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战国前期魏国真的无力灭秦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lao-y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在春秋后期至战国初期,晋(魏)人对秦国的态度长期采取绥靖政策。

不过,由于大部分历史读物对这段历史时期的叙述较为片面——春秋后期多片面讲述楚、吴、越三国的较量,战国初期多片面讲述魏国的变革——由此让很多朋友不太了解秦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动向。

而这一缺失也给历史段子手发挥的空间,于是就出现了题主提及的“秦国这个时间比中山也不会强楚太多”的段子。

顺便一提,更有名的历史段子其实还包括:

“秦国在春秋后期快被晋国灭了”;

“秦国在战国初期快被魏国灭了”;

“秦国因为弱得快被灭了才实施的商鞅变法”。

有关第三个段子,里面大概塞了3个槽点:

一个是变革的诉求并不一定是积弱的结果,历史上强国通过进一步变革以扩大优势的例子很多;

一个是真正弱得快要灭国的政权其实是很难完成变革活动的,变革活动其实是一项对资源消耗颇高的政治行为;

一个是商鞅变法并不是秦国变革的起始,而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然,以上内容比较符合【一部分】青少年群体对历史的想象,所以在青少年中有一定市场,也有一些狂热的粉丝——所以,你一聊秦国在战国前期其实也是强国总会让一些中学生伤透了心。

2、

在秦穆公一朝以后,秦晋两国之间发生的战争之中有两次颇为有名:

(秦桓公)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
(秦景公)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

由于泾河距离咸阳比较近,历史段子所谓的“秦国在春秋后期快被晋国灭了”大抵正是基于此而创作的——如你所见,历史段子手并不在乎当时的秦都在什么位置。

当然,大部分朋友应该已经发现了“秦桓公二十六年”、“秦景公十八年”本身也不在春秋后期,拿这两场战争说明秦国在春秋后期如何如何本身也没有任何说服力。

这里再打个岔:

一部分《少儿版<史记>》会对《秦本纪》进行一些裁剪,一般裁掉的就是秦康公一朝至秦献公一朝的这段,所以有一部分朋友十分坚定地认为“秦国在秦穆公以后就没打赢过仗,一直到商鞅变法才如何如何”——虽然这种朋友不多,但确实是有。

至秦哀公一朝,晋廷即使对打击秦国的兴趣也锐减了:

(秦哀公)十五年......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

除此之外,秦哀公一朝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秦哀公)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

是不是一下和常见的春秋后期叙事接上了?

在柏举之战的10年左右,恢复后的楚人开始在陕东南、豫西南大肆用兵,旨在通畅与盟国秦国之间的交通路线。

彼时,晋廷虽然十分清楚此举意味着什么,楚人和秦人又到底想干什么,但依旧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至秦惠公一朝,晋卿火并开始:

(秦惠公)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

晋卿的火并也并不会因为范氏、中行氏的将军出走而告一段落。而后,智、赵、韩、魏对范氏、中行氏继续攻击,在消灭后又继续进行火并,最终以晋执政智瑶身亡,智宽、智开携邑人奔秦而暂时告一段落。

而在这一段时期,秦国对晋国的河西一带大肆攻略:

十六年,堑河旁。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

而晋人对其反击也仅仅是沿是在这一带进行:

二十一年......晋取武成。

武成在什么位置应该就不用我说了。

在魏文侯一朝中期,秦晋(魏)两国在少梁一带大打出手,可见秦国攻取河西全境应在之后陆续完成。

在秦厉共公逝世以后,秦廷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国力有所衰落。

至秦灵公至秦简公两朝,晋(魏)人开始对秦国大肆用兵:

开始是尝试在少梁一带建立桥头堡,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五年,前三年以晋人建、秦人拆为主,后两年以秦人围着少梁筑城为主,晋人终归在少梁站住了脚——这一事件应该可以充分说明魏比秦强的事实,但也应该可以充分说明秦国和中山绝对不是一回事;

之后晋人以吴起为将进攻河西,在大抵夺回了河西全境以后,吴起被迅速调往中山以配合乐羊的攻略——可见,中山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拉跨,或者说魏国在战国前期并没有夸大到不可一世的程度。

