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2016 年 7 月 8 日韩美正式宣布部署萨德系统?这将对我国产生怎样的战略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jk-jk 网友的相关建议: 
      

THAAD未来将部署到韩国的事情,如今已经进入到“第二只鞋落地”的状态。相信各位应该已经读了足够的材料,对这次争论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下面的讨论大概可以当成“扩展阅读”。







本次“THAAD部署在韩国”,一般容易跟“美国小布什时期在欧洲部署地基GBI重型拦截弹”、甚至是“奥巴马时期EPAA新计划在欧洲部署陆基SM-3”相比较,认为中国面临的与俄罗斯面临的是某种类似的“反导威胁”。其实,仔细观察可以得知,关于“欧洲反导威胁俄”的主要关切是在拦截弹/拦截弹速度这个问题上,而对THAAD的指责多集中于其X波段雷达上————如果今天还有人说THAAD拦截弹是能拦截中国ICBM的,则属于没做好功课。而认为"THAAD的威胁在于雷达"的一批人,实质上是在说一个新的技术情报搜集器technical intelligence collector,能够影响战略核平衡,这一点必须要明确。





这个新的新的技术情报搜集器technical intelligence collector,一开始被认为能“轻易地分辨出弹头和诱饵”:


韩国的TPY-2雷达可以看到中国战略导弹的主动段和主动段结束后释放弹头和诱饵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导弹释放较轻的诱饵时速度改变量很小,而释放较重的弹头将引起较大的速度改变。如果韩国雷达可以看到诱饵释放过程,那么美国反导系统就可以根据导弹速度改变而轻易地分辨出弹头和诱饵,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但是这个诱饵识别问题在60年代已经被考虑过,也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所谓的分导母舱MIRV Bus(或是PBV,post-boost vehicle)。分导母舱最初的诞生理由之一就是要去研究一种装置,弥补诱饵与真弹头的落点不同,防止轻易被防御方区分开来。(当然在打击核军事力量counterforce的方案中“来袭弹头落点预测Impact Point Prediction”仍然可能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分手段,毕竟在counterforce要求下,某一些落点、某一些到达次序的弹头,不管真假,都不需要拦截了)





但是这里针对THAAD雷达的是“基于动量的区分观测”,下面的阅读材料希望能讲明:基于“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动量区分是很虚幻的,因为有了分导母舱bus,而分导母舱的诱饵释放运动是很复杂的,英国北极星A3的突防装置载具Chevaline,虽然说不是MIRV多弹头分导,但是已经使用了复杂的机动,来在长达上百公里的空间里投放诱饵:




fas.org/spp/military/as

(下面取自:冷战末年,美国陆军科学委员会对于中段反导区分真假目标的报告)

基于“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动量区分是很虚幻的,那什么才是比较真实的?


基于各种互相作用而导致的微动(micro-)motion:

除非进攻方投入大量的资源与精力,去将诱饵的质量分布与真弹头匹配、去研发先进的诱饵释放机制、去避开/补偿母舱推进器废气带来的运动,诱饵与真弹头的角运动将会不同。因为诱饵的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其角运动的分布更散、更多样。这种角运动差异将会足够大,以至于可以在光学信号上形成差异,而其雷达信号上的差异,将会成为很有用的区分判据。这种真假弹头区分方法的问题是,如果仅观测当前能监视到的苏联导弹试飞靶场,需要几年才能可靠稳定地掌握其细节与规律。这种区分方法的有效性也将与进攻方将真假弹头角运动调整成一致的努力有关、与进攻方抑制微扰的努力有关、与进攻方(通过逆向模拟anti-simulation)将真弹头加上随机的角运动的努力有关。




为什么这种真假弹头区分的观测并不是这么简单呢?



仿真式轻诱饵Light Replica Decoys



中段反导的真假弹头区分问题中,仿真式轻诱饵Light Replica Decoys一直就是重点:每个轻诱饵重量为真弹头的2%-5%,与真弹头有一样的外形、表面光学特性、表面热特性、表面雷达特性;轻诱饵的动力学特性(自旋率、指向、锥角coning angle、进动率precession rate、振幅amplitude )也与真弹头一致。在诱饵释放的每一个母舱停靠点,可以以下两种方式释放多达十枚轻诱饵,一是刚性轻诱饵(以“冰淇淋甜筒脆壳”一个套一个的方式存储),二是充气式轻诱饵(放置在一个个小容器中,依次投放并充气膨胀,形成仿真式轻诱饵)。在最理想状态下,它们将无法与真弹头区分开来,而且数量足够多,无法被全部拦截。但是,能否实现这个最理想状态,目前仍有争论。必须要对真弹头进行相当彻底的隔热处理,来隐蔽真弹头的热信号,这是不容易的。而且仿真式轻诱饵Light Replica Decoys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各种不慎引入的微动,如刚性轻诱饵释放后,被分导母舱推进器释放的废气喷到,导致微动;或是充气式轻诱饵膨胀时,自行引入的微动。

实验室验证与太空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些微动可能产生出用于真假目标区分的特征,虽然说如果安装小型姿态控制装置( attitude rate reducers),可以减少微动。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需要回答;目前还没有开始拨款用于建造一个缩尺版本的苏联分导母舱,并将其试飞,我们需要这个项目,加上其他相关试验,才能迈出获得所需工程数据的第一步。


有建议是要在分导母舱安装一个长套筒,这样可以避免轻诱饵被母舱推进器的废气喷到,目前我们认为这不是战略防御倡议SDI第一期工程需要面对的威胁。而另一个建议是在诱饵释放过程中,关闭母舱推进器,先做姿态旋转,把喷口对准另一方向,再重新点火。美国的母舱分导经验显示,这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会导致母舱分导总时间延长,可能会将弹头与母舱暴露在天基拦截器SBI的打击之下。最后一点很重要,有些反制措施/突防措施可能解决一个问题,但是却给进攻方的其他效能带来很负面的结果。



如果看美国的报告觉得不是很清楚,下面引用一篇中文文献:

弹道导弹中段真假弹头识别技术






很不幸的是,对于防御方来说,即使没有针对“微动/微扰”的抑制措施,也无法仅通过一次观测就掌握来袭弹头+诱饵+母舱的动力学细微特性:

“微动”也许将是战略防御倡议SDI第一期工程的主要真假目标区分观测判据,但是我们需要一系列飞行试验来验证它们。真假目标区分项目将包括制造一部仿苏式样的小尺寸分导母舱,用以验证我们对母舱释放诱饵特性、母舱废气导致微动及其抑制方法的工程学认识。

分导母舱带来的微动——或是轻诱饵充气膨胀带来的微动——也许将成为一个特别有用的真假目标区分观测判据。通过飞行试验来观测这些微动,很有必要,同时也需要观测通过主动姿态控制装置来抑制微动的尝试。制造一部仿苏式样的小尺寸分导母舱,并且将其发射升空,可以用于验证我们对“母舱释放诱饵特性”、“诱饵通过母舱废气后的运动学特性”的工程学认识。




小总结一下:






因为基于“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动量区分是很容易实现的,所以一旦加入分导母舱,这种区分将不得不转化为更复杂的“微动/微扰”区分。分导母舱PBV本身在中国洲际弹道导弹中的引入,有一部分理由就可能是为了杜绝基于“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动量区分,实现诱饵投放的逼真性、复杂性与精确性(另一部分理由可能是“增加可投送弹头数量”、另一部分理由可能是“提高弹头精度”)。而一旦不能简单地“根据导弹速度改变而轻易地分辨出弹头和诱饵”,又应该如何去通过“微动/微扰”区分真假目标呢?








答案是观测。


战略弹道导弹防御的众多悖论之一,就是我们研发与部署的决策将不得不基于:本系统将有能力应对从没有观测过的苏联突防手段?我们能说服自己吗?根据已有信息,苏联弹道导弹上并没有实战部署任何突防装置,而且我们的观测表明,他们与突防有关的飞行试验也是极其有限的。但是美国工程界的共识是,苏联的技术水平将有能力部署某种形式的突防工具。

苏联分导母舱bus本身并不是中段反导的威胁之一,但是苏联分导母舱对我们了解苏联导弹威胁与其威胁潜力十分重要。苏联突防装置与诱饵的真实性有一部分直接植根于该国分导母舱的特性,特别是母舱推力水平(也就是释放多弹头、诱饵的时候推进器废气的影响大小)、母舱回稳时间、母舱控制水平、母舱容量/间距、母舱闲置投送能力。我们目前基本没有观测数据,仅有两次苏联弹道导弹采取“在飞行晚期才释放多弹头”的策略,我们才得以通过位于阿拉斯加的Cobra Dane雷达站观测到。


因为缺乏好的观测平台与观测地点,我们对苏联分导母舱的情况掌握很少,也缺乏苏联内陆导弹试验场的飞行试验信息,我们认为苏联突防装置的初期试飞将会是在这些内陆试验场进行(也许它们已经开始了)。这种情报空白将会影响到战略防御倡议SDI第一期工程,因为我们的“苏联对应威胁”设计将不得不依赖我们自己的技术估算,而不是实测数据,这会导致过高或是过低的工程设计结果。


有一些方案,可以提高我们观测苏联分导母舱行为、观测苏联内陆导弹试验场的能力,虽然说这些方案很昂贵,但是必须要推进。因为它们需要三年到四年才能完成,要支持战略防御倡议SDI第一期工程的设计,必须要尽快启动。



情报收集:

我们必须建立新的观测与测量系统、观测地点,以便对飞行中的苏联分导母舱、诱饵释放过程进行观测,也必须要观测苏联内陆导弹试验场的情况————因为苏联突防装置的试飞估计将会在那些内陆试验场展开。

=============================================================




所以,简单地“根据导弹速度改变而轻易地分辨出弹头和诱饵”,这种看一眼就知道答案的途径,随着分导母舱bus(或者叫PBV,post-boost vehicle)的部署而失效,如果再想通过运动学特性来区分真假目标,就需要依赖“微动/微扰”,而这是需要对分导母舱实际飞行、母舱实际释放诱饵过程的多次观测来积累数据的。而THAAD的X波段雷达在韩国的部署,并不适用于这个目的。


面对“需要看几眼才知道答案”的困境,如果美国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仅依赖THAAD的X波段雷达在韩国的部署,是根本无法成功的,以为它第一次看到来袭的ICBM或是SLBM,将很可能也是它的最后一次针对ICBM的观测。这是因为韩国部署的X波段雷达将仅能照射到实战用ICBM、SLBM的弹道,而不是试射用ICBMSLBM的弹道。







美国必须要能在能观测到中国内陆导弹试验场的地方或情报平台上,多次反复积累数据,然后总结出一套用于通过雷达观测+微动来区分真假目标的模型,然后把这套模型与算法运用在“第一次看到来袭的ICBM或是SLBM的THAAD用X波段雷达”上,才能实现比较有效的区分。


仅凭借THAAD的X波段雷达在韩国的部署,将仅能收集到一次母舱分导的数据,而这一次数据就将是它用于区分真假弹头的唯一机会。这明显是不可行的。(如果它能生存下来的话。)






