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渤海小吏的 《2300年封建脉络的百场转折之战》系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系列我在追,看得很慢,才看到西汉。

我认为这个系列,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不大,将历史事件、军事事件与当时的人文、经济、政治等因素结合起来,比较全面的展现给大家,这是该系列非常优秀的地方。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我推荐大家都可以去看一下。

不过我在看该系列的时候,总有一种这本书不是一个人写的的感觉。本来嘛,一个人能把历史写得这么透彻,这个人应该是一个非常博学而聪颖的人,这个人如果要发表什么见解,应该是比较严谨而有价值的评论,就好比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即便并非每句话都对,但是没有人能够否定太史公的见解是极具价值的。

然而奇怪的是,渤海小吏对于历史的评论,包括某些配图中隐含的一些意思,往往是比较片面的,而且读得多了之后会给人一种软文的感觉。这就让我感觉写历史的是一个人,写某些评论及配图的是另外一个人。

举一些例子,这个系列在很多地方都在强调要做个好人,甚至的很多地方有点偏题的拉入了一些宗教迷信的内容,但是有时候作者又是这样下评断的:

刘邦不仅在此事上,他后来也在用他的一生验证了一个道理:不要脸,是干大事的基本素质。

这种情况同样很多。

再比如说,作者在很多地方都在强调一种平等的思想,但是在有些时候,作者又是这样下评断的:

穷了一辈子了,突然手下有了资源有了人,很少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卯足劲干一番大事业的。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数次落第连基本学历都考不上的洪秀全。
那个臭不要脸的啊!
更为神奇的是,居然还有部门专门为他们拍过一部弘扬惋惜的电视剧。
我的个天啊!
咱们这个系列,截止到鸦片战争,不过如果有机会,将来会讲讲他,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劫数。
自陈胜到洪秀全,古往今来多少人,全都没有走出过自身见识这一关,全都折在了欲望的大深沟里。
能走出来的,全部都成为了历史中的大人物。

他写这段话是用来评价陈胜的,意思就是陈胜这个没有见识,本来嘛,你说陈胜见识不足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作者字里行间却是上下其手。陈胜这个人,首先起来反抗,但仅仅因为不听那些有学问的贵族的建议给自己找个主子,居然自立为王,就被作者鄙视。后面扯出洪秀全来,意思自然是,这些穷B不懂治国,不懂权谋,没有文化,瞎造什么反,那个臭不要脸呀!

很奇怪的是,作者在评价那些贵族的时候,哪怕贵族干了再荒唐的事情,作者也没有用过“臭不要脸”这种纯粹辱骂人的话,如同前面的刘邦一样,虽然刘邦比陈胜不要脸得多,但是到了作者那里,刘邦的不要脸还成了优势。刘邦和陈胜,或者和洪秀全相比,无非就是最终成功了,另外就是对待旧贵族、旧知识分子的态度有点不同,在作者眼中,一边是臭不要脸,一边是厚黑学,这“平等”也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再比如说,作者在这部书中经常称赞某些有原则有理想的人,即便是这些人的行为并非那么理智,即便是这个人看上去是逆天而行。但是,有时候作者的评论却是这样的:

绝大多数时候,爱国贼都要比卖国贼更可怕!
因为卖国贼基本上只能卖一次,后面你就有防备了。
最可恨的就是这帮打着对你好旗号却使劲坑你的人!

这段话是评论的一群非常有原则的人,是刘邦分封的赵王张敖的门客。因为刘邦故意找茬,所以这帮人认为刘邦迟早会对赵王不利,于是他们背着赵王,拼了自己的命,去刺杀刘邦。他们被抓住之后,刘邦希望从这些人口中得到赵王谋反的口供,好为自己削番的行为提供正当理由,但是这些人在严刑拷打之下,依然坚称赵王不知情。最后终于保住了赵王的命。

按理说,这帮人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事迹绝对是有亮点的。但是奇怪的是,作者对于这些人不但没有半点敬意,反而扣以爱国贼的帽子,还说爱国贼比卖国者更可怕。我就奇怪了,难道没有这帮人,刘邦就会放过张敖?作者在同一章中曾多次强调先下手为强的道理,结果人家真的先下手了,却变成了爱国贼。

而且,作者那一句“卖国贼基本上只能卖一次”的论调,不知道是从哪里得出的,从史上第一个汉奸中行说(这家伙其实情有可原)到汪精卫,哪个是只卖了一次?

