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达卡国民议会大厦(National Assembly buildings Bangladesh)
建筑师路易斯康,美国现代主义末期的大师,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建筑学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康是集大成者,在我个人看来,康去世之后建筑学诸侯纷争,再无像柯布、康这样的人出现了。康是在1974年,从这个建筑工地(孟加拉))回到美国时,在滨州火车站心脏病发作去世的。
康在建筑圈是大众偶像型的,极少被黑,建筑师们对他的建筑也是普遍认同的。不过对于非专业也人士,康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后期作品,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我有个朋友是导演,经历过完整的美学教育,对于卒姆托的严谨,或者zaha那种sexy form,都能认同和接受。但是对于达卡国民议会大厦,他表示:“什么鬼?”
先上图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争时期,印度的轰炸机并未轰炸它,因为飞行员以为它是遗迹。
说一下个人对这个建筑的感受。刚刚上学那会,翻书翻到过它,当时心里也是一阵莫名其妙。到是康的另一个建筑沙尔克学院(salk Institute)吸引了我。当我后来建筑学算入门了以后,再来看这个建筑的时候,我不了解它的成因历史,不知道他的功能使用,不知道康的思想如何在这里体现,仅仅是看一眼照片,我几乎就要跪到地上了。如果真的有永恒的建筑存在,我相信它就是,如果一座遗迹一般亘古就在这里注视这片土地。它超脱了时代性的美学语言,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构造出了极其宏伟的图景。
如果我去孟加拉,一定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看这个建筑。
康的私生子曾经拍过一个关于康的纪录片《My Architect》,封面用的就是它。
截几张图
在电影最后在和当地一个建筑师对话。
当康的儿子告诉建筑师,说这个建筑会有10分钟左右的镜头时 ,建筑师表示难以置信,如此伟大的建筑怎么能够只用10分钟的镜头表达。当建筑师说着这个建筑和康时,一直眼含热泪。
...
说一个我自己很喜欢的建筑---虽然每次和别人神采飞扬地讲完,别人都觉得我有病⋯⋯
他就是-----卒姆托的Bruder Klaus教堂。
外面看是这样的,虽然平淡无奇,但是还可以对吧?
好了,我们现在从这个三角门进去⋯⋯
这是里面的样子⋯⋯
就这么大点⋯⋯没了!
满脸期待的朋友,一般看到这里,都一脸懵逼(⊙…⊙)
这时,我就开始口若悬河地给他们介绍:
我说你仔细看看啊!那个墙的纹理!有没有感到很特别?
知道怎么造的吗!老!流!弊!了!
首先理念就不同凡响啊!“木、水、火、土与空气”!道法自然啊!!
造的时候先是砍了111棵树,搭了个架子,然后浇筑上混凝土,你以为就完了?太天真!
最流弊的时候到了——
他一把火烧了木头!
大火烧了好几天!
木头烧干净了,只留下了混凝土外壳!
是!不!是!很!流!弊!
看看这建造过程!简直是神来之笔!
那些纹理就是木头的纹理啊!还能看到焦炭留下的痕迹!
仍旧可以闻到烟熏的味道啊!有嗅觉的建筑!是不是很!流!弊!
还有更流弊的呢!
在墙壁上安了玻璃小球,可以在昏黑的环境里看到点点的微光!
其实是最开始建造的时候,在混凝土上面插了钢管!简直是天才天啦噜!
而且而且!晴天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束圣光!
下雨的时候,抬头可以看见雨水洒进来!有触觉和声音的建筑!是不是很!流!弊!
还没完呢!故意设计了低洼的地面,就是不想让水分轻易蒸发的!
这样你就可以在雨天站在一滩水里了!是不是很!流!弊!
请想象你在一个雨天,淋着雨!
闻着淡淡的烟熏味道!
在一个极其粗狂原始的空间里!
一片昏暗中哆哆嗦嗦的你,
仰头看向那一束圣光!
细密雨丝打在脸上!
是不是感觉自己离神更近了!
你!就!说!是!不!是!很!流!弊!
建筑师前前后后花了七年!才创作了这个流弊的建筑啊!
你!就!说!流!弊!不!流!弊!
ps.从头到尾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我的朋友的表情一般是这样的:
听的过程中:
听完以后:
-----我是啰嗦的分割线-------
看到很多童鞋很感兴趣,猴开心啊~再更新一点吧~本来只是调侃文,下面是一些背景补充:
第一,为什么这么小?使用者是谁?
这个建筑的甲方是一对村民夫妇,他们想花自己少有的积蓄建一座小教堂,感谢主对他们的恩赐,所以才找到了卒姆托设计。
由于经费有限,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几乎只能用手工的办法,选择最便宜的材料和最简单的结构,所以这是建筑设计最开始就遇到的难题。卒姆托也尝试过用现代的建造手法,最后还是放弃,采取了这种更低技化的营造方式。
第二,为什么这么建?
