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模式」,在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过滤”、“封堵”的路。
也就是我们说的黑名单,把不好的内容、信息用关键词形式、链接形式等给排除在外。
我更希望孩子在「青少年模式」下,有这些帮助:
人的一生是长跑,长跑中好习惯能让旅途更加的舒畅。
现在的学生、上班族、中老年人,其实都没有养成保持一个姿势30分钟就要活动的习惯。
养成一个每30分钟就要活动一下,保护眼睛和走动走动的习惯会收益终身。
倘若全社会的青年们都养成这个习惯,那么国民身体素养和行为习惯能达到一个很大的提升。
所以我想,「青少年模式」里能加入此功能,帮助新时代的小花朵儿们都能养成良好习惯。
青少年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不大不小的孩子其实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他们渴望知识和渴望知道这个世界,却又不知道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当「青少年模式」里,可以有经过权威和专家筛选过的、有优质思维和常识的课程出现,
那么青少年就能在有益的土壤里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举个例子:风险管理,告知孩子要学会分辨风险、控制风险,当她他在过马路时会用风险管理,就不会为了快5秒而拿生命安全来冒险。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对世界的认知和身体激素的变化,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我理想中的「青少年模式」不应该成为“管教工具”,
而是一个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过这个从小朋友到成人过程的桥梁。
父母可能不能每时每刻帮孩子筛选,孩子也不希望时时刻刻都被管教。
「青少年模式」可以有互相留言的模块,也可以有账号间互相沟通的模块。
甚至应该有“亲子互动”模块,一起查查资料,一起看看视频,一起玩玩游戏。
不管是上网查资料、还是上网看视频,应该都要有世界要闻大事的模块。
让青少年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
才能在世界观建立的期间,对这个蓝色的母星有更多的认识
对这个人类社会有更多的认知。
这是我的一些拙见和期许,如果有以上的这些,相信可以帮助孩子们走过这个青春期
毕竟我们那个时候是没有这些东西的,
各种资讯不管是好的坏的有益的有害的,都一股脑的丢给了我们
工具始终都是工具,只有用好了,它才能造福人们。
让孩子看点他能看进去的内容吧。
其实我个人对目前青少年模式内容这块的感官是挺复杂的,不为别的,就为这个青少年模式的名存实亡,因为这东西看上去确实还挺像回事,青少年模式嘛,给未成年看一看,内容经过筛选,环境有了过滤,保证无公害无污染,老师推荐的放心,家长管起来放心,但就是学生用起来扎心。
说白了吧,就是看上去、听上去都挺好,但就是经不起用。
不过青少年模式拿不到应用层面这点在业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很多平台吹嘘出来青少年模式最终落到实践就变得极其拉胯,但这点不仅用户明白,甚至平台比你用户更清楚,但清楚之后又能怎么办呢?
没办法,因为青少年模式天然要求纯洁性,尺度把控确实困难,而且最要命的是这块还特别容易受到来自家长等各方监管开着放大镜的来回审视,而且对于平台方来说,由于青少年群体自身的敏感程度,开发过程中对盈利点要求也不是很高。
说穿了,青少年的钱不好赚,人平台根本就没打算靠你这赚钱。
这等于什么呢?
要求颇高,风险颇大,监管颇严,收益颇低,领域颇敏感。
甚至可以这样说,在抛开青少年模式自带偏社会责任的属性外,集齐了这些要素的项目在任何商业活动都是属于那种“吃力不讨好”的存在,而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多平台无奈之下也只好打起了安全牌。
什么是安全牌?
就是最纯洁的内容,最正确的三观,不可能犯错的故事情节。
但安全牌安全是安全了,可安全的同时也少了矛盾冲突,但恰恰任何文娱性质的作品又是要靠矛盾冲突才能实现的,而一味抛弃了矛盾追求安全的状况的后果就只能是无趣。
你说是青少年模式吧,这些平台的内容深度还不如CCTV少年频道来得带感,你说让青少年看也行,甚至直接拿去搞幼儿教育也似乎无何不可,甚至有的平台搞得就像咱小时候上的公开课一样,相关负责人提前在教室演练好几遍,到时候只是按着流程走,走了个过场似乎就行了。
虽然这种模式看上去有些魔幻,但也是有现实道理的。
平台出于需要做了这个模式,本来就不图这块盈利,有这个板块就行。
监管出于合规要求有这些东西,不图这个板块有多好,只要存在且不出事就行。
家长出于管理孩子的需求也不排斥这些东西,看到这个板块很纯洁也就放心,这样挺好。
相关系统也很高兴,有了这东西应付全面发展也容易了些,找个课间播放一下指标也就完成了。
而在这种青少年的逻辑链条里,唯一不满意的群体是谁呢?
