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国科学家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这一突破对当下及未来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2页

                    

user avatar   zhong-guo-ke-pu-bo-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果团队来啦!

非常荣幸邀请到了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孙红兵、蔡韬、王钦宏三位老师,来给大家讲讲整个研究的情况。

大家都在转发的这张图里就是可爱的蔡老师~~


正文开始前,先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说一下(问答的内容是编辑根据个人理解和与团队交流写的,未经科学家审核。正文由科学家撰写并审核。)

  1. 以后都不用种地了吗?

不是的。首先,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其次,后期考虑先替代工业淀粉。

2. 这项研究厉害在哪儿?

自然界的淀粉合成需要60多步复杂的反应和精细的调控,目前,这条人工合成路径只需要11步!能让我们未来能够像工业发酵生产啤酒一样生产淀粉。

这是一项中国科学家做出的原创性重大突破,由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科研团队联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完成。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科学家们并不是将60多步删删减减,就得到11步,而是重新设计出了一条路。

他们首先从很多种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中,计算出了一条极简路径,但是这个路径是计算出来的,实际操作中各个步骤之间不太兼容,比如所需要的反应条件不太一样。科学家们又通过模块化思维,选择不同的反应过程,才摸索出了这条11步的反应路径。

然后,科学家们又通过蛋白质生物工程改造手段和反应时空分离,提高反应效率和速度。

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人工合成方法啦!

3.和天然合成的淀粉相比,味道如何?

这……也不舍得品尝啊!!

不过,现在的方法已经可以实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可控合成了!

4. 关于能耗和成本

知友们都非常专业,为大家点赞。

不少人关心能耗问题,目前研究处于实验室阶段,生产全程的能耗还没有准确计算,但是工业化之前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能得到答案,一步步来。

还有不少人问成本,同样的原因~再次强调,研究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别的不说,就说酶,酶有多贵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问一下学生物的朋友……这也是大规模工业化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步步来。

5.接下来还会做什么?

虽然现在的结果非常振奋人心,但是理论上,这一方法的能量利用效率和合成速率比现在的结果更高,科学家们还将继续优化这一过程,冲击更高的反应效率和速度!


正文开始:

淀粉是小麦、玉米、大米等谷物粮食中最主要的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不过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农业种植来生产这种复杂的多碳化合物。

如果现在告诉你,我们用一种气体就可以直接合成淀粉,你会不会觉得像魔法?

而这,正是科学家在做的事情。

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的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工作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24日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科学》。(论文链接:DOI:10.1126/science.abh4049)

为什么要尝试人工合成淀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积极推进农业生物技术进步,从遗传杂交育种到分子设计育种,从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到基因编辑技术育种,我们一直在追赶着国际科技前沿。

有没有可能“换道超车”?

其实人工合成淀粉的想法由来已久,即使是替代一部分粮食淀粉作为工业原料、甚至饲料,也是对缓解农业压力的巨大贡献。

合成生物学被认为是影响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模拟自然作物光合作用,重新设计生命合成代谢过程,设计人工生物系统,不依赖植物种植进行淀粉制造,潜藏着惊人的变革前景。的确这条路线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科学问题复杂,技术路线不清、瓶颈问题难测,但是,科学研究就需要大胆的实践、勇闯无人区。

国家要求我们,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国家使命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科技工作中做出重大创新贡献是我们的责任担当。“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工业路径是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学习植物,利用科学,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

从二氧化碳到淀粉,也就是从C1(碳一化合物)到Cn(多碳化合物)的过程,并不容易。

自然界中,玉米等农作物中淀粉的合成与积累涉及约60步代谢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但是理论能量转化效率仅为2%左右。

人工合成淀粉的路,怎么走得又快又好?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条从C1(一碳化合物)到Cn(多碳化合物)的新路径。

针对植物只能利用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0.04%)、低能量密度的太阳能(10 w/m2)、生长周期长(3-4个月)、天然淀粉合成途径长(大约60个步骤)、催化效率低(需要关键酶RuBisco)等关键问题,科研人员耦合化学催化与生物催化技术,充分发挥化学催化速度快与生物催化可合成复杂化合物的优势,从头设计和构建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只有11步反应的人工途径(Artificial Starch Anabolic Pathway, ASAP),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

