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论赵国的动员能力是否能完成上党大搬迁,如果真的搬空了上党,留个空地给秦国。这正是秦国君臣喜闻乐见,求之不得的。
秦赵争夺上党的原因不是上党有多么富庶,更不是上党有充沛的人力资源,根本原因是上党的地理位置在战国时期太重要了。由于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对于秦、赵、魏、韩来说都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价值。
太行八陉上党控制了五个,秦军出滏口陉兵峰直至赵国政治中心邯郸,就算战事不利也可退入太行山利用山地逐级抵抗,消磨赵军组织度等待援军。
出太行陉度过黄河就可以威胁魏国首都大梁和韩国首都新郑,秦军只要在上党站稳脚本,就可以以上党的中心长治为基地,随时对河北平原和河洛都市带进行高屋建瓴的打击。从此三晋的都城再也没有任何屏障,秦军的铁骑一夜之间就回出现在自己的都城城下。
红圈中、邯郸市就是战国赵国都城邯郸,开封是魏都大梁,郑州是韩都新城。黑色区域就是上党本地的核心长治。
对于赵国来说,上党的战略价值不仅仅是首都邯郸的屏障,还威胁着邯郸与第二首都晋阳的联系。图中红圈太原就是战国时代的晋阳,智、魏、韩三家围困赵氏老家晋阳两年不能破,赵策反了韩魏一举灭了智氏。晋阳就是老赵家的龙兴之地,是赵国的列宁格勒。阏与之战起因是秦国进攻赵国阏与割裂晋阳同邯郸的联系,阏与在红圈旁边的晋中市。大家知道为什么廉颇说阏与不能救了吧,赵国想救援阏与就必须通过秦国当时的盟友韩国的上党郡,在行军的途中随时可能被韩军袭击,或者韩国通告秦国让秦军袭击。
可谁知韩国这个反骨仔先卖赵国再卖秦国,他允许秦国通过他的上党突袭阏与,又允许赵国通过上党救援阏与。致使秦军腹背受敌被前后夹击全军覆没,看地形只要韩国不开放上党,赵军就无法救援阏与,同理一旦韩国开放上党给赵国,秦军连逃跑的退路都没有了。
上党不仅能威胁三晋都市群,还可以割裂赵国的第一首都和第二首都的联系,并时刻威胁赵国的基本盘华北平原。一旦秦军在上党站稳脚跟,那三晋立时就是亡国之危。所以就算冯亭不投降赵国,赵国也要去抢上党。赵国可以允许上党在一个弱韩手中,绝对不允许在强秦手中。
赵胜和赵豹的争论内容我认为是后世的文人脑补的,或者被选择性的把真正重要的内容忽略了。上党的战略价值根本就无须讨论。可在文人的脑中赵国两大忠臣争论的竟然是经济价值和秦军的报复。我不相信赵国君臣已经脑残到看不到上党的战略价值,所以接收上党抵御秦军根本就没什么可讨论的,如果冯亭不降赵,那赵国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也要主动去抢。
一旦赵国拿下了上党,那么邯郸和晋阳的结合部就被赵国填补上了,赵国只要把军队集中到上党,就可以同时掩护晋阳和邯郸两个战略重心,如果秦军攻击上党又可以从晋阳和邯郸两个方向支援,赵国西线将固若金汤。秦赵二分山西,赵国可以利用西线的阻击,不断向东出击,蚕食弱齐(五国攻齐齐国损失了所有对外扩张的成果,河南宋地被魏抢走、河北平原被赵抢走、淮河流域被楚国抢走)、弱魏,向泗上扩展生存空间。想象一下有了上党并且没有在长平损失40万大军的赵国对于齐国和魏国的压迫将是多么恐怖。有了河北平原大部、山东北部、河南平原北部的赵国将是多么的恐怖!