至于“能观测到中国内陆导弹试验场的地方或情报平台”、“美国观测中国母舱分导的能力”是什么?可能是一些卫星上的红外载荷,但是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精细的雷达数据————这就让THAAD用X波段雷达在韩国的部署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微动的光学/红外特征可能可被某些美国的秘密情报手段(比如说卫星)收集到,它们将被运用在美国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红外传感器上,而不是韩国的X波段雷达上;X波段雷达需要的高精度雷达特征,特别是跟中段飞行中母舱分导有关的雷达特征,很可能是无法提前收集的,这是由于大功率雷达本身很不适合用做秘密情报收集平台的特性决定的————除非美国能在某些离中国腹地很近的地方部署一台大型的X波段雷达,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所以这又进一步减低了THAAD用X波段雷达在韩国的部署作为一个针对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情报搜集器technical intelligence collector的作用。









当然,有潜在敌国的技术情报搜集器technical intelligence collector部署在周边,总不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

例如说,英国从美国引进的突防套装,就因为考虑到美军试飞时可能被苏联雷达情报收集船照射过,采集了信号特征,所以英国不得不自行在其基础上进行大量改进。

当然,如果使用突防装置使用的好,甚至连多弹头数量本身都可以隐蔽住(这应该是箔条的功劳)。




不过我判定的话,THAAD于2013年4月部署到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也许才更应该关注。

=================================================================






最后谈一些概念性的东西:

1,我们一般不能把“战略稳定性”这个概念运用在常规武器/常规弹道导弹的打击中。这是由于常规作战中普遍存在“制胜”、“实战”、“先发制人”概念所导致的。也就是说:由于我们本身也在追求常规层面的先发制人与决战决胜,敌人在常规层面进行部署与升级,实质会变成无可厚非的/理所应当的,更何况其部署的是防御性兵器。所以如果我们认为:存在着对韩国、驻韩美军的常规弹道导弹打击方案,那对方针对性地部署进攻性/防御性手段,也必须是要接受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常规军控、常规裁军的原因。







2,韩国在反导方面一直是采取极其克制的态度,一是因为DPRK威胁的特性,二是因为韩国多次特意避免加入美国亚太反导体系(包括THAAD部署),这与日本很不同。但是,韩国对进攻性武器、特别是进攻性弹道导弹的追求很强,这也与日本不同。






3,所有部署在美国本土外的反导系统,都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们可以被“非洲际手段”摧毁;例如鱼雷就可以摧毁反导驱逐舰,而短程导弹甚至是多管火箭炮就可以摧毁前沿部署的战区反导阵地。这使得它们的生存力变成一个与“反导效能”独立的考量,也就是说它们的威胁并没有这么大。






4,THAAD部署在韩国,仅从吴日强老师的学术论文来看都至少有2-3年的预警时间,这是足够长的。

5,有多少中国的战略武器采购决策会是因为THAAD部署在韩国而调整?看起来并没有多少,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其威胁的有限性,


6,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谴责反导的人们往往要同时说“反导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我们很轻易就能抵消反导的效果”,这两者从(威慑)理论上看是自相矛盾的,需要引入其他因素,比如说经济压力、同盟政治,才能解释。



@Machairodus
@正妻空母加贺桑

user avatar   hu-chen-yi-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7月8日韩美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尖端的导弹系统“萨德”。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大家纷纷关心,此举将会对中国产生何种影响,中韩,中朝以及中美关系,将会有何变化?东北亚,乃至整个西太平洋,是否会由此进入冷战模式?

我在此一一分析。

首先我要说的,是美韩为何要部署萨德?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美、韩两方面分析。

就美国来说,目的很明确,第一就是战略压制中朝。鉴于萨德在高空拦导方面的出色性能,其在韩国的布置,无论是对已具备相当中长程导弹发射能力的中国,还是存在拥有潜在实力的朝鲜,这都是一次非常不错的军事遏制。而鉴于萨德的部署,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东北亚现有的军事平衡,中国的战略承压会加剧。

第二则是捆绑韩国。前几年,韩国一直秉持骑墙政策,让美国颇为不爽。这次随着萨德落地,其军事上果真能发挥什么实际功效虽不好说,但政治上,中韩关系必然大幅后退,美韩军事乃至政治同盟将得到事实性巩固。

第三,扭转中美东亚博弈的相对被动局面。

中美东亚地缘博弈主要有三大战场:南海、东海钓鱼岛和朝鲜半岛。钓鱼岛争议近年属于胶着状态,中国和日美旗鼓相当,谁也没什么大的突破;而南海,虽然美国看似汹汹,但由于缺乏永久性战略支点,也不能逼迫中国停止造岛,所以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而所谓的南海仲裁,由于中国摆明了不会接受,也不过就是废纸一张,所以,在这里,美国就算能赚得一些吆喝,但在实惠上还是严重丢分。

所以,美国必须在半岛找回场子,通过部署萨德,美国确立了在半岛的战略主动权,这样一来,东亚博弈便在整体上重回均势,接下来的戏,才能够继续自如的唱下去。

而韩国方面,情况则稍显复杂。韩国之所以有意部署萨德,是因为朝鲜的核爆和导弹试验,增加了韩国的安全危机。

在此之前,韩国一直寄望于中国,希望借中国来约束朝鲜。只不过中国由于各种顾忌,怕把朝鲜真的压垮了,所以每到紧要关头,就不得不放水,导致多次对朝制裁劳而无功,这让韩国大光其火,终于在今年年初的核导危机后与美国启动萨德会商。

不过,韩国引进萨德,其用意本应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其一,借美国之力,巩固自身安全,对冲朝鲜军事威胁的冲击,其二,则是以此为由,胁迫中国,逼中国对朝鲜下狠手。

当然,鉴于美韩捆绑,必然大大激怒中国,所以这两点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所以到最后,韩国必然只能二中选一。

在之前的预测中,包括我在内,绝大多数分析者,都倾向于第二种可能。毕竟韩国作为中美夹缝中求存的小国,本应极力避免自己作为中美博弈的焦点;而且作为中美同时大力笼络的国家,韩国最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应该是左右逢源,两头通吃。

从这个逻辑来看,韩国引入萨德,按道理是虚大于实的。它完全应该暂时引而不发,然后根据中国制裁朝鲜的效果,再做最终决定。只要中国能够把朝鲜收拾服帖,那韩国完全没必要把自己陷入与中国对抗的窘境当中。

可现在,中国对朝制裁方行数月,远没到成效显现的时候,韩国却就匆匆同意萨德入境,这怎么看都是一计蠢招!

可韩国依然这么做了,这又是为什么?

我觉得,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美国压力。虽然近年来的中国实力暴涨,以及中韩经贸往来增加,使中韩关系大为紧密。但总的来说,韩国依然是美国的盟友,美国也依然是东亚最强,以及对韩国综合影响力最大的势力。这也就是说,韩国即便有意在中美间骑墙,但这种骑墙,也是建立在美韩关系相对优先的基础上的。所以,当美国拿出与中国同样强硬的姿态向韩国施压时,韩国终究还是要将美国的态度,看的更重一点。

当然,如果仅就于此,还不足以让韩国屈服。毕竟中美博弈的胶着态势,决定了双方都不可能对韩国这个关键性棋子逼迫太过,韩国的地缘区位和尚算不错的自身实力,决定了它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前两年韩国在中美间穿梭自如,其底气也就在此。

但来自韩国国内民意,却改变了这一点。关于这一点,很多评论都引用了这一解释:即朴瑾惠由于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被打败,进而陷入政治被动,为争取民众支持,所以引入萨德。

这样的解释,当然是符合逻辑的,但却不够透彻。所以我就此做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分析:

与中国这种典型的中央集权国家不同,韩国采取的是西式民主制度。在中央集权体制下,虽然政府也必须考虑民意,但体制的特点,决定了政治精英对民意压力的抵御能力更强,引导民意走向的手段也多;而西式民主体制下,由于民众选票直接决定了政治精英的政治生命,加上舆论的高度自由化,导致政治精英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被民意裹胁。

这种西式民主体制的好处,就是能够有效制衡政治权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肆意妄为的空间。但坏处也很明显:由于地位、职业、学识、阅历、眼界等种种原因,普通民众在对国家大政的判断和分析上,远不如政治精英看的理性、全面和长远。

关于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最近的英国脱欧。而具体到韩国,由于对朝鲜半岛复杂地缘政治环境缺乏理性充分的认识,韩国民众在对待萨德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仅凭一己感情之好恶。

而要仅凭感情好恶,那倾向性就很明显了:对中国长期庇护朝鲜的不满,对中国这个强大邻居的天然恐惧,作为先发国家对中国这个后发国家的情感歧视,被中国逐渐赶超引发的心态失衡,以及韩流在中国大行其道衍生出来的文化优越感,这一切,都足以让韩国人对中国产生足够的负面感观。

而美国则大大相反,对全球霸主的畏服,对西方文化的膜拜,对盟友的天然亲近,决定了韩国人对美国有着极大的好感。

所以,在萨德问题上,韩国民意的态度自然是亲美反中。而由于民主体制下的韩国政府,缺乏对民意的驾驭能力,当其他方面受到挫折时,为挽回局面,就自然会在萨德问题上选择迎合——哪怕明知此举于国有害也顾不得了。

说的更形象点,这件事上的朴瑾惠,不过是昔日台湾马英九的一个翻版罢了,这也是西式民主体制下,弱势政府所绕不开的魔咒。

好了,说完了美韩,现在说说中国。鉴于韩国已经站队,那么中韩关系大幅后退已不可避免,东北亚战略对抗也会由此升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必对此过于惊慌。这两天我浏览各种评论,发现许多评论分析,对此显得忧心忡忡,尤其是在军事层面,鉴于萨德对中长程导弹的出色预警拦截能力,很多人认为这会使中国在军事上受到严重限制。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倒是觉得大家有点杯弓蛇影了。且不说中国导弹规模以及军事技术发展这些虚话,实打实的说,就算萨德在中长程导弹预警拦截方面性能优越,中国无法破解,可真要到中美开战时,直接把它在韩国的陆上基地摧毁不就完了?如果局势真败坏到中国需要向美国本土发射导弹这种地步时,你觉得中国还会在乎对手中多加上一个韩国?中国与韩国这么近,萨德能管得了大气层外的中长程导弹,难道还挡得住中国的海陆空进攻?