受天然光合作用的启发,科研人员在太阳能分解水制绿氢的技术上,进一步开发了高效的化学催化剂,把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等更容易溶于水的一碳化合物(也就是C1),完成了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效率超过10%,远超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2%),也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生物催化合成淀粉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我们用“搭积木”的思维解决了适配性问题。

人工合成淀粉的最大挑战在于,天然淀粉合成途径是通过数亿年的自然选择进化而成,各个酶都能够很好地适配协作,而人工设计的反应途径却未必如此完美

为了解决酶的适配问题,基于每个模块终产物的碳原子数量,科研人员采用“模块化”——“搭积木”的思路,将整条途径拆分为四个模块,分别命名为C1(一碳化合物),C3(三碳化合物),C6(六碳化合物)和Cn(多碳化合物)模块。每个模块的原料和产物都是确定的,但是可以有多种反应过程,科研人员要做的,就是到四个模块最佳的组合方式。

科研人员在解决了热力学不匹配、动力学陷阱等问题后,对各模块进行不断地测试、组装与调整,最终成功创建了1.0版途径,实现了人工淀粉的实验室合成,该途径包含了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不同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采用蛋白质工程改造手段,对1.0版途径中的三个关键限速步骤进行了改造,解决了途径中的限速酶活性低、辅因子抑制、ATP竞争等难题,得到2.0版途径。

在2.0版途径中,生物酶催化剂的用量减少为1.0版本用量的50%左右,淀粉的产率提高了13倍。

进一步地,与二氧化碳通过化学法还原生成甲醇的反应偶联,构建出包括一个化学反应单元和一个多酶反应单元的3.0版本,通过反应时空分离优化,解决了途径中的底物竞争、产物抑制、中间产物毒性等问题,建立了生化级联反应系统,淀粉的产率又提高了10倍,并可实现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可控合成

可以说,该人工系统将植物淀粉合成的羧化-还原-重排-聚合以及需要组织细胞间转运的复杂过程简化为还原-转化-聚合反应过程,目前,根据数据推算,使用人工合成方法,从太阳能到淀粉的能量效率是玉米的3.5倍,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

认识自然,学习自然,超越自然

按照目前的技术参数推算,在能量供给充足的条件下,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年平均产量,这一成果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

工业车间制造淀粉一旦成功,与农业种植相比,将有机会节省超过90%的土地和淡水资源,而且可以消除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对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促进碳中和的生物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可以想象,到时我们所需的淀粉,可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通过类似生产啤酒发酵一样的过程,在生产车间中制造出来,这将对未来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一项具有“顶天立地”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是典型的“0”到“1”的原创性突破

该研究是科研人员从认识自然,到学习自然,再到超越自然的过程。通过学习、研究自然光合作用,使用自然界存在的来源于不同动物、植物、微生物的酶进行理性组合设计,并且耦合化学催化、生物催化的各自优点,创建的一个新型人工淀粉合成途径。

不过,虽然目前设计、创建超越自然的人工生物系统生产淀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要真正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工业制造淀粉,依然任重而道远。相信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未来的“淀粉生产工厂”并不遥远。


出品:科学大院 转载请联系 cas@cnic.cn

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最后,想说说自己的一点感受。(以下内容未经科学家审阅)

淀粉,是人类刻进DNA的需要和爱好。

植物掌握了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的方法,找到了太阳下的勃勃生机,人类的祖先则发现了植物种子中蕴藏的能量,开辟了地球上的全新时代。

现在,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这种淀粉人工合成的方法,又将带来哪些变化?