之后,晋(魏)人继续对秦国采取绥靖政策,而秦国则秦简公、秦献公两朝发起过两次凶狠的反击,一次攻到了阳狐,一次攻到了石门、少梁。

在秦献公逝世以后,晋(魏)人应该趁机反攻了陕邑、少梁,而秦廷也在秦孝公即位的次年迅速对陕邑及周边的方国发起了攻势:

孝公元年......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

其后,晋(魏)人依未对秦国的绥靖政策有所更改。

至于传说中的“秦国快被灭了”之说,大抵是基于这一时间节点秦廷公开的政治语言所创作: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其中,所谓的“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应指秦厉共公一朝夺取的河西之地在秦简公一朝被晋(魏)人夺回;所谓的“诸侯卑秦”,应指秦献公借“天子贺”而“称伯”,而诸侯并未因此而将其视为“伯长”,由此被秦人视为“卑秦”——否则,从秦国的外交态势来看实在无法解释“卑”从何来。

再其后,晋(魏)人对秦国的政策也长期保持绥靖政策,其间虽有攻击但也以反击为主,这一态势一直持续到了魏国的灭亡。

3、

就战国初期魏国(家)对秦国的态度,存在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

魏国(家)究竟是不愿意贿赂韩、魏从而失去了兼并秦国的兴趣,还是魏家(家)没有能力笼络韩、魏使其配合从而失去了兼并秦国的兴趣,再或者是魏(家)评估后认定即使里笼络住了韩、魏但也无法太顺利的兼并秦国从而失去了兼并秦国的兴趣?

就秦军在战国初期的表现来看,我认为第一种可能性可以被基本排除。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魏国(家)利用三晋联军对齐、楚的攻势——对齐主要是打穿泗上,攻入内长城,逼迫齐廷交出齐康公,不过并未对齐国进行太显著的兼并;对楚主要是限制楚国在郑地一带的扩张态势,一直到魏武侯一朝才将楚军挤压出郑地——可见,以魏国(家)为首的三晋联军固然强大,但并不具备大规模兼并大型诸侯国的能力。

由此可见,第三种可能性最大。

4、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在战国初期聊一个大型诸侯国能否顺利兼并另一个大型诸侯国本来就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至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疑问,其实应当是一个更应该讨论的话题。

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user avatar   flaschetafn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乳秦了!谁告诉你“秦国比中山不会强出太多”的?【严肃脸】虽然对魏国战绩是真的不好看,也不能这么乳啊【手动笑哭】

先看地图,这是三家刚刚分晋时的——

这是魏武侯快下线时的——

然后再看战争表现——

某文库里找到的一份魏国对外战争记录,可能不是很全但基本上没啥问题,可以参考一下。截一下魏文侯、魏武侯时期(BC446~BC370)的:

秦魏之间有8条记录,进攻与防守比例4:4,胜负2:6(绿色打勾为秦国胜仗),胜率是很难看,不过可以证明前期秦国的战争表现并不像很多人印象里的那么菜,胜仗还是有的,且并不全是守势,主动进攻次数还不少。BC401阳狐之战(另一个版本的时间线是BC422,同样是魏文侯时期),这个阳狐在今山西垣曲东南(还有另一个齐伐晋围阳狐的,那个阳狐2.0在河北大名县),已经深入魏国本土。

题主会认为魏国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有能力灭秦,可能还有一个因素是高估了这段时间魏国的国力。但实际上,魏国出色的战争表现除了国力因素,很大一部分还是建立在三晋同盟的基础上,而单独面对秦、齐或楚,魏国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有时还要被动防守——请回到上面的战争记录,你能惊喜地找到不少像齐攻魏、楚攻魏、秦攻魏甚至赵攻魏,甚至还有个“狄军攻魏”(中山),而魏国没有“全部防出去”,可能是大E了没有闪(串戏了)。


user avatar   you-ran-de-me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11月22日,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此前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于11月21日被搜救队伍发现时已不幸遇难。11月23日21时50分,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移交失联人员单位。

11月20日,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曾派遣24名搜救人员组成3支重装穿越小组,计划在无补给的情况下,连续5天长途跋涉进行搜救。他们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仅相隔一条山脊。

↑搜救人员发现的失联人员的雨衣碎片。图据央视新闻

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胡文琨带领了重装突击队参加救援,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详细讲述了救援过程。

“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胡文琨认为,失联疑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24人重装队伍曾做好长期搜救准备

红星新闻:这次派遣去哀牢山救援的重装突击队是怎么组建的?

