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转金融,在美国华尔街20多年前就很普遍了,特别是量化金融。这方面许多的大咖就是物理出身的,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写了本《My life as a quant》的Derman。此君当初从南非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读博,毕业后先后去了所罗门兄弟和高盛,与Black这样的大V合作提出了BDT利率模型。可以说,华尔街投行和对冲基金中最早的一代宽客,物理学家占了一大部分,包括各大行的核心班底。他们中间后来不少人成为了出色的基金经理和交易员。物理学家在量化金融领域中, 在理论发展和实战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08金融危机后,奇异衍生品市场萎缩,传统的模型不再起主导作用,但是物理出身的人在华尔街依然受到青睐。原因是物理的许多原理,方法和工具,其作用和意义远远超过了物理本身。不管是PDE,随机微积分,布朗运动,还是蒙特卡罗方法,都是在以物理模型和应用的基础上被应用到金融中的,包括量化金融的鼻祖模型-BSM方程,其求解也是通过转换为物理中的热传导方程然后求解。布朗运动就更不必说了,这个在中学物理中就出现过的概念,许多人居然是在学习金融时才彻底地了解了其数学模型和原理。大物理学家费曼的名字甚至都出现在了金融模型教程中(Feymann-Kac)。至于蒙特卡罗方法这一最早被用于核物理研究的工具,现在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中量化部门不可缺少的工具,广发的用于衍生品定价,组合管理,对手风险和压力测试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物理中的模型与金融中的模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非常相似,甚至后者许多情况下就是前者照搬的翻版,但是二者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物理中的模型真实反映了客观世界-这也是物理模型的终极目标,即使达到这个终极目标需要不断的演化。比如牛顿力学是量子力学在宏观下的近似,狭义相对论是广义相对论在低引力下近似将空间平直化的近似。但是金融中对于证券价格的描述,仅仅是模型而已。金融市场的一切变化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行为产生的结果,而人的行为是无法完全用数学模型来刻画的,与此相关的金融变量,无论是股票价格,利率水平和波动率,也都不可能用GBM,OU这样的随机微分方程来精确描述。因此金融模型中的参数需要通过校准(calibration)使得其定价符合市场价格。这与物理模型中通过理论推导或者实验测量出得到的参数,如普拉克常数或者精细结构常数的性质完全不同。即使是学术研究,物理中的方法和模型固然可以借鉴,但是需要认识他们之间的本质不同,不仅在实证方法上,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金融中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真理,虽然市场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最好的参考,但也仅此而已,特别是在市场缺乏流动性的时候。
物理转金融,很有优势。
物理的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周期描述,
也是符合经济行为的标准方法论模型。
学物理的学生一般数学功底要强很多,对概率世界观、数学模型的亲和性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