让我们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长不看版本:

人类首次完成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 再也不用去火星种土豆了

这是一项具有改变人类历史突破的研究进展,人类首次完成了替代植物光合作用获取淀粉的方法。

虽然现在还面临着成本高,工业转化难等等问题,但这是一个从0到1的突破,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在这条路上持续的走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完成工业化批量生产淀粉的事业,我们不再依赖与大量的土地种植,使得我们真正的从农耕文明走向更高的文明阶段。

而且这项研究,还将为人类的太空探索提供重大的助力,再也不用考虑去火星种土豆了,建立一个淀粉生产工厂,就可以代替一个巨大的土豆农场。

我们的征途,必将是星辰与大海。


以下是太长版。

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们,不声不响的搞了一个大新闻,一个诺奖级别的突破。

今天起床看到合成生物学的圈里都炸锅了。甚至因为官方的宣传,在圈外也炸锅了。

先说下我自己评价,绝对的突破性的进展,但从实验室到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玉米还得种,而且可能还要种上好多年。

先说说这个技术的突破性,有多大呢?相当于人类用了另一种方法完成了光合作用。

我们人类的能量来源,工业化的可以使用煤炭,石油,电能,光能等等,但是人类自身,使用的能源一直很单一,作为细胞能源的硬通货ATP,还记得上学时候学的三羧酸循环不?

糖类、脂类、氨基酸,通过这个循环最终实现细胞的供能。来考一考,一个葡萄糖可以生成多少个ATP?(选项A38 B32 C30 D36)

而糖分作为最重要的供能体,我们获取的来源基本都是自然界中的植物。植物中糖分的来源,也就是传说中的光合作用。

6CO₂+6H₂O( 光照、 叶绿体)→C₆H₁₂O₆[(CH₂O)ₙ]+6O2

这是一个中学生物都学过的反应式,但如果仔细探索下其中的过程,你会发现其反应及其复杂,需要几十个步骤。这个复杂程度到,生命科学进展到今天,合成生物学都已经开始合成生命了,而我们刚刚能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而这项突破性的技术,我国科学家用了一种更为简单,也是可以有望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来人工合成淀粉。上一个让人如此激动的成就还是人工合成蛋白质。当然蛋白质的合成不光是有科学意义,更具有哲学意义。

这项实验,为了模拟光合作用,选择了从光能到电能在到化学能的前置路线,就是用太阳能发电,然后用电能来电解水得到氢气,在通过化学手段把氢气和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这部分属于化工合成阶段。

从光能到电能,从二氧化碳+氢气合成甲醇,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很多突破性的研究,比如华东师大就在上个月发表的论文,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催化剂,大大的提高了二氧化碳+氢气转化为甲醇的转化效率。这些化学方面的研究的成果都会对现在这项研究提供助力。

接下来进入了生物酶促反应,实验人员改造了10种不同的生物酶,这些酶原本来自于动物,植物或者是其他微生物,最终从62种酶中优选出了10种并加以改造,然后一步步的把甲醇转化成了淀粉。

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实验团队人员用用计算机模拟设计了非常多的合成途径通过模块化的组装和适配完成了最终实验。

这系列操作就是经典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操作。这10种酶促过程,就是本次突破的精华。也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中无细胞体系(cell free)的一个重要突破。

从产物来说与植物生成的淀粉无差别。并且这种合成淀粉还是可控的,不管是链长还是结构都可以控制。

这为以后工业化批量生产淀粉提供了一条可以走得通道路。

那么未来还要做那些事情?

第一就是降低成本,目前的这系列反应中,成本最高的还不是大家关注的能源成本,而是酶促反应的酶。不搞生物的同学可能无法理解,一小管酶就大几千,超过等重黄金价格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如何降低酶的生产成本,以及提高酶的利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让一个酶能更长久的使用,比如固化酶或者其他方式。这是生物学家要研究的方向。

其次是降低能源获取的成本。这次实验中为了模拟光合作用,所以是利用的太阳能,那如果改用核能呢?说个极端点的,万一哪天没太阳了呢?

这时候就非常期待可控核聚变了,假设人类不在被工业能源获取所困扰的时候,同步的可能也不在会被自身的生物能源所困扰。这些就要期待物理学和工程学上的突破了。

虽然在研究中从能效转化来看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但目前从成本来看还是不值的,还是种玉米来的划算。

但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不值得,有一些极端的高成本地区是可以尝试使用的,大家想想在哪里呢?