胡文琨:我们带领了三支重装队重装突击队去哀牢山救援,因为这次搜救的道路非常艰难,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队员也会发生摔倒、罗盘方向受到干扰等情况,所以队员都是从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中,挑选出搜索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强的成员,组成8人一队展开搜救任务。

重装的意思是吃穿住行的装备全套。因为重装穿越基本上没有后援,所以吃穿住行的装备全要背在身上保障自己。这次重装突击队按照五天的给养定位,配备有帐篷、睡袋、GPS卫星电话、做饭的反应堆、燃料气罐、五天的食物、防寒保暖的衣物等。

↑11月21日,救援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委宣传部

红星新闻:重装突击队进入哀牢山救援的情况如何?

胡文琨:在昨晚(23日)九点五十分,遇难者的遗体被护送下山送至镇沅县。这次搜救任务中,重装队扮演的角色是远距离搜索队,搜救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相隔一条山脊。因为当时通过总部对现场的分析判断,认为这个方向比较重要,考虑到各种机会都不要放弃,所以重装队就沿着这条山路往下搜索,大方向没有错,只隔了一个山沟。

事故原因疑为迷路+失温 未打开RTK或因未意识到危险

红星新闻:根据遇难者被发现的现场,您认为意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胡文琨:通过对他们遗物的判断,当时食物和汽油都还有剩余,所以根据我个人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外面的搜救过程中,电子罗盘和机械罗盘都有受到磁场干扰而紊乱。我们都是通过画图重新确定位置。

而14-16号三天大雨,山上一下雨就起雾,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当时四名调查员受大雾和罗盘指向的影响,没有寻找到工作点的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他们还在工作的状态,没有意识到发生危险,而失温的发展又很快,所以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失温意外。

因为意外发生得比较突然,遇难者没有表现得不好的状况,而是呈现失温者微笑的面部表情。四名遇难者相隔不远,有两个人并排躺在一起,一个人顺着一个方向,另外一个人跟他们间隔10米左右。只有户外失温这种情况才会很快地把人的生命带走。

红星新闻:遇难者都配备了RTK装备(实时差分定位)帮助定位,但他们并没有按下该装备,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胡文琨:没有按下定位装置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和问题。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所以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遇难者野外生存经验丰富,救援难度巨大

红星新闻:您在看到救援现场和遇难者的照片后,您对四名遇难者有什么判断吗?

胡文琨:四位遇难者一位是干部,三位是战士。他们以前都是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的战士,最大的32岁,最小的是25岁。我们在这次任务中和他们的战友一起搜救,战友告诉我们,他们的能力非常强。他们主要负责林地调查、地质调查、冶金矿产等工作,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野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他们作为户外调查的地质队员,户外生存能力比我们普通户外爱好者强大得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我们有些户外专家都要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带那么多装备的原因,因为他们野外生存经验很丰富,就像猎人一样。

消防、武警、当地村民等组成搜救小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他们能认识云南山地95%以上的可以吃的东西,可以就地取材寻找食物和水源。说个小技巧,他们可以用冷水把袋装的方便面煮熟,所以他们不会带很多东西上山。刚好哀牢山在14-16号连下三天的大雨,大雨就会有雾,有雾就会容易产生意外,而这次失温就是个意外。

红星新闻:在您从事的10多次救援行动中,您认为此次救援的难度如何?

