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年轻人有多反感酒局文化? 第1页

     

user avatar   li-hai-93-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叫喝酒?叫上三五好友,街边一坐,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才叫喝酒。

什么叫酒文化?是文人骚客在行酒令之间的风雅,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是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

而酒局呢?是领导猥琐地笑着逼女同志喝酒,把她灌醉了再向她伸出咸猪手。是某个主任借着吃饭的名头,向上级行贿。是某个老师一手回敬家长的酒,一边把超市购物卡揣进口袋。

我们的酒文化,早就不是文化了,而成了一种“通过自残向上位者表忠心的手段”。是官僚主义在职场文化中的死灰复燃。

领导班子通过所谓的酒文化,强化自身的权利象征。在一次次强迫下属饮酒的过程中,慢慢侵蚀员工的底线,无声地让普通员工放下尊严,并在无形中构建起一个森严的阶级。

钱难挣,屎难吃,当人们习惯了被迫吃屎,并且以吃屎为荣后。资本家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从精神上,从尊严上击溃无产阶级。”

前领导我说过一句话,让我痛恨且不耻,他说:“不会抽烟可以,不会喝酒的都是废人。”按他的逻辑,能把领导伺候好的人都是人才,不能把领导伺候好的都是废人?十足的官本位思想。然而让我吃惊的是,大多数人,尤其是我们父辈那群人,都对此深以为然。把跪着要饭,当成了技能,还到处向人吹嘘自己下跪的技术好。

但当下的年轻人不同,他们从小接受先进开化的思想。他们看穿了资本家们的把戏,不相信资本洗脑的那一套,宁愿躺平也绝不让资本家薅一根羊毛。他们嫉恶如仇,敢于向不平等发出抗议。他们要站着,还把钱挣了,他们要把枪,架在黄老爷的脑袋上。

把高脚杯里的白酒泼在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上,再高举起空杯,全国人民一饮而尽。


user avatar   jian-zai-w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止是反感酒局,甚至还反感饭局。

我当年辞职的原因之一就是这样那样的各种局太多,耗费了我太多心力,得不偿失。

家人和旁人可能还以为你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实则你是在外面谨小慎微、伏低做小、赔尽笑脸……

也许是我人生境界太低,也许是职位太低,我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酒局饭局……

大家都在那里逢场作戏,论资排辈,互相吹捧,轮流敬酒,说着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阿谀之辞。这不累吗?

小卒子是大气都不敢吭,一直乖巧的坐着,笑着,转着桌,殷勤地上去端茶倒水。

在合适的时机上去敬酒,还得想清楚先敬谁后敬谁,会不会因此得罪谁。

敬酒的时候怎么表达,显得得体有分寸,让对方开心还不让旁人反感。

你要时刻注意领导的眼色,懂得随机应变,看客人的脸色,懂得进退。

即便领导和客人说了一大堆废话、寒暄、互相恭维的话,你也得做一个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还不能笑僵硬了,得不时地点头和眼露光芒以及心领神会的笑。

几个小时的饭局酒局,就是一次斗智斗勇斗演技的大戏,下来你就觉得心身俱疲。

更不要说在酒驾犯罪之前,那种劝酒的方式,每次都喝到扶墙狂吐。

一边还相当惭愧,看人家喝啊喝的面不改色,自己就是这么没用。

每当这个时候,我觉得领导们其实也很不容易。

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参加这样的局,并且他们更没有机会偷懒,要开场白,要照顾好整个局,然后还没来得及吃,上四个凉菜就要开始敬酒了。

主宾,次宾,一路敬下去,他们也就是间隙里吃几口菜。

有的地方还特别猛,领导要自己先干三杯,然后再去敬宾客。一般讲究的都要先干为敬。

所以要当领导,得酒量好。

大领导敬完,就陪着主宾说话,还得照顾全局。二领导接着敬……三领导、四领导……

主方敬完,宾客方开始回敬。

上述基本流程走完,你都多少杯下去了?

