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住建部称「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你目前的住房条件如何? 第2页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8000万套,惠及2亿人,

一高一低都保障好了。

高就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保障住房小区,低就是棚户区和安置房,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特点是稳定,流动性小,一次保障管到退休,

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城镇化,并村安置等则是历史机遇,趁着能改能拆一次改完,让那些操劳一辈子的贫困人口在有生之年住进新房,是千秋功业。


市民阶层不用保障,

因为生育率是调节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最有效的方式,

打工人少了,隔断就拆了,人均面积自然就多了,

再少个几千万人,也就不用租房子了,

一栋33层的高层住宅楼,入住率不到三成两成的话,一人住一层都抢着租,那点租金没准都不够电梯维保的,

房东求着小姑娘小伙接盘,

不然楼歪了都出不起钱修。

中华上下五千年,封建王朝两千年感觉很久,

一个人一百年,一共50人,华夏历史走完了;

55岁退休,40个人退休,封建王朝结束了。

多么开天辟地的变革,满打满算也就两代人妥妥搞定,

子宫就是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再有两代人,

绝对人人住上大平层。


城市是保障体系,

城市也是被收容着的克苏鲁。


user avatar   daoxinwei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王部长的发言,高屋建瓴,很透彻,很深刻,对我有极大的启发,我记了满满的八页纸。

希望大家下去之后,深刻领会,认真落实,全力推动建设住房保障体系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开创建设住房保障体系事业的新局面。

下面,围绕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我再简单的讲几句:

第一,大家要充分提高认识,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领会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在广大项目组同志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步。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在让群众接受等几个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需要从深度上、广度上进一步推进,进一步夯实基础。部门各级同志,要切实提高自己的站位,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不要打小算盘,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充分的领会国家的战略意图,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的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制定的战略部署要求上来。增强责任心,增强使命感,增强担当意识,增强干事创业的劲头。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逐级压实责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互相补位。

第二,加强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一定要落在实处

管理层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对照各级的相关要求,做好任务分解。要求是具体到项目,具体到岗位,落实到个人。以责任促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这样才能真正抓出成效。有些同事,甚至是我们的中层干部,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讲空话,打官腔,这种官僚主义的作风我们一定要杜绝和反对!只有加强宣传,战略入心入脑,每个人的责任都明确于心,才能扎实推动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的进展,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实现今年年初制定的三个翻一番的战略目标。

第三,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

流程化、制度化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完善的长期机制是开展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的必要前提。要杜绝拍脑袋决策、实现科学管控,就必须科学严密的制定相关工作的配套制度,做到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做好系统配套,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制定制度,既要合规性,又要重视制度在实施中的可行性。制度不是挂在墙上的,建立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广泛的开展调研,集思广益,求真务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以保证制度的落实。同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建立好反馈机制,多方面收集意见,做好PDCA的循环持续改善。

第四,加强国家文化建设,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要紧紧围绕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目标,不要各自为政,要整合好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对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多层次、有细节的深入宣传,企业文化不是口号,国家愿景不是空话,要重点宣传好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工作目标,宣传要接地气,要结合大家的切身利益,不断的提升广大群众对于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的知晓率、满意度和支持率,为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各位同事,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工作是我国今年最重点的工作,关乎大局,希望大家深入领会本次会议的精神,回去之后制定详细的落实计划,提交给相关的委员会做好评审。

国家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大家时刻要牢记这一点。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什么任务我们都可以完成!什么人间奇迹我们都可以创造出来!(热烈掌声)

-------------------------------------------------------------------------------------------

最近发现我们有些同志发言比较激进,还有很多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被删除,希望各位同志要跟随党的领导,时刻加强思想建设!不要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时刻坚定信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

———————————————————-

实践发现被禁言之后答案评价都会降权…


user avatar   jiang-cai-kao-yan-bi-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重声明:此问题为资乎APP无端在首页推荐给本人,本人从未在资乎上搜索、浏览、发布、点赞、评论过任何相关内容。此问题下所有回答、讨论本人一概不理解、不参与、不传播,自愿与此问题下所有答主划清界限并屏蔽此问题。