胡文琨:哀牢山的地质地形格外复杂一些,这一次测了他们的磁场,发现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我们户外运动协会成立有六七年了,组织了包括山地、洞穴等多次救援行动。今年哈巴雪山就有三次,苍山有两次,洞穴有一次,但从来没有遇见过比这次大的任务。

这次救援行动在中国来说都是最大的了,它的救援难度应该是排在第一。它和其它的救援不一样,比如梅里雪山救援、泰国的洞穴救援和珠峰的雪崩,因为他们的位置比较明确,上山的道路比较简单,指向性非常明确,所以救援很容易开展。

但这一次是在几十平方公里进行大范围搜救,再加上遇难者没有信号、没有报警、没有定位,没有各种信息资源,救援全靠大海捞针。所以这次救援在世界山地救援史上,其难度都算大的。

来源:红星新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遇难,牵动各方关注。11月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有救援人士向南都记者介绍,遗体被找到时呈现出失温特征。针对人员装备问题,24日,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表示,中心给所有野外工作人员配备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此前引发关注的一次性塑料雨衣,用途主要是防护粘性草籽。

南都此前报道,11月15日,云南省镇沅县政府接到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于11月13日进入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后失联。失联地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连日阴雨大雾,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此番搜救规模浩大。据央视报道,普洱和玉溪两地协同合作,从两头向中间合围搜救,玉溪前方指挥部也不断前移,并在救援中加大无人机、直升机的喊话频次。搜救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

11月20日,搜救人员在失联人员简易宿营窝棚的下游发现了他们的雨衣。附近同时发现了排泄物。

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11月22日8时32分,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整个转运过程长达40小时。

参与搜救行动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此前向南都记者介绍,“失踪人员的户外生存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痕迹表明,他们曾经顺着河流、溪流往下游走,用油漆在石板上面留下标志,应该是希望沿着水道找到村庄。被发现时,其中一名遇难人员衣物掀起,呈现典型的失温症状。搜救队伍认为,4人的遗体分隔两处,有可能是中途决定由一名队员外出求救,剩下三人原地保存体力。

而据媒体披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每人一台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上述信息引发关注后,公众热议失联人员的装备是否妥帖齐全。11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提问表示,“我们给野外所有人员配备探路者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妄自揣测一次性雨衣就更荒唐了,那是工作人员在山上作业时视具体情况用来防护粘性草籽的。”

目前,4名失联人员的遇难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四人殒命哀牢山,为何进山时穿着“一次性雨衣”?

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消息,最近两天,“哀牢山”这三个字一直占据热搜位置,引发网友关注。

在失联整整8天后,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全部找到,但都不幸遇难。四个年轻的生命,把心脏跳动的最后时刻留给了雨雾迷离、野兽出没的哀牢山,那个左手写字的张金榜再也没机会提笔写出漂亮的字迹了。

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徒步进入云南哀牢山内部,开展野外作业时失联。他们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

哀牢山原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摄于2018年4月 玉溪市新平县 摄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

在为4名遇难人员扼腕叹息的同时,笔者梳理了整个事件,提出几点疑问: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进山人员的装备配发是否合乎标准?为什么哀牢山的搜救难度这么大,需要投入8000余人次和10架次直升机?

目前,救援队伍正在开展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事件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失温或是罪魁祸首?

据搜救队员描述,4名遇难者被发现时,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初步判断遇难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温。

失联人员所在哀牢山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二十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而0-10℃是失温的高发温度区间。

初期会觉得很冷,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造成昏迷、心脏骤停。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

如此低温的环境下,再来看,工作人员携带了哪些装备。据现场救援人员透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4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而这些基本的御寒装备,御寒的是够用了,但放在险恶的哀牢山,似乎无法撑过一个夜晚。更离谱的是,救援人员分别在宿营地和下游两条小溪的交汇处发现了粉色雨衣碎片。

经过比对,确认这些雨衣就是由失联人员携带的物资。

笔者在淘宝上搜索了同款雨衣批发价,0.4元/件。你没看错,就是这件粉色雨衣,与游乐场玩激流勇进的一次性雨衣一样,被发给队员们带上山去遮风挡雨,给队员们提供生命保障。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告诉《新民周刊》,这种一次性雨衣野外根本没法使用,树枝轻轻一刮就烂掉了。


真正适合野外作业的雨衣

难道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经费紧张,置办不起专业的防寒装备?资料显示,2020年9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接受转业的武警官兵就成了这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021年4月,发布的一则车辆租赁服务中标公告显示,因工作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需租赁四驱高性能越野车用于野外任务使用,租赁车辆不少于20辆,年度预算人民币406万元。



一个一年用400万元预算来租车的单位,为何连基本的专业装备都无法提供?

