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被哪些雕塑作品震撼过? 第1页

     

user avatar   men-sao-xue-chang-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必须是

被掳掠的普洛塞庇娜!!!



请仔细看普罗托的双手!



贝尼尼将冥后的美完全雕刻了出来,这种肌肤触感,仿佛不是大理石,强烈的张力隔着屏幕向我袭来!!无与伦比的天才之作!

该作品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博而盖塞博物馆。

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

图片来自豆瓣,侵删。



更新

在豆瓣上找到了一些新的照片



这些角度展现了普罗托健壮男性的躯体,成熟,力量饱满。至于评论区说的三头犬的细节照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只能从这几张照片上看一看了。

然后是《阿波罗劫达芙妮》



除了惊叹贝尼尼的天才,别的话我已经说不出了。

感谢豆瓣网友茉西浦提供了部分照片。

另外知乎打上的水印我不知道怎么去,多担待。


user avatar   yu-weng-28-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问一句有会3D建模的同学吗,好想打印一个摆家里啊。

-------------------

我见过开脸最好的文物佛首了。






【犍陀罗彩绘泥塑佛首】公元四/五世纪彩绘泥塑佛首。高61cm,香港邦瀚斯2018年秋拍。

Johnathan Tucker,《絲綢之路: 藝術及歷史》,倫敦,2015年,頁52,圖54。

來源

Spink & Son, Ltd.,倫敦,1990年

Elizabeth與Willard Clark夫婦收藏,加州


user avatar   1913-8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震撼的雕塑很多,中国也有许多堪称世界一流的绝唱雕塑,如果要把它们和人们熟知的文艺复兴雕塑或者巴洛克雕塑相比的话,一定不相上下,甚至犹有过之。

这次我想分享:山西晋城府城玉皇庙中的元代二十八宿彩塑。

先上图


亢金龙。东方七宿第二宿


尾火虎。东方第六宿


斗木獬。北方七宿第一宿

我觉得以上这几尊泥塑,十分抓人眼球。以夸张的造型设计和富有冲击力的色彩搭配将星宿的形象塑造成怒目圆睁的骇人形象,同时在真实人体结构上进行抽离,将情绪以强烈视觉冲击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印象深刻,极为震撼。

~~~~~~~分割线~~~~~~~~


虚日鼠。为北方第四宿,古人称为“天节”。


壁水貐。为北方第七宿


昴日鸡 。为西方第四宿


星日马。为南方第四宿

女土蝠。为北方第三宿

张月鹿。为南方第五宿


胃土雉。为西方第三宿

这几尊泥塑,结合了仙像和人像的特点:宽袍绶带,极工尽巧;仪态端庄,动势协调;气度婉雅,面露慈悦;肤质丰盈,丝丝入扣。这几尊泥塑的巧妙的将人心和信仰相融合,使观者内心产生情绪的共鸣,拥有深入人心的感染力。

~~~~~~~分割线~~~~~~~

只列举了其中一些星宿雕塑(因为雕塑图片质量还可以)。

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普遍认为出自元代大雕塑家刘元之手。刘元(约1240-1324年),字秉元(又称刘銮),他学识广博,绘画雕塑兼长,尤其是他那传神的雕塑作品,在元朝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堪称一代典范。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因其造型独特,技艺精湛,被普遍认为出自元代大雕塑家刘元之手。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忽必烈令尼泊尔的雕塑家阿尼哥监修北京护国仁王寺,阿尼哥是忽必烈的匠人总管,称为国公。刘元参加了这项工作,在这里刘元向阿尼哥学习了西天梵像塑造艺术。(这一段来自网络)

从网络找寻的资料和雕塑本身的形象我们可以推断刘元的雕塑融合了印度梵像艺术以及西方造像艺术的技法喝表现手段,但是却又良好的承袭和迎合了本土造像艺术的手法技巧和审美观念,可以说是集百家之长为一身。

二十八星宿彩塑工程浩大,不可能是刘元一人为之,还有那些千千万万隐姓埋名的匠人。那些师傅同样天才,他们可能过早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这些才华和匠心都凝聚在一尊尊品相完好惊艳绝响的雕塑中,是可以被洞见的。

————————分割线————————

之前收到私信来自一位山西朋友,他拍了太原晋祠的四大天王的雕塑,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清大图160余张,建议流量充足时候观看。