然后才是自由场,捉对厮杀。

……

我们这种局还是很正规的局,没有各种歪门邪道,又都是读书人,对于弱势者其实已经颇为关照了,但是即便如此,也已经令人心力憔悴了。

所以我都不敢想象那种为了业务而设的酒局,弱势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

表面上是一个露脸和锻炼的机会,实质上很容易沦为筹码和棋子。

这样的酒局,年轻人能喜欢吗?


user avatar   jiliu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许多文章分析过酒桌文化的实质就是服从性测试,或者说驯化,正如世界灯火君所言:“酒桌文化说是‘文化’,倒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博弈、一种征服游戏、一种在官僚主义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尊卑长幼测试器。...人为制造出一种有尊卑之分的等级关系,你喝了就是给我面子,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就是践踏我的尊严,自己还没有下属意识,那我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羞辱与穿小鞋层出不穷。他们看似在喝酒,实则在打造等级制度。”

在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下,不只是酒桌文化,还有“狼性文化”、“君臣父子”、“胯下之辱”等几近传销、邪教的花样也层出不穷,甚至还蔓延到高校和学术圈中,一遍又一遍的鞭笞着基层劳动者,时时刻刻提醒大家:不听领导的话,就等着被变着花样折磨吧。

在职场上,早就有腾讯年会和各种传销式的总结大会让人大开眼界。腾讯2016年的年会上,两位男员工胯下夹着水瓶,两位女员工蹲跪在地,抬头用嘴在水瓶中喝水。在这难以描述的的气氛里,主持人和台下的观众拼命吆喝着“加油!”

同样是2016年6月,山西某银行也曾爆出银行行长用鞭子抽打员工屁股的视频。一段视频显示,在银行的业绩突破大会上,几名员工被要求站在台上,接受所谓的职场培训导师“鞭打屁股”,甚至是剃光头。

就在前不久,还有万达公司王健林开除了不给客户倒酒的博士生,曾经在综艺节目中王健林简单粗暴地表示:我的公司从来不要没有眼力劲的人!”

以及最近的8月26日,中国银行某员工实名举报领导因自己替原油宝受害者发声,而虐待自己至精神崩溃并将其圈禁,最后将其开除一事,也是如出一辙。

在高校,这种上对下的驯化也深入骨髓,去年冬天,浙大的教授冯钢口出狂言:“要想来我这读研究生,至少喝半斤50度以上的白酒”。这种歪风邪气之盛行,以至于连小小学生会都十分严格的遵守着尊卑秩序,绝不能以下犯上,干事对干部在称呼上都不能有半点不敬,就好像为即将进入社会、进入职场的晚辈提前做了培训,手把手教会他们怎样乖乖听上级话,不要坏了规矩。

这些恶臭的强化等级秩序的行为,在普通人眼里看来无异于人格侮辱,但是在上下关系中,反而十分普遍,甚至不出格就无法凸显领导的绝对权威。正是因为这些行为够恶心,够难以让人接受,够把人不当人,下属要是能做到就更表明他是一个听话的好苗子,对领导有着绝对的忠诚。

那么等级秩序的根源在哪里?在于不平等的劳资关系。虽然法律规定在雇佣关系中,劳资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实际上,资方(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领导或者上级)掌握了绝对的生杀大权,既掌握了资源分配的经济权力,又握着人事任免的权力,把下属和劳动者的命脉抓的死死的。

另外,还有人补充分析,东亚地区注重长幼尊卑的儒家文化,也为这种劳资关系注入了旧的基因。而在中国,酒桌文化还和改开后官商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关:“中国的‘商’许多是从‘官’变来的,而中国的‘官’又是从‘军’脱胎而来的。而权力等级体系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必是军队无疑。”这种强调等级秩序的官僚主义为本就不平等的劳资关系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新瓶装上旧酒之后,在中国大陆一度绝迹的酒桌文化在改开后又得以发扬光大,服务于资本的统治。谁还敢以一己之力去反抗这么根深蒂固的社会规则呢?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109441人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酒局,84.0%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而此前一条关于“酒桌文化有多讨厌”的热搜中,有2.1亿的阅读,2.6万的讨论度,并且在附带的投票中,5.2万人有42681人表示讨厌聚会。但是大多也只是敢怒不敢言,把愤怒发泄在网络世界中罢了。