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

既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为何也会迷路和失联?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教授说,进入哀牢山上的密林,和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一样的。人一旦进到林子里,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但密林深处光线不好,尤其雨天,特别不容易看清路,很快就会迷失方向。

恰恰,遇难人员的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遇难人员当时处在高山密林的环境中,一旦迷路,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杨效东教授说,即便长久驻扎在哀牢山,但每次上山都非常小心,要防着黑暗中的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还要小心地质塌方和滑坡,出发前都会做好方案,请山民或护林员来做向导。

一名护林员还提到,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

多位樟盆村村民也提到,近些年他们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有村民提到,一二十年前,当地村民曾上山采药,“但到的地方也都是边缘地带,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人留下的路”。

杨效东说,每次出去,大家都要携带对讲机来确保安全。但也不是所有先进的救援设备都可以在哀牢山被用上。当时4名遇难人员每人携带了一台RTK。

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但从11月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而即便是早早地把RTK设备打开,当救援队的无人机在这里飞行时,也会因为某些地方信号太弱而失去联系。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主要是雨后雾很大,能见度低,容易找不准方向;而且下了雨温度太低,他们身体上可能也受不了。”张先生分析。

搜救难度为什么大?

据了解,整个搜救行动,云南以普洱市为主,玉溪市、楚雄州协同展开,截至目前,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为什么一次救援要持续8天,先后投入8000余人?这与哀牢山本身的地貌相关。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最高海拔3156米。失联人员位处的区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此前,搜救工作存在三方面主要困难

首先,哀牢山在镇沅境内面积达13.5万亩,此次人员失联的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属原始森林无人区,山陡林密、遍布山崖和沟壑,地形极其复杂。

其次,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20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

最后,搜救路线距离较远,从山脚前往搜索区域需要爬山约4个小时,随着搜索范围不断扩大,山中无路,行进困难,不具备夜间搜索的条件,队员往返宿地耗时较长。

11月22日,遇难者张金榜曾经的战友李先生讲述,他和张金榜是2015年武警黄金部队新兵连的战友,“一起入的伍,当时在新兵连,我们一起训练、聊天,他平时非常踏实,训练也很认真,我记得他是左手写字,字迹非常漂亮”。

后来,他们各自退伍转业,分别被分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下属单位,“他是昆明单位,我是成都单位。”李先生表示,他们的工作项目大致相同,都是日常进行森林蓄积量调查。

事发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切换成黑白色,并发布公告,对因公殉职的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最沉痛哀悼。

来源:新民周刊

user avatar   cheng-wu-j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Mermaid》

《Winter Alice》

《カクザトウ》

《Reminiscence》


user avatar   jiu-dou-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user avatar   zui-hou-de-dong-zuo-ying-x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吴老二打了。


在公元220年,刘备在汉中大放异彩、关公在襄樊一片大好形势时,孙权攻打合肥了。


但是,当时合肥地区根本不鸟孙权,并不拿他当个东西,反而忧心忡忡的说:孙权实在不叫个东西,我现在担心曹仁那块有危机啊!今年水大,但曹仁不知道这个厉害,关羽骁勇精锐,专门钉有缝的蛋!一定会乘势闹乱子的!(恢谓兗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孙权同志为啥会在合肥军区这个口碑呢?为啥这货一定要偷袭江陵而不是死磕合肥呢?


在于五年前的一次惊悚经历,一场扭转三国历史的八百破十万。


215年八月,秋高水大,孙权同志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


当时,合肥守军是张辽、李典、乐进三军共七千人。


曹操远征张鲁之前,给了合肥护军薛悌留了个机密函。


函上写着:贼至乃发。


结果孙权来了以后,薛悌打开机密函一看:上面曹书记最高指示:张辽、李典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政委你别瞎掺合。(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当时所有人都在疑惑,这特么十万人铺天盖地来了!就这么点人!不是应该聚拢守城吗!出去打干啥!


曹操是这么算计的:


1、为啥要出城打一通呢?