所以,对美国来说,像萨德这种货,防一防除了几颗飞弹,就没啥其他能耐的小国的偷袭倒是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萨德还真是为朝鲜准备的,只不过动机没那么纯罢了),军事上对中国的实质性威胁,还确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恐怖。

其次,加大对俄罗斯的援助,积极推动欧俄妥协。韩国的倒美,影响的不仅是中国,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形势也因此恶化。本来,俄罗斯就是东北亚一支重量级势力,只不过因为元气大伤,加上欧洲的羁绊,所以无力在朝鲜半岛上有效发声。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自身能力足够的情况下,也不想俄罗斯在这汪浑水中淌的过深。

但现在形势已变,中国在东北亚已处劣势,所以有必要让俄罗斯重新出山,助自己一臂之力。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给俄罗斯一定援助,以及积极推动欧俄和解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好在现在英国脱欧,欧盟深陷困境,跟俄罗斯继续耗下去的底气和决心都被严重削弱,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更积极的在欧俄间扮演调解人的角色,利用自己的资源,尽可能的敦促双方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哪怕是暂时性的平衡点也成,以让俄罗斯尽快解套。

第三,加速南海布局。半岛已经输了一阵,南海必须赢,否则这局就玩不下去了。现在中国在南海已经取得了一定优势,不过尚不巩固,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加速,将优势转化成胜势。只要中国在南海的永久性战略支点充分发挥,那中国手中筹码大增。南海诸国见大势已去,就会放低姿态,与中国寻求和解,以换取中国在资源分配和共享上的让步。只要能让南海诸国彻底认怂,就基本能够对冲掉半岛失势的影响。

最后,则是打击韩国。韩国的这次背叛,性质太过恶劣,无论韩国本身有何苦衷,但鉴于其之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那中国就必须对其严厉惩罚。

关于这一点,我看了一些评论者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国不应该对韩国惩罚太过,否则会加重韩国与美捆绑的决心。相反,如果与韩继续保持一定的友谊,不仅在技术层面,可以削弱萨德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比如不监视中国),从长远看,也可以为将来拉回韩国提供一定转圜,甚至,如果韩国民间反对太甚,将来也有可能将萨德逼走。

但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首先,中国事先已经严正申明,部署萨德必导致中韩关系严重倒退,可韩国还坚持部署,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予以严惩,必然会导致中国威信大降,并在周边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中国崛起要面对的周边小国有很多,韩国虽然重要,但也只是其中一个而已,中国不能为了它,导致周边局势整体恶化。

其次,萨德入韩大局已定,至于技术层面的些许差异,根本无关大局。监视中国如何?不监视中国又如何?只要它摆在这里,就已经对中国构成了挑衅和威胁。何况如果拿这个做交换,那就相当于把影响中韩关系的筹码,由萨德是否部署,变成了是否监视中国,这无疑是严重的降格,何况这样一来,主动权就彻底交到了韩国手中。

而退一步说,就算韩国本身不愿监视中国,也得看美国答不答应。在美韩同盟的架构下,韩国想取得萨德的控制权,本身就是白日做梦。至于以后再赶出去,那更是痴心妄想。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萨德进了门,哪还是韩国自己做的了主的?

说白了,韩国部署萨德,就意味着韩国选择了与美国捆绑,进而把军事乃至外交的决策权,交到了美国手中。换句话说,在未来,韩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其战略层面的独立性,成为美国的附庸。

既然韩国已成美国附庸,那么从现在开始,韩国本身的政治态度,对中国已经不太重要了。中国要做的,不是把它拉回来,而是尽量削弱它。只有将韩国尽可能的削弱,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这个国家对中国的威胁;而从长远来说,只有韩国不断被削弱,这个国家的内部矛盾才能激化——这才会加剧韩国民众对美韩联盟的失望和不满,进而从长远方向上,为韩国幡然悔悟创造条件。而如果现在对韩国依然寄望于拉,那只会让韩国更加看重美韩同盟的价值,将其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所以,惩罚韩国,是必须的!

那么,如何惩罚?

首先,中国有必要恢复,乃至加强对朝鲜的援助。既然韩国选择了部署萨德,那也就是选择了站到美国一边。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放出朝鲜,对它予以制衡。(好吧,这次三元帅又赢了),制裁朝鲜本就是为了拉住韩国,既然韩国没拉住,那就只好“打”了。

所以,无论中国在情感上对朝鲜有多讨厌(好好的中韩亲善,就被这厮给毁了),但现实决定了,朝鲜现在对中国大有用处。让它更强一些,更壮一些,这才能更好的帮中国分担来自美日韩的军事压力,制衡和消耗韩国的自有力量。

其次,逐步削弱,甚至清除韩流在中国的文化影响力。鉴于中韩经贸往来对两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直接打经济战是不对的,这只能造成中韩的双输,然后便宜了美日。但是,韩流作为韩国大众消费品乃至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文化推动力,在这上头,中国完全可以加以限制:

第一,在文化层面,韩国并无反制措施。毕竟现在的中韩文化交流,基本上是单向的,即韩流在中国大行其道,所谓的汉风在韩国却并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在这个层面动手,韩国拿不出什么相应的反制措施。这样既从侧面达到了经济惩罚的目的,也不会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残后果。

其次,削弱和清除工作也相对容易。韩流虽然在中国流行甚广,但仍是一种边缘性文化,在中国掌握社会资源的主流群体中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力(主流人群即便要哈,也是哈欧美,韩流还入不了这个群体的法眼);再加上借韩流之势导入中国的,大多是一些大众消费类产品,以及文化、服务类虚拟商品,并不存在不可替代性,所以也不会对中国社会构成什么实质性冲击。

但其对韩国的影响却是比较大的。

第一,此举会使韩国的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尤其是,相较于高精尖技术,随韩流前来中国的这些消费类产品等等,涉及的产业链可谓五花八门,为韩国提供了大量就业。随着韩流在中国的消散,相关产业打开中国市场的导流渠道也不复存在。鉴于韩流特有的局限性(其影响力所及,仅限于东亚黄种人范围),在丧失了中国市场后,它根本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其他市场来替代,所以多个相关产业链的萎缩势在必然。这会使韩国就业环境加速恶化,进而激化其国内的社会矛盾。

第二,清除韩国对中国的文化优越感。虽然韩流在中国进不了主流群体的法眼,但毕竟影响范围巨大,这也使韩国人对中国的文化优越感油然而生。在萨德之前,中国出于笼络韩国的需要,对韩国借文化渗透在中国扩大中低端市场的行为并不加以干涉(反正它也混不进主流,所以无法像西方文化那样,对中国主体文化构成实质性威胁)。但现在韩国既然站了美国的队,那对这些本身也没太多营养,完全是纯消费主义主导的东西,也没必要再多加客气。随着韩流在中国影响力的消退,韩国人对中国的所谓文化优越感,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根基。

最后,在岛屿争端中展现强势。一直以来,中韩在苏岩礁主权归属上都存在着争议。不过考虑到韩国在中国东北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出于笼络的目的,对这一利害关系并不太大的岛屿,中国的态度一直较软,虽然名义上并未放弃主权,但却从未采取什么实质性措施,甚至连舆论上都极力淡化。

但现在韩国既然选择了站队,那中国的态度就必须改变。通过在此类岛屿争议上展现强势,既能够在势上对韩国予以压迫,又可以给他们强烈的挫败感,尤其是可以让民众充分认识到自己国家的真实江湖地位,进而打消他们狂妄自大之心,增加他们对中国的直观敬畏。

当然,有人可能会忧虑,这一系列举动,会加重韩国人对中国的反感。

这话当然没错。但是,大家必须明白,只有具备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时,这种情感好恶对别人才是有意义的。

在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后,它已经选择将自己捆绑到美国的战车上,其对华政策的自主权已经大不如前。一个没有足够自主权的国家,其国民对华之情感好恶,对中国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太大意义。相反,在美韩捆绑后,如果能给予他们充分的挫败感,反倒可以激发他们对美韩联盟成效的质疑,进而从内部松动美韩同盟的根基。所以,对韩国从物质到精神的全方位打压,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当然,不管中国怎么应对,此次韩国部署萨德,都是中国在东北亚的一次重大挫败。不过,在承认失败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将此过分看重。毕竟从效果来看,它虽然大大增加了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困难,但其严重程度,远没到让中国满盘皆输的地步。所以,这次挫败,依然仅限于战术,而非战略层面。

当然,即便是战术层面,这种挫败也足够让中国肉痛。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这又是十分正常,甚至不可避免的。毕竟中国崛起是一个宏大而漫长的工程,这其中必然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韩国部署萨德,不过是中国所面临的众多挫折中的一个罢了,在以后的岁月中,中国还有极大的可能遇到相同,甚至程度更严重的失败。

所以,大家在担忧时局的同时,还是要抱一颗平常心,理性客观的看待这其中的种种突破和挫折。毕竟,泱泱大国,如果连韩国这么点小沟小壑都趟不过去,又谈何崛起?谈何复兴?毕竟,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THAAD的事情啊,比一般人想像得更有深意

THAAD的本质是防御性武器,为什么搞得中国这么火大,把地图摊开一下就知道了:

THAAD的探测区域覆盖了东北地区国境, 对东北纵深没有涉及,也就是说它探测的是从东北南下的导弹。如果我们再把台湾的“铺路爪”加上,就会发现,这两部雷达的探测范围基本封上了从中国向东南方向发射导弹的路线,而东南方向有什么东西值得中国导弹这么有兴趣呢:

关岛

关岛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重要军事支撑点,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唯一可靠的战略轰炸机基地、弹药储备中心和潜艇支援基地。如果该岛的基地丧失功能,则美军在东亚地区的干涉能力会减少一大半(连关岛都被打击了,日本韩国的那些基地焉能安存?)。因此,关岛能否发挥作用是中美在未来太平洋博弈中的重要一环。

加上THAAD根本不能探测到中国的洲际导弹轨迹,这基本就是为保卫关岛部署的专用雷达站。

至于中国为啥要废掉关岛~``是反美干涉需要还是争霸太平洋需要,那就不是我操心的事情了。对了,对付关岛也可以用潜射巡航导弹的~``

另外一点,如果台湾的铺路爪废掉,那么关岛的前置雷达阵地就出现了一个极大的窟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坚决支持收复台湾的,哪怕把台湾打个稀巴烂——就因为台湾的那部雷达,就值得把它打个稀巴烂!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讨论之前有几点需要明确:

1、韩国和日本都是美国的保护国,不要看这两国经常爆出反对美军基地的新闻,但也只能嚷嚷几句,并没有决定权,所以只要美国想,那么萨德就一定会布置下去。

2、韩国与日本对中外交策略有一定不同,基本上日本是妄想彻底将中国压制下去,而韩国则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愿意放低自己的身段。但是这两国自身的态度并无法决定很多事情。

3、我国对美国的进攻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对应办法,否则也不至于一直被压制了。

下面是论点:

一、出现这种事情的原因分析

有人说这是中国外交的失败。这根本就是鬼扯,因为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都没有决定权,哪怕中国告诉韩国支持韩国打过38线,也没有半点鸟用,因为韩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军队,美国爸爸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朴谨惠政府这几年与中国态度很好,然而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中韩关系再好,也仅仅是在经济层面上,而军事层面上韩国是美国的盟友,政治层面上韩国是美国的傀儡国。

因此,会出现这种事情,直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认为应该这样做了。包括:美国从中东、欧洲等地腾出手来了;美国认为遏制中国崛起已经刻不容缓了;美国认为中国没有反制措施等。

二、我国的应对措施

虽然这几年我国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都有扩张,但是仍然无法直接和美国对抗,否则早就打过海峡去了。所以应对策略仍然应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1、继续维持和韩国的经济合作。认清楚韩国政府仅仅是傀儡的事实,在这件事上深责韩国政府毫无意义,而这样的经济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所以应该维持下去甚至发扬光大。

2、政治和经济上的主要对抗目标是美国和日本。我们要认识到整件事情背后都是美国,既然美国选择和我们对抗,我们也不得不应战,这时候牵扯其他国家是不明智的。但是我国又难以真正与美国正面对抗,所以只能打狗给主人看。

3、应加强在优势地区的进攻速度。美国部署萨德,已经证明了其重返亚太的决心。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国应该加强在南海等目前较为占优的地区的攻击力度,尽量在美国完成整体部署之前抢占优势,因为等美国部署完成后,我国可能不得不被迫转入战略收缩阶段。

