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解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经济数据?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u-fa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年没答题了,没想到昨晚熬夜写了三个小时居然得到这么多关注,太感谢各位了!最近这一年基本是看得比较多不想答题,之前发现认真写的答案还没人抖机灵的赞多,有点受打击......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在乎赞的多少,反而希望各位多在评论区讨论,我不是什么大神,也不怕打脸,如果能受教简直感激不尽!

原文在下面,回到公司补了两张最新的图。

——————————————分割线————————————

给点干货吧。作为一个长期跑宏观口的一线编辑,统计局发改委等部委都有接触,自认为这题还是有资格说两句的。

第一、统计局数据可信度到底有多少?

统计局的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状况,主要来源于基层造假,到国家统计局这一层面,计算方法还是很严谨的,但是计算方法再严谨,下面上报的数据有问题也没办法。不能忽视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最终数据是有参考价值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核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参考。

从基层统计局工作人员和国家统计局的人我都接触过。前几年过年回老家,一个基层统计局的公务员曾透露,他们统计各个村里面的数据,都是马马虎虎糊弄过去,上报的时候都会根据要求调整,真实数据是不可能直接上报的,楼上一些统计局的基层工作人员说得是没错的,一层一层上报上去,导致国家统计局最后到手的数据准确性不高。我在北大听过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演讲,统计局数具体怎么核算都一一解释了,还是蛮有诚意的。别觉得统计局领导谁都能当,不管是之前落马的王保安局长还是发改委调过去的新局长宁吉喆,都是学术型官员,你们可以查简历,我本人对于统计局的官员还是很敬重的。

要说阴谋论,我跟商务部的工作人员交流过,这些比较关键的数据都会上报到院里(哪个院我就不说了),由院里确认了,统一口径再发布,所以我也理解很多人说的“为什么数据那么完美”的疑惑(都是套路)。但是如同上面所说,国家统计局的最终数据是有参考价值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核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参考,可以反映国家层面的整体趋势,对于经济决策有重要作用。

放几张照片:

上图是去年11月份在北大参加的一个报告会,嘉宾有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

这张应该比较清楚,许宪春左边是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十三五规划就是此人操刀的。(细心的人会发现徐林左边那个人是高善文。)

当时关注点主要在规划司司长,那时候十三五规划才是重点和热点,所以没拍许宪春。

第二、统计局修改GDP核算方法对GDP影响多大?

上面已经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也不多说,简言之就是比重太小基本没影响。

GDP增速6.7%这一数据超过券商和业内的普遍预测(预计6.6%),据统计局说,研发支出计入固定资本形成对于核算影响不大。从增长速度看,由于研发支出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相对快一些,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理论上GDP增长速度将有所上调。但是,由于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很小,研发支出与GDP的增速差异并不大,因此其对GDP增速的影响十分有限。

统计局指出,从2016年1季度GDP增速变化情况看,因核算方法改革增速变化幅度只有0.04%左右

至于为什么统计局刚好在公布GDP之前修改核算方法,我也不清楚,也许真是巧合,没必要阴谋论。

第三、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好看吗?

先说结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其外”指GDP保持了6.7%的增速,看上去是顶住了下行压力;“败絮其中”是其他指标未见好转还在继续恶化。

捡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数据说说。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进出口、投资”,其中拉动GDP最重要的就是投资,短期来看见效最快的也是投资,原因是消费的增长比较缓慢稳定,不可能一下子拉动经济快速逆转,而进出口在全球通缩+需求不足+货币竞争性贬值的大背景下,一直在萎缩,没戏。所以拉动GDP的只能是投资了。

那么民间投资有多重要?2004年到2015年,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占比一路从26%飙升到64.2%,已经成为拉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引擎。据统计,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超60%,创造了社会超80%的工作岗位,其税收也占到了约一半的比重,可以说,民营经济对整个社会而言非常重要。

(数据来源:wind)

不过,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全面下行,民间投资甚至可以说是血崩:

看这个图表需要注意,这个投资增速是前X月累计增速,不是当月。

三月份的时候我看到走势的时候就已经觉得是触目惊心了,这个月数据一出来,心里拔凉拔凉的,两个季度而已,民间投资已经两次腰斩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在去年12月之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的拟合度是相当好的,而到了今年一月份,民间投资突然断崖式下跌。为了搞清楚民间投资增速为什么下滑,国务院从5月份出就开始派出了9个督查组分赴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民间投资情况,并在调研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发改委也派了督查组,然并卵):比如“玻璃门”现象(即规划得好落实难)、PPP设定门槛太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并无法从根本上说服人,解释不了民间投资的突然下行,而且诡异的是,占大头的民间投资不行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却下行不是很厉害。通过发改委我发现这其中有两个逻辑:

