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一条的来看呗。
虽然领域有所差异,但是还是想分析一波,有一些专业上的误解还请题主见谅!
整体上这篇编辑的意见反馈可以分为四部分:①定基调②评审专家一意见③评审专家二意见④编辑的最终意见!
从最后给的Major revision的结果上来看,肯定是积极的!但这篇文章肯定不好改!因为审稿专家提的意见应该是一击致命,我个人觉得题主是清楚这一点的,基本属于改无可改的情况!
结合两位专家的审稿意见,基本是两个核心:
第一,Introduction的文献综述部分可定要重写!但是这个比较好改,不是什么大问题;至于优秀的摘要怎么写?我写过一个比较详细的回答,有兴趣的话可以戳下面链接:
第二,假设条件设置上必须调整,要符合当今实际情况!这一点非常难改,基本上如果要改就基本属于重写!下面是具体的分析:
最后给题主两个建议吧:
如果你想录,那就得硬着头皮改,关键问题你回避不了,抓紧时间重头再来一遍!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你放心你想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
如果不想改,那就发给邮件感谢一下编辑,赶紧再投其他期刊,但是你放心你这要是还投同水平的期刊,你这个问题还是回避不了,那就建议投一些水平比较差或者开源的期刊,看看有没有可能混一篇!
最后祝题主一切顺利!
至于怎么回复SCI的审稿意见,我之前有写过,我就附在下面,有兴趣你可以看一看:
回复专家的评审意见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回复给编辑看的,基本上就是一些客套话,第二部分才是重点,就是对评审专家的提问逐一进行回复,叫做“item-by-item response”或者“point-to-point response”。
通常这一部分可以套用一些现成的模板,这里给大家提供三种我经常使用的模板,核心是客气再客气,诚恳再诚恳,卑微再卑微。这三个模板的用句可以任意拼凑使用。
通常审稿人的意见有三种呈现形式:
①审稿人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编号,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我们仅需要按照他的问题编号逐一进行回复。
②审稿人没有自行编号,而是写了很长的一段或几段就发过来了,问题也比较含糊没有精炼。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帮审稿专家把他的意见整合,聚焦成几个子问题,再逐一进行回复。
③也有极少的审稿人会从很宏观的角度给了一些评价和建议。这类意见是两个极端,一种是没啥意见,那你就客客气气的弄一大段回复一下就好;另一种是从根儿上觉得你的研究做的不行,这种就需要据理力争一下了,回复的形式上也比较多样,建议是自行组织结构,逐条阐述自己的观点。
从我自身经验,我通常按照难易程度将审稿意见分为四类:
①语言问题(难度较低)
很多审稿人都会提出语言问题,我当时的做法是交给专业的润色机构去润色语言,确实效果不错!但费用确实比较贵(我记得当时是0.7元/单词),所以我会把全文发给润色机构,便于润色掌握文章的研究内容,但仅要求他们对Abstract(摘要)和Results&Discussion(结果与讨论)两部分进行润色,基本上是在3000字左右,可以控制在2000元以内,能给导师省点就省点。
对于语言问题的审稿意见可以套用以下模板进行回复:
②补充必要参数或者参考文献(难度较低)
这类问题很好回答,比如说上面展示过的两个问题:一个问高速摄像机的拍摄频率?一个问当一个参数变化时,其他参数有无变化?这里我建议可以通过添加图和表的方式把这个问题解答清楚。另外补充参考文献这方面,只要是审稿专家提的文献一定要补充上;如果只提了提参考文献不够,那至少要增加1/3的量。
③需要修改数据处理方法(难度适中)
这类问题修改起来就需要费一些时间了,但是一般审稿专家会给一些具体的方向。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无外乎是换一种结果的表现形式,对于原始数据影响不大;如果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法改,那也可以向审稿专家详细解释拟采用的这种处理方法的优势到底在哪,劝说他接受这种处理方法,但一定要有相关参考文献作为佐证。但这种方法不推荐,容易把审稿专家惹毛了。
④需要补充试验数据(难度较大)
在SCI投稿的过程中,你肯定会遇到让你补充试验数据的审稿人!但就我的经验来说,确实是补无可补。我的性格是如果我能力范围能做的试验,我肯定会全做了,把全套数据拿到手里,既然我没有在文章中写出这部分数据,那肯定是我没有这个能力拿到这些数据或这些数据确实太糟了,补做了也是一样。
如果你确实有条件补充试验数据,我建议你老老实实的去补充,这样论文中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不能坐以待毙,也得拼一把!我的策略就是承认确实现阶段没有这样的试验设备,后面如果有这种条件了,我们会马上补做并把我们的结果发表出来,这篇文章的录用对我很毕业重要,希望能得到他的理解!这种方法我试过两次,一次成功了,一次失败了,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尝试一把的!
为了自己的学术前途,千万不要无中生有编数据!学术道德的底线一定要守住!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一上来就对文章全面否定的审稿专家,认为这篇文章没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不科学之类的,通常他们给的是reject的意见,但这篇文章最后还能是Major revision,那肯定是这几个审稿专家的意见并不同一,至少是2:1的态势,这种情况下可以放手一搏,据理力争,说不定编辑觉得有道理就直接给过了,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原则还是客气再客气,诚恳再诚恳,卑微再卑微。不管他问的好还是问的不好,一上来都需要感谢,具体模板可以参照以下几种:
最差最差也得来一句: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给足审稿专家面子,人家才能给你面子!
SCI论文都是改出来的,很少有论文不需要改就直接被轮用,并且Major revision是最常见的审稿意见,所以千万别以为没有希望了,我师弟的最高记录是改了5遍最后才被录,所以心态上一定要好,坚持就是胜利!
修改的过程中一定记住这几条:能改的一定要好好改,语言上实在不行就找润色机构,不能改的要尽力解释,遇到偏见要据理力争,措辞一定要符合套路!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专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