另外本人每天加班到九点纯属自愿行为,公司没有给过我任何期权,这可以证明并本人并没有收到任何金钱的诱惑或者老板的威胁。感谢祖国养育了我,为老板收入,为公司前途,为国家未来,本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希望在资乎上能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喜欢关注的话题有:美国疫情、印度疫情、日本老龄化、韩国生育率、越南制造业工人等。希望找到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我们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谢谢!


user avatar   ci-ke-miao-miao-er-hao-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喜欢这场发布会里面的一句话,:青年人有希望,城市、国家才有未来。


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是官方口径,应该是没问题的。首先呢,不要身边即世界,我们国家比我们困难的人还很多,他们的生活最近一段时间确实是有实际提高的。不应该过度高估他们的不满情绪;

另外呢,可以看出,按照规划,未来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还是要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来解决。满足买房的需求,恐怕是不大可能。

还有一点是老旧校区改造之类,不知道会不会和货币化棚改类似,这个暂时不清楚,得再看看。

澎湃新闻问了一下新市民住房问题,回答基本上是把之前的一个文件念了一遍。(22号文件)

值得重视的我在下面展示一下:

(一)明确对象标准。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准入和退出的具体条件、小户型的具体面积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保基本的原则合理确定。
(二)引导多方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由政府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坚持“谁投资、谁所有”,主要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适当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并合理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
(三)坚持供需匹配。城市人民政府要摸清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资源情况,结合现有租赁住房供求和品质状况,从实际出发,因城施策,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赁补贴和将政府的闲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加供给,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四)严格监督管理。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得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严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名违规经营或骗取优惠政策。
(五)落实地方责任。城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负主体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负总责,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城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实施监测评价。
三、支持政策
(一)进一步完善土地支持政策。
1.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在尊重农民集体意愿的基础上,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可探索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应支持利用城区、靠近产业园区或交通便利区域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自建或联营、入股等方式建设运营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办理抵押贷款。
2.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对企事业单位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符合规划、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允许用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变更土地用途,不补缴土地价款,原划拨的土地可继续保留划拨方式;允许土地使用权人自建或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建设运营保障性租赁住房。
3.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将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积占比上限相应提高,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严禁建设成套商品住宅;鼓励将产业园区中各工业项目的配套比例对应的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集中起来,统一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
4.对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符合规划原则、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允许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期间,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不补缴土地价款。
5.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应按照职住平衡原则,提高住宅用地中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供应比例,在编制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时,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应保尽保,主要安排在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和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等区域,引导产城人融合、人地房联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可采取出让、租赁或划拨等方式供应,其中以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应的,可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价格及调整方式作为出让或租赁的前置条件,允许出让价款分期收取。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可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具体配建比例和管理方式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鼓励在地铁上盖物业中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二)简化审批流程。各地要精简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构建快速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可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审查建设方案,出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由相关部门办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消防等手续。不涉及土地权属变化的项目,可用已有用地手续等材料作为土地证明文件,不再办理用地手续。探索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实行相关各方联合验收。
(三)给予中央补助资金支持。中央通过现有经费渠道,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任务予以补助。
(四)降低税费负担。综合利用税费手段,加大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力度。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比照适用住房租赁增值税、房产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五)执行民用水电气价格。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
(六)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
1.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贷款;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产权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贷款。完善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相适应的贷款统计,在实施房地产信贷管理时予以差别化对待。
2.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投放。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企业持有运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具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可将物业抵押作为信用增进,发行住房租赁担保债券。支持商业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另外这次发布会还谈了很多和城市病有关的事情,可以多看看。


一点胡言乱语,可能有点意思


user avatar   cheng-q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次发布会算是给房地产市场吃一个定心丸,就是房价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下降,结合之前叫停的竞自持给开发商发红包,后续的几年开发商还是有钱赚