太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我们看火星救援都考虑过种土豆的问题,上次带回来的月壤,第一热搜就是月亮上也没法子种土豆。

种土豆的意义是什么?还是为了获取淀粉。那我们现在只要有能源,有二氧化碳,有水,就能合成淀粉。

别忘了火星上哪个充满了二氧化碳的大气层,以及地下水,能源的话在核能用不起来的时候可以考虑太阳能和风能。

也就是说,这个突破不光能解决地球上的事情,甚至能解决火星上的事情。

下图是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赵国屏院士总结的从2000年以来的合成生物学的代表性进展。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这一突破,也绝对能在未来的这张表里占到一个重要位置。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文可以在Scihub下载,DOI 10.1126/science.abh4049

事先声明:我不是生化环材专业,但是英语还可以,论文里不涉及专业知识的部分还能看懂,本文部分参考了几位生化环材方向专业朋友的意见。

简单点说,反应过程就是:

CO2→C1(分子内1个碳原子的有机物,下同)→C3→C6→Cn(即淀粉),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过程是第一步。

团队对ASAP(artifical starch anabolic pathway,人工淀粉合成路线)进行了多次迭代

  • ASAP1.0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上面链条的每一步都有多种不同的路径选择,最终选择了CO2→甲醇的这条路线
  • ASAP2.0优化了反应效率
  • ASAP3.0(最终版)将化学反应(CO2氢化)和后续的生物酶反应结合起来
  • ASAP3.1:在最后一步使用了从Vibrio vulnificus(一种弧菌)中获得的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来生成更接近现实中淀粉结构的直链-支链淀粉比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个合成路线还是实验室阶段,ASAP3.0的生产效率是410mg/L/小时。

By us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segregation of steps, ASAP 3.0 achieved a high starch productivity of ~410 mg liter−1 hour−1 from CO2

同时反应中使用了大量生物酶,对于反应条件的要求会比化学催化剂更加苛刻。

至于能量转化效率,论文是这么说的,但是由于不是我的专业,只能等待方家解读了。

简单总结就是:

一项突破性成果,但是距离规模化工业生产还有一段距离,现在就想着“喝西北风”还早得很。

感谢科研人员们的努力,期待更多的好消息。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下跟双黄连体外试验杀死新冠差不多。未来应该是超越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伟大发明。

朋友下载了论文,我才带专学历,没看懂。直接洗稿群聊:

1,是酶化学,不是全化学合成。酶很贵,而且反应条件异常苛刻,反应温度可能相差一两摄氏度就不行了。如果是全化学合成,或许可以通过加大投料、提高反应温度和反应装置压力等方式提高反应速率。酶化学就没得搞了。

2,反应需要二氧化碳和氢气。氢气在当前很贵且存在储运难度。或许第一个商业化示范产线可以找个排放二氧化碳和废氢的化工厂就近取材。但是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必须解决氢气来源问题。

3,“能源充足”基本上是个伪命题。假如能源充足,我们可以直接从空气中提炼石油。

纳布·格拉姆(1826-1901),比利时•法国发明家,1870年发明工业用电动机,被称为“电动机之父”。传说,当格拉姆向巴黎上流社会展示自己的发明时,一位贵妇不怀好意的发问:“请问您的发明能做些什么呢?”工人出身、学历不高的格拉姆不卑不亢的说道:“夫人,请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能做些什么呢?”


user avatar   guang-ming-ri-bao-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大突破!我科学家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淀粉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食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传统淀粉的生产主要靠玉米等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等无机化合物合成为淀粉,需要漫长的生长周期,对土地、水、肥料、日照等资源都有要求,能量的转化率也不高。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合作,探索出一条“无中生有”的技术路线,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相关工作9月24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多位中外专家评论认为,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这更让人们看到一种可能——农业可以由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人类向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目标的实现迈进了一大步,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了新的科学基础。

目前,这一成果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据介绍,科研人员正在针对工业化的问题进行攻关,比如解决酶的稳定性、活力、成本等问题,探索多条技术路线等,预计未来5到10年能够建立起工业化示范装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齐芳)


user avatar   qing-zhu-27-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启未来世界的关键钥匙共有两把:无限的能源,以及无限的食物。

