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研究团队最新成果:日本人可能是中国汉族的后代。事实若是果真如此,国人如何看待? 第1页

     

user avatar   gu-wen-4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是尊家族,尚血统的,但一面又喜欢和不相干的人们去攀亲,我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从小以来,什么“乾隆是从我们汉人的陈家悄悄的抱去的”呀,“我们元朝是征服了欧洲的”呀之类,早听的耳朵里起茧了,不料到得现在,纸烟铺子的选举中国政界伟人投票,还是列成吉思汗为其中之一人;开发民智的报章,还在讲满洲的乾隆皇帝是陈阁老的儿子。
古时候,女人的确去和过番;在演剧里,也有男人招为番邦的驸马,占了便宜,做得津津有味。就是近事,自然也还有拜侠客做干爷,给富翁当赘婿,陡了起来的,不过这不能算是体面的事情。男子汉,大丈夫,还当别有所能,别有所志,自恃着智力和另外的体力。要不然,我真怕将来大家又大说一通日本人是徐福的子孙

——鲁迅《中秋二愿》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别忙着带节奏,让子弹飞一会。

我看的另外的报道里那篇研究好像没说是汉族后代。环球网拿这个当噱头不知道是什么鬼。

看那篇研究应该只是说证明了古坟的主人是日本人的直系祖先。

而日本数目众多的古坟的主人是来自东亚大陆这是早已经周知的事情,并不是什么新闻。

东亚大陆范围很大,不一定是汉族。以古坟出土的文物判断,更大可能是东北亚和朝鲜半岛民族通过对马海峡东渡到日本。例如古坟出土的短甲就与高句丽短甲一模一样,同期的汉晋反而不用这种短甲。当然,古坟也出土过汉环首带有中国特色的这类文物,但是也不能排除是朝鲜半岛的人带过去的,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无良媒体拿汉族做噱头,有够无聊。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军侵华的时候就宣传过,中日亲善,同源同种,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


user avatar   medievaltim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面有的回答者提到的23魔方的文章可以一看。

这里我简单补充一下,现在新闻报导对日本学者的论文有误解。

常染色体血统分析,用几个人群去拟合某个人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算法以及用哪些人群去拟合这个待分析人群(即这里的日本和族)。

而这篇文章,一个很大的缺陷是没有用朝鲜半岛的古DNA样本去拟构当代日本人,事实上朝鲜半岛的古代居民才是日本近2000年来外来移民的大头。

这篇文章采用了中国吉林大学此前发表的赤峰夏家店上层古DNA(血统接近古代黑龙江流域人群)和现代汉族来拟构日本人血统,在没有朝鲜半岛古DNA的情况下,该论文中古代朝鲜半岛输入日本的血统被很大程度上拆分成了汉族+夏家店上层人群这种组合,实际并不准确,只是算法上的适配。

另外,日本人的父系有接近32%属于D-M64.1下游,这个应该就是绳纹时代土著的主体成分(但不是全部),D-M64.1不仅高频出现于日本几千年前的古人样本中,在朝鲜半岛南部沿海的几千年前古DNA也测到了,但不出意外也是日本列岛“外溢”的,在当代韩国人中占比微乎其微。

那么,为什么那篇文章血统分析说当代日本人只有15%绳纹成分,因为父系和血统(常染)要分开看,父系奠基效应十分显著,其实日本的D-M64.1有接近40%都是一个2100年共祖的支系,该支系虽然爆发了比较多的人口,但贡献的类绳纹常染可能不多。再者,还涉及到算法问题,所以结论给的15%也未必很准确。

还有就是,汉族是比较晚形成的共同体,日、韩即使是某些看起来像是来自中国华北的父系,比如O-FGC50558(共祖4000多年),也都是史前就离开华北了,那时候还没有汉族呢,真正历史时期的中国移民只是比较小的一部分。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你们为什么那么鸡冻,大家都是露卡的后代,也没见你们这些大新壁总域主义者和大肠杆菌共情过。

洗洗睡是正经。


user avatar   ku-er-wo-ta-sen-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若你对东亚古代民族历史尚存一点常识。。。

也不至于为这种“新闻”(毋宁说是旧事曲解)热血上头。

关键词:渡来人


user avatar   sui-xu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人:不要啊,你不能杀我。到了这个时候,我只能把真相告诉你了。其实,我是你的亲生儿子!


user avatar   zhang-shuai-guo-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非日本人是漂流到日本诸岛的猴子独立进化来,不然日本人肯定是从大陆迁移来的。只要进行研究,那就肯定会找到一个或几个来自亚洲大陆上的爹。