现在压在新市民,青年人头上最大的大山就是高房价,大家急切盼望房价下跌,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想让房价下跌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对多套房产征收房产税、直接土地出让的时候规定最高限价、加大土地市场的供应等各类组合拳,可以这么说今天想让房价下降5%,明天房价不敢只下降4.9%。因此前段时间面对汹涌澎湃的民众呼声,开发商不少也开始慌了,真担心政府打压房价,那之前高价拍的土地就要砸手中了,也纷纷产生了危机感。

这个新闻发布会还算是及时,对于稳定房价平稳有一定作用,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不会过多打压房价,只需要不过快增长即可。至于买不起房的新市民和青年人采用保障性住房和租赁用房的方式进行,相当于另起炉灶,大家不用买房也可以在这个城市呆下去。让大家在城市不过分焦虑,在出租屋里面该谈恋爱谈恋爱,该生小孩生小孩,小孩在城里上不了学参加不了高考完全不用担心,直接送回老家户籍所在地上学即可,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参加高考,毕竟高中录取率也就50%。

大家都快乐租房生活,快乐结婚,快乐生小孩,小孩快乐成长,送回老家快乐学习,快乐当产业工人,快乐在城市租房,快乐结婚,快乐生小孩,快乐成长,送回老家快乐学习……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国家是来真的,因为你要看配套措施,现在整体趋势就是脱虚向实。

全面复盘分析开始:

现在招不到工人分二种情况,一种是低端血汗工厂,就应该招不到人,以后这些都会被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生产取代。

还有一种就是技术工人,叫工程师也行,反正都差不多。主要是之前教育没有往这方面倾斜,未来会大力往这方面倾斜,所以以后不会招不到人。

今年2021年4月9日,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就是以后一半的人去分流。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制造业强国德国,早就开始这样了。


①时代变了


2020年12月10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表示:语文是第一大课,语文学不好,其他都学不好。

2021年7月15日的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数字教育高端论坛上,王文湛继续强调了以后教育改革中,考语文将成为核心。

核心风向就是:

1、强化语文,主要考这个。

2、其他学科难度减低。(8月30日,教育部已经开始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强调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

3、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以及音乐、美术,今后这些领域大有发展。(强化理工科基础,科技、制造业立国)

为什么是语文?因为逻辑、理解很重要。很多人可能会说,要提升逻辑,不应该是学好数学吗?怎么会是语文呢?

首先数学确实提升逻辑啊,我完全赞同!

所以为了要提升自己的逻辑,就必须看大量的数学文章,一谈到看文章,我们就是不是...?

对啊,学什么都要看文章啊,很多人认识还停留在,看文章一定就是文科,实际上产业文、科技文、数论文也是文啊,讲清楚这些、理解清楚这些都需要强大的阅读能力。

所以语文很重要。

你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物理、化学、外国语言,这些学科类都是手机上的App。

而且数学提升逻辑,是提升的宏观逻辑,你提升的宏观逻辑要落实于运用层面,还是得靠阅读理解和写作梳理。

这都不是纯粹的文科,就是典型的理工科工作。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说的是汉语(这也是未来的全球主流语言),是通过汉语这种生动形象的强悍语言来链接世界的,换句话说,汉语相当于是手机的操作系统。

你手机操作系统自主强大,才能让安装在操作系统上面的App稳定啊。

美国为什么不封杀阿里?因为阿里虽然强大,但都是以手机应用为主的App,他没有去深度搞什么操作系统层面触碰啊。

中国的学生,未来要有一个出路,就必须学好语文,这不是回到八股文时代,恰恰是为了彻底告别八股文。

因为传统的学科类考试,才是八股模式。

之前的高考目的就是选拔,而不是为了培养你什么赚钱技能。


②重复性投资,毫无意义


换句话说,很少有人意识到,高考中的学科类考试,究竟是什么意义?

这些学科类项目,对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用,难度也已经超过了全民提升素养的尺度,那么为什么之前还是考这些学科?

