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里孩子的幸福感会爆棚? 第1页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父母幸福的家庭里孩子大概率也幸福,但是不是因为幸福感会传染,而是因为会遗传。。。


user avatar   mia-1-8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父母情绪稳定


2、父母情感细腻,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3、父母的内在强大,没有负面思维


4、父母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己爱自己


5、父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6、父母不要求和控制孩子


7、父母的生活平衡,有事业、娱乐、成长、运动


8、父母有很强的开放性,不抵触外面的世界


9、父母终身学习,保持自省


10、父母之间感情好,不假装、不将就,不仇视对方,不把孩子当垃圾桶,不要求孩子站队


11、父母热爱生活,有丰富的人生


12、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而不是孩子的教官


13、父母引导、培养、支持孩子,而不是指责、批评孩子


14、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不把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15、父母发自内心的欣赏、鼓励孩子


16、父母会保护孩子,不是一味地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17、父母善良,但不软弱


18、父母没有金钱焦虑,也不金钱至上


19、父母有足够的时间给到孩子充分的陪伴


20、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我是@人类维修师MMMia,可以从内心深处疗愈你的咨询师

· MORE ·

【焦虑/抑郁】

特别容易疲劳是为什么?-4W赞

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2.5W赞

什么是「高功能抑郁症」?-1.3W赞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1.3W赞

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8K赞

怎样让一个抑郁的人开心呢? - 4K赞


【个人成长】

人是怎么变强的?-3.5W赞

吸引力法则是真的吗? - 1.3W赞

人在什么情况下成长最快?-9K赞

虚无主义,到底有多可怕? - 7K赞

如何才能做到爱自己?-3K赞


user avatar   xuxing-xing-xing-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9.2更新:

抽空随手写的一个回答,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赞赞和评论,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希望大家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

评论很多,大家不同的成长环境,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我就主要的几类评论,简单聊一下我的想法~

1.很多知友说,平贱夫妻百事哀,富裕的家庭会更幸福。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很多富裕的家庭是这样,因为不会因为钱争吵、不会有缺钱带来的一切问题。

我的想法是:有钱可以促进幸福,但不代表没钱就不幸福或者有钱一定会幸福。

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姐姐就嫁给了我们大众眼中的“有钱人”,现在生活富足,有儿有女,孩子可爱,丈夫也很好。小姐姐在国企上班,可以养活自己有富余,现在每次遇到她,看她的状态真的挺好。

也有很有钱的同学,一直是我羡慕的对象,从小就可以轻松拥有我只在电视上见过的东西,每次旅游回来带回来的东西都可以让我们大开眼界。可是随着深交,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后,发现她并没有那么幸福,甚至可以说不怎么幸福。(因为涉及到朋友隐私,在此我就不赘述啦)

再比如,我的婆家,在农村,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都和和美美。第一次接触这个家庭时,那种轻松、舒适的家庭氛围,就让我在心里默默感叹如果我能在这种家庭长大该多好啊。尤其是婆婆乐观、热心、善良的性格,非常感染人的。2020年初的疫情我就被困在婆婆家了,但是过得很开心,再后来生孩子、坐月子我都选择了在婆家。

2.有知友说,父母感情很好,就是不理自己。

我感受到了一丝凡尔赛哈哈哈。

我身边父母感情好的,家庭氛围都不错。当然也有极端的情况,比如父母感情好,可是自私不想管孩子的。但是,若是太自私,也就不会懂得爱人,夫妻感情真的不错嘛?

3.也有很多知友说,第三点:父母三观正,家里符合,但是自己没感觉到幸福。

父母大是大非分得清楚,也不一定代表三观正呀。因为生活还有很多很多琐碎,日子是点点滴滴汇成的,仅仅道德品德好、大是大非没问题,我觉得不能说三观很正吧。

如何才能算三观正呢?这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我这有很多生活情景例子,大家可以带入看一下,看完大家应该会有自己的判断。

a.亲戚家的熊孩子来了,想冲到你房间一顿乱闹,你父母让不让?或者说父母对待亲戚的方式,真的有很多“不懂事”的亲戚呢。(微笑脸)

b.父母如何对待服务人员?作为金融服务行业人员,见过太多在家“好父母”,在外颐指气使,无理取闹的客户了。

c.父母如何看待亲子关系?教育方式是否正确?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或者一昧地以“自己觉得好”的方式去爱孩子?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懂不懂得和孩子距离产生美,给彼此一点空间?