①去产能是导致民间投资下行的直接原因。6月14日,发改委在宏观经济发布会上谈到民间投资,给了四点具体原因,前三点和国务院给的差不多,其中第四点提到产能过剩。回想一下,“三去一降一补”正好是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然后1月份民间投资立马断崖式下跌,这说明去产能落实得很好。插一句专家的观点,李迅雷认为,人口因素是民间投资下行的核心原因,由于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流动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社会经济结构渐趋稳定,投资机会自然少了。

②国有投资是拉动总投资的发动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一改此前持续下滑的态势,增速出现回升。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功不可没。当时国家发改委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合理有效投资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中央预算内投资力争第一季度下达60%左右,上半年基本下达完毕。这一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往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通常在全国“两会”后才开始下达,而据媒体报道,今年从1月起预算内投资即开始下达,同时中央转移支付也已下达,用以稳定地方预期。北大国发院教授宋国青曾表示,在国有投资高增长拉动需求下民间投资不升反降,说明如果没有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民间投资将会更大幅度下降。

此外,据财政部官网,截至今年3月,财政部搭建的PPP综合信息平台收录各地的PPP招商项目7721个,总投资约8.8万亿元,涵盖了19个主要发展领域。问题在于,经官方调研,也知道PPP设定门槛太高,那么这8.8万亿元究竟有多少是来自民间投资呢?

7月14日,我去发改委参加定时定主题的宏观经济发布会(这种类似的发布会我已经参加过很多次了,套路很熟了),提问环节央视财经的记者第一个提到民间投资的问题,但是发言人的回答让人很失望,基本上就是把今年以来的民间投资情况分析梳理一遍,措辞都是国务院的,完全没有新东西。不过我拿到一份材料(应该也有公开报道):

大概6万亿的样子,大家可以估算下,2008年M2是47.5万亿,当时的4万亿和这个6万亿比如何?(最新的M2数据是149万亿多)虽然这个6万亿完全没法跟当年的4万亿比,不过也说明国有投资力度之大。什么新旧经济结构转换,不过还是在走“铁公鸡”的老路。

上面提到了M2,现在再说下M1。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预期11.4%,前值11.8%),增速与上月末和去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预期22.6%,前值2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9个和2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上半年净回笼现金398亿元。如果你注意前几个月的数据,你会发现,M1M2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了。

(数据来源:wind)

我先解释下M0M1M2的含义,M0代表流通中现金,也就是你钱包里面的钱;M1代表现金+活期存款,也就是你随时可以拿出来用的钱,总之这些钱的流动性非常高;M2代表M1+定期存款,这个很好理解了。为什么M1M2增速如此不匹配呢?简单来说就是央行撒出来的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在金融系统空转。M1增速对应民间投资增速一看,完美的反相关,都是从今年1月份开始异常,到六月份已经偏离得很严重。

今天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公开场合表示,M1M2异常有三个原因:1.企业持币待投资;2.持有活期存款机会成本降低;3.地方债务置换影响M1。

这个说法我很服气。举个例子,今年一季度开始,以深圳上海为代表的泛一线城市楼市火爆,大家都取钱贷款买房,存款是不是活期化了?房企拿到钱了也不会立马存定期,而且先放在银行,现在定期存款利率那么低,还不如拿着等待好的投资机会,比如说在哪搞个地王什么的。

工业企业也不傻,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22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14年这个数据是5.91%,唉,反正一直也没多高),这跟银行理财能高得到哪里去?到处在去产能、到处需求不足,有钱你会扩大规模吗?