就是为了分配资源啊,决定让谁上去啊。

你回忆一下,是不是80年代、90年代,只要有一个好文凭,成为进入管理岗位或者体制内上升去的机会就很多?因为当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很多老百姓眼中的“香饽饽”岗位是空缺的,所以你有一个好学历,你就可以上去。

现在这种机会早就“没”了,也不是说上升空间没了,而是竞争人数已经远超“香饽饽”岗位的数量了,对普通人来说,挤这个独木桥很难了。

说一些主流媒体报道的数据吧:

2016年北晚新视觉网报道:当时就已经有4万余人竞争5000北京公务员岗位,最热职位竞争比400:1。

2021年21世纪经济报道:国家税务总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税务局招录两位一级行政执法员(三),报名人数突破了2500人。

下面这个图是全国的竞争程度,你就说看了是不是有点菊花一紧?其实这个事,任何人都没有错,于阶级固化无关,就是一个经济学常识,如果一个收益机会是公开的,那么所有人都会涌进去,直到利润被彻底拉平。

所谓的“猪周期”亦是如此,养猪市场的猪肉价格,就是这样循环的,猪瘟→养猪的变少→猪肉涨价→其他人眼馋猪肉赚钱涌入→猪肉多了价格下降→养猪利润降低→养猪的变少...

简单粗暴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循环。

估计抢香饽饽岗位内卷一段时间以后,很多普通人就会逐渐放弃这条赛道,等这条赛道逐渐冷却,内卷降低以后,又会重新开始热,反复循环。


③拒绝剧场效应


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与分配,而不是教你什么技能,真正学技能是大学分专业以后,或者进入职校开始学的。

了解清楚这点,才能明白为什么高考成本越低越好。

别比什么万米跑步了,咱就跑50米决胜负,速战速决算了,要愿比服输。

别老想着开挂,比如假设电影院里前排有人站起来,最终就是所有人都被迫站起来,这就是毫无意义的内耗社会资源,也称“剧场效应”。

你反复学习选拔的“八股文”,对你就业没有帮助的,反而是拉高了选拔成本。

现在有学生动不动做作业到11点,但是你确保没有更能卷的人吗?万一很多学生开始搞每天都只睡3个小时的“魔鬼”学习路线,请问你孩子怎么办?那想赢就只能别睡觉了呗?

只要杜绝了“剧场效应”,以选拔为目的的高考就不会再是吸金机器了,而是一个简单的选拔过程。要么就你孩子简简单单上去了,要么不能上去就认了吧。

在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对中小学提出如下要求:新学期要实现课后服务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等;部署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降低学生考试压力等工作,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教育部还提出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助等措施。

结果这个新闻,在B站上面一堆恶评,我不得不感叹一下人性。

高赞评论也是非常的负面。

我只能说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也是真正的改革进入深水区。

减少内卷,拒绝剧场效应,就需要踩刹车。

而人性的弱点是什么?就是大家都希望别人刹车,但是自己加速度前进,所以这一次,群众自己既是既得利益者,也是受害者。

就好像一个人,如果没有房子,就希望房价暴跌,但是如果真有十套深圳的房子,态度肯定就180度逆转。

能超越自身局限性的人,终究是少数。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经济会需要国家调控才能发展的更好,因为私人、私营企业都是有局限性的,只能对自己负责,却无法改善整个生态。

现在军备竞赛有多严重?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的调查,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67%睡眠时间不达标,17%书面作业总量超标。

睡眠是发育与健康的关键,根据中国临床营养网资料显示:

1、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身高。

睡眠对身高的影响排名第一,超出了运动和饮食。人脑中下丘脑组织能分泌一种促进儿童发育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两个时段分泌最多,分别是21:00—1:00,5:00—7:00。

不过并不是一到晚上9点,生长激素就开始按时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须有一个前提: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分泌。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如果继续这样熬夜军备竞赛下去,全民都可能变成小日本。

2、影响脑细胞,间接导致智力下降。

睡眠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造成记忆力下降,对问题的反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孩子早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会帮助大脑畅快运行,增强记忆力,读书时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继续这样熬夜军备竞赛下去,中国整体国民智力可能下降,说夸张点就是,如果智力下降太猛,可能以后基本就告别研发芯片了。

不能再熬了啊!