只有青少年自己。
因为在以往这种面面俱到的考虑中看似所有群体都被满足的状况下青少年群体自己却被忽略了,被硬塞了一群别人以为他们爱看的东西还要把这些东西当成自己的信条。
人家青少年也是有话说的,学习已经如此艰辛了,走个过场我们别无选择,但真让我们看这些,那啥,我打开电视看看迪迦奥特曼不比这个香吗?
最起码人家奥特曼还能打打小怪兽呢,你这青少年模式搞得也peace and love了,关键你搞peace and love也不是不行,你要能搞出有意思的也行啊,关键你很多青少年模式搞出来的主题还不如人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燃,你让人青少年咋办呢。
青少年模式确实是很值得讨论的话题,规范起来的内容讨论也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究,但不过这些内容再怎么被大人规范,面对青少年群体的内容最起码也得是让青少年群体所喜闻乐见的吧?
如果一个针对特定群体的频道和模式连被针对的用户都不愿意打开观看,那么这个频道是一定有问题的,而虽然说青少年模式的内容看上去有些复杂,但其实解决起来真的是只看个人心思的。
就像很多人说的历史题材叫好不卖座一般,你再看看觉醒时代嘛,同样是较为严肃的历史题材,为什么人家拍出来的历史题材、名人事迹就这么叫好又卖座呢,也没有什么青少年说不愿意看到这些,也没有家长说这些剧影响青少年身心啊。
说白了还是一个用心与否的问题,做的东西用心了,任何模式都能做出亮点,但要是最开始做的时候就是抱着其它目的草草了事的,那自然结果也说不上太好。
就我所了解的,国外针对青少年模式板块主要采取的还是分级模式,就比如说日本就根据不同状况动漫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分级模式,反正怎么说呢,基本原则就是严格的分级标准,宽松的创造环境。
就比如作品内部涉及到血腥、暴力的这些环节,没说的,只要有,就必须要按照严格的分级标准走,但只要是不违反这个级别要求的,虽然你怎么拍都是OK的,而在普遍严格的分级标准和相对宽松的创造空间下,家长不需要担心,文艺工作者没有顾虑,平台没有风险,而在这种职责较为明确的状况下,优秀作品诞生的社会基础也就有了。
虽然说分级制度是当下社会不断讨论的点,但除开分级,其实青少年模式是完全可以做到老少皆宜的,但这种老少皆宜的题材需要选得聪明,内容也更需要打磨。
就比如我们学生时代在课本上些领略过的千古名篇和古代文人骚客的风流故事一般,赤壁的豪迈,李白的洒脱、少年王勃的意气风发,不管是对懵懂的学子还是老练的大儒来讲,这些文化都有着超越时空、年龄界限的魅力,只是看我们如何呈现罢了。
呈现的不好,拍出来的东西让青少年昏昏欲睡,但如若呈现地好,便是如觉醒时代这样能激发全年龄层面的宏伟大作。
再一个,我觉得在青少年模式中发挥偶像的作用是一个很好的点。
青少年更像是朝阳,有无限可能的同时又对整个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他们看似叛逆的性格下面隐藏着的是对生活的追求也是对未来的迷茫,而偶像的存在就是很好解决他们这一迷茫状况引导他们走向正确道路的关键。
就像觉醒时代那些伟人在他们青年时期毅然选择了保家卫国、为民族大业而奋斗的方向的时候,在物欲纵流的这个时代,我们民族也依然有革命前辈义无反顾地为了整个民族而站出来,
而这种偶像人物的作用不仅是对当前部分人群中存在的娱乐至死状况的一种净化,更是对当下青年群体一种引导,这可能也是未来青少年模式所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手机上打开一些app,经常性的会弹出一些青少年模式之类的!但是具体我也没怎么了解过,因为那是给未满14岁的青少年准备的!
现在的小孩子接触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了,玩手机的年龄也越来越小了,所以很多的家长都会担心孩子可能会玩坏,就可能会去干预孩子,但是很多时候这样子又没什么效果,而一些APP设置的青少年模式,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作为家长,更多希望的是孩子能把心思都花在学习上,而不是您在手机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所以家长也希望孩子在也可以通过手机学习,而不仅仅是用手机进行娱乐。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时代,手机上面也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但是用不好手机就会沦为娱乐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