4、不要过度紧张,我国原本就没有在东北亚开战的计划,东北亚唯一可能开战的地区就是朝鲜,而在这里万一真要开战,小小一个萨德也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美国在韩国布置萨德,无非就是在韩国布置了一套侦测系统而已,他们希望封锁我们,我们完全可以不鸟他,他爱怎么侦查就怎么侦查。建国时期不要说萨德了,就是飞机都是直接开过来侦查,也并没有因此就怎么样了。

5、我国要继续过一边装孙子,一边有所作为的套路,该装孙子的时候只能装,但是和以前有了一些不同,因为以前中美之间还是有很多暧昧关系的,还是温情略大于对抗的,而这次美国已经铁了心要正面对抗了,这时候持续的装孙子已经无法继续保证我国的发展了,所以一旦发现突破点,一定要坚决突破,突破完了可继续装孙子。


user avatar   liza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竟然被黑成美分了。我要是美分,中国可能剩不下几个五毛了。

昨天在某个微信群里看见一堆大爷大妈发视频,说韩国民众游行要和美国联合起来跟中国决一死战,还对近日砸车的新闻品头论足,说砸的好,砸出了中国人的骨气。跟他们讲道理,差点没吵起来。

所以下面的话只是以他们的逻辑反驳一下他们,请非脑残爱国贼自觉绕行,请勿嘴炮。

~~~~~~~~~~~~~~~~~~~~~~~~~~~~~~~~~~~~~~~~

偏个题。

最近被乐天玛特的事情刷屏,更有甚者公然打砸现代、起亚车,底下一堆人叫得那叫一个凶啊。我不提别的,就想问一句——

挑事的是美国,最后受益者也是美国,为啥你们就非得跟韩国这条美国的狗过不去?

有种你们砸凯迪拉克JEEP福特雪佛兰林肯悍马别克路虎去啊。

有种你们别用苹果惠普戴尔啊,最好连搭载高通处理器的手机也别用,搭载AMD因特尔Nvidia芯片的电脑也别用,预装windows的电脑也别用。哦对那样你们就没的可用了。

有种你们别喝星巴克可口百事别吃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必胜客啊。

有种你们别穿耐克李维斯CK匡威锐步Guess啊。

有种你们别买雅诗兰黛美宝莲高露洁强生宝洁啊。

有种你们别坐波音的客机啊。

有种你们别看好莱坞的电影啊。

有种你们别逛711沃尔玛啊。




按你们的逻辑,真正有资格在这里叫骂的,大概都不玩知乎吧。


——无脑爱国,还不如不爱。


user avatar   da-ming-sun-cheng-z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啊,这个问题啊,我也来把我今年三月份给朋友微信公众号写的一篇东西发上来好了,可能和上边儿的一些高票答案有点重复,因为其中一人在这个过程中给过我指点所以观点比较类似,大家权当看着玩儿。

——————————————————————————————————————————-

自2014年至今,围绕美国在韩部署“萨德”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类明显不同的观点。一类以美日韩学者为代表,他们多数宣称部署“萨德”系统的目的仅限于应对日益严峻的朝鲜导弹威胁。有学者称中国担忧“萨德”系统影响本国安全纯属“妄想性指责”,称中国试图将韩国保卫自身安全的努力描述成所谓“美国亚太遏制战略”的一部分,以此否决韩国的国防政策并借机阻挠美国的亚太战略。日本《外交》杂志也曾发表过韩国学者文章,称“萨德”部署不会对华产生战略影响。还有韩国学者分析称中国反对部署“萨德”系统是因为不希望韩国拥有防御朝鲜导弹能力,维持朝鲜半岛的战略稳定。此外认为中国的真实目的是借机分化瓦解美韩同盟的西方学者也不在少数。

另一类观点则与中国政府的官方态度类似,即认为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图。中国学者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一直强调“萨德”系统的实际用途为监视从中国本土发射的导弹和卫星,以完善其反导系统。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将会危及东北亚地区本已脆弱的战略平衡,美国的意图实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多数俄罗斯学者亦持有相同看法。如弗拉基米尔·斯科瑟列夫明确指出,美国向韩国兜售“萨德”系统的真实战略意图是遏制中国,这将会给亚洲的导弹军备竞赛火上浇油。奥列格·基里亚诺夫则认为,美国一直在利用“可怕朝鲜”的因素,以说服韩国加入美国的全球反导系统,在韩部署“萨德”系统不仅可用于监视和防范中国的导弹和卫星,也能监视俄罗斯。韩国也有学者认为,“萨德”系统在防御朝鲜导弹方面作用有限,韩国在决策时必须保持冷静,注意到所有周边国家的利益关切。

要讨论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对地区局势和中国产生的影响,就绕不开几个基本问题: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对韩国防御朝鲜导弹威胁有多大作用?对美国防御朝鲜导弹的能力有多大提升?如将“萨德”系统用于探测中国导弹和卫星,有多大效能?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评估“萨德”系统对中国的战略安全影响、美国的真实战略目的和部署“萨德”系统对地区局势的影响。而要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就必须先了解“萨德”系统的详细技战术性能和战略战术用途。

“萨德”系统

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与 AN/TPY-2 雷达

“萨德”系统是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的简称,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冷战末期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苏联解体后“星球大战”项目终止,几经波折之后,美国军方将“外大气层拦截弹系统”(ERIS)和“大气层内高空防御拦截弹”(HEDI)两个项目合并,制订了“大气层内外拦截弹”(E21)方案,即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克林顿任期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启动之后,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并入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作为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中高层防御的主力系统。2004年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再次更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即当前所称的“萨德”系统。

“萨德”系统的组成单元如下:地基X波段雷达、“萨德”发射装置、“萨德”导弹(助推器和杀伤飞行器)、BM/C4I系统(战斗管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具体而言,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9辆移动式发射车(各可载8枚),两部移动战术指挥中心,一部AN/TPY-2 雷达,总价值大约为80亿美元。在当前的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中,“萨德”系统仍与PAC-3“爱国者”分别负责高层拦截和低层拦截。由于当前亚太地区美国部署PAC-3“爱国者”的最大射高仅为20000米左右,如在亚太地区增加部署“萨德”系统,无疑将对增强该地区的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效能意义重大。因此美国国防部早在2012年就提出过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想法,只是一直未能推进实质性工作。

“萨德”系统的组成单元示意图

“萨德”系统中最具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其子系统中的“AN/TPY-2”X波段多用途雷达(又称FBX-T雷达),即雷神公司研发的AN/TPY-2拖车移动式相控阵探测雷达。该雷达发射功率150kW,采用线性调频脉内调制,在其9.2平方米的相控阵单元中有72个T/R收发单元以及25344个天线单元,工作频段,即主要在I/J波段 (NATO)或X波段(IEEE)。该雷达之所以受到多方关注,是因为其本身拥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为仅作为“萨德”系统拦截弹的火控雷达,执行的是战术任务;另一种工作方式执行的是战略任务,即作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早期预警的一环,监视敌方发射的洲际导弹并向北美总部提供导弹早期数据。

1.相控阵天线

2.电子系统单元

3.1.1 MW 发电单元(最大功耗2.1MW)

4.相控阵冷却单元

5.操作控制单元,包括操作、维护和通信(独立电源)

早先时候美国已经在日本部署的两部X波段雷达即为AN/TPY-2雷达,这种雷达采用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具有功率强、视场宽、频率高(工作频率为10GHz)的特点。该型雷达能精确跟踪和识别密集分布的目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假弹头,这些特性对装备诱饵突防装置的弹道导弹具有很大威胁。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AN/TPY-2雷达针对雷达反射截面为0.01平方米的目标(导弹弹头或F-22级别的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大约为866公里;针对雷达反射截面为1平方米的目标(导弹弹体或“台风”级别的作战飞机)的探测距离则为2739公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AN/TPY-2雷达至少应具备有针对1000公里左右距离上弹道导弹的完整探测和识别能力(作为参考,人民大学吴日强副教授教授的估计值为1200),而在2000公里处具备有限的弹道导弹探测能力。结合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当“萨德系统”采用第二种工作方式、执行战略任务时,将可监视华北、华东及渤海、黄海及东海地区的导弹和卫星发射,这对于中国来说当然是直接的威胁。

美国之所以在日本部署X波段雷达并追求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主要原因还在于当前美国导弹防御技术存在瓶颈。在夏威夷及美国本土部署的长波雷达虽然可以探测到在中国本土发射的导弹或卫星,但探测精度很低;短波、微波雷达可以相对精确的识别目标特征,但工作范围小、探测距离近。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长波雷达“看得更远”,但“看得不清楚”,虽能监视从远处来袭的导弹,却不能进行目标识别;短波雷达“看得更清楚”,在适当的部署位置能够观测弹道导弹弹头与弹体的分离过程,提高分辨真弹头和诱饵的能力,但是“看得太近”,要发挥效果必须部署在靠近假想敌的前沿地区。

当前中国和俄罗斯都装备了多弹头分导式洲际弹道导弹,美国显然不可能指望部署在夏威夷及本土的探测雷达完成诸如分辨诱饵和真弹头这样的任务,因此在亚太前沿地区部署X波段雷达(注:X波段指频率在8-12 GHz的无线电波波段,在电磁波谱中属于微波)就成为了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识别假想敌核弹头目标特征的关键。在亚太地区部署X波段雷达后,美国可以在和平时期利用雷达观测中国战略导弹(特别是潜射导弹)的发射试验,积累有关目标特征的数据,提高目标识别能力;战时则可以增加雷达在目标导弹主动段早期就发现目标并进行跟踪的概率,为本土导弹防御系统提供更多的预警时间。由于X波段雷达精度高、可跟踪目标设计长,因此可以为中央系统提供更多数据以进行数据融合,提高目标识别能力。如果雷达能够跟踪洲际导弹弹头和诱饵的释放过程,无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防御方面临的中段目标识别难题。

(图片来源: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

目前在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美国已经部署了三部AN/TPY-2雷达,分别位于日本北部青森县的基地、日本南部京都的基地和关岛基地。这些雷达组成的网络可以对中国华北、华东地区可能的陆上导弹发射区域,以及渤海、黄海、东海等可能的潜射导弹发射区域进行较为有效的观测和识别,尤其是在第一岛链内的发射的潜射导弹上升段基本都在这一雷达网络的监视范围内。但是当前美国及其盟友在亚太地区部署的探测雷达尚存在对中国弹道导弹的探测盲区,即弹道导弹升空之后2分40秒至5分钟范围内的探测。我们知道这一区域正是弹道导弹弹头与弹体分离的关键时间节点,当前韩国现有的绿松雷达(L波段,探测距离500公里)仅能够观测发射后45秒至172秒的飞行过程,而在日本南部京都基地部署的一部AN/TPY-2雷达很难获得足够的探测精度,因此通过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增加一部AN/TPY-2雷达就显得意义重大了。按照人民大学吴日强副教授的分析结果,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系统及其X波段雷达能够观测中国潜射导弹发射后45秒至288秒的飞行过程。这就意味着,美国反导系统能够相对完整的获得中国潜射导弹从升空至弹头弹体分离的数据,辨别诱饵和真弹头的能力将大大提升,从而为中段和末段的拦截提供更为准确的引导。因此,萨德系统对于中国的核打击能力,特别是海基核报复能力有着严重的威胁。