说到雕塑作品的震撼,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年一度的盛夏(八月底至九月初),在内华达州黑岩沙漠(Black Rock Desert)举行的为期八天的火人狂欢节(Burning Man)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艺术家、嬉皮士、雅皮士和老人妇女儿童粉丝,在这个方圆数公里的盐湖沙漠里,抛弃一切世俗限制,怀揣各种奇幻梦想,自带生存用品用具(活动期间仅出售冰与咖啡),尽情释放对音乐、对雕塑、对建筑、对材料、对机械、对叛逆、对激情、对创造、对科学、对化工、对燃烧的热爱。

最后一天晚上,漫天火光中,所有可以燃烧的东西付之一炬,不留一丝痕迹。第二天,沙漠恢复原状。

今年的活动即将开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上面这个指南准备行装了。

有关背景资料网上无数,大家慢慢找。现在,让我们直接看图吧。

































































































































































user avatar   canva-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见过太多的由金属、木石等坚硬材料做出的雕塑,你们见过用气球做成的雕塑吗?当在日常生活中被大家默认为脆弱、不堪一击的材料被做成雕塑,这样还不够震撼吗?

来自日本的艺术家Masayoshi Matsumoto就将不可能变为现实,他用气球作为原材料,完成了很多大自然中的事物。重要的是,他的雕塑作品中不使用任何的粘合剂和记号笔,就是人工与气球,完成了一件又一件充满灵性的作品。

下面的图片都是他的作品,Canva酱与大家一起欣赏~

不要小看身边的一切,只要合理利用都会就会让你的创造变得富有生命力。就像Canva,你只要动动手就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设计!

==========我们是Canva=========

精彩设计,随时随地。

海量模板,尽在Canva!

→戳这里即刻拥有超级简单易用的平面设计软件 - Canva


user avatar   zhen-xiao-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必须回答一个。我曾经被泽州府城玉皇庙的二十八宿塑像震惊过。但如今,我更被高平米山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震惊,这是我见过的最富张力、精彩绝伦的明代雕塑,平生仅见。

以下录用杨昆老师的一篇文章,文图并茂。

铁佛寺,一座隐身于米山西侧小村子里面的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在2017年度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华彩之塑”展览亮相以后,名声大燥,闻名于天下。从此,隐藏在偏远古村中的中华艺术宝库打开了它尘封已久的大门。。。

1惊现瑰宝

历史的大门徐徐打开

2010年清明节前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师生一行正在山西省境内例行春季野外乡间考察写生课。这一天,我们来到一个叫做米西村的地方。六工师生一行到达米西村的时候天色已晚,临近落日时分。一路打听,同学们通过和老乡们的交流,找到了一座隐藏在古村中的小庙——铁佛寺。

清明前后的山西,乍暖还寒,白昼的时间依旧不是太长,伴着夕阳的余晖,同学们帮着文管所的老奶奶搬开了挡在铁佛寺大殿门口的铁香炉,“咯吱——”一声,伴随着剥落的墙皮,空气中散落着泥尘,潮湿发霉的空气中,一座艺术宝库的大门正在徐徐打开,尘封了百年的记忆,在中央美院雕塑系师生到来后,慢慢的被唤醒................

2010年的傍晚,大家来到铁佛寺,铁佛寺“伪装”在农家院内,已经被遗忘多年。

大门打开后,央美雕塑系六工的师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此时天色已晚,凭借手电的光线,可以看到一尊尊彩塑面目狰狞,动态夸张

这堂彩塑的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密集,紧凑,繁缛,乃至是拥挤不堪,但是仔细品读后会发现,在这杂乱无章的空间里面,依旧有一种秩序感隐藏在里面。有着多年传统雕塑艺术教学经验的六工的老师敏锐的感觉到,铁佛寺虽然未在任何画册,学术文章,考古报告中露面,但是这堂彩塑以其独特的塑造手法,表现技巧,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定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乃至孤例..........

