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理。
战略上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中原诸军为后继,这叫被虐么。
战术上勇于亮剑,战败喊人,援军亮剑,打不过继续喊人,这叫被虐么。
没什么敌人是援军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几波援军,这怎么就不是战略战术的胜利呢。
这分明是曹操在战略战术上的胜利。
那曹仁、于禁都被打成啥样了,也没见个虐字,关羽败给徐晃一阵便添油加醋倒也不错。蒙面歌王和蒙面舞王肯定是缘悭一面了,蒙面丧心总当有一席之地不是。
徐晃初屯阳陵陂,距离偃城也就三、五里。其一旦得城便两面连营,足见偃城所在将北方诸军一分为二,徐晃欲断偃城后路前,偃城蜀军已与两个方向的的曹军对峙许久。
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
徐晃骤然发难原因无他,一是得到徐商、吕建等诸军,兵力大增;一是老曹传令,注意保持兵力优势再推进。
关羽兵力本就不足,围襄阳、樊城,还有水师,拿来应对徐晃的兵力有限。偃城二面应敌尚能坚持,待敌方援军纷纷拥至时,力量对比更加悬殊,敌人又欲断后包围,此时不退更待何时,想必为了某些人口头上的战术不被虐,这部分蜀军要留下来被曹军包饺子才是明智之举。
随后徐晃在樊城包围圈外,确实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可有没有效果还得看实际情况:
除非关羽别屯在四冢,听说徐晃要攻头屯,于是离开四冢,却发现徐晃真正攻的是四冢,于是又回救,不然这波声东击西真没啥效果。
然后徐晃绝对优势兵力击败关羽疲惫之兵五千人,一路追杀破围,这是战术胜利还是力量碾压?
不是说用了战术就叫战术胜利,战术是否奏效,有多大效果完全不看就吹是不是热豆腐吃多烫着了。
就襄樊战场而言,解救樊城只是一部分,襄阳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争并未结束。到头来还是孙权偷袭导致关羽撤军,徐晃这波功绩主要在于挽回部分形势,而不是真把关羽军打残了。若这种程度就叫虐,那么曹仁和于禁情何以堪,意欲迁都的曹操又情何以堪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