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秦以后的中国在大部分时期都是东亚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内部治理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对外交往,在技术条件不发达的古代,想要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儒家的德治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
后人当然学管仲,只是孔子和管仲的定位不一样。
管仲是个搞实务的杂家,经后人整理的《管子》流传到今天的还有14万字,根据刘向的说法,他手头的《管子书》是三百多篇,是整理后的四倍多,这还不算其他各馆搜罗来的二百多篇,这也就是说初始版本的管子书杂七杂八加起来可能得有五十多万字(虽然不一定都是管仲亲自写的),这在先秦说一句卷帙浩繁不为过。
看管子各篇标题就知道,管仲及其门徒啥都研究一点,政治实务、自然科学、哲学、经济、道德伦理都有涉猎。后人学习治国之道,管子大抵还是绕不开的,只是内容太庞杂,不是特别成体系,我们可以说管仲是法家先驱,道家的实践者,对儒家纵横家也有影响,但你要给管仲的观点做一个哲学高度的系统梳理就比较难。
孔子比管仲专精一些,孔子思想被后人所取的并非其政治实务方面的思想,而是其宏观的政治哲学,孔子搭建了一个家-国-天下的治理框架,并有门徒充实内容,形成了今天的四书五经。
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
《管子》相当于 《管仲的治国与经济建设手册》
儒家四书五经相当于《政治学与伦理学》
前者不能说不好,但你要选一本当招牌挂起来,肯定选《政治学与伦理学》,而不是选一本手册
至于张仪,他是个外交家,本身着眼的角度要比管仲和孔子更微观一层,自然也取代不了孔子的地位。
很久以前,有个回复,说儒家这不好那不好,为什么历朝历代都用儒家
我:少年啊,我们这些儒黑穿越回去不用当皇帝,当个小地主,推广儒家的力度能让儒粉都自愧不如。我们这些工业党穿越回去压制自然科学的力度能让康熙都五体投地。
同样的,学儒家,或者学孔子
看汉宣帝就知道了,骂太子,说乱我汉家天下者,太子也
但是为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还不是要用儒家
这对继承人好
天下都是狼,你不是老虎是管不了了
但是天下都是羊,虎父的犬子也能看的住
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清朝
用儒家思想培养出来的就是武训这种圣人了
家里房子和地被儒家大师抢了,出去打工被拖欠工资了,武训不上访不告状,坚决不给衮衮诸公找麻烦,而且自己乞讨办学,教育大家都不能给衮衮诸公找麻烦
当年这电影拍出来,一群变成了恶龙的屠龙勇士纷纷叫好
只有一个人看的那叫一个气啊····
孔子多简单,告诉人们,这是对的,那是错的,OJBK.
张仪进阶了。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在那种情况下,这就不对了,那就对了。当这两种矛盾情况出现的时候,你如此这般,矛盾统一了,然后参照之前学的,你这就对了。学生一脸MB,但通过实践还能掌握。
管仲牛逼了。老板只要请了管老师做CEO,哪怕老板是酒鬼,渣男,游戏迷?换别人亡国了,但是管老师在就没关系,虽然不好但是不耽误事。先这样,于是他们必定会这样或那样,于是就再这样一下,那么他们除了那样也不能其它怎么样。(经济战)我今天说这个不对的,那他就是不对的,明天我自己去做这个不对的事情,但就没有人能说我哪里不对,或者哪怕人人都说我是不对的,但还就只能按我的意思做,如果不这么做,天下就要大乱。(管子晚年的奢侈生活带动贵族奢侈消费,进一步促进就业,所谓安居乐业)。
管老师你那么厉害,光经济学你就可以写本书?
算了,写了你们也看不懂,看懂你也不会好好用,还是过两千年再说。
孔子是价值观,管仲是方法论。
方法论这个东西,不是谁都能学好的。诸葛亮可以自比管乐,因为人家确实可以学会管仲的治国之术,乐毅的军事能力。但是你敢自比管乐么?你能学会管仲的管理能力,乐毅的军事天才么?