2震惊寰宇

“华彩之塑”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结束对铁佛寺的考察和观摹六年以后,2016年秋季,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中,铁佛寺作为此次大展“华彩之塑”展览的重头戏,一举成名,成为大展的焦点,从此铁佛寺在艺术史领域,雕塑领域,文史领域内名声大燥,经典之塑,深入人心。

世界艺术史大会展览中铁佛寺相关的招贴和学术书籍


铁佛寺主尊释迦造像/二十四诸天等,在中央美院主楼展厅展出

铁佛寺为主体的高清等大图片形成的阵容,是此次大展的焦点。随着展览的推进,这些图片先后随着展览在国内,国外几个大城市巡回展出。让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尤其是从未露面过的铁佛寺。


作为一名中国古代雕塑的学习者,笔者有幸跟随六工多次考察铁佛寺,并临摹,写生过寺内的“华彩之塑”

铁佛寺最震撼到人的心灵的彩塑当属环绕佛殿四周的二十四诸天造像。2016年初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经过铁佛寺,并有幸在寺内留了下来,用毛笔记录了二十四诸天的一些形象。

伴随着初冬早上的第一缕晨曦,再次推开铁佛寺的大门,临摹期间,中午在寺内得到了文管大姐的热情招待,文管大姐就住在寺内,透过她家钉着塑料布的窗户,可以看到铁佛寺的殿宇。

铁佛寺“华彩之塑”——二十四诸天

您现在可以把手机横过来

“铁佛”之迷
铁佛寺问世以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大家对这座乡村小庙的逐渐了解,“铁佛寺”的种种疑团却随之而来。

首先,“铁佛寺”为何称之为铁佛寺?众所周知,铁佛寺所在的晋城,长治一带,古称“上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铁制品生产中心。晋城不仅多铁矿,并且多煤矿,尤其是以优质的“兰花煤炭”的生产销售远近闻名。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得此地铸铁工艺非常发达,历史上,山西地区曾经有很多寺庙的佛像就用铁来铸造。

民国时期林徽因女士在山西考察灵岩寺铁佛,该寺佛造像系铁铸造(图片来源梁思成文集)

假设铁佛寺的佛像用铁铸造,那么,铁质造像相对泥塑造像更容易保存,为什么现在泥塑造像保存下来了,却不见铸铁造像?有人说,金属造像在近代的战乱年代容易被毁,去制造兵器或者移做他用,如果事实是这样的话,住在铁佛寺内,年近80岁的老乡们怎么会对“铁佛”毫无印象?甚至更多传说是在此地别的寺院内有铁质佛像,并非这里。最关键一点,金属铸造的造像,在古代属于相对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比较大的工程,铁佛寺看它目前保存至今的院落规模,殿宇大小来看,铁佛寺尚属一座乡间小庙,并非地方的大型寺院,所以铸造金属佛像的可能性并不大。假设铸造了金属佛像,发愿的施主,捐资的主持和尚一定要竖碑撰刻,记载流芳。目前在寺内尚未发现相关的碑刻。

铁佛寺现存碑记

2017年铁佛寺落架大修后,显现出题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主任张伟教授,凭借多年的中国传统造像实践与教学研究得指出:“材料决定造型”,这个规律可以说适用于所有的雕塑作品。铁佛寺在造型手法,表现语言与一般的明代彩塑相比,虽然材料都为泥塑,但是视觉呈现效果却是截然不同,风格上是独树一帜的。铁佛寺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轮廓非常张扬,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特别夸张,衣纹层次非常丰富,铠甲等细节装饰、局部的衣纹图案的表现,是一种竭尽极致的华丽效果。

张伟教授在华彩之塑展览开幕式上发表演说

同样都是彩塑,为何铁佛寺可以做到如此“炫丽”,究其原因,还是“材料决定造型”。一般的彩塑,都是木架为骨,泥草为胎,细节多用竹签,木条为框架去丰富,但是铁佛寺不同的是,它运用了大量的铁丝铁线为骨架去包裹泥巴进行塑造,来丰富细节。铁丝相对木签竹签的造型来说,可以尽情的柔,弯,曲,叠,加,折,相对木签竹签等僵硬的骨架来说,造型立刻变得丰富了起来,不在像以前那样单一,僵硬,铁线的大量运用,使得彩塑多了一份灵活,多了一份创造,多了更多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最终使得铁佛寺彩塑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身上繁缛的细节处理
来自南京大学的宁孜勤教授,凭借多年的冶金,铸铁工艺的研究,对于铁佛寺,他提出了新的阐释: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宁孜勤

铁佛寺彩塑运用金属铁线作骨架并不是孤立,也并不是原创。早在南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遗留的北魏泥塑造像就裸露出来了金属丝线的骨架,但是,南北朝时期的铁线和铁佛寺的铁线却有着根本不同:麦积山泥塑造像所用铁线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截面是接近方形的,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呢?因为此时的钢铁冶炼铸造工艺并不发达,铁丝是用铁锤敲打而成的并非像后代那样抽拉成为铁丝,这种铁丝含碳量高,质地较脆易折断,这种质地的铁丝造型范围,弯折范围都极其有限。