这是曹仁同志的好经验,打江东部队有一个常规操作,你得先冲出去吓窜他,然后后面的仗就好打了,对面没有周瑜和刘大爷了,他会陷入自我崩溃的。


2、曹操留下的这个合肥班子非常有意思,乐进、张辽、李典这三人的关系从来就不合适。(进、典、辽皆素不睦)


真到了打仗的时候,最合适的办法就是让两个人出去,一个人守城。


两个人出去野战,谁不玩命都会被记下来将来到领导那告黑状。


一个人守城,城丢了那就是你的责任!


护军政委则在高高的城头上把仨人的表现全都记下来。


这样的配置,最适合让三人都为了革命事业死在合肥!


再往深里说一句,那为啥曹操敢把三个互相不合适的人放在一起呢?


因为这种情况通常的结果就是内耗,然后合肥被拉拢引诱后让人家轻松钻了空子。


最关键的底色,是曹操打赢袁绍后干了两件制度建设:


第一、曹操落实了当年踹寡妇门后的感悟,把干部的家属都迁到了邺城当人质,连青徐土皇帝臧霸集团都把家属们送过来了。(太祖破袁谭於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


人质被扣下了,他即便在合肥内部斗争失败也没办法跳槽,能狠心抛妻弃子卖父的毕竟是少数。


第二、曹操明确军法,有功必赏,败军必罚,不看苦劳,只认功劳。(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你就算搞内部斗争把那俩人都斗死了,但城守不住你仍然要被降罪。


这里往深说这一步是想跟大家延伸讨论一下,很多“御人”的招数千万思考全了再用,很多看似精明的不得了的计策其实都是“背水一战”的翻版。


要是没有上面两方面的内功打底,曹操要是还敢派这三位爷一块共事,合肥估计早被吕蒙勾引了,或者别人没打自己内部已经打翻天了。


很多高明决策的关键环节通常隐藏在水下,咱们贸然学非常容易吃大亏。


很多成功学的书可恨也可恨在这方面,他通常删除很多“重要条件”,简化很多成功中的过程,并不原原本本的给读者掏心窝子。


或者说写这书的人根本就没成功过,脑补在胡编。


大家学成功案例时,千万多甄别。


张辽看到领导的密函后率先表态:领导远征在外,等救兵来了咱早让人家打秃了!领导的意思这就是让咱们趁他还没来得及合围就迎头打他一棒子!挫他的威!然后咱们就能守啦!(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本来关系就都不好,漂亮话还都被你说了,那哥俩没反应。(进等莫对)


张辽大怒表态:成败在此一战!你们要是害怕我自己打丫的去!(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辽将独决之)



明确指示必须出战的李典不得不表态了,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正考虑你说那话靠谱不靠谱呢!我怎么可能因为私人关系不咋地而忘了公义呢!(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就这样,确定好了要执行曹老板的锦囊妙计。


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张辽搞了变种。


他并没有带着全军出去杀一通!而是连夜募集了八百敢死队,杀牛吃肉!(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


张辽决定带着八百人去突孙权的十万军。


第二天一早,时年48的张辽大爷披甲持戟的先登冲阵去了,趁着孙权军阵还没布阵成功就冲过来了!


曹操的最高指示下达后,张辽解读出了自己的意思:领导让我趁他还没布阵成功就突他一顿!(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


这和当年二爷白马斩颜良时一样,趁着阵型还没摆好就突进去让你手忙脚乱,打你一个措手不及!


这也是此战张辽能完成壮举的关键!


孙权十万人来打合肥小城,部曲番号众多,调动各部曲统一攻城步骤繁杂,所以肯定刚开始阵型会有各种松动,他也根本想不到自己声势浩大,对面那么点人居然还敢冲过来跟他野战。



江东方面的战后总结也证实了这一点,张辽突然就从城里窜出来了,诸将全都没想到!孙策时候的的老将陈武还被张辽给弄死了,宋谦、徐盛的部曲吓得开始乱跑,被潘璋砍死俩才都喊回来!(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张辽如恐怖片里的鬼一样突然出现,宰了数十人,杀了两大将,喊着“我乃雁门张文远!谁来与我决一死战!”(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大将,大呼自名)


战况太突然了,徐盛很快又被捅了,兵器都打没了,贺齐的中军顶住了张辽才给徐将军把家伙捡回来。(徐盛被创失矛,齐中兵拒击,得盛所失)


张辽此战的目的是啥呢?