此外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系统也将影响中国常规威慑能力。当前中国由于海军力量有限,一直强调用火箭军部队的陆基近程、中程导弹应对周边冲突。如最近半年曝光的可用于打击冲绳地区的东风-16导弹(有效射程至少1000公里)、可用于打击日本本土的东风-21(有效射程至少2000公里)系列导弹、可用于打击舰船目标的东风-21丁导弹(有效射程至少1500公里)和东风-26导弹(有效射程至少3000公里)都是令美国(也包括)日本感到真实威胁的武器。对于美国而言,当前应对这类中程导弹的威胁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在前沿部署更多先进搜索雷达。美国若在韩部署 “AN/TPY-2”雷达,就可将其雷达预警前线向中国腹地推进数百公里。一旦中日发生冲突,“AN/TPY-2”雷达即可通过日美联合指挥系统,将来袭目标数据传输至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爱国者”反导系统,海上自卫队或驻日美军的“宙斯盾”反导系统等各种拦截系统,提高拦截和摧毁来袭导弹的成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另外“萨德”系统自身的拦截弹也能直接参加对于中程弹道导弹的拦截任务,虽然拦截效果未见得可靠,但是较为“靠近前敌”的位置总能为反导系统的总体拦截成功率做些贡献。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评论家都分析称“萨德”如果成功入韩,则日本“恐成最大赢家”。

图片来源:吴日强. 《美国亚太反导系统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载于《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4》

通过了解“萨德”系统的技战术性能和用途,我们可以发现“萨德”系统作为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如在韩国部署则将在客观上起到完善美国亚太反导网络、监视朝鲜、中国俄罗斯在本地区弹道导弹和卫星的发射,对于中国的威胁尤其严重。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主要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于中国导弹和卫星的监视,以及削弱中国的核反击能力。此外在抵消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上也有一定的作用。

美国的意图

当前美韩不断重申“‘萨德’系统仅用于针对朝鲜导弹威胁,不针对中国”,希望以此“说服”中国不要再“阻挠”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这套说辞的基本逻辑无非是以下三点:朝鲜对韩美发起有限核打击的危险始终存在;“萨德”系统与韩国现有的PAC-3“爱国者”、“绿松”等反导系统可以形成高空、中空、低空的梯次拦截网,从而令韩国更安全;“萨德”系统的雷达将始终处在的第一种工作模式,不会启用能够削弱中国核报复能力的第二种工作模式,因而不会威胁到中国的战略安全。

实事求是地讲,这套说辞确有一定道理。 “萨德”系统自带的拦截弹在理论层面对于防御朝鲜来袭导弹有比较明显的作用。“萨德”拦截弹长6.17米,最大弹径0.37米,起飞重量900千克,最大速度可达2500米/秒,采用直接撞击方式摧毁目标,主要拦截射程3500千米的弹道导弹,最大拦截高度和拦截距离分别为150千米和300千米,防御半径200千米左右。这样的技战术性能用于拦截朝鲜当前拥有的“舞水端”、“大浦洞”等系列导弹能够起到相当的作用,因此“萨德”系统入韩对于保护韩国南部地区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当前韩国政府对于“萨德”系统部署事宜含糊不定的态度,也反映出韩国对于“萨德”系统的军事用途至少部分肯定,否则即使美国施压,也未见得会朝鲜一有异动就“松口”。

“萨德”系统自带的拦截导弹示意图

但是从根本上讲,当前美韩用于“安抚”中国的说辞实在缺乏可信度。即使不考虑当前已经相当脆弱的中国战略互信、不讨论中国是否会相信这类解释,在仔细探究了“萨德”系统的技战术性能之后,我们也能发现这套说辞的逻辑并不成立。朝鲜从来都不是一个“自杀式政权”,相反维持其统治的稳定是朝鲜政权的核心利益。因此即使朝鲜下定了绝不弃核的决心,核武器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朝鲜不可能将其投入实战,相比之下动用远程加农炮和火箭弹的这样的常规武器进行诸如延坪岛炮击有限骚扰的可能性更大。在此基础之上,从纯军事角度讲,更符合韩国防卫需求的恐怕是类似以色列“铁穹”系统的这样以拦截火箭弹和近程火炮为主要任务的拦截系统。退一步讲,即使朝鲜真的决意对韩国发动核打击,“萨德”系统也只能保护韩国南部,对于改善首尔地区的安全态势没有丝毫改善。如果韩国想尽可能的保障首都安全,那么首选目标依然应该是“铁穹”系统,或者增购PAC-3“爱国者”系统。总而言之,“萨德”系统在应对朝鲜导弹威胁、保护韩国国土安全方面作用着实有限。

此外有部分国外专家声称,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目的是应对朝鲜已经“研发成功”的洲际弹道导弹,确保每个本土的安全。这种说法同样靠不住。相比当前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在亚太地区部署的诸多子系统,在韩国新部署一套“萨德”系统其实并不能加强对朝鲜洲际导弹的预防能力。面对可能从朝鲜向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时,在韩部署“AN/TPY-2”雷达并不能比韩“绿松”雷达提供更早的预警信息,如果说“绿松”雷达的观测质量略逊于“AN/TPY-2”雷达,那么在韩国部署“AN/TPY-2”雷达在预警时间方面也并不显著优于在日本部署的第二部X波段雷达。根据中国学者的计算,如果假定“AN/TPY-2”雷达部署在韩国的平泽基地(可能部署“萨德”系统的地点之一),其对朝鲜袭击美国洲际导弹的观测时限是导弹发射后52~205秒,而日本两部X波段雷达分别是77~221秒和91~335秒。显而易见,在韩部署的X波段雷达不能对美国拦截朝鲜洲际导弹提供新的实际帮助。总而言之,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对于加强韩国和美国对朝鲜导弹的防御能力而言作用都很有限。美韩双方一直以来宣称的“该系统仅仅针对朝鲜,不针对其他国家”的说法也根本靠不住。

(图片来源: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

至此我们可以大概得出结论了,美国酝酿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绝非针对朝鲜,而是针对中国的洲际导弹和卫星。“萨德”系统自带的X波段雷达可以在平时收集中国的导弹试验数据、战时为可能向美国本土发射的洲际导弹提供早期预警,提高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拦截成功率。此外对美国而言,整合东亚反导体系、进而增强对华战略预警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能够有效提升亚太美军防御中国陆基中程地—地导弹及反舰导弹能力,更好地支撑美国以介入作战为核心构想的亚太军事“再平衡”战略。

美韩就“萨德”系统部署一事展开讨论的消息传来之后,一直有评论称此事与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亚太地区部署X波段雷达的行为已经对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性产生了影响,“萨德”系统如在韩国“落户”,则将进一步危及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性。所谓“战略稳定性”,可以简单理解为互相对立的核大国在危机状态中互相进行核打击的可能性,战略稳定性高,即双方在关系极度恶化的情况下互相发射导弹的可能性也很低。取决于战略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直接发动核打击的能力(取决于核弹头数量、洲际导弹技战术性能、发射平台状况和作战系统等诸多因素),抵御核打击的能力(最直接的就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效能)也不可忽视。当前美国已经在亚太部署了三部X波段雷达,如果“萨德”系统成功落户韩国,则中国一直力争确保的“可靠核报复能力”将变得“不那么可靠”,因为“萨德”的部署将对美国探测中国弹道导弹能力提供关键性帮助,这无疑对中国的战略安全有着极大的损害。中国如果要确保其战时的核报复能力,则极有可能在未来与美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时,通过先发制人打击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系统来确保自身的核报复能力。无需多言,这会令本就脆弱东北亚安全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而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也会大大增加。

韩国的关切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国内媒体在解读“萨德”在韩国部署问题时只重视美国的因素,而忽视韩国自身因素的态度是不客观的。事实上近期韩国重新开始于美国讨论“萨德”系统部署事宜也是因为政府态度的变化,毕竟“萨德”对韩国安全确实有一定的作用。萨德系统与PAC-3“爱国者”和“绿松”进行配合,对于保护韩国南部地区的意义还是比较大的。当前韩国政府对于“萨德”系统部署事宜含糊不定的态度,也反映出韩国对于“萨德”系统的军事用途至少部分肯定,否则即使美国施压,也未见得会朝鲜一有异动就“松口”。朝鲜自称其在2016年初进行的核试验是“氢弹试验”,从爆炸当量推算,这当然不可能,但另一方面这说明朝鲜本次核试验恐怕为其核武器小型化、实战化积累了更多经验,这当然令韩国不安。

其实早先时候韩国国内对于“萨德”系统本身在分防御上的作用就持有相当的肯定态度。如国防部长韩民求2014年10月7日在国会曾表示,驻韩美军部署“萨德”系统事宜应从安全和国防的角度予以看待,在目前应对朝鲜核与导弹威胁的手段有限的情况下,如果驻韩美军部署“萨德”系统,将有助于维护韩国的国家安全和增强国防力量。韩国还认为,“周边国家可以就驻韩美军部署‘萨德’系统事宜有自己的立场,但不应试图对韩国国防安全政策施加影响力”。可见在“萨德”系统部署事宜上,韩国并非完全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其自身的利益关切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韩国媒体报道称,2月18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文尚均当日就中国要求韩美两国放弃部署“萨德”系统回应说,韩国将从维护自主权的立场出发看待并决定这一问题,保护国民免受朝核威胁是首要任务。文尚均强调,没有什么比保护韩国国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免受朝鲜与日俱增的核武及导弹威胁更重要,韩国政府和军队所作的一切判断都将基于这一立场。韩国国防部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前韩国对于“萨德”系统作用的认识,即部署“萨德”系统的直接作用是抵御朝鲜核威胁。“有比没有强”,“多部署一种拦截系统总归有些作用”恐怕是不少韩国人的真实心理。

影响“萨德”系统在韩部署的另一韩国国内因素也不容忽视,即国内日益增加的拥核言论。2月15日,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院内代表元裕哲在其国会发言中呼吁韩国政府自行发展其核威慑力,以对抗朝鲜与日俱增的核武及导弹威胁,他表示:“我们不能每次下雨的时候就借用邻居的雨伞。我们必须拥有雨衣和自己穿上雨衣。”韩联社14日的调查表明有52.5%的韩国人支持韩国拥有自己的核武器,韩国中央日报1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则显示,67.7%的韩国人支持拥核。虽然通常情况下韩国人自己不太支持国家发展核武,但每次朝鲜进行核试验,都会引发韩国应发展核武的呼声。相比增加“东北亚局势的不确定性”,拥核言论引发的对于执政党的相关批评才是韩国现政府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通过释放“政治与美国就部署‘萨德’系统进行协商”的消息,有利于安抚国内民众情绪并打压国内拥核言论及借此攻击政府的反对党势力。

总体上讲,韩国政府现阶段与美国开始进行一些有关部署“萨德”系统的初步讨论,又暂不涉及具体事宜,可以起到迎合美国的反导系统布局、安抚国内民众对朝鲜核试验与卫星发射的不安情绪、打压国内“拥核”言论和借朝鲜核试验攻击现政府的反对党、暂时“稳住”中国的多重作用。

当然在“萨德”系统部署一事上,韩国的意见虽然“重要”,但其影响力也确有局限性,美国和中国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毕竟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部署一事上,美国自身战略需求才是推动一系列雷达、反导系统部署的主因。而中国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即使不谈“萨德”系统对中程导弹(大多携带常规弹头)的影响,可靠的核威慑能力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指望中国在这方面让步无异于天方夜谭。

中国的应对