现在看来人类已经掌握了一把,还差另一把。


如果两者同时具备,人类就可以不依赖于光合作用这种缓慢的合成方式,不受气候地理限制,直接在世界各地的工厂里高效率的生产食物、酒精、动物饲料、工业原材料等生活必需品,且不需要依赖长途输送。

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的耕地都可以用来退耕还林,还原生态,改善环境。

由此可以很直观的得出一个结论,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发动的战争也会彻底消失了,人类大同指日可待。

可以说,从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在期望着这样的世界到来。


当然,也不必对于寻找剩下那把钥匙过于悲观。

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准,即使是裂变堆的潜力也还远远没有发掘完,就算可预见的未来不能通过聚变堆获取无限能源,如果能用更多新型裂变堆发电厂取代现有的火力发电厂,人类的能源供应也可以达到一个远远高于现在的水准。

如果这个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良,能源利用率再提高一些,那么配合未来大量普及的四、五代堆电厂,未尝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粮食、燃料等方面的供应,从而缓解环境压力。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我们的科学家们能否在可控核聚变发电领域取得进一步的进展了。

@鱼昆


所有的赞誉归于科学家,愿他们得到更多的皮卡牛排大豪斯。




PS:这技术难道不该给个炸药和平奖么?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描述看起来放在诺贝尔级别突破里面都排在前面的。

有改变世界的潜力啊,以后结合太阳能,沙漠变粮仓了?


user avatar   soft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著于1961年

  在那些仪表旁边,写着一排排字:“人造淀粉车间”、“人造蛋白质车间”、“人造油脂车间”、“人造糖车间”、“成型车间”、“仓库”……她笑着说,“我是人造淀粉车间的车间主任,你就先到我们车间看看吧!” …


user avatar   fung-st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重要的工作。不要低估它的科学意义,但也不要过度解读淀粉的应用价值,文章提供的二氧化碳-葡萄糖合成路线比淀粉更重要

首先讲科学意义:

1.真实世界的植物固碳通路,步骤繁琐:

目前我们的淀粉都是植物固碳,把二氧化碳(C1)通过Calvin循环最后形成C6化合物(譬如葡萄糖)。植物共有C3途径和C4途径两条固碳线路,我说了也不一定有人想看,我贴个图上来,让大家看看步骤有多繁琐。

植物固碳产生的葡萄糖,就可以直接利用了。但植物产多了,平时不用怎么办呢?那就囤起来呗。所以植物会在淀粉合酶的帮助下把葡萄糖聚合起来,形成淀粉,储存在种子、根茎等部位,以备不时之需。

2.之前很多人对人工固碳做了尝试:

之前有很多人尝试过将二氧化碳(C1)固碳形成多碳化合物。譬如用细胞固碳,有通过合成生物学优化固碳通路,提高生物固碳效率的[1],有优化大肠杆菌,用大肠杆菌固碳的[2],这两个都是生物固碳。

也有人把酶封装在液滴里,模拟出一个类叶绿体来固碳,这已经不是生物固碳了,它所使用的并非生命体[3];更有直接拿酶在纯体外固碳的[4]

3.国内这篇文章在人工体外固碳中是佼佼者:

目前这篇Science文章是拿酶直接在体外固碳,把繁琐的生物合成步骤,从几十步简化成十几步,化学合成路线做得短,是很聪明的做法,文章的科学意义很大[5]

另外,这篇文章并不是第一次纯体外固碳,但它从无机到有机和2016年那篇Science做的不一样,要关注一下这点。

我们可以简要理解下文章里的合成路线,注意这里不是纯无机合成,很多用到的催化剂都是酶:

很多人把文章意义放在产生淀粉上,但二氧化碳(C1)到葡萄糖6磷酸(C6)的合成路线优化更香啊!

然而由于淀粉更接近于自然粮食。文章把固碳做到了淀粉,我觉得更多是为了让整个文章的最终产物更接近自然粮食,文章升华。但这篇文章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从二氧化碳(C1)到葡萄糖(C6)上。


其次说说应用价值,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淀粉上,但实际上这文章最重要的不是产生葡萄糖吗?