要复制二爷的白马奇迹,再夺他山西老乡的三国第一勇烈之名!


当年二爷万马从中突进颜良司令部!张辽作为现场先登军是亲眼看着自己这老乡是咋建功的!


原来还有趁乱钻空当直插敌军司令部这么骚的操作!


18年了,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但是我还有颗滚烫的心!十万你给我拿命来!


张辽如二爷一样,在江东诸将的懵圈下一路左右穿插竟然冲到了孙权司令部!这就要复制二爷的奇迹!(冲垒入至权麾下)


眼瞅张辽马上就要荣膺中国历史第一勇烈!十万人阵中捅死敌国一把!


孙权同志此时已经吓傻了!手都不知往哪放了!赶紧往高处跑!抓了把大戟自我保护!(权大惊,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保镖们随后赶紧挡在前面堵住张辽。


张辽怒吼:孙仲谋!你特么给我下来!老子非特么捅死你!(辽叱权下战)


孙权冷笑,纹丝不动,尽在我掌握中!(权不敢动)


孙权渐渐从大脑空白中回过神来,发现张辽就他娘的几百人!深深感到自己即将名垂千古了!于是调集各路部曲围住张辽!(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


不能让一个人活着出去!一千八百年后会有人喊我孙十万的!


张辽随后看到孙权急眼了,紧急调转枪头突围而出!(辽急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



如入无人之境啊!


还有几百人被吴军围在里面,同志们说:将军不要我们了吗?昨天吃肉时说好做兄弟呢!(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


山西汉子最听不得这个!带着几十人又杀入重围,带出来了剩下的兄弟们!(辽复前突围,拨出余众)


此时此刻,孙权的十万人已经彻底没气了!(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吴人夺气)


张辽这八百人在十万人中溜达了多长时间呢?


一上午!(自旦战至日中)



此战过后,吴军直到回到了大营中,同志们才不哆嗦了!(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


此战之后,合肥整整一代兵的国防安全打出来了!


亲临现场的江东十万大军亲眼看到了可遇不可求的历史级别勇烈表现!


这是一帮什么妖怪啊!山西话吼起来咋这么吓人呢!


其实要是十万人摆好阵型后再打,就算张辽带着八百个泰森也很打出这效果的。


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极其罕见的表现,这是张辽凶猛,特种选拔,阵型未整,诸将不备等很多环节凑到一起才能发生的极小概率事件!


但是,自此在他们眼中,北军是魔鬼,是八百人就能冲死十万人的人均魔鬼!


尤其是山西人!太可怕了!


当年听说山西关云长在白马万军丛中捅死颜良,一直以为是传说,今天看见活的了!


随后孙权十万人在合肥又聚餐了十多天,找个茬赶紧命令撤军了。(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拨,撤军还)


十万人终于能离开这个噩梦般的战场了!


孙权此时已经感觉到未来会“仲谋大名垂宇宙”了,于是与江东四猛将共驻逍遥津给将士们玩把殿后,要给自己的英勇找回一些面子!要让吴军将士们也知道自己家的领导也是也很猛的!(兵皆就路,权与诸将在逍遥津北)


他向老炮儿曹操的黄河边作死致敬,也玩把叉腰!


但是孙权也并非曹老板那种一百来人就敢叉腰的瞎浪,这孩子自出道就一直是很谨慎的,他留下了自己最精锐的特种兵千余人,以及吕蒙、蒋钦、凌统、甘宁四虎将的私兵,拢共也得几千人!(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这几千人基本相当于江东的兵尖子了!


他认为,这回既挽回军心了,也高调秀勇敢了。


结果有多大脸,现多大眼。


孙权这个玩票的造型,让张辽在城头发现了!



张辽感觉到自己成为中国第一勇烈的机会又来了!


迅速带着队伍就杀过来了!(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


然后呢,顺利就把孙权给围了!


不得不说魏军的战斗力是真猛!