M2为什么增速不高呢?一方面可能是央行有意收缩,一季度M2增速比较快,超出了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全年定的目标增速13%;另一方面是去年这几个月频繁降息降准导致基数比较大;再一方面原因是外汇占款一直在下降,央行缺乏有效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

让人感到很不安的6月全国楼市还在涨,从前一段时间地王刷屏(各种逆天楼面价,面粉贵过面包)就可以嗅到一种趋势,即未来房价还会涨。虽然6月70大中城市房价还没公布,但是个人预测还会继续涨。一是前面所说民间投资下行趋势恶化,M1增速继续扩大;二是央行的新增贷款数据已经暴露了一切,6月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再度创下天量。

中国央行7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6月新增贷款1.38万亿元,为年内第三次单月超万亿。持续放量的信贷涌向按揭房贷和政府基建领域,6月以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创历史新高563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41%。

综上所述:只要民间投资继续没有起色、资金继续在金融系统空转、房价继续暴涨,就不能断言说经济基本面有改善。

以上是个人观点,我不是啥经济学家,模型什么的也不太会,绝大部分数据可以保证是官方数据,个人经历保证真实,如果有逻辑错误还请指正!谢谢!希望大家少点阴谋论,多点独立思考和求证。当然我也只是提供一种答案的思路,欢迎探讨~

————————————————分割线————————————————

最后放几张在发改委参会的照片,台上是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赵辰昕。我提问的照片和视频就不放了,辣眼睛:


以上内容更新于7月17日 03:28

——————————————分割线——————————————

选几条评论供大家讨论:

宇航

:就说个现在比较火的PPP,现在年限基本都要求10年起步,等于说企业投资后10年才能看到回报,这么长时间,领导换了,政策估计都换了,民间资本不是傻子,不会入这个坑的,目前PPP项目也就央企在投资。

闻道尘语

:宏观经济数据相信很多金融行业的从业者都明白什么回事,就算是用官方的数据都能分析出目前经济面整体未改善的结论。作者更是用经验和数据实在的告诉大家,调结构啊,稳增长啊,供给侧改革啊,核心仍是凯恩斯主义思想,也就是铁公基建设。没办法,不搞基础投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无法保证,主要是就业问题将会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政府现在换了个方式增大投资,比如说PPP公共服务购买,设立产业基金用金融杠杆引导民间资金和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和行业投资力度等等,总之一句话:政府的投资和政策便好决定了宏观经济的实际。政府投资的加大也明显对民间资本有挤出效应,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想未来持续发展,就得傍政府的大腿,协助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高速公路修建,城镇化改造等等,民间资产风险高,不靠谱,可政府项目收益低,甚至亏钱都要接,这就是现状。

kai

:干货是不少,但是里面的分析不敢苟同。什么新旧经济结构转换,不过还是在走“铁公鸡”的老路。铁公鸡没错吧?经济转型升级也不能一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不要了啊。顶着压力把那些能源、资源消耗过大 污染严重的给停掉已经很不错了。

陈远帆

:资本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独立(可能对立也可能重合)的。你不能要求民间资本放弃更高的利润从金融业出来,进军实业,它们没有这样的觉悟/意愿/需求。这个冲突其实就是民间资本要求权力的过程。你不让民间资本掌握权力,民间资本和政府的利益目标就会冲突。任何宏观调控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你不让我掺进中央赚钱,我就不鸟你中央。

闻道尘语

:作为国有银行对公业务的从业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银行就是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意志在左右宏观经济走势上有绝对的力量,市场本身的规律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力量有限,资本的本性也不会在没取得权利的同时,愿意冒险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

另外补充两点:

国有投资对民间投资有没有挤出效应这个很难论断,所以我文中没有明确下这个结论,历史上来看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引用下宋国青的观点,

宋国青:关于民间投资和融资结构的一些问题

不是说国有投资对民间投资有没有挤出效应,而是这一点上业内还有争议。

韦森去年就提出一个观点,过去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现在正在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我个人的感觉是政府并没有用壮士断腕的力度去去产能,还是在以时间换空间,慢慢来。

再次感谢各位!


user avatar   sage-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日本为什么不喜欢网红脸? 
  美联储的股东是哪些? 
  贫穷有多可怕? 
  请问有关于计划经济的作品吗? 
  中粮可乐的经营状况不佳,可口可乐为什么要继续和中粮集团合作? 
  如何评价在计算机主导的经济环境里行为经济学的意义? 
  2016.12.1 起 130 万以上的豪华小汽车加征 10% 消费税的新政会带来哪些影响? 
  谁能简单解释一下经济学中的BLP模型? 
  相关性与因果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如何评价黄奇帆万字报告指出的中国房地产症结及给出的「药方」? 

前一个讨论
「云南山歌」的背后是怎样的制作团队?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单口相声不属于相声」的言论?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