这样下去整个国家可能重新变成“东亚病夫”,因为身体彻底垮了,经济质量也会越来越差,全部都把钱花在看病吃药上面了。

但是要个人自发抵制军备竞赛可能吗?绝无可能。

所以只能国家强制所有人在一个尺度内竞争,强制降低游戏难度,一部分舆论肯定会骂,因为自己就是既得利益者,但是最终也会成为受害者。


④政策的根本性逻辑是什么?


目前所有教育改革的根本性逻辑就是3点:

1、把选拔人才的成本,给打下来。

2、为生娃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3、从选拔教育转变成为终身学习模式。

前面说了,1和2,现在来说说3。

根据司长王文湛的表述,以后除了语文之外的基础教育,都只会越来越适度,难度会下降很多,为什么?

因为社会已经巨变。

十年前是电脑端互联网时代,现在是手机互联网时代,未来下一个十年,甚至5年,都没人说得清是什么情况?在科技发展繁荣的今天,变化太快了,如果我们继续培养大量同质化人才,这些将来就是注定内卷,直到行业被淘汰。

现在是5G还没有大面积彻底推广,6G已经正在研究了,碳中和、新能源都在路上了,没人说得清未来什么样。

过去那种靠一个传统模式,就可以吃一辈子的时代已经彻底的过去了。终身学习需求已经成为铁一样的事实,所以教育的逻辑也就变了。

现在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同质化人才,而是培养自学能力。

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了,教材今年出,你信不信一年都不需要,就三个月脱节市场,教材就过时了。

这种情况下,什么教材都没有用,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强化你的学习能力,对,学校的基础教育不会再死磕教你学习某一门学科,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

面对一个陌生的知识点,如何几天之内通过学习搞懂?

有这种能力的孩子,进入市场工作以后。

他面对一个陌生的行业,也能通过几个月到一二年的时间内,很快就摸透如何进入新兴行业。

现在的互联网信息是很发达的,时效性资料、丰富的文献,查询非常方便,如果你语文阅读能力很强,一个对阿富汗一无所知的人,理论上只要十天狂看相关资料,你就能成为阿富汗问题的小专家。

你不要觉得10天很短了,现在互联网信息极度发达,收集文献、资料的收集成本已经等于0左右了,你只需要认真学就好了,10天能看很多东西了。

这种能力才是新时代需要的工作能力,也就是从不变到变,从农耕到游牧化,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什么行业赚钱,就马上学习,然后入门切入。

传统教育成本为什么高?

就是产学研脱节,学习的内容和市场脱节,但是也不可能不脱节,因为只要是教材,就都有时效性,而现在信息更新太快了,快到了教材本身都快没有用了。

所以最终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缩短一切与强化学习能力无关的科目。

包括为什么之前两会有声音传出要弱化基础教育中的英语?

我看见过很多相关的分析,格局都低了,还在讨论什么英语有没有用这种“废话”。英语是全球主流通用语言,重要性是暂时不可替代的。

但是基础教育中,可能趋势还是弱化英语,因为学习方法要正确,不能继续浪费时间、金钱了。

全民从小开始学英语多少年了?但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还是学成了哑巴英语?甚至很多人小时候学英语精力花费很多,长大了全部忘记了。

说一个官方报道的尴尬数据,让我们来看看国内英语学习有多么的“高效”。根据中国网报道,中国起码有4亿人学英语,但是能无障碍交流者只有3%,熟练度亚洲倒数第二。

就是因为方法不对啊,英语是工具语言,他并不是我们的母语。高考的目的也就是选拔,在选拔模式下,英语最终一定会变成八股的一个类目,为选拔服务,而不是成为你的工具需要。

最终官方数据证实了,在选拔过程中进行的英语学习,没什么效果,倒是浪费了很多钱,差不多每年要花300亿,大部分中国人学生学习英语都超过十年,这样的负担,很明显对生孩子不利。

十年什么概念?根据报道,张震为拍《一代宗师》,练成八极拳高手,总共也才花了3年时间。

中国人学十多年英语,结果能无障碍交流者只有3%...