张辽这些年能叱咤风云手上确实是有真东西的!部曲的战斗力极强,十多天前八百突十万,现在打你几千人简直不要太好打!


甘宁、吕蒙、蒋钦开始和张辽力战,江东三将挡住了张辽,由凌统同志负责带领导先走。


凌统将孙权从围中带出来后又杀回去阻击敌军,基本杀成光杆司令的时候才撤回来。(力战捍敌,凌统率亲近扶权出围,复还与辽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度权已免,乃还)


但是,孙权逃出包围圈来到逍遥津的时候,发现张辽在围他的时候已经派工程队把桥拆了个一丈多宽没有桥板的大口子。(权乘骏马上津桥,桥南已撤,丈余无板)


就在孙权准备跳水的时候,跟班的谷利(好名字)鼓励他:把马后撤,然后助跑,最后玩命抽!


孙权在斑羚飞渡后得到了“超渡”(史书原文),保住了自己这条命。


此战后,张辽基本奠定五子良将之首,拜征东将军,两年后曹操亲临张辽暴打孙权的战场后叹息良久,深感山西出将品质保障,随后增张辽之兵。


此战过后,孙权彻彻底底的失去了往北方进取的可能。


就算他有那个心,同志们也不会答应了!


此战算是他东吴全体进取派全都上阵了。


吕蒙、蒋钦、陈武、贺齐,这都是孙策时代时就都跟着混的老将了,甘宁船长更是见识过长江全线的秀丽风光,这都有着大量的战斗经验,都是见过大阵仗的!


凌统、潘璋则是孙权亲自培养的年轻虎将。


这一战后,所有人的心气都被打崩了!


凌统逃回来后都被打哭了,因为他多年培养的那三百个兵尖子全都打光了!(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这相当于他的指挥系统,他的高级军官,一战全打没了。


孙权只能安慰道:兄弟啊!死都死了!你还在,哥还在,你害怕没有兵吗?(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哪里是兵的事啊!招三千个新兵跟三百个排长那比得了嘛!


最终的战斗非常惨烈,几乎可以等同于张辽全歼了孙权阵营中的兵尖子集团,基本上高级干部们都是打光了逃回来的,就是孙权本人的逃脱也是非常惊险的!


孙权在断后的时候并没有搞形式主义换上领导服饰,而是顶盔掼甲的和诸将一个扮相,结果战后张辽问俘虏的时候说:我远远看见一个紫胡子将军,大长身子小短腿,射箭还挺准,那人谁啊!(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


降兵说:眼力真好,那是我们爱射虎的大领导啊!


张辽和乐进碰上的时候拍大腿的说:真没想到那小子就是孙权!我要是再使使劲肯定就追死他了!(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


战后张辽、乐进、李典三军庆功时全都在叹息!(举军叹恨)


差一点点就中头奖了!


十万啥时候再来呢?家里来信说又看上了邺城一块地,好期待。


此战过后,基本上可以这么说,由于孙权最后的这个骚操作布置,不仅没有挽回军心,还让张辽一个人教育江东诸将全体明白了两件事:


1、野战就是送死!更不要说攻城了!


2、曹操的这波猛将部曲死光之前,北伐是一丁点戏没有的!


五年后,十万同志确实还是打过合肥的,但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渤海小吏的封建脉络百战




  

相关话题

  孔子等先哲能在思想史上产生很大影响,可否说是因为当时大众的文化水平较低,精英思想容易得到传播和保留? 
  白起为何在长平之战后,宁死也再不肯再对赵出战? 
  晋国是如何穿过太行山脉对处于华北平原的一些地区建立有效统治的? 
  项羽率先攻打齐国是否明智? 
  诸葛亮与赵括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韩国可以维持那么庞大的军队规模? 
  “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也导致了秦朝灭亡”,你觉得这句话对吗?秦朝为什么会被灭亡? 
  战国七雄,除了秦国谁最有希望完成统一? 
  如果晋国不肢解,最有可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国家会是? 
  为什么智氏要攻击同宗的中行氏? 

前一个讨论
唐末的领土是怎么丢到只剩350万平方公里的?
下一个讨论
一战时期俄罗斯军队表现如何?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