哪怕《劳动法》有如下规定,也撼动不了资方生杀予夺的强势地位:

我国劳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

于是有的基层职员表示:“那时候太年轻了,以为只要坚持不喝酒,大家多少都会体谅。现在才明白,像我们这种酒桌文化深厚的基层单位,拒绝喝酒不仅等于断绝了和其他同事的来往,更是断绝了自己的升迁之路。”

毕竟现实生活中看重的不是法律赋予的权力,而是实际的阶级力量对比。事实就是,在资本统治一切、资强劳弱的“经济基础”下,整个职场形成的狼性文化的“上层建筑”又在驯化劳动者,把他们变成不得不听话的机器,资方用尽办法阻碍工人团结起来反抗不公,甚至有的下属已经完全内化这套弱肉强食的逻辑,主动向资方献媚打压劳动者(比如这次酒桌事件中主动替大领导扇巴掌的小领导)。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的反抗是有着以卵击石的风险的。

所以,即便某位职场新人敢于反抗资方权力的压迫,大家对他行为的的看法也会众说纷纭,虽然大部分人会点赞了新人的勇气,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悲观而又有些嘲讽的态度也值得玩味,认为反抗了又怎样,到头来还是被打击报复:

这种态度也是值得警惕的。虽然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不足以颠覆不合理的秩序,但是就如前所说,暂时改变不了大环境,不代表我们只能向资方低头认输,甚至主动缴械投降,这并不是看透了世事的成熟,反而是默认了这套不合理的逻辑,助纣为虐。哪怕我们自己力量有限,不敢主动去反抗,但是不应该在别人反抗的时候冷嘲热讽,毕竟谁也不希望轮到自己维权的时候别人落井下石是吧?

在还不足以汇聚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去对抗吃人者时,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保持愤怒、保持同理心。

(作者:子牛 责任编辑:郭琦)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finance.sina.com.cn/mon

雷斯林:chinadigitaltimes.net/c

世界灯火君:mp.weixin.qq.com/s/I9UE

尖椒部落:mp.weixin.qq.com/s/wtwc

上观:shobserver.com/news/det

钛媒体:tmtpost.com/4588506.htm

肥肥猫:zhihu.com/question/2831


user avatar   wendaoban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经常喝酒,但是没有酒瘾。

隔三差五的也小酌一杯。

平常也就是小酒杯喝一两。

聚会之类的也就二两。

偶尔和同学或者同事喝酒也就三四两。

谈生意之类的每次都半斤打底,喝完白的来啤的,吃完晚饭去唱歌,唱完歌又吃夜宵。

所以特烦生意场所要喝酒的恶习。

商务局根本就没有酒量自由。

逢年过节之类的,都可以用开了车拒绝。

至少亲戚朋友不会使劲劝酒。

有些商务局,大家都不喝的话,那还比较好一点,怕就怕有人不喝还非得要你喝。

等你喝得差不多了,他又能喝了,几轮下来你就撑不住了。

还有一个是公司聚会以及同学聚会。

有些公司聚会,还会特意叮嘱,全员喝酒,不喝不行。

有些同学聚会,不知道那些人怎么想的,好像非得在某方面超越他人一样。

反正现在我喝酒,我只喝我自己能喝的那个量,再多我就不喝。

你给我倒多少,我也只小咪一口。

什么叫给我个面子,干了。

不好意思,你的面子没有我的命大。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际上老一辈要不是因为穷,非得稀罕那点酒肉,也不喜欢“酒局文化”,或者说在老一辈眼中也没有什么狗屁“酒局文化”。