英语很难吗?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英语被美国FSI(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评为难度1级,是最全世界最Easy易学的语言。从基础入门到顺畅沟通,FSI认为仅需要575-600小时(约2个半月)。

是不是很气人?充分说明了,学语言要经常用,不用就忘得很快。

除了中国人英语水平没有涨之外,价格倒是越来越贵,最夸张的例子就是北青网报道有父母贷款132400元供孩子学英语。现在英语培训有多贵,家长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这就是黑色幽默,而且更搞笑的是外贸圈:

很多做外贸的,之前就不会英语,但是做外贸就几个月,很快就英语口语很强了,为什么?原因不复杂啊,天天用呗,而且现在翻译软件非常发达,你只要天天用英语,配合以翻译软件辅助,不用太长时间,你英语口语就会很强了。

而且现在的同声传译工具已经很发达了,发达到了翻译专业的就业率都被严重冲击了,今年东京奥运会,记者靠同声传译软件工具完全可以实时采访。

所以今年两会,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再将英语设为和语文、数学等同的主课,当然这个事还在争议中,目前国家是还没有取消英语地位,说取消了的是谣言。

但是趋势可能会是降低英语在义务教育中的份量,增加英语在相关大学专业的考核。让学生用合理的成本,好好的掌握英语,可能就是未来的趋势。

为什么要搞这么多操作?我想今天的几个热搜已经说明一切。

其实整个政策,就是一个脱虚向实的过程。

如果你真的有价值,以后就是强化的对象。

但是如果纯粹只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没有任何数据可以证明你这个产业的效果,那你可得注意了。

还有个发展中的消息,就是“成都大学合并四川科技职工大学”这个事,光明网说要合并,其他主流媒体说暂时不确定,这个事只能说我写稿的时候,存疑。

但是我倾向于认为中国整体的部分大学合并成为职业学校会成为趋势,这个新闻本来也是热搜,但是主流媒体发了以后又删除了。

有二种可能:

1、报道有误。(但是光明日报网站目前还没有删除稿子,没有撤稿,只是撤了热搜。)

2、通知一下,然后删除,怕有些家长的情绪缓不过来,我孩子怎么能读技校呢?放心,肯定会读的。

从6月7日教育部的消息来看,我感觉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立国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毕竟制造业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精髓。

中国制造业的强化,也不会因为少数人的矫情而停滞脚步,最多就撤个热搜安慰一下。

有些总想当人上人的思维,这种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工人阶级创造的公平社会,通过解放生产力来发展文明,我知道很多人暂时不适应,但是这不是坏事。

因为,总有一个开始吧?

我也并不认为工人待遇不好是一个问题,因为那是前十年的思维看现在,现在开始资源是核心倾斜制造业,待遇提升是必然,没看见很多大企业加班已经取消了吗?最高法都宣布996违法了,改变已经开始。

大家一起陪我的国逆袭吧,加油,中国制造业!

还有,不要一说制造业复兴,一堆人就想到什么去工厂做流水线。

流水线未来只会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淘汰,需要的是有知识的技术人员,比如说程序员吧,很多程序员以为自己不是农民工,其实国家早就定义了,大家就是新农民工。


以后的新农民工,新技工不会搞什么流水线,这玩意早就要淘汰了,都是留给自动化替代的市场,别一说制造业,就马上脑补工厂流水线,这就是典型的刻板印象。

王司长说的很清楚,新技工玩的是科技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等等高科技,流水线国家不需要。

培养这些人的方法也很明确就,就是把大学资源合并进技校。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

知乎的各位应该不在这两亿多人里,所以问也白问。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两条新闻打破了我内心的平静。一是早上看到“人民币已经超越日元和英镑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二是下午住建部的发布会“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保障性住房体系”。

仅仅只是两个题目,就已经让我无法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一方面,我们在国际的金融地位已经无法取代,另一方面,国家不忘初心,切实解决人民百姓的住房问题!

我们创造了奇迹,我们不仅经济上取得重大成就,同时,也没有丢弃我们的人民!

前几个月,面对七普数据,我沉默了,断崖式的人口出生率,我一度认为是高房价造成的!然而,随着这几个月事情的发展,我才渐渐意识到,我有多天真!

