很久,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或是词句来表达,用最欠揍的话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然而我终究是不欠揍的,在遍阅群书,却无从开口之后,我终于从一本不起眼,且无甚价值的读物上,找到了这句适合的话。

 这是一本台历,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过了多久,却从未翻过,早已过期的台历。

我知道,是上天把这本台历放在了我的桌前,它看着几年来我每天的努力,始终的坚持,它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终结。

 它等待着,在即将结束的那一天,我将翻开这本陪伴我始终,却始终未曾翻开的台历,在上面,有着最后的答案。

我翻开了它,在这本台历上,写着一句连名人是谁都没说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user avatar   she-zai-zu-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Those who would trade our freedom for the soup kitchen of the welfare state have told us they have a Utopian solution of peace without victory. They call their policy "accommodation." And they say if we'll only avoid any direct confrontation with the enemy, he'll forget his evil ways and learn to love us. All who oppose them are indicted as warmongers. They say we offer simple answers to complex problems. Well, perhaps there is a simple answer—not an easy answer—but simple: If you and I have the courage to tell our elected officials that we want our national policy based on what we know in our hearts is morally right.

We cannot buy our security, our freedom from the threat of the bomb by committing an immorality so great as saying to a billion human beings now enslaved behind the Iron Curtain, "Give up your dreams of freedom because to save our own skins, we're willing to make a deal with your slave masters." Alexander Hamilton said, "A nation which can prefer disgrace to danger is prepared for a master, and deserves one."Now let's set the record straight. There's no argument over the choice between peace and war, but there's only one guaranteed way you can have peace—and you can have it in the next second—surrender.

Admittedly, there's a risk in any course we follow other than this, but every lesson of history tells us that the greater risk lies in appeasement, and this is the specter our well-meaning liberal friends refuse to face—that their policy of accommodation is appeasement, and it gives no choice between peace and war, only between fight or surrender. If we continue to accommodate, continue to back and retreat, eventually we have to face the final demand—the ultimatum. And what then—when Nikita Khrushchev has told his people he knows what our answer will be? He has told them that we're retreating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Cold War, and someday when the time comes to deliver the final ultimatum, our surrender will be voluntary, because by that time we will have been weakened from within spiritually, morally, and economically. He believes this because from our side he's heard voices pleading for "peace at any price" or "better Red than dead," or as one commentator put it, he'd rather "live on his knees than die on his feet." And therein lies the road to war, because those voices don't speak for the rest of us.

You and I know and do not believe that life is so dear and peace so sweet as to be purchased at the price of chains and slavery. If nothing in life is worth dying for, when did this begin—just in the face of this enemy? Or should Moses have told the children ofIsrael to live in slavery under the pharaohs? Should Christ have refused the cross? Should the patriots at Concord Bridge have thrown down their guns and refused to fire the shot heard 'round the world? The martyrs of history were not fools, and our honored dead who gave their lives to stop the advance of the Nazis didn't die in vain. Where, then, is the road to peace? Well it's a simple answer after all.

You and I have the courage to say to our enemies, "There is a price we will not pay." "There is a point beyond which they must not advance." And this—this is the meaning in the phrase of Barry Goldwater's "peace through strength." Winston Churchill said, "The destiny of man is not measured by material computations. When great forces are on the move in the world, we learn we're spirits—not animals." And he said, "There's something going on in time and space, and beyond time and space, which,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spells duty."

You and I have a rendezvous with destiny.

We'll preserve for our children this, the last best hope of man on earth, or we'll sentence them to take the last step into a thousand years of darkness.