“最可恨的就是这帮打着对你好旗号却使劲坑你的人”从这个事例上看,赵王的那帮门客们用自己的生命兑现了对赵王的忠诚,最后保全了赵王的性命,哪里有什么“使劲坑你“了?同样的事情,韩信没有这样的门客,老老实实的跟着刘邦,结果如何呢?


总之,这个系列作为历史读物,是好书。但是作者在这部书中穿插了很多个人见解,而这些见解中有很多自相矛盾,或者说上下其手的地方,这些东西夹杂在一部好书之中,具有很强的蛊惑性,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user avatar   ma-yue-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一直在追渤海小吏的文章,从互相客气到互相拉黑,拉黑之后还是继续在看,所以这个系列的优缺点都可以简单说一下。

从渤海小吏的文字来看,他是个非常矛盾的人,因而看他的文章也一定要辩证的去看。总结来说,渤海小吏的2300年系列有三个维度,评价的时候需要分开评价。


第一个维度是历史脉络本身,这部分以史料、史实为基础。虽然留下一些空白需要后人去“脑补”,但渤海小吏很多部分并非自己“脑补”,而是基于若干历史学家的研究及探讨,并找出他认为最贴近真相的一些假设,所以哪怕是“脑补”的部分,也是有相当逻辑和史料基础的。

这部分可能有争议,但只要记住无论渤海小吏本人还是我们看待这些假设,都没有“这些假设一定就是真实的”这个判断,辩证的去看就好了。

譬如“胡服骑射”的真正意义,譬如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的前因后果,譬如王莽究竟是个理想主义者的极致,还是利己阴谋者的极致,并无定数。


第二个维度就微妙一些了,这部分是渤海小吏根据读史以及自己的经验,所给出的一些“金玉良言”。

譬如求人办事三件套:“利益、威胁、可行性”。

譬如从庞涓被坑得出的“永远不要被情绪左右自己的头脑,永远也不要得罪了解你的自己人。”

譬如索恩时“恩要等着他人主动报,千万别去要!如果你对某人有大恩义,千万要闭紧嘴,并争取忘掉此事。否则你大概率会有奇祸。”


这时的渤海小吏是非常实用主义的,甚至可以说是功利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假设所有与我接触的人都是功利主义至上的,可以说是一种“黑暗森林法则”设定。

明面上是假设了对方“没有行为底线”,而以此为基础,实质上是为自己行事底线“变化”合理化。这并非在批判渤海小吏:假设对方没有底线所以我不能自缚手脚,是所有“厚黑学”或“权术”的基本假设而已,说复杂了这是博弈论,简单地讲按照“黑暗森林”就容易理解了。

摆脱了“善恶正邪”的束缚,完全以生存主义、功利主义来指导人际相处。对待领导应该如何,作为领导对待下属应该如何,同事之间应该如何,亲戚之间应该如何,没有任何感情、福报的束缚,只谈“生存”。

这个维度的渤海小吏会“实用主义”到什么程度呢?到了会用强奸来论证权斗中自愿和非自愿分不清。那时候还没有互相拉黑,答主在评论中提醒了渤海小吏,渤海小吏还点了赞,但很明显不以为然。因为不仅没有删改,之后哪篇文章来着还继续在用强奸作比喻。


郑重说一句,被强奸和自愿发生性行为不可相提并论,不是什么“一线之间”的事情。


这其实也引出了渤海小吏文章这个“第二维度”的核心缺陷:

渤海小吏结合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来引出这些四六八句的“金玉良言”,极具煽动性。然而这些总结往往没有说清楚某个“判断”或“经验”的具体环境。渤海小吏自己也许能够灵活运用,但我很怀疑读者是否能避开他所没有提到的大坑。

信了强奸和自愿很相近,而去做不应当的事情,这个就不多说了,不违法犯罪的基本判断力,以及强奸是严重违法行为的常识,我相信大部分人有。

但另一些“鸡汤”就不好说了,譬如答主曾看不下去,劝过评论区一哥们儿……

诸如此类。



但如果只有这两个维度,其实渤海小吏仍可以被称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历史话题优秀科普作者。

这第三个维度就尴尬大发了。

福报轮回。

初看来令人难以想象,一个信奉日常为人处世以“功利主义”、“厚黑学”为纲的人,为何同时要花大篇幅讲“福报”和“命格”?

为什么说这个矛盾呢?

一方面宣扬遇事要分析清楚利害,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拉拢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来获得权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另一方面又要宣扬人的成就有多大是天定的,能成大事的人天生如此,哪怕盲目自信都是因为“成大事的人普遍有一种神奇的自信”;而不能成大事的人努力过也是白费,强行努力还会遭报应,自信纯属自负,瞎努力的样子简直可笑。

这就很难办了。那一个人自信满满去为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努力的时候,怎么知道他是天之骄子还是逆天行事?

可以称为“薛定谔的成大事者”。


如果仅仅是一些话语的,自相矛盾,这其实也无伤大雅。要命的是第二个矛盾。

无论研究什么学科,笃信“命运、福报”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实质上遮盖了你“研究”,即“钻研其究竟本真”的心。

譬如渤海小吏讲秦始皇时曾说过,秦国二世而灭是因为“秦始皇作孽太多,损了福报”。但渤海小吏也意识到后世很多人同样“剥削民众”,但人家王朝活得好好的呀?譬如他评价完秦始皇紧接着又说“汉武帝不同,他有前世高吕文景的黄老积淀”。

甚至经常都不会追求“祖上阴德”,而直接说这个人“命中有大福”,没有祖上积德,自己也很缺德,但就活该他幸运,因为也许他上辈子积德了?

………………

如果信了这套理论,就不会从政治学、经济学等角度去深究秦国究竟为何垮台,而简单地认为“不积德行善活该”。

而如果去从一个一个原因原理去探究,那么哪儿有空位留给“福报说”。

这是第二个矛盾。

另外渤海小吏钟情于用“你看不见电,能说电不存在吗?”,“你看不见辐射,能说没有辐射吗?”来佐证“玄学”的可能性………………

只能说千万别被知乎物理板块的人抓住了………………

这帮人遇到拿着物理学概念瞎扯淡的人之时,那个吐槽的功力……我勒个去……



所以总结来说如何评价?

是一个优秀的中国古代史科普系列,作者文笔风趣,尤其配图可圈可点。

然而,仅仅看历史部分就好,劝谏的部分,不明白的人容易被带歪,明白的人也不用看。

所以,看历史部分就好。


user avatar   dai-zo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张图我能用到知乎倒闭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渤海小吏的 《2300年封建脉络的百场转折之战》系列? 
  同是武安君,李牧与白起谁更厉害? 
  长平之战伊始为什么秦国选择王龁而不是之前就在负责对韩作战的白起? 
  李牧的军事才能比白起如何? 
  假如你穿越到刚刚接替廉颇的赵括身上,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长平之战的惨败? 
  长平之战,廉颇主张防守,是对是错? 
  如果秦赵长平之战时把持赵国军政大权的是诸葛亮,战争局势会如何发展? 
  为什么刘禅和赵括这样定论的人物,现在有那么多人为他们翻案? 
  刘备穿越到赵王身上,能打赢长平之战吗? 
  为什么给赵括翻案的有这么多? 

前一个讨论
你会选择成为一个资本家,还是愿意做一个无产阶级工人?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除了黑暗森林以外能解释费米悖论的细思极恐的理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