更妙的是,上党,位于山西版块东南部,介于太行山脉与太岳山脉之间,有漳河流过,周围是山地提供了战略保护,而中间是盆地,可以耕种。上党的驻军可以平时为农进行屯田,战时拿起武器就可作战。山地的保护为军队提供了足够的动员时间。同时漳河的灌溉足可供养几十万上党驻军,这就免除了从秦国腹地转运粮食的损耗。对于赵国和秦国来说上党都是块战略必争之地!
更何况赵国当时的赢面很大。赵国在上党地区的策略是以太岳山脉固守,这是A计划。结果太岳山一线很快被秦军攻破,秦、赵各拒一半,赵国实行B计划,依托故关百里石长城防守,前出30公里依托空仓岭构筑前沿防御。执行毒虾计划,你可以吃掉我,但是你也会损失惨重。没想到秦国更狠,就跟赵国在长平对耗了三年,你的虾虽然有毒,但是我饿死你再把虾脱毒吃掉看你怎么办。赵国只能被迫执行C计划同秦军鱼死网破,在不利的时间不利的地点被迫攻击比自己强大的秦军,后果可想而知了。赵括只是帮廉颇和孝成王背了黑锅而已。
秦赵火拼,齐魏楚简直是喜闻乐见的。赵国逼退秦国占领上党那么转头就会攻齐吞魏,反之秦国占领上党,也会继续执行灭韩灭魏的远交近攻。现在两家拼了个鱼死网破简直是大快人心。赵国输就输在了低估了齐魏楚国君的智商。
为什么古代战争开打会消耗粮食,难道军人和平时期就不吃饭,不消耗粮食了吗。成本都在千里转运上。粮食转运千里,运粮的民夫也要口粮,会不断消耗运输的粮食,运送的粮食4袋能有1袋到前线就不错了。而上党的粮食可以就地囤在长治,一旦开战直接使用,不需要从关中转运。
为什么我说赵国把上党居民搬迁走是秦军喜闻乐见的。因为上党军民并不忠诚于秦国。要想让一个地区军民参与到战争机器中,首先要使居民认可国家的统治,一般新占领的地区要50到70年之后才会被同化,就是三代之后才会认可自己新国民的身份。上党是天然的同三晋决战的最佳基地,而这个基地的居民并不忠诚甚至心系敌国,总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这个隐患终于还是在三晋灭亡前夕爆发了。
秦王政的弟弟长安君率军在上党叛变。很多观点说长安君是因为不认可当时的秦王政的身世而叛变。我认为长安君虽然只是个16 17岁的孩子,但是他并不是智障。无论是军变还是政变不在首都附近发难直接逼宫,而是在千里之外的占领区割据,又不主动出击,死守在那等着平叛军队,动机都是非常令人怀疑的。从秦王政平叛后对上党军民的惩罚看,我猜测很可能长安君是被叛军叛民裹挟着叛变的。他本人并无叛变的想法,只不过上党已经被赵国渗透,军民叛秦,长安君只是叛军的人质罢了。
所以秦王政平叛之后干脆把这些对秦国缺乏忠诚的上党军民迁到了今天甘肃地区,直接发配去开发大西北了。大家不要小看统一战争中占领区故国人民的反水,李信伐楚就是因为背后的楚国顾民反水,李信被迫返回平叛,被尾随而至的项燕两面夹击,几乎全军覆没,损失了7个校尉(相当于师长)。这种关键时刻关键地区的人民反水不仅把前线军队的后勤补给基地给端了又把军队的退路给断了,对于前线军队往往是毁灭性的打击。
相比等50年同化,还是直接迁走换成忠诚于母国的子民更靠谱。当然要有借口,强行迁民跟挖人家祖坟差不多,没有借口就干这个事,以后攻城居民担心被强行迁移都自发参战,那每到一处就都是血战了。如果赵国把这种生孩子没屁眼的事干了,秦国君臣简直要拍手称快,给出这个馊主意的发一个一吨重的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