那些人为了要福利国家的“流动厨房”而出卖我们的自由,他们对我们说,他们有乌托邦式的、和平的、解决方案,用不着获得战争的胜利。他们称他们的政策为“和解”。他们说,如果我们能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敌人就会放弃自己的罪恶活动,并且逐渐会喜欢我们。凡是反对他们方案的人都被他们指控为战争贩子。


  他们说,我们对复杂问题提供了简单的答案。嗯,也许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不容易做到,除非你和我鼓足勇气告诉当选的官员,我们希望国家政策在道义上是正确的,能对得起我们的良心。


  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全和自由不受炸弹的威胁而出卖良心地对铁幕下饱受奴役的10亿人说:“放弃你们的自由梦想吧,因为我们要明哲保身,我们要和你们的主子做交易。”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如果一个国家宁受屈辱也不愿意铤而走险,那么它在邀请一个主子,活该被它奴役。”现在,我们要以正视听。所谓“要和平还是要战争”都是空谈,你要的那种打保票的和平,只有一个办法,你马上就能实现,那就是“投降”。

  的确,除“投降”之外,我们任何的做法都有风险,但所有的历史教训都告诉我们,绥靖政策的风险更大。他们的和解政策就是绥靖政策,我们好心的自由派朋友们却回避了魔咒。

  和平与战争没得选,要么战斗,要么投降。如果我们坚持“和解”,继续退让和撤退,最终我们不得不面对最后的命令,最后通牒。接着,赫鲁晓夫会告诉他的人,他知道我们会怎样反应?他会说,我们因为迫于冷战的压力而撤兵了。

  某天,到了下最后通牒的时候,我们会主动地投降,因为到那时,我们在精神上、道义上、经济上,都被削弱了。他如此确信,因为从我们这边他听到恳求的声音“为了求和,不惜任何代价”或“宁可被共产,也不要死于核战”,或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他宁愿“跪着生,也不要死在他的脚下。”通往战争的道路就在那一点上,因为这些话不代表我们的声音。

  你和我都知道,我们不相信“生命如此宝贵,和平如此甜美,以至于不惜以枷锁和奴役为代价去换取它们”(出自Patrick Henry)。难道生命中没有什么值得牺牲的,什么时候才开始这样,是因为前面有这敌人?

  摩西应该告诉为奴的以色列人听命于法老吗?基督有拒绝背负十字架吗?爱国勇士们应该在康科德桥就把枪扔了,不该打响惊动世界的这一枪?历史上的烈士不是笨蛋,我们这些光荣的逝者用他们的生命阻止了纳粹的扩张,他们没有白死。通往和平的道路在哪里?答案毕竟很简单。

  你和我鼓起勇气告诉我们的敌人,“我们不买这个账。”“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他们必须停止扩张。”这就意味着,戈德华特的那句话“和平要靠实力。”温斯顿·丘吉尔说过:“人的命运不是以物质积累来衡量的,当世界上伟大的军队在前进的时候,我们意识到我们是灵魂的人,而非动物”。他说,“有件事正在时空或超时空中发生着,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那叫做责任。”

  你和我与命运有个约会。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一定要保守住人类最后的憧憬,否则我们将会就让他们跌入千年黑暗。

Ronald Reagan, A Time for Choosing, 1964


user avatar   wang-an-dong-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一的时候读了一本小说《紫川》,这本书的结尾对当时的我触动很大。

“你的父亲,还有很多的叔叔和伯伯,他们用鲜血和钢铁,披荆斩棘,为混乱的世界重新铸造了秩序,带来和平,化剑为犁,为蛮荒带来文明,用繁华取代贫瘠。铁血、牺牲和自我奉献,是我们这代人的天生使命,那些英雄和英雄的故事,在你们的年代将会成为传奇。”

  “现在,作为父辈的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使命。我们渐渐老去,而你们将成长,这是造化的规律,无可避免。将来的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你们不必像我们一样,日夜不停的战斗,在刀光剑影中前行,父亲高大的脊背,已为你建起了遮挡风雨的屋顶。”

  “孩子,你将会过着和平、安详、无忧无虑的生活,你将注定是锦衣玉食,优于常人,这也注定了,缺乏磨砺的你,不可能像你父亲一样出色、一样优秀,一样勇敢、坚定和无畏。”

  “那又怎样呢?”