1.提供能量?用葡萄糖就够了啊:

淀粉不是人消化吸收最好的能量来源。

人在消化吸收淀粉时,会先将多聚葡萄糖(淀粉)转化为二糖,之后再转化为单糖,最后被人体吸收。供能用葡萄糖效率更高,不需要用淀粉。所以你看我们都会直接注射葡萄糖。

但淀粉有什么好处呢?淀粉给了缓慢吸收的过程。

长期葡萄糖输注,会导致你血糖升得快,降得也快。我来了,我走了,我又来了,我又走了。然后你的胰岛气到爆炸,每天都是007不停产胰岛素。

最后你胰岛素抵抗,变成糖尿病。

淀粉比葡萄糖好一些,它吸收需要步骤,所以升糖慢,对胰岛细胞压力没那么大。这只是相对于葡萄糖而言。大家保护胰岛,建议多吃粗粮。

但真到了粮食紧缺的时候,不会使用淀粉,而会直接使用葡萄糖。因为到了紧急关头,什么能源最直接、最便宜,就用哪个。

2.吃人工淀粉,满足不了挑剔的胃:

我猜这里的人工淀粉大概率不好吃。前面提到,不同淀粉合酶有的形成支链,有的形成直链,造成了淀粉不同口感。

支链淀粉聚合的葡萄糖比较多,想象成一坨乱糟糟的线,吸水能力更强,含支链淀粉多的米饭水润蓬松(也就是穷苦生物民工最爱吃,也不得不吃的软饭)。

直链淀粉吸水能力差,含直链淀粉多的米饭硬实弹牙,可以用来做蛋炒饭,饭要粒粒分开,还要沾着蛋。

不同淀粉,聚合的葡萄糖个数不同,支链和直链比例不同,产生了丰富的口感。这是人工淀粉无法代替的。

最后综上,这是一项科学意义重大的工作。

但要注意重点是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而不要只看到淀粉。

参考

  1. ^ A. Bar-Even, E. Noor, N. E. Lewis, R. Milo,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ynthetic carbon fixation pathway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7, 8889–8894 (2010).
  2. ^ A. Satanowski, B. Dronsella, E. Noor, B. Vögeli, H. He, P. Wichmann, T. J. Erb, S. N. Lindner, A. Bar-Even, Awakening a latent carbon fixation cycle in Escherichia coli. Nat. Commun. 11, 5812 (2020).
  3. ^ T. E. Miller, T. Beneyton, T. Schwander, C. Diehl, M. Girault, R. McLean, T. Chotel, P. Claus, N. S. Cortina, J.-C. Baret, T. J. Erb, Light-powered CO2 fixation in a chloroplast mimic with natural and synthetic parts. Science 368, 649–654 (2020)
  4. ^ T. Schwander, L. Schada von Borzyskowski, S. Burgener, N. S. Cortina, T. J. Erb, A synthetic pathway for the fix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vitro. Science 354, 900–904 (2016).
  5. ^ Cai T, Sun H, Qiao J, Zhu L, Zhang F, Zhang J, Tang Z, Wei X, Yang J, Yuan Q, Wang W, Yang X, Chu H, Wang Q, You C, Ma H, Sun Y, Li Y, Li C, Jiang H, Wang Q, Ma Y. Cell-free chemoenzymatic starch synthesis from carbon dioxide. Science. 2021 Sep 24;373(6562):1523-1527. doi: 10.1126/science.abh4049. Epub 2021 Sep 23. PMID: 34554807.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中国真正需要的科技研发。