先是彻底打倒了课外辅导教育机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过现阶段的教育改革进程,要只是在砍掉课外辅导机构的同时,并没有出台任何措施改革小升初考试和中考,而我认为点睛之笔就在这里!现在的年轻夫妻不愿意生育,很大程度是没有感受到家庭带来的美好感受!试想,当课外辅导取消而考试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父母只能自己花时间努力辅导孩子!那不是给父母和孩子创造了一起学习生活增进感情的机会吗!那不是你996回家之后,终于名正言顺的和孩子有了更多交流的时间了吗!这必然会感染其他还未生育的夫妻!同时,那些有钱请一对一家教的有钱人,自然体会不到这些快乐!真是替他们感到悲哀!

然后肃清娱乐圈!深层次原因还依然扑朔迷离!比如小燕子突然凉凉,我还只是吃瓜阶段!但我相信只要解决了他们,生育率必然腾飞!

而今天最让我感到感动的就是,其实早在2019年,住建部就已经发文称,建成了世界最大保障性住房体系,只是那时候勤恳工作的人,不愿意过分高调!今天才拿出来,属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总有人说高房价是最好避孕药,现在打脸了吧!

现在知道自己有多无知了吧!人均40平的住房面积,你们还把不生孩子归结于高房价!这不就是推脱自己的责任吗!

新时代需要更多抗起自己重任的人!时代在召唤!加油!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不出有想让年轻人买得起大城市房子的意思。从目前大城市饱和的状况来看,大城市已经不再对年轻人友好,你可以在大城市租房打工,但是想在大城市买房组建家庭仍然是非常难的,你可以当大城市买房门槛是“自己当了老板有上千万身家才能有资格在大城市买房”这样的程度。


所以,不说从懂事的时候开始,至少要在读大学时,年轻人就要形成这种概念,大城市是用来打工的,而且只是用来打工的。如果不做好这种心理准备,将来会有很大落差。由于房价应该是没法控制了,而薪资待遇这些花很多年也难以追的上房价,未来年轻人的思维模式只能更新,不要抱太大希望可以在大城市扎根,而是工作一段时间后自己另谋出路,转战小城市。


另外,这一代在大城市上车的,也不要沾沾自喜,一套房子可能住30年没问题,60年后呢?即使房子可以由政府进行重建,但是城市发展之后,周边情况变化,也会变得不适合居住。比如,广州的老城区,越秀荔湾,当人口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嘈杂,居民楼被租用成办公楼,原住户的居住体验下降,最终还是要搬走,这些是无法避免的。北京的土著二代也有很多人是难以承担北京的高房价,处于离不开北京,却又买不起房的状态。


今后,除非科技足够发达,大范围实现远程办公,不然大城市房价永远无法解决。


user avatar   xin-dai-diao-c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这话没毛病,世界第一,没人能比。我们看看住建部给的数据: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我们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却仍然有大量的买不起房,付不起首付的同学在购房的路上挣扎。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此事古难全!人均面积39.8平方米和48.9平方米,还有很多人居者无其屋,房子都去哪儿了?

在这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话题

  现在舆论方向越来越像有人在引导,我们怎么才能不被下套,自己独立思考呢? 
  学生被学校强制要求到工厂实习致残,而学校让自行与工厂协商,学生在实习期间受伤,责任该如何判定? 
  假设每月收入为1500,随着当前年度通货膨胀率为3.8%,他是否能偿还每月4923.21的定期贷款? 
  对于霍尊发声明:决定告别演艺工作,对此你怎么看? 
  都说要内卷,我身边的人都在躺平,到底哪一个是真实? 
  发生经济大萧条时,最保值的是房子还是黄金? 
  同是《亲爱的》原型,为什么符建涛鲜有报道,而孙卓却频频上热搜? 
  人大代表建议「东北率先全面放开生育,设立东北振兴人才基金」,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为什么现在的网络小说里,没有5年前那种震撼人心的东西了? 
  假设房产的金融属性下降,中国股市是否会迎来春天?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故事?
下一个讨论
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格调最高的枪是什么?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