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战国后期,赵悼襄王和赵幽缪王哪个对赵国带来的损失更大,更不可逆?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g-wu-j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赵悼襄王。

按照赵孝成王逝世的时间来看,这大哥上来的时候应该贼年轻。

政治领域的人物太年轻不是什么好事,嘴上没毛一是办事不牢二是根基不深,可以说赵国的棺材板就是在他手里彻底合上的…

这大哥的骚操作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是人事安排上操作不当,导致赵国发生了将相相互攻击的恶性事件,并最终导致三朝元老廉颇离赵去魏——廉颇不只在军事领域有很强的能力,从这哥们能先去魏国再去楚国来看,他在纵横领域也应当有相当的资源,失去他赵国损失不可谓不大;

二是发疯一般四处出击,在位一共九年,齐国燕国秦国魏国被这大哥揍了一圈,不但让自己丧失了几乎所有外交空间,更是把他爹在长平之战后惨淡经营攒下的家底败得差不多了;

三是对秦国完全不设防,掩耳盗铃一般相信“盟友”秦国的忠诚度,导致最后在攻燕的关键时刻被秦国背后捅刀,失去了拱卫邯郸的重镇群,导致国都邯郸大门洞开;

四是未能及时发现秦国对赵国重臣进行的间谍攻势(也可能是发现了但是无可奈何),更没有进行任何反制措施,在他死前邯郸赵廷几乎已经被亲(投)秦(降)派绑架,唯一的绊脚石可能就剩李牧代表的代郡系势力了,而李牧在后期其实一定程度上已经沦为赵国投降派跟秦王政讨价还价的筹码了…

这四条操作每一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都是致命的,四条加在一起算是彻底把赵国的棺材板合上了…

至于赵幽缪王说白了就是一个背锅的,在他继位时赵国已经是对外大门洞开,对内被投降派绑架的窘境了,唯一能有点用的李牧跟他还不是一个阵营的,这个局估计换成秦始皇上也翻不过来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赵悼襄王,赵孝成王晚期虽然是挣脱魏国的掌控,但没有彻底倒向秦国,在楚魏火并时,大举攻略胡地和攻燕,使得国力迅速恢复,赵孝成王晚期的赵国已经是南支韩魏,西抑强秦,是几当时,赵几霸的天下强国,并能主持兼并战争的大国,可惜赵孝成王没多久就英年早逝,他到死都不觉得赵国有浪的机会,他儿子信了,赵悼襄王除了在秦国绝纵亲之腰时保持理智头脑与纵长楚国组织了一次合纵,赵军一路打穿了河东 河西 打到咸阳附近的最城,楚国则打到了函谷关,最后赵国因为攻击极限距离,顺手溜了,实际上并未损失主力,大秦帝国那是扯,之后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前,为了分化六国,当时齐国与韩国已经倒向了投降主义,齐国五都丢失三个,北方之地全部丢失,韩国沦为微型诸侯国,魏国被打穿后沦为中型诸侯国,采取了恢复魏冉时期的连横的策略,助赵攻燕,逐步消耗两国战争资源,并一边助赵攻燕的同时,在赵国攻燕的同时,秦国则背刺赵国,逐步以上党与太原南北夹击赵国,最后邯郸外围的领土逐步被秦国侵占,加上秦始皇采取了顿弱与尉缭子等魏系士人等人对三晋部署了间谍网和渗透国家机器,收买官员等策略,韩国基本倒向投降主义,魏国基本被打穿了,邯郸派倒向了投降主义,李牧被杀也只是邯郸派干的事情,楚考烈王发现大势已去,直接迁都寿春,再无干涉,齐王建也发现大势已去,也倒向了投降主义




  

相关话题

  战国时期为啥要远交近攻呢? 
  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为什么还要经过163年6世才完成统一? 
  如何体验在赵国当嫡长子/太子? 
  春秋战国背景的《十字军之王2》会是什么样的? 
  如果让项羽或者韩信穿越回战国末期的嬴政登位那一年的楚国能否力挽狂澜?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前,各国国君诸侯为什么没有积极变法富国强兵 而选择赂秦保己? 
  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凭什么能跻身七雄之一? 
  秦国跟魏国赵国打仗的时候齐国干嘛呢?曾经的强国为啥一直打酱油? 
  齐伐楚盟于召陵这一战争,齐国攻打楚国寻找的借口是否立得住脚,是否符合道义? 
  为什么智氏要攻击同宗的中行氏? 

前一个讨论
怎么在一年内练到一小时自由泳两千米?
下一个讨论
请问,秦国的百姓在严苛的统治之下未选择逃亡的原因都有哪些?





© 2024-06-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