我们知道,“萨德”系统一旦在韩国部署,则将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自从2012年美国国防部首次提出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想法以来,中国就一直在积极应对。2014年5月27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曝光美国防部已在韩进行过“萨德”部署选址调研,“但尚未作出最终决定”的消息后,中国在2014至2015年多次对韩国展开外交攻势,最终韩国在2015年10月宣布朴槿惠访美将不会讨论“萨德”系统在韩部署问题,相当于表态在东北亚局势不出现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不会部署“萨德”系统,这是中国的阶段性外交胜利。2016年朝鲜先后进行核试验、发生卫星,导致美韩再次开始积极商讨部署“萨德”系统之后,中国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进行了反击。

所谓“组合拳”,是指中国以外交和军事两个层面的调度为主、其它层面适当配合,将应对“萨德”入韩提升至国家行动的层面。自从朝鲜于年初接连进行核试验及发射卫星、美韩传出即将落实“萨德”系统入韩之后,中国立即持续通过外交渠道发声,强烈反对“萨德”系统的部署。与以往不痛不痒的外交辞令不同,本轮外交博弈中不管是中方抗议的“调门”还是发生的“级别”都有了很大的变化。2月23日,中国驻韩大使邱国洪直言在韩部署“萨德”会给中韩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当天下午王毅外长在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虽然没有直言反对部署“萨德”,却令克里进行了“如果朝鲜弃核便不需要萨德系统”这样的表态,在“部署动机”这一点上“卡住”了美国的脖子。而新闻发布会中王毅与克里在南海等问题上“针锋相对”的讲话也不由得让听众猜测,在涉及中国核心安全利益的“萨德”问题上,中国更不可能妥协。虽然目前尚未出现中央政治局常委反对“萨德”系统的公开表态,但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习总书记已经在春节前夕与朴槿惠、奥巴马的电话联络中说明了中国对于“萨德”系统的态度。当前更高级别的领导人不进行公开表态,是因为局势尚未紧张到“一触即发”的地步,高级别领导人不“发声”,一方面为下一阶段的外交博弈留下回旋余地,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次“萨德”风波并未脱离中方的掌握,尚处于可控阶段。

在直接表态的同时,中国在外交层面采取的行动,大致还包括利用安理会制裁朝鲜的决议与美日韩交涉,以及联系俄罗斯一起进行施压。原本朝鲜进行核试验并发射卫星之后,中国就感到极为不快,但在制裁决议一事上却采取了与前几次大致相同的态度,即进行拖延。3月2日安理会通过的制裁朝鲜决议内容不可谓不严厉,但决议通过的时间却比外界预期的晚了一些,因此中国极有可能将制裁朝鲜条款与“萨德”入韩一事“捆绑”在一起与美国进行了“讨价还价”。此外俄罗斯的态度也耐人寻味,截至目前俄罗斯就“萨德”系统部署一事进行的公开表态并不多,但是每次表态措辞都非常严厉。2月2日俄罗斯驻韩国大使亚历山大·季莫宁2日直言俄罗斯反对在韩国部署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萨德”,“此举可能动摇地区安全格局”;而3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更是直接警告美韩“权衡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代价”。联想到之前俄罗斯曾经推迟了安理会对于制裁朝鲜决议的表决,很难相信中国和俄罗斯在相关事宜上没有进行协同。

在采取外交手段的同时,中国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有意无意“泄漏”了不少防务信息,如轰炸机进行远程奔袭训练、在永兴岛部署红旗9地空导弹系统、在华阳礁部署高性能雷达等,同时尹卓、张召忠等著名军事评论员则不时出来解读中国的防务部署与技术装备性能,有意无意的针对美国在东北亚和南海等热点地区的行动。仔细思考之后我们会发现,中国这一轮公布军事部署其实是有的放矢。如《解放军报》18日关于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在训练中连续跨越4个战区、奔袭近万公里的报道。该报道称: “35小时内,20架轰炸机组成的大机群连续穿越4个战区、起降6个机场,航程近万公里,低空超低空飞行上千公里……”,这体现出当前轰炸机部队训练的三个特点,即飞行强度高、技术难度大、组织协调更为复杂。这类对外公开训练情况(或战备水平)的新闻起到的直接作用,一是威慑假想敌,二是军方对于一些局势紧张区域的“看法”,这就不得不引起外界的注意。

轰6挂载的长剑20巡航导弹

此外《解放军报》还特意提及了轰炸机装备的“任务规划系统”。报道称,“任务规划系统以三维数字地图和数据库为基础,能进行战场态势分析计算,精确规划武器弹药使用、突防突击航线,并可仿真推演,实现了侦控打评的全过程信息支持”。简而言之,任务规划系统的意义就是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之内完成传统手段需要数小时完成的航线规划,并能直接将相关数据输入战机的导航计算机,从而大大增加轰炸精度。理论上说,任务规划系统配合先进战机计算机化的导航系统,可以让炸弹落地的时间精确到秒。结合前段时间空军公布的解放军地勤人员为轰6挂载长剑20巡航导弹的照片,很容易让人解读出这样的信息:一旦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中国的轰炸机部队可以用巡航导弹将其轻松摧毁。当然中国方面从来就不会证实这类消息,也不会发表相关看法,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其意义。作为比较,每当美国公布其新型技术装备的时候,中国都会进行关注,对其作战用途进行揣测,如此一来即使美国没有别的任何意思,中国也会感到压力。如近期美国军方公布了研制B21新式轰炸机的意向之后,国内诸多媒体都分析称该轰炸机是针对突破中国空防而研制(甚至于自媒体连如何应对都“想好了”),这其实就意味着美国释放的消息起到了威慑的作用。反过来中国透露其轰炸机部队的训练状况、东风16导弹的技战术性能等行为,同样对美日韩起到了威慑作用,令其在考虑“萨德”部署问题时三思而后行。至于在南海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其意义更多在“围魏救赵”上,譬如拖走菲律宾搁浅在五方礁坐滩的渔船就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力美国的注意力。

前景难测

如今对美国而言,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前景并不明朗。进入2016年3月,虽然美韩一面多次声称部署“萨德”系统是为了抵御朝鲜导弹,对中国不构成威胁,另一方面通过各自的双边渠道对中国“软硬兼施”,“好说歹说”的希望中国不要“阻止”美韩部署“萨德”系统,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原因很简单,即使不谈“萨德”系统对中程导弹(大多携带常规弹头)的影响,可靠的核威慑能力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指望中国在这方面让步无异于天方夜谭。尽管韩美双方已经于3月4日正式签署了商讨“萨德”部署的联合工作组协议,开始“对部署的细节问题展开正式讨论”,但最终能“谈成什么样”却很难说。

从军事层面讲,美国对于“萨德”系统的部署自然是志在必得,《韩美日关于朝鲜核与导弹威胁的情报交流协议》签署之后,美韩反导合作“软件”方面的问题已经不大,掣肘美国整合东亚反导体系的主要因素就是韩国反导系统的“硬件”水平。如果韩国的反导预警能力和拦截范围都局限于朝鲜半岛,那么对于美国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能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因此美国一直希望通过部署“萨德”将“AN/TPY-2”雷达引入韩国,将韩国融入美国以防范中国为重点的东亚反导体系。

然而总体而言,美国想在韩国实际部署“萨德”的难度非常大。正如前文所述,在此问题上,中国不“迟钝”,韩国也“不傻”,在中美韩三国对于东北亚局势的解读都不一样的情况下,想就此事达成妥协几乎不可能。中国的态度自不必提,涉及到中美战略稳定性这样的核心利益,中国让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韩国在发展本国反导系统能力时一直努力限定其能力边界以朝鲜威胁为限,多次表示美韩反导合作拦截范围局限于半岛内,这就与美国的布局思路存在根本不同。因此韩国会虽然因为抵御朝鲜导弹威胁而从动机上不反对“萨德”系统的部署,但是中国因素是韩国不得不考虑的。一旦“萨德”系统落户韩国,不仅中韩关系会受到严重影响、给韩国带来严重损失,战时韩国还将在中国的“必杀名单”上“名列前茅”。当前韩国对于中国方面表达出的不满,其含义也多半集中在“中国没有体谅韩国的难处”上,却并没有说中国的观点是“错误”的,这反应出韩国当下的复杂心理。综合比较之下,韩国从“萨德”系统部署方面得到实际收益有限,却要承担中方潜在的战略反制压力,因此韩国对美国部署“萨德”态度并不积极。

总而言之,“萨德”系统能否落户韩国还要看东北亚地区大国博弈的最终结果。美国在无法实现部署的前提下,也可能采取其它方式实现其目的。至少在现阶段,“萨德”风波已经对中韩关系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即使最终“萨德”无法入户韩国,美国也已经达成了遏制中韩关系进一步发展、加强对盟友控制力的阶段性目标。将来具体会发生什么很难预料,但美国加强亚太反导体系、遏制潜在对手的意图不会变,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大国之间战略稳定性的决心同样不会变。

———————————————————————————————————————————

补充一点我对于这次新的大新闻的看法:

1.算是韩国下了很大的决心终于要部署了,但是,这类公告在未来近一年中出现了不止一次,每次中国都是强烈反对,而之后出尔反尔的时候也很多,所以这次最多可以视为“下重大决心了”,但是不能保证说完全决定了。

2.即使已经钦定了,钦定部署不等于立刻到位,钦定部署不等于立刻到位,钦定部署不等于立刻到位,重要的事说三遍。就算是明天就公布工期安排什么的,“萨德”部署的具体手续行程什么的全部忙完起码也得一年多,看看之前X波段雷达的部署经过就知道了。

3.这玩意威胁是很大,但也没必要太当回事,以前被四架EA-18G咆哮者调戏的日子都过来了,怕这玩意?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毛主席说的,不是我说的,我只是换了个语序。

4.说美帝围魏救赵什么的我也可以信,毕竟国家战略是个全局的东西,达成战略目的不一定要死磕一个方向。不过,这个是国家战略执行的常识吧?又不是只有美帝会,至于大惊小怪吗?

5.核平衡也不是说打破就打破的,严重威胁不等于已经完蛋,不然天朝早就不玩了。

6.该干嘛干嘛去,与其担惊受怕的想以后导弹被拦截或者爆发战争咋办,不如去好好吃一顿睡一觉订好闹钟明天凌晨看法国拿冠军。(这不是毒奶,真不是毒奶)

—————————————————————————

7.11更新

1.说萨德的事政治因素为主军事因素次要我觉得可以,但是在考虑政治之前,先得承认这是个军事问题,再讨论扩展的政治因素比较好。毕竟这起事件中,造成政治影响的也是直接的军事因素。

2.我错了没想到真把法国奶死了。。。。。。(我连伪球迷都不是就是一凑热闹得没想到乌鸦嘴真中了。)法国球迷息怒,C罗支持者息怒。。我还是细软跑吧。

————————————8.09跟进———————

看目前局势的话,最起码美国给中韩关系泼冷水的作用起到了,如果这两天拉莫斯访华无果,中国的外交环境可能在未来继续严重恶化,这是值得警惕的。

网传中国会要求韩国换掉X波段雷达,个人觉得这事靠不住。一是现在关系已经恶化,韩方一再指责中国“不体谅”自己,对于中国提出的要求有何反应很难说。二是,抽走了X波段雷达美国玩蛋去?人家肯定不干啊。就纯军事角度讲,既然现在一副木已成舟的样子,中俄对萨德的反制措施应该已经有了好几套方案了。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咱当老百姓别瞎操心了。不如想想自己最近有没有要完成的DDL给忘了。


user avatar   zuo-si-luo-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啊嘞,这个问题和本喵刚刚写的一篇作业密切相关啊,那本喵就全文贴过来好了。

自2016年1月第四核试验后,朝鲜在今年频频试射了多种型号的导弹;这使得美国和韩国宣布部署“萨德”系统的理由看似又更加正当了。然而从武器性能和军备控制的角度看,“萨德”的部署不仅没有增加韩国在面对朝鲜弹道导弹时的安全,反而在地区层次上损害了中国和美国的战略稳定性。从长远来看,美国以“朝鲜弹道导弹威胁”为理由在亚太地区推进反导系统的建设,在客观上限制了中俄特别是中国的核报复能力和反介入能力;这种状态下,地区安全虽然不至于立刻出现波动,但仍然会在危机和军备竞赛两个方面产生地区层面的不稳定因素。

就本文的观点来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反导问题上过于追求“优势论”,在从前中俄军力较弱时尚能成立。但随着中俄特别是中国的军备建设能力增强,美国将很难继续以压倒性的反导建设来维持自身安全。亚太地区的反导问题以及相关各方的安全,应建立在中美共同维护战略稳定性的基础之上。

一、战略稳定性、核威慑与反导的争论

在核战略研究中,战略稳定性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它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核对峙的现实需要中产生的学术概念。战略稳定性由两部分组成:即使两国关系因冲突而陷入危机,它们也不大愿意向对手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也不大担心对手会发动这种打击,这样的状态被称为危机稳定性很高;一国的军备行为不会引起对手的反应并导致军备竞赛,这样的状态被称为军备竞赛稳定性很高。当两个国家战略稳定性比较高时,它们就能免于谢林所说的“对突然袭击的恐惧”以及长期的军备竞赛。