麦积山北朝造像已经使用了铁丝骨架,这种铁丝为锻造而成

正式因为铁佛寺所在的高平地区, 自古就是冶铁中心,优质的煤、铁资源,使得铁的质地,成分,物理性质的优于其它地区。到了明代,冶铁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抽拉成型的铁丝铁线已经有了大规模的生产和制造。此时铁佛寺用到的铁丝铁线,就是抽拉而成的。抽拉成型的铁线,横断面为圆形,铁丝容易弯曲,造型灵活,铁佛寺的泥塑匠,就大量的应用了此类铁线,塑造出二十四诸天的发丝,铠甲,飘带,火焰以及各类图案,最终把细节刻画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铁佛寺独特的造型和视觉冲击力。


铁佛寺造像露出铁丝,为抽拉工艺制造的铁丝

正因为铁佛寺每一尊造像的身上都运用了大量的铁丝铁线,最终每一尊造像呈现出“以铁为骨,用铁造型”的核心塑造手法,造像内大量的用铁,会不会是这座寺院称为“ 铁佛寺”的最根本原因呢?期待这一历史谜团随着进一步的探索,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作者微信:木易昆仑/y123k123yk123

转载完了杨昆老师的作品,我也狗尾续貂一下,附上自己在落架大修之前的一篇文章吧

探密铁佛寺

九年前我曾只身寻访铁佛寺,到米西村询问了好久,却仅仅找到了铁佛寺南殿的后墙。也许是村民看我来得唐突,刻意防范吧。今年春节,我与友人再度来到米西村,在一片民宅之间左拐右转,终于来到一处东向的圆拱门处,朋友告诉我,这就是铁佛寺的山门。强抑住内心的激动,我轻轻步入其中,迎面是南殿的东山墙,拐向西北,一处狭长的四合院赫然入目,坐北朝南的就是铁佛寺释迦殿。没想到,为了这一见,竟经历了九年的等待。

也许,铁佛寺从创寺之始,就是一处乡野小寺,即便与高平其他寺庙相比,它也太小了,占地仅为667平方米,我一直在想,当年,是不是一位信士出于虔诚的信仰,捐出自家的一亩地修建了这座小寺,不然,为何是整整的一亩呢?从铁佛寺的门墩刻字上看,铁佛寺创建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因铸造有铁佛而得名。后于明嘉靖年间大修,铁佛寺现存释迦殿,南殿,东、西配殿,基本为明代建筑。殿顶正脊中央明代烧造的琉璃脊饰保存较好,而金代创修时的铁佛已经不在。令铁佛寺名声远扬的是释迦殿内的27尊明代彩塑。大殿正中塑释迦牟尼坐像,背光悬塑高大精细,直通菩萨顶。左右塑文殊、普贤菩萨站像,典型的“一佛二菩萨”造型。背后是观世音菩萨,这在别处是不多见的。相传观音菩萨本来已成佛,叫正法明如来,他为了度众化众生,发下大愿,把自己降为菩萨,倒驾慈航度众生,这就是倒坐观音的来历。也许五百多年前的工匠怀着虔诚的心理来塑造佛像,因此塑出的佛、菩萨造型法相庄严、中规中矩,而东、西两壁的二十四诸天并未成佛,则更多地融入了生活中的细节和大胆的想象,也使得二十四诸天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这些立像站在一米多高的砖台上,高两米有余,体魄魁伟、表情生动,他们有男、有女,有文、有武,有慈面、有狰容,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或身披铠甲,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进入释迦殿,走道呈“回”字形,中间为佛、菩萨,周围是二十四诸天,既方便信徒参禅礼佛,也显示出佛、菩萨的崇高地位以及诸天环侍护法的寓意,塑像本身就高于常人,又站在砖台上,平视过去是佛像的小腿,仰望上去,佛、菩萨神情庄严,仿佛已入禅定,诸天护法神情各异,好像在时刻准备迎击来犯的邪魔,保护佛界的安宁。从美学角度上看,这些护法诸天的塑像都身长而腿短,上半身比例大,不符合人体结构。然而,砖台的设置拉长了人们对塑像腿部的印象,上身长、比例大也克服了视觉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更加显得佛像庄严肃穆,让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敬仰的心理,不由得成为佛的信徒。