而且,方法论是有局限性的,往往某个方面可以用,换个方面就不行了。管仲乐毅都是某个方面的尖端人才,不是做什么都需要学的。放在今天就是,你说我学物理,可以学习钱学森的方法,但如果我学戏曲呢?总不能还学钱学森的方法吧。
孔子提出的思想更多是一种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谁都可以学可以用。你说具体到某个事情上,孔子这套用多大用?很难说。但是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他可以统一思想。
而这套价值观,和农业社会特点其实是高度契合的。所以推广的话,不但对统治者有利,对老百姓也容易接受,现实中也确实可以普遍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后世把孔子定为万世宗师,是有道理的。
当然站在今天我们知道,社会环境是会变的。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量变成为质变时候,过去的价值观就可能过时。而过时的价值观反过来会束缚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当然,这时候需要的是新的价值观出来砸了旧的价值观。但你不能因为有了新的价值观,就说旧的价值观从诞生就是错的。旧的价值观有适宜自己的时代,有历史的进步性,但不合时宜时候该抛弃也要抛弃(或者批判继承)。
庄子曾讽刺过儒家,说它就是一个盒子,看起来能防盗其实真正的大盗是连盒子都一起偷走的。庄子举了一个例子,说齐国的田成子就是这样把姜氏的国家变成了田氏的国家。法度,规则,一应如旧,全部打包带走。
两千年下来看到庄子说的话,都会会心一笑。因为这两千年里每朝每代的开国之君都是造反立国。然后又都不约而同的用尊崇儒家,任用前臣。儒家体系下最大的那个逻辑漏洞,庄子早就洞悉。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儒家这个箱子又会如何呢?
春秋战国就是没有这个箱子,或者这个箱子到处都是孔洞的时代。于是大大小小的盗贼就都能来偷窃,其中偷东西偷得最凶的就是“纵横家”这一派。
被奉为纵横家圣经的《鬼谷子》里通篇都在谈论如如何找到别人的关切,恐惧和贪婪来说服别人。
类比儒家,法家,道家和纵横家的思想,会发现纵横家并未提出一套完整的治国,治军,生产的理念,它更多的是精研一套蛊惑人心的技巧。
所以,孔夫子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论语》)而法家的韩非子则直接把纵横家视作危害国家的蛀虫(《五蠹》)。至于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得虽然含蓄,但反对的也极为坚决。
纵横家如同今天的传销,它能够让苏秦,张仪这样少部分的人鸡犬升天,但其不事生产,利用信息差,破坏秩序为自己牟利的本质却不会变。事实上,没有矛盾,没有纷争,就不会有纵横家的生意。天下越乱,草头王越多,纵横家的市场就越大。
因此,法家,儒家,乃至道家这种崇尚一定秩序,重视生产,节俭,可以用来治国的思想,它们天然与纵横家是敌人。
可以这么说,儒家如果是一个箱子,那么这个箱子防范的主要盗贼就是“纵横家”。它有防不住的大盗,可对于普通人而言,小贼才是最让凡人头痛的。
张仪和苏秦的辉煌中充满了欺骗,吹嘘和恐吓。然而,随着秦国的国力增强,长平之战后,秦国一力降十会,纵横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不见于正史。没有势均力敌的态势和各国相互猜忌,纵横家也就失去了表演的机会。而后的两千年里,再无纵横家配六国相印,为纵约长的盛举。
纵横家的成功的确非常耀眼,但它不过是昙花一现。究其根本,纵横家只是技巧而不是治国思想,更加无法作为处世哲学。这样的学说本就不可能登堂入室,成为国家的正统。最多作为出奇制胜的奇兵。
但在个人层面上,《鬼谷子》能够传世就证明它其实也有不少人在钻研。只是纵横家与儒家,道家的务实守拙相矛盾,就算是精研于此的人也不太会声张。
所以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不是无人学习纵横家,而是学了都不声张。得了便宜,不卖乖。
至于管仲,他的情况有些复杂。很难简简单单的把管仲的治国说清楚。管仲是缺少系统的独到的理论的,《管子》里面的东西很杂乱,既有儒家的东西,也有法家的东西,更有道家的东西,甚至兵家,纵横家也有涉及就是一个大杂烩。今天的学者都认为《管子》不是管仲所著而是稷下学派一群学者所著。
《管子》比较尴尬,一方面什么都有,另一方面什么都不是特别好特别通透。所以没有那么高的学术价值。唯一特别之处就是其中有许多有关国家经济的论述。在《管子》的《巨乘马》,《乘马数》等篇章里谈道了许多很超前的经济理念。
总结起来大概有三条
1.国家要平抑物价,进行宏观调控
2.国家要把盐铁等核心产业收归国有
3.国家要防止出现巨富商贾与国争利
如果你对中国这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稍有了解,就会发现,管仲的这些经验是每个王朝的标配!