战略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都是通过“加重/削弱对突然袭击的恐惧”来产生作用的。在不同的案例和历史情境中,影响战略稳定性的因素和机制各不相同。最为典型和成熟的案例是美苏之间的战略稳定性。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以及之后的学者,将这种机制发展称为“相互确保摧毁”(MutualAssured Destruction,简称MAD)。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先发制人攻击对手,对手仍能给我方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失,因而在危机状态下双方都不会倾向于先动手、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在此基础上,战略稳定性还能进一步指导两国开展有效的核裁军。因此我们看到,影响战略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方的核报复能力。许多因素都可能通过影响核报复能力进而影响战略稳定性,因此美苏的战略稳定性往往呈现出一种高度依赖对方的敏感性。

对于中美来说,战略稳定性与核报复能力又遵循了另外一种机制。有学者将其概括为“首次打击的不确定性”,即在对手决策者心中创造不确定性,从而使其难以下决心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对中国来说,中国的核武器具备投送能力、隐蔽能力、机动能力和独立发射能力,进而使中国决策者确信,敌人没有把握在先发制人中彻底消灭中国的核反击能力;对对手来说,核武器的自威慑作用有效,即该决策者意识到核武器的破坏太过强大,以至于如果不能先发制人就彻底消灭对方的核反击能力,后果将无法控制。因此对手将倾向于不轻易使用核武器。在这一威慑过程中,中国不需要获得确保摧毁,只需要确保一定的小规模、高效的核反击能力即可。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国创造了一种可靠的核报复能力,进而创造了一个战略稳定性的均衡状态。

总结来看,影响战略稳定性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核报复能力(不论这种能力是确保摧毁的还是仅确保投送的)。一旦任意一方的核报复能力遭到削弱,战略稳定性就会受到削弱。那么目前最有可能削弱核报复能力的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反导系统。当反导系统用于保护本国的全部国境领土时,对方的核报复能力就会被极大削弱,从而激发对方在危机中先发制人的动机和在平时增加导弹数量的动机。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SDI)及其后续的追求绝对安全的反导系统,就造成了这样的影响。具体到亚太地区,即使真正的目标是指向朝鲜,美国将“萨德”系统靠前部署至韩国,还是在客观上造成了该地区战略稳定性的损害。

二、“萨德”系统和对中国的技术影响

萨德”系统是美国研制的新一代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弹道导弹的飞行过程成一条抛物线,可以分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而“萨德”系统即针对弹道导弹的末端飞行进行拦截。一个“萨德”系统作战单位包括了发射系统、拦截弹、指挥系统和雷达。这其中最核心也最具争议性的就是其装备的X波段雷达,我们暂且称之为FBX-T。

该型雷达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是作为“萨德”系统拦截弹的火控引导雷达,仅限于追踪导弹飞行末端的轨迹,主要执行的是战术任务,因而对战略导弹的探测能力有限;第二种则是作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预警的一环,监视敌方发射的战略导弹并向北美总部提供早期数据。学界对于第二种模式的探测距离有着多种估计值,以弹体为目标的探测距离在1200公里至2700公里之间。在这里我们取人民大学吴日强副教授的估计值,假定在1200公里处FBX-T对弹道导弹有完整的探测和识别能力。根据这个取值,如果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那么一旦它的雷达系统转换为第二种工作模式(一些学者认为两种模式的切换只须8个小时),那么不仅仅是朝鲜半岛,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乃至渤海、黄海和东海的弹道导弹发射都将处在其监视下。这已经远远超过对朝导弹防御的需要,而开始挤压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机动和作战空间了;这将严重损害中国的核报复能力。

为了打消中国对于以上这一问题的疑虑,美国和韩国的军政官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总结来看其论证的基本逻辑是:第一,朝鲜政权始终处于不稳定和缺乏信誉的状态,加之其在常规武器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始终存在“朝鲜对韩美发起有限核打击”的危险,加强东北亚的导弹防御是必要的;第二,“萨德”系统作为新一代的高空末端反导系统对于韩国来说是必要的,其与韩国已有的“爱国者-3”、“绿松”等反导系统可以形成高空、中空、低空的梯次拦截网,从而使得韩国更加安全;第三,基于以上两点,“萨德”系统的雷达将处在的第一种工作模式,也就是说战略导弹的探测能力有限,不会用来削弱中国的核报复能力,因而不会威胁到中国的战略安全。

但是当我们仔细探究时就会发现,这种论证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不能成立的。首先,朝鲜政权是一个追求自我生存而不是自我毁灭的政权,因而它更可能用核武器来进行讨价还价而不是同归于尽,使用火炮、常规弹道导弹和火箭弹进行有限的边境摩擦是更符合其利益的选项,因此类似以色列铁穹系统的技术更符合韩国的利益。第二,即使承认“朝鲜的有限核打击”是有可能的,但从技术的效用上看“萨德”系统的意义也不大;毕竟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也承认,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只能保护韩国南部,无法覆盖作为人口和经济的中心区首尔,并且预警时间没有显著缩短。第三,美韩向中国保证,不启用第二种工作模式完全是依靠外交辞令而非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国如何能够信服?

从整个中美关系和东北亚的大局来看,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带来的压力以及中美关于地区和全球性议题的利益冲突,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种缺乏相互信任的状态,双方都不会轻易相信对方的外交表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要客观上在东北亚拥有威胁到中国战略安全的手段,无论在外交表态中如何释放“善意”和“承诺”,中国都不会相信美国在冲突关头不会使用它。那么“萨德”系统对中国的技术影响有多大呢?

““萨德”系统对中国的威胁主要集中在其装备的X波段雷达FBX-T。在导弹防御系统中,长波雷达“看得更远”,一般担任早期预警的角色、监视从远处来袭的导弹,但“看得不清楚”,不能进行目标识别;短波雷达“看得更清楚”,恰当的部署位置甚至能够使其观测到弹头与弹体的分离,从而将真弹头和诱饵分辨出来,但是“看得太近”;因此,识别出真弹头和诱饵的任务能否完成,关键一步就是能够否在靠近假想敌的前线找到合适的短波雷达部署地点。

实际上,X波段雷达的靠前部署,也是美国对导弹防御现有技术瓶颈的无奈之举。斯坦福大学的迪安·维克宁博士指出,导弹和反导的天平平衡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对于朝鲜或伊朗粗糙的导弹突防技术,导弹防御系统能够发挥出识别和拦截的效能;但是对于更加先进的俄罗斯和中国导弹,恐怕就无能为力了。现有的反导系统无法满足战略需要,对于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导弹缺乏应对手段;在现有的技术瓶颈无法实现骤然突破的情况下,美国必须寻找其他方法来提高目标识别水平。因此,在俄罗斯和中国周边部署短波雷达,就成了美国提高反导能力、削弱假想敌核报复能力的最便捷方法。

“萨德”系统装备的FBX-T,其所属的X波段雷达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短波雷达。一方面,它在目标识别的精度上表现十分优异;另一方面,它的探测距离也适中(1200公里外能够识别整个弹体)。目前在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已经实际部署的X波段雷达共有三部,分别部署在日本北部青森县的基地、日本南部京都的基地和关岛基地。这些雷达组成的网络已经够对中国东部陆上及海上的导弹发射进行观测和识别;特别是中国的潜射导弹目前主要的发射地点还在第一岛链范围之内,其上升段基本都在这一雷达网络的监视范围内。但这一网络仍然存在着一个关键的盲区:潜射导弹从发射至升空160秒后的一段时间内,弹头与弹体分离的关键节点仍然要依靠远在日本南部基地的雷达来捕捉,观测的精度有限;如果能够抵近观测这一过程,那么就能根据更为精确的种种参数,提高识别效率,将真弹头从诱饵中分辨出来。

根据测算,日本南部部署的X波段雷达能够观测到中国潜射导弹发射后121秒至243秒的飞行过程,而韩国现有的绿松雷达能够观测发射后45秒至172秒的飞行过程。因此,在发射后45秒至300秒这样一个关键的区段内,美国在东北亚的反导系统缺乏一部可连续进行观测的X波段雷达。这一缺失环节,将随着“萨德”系统在韩国部署而得以补全。技术专家的分析结果是,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及其X波段雷达,将能够观测中国潜射导弹发射后45秒至288秒的飞行过程。这就意味着,美国反导系统能够获得中国潜射导弹从升空至弹头弹体分离的完整数据,辨别诱饵和真弹头的能力将大大提升,从而为中段和末段的拦截提供更为准确的引导。因此从技术影响角度看,中国的核报复能力,特别是海基核报复能力将面临着不小的威胁。

三、核报复能力和反介入能力:稳定性分析

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对于中国的技术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和平时期,更加靠近中国的X波段雷达能够更好地观测中国的导弹试验,特别是落点为中国东部海域的试验,从而为战时积累数据;一旦中美关系陷入危机乃至冲突,在韩的X波段雷达可以转换工作模式,成为观测中国潜射导弹的前沿探测器,大大提升美国对于中国导弹的拦截能力。这当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但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到中美之间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稳定性。

正如第一部分所述,“战略稳定性”这一概念由危机稳定性和军备竞赛稳定两部组成。当两个指标都比较高时,该地区的战略稳定性就较高,不易爆发战争和军备竞赛。战略稳定性最初应用在核战略和核威慑研究中,后来逐渐扩展到军备控制的其他领域里。具体在本案例中,本文认为“萨德”系统对战略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在核报复能力和反介入能力两个方面。具体可以用以下这个表格来表示:

从核报复能力的角度看,“萨德”系统的技术影响将直接损害危机稳定性和军备竞赛稳定性。就危机稳定性而言,其形象地来说就是“双方都抢着抢先摁核按钮的可能性”。如果双方关系陷入到危机状态中,本方认为先发制人没有什么好处,也知道对方也持相同看法,以及对方也知道本方持相同看法。这样的话,即使双方关系极度恶化,互相发射导弹的可能性也比较低。但是如果导弹防御一方的反导能力非常强大,那么发射导弹的一方就不会乖乖坐以待毙:一方面他们可以选择,抢在对方的反导体系发挥作用之前发射导弹、规避拦截;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选择先发制人地消灭对方部署在前沿的雷达和拦截系统。无论发射一方选择哪种方案,都将大大提高核战争爆发的风险。因此,用反导系统遏制住对手的核报复能力将会破坏危机稳定性,鼓励对手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策略。与此伴随的是,即使没有面临危机状态,由于在和平时期要做战略准备,被遏制一方也会选择增加核武备,从而有可能触发核军备竞赛。

对于中国来说,自2006年起公开宣示的“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其关键就在于可靠的核报复能力。如果敌人没有把握在先发制人中彻底消灭中国的核报复能力,而中国在经受了核打击后又能够突破对手的反导拦截,将核武器投送到敌国领土上,那么中国领导人就没有必要在危机中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然而这一平衡将会随着在韩部署“萨德”系统而被打破。中国领导人的不安将转化为两点:第一,在和平时期为了抵消“萨德”系统的影响,扩大中国的核武库或提升中国的核武器现代化水平;第二,在危机时期为了保证核报复能力可靠和有效,可能选择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考虑率先清除前沿的“萨德”系统。因此从这两点来看,“萨德”系统在韩国的部署虽然强化美国的单方面安全,但在实际上则危害了亚太地区的核战略稳定。

从反介入能力的战略稳定性来看,中国对于“萨德”系统技术影响的敏感则更具有现实意义。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在发展被外界称为“反介入/区域拒止”的能力。这种战略能力主要是用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中,阻滞美军干涉解放军的行动。美军的解读是,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是旨在发展针对可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敌方部队实施远程打击的能力,用以限制或控制敌方进入中国外围(包括西太平洋)的陆地、海洋和空域。可以说,反介入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中国在未来可能发生台海冲突中拥有多大的行动自由。