60年前,写未来小说,就希望以后能人工制造淀粉,当时想的是人造叶绿体。

这个东西,目前成本很高,没有什么商用价值,也就是继续研发。

但是,有这个东西,在饥荒时刻,是可以解决吃饭问题的。


1961年在收集了许多当时科学技术新成就编成的书稿《科学珍闻三百条》基础上,写成了这部作品 原名《小灵通的奇遇》取自对他影响很大的《木偶奇遇记》等童话


吃完早饭以后,我就催着小虎子按照昨天的计划,陪我去参观人造粮食厂。小燕一听说,也争着要去。于是,我们三人坐着一辆飘行车,由小虎子驾驶,直奔人造粮食厂。 

  车子穿过市中心开向东郊。这时,正是上班时间,路上来来往往都是飘行车,天上的小型直升飞机像成群的蜻蜓飞来飞去。 

  约摸开了七八分钟,小虎子指着前面一排排绿色的大厦说:“小灵通,那就是人造粮食厂。” 

  一转眼,我们就来到这些绿色大厦跟前了。小虎子熟门熟路,把飘行车一直往里开。 

  人造粮食厂真古怪:一座座厂房几乎全是绿颜色,连房子的墙壁、屋顶也都是绿色的。 

  在这些绿色的房子之间,常常夹杂着一个个又高又大的圆形反应罐。这些反应罐是用不锈钢做的,银光闪闪非常耀眼。看上去仿佛是在一片荷叶上,洒着亮闪闪的水珠。 

  一路上,偶尔看到几个机器人在工作,却没看见一个工人。 

  “上哪儿去找杨老师呢?工厂这么大,找人可不容易哪!”我对小虎子说道。 

  “她呀,准是在总控制室。”小虎子说,“我每次来,都在那儿找到她。” 

  总控制室倒很好找,因为它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奶黄色的房子,在这群绿色的房子中,显得格外突出。 

  车子开近总控制室时,小虎子突然把气门加大,飘行车往上一蹿,干脆就从敞开的窗口开了进去。 

  “唷,又是你──小虎子。”一个留着短发、脸色红润、穿着白色工作服的阿姨说,“从窗口蹿进来的,我知道没第二个人,准是你这小调皮鬼。” 

  我仔细一看,这阿姨很面熟,她不是别人,正是小虎子的妈妈!小虎子对我来个“保密”,只说“杨老师”,压根儿没提杨老师就是他妈妈,为的是到时候叫我吃一惊。 

  “妈妈,不,不,这儿不是家里,应该叫杨老师。”小虎子笑着说道,“今天多来了两个调皮鬼。” 

  杨老师一见我跟小燕也从车里出来,非常高兴,就连声对我说:“欢迎,欢迎,小记者同志,欢迎你来参观我们的工厂。” 

  我们先参观总控制室。这总控制室像一家钟表店──墙上满是一个个圆的、方的、扁的、长的仪表。另外,还闪烁着许多红红绿绿的小灯,像谁在那里放了一把焰火似的。 

  在那些仪表旁边,写着一排排字:“人造淀粉车间”、“人造蛋白质车间”、“人造油脂车间”、“人造糖车间”、“成型车间”、“仓库”…… 

  杨老师看到我背剪着双手,昂着头,被墙上的这些字吸引住了,就拍了拍我的肩膀问:“我们的小记者,你打算采访哪个车间?” 

  “我全都想看看。”我顺口说道。 

  “全都想看看?你恐怕三天三夜也看不完!”她笑着说,“我是人造淀粉车间的车间主任,你就先到我们车间看看吧!” 

  “行。”我同意了。 

  我们四个人坐进了飘行车。这一回,由杨老师坐在前面驾驶。飘行车呼的一声从门口飞了出去。 

  “杨老师,你们的车间在哪儿呀?”我问。 

  “我们车间?这儿的每一座房子,都有我们车间的份儿──那些绿色的墙壁和屋顶,都是属于我们车间的。”杨老师说,“你知道这些墙壁和屋顶,为什么都是绿色的?” 

