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在全世界中是否算得上对「世袭」容忍度比较低的国家?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远比一般人想象的复杂。

首先,世袭制对整个社会是好是坏并不是一刀切的,要看约束条件。公平有时候是非常糟的制度,也根本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理由。《经济研究》有篇论文叫《寻租导致的人才误配置的社会成本有多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具体来说这个世界上的精英是有限的,他们可以从事生产活动,也可以谋求权力。当一个社会大部分精英都追求权力时,那么这个社会从事生产活动的精英就会减少,整个社会的生产率就会下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对帝王来说,是一种让精英陷入二桃杀三士困境的好制度,对社会精英来说,是一种较为公平获得权力与金钱的比赛,而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来说,却是一种导致人才配置巨大浪费的制度。理解这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2000左右公务员下海和2008年以后的公务员热,那个对社会有好处,大家自然明白。因此,在政府掌握巨大权力,而民众对权力只有很少制约力的条件下,让精英公平的追逐权力,实际上就削弱了精英联合民众、体制外行业制约权力的诉求和整个社会创新的能力,从而减缓了社会效率。

世袭制的冷酷,就在于家庭内部权利必须也是世系的,而不是诸子均分。因为如果家庭权利是平等继承,那么王权就无法分配,这和中国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一个道理,整个社会的规范是从帝王家开始的,那么从王权开始就不是诸子均分的。因此在第一强调世系制的社会,家庭财产权利分配肯定是不公平的,所以说中国人反世袭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许多家庭纠纷。比如知乎上有很多关于家长歧视女儿,偏爱儿子的问题,如果社会偏爱强世袭制,那么被喷的应该是女儿:你居然想和儿子争家产?这种想法其实在小县城和农村大有市场。

不过继承权男女平等,或者中国古代实际中长期实施的诸子均分,这类公平的继承制度,也并不是什么值得的价值观。实际上从上个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检讨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时,提到的一个重要猜想就是中国缺乏长子继承制。这条思想脉络一直没有断过,直到如今中国学术界还有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比如陈平、李西堂。

比如北大教授陈平在《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动力学》一书中提到,中西方文明分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是长子继承制,而中国是诸子均分。西方长子继承制造成贵族的非长子必须创业,而这些孩子创业也会得到贵族父母的支持,这就成为了探索新大陆的一个重要动力。另一方面长子继承制使得西方大庄园避免了,和中国农村土地一样细碎化,这样西方农业就倾向于研发节省人力的技术,而中国的农业强调精耕细作,如此科技的走向也开始分岔。

问题的关键在于,非(嫡)长子继承制不仅对整个文明可能有伤害,而且也对王朝本身造成伤害。2014年Andrej Kokkonen等人在《美国政治学评论》发表的文章研究了欧洲800年间的王朝史,显示长子继承制更有利于王朝的长期统治。如下图所示,其中实线是国王被废比例,虚线是非长子继承制国家比例,很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非长子继承制的国家比例越来越低。

长子继承制更有利于王朝延续的逻辑在于,明确的继承人,使得王朝的精英不需要在王权更迭的时候选择战队,他们很早就可以和未来的继承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在王朝权力更迭期不会出现严重的利益集团内部冲突。也就是说,无论国王选择继承人时是依据自己的偏爱,还是依据继承人的能力,当王朝继承人给精英利益集团代理不确定性时,权力更迭期肯定会有严重的斗争,一个王朝很可能就此覆灭,因此我们看到中国许多朝代的覆灭都会皇权继承问题相关。

所以显然无论是科举制,还是农民起义,抑或是造反后给自己贴个“德”的标签,这些都和权利最高层——皇权本身没有选择谨守世袭制相关。如果皇权谨守世袭制,那么王朝内部利益集团格局很少会因为权利更迭变化,他就有很少的动力去实行科举制。当王朝内部利益比较统一时,农民起义和地方叛乱就很难达到颠覆王朝的效果,自然也轮不到造反者给新政权找法理上的合法性。

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什么中国皇帝会往往选择不遵守世袭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总喜欢更具自己偏爱变更继承人。是因为中国贵族对皇权的钳制能力比较低?还是由于中国皇帝比较短视?还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制度的重要性?

答案我是不知道的,只是世袭制的话题真的比较复杂。


user avatar   qi-ka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必须啊!