目前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主要依靠各型弹道导弹。在战时,这些武器将形成对这些战斗群、基地的威胁,对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动员、部署、机动等行动施加限制,迫使其放弃对该地区战事的介入或削弱其介入能力,从而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由于反介入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对方部署的难度,增加了美国介入升级的成本,因此在战时还有可能维持战事规模的有限性。然而问题在于,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系统以及西太平洋的反导雷达将会限制中国的以上能力,从而减弱反介入能力的威慑效力;一旦面临冲突时,中国的决策者面临两难选择:在韩国“萨德”系统的削弱下,获得一个不充足的反介入能力;先发制人,在“萨德”系统未完成转换前,率先对美军的介入能力发动攻击。这样的境况,将直接导致中国选择尽快发动进攻的可能性增加。对于美国的决策者,可能依赖于“萨德”系统,认为可以削弱中国的反介入能力而轻率介入,或考虑到中国的两难,先发制人打击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因此从客观上看,反介入能力被“萨德”系统的削弱将导致危机稳定性的降低。同样的道理,中美在介入和反介入的竞赛将有可能进一步损害军备竞赛稳定性。


四、结语

总结来看,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可能会导致中国对自身的核报复能力产生怀疑,从而谋求发展新的军备,以及在危机过程中更加敏感;美国将对有可能从高估对手转向低估对手。这将同时削弱危机稳定性和军备竞赛稳定性。在介入和反介入战略方面,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将会削弱中国的反介入能力:这将导致中国面临两难,趁着美军雷达未转换模式前先发制人收益更高,进攻占优;可能鼓励美国决策者的盲目信心;拉近了介入和反介入手段的成本差距,从而鼓励了新的军备竞赛。

归根结底“萨德”系统是美国单方面追求绝对安全的产物。它在韩国部署虽然提升了美国拦截中俄导弹的可能性,但客观上损害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稳定性。虽然目前并没有明显的、大国对峙的危机,但是当下战略稳定性的损害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安全。

——————————————分割线————————————————————

本喵和小伙伴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会更新国际关系各种方面的原创作品,希望各位知友能够应援!欢迎点开这个链接关注公号哦!

[军控]试析亚太地区的反导系统建设与战略稳定性 ——以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为例

——————————————7.10分割线——————————————————

@BLACK枪骑兵

质疑萨德配备的X波段雷达能否捕捉到中国黄海和东海上潜射导弹的诱饵-弹头和弹体分离的动作,这里贴出《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4》中载吴日强老师论文的片段:

借此回应,萨德系统本身确实是TMD,但是它的雷达却可以被整合进NMD的传感系统里,从而威胁到中国海基核力量的报复能力。这是美国人玩的一个花招,打着TMD的旗号却执行NMD的任务。TMD本身不会威胁战略稳定,但NMD会。

————————————分割线——————————————————————

以下是本文的参考文献

李彬. 军备控制理论与分析[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刘冲. 美国酝酿在韩部署“萨德”系统问题辨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5,05:13-22.

祁昊天:朝鲜半岛上的X波段雷达,美军祁观〡朝鲜半岛上的X波段雷达:是的,它能看到你!.

田志强. 萨德反导系统:循序渐进提战力[N]. 中国航天报,2015-03-28003.

托马斯·谢林.冲突的战略[J].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6.

吴日强. 美国亚太反导系统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C],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4.

万里浪. 闺中待嫁的“萨德” 美国“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J]. 兵器知识,2008,01:52-55.

Colby E A, Gerson MS. StrategicStability: Contending Interpretations[R]. Army War College Carlislebarraks Pa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2013.

Cliff R, Burles M, Chase M S,et al. Entering the Dragon'sLair: Chinese Antiaccess Strategies and Their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States[J].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2007(1):150-151.

DoD,Report on TheaterMissile DeffenseArchitecture Option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May 4,1999,http:/ /Defense. gov /Releases/Release. aspx? ReleaseID = 2075.

Feiveson H A, VonHippel F N.Beyond START: How to Make Much Deeper Cuts[J]. InternationalSecurity, 1990,15(1): 154-180.

Panofsky W K H,Wilkening DA. Defenses against Nuclear Attack on the United States,[w:] USNuclear WeaponsPolicy: Confronting Today’s Threats, George Bunn, Christopher F.Chyba[J].2006.

Riqiang W.Certainty ofuncertainty: Nuclear strate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Strategic Studies, 2013, 36(4): 579-614.

Robert S. McNamara,MutualDeterrence, September 18, 1967,cnn.cpm/SPECIALS/cold.W

Saperstein A M,Mayer-KressG. A nonlinear dynamical model of the impact of SDI on the armsrace[J].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1988, 32(4): 636-670.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

@Machairodus

的看法,THAAD而已,又不是独立日里外星人刀枪不入的能量罩,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简而言之,作为防御TBM的有效手段,这是美国对第一岛链内基地容易被共军用TBM一波砸在地上的一种有效应对,恰恰证明了共军DF-11/DF-15/DF-21等中短程TBM对西太平洋美军的压力。

当然,这也证明美军现阶段还是选择和共军在西太平洋进行军事对抗,并且不排除全面开打的可能。至于扯外交失败云云的,EXCUSE ME? 韩国什么时候在国防和外交上有了自主权?

再次强调,THAAD人家叫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从一开始针对的就是TBM而不是ICBM,上面一群扯地缘政治的真是……


user avatar   74ls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用一下德国的观点,我觉得非常合理。

我记得一个德国UP主关于纳粹暴行的言论,让我觉得德国部分民众是对历史有敬畏之心的。

1.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应当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罪责,因为他们不支持纳粹。如果将来纳粹复辟,他们也拒绝成为纳粹的帮凶,他们出生在战后也没有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那么谁来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的罪责呢?新纳粹应该承受,那些叫嚣这纳粹无罪的人应该承受,那些试图将法西斯在德国复辟的人应该承受,他们是纳粹的后继者。

二战的德国民众有罪责么,有的,他们有的真心诚意帮助纳粹,有的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2.德国人民即使不支持纳粹,也应当承担传递历史真相的使命。

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会去给也不需要给奥斯维辛,屠杀等行径洗地或者否认,因为他们本身不是罪人,但是他们理应告诉后代,在1939-1945年发生了什么,德国做了什么,万恶的法西斯分子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龌龊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德国人才有如此资格挺起腰来对历史的受害者正视,我不支持纳粹,我也没支持过纳粹,纳粹干的坏事赖不到我头上,但是我仍然告诉你们当年纳粹丧尽天良的事。

正视历史,反思历史,肩负历史,这是德国人的优良品质。


回到日本法西斯这边。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了小约翰可汗最新一期的日本变态“鸟”,其实这就是日本战后的写照。

战犯一个劲地说不是我,我没有,文化差异,试图逃避自己的罪行,似乎忘记了就在几个月前还在满脸狰狞的虐待战俘营里的战俘。

民众们有的不能接受自杀殉道,有的遮遮掩掩地说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与我无关。

是的,这群人要么畏畏缩缩地求原谅,要么装的楚楚可怜,要么假惺惺的说自己是被上级逼迫的。

施加暴行的时候笑得比谁的猖狂,接受惩罚的时候哭的比谁都可怜。

在1970—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似乎那个战败国日本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开始让军国主义和右翼抬头,因为自己是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己有权说不。

那些躲起来的军国主义者们又威风地穿着军服走上了街头,带着军刀的老不死们走过街头,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忘了十几年前自己如何装成一个可怜的良民丑态。

他们堂而皇之的把战犯放在神社里面供奉。他们小人得志地嘲笑那些被侵略的国家。

他们求饶只是因为弱小。

他们凌虐只是因为强大。

他们支持右翼,却说自己并无罪责。

他们声称自己并无罪责,却不敢承认犯下的战争暴行。

相比之下我甚至还觉得德国的新纳粹也算好东西,至少他们从不遮掩,他们极端排外,他们也不洗地,直接说杀的好。

坏,坏到了极致也至少敢作敢当。

而某些民族,明明是自己犯下了战争暴行,明明是自己侵略其他国家,却支支吾吾不敢承认,却明里暗里洗地,却一个劲的支持右翼,还对中国的dislike率直飙90%以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日本被中国侵略了。

也不是说这是劣根性,人民从来没有什么劣根性支撑,只是麦跑跑当初的清算似乎并不彻底,让大正时期的龌龊国风传递到了现在还能生根发芽。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项英? 
  现在的解放军能否战胜最强状态的苏军? 
  假若俄土爆发战争,中国会参战吗? 
  部队为什么要在平时摧残士兵? 
  俄罗斯的末日系统存在吗?现在还存在吗? 
  超低生育率的韩国为何房价还这么高? 
  4.“落后就要挨打”,那么怎么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人民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装备强大的联合国军?? 
  东部战区在台海方向进行战备警巡,行动针对有关国家涉台错误言行,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战国七雄军队人数到底有多少?动不动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可信度有多高? 
  阿登战役应该叫做是凸出部战役还是突出部战役? 

前一个讨论
多弹头分导再入载具(MIRV)的出现真的只是为应对美苏核军控条约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对中国陆基机动式洲际导弹的发射区域的认识改变了?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