建仓储粮,用以平抑物价
盐铁国有,用以增加税收
重农抑商,用以打击商贾。
哪里不向他学习了?学得都成精了!哪怕是到了今天,有些东西换了个包装,换了个说法,还是延用管仲的那套。
法家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纵横家有合纵连横,道家有文景之治,兵家有三万吴甲灭荆楚,儒家有汉武大一统,管仲有九合诸侯……
想想消弭的墨家,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墨子跟鲁班的兵棋推演。但比起其他学说的功业,相差远矣。
所以,一个学说能够源远流传,必须要有高光时刻。而反过来说,历史上所有功业卓越的人,相信我,后世都研究过,学习过。
梁启超是中国最早提及社会主义的人,在《干涉与放任》一文中梁启超提到
干涉主义者,谓当集权于中央,凡百皆以政府之力监督之,助长之,其所重者在秩序;
而后
1904年,他在《中国之社会主义》中指出,社会主义“最要之义”不过是“土地归公”和“资本归公”,而“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泉。”“麦喀士(今译马克思)曰:现今之经济社会,实少数人掠夺多数人之土地而组成之者也。”所有这些思想都属于“中国固夙有之。”文中,他还认为北宋苏洵抨击田主不劳而富强、耕者却“穷饿而无告”的言论,与1866年万国劳力党同盟的宣言书声气相投;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与社会主义是“同一落脚点”。1918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指出,社会主义的精神是“不是外来的,原是我固有的。孔子讲的‘均无贫,和无寡’,孟子讲的‘恒产恒心’,就是这主义精神的论据,我并没有丝毫附会。”直到1922年,他仍认为社会主义在中国“最少亦必为率先发明者之一”,断言“孔、墨、孟、荀、商、韩以至许行、白圭之徒”等先秦哲学家的言论“殆无一不带有社会主义色彩。”
所以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有着远超常人理解的深刻原因和历史沉淀,绝不像许多人想的是几个伟人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教员一辈子百分之七八十读的都是古书,教员思想,其实是把中国古典的治国理念跟现代马克思主义无缝连接。看《矛盾论》的时候,想想《周易》里的阴阳相争相依,《孙子兵法》里的“批亢捣虚”,真是遥相呼应。
儒家,法,道的重农抑商,换个时髦的词就是“工业党”,“发展生产力为第一”,“避免过度金融化,制造业空心化”
从管仲《管子》到桑弘羊的《盐铁论》,再到两千多年盐铁的收归国有,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
儒家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管子的建仓平抑物价,打击巨富,放到今天就是“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监管”最近对马云蚂蚁金服的处理可以溯源到两千年前管仲治齐。
可以这么说,中国几乎必然会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天然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当然意识到这点也要明白,我们如果搞制度输出恐怕注定失败。整个世界,甚至包括日本韩国都不具备中国这种条件。因此哪一天如果中国开始搞制度输出,就是胜极而衰的开始。
我发现有评论开始纠结中国古代是不是“社会主义”,答案显而易见,不是!因为“社会主义”是有严格定义的,至少在生产力上,有要求。所以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是社会主义。
但读我通篇文字,应该知道我这里所说的中国天然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意思是什么,也即是说,中国古代有着比其他国家更多的“社会主义”元素。
这三个要素,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无神论一条就能把中东,印度给排除掉了。
大一统传统,中国仅此一个。如此长时间掌控如此巨大疆域和人口,在世界文明史上就是首屈一指。这么多年,统一才有好日子是一个经过时间验证刻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所以苏联可以一夜之间就解体,中国在经济,军事,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远不如苏联的情况下也没有解体,这里除了政府和领导人的远见之明,更重要的还是大一统的传统。
至于科举,或者上千年的科举,更是绝无仅有。我们对“富不过三代”习以为常,而今天的世界,顶级富贵家族动辄十几代,稀松平常。甚至在美国这种所谓的“民主,平等”的国家,老百姓也不觉得有政治门阀,金融大鳄,媒体大亨,房产巨鳄,几代甚至十几代利用规则把持社会资源有什么问题。
所以我说,输出制度是荒唐的,小心翼翼地尝试着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才可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别人。
以为把国有资产打包平分就能立刻富贵的俄罗斯,现在是什么样子?以为给每个人选票,就能马上发展的伊拉克阿富汗什么样子?同理,让穆斯林学中国?首先,光是世界没有真主这一条就足以让这个政权万劫不复了。
你怎么知道没学啊,都学了。两者要这么结合:孔圣人说 blah blah,所以必须建立盐铁专卖总公司。明白了?
因为当时的条件下,很可能只能跟孔子或者孔子的弟子学
孔子最重要的地方,不在于他思想是否万古不易,或者他空前绝后,他自己都说自己“述而不作”。
他最大的贡献是有力在其“有教无类”的思想下,积极推动了知识受众的扩大化,他不挑学生,“自行束脩”来求教他就传授,所以颜回、子夏、子路、曾子出身不怎么样的人接触知识,改变了命运。
这是一次知识的爆炸,从贵族到平民,下一次估计就是王建、冯道等人雕版印儒家典籍了
例如,子夏开创了西河学派,催生了李悝等人,吴起也曾是曾子的学生,而李斯的老师荀子其实和孔子思想差别很大了,依然算儒家,尊孔门,因为他们都得管孔子叫“师爷”。
举个例子,张桂梅老师的学生哪怕是院士,获诺奖,她的起步仍然是张桂梅的学生,不是人大附中的学生,因为没有那个起始条件
孔子某种程度上就是古代版张桂梅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