  我摇了摇头。 

  “这跟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道理一样。”杨老师说,“在叶子里,有着绿色的叶绿素。庄稼全是仗着叶绿素这宝贝,才会制造养料。如今,在我们这儿,仿照庄稼的叶子,用透明的塑料做成墙壁和屋顶,在夹层中涂着人造叶绿素。这些人造叶绿素的本领,比天然叶绿素的本领还大。白天,有太阳光照射着;夜里,有人造小太阳灯照耀着。在这些绿颜色的墙壁中,发生‘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人造淀粉。像下鹅毛大雪似的往下飘,落到地下室里。然后,用管道送到人造淀粉仓库集中起来。喏,你瞧,那座拱形的房子,就是人造淀粉仓库。” 

  说到就到,飘行车在人造淀粉仓库前面停了下来。杨老师领着我们朝里走,小虎子呢?他是这儿的常客,噔噔地抢先跑了进去。 

  在门口,有四个一闪一闪的红字:严禁烟火。旁边,一个白色的塑料板上,还写着一行红字。当我走近时,这塑料板后面的扩音器,竟然自动地念了起来:“注意,注意,严禁穿硬底鞋进入仓库!” 

  我连忙瞧了瞧自己的脚,幸好,穿着一双泡沫塑料凉鞋。 

  “鞋底的硬软,跟严禁烟火有啥关系呢?”我真不懂。 

  “关系大着呢!”杨老师说,“这儿是人造淀粉仓库。淀粉颗粒很小,会偶然飘散在空气中,一见火星就会燃烧,甚至会造成剧烈的爆炸。如果穿了硬底鞋,特别是那钉了铁掌的鞋,在仓库中走动,尽管地面是柔软的人造橡胶地板,但只要碰上硬东西,或者两只鞋自己相碰,就可能碰出火花来,那就会造成火灾,甚至会爆炸。” 

  我轻轻地走进仓库,只见贮藏人造淀粉的玻璃房间一间挨着一间。在每间玻璃房间的顶上,都有一根圆圆的管道。雪白的人造淀粉,从管道里像瀑布似的倾泻下来。 

  “这些圆管,就是从各个房子的地下室里过来的。”杨老师说。 

  “这些人造淀粉是用什么东西作原料制成的呢?”我问道。沿路,我没有看见一辆运原料的汽车。 

  “你知道,庄稼是用什么东西制造淀粉?”杨老师反问我。 

  “庄稼是用二氧化碳与水作原料,经过光合作用,制成淀粉的。”我回答说。 

  “我们制造人造淀粉的原料,跟庄稼一样,也用水与二氧化碳作原料。”杨老师说道,“我们所用的水,来自自来水厂──用自来水管输送过来就行了;二氧化碳是炼钢厂、发电厂的废气──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也用管子输送过来。这两种原料在阳光和人造叶绿素的作用下,就变成了淀粉。” 

  “原来是这么回事,简直像在变魔术嘛。”我这才明白,怪不得看不到一辆运输原料的汽车,因为原料是通过管道输送进来的。 

  接着,杨老师带领我们到成型车间去参观。只见那雪白的人造淀粉,流进一台台银闪闪的成型机,在机器里打了几个滚,出来时就变成一颗颗滴溜圆、珍珠般的人造大米。 

  “本来,这道工序没有也不要紧。”杨老师说,“这完全是为了照顾人们吃大米的习惯,才把人造淀粉再加工成一粒粒大米。不过,成型机只会做成球形的,不会做成普通大米那样两头小、中间大──橄榄形的,所以现在大家都把人造大米叫做‘珍珠米’。”




                    

相关话题

  为什么似乎只有东亚地区有大量品种的蔬菜可以吃? 
  印度计划推出 1.35 万亿美元基建投资,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朋友从别人手里流转三十亩农田,每年1万块,签二十年合同,搞农业有前途吗? 
  为什么有的中国人喜欢吃(而且能够买得到)动物的内脏、头部和筋? 
  我国应该如何推动农业集体化和公有制? 
  为什么农业生产率低于工业生产率? 
  重庆两米高巨型稻试种成功,试种巨型稻需要哪些条件?这一成功有哪些意义? 
  如何看待原卫生部部长高强:“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的说法? 
  请问大量的玉米种子如何保存?种子湿度18.7%,需要怎样的环境、温度、湿度来保存?能保存多久? 
  坎土曼较铁锹、锄头分别有何优劣?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反感王冰冰?
下一个讨论
现在的满族人对辛亥革命是什么态度?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