一般人对二十四诸天生疏并不意外。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称“诸天鬼神”。诸天鬼神大多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民间神祇。二十四诸天的发展演变过程简直就是佛教发展的一个缩影。释迦牟尼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虽然他本身是刹帝利的王族,但他并不想用刹帝利的权威去统治人民、压迫人民,而是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至上、祭祀至上和天神至上,最终他创立了佛教,用慈悲平等的真理,向阶级森严的社会宣战。在现实当中,“众生平等”必将与婆罗门教产生水火不容的矛盾,特别容易与当时的高种姓族群发展正面冲突,这对佛教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他通过“因果轮回”的理论对种姓制度作出了解释,告诉人们今生的形态是往昔的罪业导致的,而今生的努力也能造就来世的福报,因此本质上还是平等的。这样不仅缓和了宗教矛盾,同时也鼓励低种姓族群不甘堕落、积极生活。另一方面,佛教并不否认天神的存在,它把天神作为一切众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婆罗门教天神纳入佛教神祇系统,使其成为护持佛法的神。这样的安排颇有深意,在扩大佛教生存土壤、向婆罗门教争夺信徒的同时,还无形中抬高了佛陀的地位。最初佛教列十六天像,后来又增加了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成为二十诸天。

佛教传入中国后,二十诸天也随之传入,佛教寺院每年农历元月九日都要举行供佛斋天法会,以感谢诸天神鬼修诸善业、不作恶业、尽心护法的功劳。而举行供佛斋天等佛事活动,也是佛教从婆罗门教的祭祀活动中吸收借鉴来的。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佛道两教的争斗中,诸天鬼神又与道教供奉的神灵和民间鬼神相结合,将“天龙八部”之紧那罗王,及道教神祇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增入其中,最终形成二十四天。虽然佛、道两界上层对新征编的道教系统神祇都有异议,但各地庙宇从吸收信众的角度出发,不仅开始设位奉置二十四诸天,而且还将其塑造成古代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妇的模样,日益中国化。普遍认为奉置二十四诸天在明代以后,但从北方各地的寺庙遗存上看,金元时期已有此类做法。这一时期北方先后处于女真族、蒙古族统治之下,为适应多民族信仰的需要,统治阶级采取了较为宽松的宗教管理政策,对佛教、道教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而不是扬此抑彼,有所倚重,这也迫使各宗教在基层要自主发展、建立阵地、争夺信众。此时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主张以本教义为主的佛、道、儒的三者合一。而底层人民往往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为达到佑护生命财产、实现安居乐业的目的,将希望寄托在各路神灵之上,因此出现二十四诸天甚至三教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当时的上党地区由于佛教、道教与地方祠神信仰相互交融,另行发展出了一套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二十四诸天。原本的二十诸天是一致的,新晋的四诸天主要来自宋代的传承,分别是昭惠天、崇宁天、那罗天、伽毗天。从铁佛寺二十四诸天来看,昭惠天排在东壁娑竭罗龙王、南方增长天王之后,昭惠天即二郎神,宋仁宗嘉佑八年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元朝封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表彰他治水的业绩。由此看来,昭惠天安排在婆竭龙王身边用意深远。西侧帝释天队列中最后一位武士则是“崇宁天”,红脸美髯,身披铠甲,原身正是关羽。关羽在宋代之前名声不显,宋徽宗于崇宁三年封其为“崇宁真君”,由此开始了历代加封之路,也成为各地信仰的对象。

虽然铁佛寺在明代大修,但仍然部分保持了金元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连创建时期的门墩都保留如故,也许是当时财力物力所限,虽然是大修,也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并未彻底地去旧换新。有专家指出,殿内的二十四诸天塑像排列拥挤,有可能是后人搬移置之殿内的。仔细思考的话,诸天神作为护法,奉置在大雄宝殿或释迦殿中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数百年的木胎泥塑是否还经得起这样的搬动?也许合理的解释就是,创建之初殿内就塑了二十诸天造像,明代增加为二十四诸天后,当时无力扩建庙宇,便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将塑像挪动紧凑,腾出空间补塑了四尊神像。