4.也有少数知友说,自己家里这三条都符合,但是还是感觉不到幸福。

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状态,而不是某一时刻的一个感觉。或许一直幸福着,而自己察觉不到呢,有时候幸福也是对比出来的哟。

以下为原回答:

1.父母乐观的家庭。

如果你的父亲整日怨天尤人,

上班的话,工作不顺,怪公司不公平;

经商的话,生意不好,怪市场不好;

生活中啥啥不顺利都可以归结到别人身上,眼里总是各种负面,永远看不到事物的另一面;

想想这样的家庭氛围是不是很压抑?

这样的家庭也总会乌云密布。

如果你的母亲整日怨天尤人,

嫌弃自己没嫁好,抱怨丈夫赚钱少;

嫌弃娃功课不好,抱怨娃不努力;

嫌弃生活待她不公,抱怨日子不好过。


这样的家庭会有啥好氛围?孩子谈何幸福感?


2.父母感情好的家庭。

这个恐怕已经被说烂了,父母感情好,家庭氛围自然和谐,一个因爱组成的家庭,又充满着爱,孩子幸福感够够的。

3.父母三观正的家庭。

父母三观正,家风就是正的。孩子就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涵养润物细无声般地滋养着孩子。没有熊父母,就没有熊孩子。孩子三观正,就不会那么任性、那么顽皮,在家不会被宠上天胡闹,在外不会去欺负霸凌他人。


能做到这三点之一的家庭,孩子应该幸福感就不错,能做到三点都有,我就非常羡慕了。


user avatar   shen-yi-sheng-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家庭关系稳定可预测

在任何一段关系当中,稳定都是一种美德,稳定意味着可预测(predictable),对方在与你相处时可以预见你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他大概能够据此判断应该如何与你相处。比如我们会用“靠谱”形容一个人,就是说他的言行可预测。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亲情绪不稳定,就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们可能表现地不知所措,或者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会处于分裂状态,比如在恐惧与短暂的平静之间来回切换,显然这对他们人格的建立是不利的。

在亲密关系中同样如此,如果一方表现地阴晴不定,那另一伴将无法预测应该以何种态度和方式与你相处,那最理性的方式就是减少在这段关系中持续投入,显然亲密关系将变得不再亲密。

当然稳定和可预测也可能导致一成不变或者让生活不再有惊喜,如果要再增加一种品质的话,激情(passion)也很重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时不时再有一些惊喜,那会使得关系更加融洽。

2、父母能够把孩子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他/她是有生命力、有思维能力的人

在谈到原生家庭后,我们也了解到“不求回报的爱”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但其实有很多人,尤其是孩子的家长,对于世界上真的存在“不求回报的爱”存有疑惑,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环境下,怎么可能做到“不求回报的爱”?

弗洛姆对此有过描述:只有超越了自己的需要,依照对方的基本面目来了解对方,才能获得对对方真正的认识。人必须倾听,必须以共情的方式体验,也就是说,人需要进入并且熟悉对方的私人世界,进入对方的生命,感受对方的观念和体验。

用更加直白的话来描述,作为家长,把孩子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他/她是有生命力、有思维能力的人,在此基础上才能放下作为家长的威权意识,用一种平等地、包容地态度去进入孩子的体验和感受的世界中,去建立关系,这恐怕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就像李焕英对贾玲说的那句——“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潜台词是我不用要求孩子有多大的成就,我之所以爱他/她,不是因为孩子能带给我什么,而是因为他 /她是我的孩子。[1]

3、足够时间的陪伴

来访者中有一些年纪较小的患者,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寄宿学校就读,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早点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能够让他们更早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但这里面也存在隐患,孩子过早地独立于父母,可能会让他们无法建立足够的亲密感和安全感。

与此相仿但更极端的案例是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过早地分离,会导致性格上的缺陷,比如人际关系敏感、无法建立亲密关系、自卑固执等等。(我们且不论留守儿童的父母可能是为了生计不得不这么选。)

安全感的建立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在一个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这种来自过去的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内在禀赋。过早地剥夺了这样的禀赋,相当于剥夺了个人力量的源泉。如果这部分缺失了,后天不论怎样都难以弥补。

4、像朋友一样给孩子提出意见,但不会轻易打压

“父爱如山”用来形容父亲的爱是沉甸甸有分量的,他们可能不善言辞,但在关键时刻可以给你山一样的庇护。子女(尤其是儿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翻越父亲这座山才能独立、成熟。

但一些父亲可能是误解了这个说法,他们的存在对于儿女来说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像珠穆朗玛峰一样,不可战胜、无法跨越。他们往往秉持一种大家长的态度,不容许子女随意挑战自己的权威,或者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比如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就用自己擅长的领域对子女指指点点,轻易地批判不同意见。

