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论坛没能够挺过去,比如铁血论坛(2001-2022.3.1)、52bus论坛(?-2016.12.31)、铁路在线论坛(2008.1-2017.11?)、上海轨道交通俱乐部(2006.1?-2021.12.27)等等。
大部分人怀念的领域类论坛主要有两个功能:
一个是行业动态,二是讨论交流。
各类个人自媒体的火爆让资讯的发布从信息量集中的论坛,迅速转移到各个自媒体平台。2015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大爆发,各类自媒体平台经历了网页端向移动互联网的重大转型,这其中一些平台倒下了,内容也随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比如转型失败的人人网,不少铁路迷、公交迷的照片文章等内容也随平台湮灭)
多说一句,一些新兴平台出现了内容的断档,一些旧内容会在新平台被曲解。
而到2020年开始,视频化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载体又吸引了不少人转型。传统的内容创作者单一论坛发布内容的方式,被迅速原子化,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平台和表达方式,无论是图文(回答)、摄影、短视频、中视频,都有更适合表达的平台。而平台之间也在剧烈竞争,图文(回答)的平台都在做视频,视频平台也在反过来做图文。
内容的载体迅速变得碎片化,你很难关注到一个像2010年论坛一样的渠道,接收到某个城市地铁各种信息,有置顶帖和精华帖帮你进行初筛,通过标题也可以判断内容是否对你有价值。
对于个人创作者来说,大多数人并没有去把自己内容去全平台分发的精力。
而由于互联网和硬件设备双双下沉,互联网内容发布的门槛大大降低。2007年能拍视频拍照片的内容创作者的门槛很高,内容质量平均水平也有保障,而在2021年几乎没有任何门槛。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个人随便拍张照录几分钟视频就可以在平台发布。内容的平均质量下降,有价值内容的比例也在快速下降。
各个平台主动改变,把关注订阅的机制改为算法推荐,内容分发也无法按照时间轴查阅。
在上述两种原因的叠加,以及注意力的分散,论坛的式微不可避免。
但传统论坛仍有很多优先可以继续继承和发扬:
【置顶】和【加精】是两个常见的论坛内容运营方式,把近期的热点和优质内容重点推荐。
【标签分类】对于地铁论坛更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让人可以关注自己想关注的线路。
【搜索】功能让人可以按照关键词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所以我跟下一站永丰联合搞了个星球,这感觉是目前最接近以前传统论坛体验的形式。既有地铁最新的规划分析,付费门槛又保障了评论和提问的质量,同时解决了经济压力之后,可以创作更有价值的内容,包括回答提问。
避免了群聊里50%-90%的无效信息干扰。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标签管理功能供信息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