遥想当年,铁佛寺还只是米山村边一座孤单的小寺庙,寺庙的晨钟暮鼓、早课晚读准时响起,让淳朴善良的村民心灵获得一种超脱,从而忘记了人间的诸多痛苦。而今,佛教的式微与村庄的发展壮大形成鲜明的对照,米山村分为米东、米西,铁佛寺已被民居层层环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几次文物窃贼在这里盗取四个佛头之后,热心的村民也行动起来,保护这数百年的珍贵文物免受盗贼的觊觎。这何尝不是一种共生互利的文化生态?不同的是,千百年来,村民的梦想虚无缥缈,只能在宗教的世界中寻求来世;而今,就在铁佛寺不远处,米山中心幼儿园、米西小学、米山中学和高平一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人们在这里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也构筑自己的梦想,再一步步去实现。如果说,铁佛寺代表了米山的过去,那么,它们才代表着米山乃至高平的未来。


user avatar   kong-jian-duan-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呼应一下高赞 @ADAM的答案:在雕塑上运用蒙纱技法如果高明的话,确实可以让人叹为观止,其难点不在于织物皱褶的刻画(衣物皱褶属于雕塑基本功之一),而是“薄”的感觉——纱布贴近身体的地方要雕出肌肤的感觉但不能完全通透(毕竟隔了层纱),而不那么贴身的地方又要渐近地隐去人体突出纱的皱褶。

Monti其实玩蒙纱技法只是弟弟,雕塑史上比他更早创作蒙纱雕像、形体更大、更为震撼的作品还有好几座。

去那不勒斯的游客往往会造访名气很大的卡塞塔皇宫,然而有一个小众精品景点圣塞维罗小教堂(Capella Sansevero)其实同样不容错过,镇宅之宝中有这样两尊蒙纱塑像:



这座大理石雕塑是教堂中“美德群像”其中的一座,于1752年由威尼斯雕塑家Antonio Corradini完成。这层薄薄的面纱遮蔽了女性的面容和身体,另一方面流露出了一种别样的情愫——出资建造教堂的圣塞维罗亲王Raimondo di Sangro在不到1岁时就失去了母亲,这座雕塑就是他呈献给自己幼年记忆中已无法寻找的母亲的。

与这座雕塑几米之遥的,就是另一座更为震撼人心的作品《覆纱的基督》:

这座雕塑呈现的是耶稣从十字架卸下的遗体被薄纱(裹尸布?)覆盖,脚边放着他受刑时戴过的荆棘冠冕和铁钉、铁钳(拔钉子用的)。薄纱之下能隐隐看到耶稣安详的表情:

然而织物下曲张的静脉、半屈的双膝和手脚上的若隐若现的钉痕却在讲述着耶稣在十字架上遭受的痛苦。


这座雕塑原本也是委托给Antonio Corradini创作的,然而他在开工后不久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一方粗坯,后来转由那不勒斯雕塑家Giuseppe Sanmartino在1753年完成。

塞维罗小教堂里还有一座雕像也是几乎要把人的下巴惊掉:热那亚雕塑家Francesco Queirolo 1753年创作的《醒悟》:

该雕塑呈现的是一个男人从象征着罪愆的网中挣脱出来。当雕刻完成进入抛光阶段后,没有抛光匠愿意接活,唯恐把雕工细腻的网线弄断,最后雕塑家不得不亲手用浮石屑打磨。来看看细部:


希望各位能点个赞,和我一起向巴洛克、洛可可时代不惜工本、不投机取巧的的艺术家们致敬!

相关两答

另一处在罗马的小众景点,同样满是故事:

另类的巨型雕塑,同样令人惊叹


user avatar   adam-8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拉菲罗·蒙蒂/Raffaelle Monti的面纱雕塑作品,以坚硬的大理石雕刻出柔软通透的薄纱,初见惊为天人,叹为观止。

Raffaelle Monti (1818-1881)意大利雕塑家,出生于米兰,师从其父Gaetano Matteo Monti学习雕塑,代表作是创作于1846-1847年的《A Veiled Vestal Virgin/蒙着面纱的维斯特处女》,以及《The Bride/新娘》


维斯特/Vesta是赫提拉的罗马名,赫提拉即希腊神话中的女灶神,是宙斯,海神波塞冬及冥王哈迪斯的姐姐。

古罗马时期,维斯特处女即侍奉女灶神维斯特的女祭司,守护维斯特圣殿祭坛上的圣火,视为罗马安全的守护者,她们是罗马宗教系统中唯一的女祭司,享有极高的荣耀,在罗马帝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例如当独裁者苏拉要处死其政敌凯撒时,女祭司们出面调解使凯撒得到了赦免。奥古斯都屋大维执政时期,女祭司们在所有的宗教仪礼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与其荣耀及特权相对应,圣火熄灭预示着护佑罗马的神明离去,失职的女祭司将被处以严重的鞭刑。