这无疑会对子女的自信心会造成打击,未成年的他们可能表现地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成年后,他们常常也会出现内疚自责的想法,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或者在面对领导同事时,把别人的情绪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前,甚至会牺牲自己的情绪状态去无条件地满足他人。

有智慧的父亲会在孩子童年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陪伴,等孩子羽翼丰满后,就鼓励他们去面对更多地挑战,孩子需要的话会助他们一臂之力,而不是阻拦和打压。

5、适时放手

一个来访者向我倾诉,每当她听到别人的称赞会非常不自在,认为自己受之有愧,而且往往将成功归咎于客观因素甚至是运气。而当她听到别人的评价时,尤其是负面评价,她会一股脑地认为对方是在否认自己的能力,因此变得更加消沉、不自信。

谈到原生家庭,来访者表示妈妈性格强势,不论是学习、生活,甚至感情,都要干预,妈妈的关(kong)爱(zhi)持续了她整个学生时代,大学毕业后,她结婚生子,顺利工作,母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干涉自己,但在她心中却形成了一套评价标准(超我),时时刻刻在监视着她的一言一行。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 mother),是指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要表现得足够好(good),为孩子遮风挡雨,帮助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要逐渐学会放手,让孩子能够独自面对和解决一些事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同样重要的是,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适时退开(enough)。如果妈妈一直处于good模式,就可能出现强势的母亲和懦弱的孩子。

参考

  1.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9083911

user avatar   zhou-to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常虚惊一场,

时常柳暗花明,

总会吉人天相,

终能化险为夷。


user avatar   mu-han-36-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

第一点,你要知道,许多上了年纪的大人和老人,尤其是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他们是不会普通话的,即便是普通话,音调啥的也特别怪,听起来有点怪里怪气的。比如我堂妹,今年17岁,从深圳回山东老家,她从小就在深圳长大,所以她的话是普通话,但是我妈就只会用山东话跟她聊天,所幸山东话跟普通话差距算是比较小的,所以我妹妹可以听懂。

第二点,大多数人都是容易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都容易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并且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用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从人的视角来看,老鼠是在偷东西,但是从老鼠的视角来看,它是为了自己生存而获取食物。所以说,你男朋友家里的亲戚并不一定是排斥你,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不懂潮汕话,外加他们也有可能不懂普通话,所以造成了这种情况。

第三个,有很多问题都是缺乏沟通交流引起的,当你觉得尴尬的时候,你一定要向你男朋友表达你的感受,因为你是客人,尤其是你的这种情况,讲究主随客便。你是因为你男朋友才跟他们一家人产生联系的,所以说你男朋友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跟你男朋友说,如果跟他说了,他依旧不在乎你的感受,或者说他们家人依旧不改变,那就说明他或者他们家人没有把你放眼里,反之,如果他们主动跟你聊天,或者你男朋友帮你翻译,说明他们家里人可能只是一时疏忽,对你还是挺在意的

在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家庭和不和睦,主要看男人,一个好男人是可以有效沟通婆媳矛盾的,帮助婆媳之间化解矛盾,让婆媳更加和睦,所以,结合上面几点来看,你需要做的是跟你男朋友说,看你男朋友的态度和行动,还有你男朋友行动之后他的家人的做法,记住,好的关系,一定要少想多说多做。


user avatar   mo-yu-zhe-xue-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扎克伯格到底做了哪些恶?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

外媒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你怎么看?

9 月 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 620万,新增100万确诊仅用22天,针对疫情目前美国主要在做什么?


user avatar   jiafei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zheng-tian-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守治疗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嘉然中之人被疑似前声乐老师曝料「经历很惨」? 
  对付小朋友挑食有什么好方法? 
  为什么说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总夸孩子聪明? 
  孩子刚上一年级,是否有必要全部买带拼音的童书给她看? 
  普遍宣传中国的超低生育率,为什么身边到处都是二胎家庭? 
  婆婆和亲妈都习惯用她们用过的筷子直接喂小孩子,怎么说才能既不伤老人的心也达到目的? 
  你会带着2岁的儿子进女厕所吗? 
  51 岁北大爸爸因劝 23 岁留学女儿节约而遭女儿网曝,如何看待此事?给家庭教育什么样的启发和警示? 
  怎样回答孩子「学习是为了什么」的问题? 
  「你凭什么管我?」这句话,家长应该如何回应才能让孩子接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100天后被吃掉的猪”事件?
下一个讨论
桑弘羊之问真的无解嘛?





© 2024-11-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