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相王。
题主列举的这几个例子:
景王的儿子子朝篡位,晋国还帮着讨伐,显王时期秦国会诸侯还要在秦国,虽然有在周国耀武扬威的意义,但还是看重周国地位才决定在周国会诸侯的吧?后来楚国还想帮着咎立为太子,说明帮周国应该还有威信。
都不能说明周朝还有威信,不过是帮助讨伐乱党,立太子,这些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经常干,因为成功的干预了其他国家的内政往往都有非常明显的好处,对方会给钱给物给地盘来报答的。
说到东周的衰落,要从幽平之际说起,但是幽平只是开始。
从幽王到平王,背后的黑幕可能有很多,现在因为史料的缺失很多东西不好下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平王东迁,晋郑是依,丢掉了自己的根本关中之地,来到了天下之中的洛阳,但是即便如此,东周依然不失为一个大国,周边有诸姬亲族,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周德虽衰,天命未改』,一个比以前衰弱的周朝依然不是普通诸侯能够平视的存在。
后来周郑交质,长葛之战,这些虽然也可以看作周王朝统治力下降的标志,但是周朝实力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周朝衰落的罪魁祸首,起源于曲沃武公,成于晋献公。周朝能够在东迁的早中期依然呼风唤雨,不仅仅是依赖于成周的武装力量,还有周边的两个铁杆,虞国和西虢国。这两个国家和东周同气连枝,是周天子的得力干将和马前卒:
长葛之战,西虢就派兵参与对郑的讨伐;
晋国内乱,周桓王还命令西虢出兵讨伐曲沃,扶植晋哀侯之弟晋侯缗;
可惜的是,最终曲沃吞晋,曲沃武公笑到了最后。他继位之后,通过贿赂周僖王得到了晋国国君的位子。等位子做稳之后,就乘周大夫子国之乱,出兵杀害了周大夫夷诡诸,攻占了他的采地夷邑。后来又灭了一堆姬姓的小国诸如荀国、贾国,慢慢的开始剪除周王室的羽翼。
看地图的话,可以看出西虢和虞国是非常重要的,把持着成周和关中故地的连接,有西虢和虞在,成周就有理论上重回关中,复兴大周的希望。而西虢和虞也遏制着晋国向南以争天下的咽喉。而周王朝对西虢也是亲爱有加,虢国的统治者也经常在周王室担任卿士,为王前驱,即便是末代西虢国君虢公丑,也为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有虢和虞在,周朝就可以从东南两个方向对晋国的政治中心曲沃造成威胁,晋国就是如鲠在喉,所以晋献公要彻底的拔除这一威胁。前658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用屈地出产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璧玉贿赂虞国国君,向虞国借道攻打国。虞公贪图晋国的宝物,不顾宫之奇的劝谏,率军会合晋国里克、荀息的军队,攻取了虢国的重镇下阳。而西虢国君在做什么呢?虢公丑没有反击晋军,反而出兵桑田攻击戎族,为周王室解决了隐患。但是,这也是他能为周朝做的最后一点事情了。
三年后,晋献公再次使用向虞国借道。同年冬,晋军会和虞师夺取最后的城池上阳,攻灭了虢国。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虢公丑灭国之时怎么想的,但是在『东周列国志』上的演绎,非常的催人泪下,我非常希望相信这句话是真的:
城中樵采俱绝。连战不胜,士卒疲敝,百姓日夜号哭。里克使舟之侨为书,射入城中,谕虢公使降。虢公曰:“吾先君为王卿士,吾不能为降诸侯!”乘夜开城,率家眷奔京师去讫。
”吾先君为王卿士,吾不能为降诸侯“,虢国到灭亡之际,依然没有忘记自己世代为王卿士,为王前驱的荣耀啊。可惜虢国为周朝做了很多,周朝没有能够保护虢国。
在虢和虞灭亡之前,东周曾经有过复兴的希望。在平王时期,秦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秦文公收编西周遗民,将领地扩展到岐山,并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周平王。通过虢和虞,周平王如果能够重新恢复部分西周故地加上成周,依然是妥妥的东向以制天下。
可惜啊,历史机遇的窗口失去了就不再有,不知道为什么平王没有利用好这次机会,但是有虢和虞,就还有以后复兴的希望,到晋献公时代灭了这两个国家,东周从此江河日下,屏障尽失,沦为诸侯刷声誉的工具,春秋五霸的时代正式开始了。可以看地图,晋国已经已经对周形成了半包围,周被限制死了。
请转载的同志标下出处,我偶尔会更新补充内容。。。加下(出自知乎-鲸灵)。
周朝的地位并不是突然降低的。。。
前796年:发兵杀鲁君伯御,立懿公之弟称(鲁孝公)。自此,诸侯多叛王命。这时诸侯开始不听话。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想废太子(周平王)立幼(不爱笑的大美女褒姒之子)。太子妈告诉太子姥爷申侯,申侯姥爷与缯、西夷、犬戎组成联合国军杀了幽王立了太子为周平王。PS:此时申国是离周最近的周初最强诸侯之一。
此为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真相。
公元前770年,太子周平王怕他姥爷或他舅舅,或他表兄哪天再搞个联合国军,于是迁都洛阳盆地,本家姬姓虢国守西面通道,他堂叔郑武公的的郑国守虎牢以东。
周平王迁都洛邑以避戎狄。以郑伯、虢公辅政。。。
此为平王东迁。
这几次事件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一是周宣王,周幽王不按礼法出牌废长立幼,沉迷女色,为主流价值观所不齿。二是周平王是杀了爹才上位的,而且是被他姥爷一个侯爵的诸侯杀了爹上位的,另外竹纪年里记载周幽王的弟弟此时也被立为王,后来被晋文侯所杀,也就是周平王不仅杀了爹,还杀了叔,更为主流价值观所不齿。