什么场子都要参加的人,在老一辈的评价中也是“酒虫子”,这是一个比较恶劣的评价,基本等于说这人喝酒喝的不要脸了。

到了年轻一代,不穷了,不稀罕那点酒肉了,那就更没有什么“酒局文化”了,喝个酒都喝不自在不如不喝。

这个“酒局文化”,来源就十分恶劣,发端自过去达官显贵喝酒找一堆清客相公歌姬乐舞助兴(不明白可以去看红楼),兴盛于社会底层对于此类行为的拙劣模仿,建国以后一段时期还属于被批判的对象。

什么时候成文化了?


user avatar   si-da-w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般不是反感任何服从测试,而是反感自己是被测试的那个。


user avatar   nan-de-hu-tu-83-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酒局,酒局,本质是个局。

在这个局里,台面上是推杯换盏,台面下是利益交换。

要想达成台面下的目标,台面上时常迎合、奉承。

酒局文化,说白了就是服从文化,是等级文化;是所谓的有钱、有权者对无钱、无权者的某种压迫和霸凌。

从更严格的角度看,酒局上的压迫与服从、霸凌与求全,从来与文化不沾边。

现在的年轻人,更接受基于对个体尊重的价值。

所以,去TMD酒局!


user avatar   gou-guo-ban-sheng-reng-shao-nian-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感酒局的不是只有年轻人,

享受酒局的恐怕只有桌上的某个人,其他人各怀心思罢了。

工作了多年,难免会遇到一些推不开走不掉的局,不去不行,去了受罪。

某年某月某日,某领导安排了一个酒局,因为我智齿发炎,张不开嘴,有点发烧,于是就给科长请了假。

结果在家刚休息,科长打电话说领导要求必须来,我又说了一遍理由,挂了电话。

马上电话又响,领导亲自来电。

能想象得到,当时领导会说你打电话叫不来,我亲自打电话。这时候要是再拒绝,就是赤裸打脸了,只能前往,好在没有被劝酒。

在酒桌上,领导经常会说:喝酒看工作,喝酒一口干,工作加油干。

只要喝不死,就往死里喝。每次陪完甲方,醉的跟孙子一样,发誓再也不喝了,下次又多了。

施工质量验收,甲方乙方总要躺下一方,才能顺利签字。

在酒局上,他们喜欢看到的就是别人不想喝不能喝又不敢不喝不得不喝的痛苦吧,享受着掌控别人的快感。

当我有了选择之后,不再去参加这样的酒局。

偶尔与三两好友,把酒言欢,聊聊往事,谈谈当下,醉与不醉,皆随本心。

偶尔自己在家,小酌一杯,喝的是心情。

敬一杯给身不由己的自己!


user avatar   you-jin-qu-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yezixi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我国法律将合法性行为年龄定为 14 岁?有必要提升至 18 岁吗? 
  酒桌上,领导把酒泼在你脸上,你如何应对? 
  国家每年喊年轻人考公考编,为什么名额又给得少? 
  如果出一套BAT版三国杀会是怎么样的桌游? 
  如何看待近期蒋凡陪同马云千岛湖观鱼? 
  花呗启动品牌隔离,将成为蚂蚁消金专属消费信贷品牌,与之前有哪些不同?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何看待素媛罪犯赵斗顺出狱,被示威者围攻谩骂投掷鸡蛋?如何防范其再犯 ? 
  网传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都将全面退出社区团购,你们怎么看? 
  一年前被人强奸,当时没有报案,现在还可以告他吗? 
  网友发帖称被阿里 P8 女领导长期 PUA,辱骂「勾引人」,导致身心崩溃被迫离职一事,真实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塔利班持枪采访 民众笑答一切都好?
下一个讨论
如果你的知乎ID是你的超能力,那你的超能力是什么?





© 2024-05-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