  “童年时,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高尚的品德。少年时,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充满情趣。这些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这样,即使在最严酷的冬天,你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英雄辈出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和平的生活注定是平庸而繁琐的。有些事,或许你现在还无法理解。但当你长大,你就会明白:你的父亲,一定不会希望你成为英雄,世俗的很多东西,耀眼而毫无价值。只要你能健康的成长,正直的做人,独立的思考,幸福的生活,这是父辈对你的最高期望。”


user avatar   gui-mu-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天总也不亮,那就摸黑过生活;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作者应该是季业,而不是网传的曼德拉~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庙的宰牲亭后面有两棵高大的柏树,人们默默地走过他们,没有声息,只有松涛在秋天的北京呜咽,他们一棵叫阿富汗,一棵叫伊拉克。


user avatar   shi-zun-de-miao-jian-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厉害的人,也只是地球这块硬盘上的一条数据而已。”

人总是美化生而避谈死,而事实是生死相随,二者相依,生生不息也就是死死不息,它们是一样的存在、一样的意义,死没有好不好,生也没有好不好。

如此,活着的人好好地活着,先行离开的人只是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

我们都只是来地球走一趟,玩一把游戏,最后归于尘土。

至于玩什么游戏、怎么玩这把游戏,就是我们来地球走一趟的意义。


user avatar   luo-luo-52-10-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对滚滚而来的浊流,

如果你不能总是抗争,你是否可以选择偶尔抗争;   

如果你不敢积极的抗争,你还可以选择消极地抗争;  

如果你不能勇敢地表达,你可以选择含蓄地表达;

如果你也不敢含蓄地表达,你可以选择沉默。

  

如果你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选择了配合,但你还可以把调门放低一些。在你主动的或被迫地干着坏事时,能不能内心里还残留一点不安和负罪感。这一点儿不安或负罪感,仍是人性未泯的标记。

即使你不去抗争,但对其他抗争者,要怀着几分敬重,即使没有这份敬重,也不要在背后放冷箭,使绊子,助纣为虐。

我希望,你们在大潮袭来时,选择站在理性一边,文明一边,选择站在人民一边。”


现在我仍在象牙塔内,但希望多年后的我,看到这段话,不会感到脸红和羞愧。


user avatar   bonbon-50-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些声音向你传来:

说你贫困,令你自卑;

说你软弱,令你痛苦;

说你轻贱,令你无助。


它们说天地之间,万物皆宜,唯独没有你的位置。

它们几乎已经是对的了。


放眼望去,

天地之间,立着一个你。


所以它们错了。

它们全都错了。


错得显而易见:

痛苦下你依然生存,

自卑下你依然站立,

无助下你依然挣扎。


因为,

宇宙没有否定你的存在,

日光依然升起来照耀你。


全天下的物,好的和坏的。造出来供你用;

全天下的人,好人同坏人,造出来陪伴你。


只要你在,这些都属于你。

只要你在,它们都是错的。


祝你平安。”



“归根结底,这个世界是专为你而造的。


你存在,世界就活着。


你幸福,世界就亮了。


你沮丧,世界就陷入灰暗。


你仁慈,世界就对一切都宽容。


你恨,世界就恶毒。


你放弃,世界就毁灭了。


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


请不要放弃。“




           

相关话题

  文学作品中包含隐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日本和韩国人对于在日韩生活的外国人不说或说不好敬语这件事容忍程度高吗? 
  如何评价《这一类书,我建议你少读为妙》? 
  如何看待网络上的土味文化? 
  无人阅读的文字,有意义吗? 
  网络文学中「男频」、「女频」等分类是怎样形成的? 
  有哪些很干净文艺的句子? 
  哪部小说的开头堪称神来之笔? 
  有什么书看后能开扩眼界? 
  为什么孔子身高一米九特别能打,后世儒生那么文弱?甚至带偏别人以为孔子“文弱”? 

前一个讨论
20岁大学生有1万元闲置资金,该如何做点小投资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说葡萄酒兑雪碧、威士忌兑可乐很土鳖?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