欧洲的王朝(欧洲人所说的王朝其实就是不同家族统治的不同王室而已,跟我国的王朝有本质区别)更替,最主要原因是绝嗣。简单来说就是以前的国王或者皇帝性无能没有后代,于是他们的表哥堂弟侄子外甥甚至侄孙子等等根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跑过来凭借那一点点血缘关系继承了王位。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英国王室是如何从金雀花到斯图亚特再到都铎再到温莎的。任何一个中国人看到这几个王朝的更替过程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欧洲虽然也有压迫,走投无路的农民也反抗,但是从没有哪次农民起义能让欧洲的贵胄们颤抖,更不要提改朝换代了。与欧洲社会结构高度类似的日本也是,了不起的农民起义(日本称为一揆)也只能在宗教力量的帮助下形成一方割据,而且很快就被世俗势力绞杀了。而中国则完全不同。

实际上,纵观全世界,中国有两件事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是科举,第二是大规模农民起义。

科举制度不必多说,基本上完全不问出身,只看实力选拔人才。这件事情即使是近在咫尺的日韩也没有学走。科举制度对世俗的压力是巨大的,它在平民阶层和贵族之间不断洗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不看出身只看能力的观念。

中国的农民起义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虽然中国的农民起义实质上是人口的马尔萨斯循环,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人口甚至无法达到土地能承受的上限,不得不说中国农业发达。农民起义少有成功,但它能摧毁统治的根基,迫使他们放弃血缘联系而向真正有实力的人求助。比如太平天国虽然影响的地域并不广阔,但它迫使清朝不得不启用一批汉人训练新军,这些军队也就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前身。更重要的是,在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当中一切旧贵族都会被撕得粉碎(比如明末各地的藩王),新的贵族也会不断产生。这也对社会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

中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德治,而世界上其余地方的诸多国家都是君权神授。是德治的国家就意味着政权的合法性取决于是否“有德”,是否有德则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能为人民带来利益,或者起码维持人民的生存。为了维持一个大国的运转,统治者很难将所有事务都交给自己的亲戚。于是选贤任能是他们几乎唯一的选择。而世界上的其他政权完全没这么麻烦,他们只要搞好跟宗教的关系就能维持统治了,因此可以无限世袭下去。

什么是德治?我国很早就有这个概念。楚庄王问鼎于周时,周使回答,在德不在鼎。意思是说,权力的来源并非是九鼎,而是”有德“。这个有德与后世的天命基本一样,就是说统治者是否履行了作为统治者应尽的义务。如果没有做到,那么很快贵族们就会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没想到这回答反响挺热烈。

集中回复几个提到比较多的问题。

首先是英国那几个王朝的顺序...这个我也只是略有耳闻,出错也在所难免。不过,实际的顺序到底是怎么回事那跟本回答关系也不很大。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都铎王朝➡汉诺威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温莎王朝。其中汉诺威和萨克森-科堡-哥达可都是德国地名。你说他们一群德国人,怎么就跑到英国去当国王了呢?

其次是科举制度。世界上实施过科举制度的有中日韩越南琉球五个国家。日本学得最早,但很快就废止了,因为与其国情完全不符。越南在明朝还曾是中国领土,因此也搞过自己的科举制。但是其科举制对越南本国的影响远小于中国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朝鲜的科举制搞得比较好,一直到1919年被日本插手打断才结束。而且朝鲜科举似乎不拘泥于四书五经,相对来说没那么迂腐死板。琉球尚氏王朝的科举起步很晚,而且国家太小,科举也远比中国简单,但在被日本吞并前一直都在搞。这方面之前描述不太正确,这里更正一下。

最后,有人提到我这是制度自信的鸡汤。我只是说了一些事实,并没有说“这种制度就是天下最好”,没有任何这个意思。看到回答的人如果觉得这个制度有可取之处,那是他们的事情,我并没有朝这方面暗示或者引导。当然,我个人觉得这种不断洗牌的社会制度是非常先进的,但我之前并没有流露出这种个人感情。




  

相关话题

  回到明末如何拯救明朝? 
  作为知识分子,怎样才能在文革中活下来? 
  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白袍将军陈庆之真的那么厉害吗? 
  冷兵器时代如何杀死这样一个铁甲骑士? 
  你听过最恐怖的一句诗是什么? 
  介绍一些秦汉史方向好书?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线型战术和以往的战术有什么区别?优势体现在哪? 
  拿破仑放到中国历史大概是个什么档次? 
  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又该如何评价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7 月 7 日湖南长沙一村民疑因强拆致活埋 20 多天后尸体在废墟找到的事件?
下一个讨论
知乎网与知网的区别是什么?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