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赵括只有五万锐卒。不仅要抵挡前方几十万秦军主力,后有2.5万秦军。加五千骑兵。根本无法投入多余兵力。
所谓40万赵卒,实际成分多为上党民。
上党民因为投过赵,帮助过赵国士兵,运送过物资,就被白起算成了赵卒,算成军功。全部坑杀,只留了百十个少年孩子。
2.5万奇兵堵的是丹河口,一条河中间过,两边是山,接触面积只有河谷地。任你几十万人,接触面积上只能有一两万人,再多人突围也只能是轮波消耗。这2.5万人不是傻逼,逼退一波进攻的空隙,他们会造防御工事,另这2.5万人只是先头到位抢作形势,而且执行这种任务的肯定是老兵,和赵括很多长平本地这一两年临时拉起来的原韩国农民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后面还有增援部队,即一波打不下来后面越来越难打。
而且如果赵括全力突围攻打河口,刚被追赶的王龁部就变成敌后部队,这队人还多到有主力决战的能力呢(赵括追王龁就是想趁优势进行主力决战),赵括只能留大部提防抵挡王龁,部分去攻打河口。如果他不计后果全力去攻打河口,后面的王龁趁机发难前后夹击哪怕从河口突围出去也要损失个三分之一:突然转向前后被打,军心大乱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赵括可能是考虑了这一点在做好士兵思想工作前不敢贸然掉头。
如果从上帝视角来说哪怕损失三分之一也应该立刻全力突围,但赵括不是上帝,却来了个防守待援,按理说自己留在百里石长城后方的部队会赶来救援(结果早就被白起派另一队奇兵绕道吃掉了),邯郸离此不远守十几二十天邯郸会派兵来救(白起已经派兵把滏口陉(赵国快速救援的必经之路)给堵了)。赵括认为赵国会有援军来给自己擦屁股,到时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还能和援军前后夹击。但是白起技高一筹提前把赵国援军全部堵死了。
等到赵括回过味来不计一切代价突围的时候,士兵的身体状况和敌人的防御工事已经使之哪怕不计损失亡命跑路也出不去了。
从赵括的角度讲,他不知道秦军主帅已经换成白起,他觉得王龁才是主帅,而自己追的就是劣势的秦军主力无疑(确实是王龁),后面那些部队只是试图扰乱自己判断的疑兵,只要自己临时掉头一定军心大乱,王龁再从后面反杀,这就是王龁的计划。只要趁着士气正旺一口气把王龁吃掉,后面的疑兵自然不攻自破。这个想法自然是有道理的,也符合他看到的秦军行动现象,但是现象不代表只有一种可能。纸上谈兵和军神的区别不在于理论知识的区别而在于经验判断是否准确。
现在一些连理论知识都不懂的人直接站在上帝视角评价判断不准,换他上去连判断的依据都不知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