但这时周依然很强大,强大到后来只是西边关中的土地分给秦国就让秦国哇塞起来。而且也很有威信,国为战国时强的不得了的一些诸侯,现在根本不起眼,秦国此时才刚刚立国,平王只给他五十里子男之爵。姬姓同宗依然占着全国大半,依然需要姬姓的王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性。
然后周不断分土地给秦等有功劳的诸侯们,国力越来越小。。。
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及陈、蔡、虢、卫四国部队讨伐郑庄公。。。。周桓王是周厉王的五世孙,郑庄公是周厉王的四世孙。。。结果神武的四世孙打败了侄子五世孙。。。
郑国虢国是周王的左膀右臂,郑国把守着东面的虎牢关,虢国把守着西面的肴函古道,郑周交恶,周王断了一臂。
此后周的国力越来越小。。。但依然是“王”,是天下共主。多数国家还听周的话,还是要朝贡周。
前678年,晋国“曲沃代翼”,作为晋室旁支的曲沃一方经过70多年的内战最终战胜了翼城一方,开始统治整个晋国。其间周王利用虢国等国的军队在晋国搞平衡,翼城强时支援曲沃,曲沃强时支援翼城,曾经曲沃武公杀晋小子侯,周王大怒,使虢仲杀败曲沃武公。由此曲沃和虢国结仇。曲沃代翼并贿赂周王巩固了政权之后,又通过著名的“唇亡齿寒”“假道伐虢”的故事灭亡了虢国。由此周王又断一臂。在此之后双臂皆断的周王只能龟缩在洛阳盆地中,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周王调动诸侯军队讨伐诸侯的记载了。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就是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了。
前667年(平王东迁之后的一百多年后):赐齐桓公为方伯。
春秋五霸时代,只有一些周的死忠还给周王朝贡。大多数国家都听霸主的话,给霸主朝贡,听霸主号令调集军队。虽然并没有人敢僭越称王,但实际上的国家政权已经在霸主手里了。
南边,这一时期楚国灭了大量南方的姬姓诸侯强大起来了“汉阳诸姬,楚实尽之”“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东边,齐国越来越强大,山东的土著蛮夷基本被齐国收服,死忠鲁国和齐国差的越来越远。“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南伐至召陵;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北边,自己同姓大宗的姬姓晋国也强大了“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西边,秦国灭了西方戎狄,占了周国的龙兴之地,越来越强。“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春秋时代姬姓国越来越少,周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最强的四个诸侯,齐国是当年和老祖一起创业的合伙人,晋国是自己姬姓本家,这两家的创业资本周起初就给的高,和周的关系近,也需要王室来确定自己的合法性。秦,楚,是爵位低,文化水平低,实力强的暴发户,起家的时候周给的创业资本很少,和周的关系很远。
前632年,霸主晋文公大会诸侯,把周王也召来了。这个情况就十分尴尬,都是天子召会诸侯,岂有诸侯召会天子的道理?于是在记载的时候讳言到晋文公大会诸侯,天子在附近打猎,赶巧遇到你们了。什么!你说我周天子是被晋文公召来的,我告你诽谤你知道么<(`^´)>!
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
前606年,楚国北上与晋国争霸,消灭了一批反政府武装人员之后,在周都洛阳边上搞大型军事演习,恐吓周王。周王派王孙满参加楚国的军演,楚王十分嚣张问周王家的锅几斤几两,表示自己随时可以灭了周王。好在王孙满口才了得,把楚王怼了回去。
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
前520年,周景王崩,遗嘱立子朝。但是人大代表们拥立长子锰,子朝杀猛自立,晋国率领诸侯将子朝贬为臣,立周敬王。此后周敬王控制不了场面,跑到晋国避难,靠晋国的大腿才返回坐住位置。
景王爱子朝,欲立之,会崩,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猛为悼王。晋人攻子朝而立丐,是为敬王。
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又把仅剩的王畿划出一部分封给弟弟建东周国。突如其来的分裂让本不富裕的周国雪上加霜。
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
公元前379:齐康公薨,无子,田氏遂并齐而有之。
周的创业合伙人姜姓齐国被田姓篡了。。。
公元前349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封的强宗晋国被人给瓜分了。。。。
周初封的五十多个姬姓国,都喂了七雄了。。。
于是战国七雄里只有一个最远最弱的燕还在500年前与自己是亲兄弟。剩下自己当初只给了五十里子男之地的秦楚还有和自己基本没什么关系的田齐与三晋。
周王吊丧,齐国后至,周王就派人到齐国要砍了齐威王,齐威王骂周王,“尔母婢也!”。(你妈就是条母狗!)。多年后就发生了齐国和魏国的“徐州相王”
这时开始了战国时代,大家彻底断绝了和周的宗属关系,开始称“王”,与周王平起平坐。
战国之前是没有人称王的,(楚“王”是不算在“诸夏”之内的蛮夷,大家只当他是在家玩COSPLAY,只认他作子爵)战国之后才有魏王,秦王,齐王,楚王,韩王,宋王,燕王。。。。。
综上,若以实际控制权而论,齐桓公称霸之后,霸主就取代周王拥有了对诸侯的号召力与控制权。若严格按礼法来说,是在战国大家纷纷称王之后才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