那就只有东西伯利亚渔猎民族,东亚农耕民族,东南亚各种更落后的土著人矮黑人了。。。

他总不能说自己是朝鲜半岛的后裔,那倒是接近科学了,但政治上可就挂不住脸了。

不如学习曾经的英国,硬说自己是英伦岛上的猴子独立进化来的,和大陆人类没关系。至于怎么跨物种进化到颠覆生殖隔离,猪和羊都能试试,猴子和人怎么不行?


user avatar   guo-zhu-15-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初中时,我在我表姐身上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表姐平常不怎么学习。但每次成绩下来时,她总是特别伤心难过,责备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考试不够细心等。等过了两天,一切回归正常,该玩玩她的。

后来,我在很多人身上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们自责,但却总是反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我慢慢领悟到,自责有时候是一场“作秀”。不仅做给别人看,还做给自己看。

做给别人看很好理解。展现自己的愧疚,博取同情,减轻别人的责备。

做给自己看就耐人寻味了。

一方面,自责虽然让人不适,但却可以转移注意力,减少我们直面错误的痛苦。

另一方面,自责还会给人一种“吸取经验教训”的错觉:看,我都这么自责了,以后肯定不会再犯这个错误了。

但请记住,自责和吸取经验教训是两码事。

自责只是告诉自己“我再也不这样做了”,而吸取经验教训是思考“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前者只是试图平息内心上的痛苦,后者却是提出解决方案,力图做出改善。

而通常来看,前者只会让悲剧重演,后者却能真正避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里牧师对其做了极佳的诠释:“我去布道,心里就说,’天哪,这回我可不能干这种事了。’可是就在我这么说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又打算那么干了。”

此外,自责还会让我们错过吸取经验教训的最佳时间。

比如,当考试失败后,很多人会陷入愧疚之中,情绪好几天都萎靡不振。等他们情绪好了一些,他们却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正错误。因为他们不仅错过了老师讲解试卷,而且还把很多做过的题给遗忘了。

究其原因,我们的记忆是个非常“不靠谱”的家伙。时间过得越久,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记忆越具有概括性。这就会导致很多重要细节被遗忘。有时候,你甚至觉得那个错误只是无心之过。

这向我们传达的一个质朴的道理是:错误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恰恰是吸取经验教训最为宝贵的时间。

接下来,让我通过一个例子来向你展示放弃自责的好处:

假设,你现在在备考考研,你学累了,忍不住开始玩手机、刷视频。显然,这是一个错误。

半小时后,你抬头看了一眼本来正在写的数学真题,感到十分自责。而自责恶化了情绪,你变得更加消极。为了摆脱这种情绪,你不得不通过一些能快速得到奖励的东西。你很可能会继续刷视频,情况严重时甚至去暴饮暴食。结果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但如果我们能在错误发生后放弃自责并选择直接吸取教训呢?

嗯,刚才我自控力不足,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了避免我再玩手机,我要帮它关机,放在书包里。等学习任务完成后,再痛痛快快地玩。

然后你继续学习。等晚上你回头看这一天的时候,你依然会觉得很充实。你不会因为玩了半小时手机而责怪自己。因为你从错误中成长了。这份经验还会让你更好地应对其它错误。而这才是真正宝贵的东西。

所以,在生活中,你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错误发生就发生了。我不需要自责。关键是要想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


有不少知友听说我办了一个读书会,想加入进来,在此我表示热烈欢迎。读书会已经创建两年半了,成员活跃,氛围很好。但同时,我们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到我的公众号“大明白”了解详细信息。


user avatar   li-guo-x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守治疗吧。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东京电视台? 
  9 月 16 日菅义伟接棒安倍晋三正式出任日本新首相,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影响? 
  为什么同是亚洲人,日本人的脸部特征看着很奇怪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如果二战末期日本提出的用日本本土置换满洲的投降方案被同盟国采纳并付诸实施,历史走向将会如何? 
  日本中学历史课本里是怎么描述最早的几任天皇的? 
  为什么伪史论者要否认日本的古朗基文明? 
  日本人不怎么喜欢现在的中国,但很尊敬古代的中国,为什么? 
  普京批日本「不敢点名是谁扔下原子弹」「教科书不说明美国实施了虐杀行为」,普京这番言论可能出于哪些考虑? 
  有没有什么名字很有趣的日本酒? 
  为什么伊藤博文反对日韩合并,反而却被韩国人安重根刺杀了?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 6月全球票房报收 73 亿美元,中国占 54%,中国市场是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下一个讨论
如果《沁园春·雪》写在两宋,能排在什么档次?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