同时成为女祭司意味着她们脱离家庭与社会成为了罗马的女儿,她们必须终生守贞。罗马的女儿与任何罗马公民发生关系都被视为乱伦与叛国,将被允许携带几天的食物和水被生生活埋进黑暗的地下宫室直至死去。

维斯特处女终生没有爱情。


2005年凯拉奈特莉主演的《傲慢与偏见》中有出现该雕塑作品。

该片后半段,有情人误解消除后,伊丽莎白访问达西庄园时,出现了维斯特少女的大特写,伊丽莎白也被她吸引,凝视对望。

傲慢与偏见电影节选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6579882007810048


蒙面纱的维斯特处女自1999年藏于英国查兹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

英国查兹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也是傲慢与偏见的取景地,作为达西先生的家出现在电影里,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达西庄园堪比一座艺术博物馆,达西先生真是个贵族中的土豪啊!


新娘/The Bride现藏于剑桥大学的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 Cambridge,被公认为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半身雕塑之一。


感谢 @Corrine Z 对A Veiled Vestal Virgin做了补充,她在Chatsworth House拍了很棒的照片,以下内容为引用并附原作者链接。


去年年底和朋友去参观了Chatsworth House,全程印象最深的就属这个了,至今印象犹新。“她”被摆放在浴室最中心的位置,一进入浴室就能看见,而从我第一眼看到“她”,我只感受到震撼的美感和深深的好奇,作为一群对雕塑艺术0了解的人,我的小伙伴和我都不懂为什么一件雕塑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我驻足良久,我想如果当时不是由于时间安排被小伙伴叫走,我能和“她”呆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腻吧。这种感觉真的好神奇。直到刚才我看到专业人士的回答才知道“她”的来头,心怀敬畏,很感慨,这大概就是masterpiece的魅力吧。



作者: @Corrine Z
链接:zhihu.com/question/47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P.S. 2019.10.24更新一下~

感谢 @天涯路 富有灵感的评论,

“突然感觉皮克马利翁的故事不无道理。”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也是一位雕刻大师。国王品味高,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入不了他老人家的眼,逐渐成了大龄剩男。

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伽拉忒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国王与雕塑的爱情最终打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爱神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法国画家路易·拉格雷尼于1781年创作了油画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

该作品现藏于美国底特律美术学院。


user avatar   beauty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丹青说:这两个罗汉咄咄逼人的神态,不容辩驳的傲慢,直追意大利文艺复兴大雕塑家多纳泰罗的作品。

易县的三彩罗汉大小和真人相仿,通体施釉,古朴而沉静,是中国古代十分少见的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伟大作品。

这两尊三彩罗汉头像,他们原来属于河北易县,八佛洼一座庙里,陶罗汉像均为与人等身大,有着忧郁的相貌,极为写实,几乎使人怀疑是使用了模特那样迷漫着人间气息。一共有16尊。上世纪初全部被洋人买走。罗汉略微近似基督教的圣人。中国的佛教艺术大约起于汉代,魏晋隋唐达于极盛,到了宋慢慢慢慢就没落了,罗汉画,罗汉雕塑兴了起来。

用陈丹青的话说:慈悲、美妙、非男非女、超凡入圣,人间没有这样的脸。 但是,河北易县的罗汉像,却像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似乎认识他们,就像是我们的邻居大叔、单位领导。

据说修成罗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味(果位就是指修佛时能够达到的境界),相传释迦摩尼就有16位罗汉,有姓名有事迹,中国现在的庙里还供着许多不同朝代的罗汉像,都精彩,可是以陈丹青看来,还是远不及这两尊辽代的罗汉。

罗汉比菩萨低一级,但是是活人修成的,级别高到可以塑像,看他的面容,表情,性格,可能有种亲切感,觉得他曾经是在世的人。容貌及衣纹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手法,头部的侧面较之正面颇为扁平.故侧面感觉不好。佛教艺术和基督教艺术一样,神主,菩萨都是不能做的像凡人,独有的罗汉脸倒是觉得的亲切,貌似认识他,可以确定是他没有把罗汉脸神话,而是有根有据的,分明当时庙里真的有过这么一位有名有姓的和尚,不然不可能两张脸这么准确,具体,活生生的。