可能大家会觉得,放把火烧了这个东西,有点形式主义,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一个是因为前面说的经济和技术限制;另一个是来自于建筑师的希望:他希望,未来的使用者---十几位村民,能共同参与到这项神圣的工程里来,一起建造这个神圣的场所。卒姆托的理解:这对他们很重要,是某种程度的谦卑,或说,参与教堂建造是信徒们一种亲身奉献和修行的劳动。
附上建造过程:
先是搭建成了一个帐篷的形状,用掉了111根木头。
这是搭建的示意图,从左至右:木头结构,细钢管与模板固定,在模板与木头之间浇筑混凝土,烧了把火脱模。
另外看上图,建筑材料除了混凝土还有泥土和砂石,由于每天村民们只一起往上筑造50厘米,最后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有变化的外立面。
火烧掉之后,本来的模具上的钢管也得以保留。
附上好流弊的建筑的平立剖
第三,关于淋雨的问题。
我承认这个东西见仁见智。但是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建筑的名字:Bruder Klaus。
他是他是15世纪的一位圣徒,50岁时离开家庭进入山谷过上隐士生活,他尤其受瑞士和南德人尊重,因为他在瑞士联邦过程中对敦促和平做出杰出贡献、避免了内战。圣徒出自富贵之家,后出家做隐士,在往后20年间住在岩石间的棚子里,是一个把石头当作枕头的人。所以这种促狭,逼仄的空间,非但不是对神灵的不敬,实则是对bruder klaus圣徒的一种尊重与感恩。
相比那些波澜壮阔的哥特式教堂,也许这个阴暗潮湿的小空间令人不适,但是正是这种体会自然的氛围,恰巧能将人代入到圣徒当年所处的石室氛围内,令人感觉和当年的圣徒更近了一点,不是吗?所有进来参观的人都非常安静,当有人在里面祷告的时候,大家就在外面静静等待。
而且,村民们也很喜欢自己动手建的教堂。
说到底,它是个小众的建筑,我觉得能服务好需要服务的人就够了。有人提到宗教问题,本来是篇调侃文,无意冒犯诸位,仅表达个人观点。
最后,分享一个建筑内的美妙场景:
and 最帅纵火犯-----我男神
大家骂得很厉害的央视大楼,普通人都叫“大裤衩”来讽刺。很多建筑师都很喜欢的作品,世界级明星建筑事务所OMA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那个之一。为表尊重,我从来未称过此楼“大裤衩”。
以及我觉得非建筑设计行业的还是别回答这个问题了,什么铜钱大厦都出来了,倒是觉得普通民众会喜欢而建筑师深恶痛绝的一个作品。以及,在对建筑的认知,空间理解以及审美上,建筑师不是普通民众,以我国在审美上的基础教育,普通民众与建筑师在美的理解上差异还是巨大的,或者说大众基本没有审美能力。何况隔行如隔山,一般情况下,丑的东西只不过是设计师为了普通民众的理解而去做的妥协。图自己拍的。
倒数第二句做的妥协更多是因为“现实”我说明下。
还有不与结构工程师讨论这个建筑结构的问题,本来就问的是大众和建筑师,你们讨厌我理解,题目不也说了大众会讨厌。还有大型建筑都是从社会性研究来展开讨论的,在建筑学中,结构达不到驱动此类建筑发展的能力。
还有有些人说的tg的问题,资源浪费纳税人等等问题,我想说现在建筑主要大方向本来有社会问题解决,高端科技议题,环保议题,人道主义议题之分,每个建筑都有其侧重点,就像如果来批评一个人道主义建筑缺少高科技和环保的侧重,这样有意思吗?
另谢谢 @一只少女 的回答。
以及美的东西不是说是靠近大众,大众觉得美才是美,而是社会各个层级都会觉得美,只不过对美得理解层次有高低之分,才是真的美。就像好看的电影,无论是无脑的看,深入一点点的看,连续几十遍挖掘的去看,都是好看的。嗯,我说的就是色戒。
关于大众审美请参考我另外的回答:
是什么让我国的很多东西看起来很没有美感? - 刘彬彬的回答凤凰社:
比尔转述邓不利多的话, 只要不把他从巧克力蛙的卡片中撤下来,他们做什么他都不在乎。
邓不利多卡片:
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巫师
邓布利多广为人知的贡献包括:
一九四五年击败黑巫师格林德沃,
发现龙血的十二种用途,
与合作伙伴尼克·勒梅在炼金术方面
卓有成效,邓布利多教授爱好室内乐
及十柱滚木球戏。
虐。。。
我汉族/华夏族自古以来就是伐山破庙,屠神灭佛的民族,砸个佛像而已,还重罪?我不给他定罪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