那种宗教的深沉感,自在感,那种自以为把握真理的准确性,那种不容辩驳的信仰的傲慢。我不能说易县罗汉体现了现实主义,辽代没有这个词,整个中国美术史也没有这个概念,如果用形容词‘逼真’是达意的,易县罗汉是我的盲点,因为辽代的三彩肯定是继承唐代的风格,可是唐三彩的境界不足酷肖真人。

我确信这十六个罗汉的头像是一位天才的师傅,顶多是两位领衔制作的,身体衣服、烧陶、上釉,各级匠人分工合作。

收藏有陶制三彩釉等身罗汉坐的所有的欧美博物馆都将其作为唐代的作品而珍藏着。

属于此组罗汉像等现有之物大致如下。

大都会美术馆两件。(做工最好,属于极品。)

伦敦大英博物馆一件。

巴黎吉美美术馆一件。

俄罗斯冬宫美术馆一件。(是从柏林抢来的)

波斯顿美术馆一件。

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一件。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一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人类学博物馆)一件。

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一件。

日本松方幸四郎人收藏一件。

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看到了,归来写道:“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其妙肖可与罗马象比。”观察之精微,不亚于文艺复兴之最精作品也。

陈师曾先生的《中国美术史》介绍到,在五代和宋初,就有王齐翰、张元简主张“用世俗相貌处理佛教艺术”。

所谓“世俗相貌”,就是参照活人。到了北宋,李公麟、贾师古又把王齐翰和张元简的那一路,提炼、升华,就此开了佛教艺术新局面。宋和辽,年代略有重叠,那一时期专供礼拜的佛像艺术渐渐式微,罗汉像兴了起来,也就是说,酷肖活人的脸不但是被准许的,很可能是流行的美学。

一个现代中国人,领会祖宗的伟大,往往是借了西洋人的眼光。
熊秉明先生到了法国以后才开始渐渐明白,中国古人何其伟大,到了法国,法国人给国人看魏晋唐宋的雕塑,开导国人,所以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西化,早已不是近代的那个中国,许多国人、名人、大部分的人都是起初敬仰西洋人的艺术跟从西洋的大师,反而是到了美国法国以后才越来越知道自己祖宗的伟大。而且呢,是一种不可追寻的伟大。

参考资料:

《局部》 第二季 陈丹青


user avatar   qing-t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8.22更

今天也是化的美美的妆,穿得好看的裙子,到武大图书馆自习~

真的原来有这么多小姐妹和我一样,果然大家都是精致仙女哇!

我也要努力学习嘿嘿嘿~





8.17更

嘿嘿,忽然发现好多人赞同我的看法~

没错,我就是美少女!

坚持化妆的美少女去图书馆不仅不会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亲测有效噢~~~

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因为在普遍的认知里,学习的女生都应该清汤寡水。但是现在,生活的多元化早就打破了这种认知。就算我们小仙女们天天化妆穿小裙子喷香水,打扮得美美的,该达到的绩点一点也不会少。所以呀,别总是纠结图书馆的女生化不化妆,那些拿奖学金的学霸们,不也是个个化妆化的美美的嘛~

到图书馆还是安心学习吧!


ps:喷香水是举例,不会在图书馆喷香水的~包括我每次去图书馆,手机调静音,然后用的无声鼠标。化妆会化,但是是没有气味的~~~



以下是原答案:


女孩子化妆真的只是为了取悦自己。

每次我去图书馆之前化个美美的妆

就觉得自己今天状态超级好

然后学习效率也变得更高了

累的时候照照镜子

然后内心os:美少女坚持住,战胜学习!

对我而言,就算是化妆,在图书馆眼里只有书和学习,根本没有男孩子~




     

相关话题

  中国古代有哪些反映社会黑暗面的画作吗? 
  为什么一些明显不符合普遍审美的作品会被认为是艺术珍品? 
  可以通过那些方法提升自己的美术修养? 
  如何制作一张好的学术海报(poster)? 
  国内外优秀设计、创意、艺术网站有哪些? 
  想问一下有没有文学方面的书籍入门? 
  学多久美术可以画出乌合麒麟那样的画? 
  有哪些看起来很逼真,但其实是假的照片、人或事? 
  为什么狙击枪和潜望镜不结合? 
  尾田荣一郎到底是画工过硬还是分镜过硬还是剧情过硬!? 

前一个讨论
三国时魏国的旗上面写“魏”,蜀汉大将魏延的旗上也写“魏”,如何区分?打仗时会不会混淆导致误伤自己人?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深圳一中学响应「阳刚之气」,进行差异化性别教育,男生运动,女生插花?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